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作者:鲁昊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摘要】随着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输出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热衷于学习中国传统戏剧。
但由于我国部分戏剧表演者的表演能力还有待加强,很多戏剧表演人员的表演技巧也不够娴熟,对于戏剧人物的塑造能力还不够,还达不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水平。
因此让戏剧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迫在眉睫。
本文从创造更好的戏剧和提升表演者对于戏剧人物的表现能力出发,从多方面出发对如何把握戏剧人物内心情感,塑造鲜活真实的戏剧人物进行充分分析。
【关键词】戏剧表演;人物形象;表演技巧;艺术表现力中图分类号:J81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29-01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综合性较强,它主要包括话剧、歌剧、音乐剧、舞蹈剧等。
也就是说,戏剧可以融合音乐、舞蹈、台词、动作等形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因此,戏剧可以更加饱满、更加鲜活有力地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向观众展现戏剧的多姿多彩。
现今中国戏剧(如京剧)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来到中国一睹京剧的风采。
因此戏剧表演人员更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表演技巧,更加充分地刻画人物形象和创造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这一学习工作应提上日程。
如何把握好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需要戏剧表演者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戏剧表演者不仅要不断积累舞台经验,而且要学会揣摩戏剧意境,能够真实地展现戏剧情绪,使现场观众身临其境。
当然,戏剧表演者应该避免出现所谓的经验疲劳,将自己的个人表演习惯带入多个角色,从而导致多个完全不同的角色却塑造成相似的角色,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僵化模式,因此,一个好的戏曲表演者既应置身戏剧情境中刻画角色形象,又要抽身于特定角色中,突破自己的个人表演习惯,从一个角色到其他角色轮流转换。
表演者如何突破自身的僵化模式,创造更好的戏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贴合实际生活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广阔的地域。
长期以来,各地方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
评剧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深受当地普通百姓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
和我国其他剧种相比,评剧的历史还相当短暂。
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也已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唱腔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表演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与审美标准。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入手,概括介绍一下我国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一、评剧表演艺术的写实性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写意性的艺术特点。
蒙古族舞蹈中舞蹈演员用双手做勒马缰绳状,身体一起一伏的舞蹈动作表示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场景。
京剧表演艺术中,用给演员勾画不同的脸谱表现其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
评剧表演艺术中,虽然也具备写意性的艺术特点,但笔者认为写实性更是其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
评剧的创作题材都来自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与我们当代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围绕着普通民众日常的吃、住、行展开,令观众感同身受,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此外,评剧的唱、念等也具备日常生活口语化的特点,也是普通民众的日常语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
这也是它能够广为流传,深受普通民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评剧表演艺术的地域性评剧艺术是从河北地区的“对口莲花落”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逐渐在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流行。
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植根于北方文化这一片热土的,它具有北方文化粗犷、豪放、淳厚、质朴的特征。
如诞生于黑龙江这片广袤土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半月沟》《喜鹊登枝》等评剧作品,剧中情节都是以黑龙江这片土地的民风为背景,台词、动作等表演都带有明显的黑土地色彩。
其中,哈尔滨评剧院创作的《半月沟》曾经在京公演数场,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宋任穷等人的肯定与表扬,大获成功。
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儿童戏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通过戏剧性的表演、生动的人物塑造、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吸引着广大儿童观众的喜爱。
儿童戏剧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简单明了的剧情结构儿童戏剧的剧情结构通常比较简单明了,一般由开头、发展和高潮三个部分组成。
剧情的发展速度较快,转折点明显,便于儿童观众理解和接受。
同时,儿童戏剧的剧情也往往具有明显的道德或者教育意义,如《小红帽》、《丑小鸭》等经典儿童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孩子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儿童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鲜明生动,具有明显的特征和性格。
