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政策图表一览

货币政策图表一览

货币政策图表一览
货币政策图表一览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金流民间借贷货币政策时滞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一、2008年至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情况

存款准备金率

表一2008-2011存款准备金率

公布时间生效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2011年06月14日2011年06月

20日

21.00% 21.50% 0.50% 17.50% 18.00% 0.50%

2011年5月12日2011年5月

18日

20.50% 21.00% 0.50% 17.00% 17.50% 0.50%

2011年4月17日2011年4月

21日

20.00% 20.50% 0.50% 16.50% 17.00% 0.50%

2011年3月18日2011年3月

25日

19.50% 20.00% 0.50% 16.00% 16.50% 0.50%

2011年2月18日2011年2月

24日

19.00% 19.50% 0.50% 15.50% 16.00% 0.50%

2011年1月14日2011年1月

20日

18.50% 19.00% 0.50% 15.00% 15.50% 0.50%

2010年12月10日2010年12月

20日

18.00% 18.50% 0.50% 14.50% 15.00% 0.50%

2010年11月19日2010年11月

29日

17.50% 18.00% 0.50% 14.00% 14.50% 0.50%

2010年11月9日2010年11月

16日

17.00% 17.50% 0.50% 13.50% 14.00% 0.50%

2010年5月2日2010年5月

10日

16.50% 17.00% 0.50% 13.50% 13.50% 0.00%

2010年2月12日2010年2月

25日

16.00% 16.50% 0.50% 13.50% 13.50% 0.00%

2010年1月12日2010年1月

18日

15.50% 16.00% 0.50% 13.50% 13.50% 0.00%

2008年12月22日2008年12月

25日

16.00% 15.50% -0.50% 14.00% 13.50% -0.50%

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2月

5日

17.00% 16.00% -1.00% 16.00% 14.00% -2.00%

2008年10月8日2008年10月

15日

17.50% 17.00% -0.50% 16.50% 16.00% -0.50%

2008年9月15日2008年9月

25日

17.50% 17.50% 0.00% 17.50% 16.50% -1.00%

2008年6月7日2008年6月

25日

16.50% 17.50% 1.00% 16.50% 17.50% 1.00%

2008年5月12日2008年5月

20日

16.00% 16.50% 0.50% 16.00% 16.50% 0.50%

2008年4月2008年4月15.50% 16.00% 0.50% 15.50% 16.00% 0.50%

16日 25日 2008年3月18日 2008年3月

25日 15.00% 15.50% 0.50%

15.00% 15.50% 0.50% 2008年1月16日 2008年1月

25日

14.50% 15.00% 0.50%

14.50%

15.00%

0.50%

注: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图1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公开市场操作

表二 2008-201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单位:亿元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发行票据 正回购 发行票据 正回购 发行票

据 正回购 发行票据

一季度

3370 8150 14300 8930 4800 11000 17800 二季度

11700 6070 9300 11900 11700 三季度

12000 3430 13000 8700 9810 四季度

4000 2570 12900 10400 3710 半年

26000 15000 14100 22900 29500 全年

42000 21000 40000 42000 43020 注:数据来源,各期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利率政策

表三 2008-2011 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数据上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度 2011年7月7日 3.5% 6.56% 2011年4月6日 3.00% 3.25% 0.25% 6.06% 6.31% 0.25% 2011年2月9日 2.75% 3.00% 0.25% 5.81% 6.06% 0.25% 2010年12月26日 2.50% 2.75% 0.25% 5.56% 5.81% 0.25% 2010年10月20日 2.25% 2.50% 0.25% 5.31% 5.56% 0.25% 2008年12月23日 2.52% 2.25% -0.27% 5.58% 5.31% -0.27% 2008年11月27日

3.60% 2.52% -1.08% 6.66%

5.58% -1.08%

2008年10月30日 3.87% 3.60% -0.27% 6.93% 6.66% -0.27% 2008年10月9日 4.14% 3.87% -0.27% 7.20% 6.93% -0.27% 2008年9月16日 4.14% 4.14% 0.00% 7.47% 7.20% -0.27%

图2 存贷款利率变化

新增信贷情况

表四2008-2011 新增贷款情况

月份当月(亿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累计(亿元同比增长2011年05月份5516 -13.73 % -25.42 % 35462 -11.66 % 2011年04月份7396 -4.44% 8.86% 29946 -11.27% 2011年03月份6794 33.03% 26.85% 22550 -13.30% 2011年02月份5356 -23.50% -48.50% 15756 -24.62% 2011年01月份10400 -25.18% 116.35% 10400 -25.18% 2010年12月份4807 26.57% -14.77% 79235 -17.43% 2010年11月份5640 91.32% -4.03% 74428 -19.24% 2010年10月份5877 132.29% -1.31% 68788 -22.89% 2010年09月份5955 15.25% 9.23% 62911 -27.42% 2010年08月份5452 32.85% 2.33% 56956 -30.13% 2010年07月份5328 49.70% -11.70% 51504 -33.47% 2010年06月份6034 -60.60% -5.63% 46176 -37.50% 2010年05月份6394 -4.12% -17.39% 40142 -31.44% 2010年04月份7740 30.80% 51.56% 33748 -35.00% 2010年03月份5107 -73.00% -27.05% 26008 -43.25% 2010年02月份7001 -34.67% -49.63% 20901 -23.28% 2010年01月份13900 -14.19% 265.98% 13900 -14.19% 2009年12月份3798 -50.79% 28.83% 95957 98.72% 2009年11月份2948 -39.18% 16.52% 92159 90.86% 2009年10月份2530 39.10% -51.04% 89211 150.10% 2009年09月份5167 37.90% 25.90% 86681 156.00% 2009年08月份4104 51.20% 15.31% 81514 169.20%

2009年07月份3559 -6.00% -76.74% 77410 170.00% 2009年06月份15304 330.00% 129.48% 73851 250.00% 2009年05月份6668.87 109.00% 12.69% 58547 176.00% 2009年04月份5918 28.00% -68.72% 52078.18 190.00% 2009年03月份18917.11 567.00% 76.53% 46160.18 246.00% 2009年02月份10715.87 340.00% -33.85% 27243.07 160.00% 2009年01月份16200 102.00% 109.90% 16200 102.00% 2008年12月份7718 1489.00% 61.84% 48287 33.00% 2008年11月份4769 446.00% 162.18% 40569 13.00% 2008年10月份1819 34.00% -51.43% 35600 2.00% 2008年09月份3745 32.00% 37.94% 33791 0.60% 2008年08月份2715 -10.00% -28.89% 30246 -1.00% 2008年07月份3818 65.00% 7.34% 28531 3.00% 2008年06月份3557 -21.00% 11.75% 24713 -2.70% 2008年05月份3183 28.00% -31.39% 21156 1.20% 2008年04月份4639 10.00% 63.69% 17973 -4.00% 2008年03月份2834 -35.00% 16.43% 13334 -6.00% 2008年02月份2434 -43.60% -69.71% 10470 6.60%

2008年01月份8036 41.60% 1555.27% 8036 41.60%

图3 每月新增信贷(亿元)