一般来说,儿童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拟人化的动物或物体,如《猫钓鱼》、《小熊请客》等剧中的动物形象;另一类则是具有人类特征的角色,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剧中的角色。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性格,而且往往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某些道德观念或生活哲理。
三、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儿童戏剧的故事情节通常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故事情节不仅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特点,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奇幻色彩,如《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剧中的奇幻情节。
这些情节能够激发儿童观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四、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儿童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包括歌舞、表演、布景、道具等多种元素。
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儿童戏剧的表现力,而且能够激发儿童观众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儿童戏剧的表演形式也往往具有互动性,如现场互动、角色扮演等,能够让儿童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戏剧的表演过程中。
五、寓教于乐的教育意义儿童戏剧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教育意义。
儿童戏剧的创作者们往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孩子们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例如,《小熊请客》中的友情和分享,《灰姑娘》中的勤劳善良和勇敢面对困难等等。
文学史知识:戏剧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戏剧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
戏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手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类型和流派。
本文将从戏剧的艺术特点、演出形式、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戏剧的文艺特点和影响力。
一、艺术特点戏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表演和舞台艺术三个方面。
1.剧本艺术特点剧本是戏剧的文本基础,是创作和演出的重要依据。
戏剧剧本具有言语表达、实景描写和角色刻画等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言语表达是剧本的重要特点。
戏剧对话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语言表现力和形式语感,演员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调、语速、语音语调等手段,表现出相应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其次,实景描写是戏剧的表现方式之一。
戏剧中的场景和情境,依据角色和情节需要,通过语言和布景手段来描述和呈现。
最后,角色刻画是剧本的三个方面中最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
角色的形象和特征,通过言语行为、动作表演、环境设定等多种方式来体现。
2.表演艺术特点戏剧的表演特点是其艺术的核心,也是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
戏剧表演与影视不同,表演者需要面对观众和其它表演者,所以演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表演技巧,根据剧本和角色需要,在舞台上表现出情感、形象和行为。
3.舞台艺术特点剧场空间和布景艺术也是戏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戏剧的舞台布景能够创造出视觉效果,放大角色和情节,通过视觉手段来配合和补充剧本和表演,增强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感受。
二、演出形式戏剧的演出形式主要包括现场演出和录制演出。
1.现场演出现场演出是主要的表现方式,具有亲近和感受的特点。
通过现场观看演出,观众可以亲身感受演员的表演,感受舞台的氛围和气氛。
2.录制演出录制演出是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载体,将戏剧转化为影像艺术,扩大了观众群体和传播范围。
三、社会影响戏剧作为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
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表演素质分析在我国的戏剧表演中,戏曲表演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在戏曲舞台上,戏曲演员要充分运用好手脚的动作,感情的收放以及唱词时气息的调整。
戏曲艺术既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它也表现出了社会现实,且是具体又真实的历史反映,要想展现出一个完美的戏曲舞台,就要做好充分的台下准备,其中戏曲演员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表演的艺术有成千上万种,不同表演艺术需要演员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简要的分析了演员在参与这一项戏曲展现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表演素质,浅谈如何才能活灵活现地戏曲艺术这一门古老且多彩的艺术演绎出来。
标签:戏曲;演员;表演素质引言:当谈论起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时,这对外国人来说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一門艺术经典,对我国人来说更是一种深刻、微妙和复杂的艺术问题。
就像我国传统艺术珍品包括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遗产。
此外,戏曲是一门集文学、舞蹈、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表演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戏曲演员,要想通过舞台上的舞台表演来表现这种综合性、艺术性的艺术,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专业的戏曲从业者,良好的舞台表演基础才是演好一出戏。