货币供应量

表五 2008—2011年货币供应量

货币和准货币(M2)货币(M1)流通中现金(M0)月份

数量(亿元) 环比增长数量(亿元) 环比增长数量(亿元) 环比增长

2011年05月份763400 0.81 % 269300 0.94 % 44600 -1.98 %

2011年04月份757300 -0.11 % 266800 0.19 % 45500 1.56 %

2011年03月份758100 2.99 % 266300 2.78 % 44800 -5.29 %

2011年02月份736100 0.07 % 259100 -1.52 % 47300 -18.59 %

2011年01月份735600 1.35 % 263100 -1.31 % 58100 30.27 %

2010年12月份725800 2.18 % 266600 2.78 % 44600 5.44 %

2010年11月份710300 1.50 % 259400 2.41 % 42300 1.68 %

2010年10月份699800 0.49 % 253300 3.90 % 41600 -0.72 % 2010年09月份696400 1.29 % 243800 -0.20 % 41900 5.01 % 2010年08月份687500 1.99 % 244300 1.50 % 39900 1.01 % 2010年07月份674100 0.03 % 240700 0.04 % 39500 1.54 % 2010年06月份673900 1.58 % 240600 1.73 % 38900 0.52 % 2010年05月份663400 1.04 % 236500 1.11 % 38700 -2.52 % 2010年04月份656600 1.02 % 233900 1.96 % 39700 1.53 % 2010年03月份650000 2.20 % 229400 2.27 % 39100 -8.86 % 2010年02月份636000 1.74 % 224300 -2.31 % 42900 5.15 % 2010年01月份625100 3.12 % 229600 4.36 % 40800 6.81 % 2009年12月份606200 1.95 % 220000 3.53 % 38200 5.23 % 2009年11月份594600 1.43 % 212500 2.41 % 36300 1.68 % 2009年10月份586200 0.14 % 207500 2.88 % 35700 -2.99 % 2009年09月份585400 1.51 % 201700 0.65 % 36800 6.98 % 2009年08月份576700 0.63 % 200400 2.30 % 34400 0.58 % 2009年07月份 573102.85 0.74 % 195900 1.43 % 34200 1.66 % 2009年06月份568916.2 3.77 % 193138.15 6.12 % 33640.98 0.12 % 2009年05月份548244 1.43 % 182000 2.13 % 33600 -1.92 % 2009年04月份540500 1.87 % 178211.18 0.97 % 34256.52 1.65 % 2009年03月份530600 4.63 % 176500 6.01 % 33700 -3.99 % 2009年02月份507100 2.21 % 166500 0.78 % 35100 -14.56 % 2009年01月份 496135.31 4.41 % 165214.34 -0.60 % 41082.37 20.06 % 2008年12月份475166.6 3.60 % 166217.13 5.32 % 34218.96 8.26 % 2008年11月份 458644.66 1.22 % 157826.63 0.40 % 31607.36 0.92 % 2008年10月份 453133.32 0.05 % 157194.36 0.93 % 31317.84 -1.28 % 2008年09月份 452898.71 0.90 % 155748.97 -0.73 % 31724.88 2.83 % 2008年08月份 448846.68 0.56 % 156889.92 1.22 % 30851.62 0.54 % 2008年07月份 446362.17 0.73 % 154992.44 0.11 % 30687.19 1.68 % 2008年06月份 443141.02 1.59 % 154820.15 0.96 % 30181.32 0.04 % 2008年05月份436221.6 1.61 % 153344.75 1.09 % 30169.3 -2.01 % 2008年04月份 429313.72 1.48 % 151694.91 0.55 % 30789.61 1.17 % 2008年03月份 423054.53 0.48 % 150867.47 0.46 % 30433.07 -6.23 % 2008年02月份 421037.84 0.76 % 150177.88 -3.03 % 32454.47 -11.50 % 2008年01月份 417846.17 3.58 % 154872.59 1.54 % 36673.15 20.90 %

图4 货币供应量折线图

CPI运行情况

表六2008-2011 消费者价格指数

月份当月同比增长累计2011年05月份105.5 5.50 % 105.2 2011年04月份105.3 5.30 % 105.1 2011年03月份105.4 5.40% 105 2011年02月份104.9 4.90% 104.9 2011年01月份104.9 4.90% 104.9 2010年12月份104.6 4.60% 103.3 2010年11月份105.1 5.10% 103.2 2010年10月份104.4 4.40% 103 2010年09月份103.6 3.60% 102.9 2010年08月份103.5 3.50% 102.8 2010年07月份103.3 3.30% 102.7 2010年06月份102.9 2.90% 102.6 2010年05月份103.1 3.10% 102.5 2010年04月份102.8 2.80% 102.4 2010年03月份102.4 2.40% 102.2 2010年02月份102.7 2.70% 102.1 2010年01月份101.5 1.50% 101.5 2009年12月份101.9 1.90% 99.3 2009年11月份100.6 0.60% 99.1 2009年10月份99.5 -0.50% 98.9 2009年09月份99.2 -0.80% 98.9 2009年08月份98.8 -1.20% 98.8 2009年07月份98.2 -1.80% 98.8 2009年06月份98.3 -1.70% 98.9 2009年05月份98.6 -1.40% 99.1 2009年04月份98.5 -1.50% 99.2 2009年03月份98.8 -1.20% 99.4