一、熟练掌握基本功在戏曲演员的实际表演过程当中中,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表演素养之一。
每一个戏曲演员都必须熟练地掌握基本功,这就需要演员不断地加强练习,使他们在歌剧表演中表现得更加完美,使人物形象从自己身上表现得淋漓精致,使表演更加真实。
从戏曲表演刚刚萌生时,戏子就得趁天蒙蒙亮就开始起床练嗓子,在冬天时,要穿上表演时的小鞋子在冰上走路,练习平稳性,如此日复一日的练习便造就了戏曲演员扎实的基本功底。
当今的戏曲演员也不例外,甚至要更加辛苦,才能把最好的戏剧呈现给观众。
更有甚者,为了练就出花旦纤细柔美的嗓音,从小就不能吃辣,保护好嗓子,如此才能唱出洞穿人耳的好戏曲[1]。
从以往众多的表演来看,演员必须卖力地去表现出人物的动作反映内心的情感,这是一种虽然很夸张但却一点也不做作的美,所以这种表现需要准确地拿捏夸张的程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刘志永(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评剧作为我国重要戏剧门类,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京津冀以及东北地区,评剧更是深受民众喜爱。
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具备较高的艺术魅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评剧表演技巧,然后又简要论述了艺术魅力表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剧;表演技巧;艺术魅力引言我国评剧发展至今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当前已经形成了生、旦、净、丑齐全的表演门类,深受我国北方民众喜爱。
在评剧表演中,其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评剧自身具备较为突出的表演艺术魅力,评剧演员可以借助于自身适宜合理地表演技巧,提升评剧吸引力。
一、评剧表演技巧分析伴随着当前我国评剧的不断创新发展,其确实表现出了突出的艺术魅力,同样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评剧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评剧表演技巧的应用往往主要表现在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上,需要引起表演者高度关注。
在评剧唱功方面,唱腔可以说是评剧表演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评剧表演者最为基本的能力,被称作第一功。
评剧主要就是以唱为主,唱腔的好坏以及技巧的应用状况直接关系到表演效果,对于观众感受性存在直接影响。
基于评剧表演中的唱功来看,不仅仅在生、旦、净、丑不同行当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到不同人物上,同样也需要表现出明显差异,进而才能够体现较强感染力。
念功同样也是评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在展示演员二度创作能力方面具备重要价值,需要评剧演员能够根据不同人物及其剧情进行恰当调整,以便更好营造人物形象,同时推动故事情节,表达出应有思想情感。
做功在评剧表演中同样也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评剧演员的动作表演,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质朴自然特点,以此更好触动观众心灵,让观众对于评剧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具备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打功虽然在评剧表演中占比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却往往能够成为点睛之笔,相应表演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结合不同故事情节进行动作的合理设计,以此凸显武打视觉表现力。
关键词:戏曲;吕剧;旦角;表演艺术特点戏曲演员是戏曲这门表演艺术的主体,其演绎能力与表演能力是促进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可以对角色形象进行更好的塑造,就必须要利用恰当的表演技法以进行有效的表达,尤其是要注意对相关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深入的把握,从而保证可以更好地塑造出特定的角色形象。
其中旦角是戏曲中的重要行当,也需要系统化地依据“四功”与“五法”的基本表达方式及其本身的艺术特点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一、吕剧旦角概述(一)吕剧概述吕剧是我国山东地区一种非常具有地域性的戏曲剧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展到了顶峰,期间诞生了《借年》、《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等众多经典剧目以及李岱江、郎咸芬等众多吕剧名角。
基于自身蓬勃发展的态势与广泛的影响力,吕剧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剧作为一种地区性剧种,具有优美朴实、贴近群众与自然流畅等艺术特点,其优美朴实主要体现在唱腔兼有曲牌与板腔体特征,曲调动听、朴实、顺口、灵活,相应的伴奏乐器可以分为武场和文场两种类型,并且还有效地融入了一些西洋管弦乐器,使得伴奏乐器整体展现出朴实、优美的特征。
而在演唱的过程中,吕剧主要用真声,针对个别高音的演唱则会相应地利用真假声有机结合的演唱方法,从而使得最终演唱出来的曲调流畅、自然,同时在吐字的过程中保持清晰,使整个唱腔优美、动听。
(二)吕剧旦角特征吕剧旦角主要可以分成老旦、彩旦、花旦、武旦、青衣、闺门旦几种类型,具体表现特征如下:其一,老旦。
主要在戏曲中扮演中老年妇女,表演中展现出老态,在唱、念及做的过程中展现出稳重大方,如《穆桂英挂帅》当中的“佘太君”这一角色。
其二,武旦。
主要扮演掌握武打技艺的女子,要保证身段灵活、轻捷,如《打焦赞》当中的“杨排风”这一角色。
其三,彩旦。
主要扮演喜欢搬弄是非、狠毒、可恶狡猾的妇女,其表演动作以及台词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小姑贤》当中的“刁氏”这一角色。
其四,花旦。
主要扮演热情、活泼、可爱的青年或少年女性,要保证吐字清晰,唱腔甜润,身段也要娇俏、灵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戏剧影视表演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并接受。
戏剧影视表演需要表演者拥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更强大的舞台表现力,因此,在戏剧影视表演的课程中融入舞台剧表演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而戏剧影视表演的艺术特点正是在戏剧表演特点与舞台剧表演特点的基础上融合及发展的,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艺术体验,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戏剧影视表演的魅力。