2009年02月份 98.4 -1.60% 99.7 2009

年01月份 101 1.00% 101 2008年12月份 101.2 1.20% 105.9 2008年11月份 102.4 2.40% 106.3 2008年10月份 104 4.00% 106.7 2008年09月份 104.6 4.60% 107 2008年08月份 104.9 4.90% 107.3 2008年07月份 106.3 6.30% 107.7 2008年06月份 107.1 7.10% 107.9 2008年05月份 107.7 7.70% 108.1 2008年04月份 108.5 8.50% 108.2 2008年03月份 108.3 8.30% 108 2008年02月份 108.7 8.70% 107.9 2008年01月份 107.1

7.10% 107.1

图5 CPI 指数图

1、国内生产总值

表七 国内生产总值 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绝对额(亿元)

同比(%) 2008年第1季度 63475 10.60% 2008年第2季度 134726 10.40% 2008年第3季度 208025 9.90% 2008年第4季度 314045 9.60% 2009年第1季度 65745 6.10% 2009年第2季度 139862 7.10% 2009年第3季度 217817 7.70% 2009年第4季度 340903 9.20% 2010年第1季度 81622.3 11.90% 2010年第2季度 172840 11.10% 2010年第3季度 268660 10.60% 2010年第4季度 397983 10.30% 2011年第1季度 96311

9.70%

图6 中国GDP季度折线图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分析及其面临的挑战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分析及其面临的挑战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分析及其面临的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起伏较大,货币政策几经转变。而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更加的严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近年来的宏观货币政策,思考国家在复杂的经济条件下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近年宏观经济,货币政策 在西方经济学中有着两个重大的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而另一个就是宏观经济学,两者相辅相成,用各自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研究解析国民经济。如果把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看作是一片大海,那么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组成这片大海的水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它波澜壮阔的海面。尤其在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形势受到国际国内多种条件的影响,可谓纷繁复杂。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之前,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我国20世纪前后这一时期的经济情况。 正文: 一、实体经济分析 1、经济增长 1997年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了结构性的总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时期,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1%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之后,经济增长率便开始逐步回升,2001年至2002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较为平稳,而从2003年起,经济增长率便迅速上升,到2004年第三季度,在国际原油以及其它中间投入品价格大幅上升、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经济增长率仍达到9.2%。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得到了一定的复苏。但是,复苏的前景并不容乐观。

2、投资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投资增长的驱动。自1993年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到1999年后,2000年我国的投资增长率开始迅速上升。200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率达到了28%强,进入2004年之后,投资增长率之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月份的投资增长率竟然达到了53%。这迫使中央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包括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在内的严厉调控措施。在宏观调控的努力以及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自今年3月份,投资增长率开始缓慢下降,到9月份,投资增长率下降到了27.7%。对于宏观调控当局而言,投资增长率的这种变化是政府所期望看到的趋势。 鉴于投资增长率的波动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投资增长的原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固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以下两个因素不可忽视。 其一,我国人均GDP的上升、住房分配的市场化以及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对消费者贷款的增加),促使了我国城镇居民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第三次需求结构的升级,对以汽车、住房为代表的兼具投资与消费双重效应的需求日渐殷盛。而这次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关联度很高,带动了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新的盈利机会和新市场的出现。事实上,2003年以来投资比较活跃的领域也大多集中在这些行业之中。 其二,与我国居民需求结构第三次升级相呼应,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导致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迅猛增加。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也稳步上升,到2003年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40.5%。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城市化必然带来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而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又带来了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和家居用品、家庭装修、装饰等行业的产出增长,进而也带动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长。 其三,居民需求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所带来的投资增长,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追求"以人为本"的经济

最新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表格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在申购、采购、使用、报废等各环节的权、责、利,明确部门与员工的职责,结合公司现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固定资产的标准本公司将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或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设备、器具、工具,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1、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主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电话,装订机等相关办公设备; 2、办公家具:包括空调、饮水机、文件柜、办公桌椅等; 3、其它:一切与公司经营、办公有关的其它物品。 四、固定资产的管理 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领用、变更、报废等,都由行政部统一管理。分发到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个人管理和保管。 行政部管理职责: 1、审核部门要求申购的固定资产是否合理; 2、验收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是是否合格,合格后入库; 3、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使用落实到个人; 4、对固定资产的变更进行记录; 5、审核使用年限过长的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报废; 6、对固定资产编号、登记、每年固定盘点固定资产,做到账物相符。 个人管理职责: 1、负责监管、保存好分配到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公司实施“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 固定资产发生遗失,非正常损耗,保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若非正常损耗,保管人能够指证责任人的,免除赔偿责任; 2、保持固定资产的日常清洁卫生;

3、固定资产损坏以后,及时上报行政部修理或更换。 固定资产核算部门 1、财务部为公司固定资产的核算部门; 2、财务部设置固定资产账目; 3、财务部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财务处理; 4、财务部会同行政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5、根据实际情况协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行政部)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五、固定资产的购置 1、公司实施“谁使用,谁申购”的原则进行申购。各部门要购置固定资产,需填写“固定 资产申购单”(格式后附1),由部门经理、财务经理、总经理审核后,行政部备案; 2、经批准后,由行政部安排专人负责采购,一定要写清楚购买物品的品牌、规格、数量、 金额。 3、固定资产收到后,由行政部负责验收并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 4、各部门应于每月25日之前将下月的固定资产申购单交到行政部,审核完成后,采购部应 在次月10日前完成采购流程,行政部验收后交到使用人手中。 六、固定资产的变更 1、固定资产在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变更调拨,需填写“固定资产变更单”(格式后附2),由部 门经理、行政部审核通过后,将固定资产变更单交行政部办理转移登记后方可更换。 2、在固定资产变更后,固定资产编号重新编号。 七、固定资产的出售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告知行政部,填写“闲置固定资产明细表”(格式后附3,提出处理意见,由行政部核定是否有使用价值。 1、固定资产如需出售处理,需由行政部提出申请,填写“固定资产出售申请表”(格式后附 4) 2、列出准备出售的固定资产明细,注明出售处理原因,出售金额,报部门经理和财务部审 批。 3、固定资产出售申请经批准后,行政部对该固定资产进行处置。

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分析

引言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 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而我们中国,自1998年起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 货币政策。即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 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需要, 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货币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国货币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 得益彰。稳健的货币政策是98年以后才渐渐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的,可见在当时的社 会经济环境为其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的背景 (一)90年代初的房地产热,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的宏观环境。 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使得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到了97、98年时 已相当突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性风险等几大风险 交互错杂,又衍生出更多的子风险,而原有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与此时的经济环境相 得益彰。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而实质上,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 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企改革,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系列的约束,无疑让政策执行时的 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货币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坚持稳定 物价的单一目标,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际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建立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尽管当时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但是最突出的还是结构性问题,实际有效 贷款需求不足。具体地说,这些结构性问题包括七个方面: 1 1、二元经济结构继续强化,反差过大。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并不是在持 续转化,而是经常出现波动、迁回、反复甚至强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贫 富差距越来越大。 2、区域差距继续扩大。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区域差距一度缩小,然而在1978一 2005年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GDP占全国比重的平均值分别为56%、26%和18%。在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①稳定币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 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发展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和货币管理当局只能在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内发展经济,在不妨碍经济最低增长需要的前提下稳定币值。 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物价稳定: 3、充分就业: 4、经济增长: 5、国际收支平衡: 6、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7、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9、货币政策效应: 10、货币政策时滞: 二、单项选择题。 1、因具备调控力度大、效果好、灵活性大等优点,而成为各国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最常用的手段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把( )作为其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A、稳定物价 B、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均衡 3、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消除了(),社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A、摩擦性失业 B、自愿失业 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4、中介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是指中介目标具备()。 A、相容性 B、可控性 C、相关性 D、准确性 5、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的()。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6、凯恩斯学派主张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法定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7、货币学派认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D、超额准备金 8、目前,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 )。 A、信贷规模 B、现金发行量 C、货币供应量 D、信用总量 9、下列不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主要冲突的是()。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5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4-2015)》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多目标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结构调控”,一方面要保就业、稳增长、防风险、稳物价;另一方面也要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这份逢年底发布的年度报告提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实施“新常态下的新对策”,在潜在增长率下移、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部分,其有效性却仍有争议。 1.货币政策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则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