一、影视表演在舞台剧中的特点(一)演员的特点演员是影视表演作品的重要载体。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大多数会按照剧本既定的台词甚至是语气来进行表达,虽然表演者大多会在表演前十分深刻地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但更多的是按照剧本,听从导演的指挥来完成作品。
因此影视表演者在完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缺少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更像是去认真地完成一份工作。
并且由于影视作品的特殊形式,往往不是按照正常的故事情节来拍摄,而是按照通告分开进行拍摄,这就需要表演者更加努力并且细心地对剧本中的人物情感进行揣摩,以防作品最终出现情绪不连贯的问题。
现阶段的影视作品依旧采用不同机位拍摄,然后剪辑出导演要呈现的最终效果,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每位演员都需要考虑到镜头与人物本身的位置与角度,这也就将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框起来,只能按照固定的路线及表达方式来表演。
特别是在一些具有科幻特点的影视作品中,演员甚至需要无实物表演,这就更是对演员表演基本功的一种考验。
影视演员需要具有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将影视作品完成得更好,因为拍摄过程中很难做到全实景拍摄,表演者不能因为环境或者对手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表演,甚至跳戏,这也是专业表演者应具备的素质。
演员只有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不会被外界所干扰,保留自己赋予这个角色的形象及气质。
而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一部分归功于演员自身,另一部分还要归功于后期的剪辑处理,只有双方都做到最好,一部完整的作品才能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二)结构的特点影视作品不同于舞台剧作品,独特的表演形式决定了其只有通过更加强大的表现能力,才能够保留影视表演特殊的结构性。
戏剧表演艺术戏剧表演艺术指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
戏剧表演艺术的特征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演员创造舞台角色形象。
它的具体特点是:①戏剧演员必须亲自粉墨登场、现身说法、身体力行,而且每一次都要重新创造,每次演出都要像第一次那样重新表演整个舞台行动过程。
这一点与一次完成艺术创造的电影表演有很显著的区别。
故所谓“保持演出的青春”,就成为戏剧演员的重要课题。
如何达到这个要求,是所谓“体验派”与“表现派”两种表演艺术理论基本分歧之一。
②戏剧演员扮演的角色形象在舞台时空中逐步展现。
表演艺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在舞台行动过程中达到统一。
舞台人物形象是直观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它诉诸观众的直接视听。
演员的创造过程,在排练时是根据生活逻辑与自己对角色的想象进行的,在演出时就当场受观众的客观检验。
观众的任何反应都会影响演员的表演,这种反馈作用表明观众也参加了创造。
因为戏剧表演必须当众进行,因此,在演出中,演员的创造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当演员创造的行动过程因全剧结束而停止时,观众的欣赏过程也就同时告终。
每一场戏的演出总有不同的观众来欣赏,他们的审美观点可能是很不相同的,而演员必须当场使任何观众对象获得良好的剧场效果。
因此戏剧演员必须具有与观众进行直接或间接交流的能力,必须具有在各种剧场条件下适应各种观众的能力,必须具有根据观众反应随时正确地即兴调整自己的表演分寸的能力。
③戏剧演员本人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材料与工具,他表演角色的过程又是艺术作品本身。
这就造成演员与角色这个表演艺术的基本矛盾。
这种特殊的矛盾自戏剧表演形成之日起就存在,而且将伴随戏剧表演的发展而永存。
演员要扮演角色就必须不断地解决这个矛盾。
演剧史上自古至今对之争论不休,大致可以归纳出几个统一点:a.体验与表现必须结合;b.敏感与控制必须结合;c.创作与生活必须结合;d.演员与角色是矛盾的统一,任何舞台人物形象都是“演员-角色”的矛盾统一体。
谈谈对戏剧表演艺术的认知与体会戏剧表演是一门古老、神秘而具有吸引力的艺术。
它时而深不可测,时而浅显易懂,每一个人都对其有自己的认知、理解与体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视角,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为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戏剧表演艺术。
标签:戏剧表演;认知;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扎根于生活土壤开出的花朵和结出的果实。
”也许这个回答有些华而不实或者含糊不清,但笔者认为其中却是包含着艺术的某些本质。
“扎根生活土壤”是艺术必需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已经是人们烂熟于心的话了,可事实确是如此,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养分、基础。
无生活,不艺术。
任何高端的艺术也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开出的花朵”是艺术所具有的观赏性。
每一朵花也许各不相同,千姿百态,但艺术就是为了呈现,为了被观众欣赏,艺术需要被审美,因此要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观赏性。
“结出的果实”则是其思想内核。
艺术可供观赏,但不仅仅止于被观赏,而是观赏后能够感受到它传达的一定的意义和思想,也许是在传递真善美,也许是某种教育意义,又或是某种新的思想,总之能为观众带来思考和内涵。
戏剧表演正是这样的艺术种类之一。
戏剧表演,首先是一门舞台上的艺术。
戏剧表演不同于影视表演,而是以舞台演出形式呈现的艺术形式。
舞台艺术是直观的,它总是通过一系列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让观众直接的感受美。
舞台艺术是进行时的时态,这就使得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审美都处于共时性、依存性的关系中,并通过相互间的的情感反馈和直接的审美交流取得对艺术美的通感。
舞台艺术所表现的对象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总在发展变化中,是处于动态中的。
舞台艺术更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它总是通过调动一切的舞台构成因素,如演员、灯光、音效、舞美等等,合成一个完美的有意义的形式,并通过这个艺术整体向观众们展示舞台艺术的内在魅力。
这样的舞台艺术不仅仅是依靠演员来实现,它有赖于演员的精湛演技,更依赖于整个团体的有机配合。
舞台艺术取材于生活,但“舞台艺术如果没有区别生活自然形态的自由,其艺术真实就会失去鲜明性、感染力和表现力。