的一切措施。 而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998~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间,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系列信贷政策的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农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当年贷款新增额中上述三项贷款大体占七成,信贷结构的这种调整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

固定资产管理表格

固定资产增加单 管理部门:财产编号: 使用部门: 年月日会计科目 一式三联:(1)管理部门(2)会计部门(3)使用部门 填单注意事项:(1)以费用支出的固定资产其会计科目除一级科目外,应加填二级科目。(2)附属设备栏;应详细逐件填列(如马达、仪表等)。(3)资产成本记录簿:填写成本科目(如内购、外购、关税、运什费、基础工程、配管线等项)。

固定资产扩充(报废)计划表 年度 盘存单 一式三份:(1)管理部门自存(2)会计部门(3)总管理处总经理室

固定资产增减表 附表1 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主管经办会计部门:主管经办 一式三联:(1)管理部门(2)会计(3)使用部门 填表注意事项:(1)会科科目栏:资本支出时以一级科目表示,以费用支出时除填一级科目外应加标明二级科目。 (2)资产名称栏:以中文书写,如有附属设备(如发电机仪表等)应于次行顺序列出,但金额可以免填。 (3)以费用支出的资产,耐用年数年折旧额免填。 (4)本表应于次月十五日前由会计部门编妥送管理部门核对,采用电脑处理的部门以电脑报表代替

固定资产增加单 管理部门:财产编号: 使用部门: 一式三联:(1)管理部门(2)会计部门(3)使用部门 填单注意事项:(1)以费用支出的固定资产其会计科目除一级科目外,应加填二级科目。(2)附属设备栏;应详细逐件填列(如马达、仪表等)。(3)资产成本记录簿:填写成本科目(如内购、外购、关税、运什费、基础工程、配管线等项)。

固定资产减损单 管理部门: 使用部门:年月日财产编号: 一式四联:(1)管理部门(2)会计(3)使用部门(4)资材仓库 填单注意事项:机械设备报损其附属设备的处理情况应在拟处理办法档内特别注明。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一、引言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部分。它们虽然分别表示了一个经济体内外部的最优均衡状态,但是之间存在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在短期内相冲突,这导致了经济体需要对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选择。货币目标制度一般包括以单一目标值和多重目标制。单一目标制为货币学派所推崇,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易引起政策的过度调整;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多重的权衡性货币目标制度能更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我国现在实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 近几年来,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使我国的政策方向由控制通胀的紧缩型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型政策;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启动,国际市场中大量流动性涌入中国,对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剧增,我国的通胀率一度远超3%-3.5%的警戒区间,货币政策再次进入紧缩阶段。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下,研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首先对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进行介绍,然后会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并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文献综述及我国现状 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制度的选择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密切关注。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中性论,即货币政策的扩张和紧缩仅仅能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因此,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长期目标。而凯恩斯学派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能够更好的解决经济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就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在单一目标与多目标制之争方面,谢平(2000)、宋海林和刘澄(2003)等就认为多目标约束的货币政策“要求过高”,“货币政策无论短期好还是长期都应该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而周俊(2002)提出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形式及当前的经济任务,我国应采用多重货币政策目标,即以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主。何运信与曾令华(2004)则依据总供给曲线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正斜率总供给曲线的存在及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需要盯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而不能只注重物价稳定的单一目标。 就具体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方面,卢宝梅(2008)提出,我国应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价格稳定目标的政策导向,建立起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陈之荣(2009)则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应当着眼于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应预防扩张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徐茂魁(2010)通过VAR模型及脉冲响应模型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比货币供应量为主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可以继续适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央银行应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A. 跨国中央银行制 B. 单一中央银行制 C. 复合中央银行制 D. 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单一中央银行制2.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是()。 A.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 复合中央银行制 C.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D. 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将()。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 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 增加货币供给 D. 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4.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主要目的是()。 A. 筹集资金 B. 增加盈利 C. 回笼货币 D. 扩大经营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 回笼货币 5.下列()不是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A. 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B. 监管全国金融业

D. 充当最后贷款人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职能。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6.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特定社会经济目标有()。 A. 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B. 增加社会福利 C. 促进经济发展 D. 保障充分就业 E. 平衡国际收支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性质。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充分就业, 平衡国际收支 7.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A. 国外资产业务 B. 政府债券 C. 再贴现和再贷款 D. 金融机构存款 E. 对金融机构债权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国外资产业务, 政府债券, 再贴现和再贷款, 对金融机构债权 8.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A. 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B. 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 C. 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D. 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 E. 金融监管的需要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条件。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 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 金融监管的需要 9. 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有()。 A. 货币发行 B. 金融机构存款 C. 再贴现 D. 政府存款 E. 再贷款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货币发行, 金融机构存款, 政府存款 10.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一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 A. 国外资产 B. 对非金融企业债权 C.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D. 对政府债权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08金融3班08050315 钱晨 摘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和政策工具的正确使用是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政策的效果评价 关键字: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利率政策效果 正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 (二)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在汇率和利率这一对矛盾中,汇率处于主导地位。对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讨应该作为对当前货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逻辑起点。归纳起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第二,国内资金缺少国际投资出口。第三,多种预期因素导致热钱涌入。 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要调整货币政策以完成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学各章练习题详尽版:第十章 货币政策

第十章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和。(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3.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菲利普斯曲线) 4.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二是,三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6.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 7.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 8.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和。(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9.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和之间的变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0.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和。(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11.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 12.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箱”操作的。(货币) 13.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流动性陷阱) 1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有、、。(一般性政策工具,择性政策工具,行政控制性政策工具) 15.中央银行常用的传统工具是、、即“三大法宝”。(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操作) 16.中央银行的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不动产信用控制、道义劝告。(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17.行政性控制工具主要有、。(利率最高限,贷款限额。) 18.货币政策的三要素是、、。(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 19.货币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四效应”是指:、、、。(滞后效应,乘数效应,波及效应,累积效应) 二、单项选择 1.下列 D 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2.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经常是一致的。A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宏观经济学的重点与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世界瞩目。中国能够长期保持高增长的速度,通货膨胀又不特别明显,货币政策功不可没。但近几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加大,货币政策的效果也趋于不明显,这也招致了不少学者的批判。批判显然不是最好的武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学者的本分。这也是笔者写作的目的所在。同样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近年来对于其作用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或纷纷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或用其它政策工具代替存款准备金进行货币调控,但在我国,却频频使用这一被称为“巨斧”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研究探讨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效应问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中许多现实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弄清影响存款准备金作用效果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从而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把握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内外货币政策实践把握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现实,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做了系统分析。论文力图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货币的内生性方面分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最终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继2007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4.8%后,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CPI同比增长8%。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

金融学习题答案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C 2.D 3.B 4.C 5.A 6.D 7.B 8.A 9.A 10.B 11.B 12.A 13.C 14.C 15.D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BCD 2.ABCE 3.ABDE 4.ABCDE 5.BCD 6.ABCE 7.ACE 8.ABCD 9.ABCD 10.BCE 三、简述题(回答要点并加以解释或说明) 1.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比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体系总体信用创造能力和调整货币供给量的工具。(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表现在它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常称它是一帖“烈药”。(3)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力度大、反应快,所以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②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如提高法定准备金,可能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从而迫使中央银行往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3.答:(1)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正确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2)再贴现政策的最大优点是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3)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在于:①中央银行固然能够调整再贴现率,但借款与否和借款多少的决定权在商业银行,所以这一政策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②当中央银行把再贴现率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上时,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它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③相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来说,贴现率虽然比较易于调整,但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4.答:(1)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2)公开市场业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②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可灵活安排可以用较小规模进行微调,不至于对经济产生过于猛烈的冲击;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合使用。(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也有其局限性:①需要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作背景,如果市场发育程度不够,交易工具太少,则会制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

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

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一) 摘要: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有效实施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货币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维护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外汇占款;资本流入;净出口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008年初以来,由于受美国次级贷危机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购买力被低估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过热,为此央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证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递过程中主要受高额外汇占款、国外资本流入、净出口等因素影响,其传导机制为:(1)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2)人民币购买力被低估,国际上看好中国经济→大量外资涌入(热钱过多)→投资旺盛,经济过热→通货膨胀;(3)经济结构不合理、雪灾与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国内供给冲击,以致供需失衡,引起通货膨胀;这三个主要因素共同冲击货币政策,使得其有效性下降,达不到预期的调控目的。 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外汇占款的影响 1.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的现状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于2006年2月达到8537亿美元,总体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而且在当年年底突破万亿元大关,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额为15282.49亿美元。据悉,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8万亿人民币,继续称雄全球。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必然伴随着高额的外汇占款,到2007年末,中国的外汇占款已经高达12.84万亿人民币,相应的2007年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达到了10.2万亿人民币,这对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央行要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以对冲大量外汇占款。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很大的压力。 2.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面对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央行为了“币值稳定”这一目标,必须采取措施,抛本币买进外币,增加本币的供应量。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中国每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都大幅上升,近年来有不断加大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末,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M2的投放量已经达到了43万亿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投放量(40.3万亿),由于加大货币投放量,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流动性过剩,这势必会冲击货币政策。另外,据统计,2007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调整到当年底的14.5%,截至2008年6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至17.5%,目的就是为了抑制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 此外,2008年年初以来,CPI指数居高不下,更加给中国的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困难;而且,国际上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不断贬值,这给中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巨大压力,因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接近70%,有数据显示,美元每贬值1个百分点,人民币就损失800多亿元。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央行会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量不可避免地会引发通货膨胀。年初的南方雪灾和2008年5月的四川汶川地震,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部分产品的供应紧张,这不可避免地会加剧通货膨胀,2008年上半年CPI指数居高不下就反映了这一现实,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资本流入因素影响 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且浮动的区间较小,而且人民币的购买力被严重低估,这在短期内就形成了一个套利空间,由于存在资本逐利的法则,不可避免地会出

第10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10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选择题 下列问题按照教材仲的顺序安排,从各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中央银行和联邦储备系统 1.“公开市场业务”具体指: a.商业银行对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 b.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利率变化。 d.旨在使会员银行活期存款总量增加或减少的美联储的业务。 e.美联储买入或卖出政府证券。 2.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资产是: a.黄金券和现金、银行存款、政府存款。 b.联邦储备货币、政府证券和贷款。 c.黄金券和现金、银行存款和贷款。 d.黄金券和现金、贷款和政府证券。 e.联邦储备货币、黄金券、现金和会员银行存款。 3.下列哪一个组合是联邦储备系统在日常业务中所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包括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工具): a.贴现率政策、控制股票保证金要求、道义劝说。 b.道义劝说和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 c.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贴现率。 d.贴现率政策和法定准备金比率。 e.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对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进行选择性的控制。 4.由企业和公众持有的全部联邦储备货币在其资产负债表上: a.作为负债项目,因为这些货币属于美联储的借据(IOUs)。 b.作为资产项目,因为这些货币属于货币供给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们是现金。 c.作为负债项目,因为这些货币是储备金的一部分,即它们代表商业银行的存款。 d.属于资本账户的项目,因为其代表联邦储备体系中可以融资的货币。 e.不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只有不被企业和公众持有的货币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5.如果联邦储备系统提高贴现率,作为一般性政策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b.增加公众收入中的储蓄量。 c.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在美联储的存款。 d.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量。 e.以上选项都不是。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熊鹏君 (国航112 201110621056)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采取一系列灵活有力地措施,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积极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全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调整;作用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与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经济运行的状况决定着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货币政策又反作用于经济体以及经济运行的结果。近年来,国家依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对货币政策先后进行了由“稳健——从紧——适度宽松”的重大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的适时调整对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支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有效的 需要坚定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 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 进行了慎重 第一季度第三季度 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进行了积极、有效调整。依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整总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3年至200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我国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然而依据社会经济情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为2003年初至2005年初。在这一时期,全球经济整体上来说有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我国经济在前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也开始逐步显现,从而逐渐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而进入新一轮上升的周期。虽经2003年近半年“SARS”病毒的短期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放缓,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