摘要戏剧表演是一门集体协作的艺术,它汇集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
一部剧常常由编剧、导演、灯光、化妆、舞美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但是最终直接面观众的还是演员,演员的工作需要在剧作家所创造出的文学形象基础上,再创造出真实而又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因此我们对一个演员的各种素质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随着国家艺术行业的发展,戏剧表演艺术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演员也出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可是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区分正真艺术和虚假艺术无疑的标志就是感受力,艺术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去感染人。
”有些演员在表演中存在着虚假情绪这个弊病,而导致他们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情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感受力,通过大学期间对戏剧表演这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本人对感受力这一板块颇有体会,因此通过此文浅谈戏剧表演中的“感受力”。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感受力的定义和理解,并讨论研究演员为何要具备感受力这一素质。
第二部分是提升感受力的一些方法,第三部分是列举感受力对演员表演创作的帮助,从而引发演员重视感受力通过此论文,希望自己或者其他演员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感受力,意识到感受力对演员自身的作用和帮助,重视感受力并使用适合的方法去提升。
从而让演员在以后表演创作中创造出的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并且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活在观众的心里。
关键词:感受力演员表演创作ABSTRACTDramatic performance is an art that requires collective cooperation, and it also brings together various means of expression of art. A play is often composed of writers, directors, lighting, makeup, dance and other departments of the staff, but ultimately to face the audience or the actors, the work of actors need to create a real and vivid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ry image created by the playwright to create a real and vivid stage characters, so we also have a strict demand for the various qualities of an actor. "The sure sign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rue and false art is sensibility," says Lev Tolstoy." Art is experienced by artists Feelings infect people. Through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major of drama performance in college, I also have some experience in the section of sensibility, so I talk about "sensibility" in drama performance through this article.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defi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sensibility, and discusses why the actor should possess the quality of sensibility. The second part is some ways to improve the sensibility, and the third part is to enumerate the help of the sensibility to the actor's performance creation, thus causing the actor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ensibilityThrough this thesis, I hope that I or other actors can really understand and understand the sensibility, realize the role and help of the sensibility to the actors themselv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ensibility and u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promote it. So that the later stage characters created in the theatrical performance more real, more close to life, and can arouse the audience's resonance to live in the audience's heart. Key words: Sensibility Performer Performance creation目录一、感受力的定义以及演员为何要具备感受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I■一浅谈演员的肢体语言塑造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王晨四川音乐学院摘要:话剧是一种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中的肢体语言是演员自身非常重要的创作工具,演员通过对于外部肢体语言的准确运用,使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生命力,而且话剧演员通过运用恰当合理的肢体语言可以将饰演的角色情感和形象更能生动的展现给观众,引发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
一台好的戏剧,舞台呈现效果离不开演员自我对肢体语言准确的控制,肢体语言的应用可以直观的展现出演员的演技和艺术造诣。
本文对肢体语言在话剧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指出了在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探究话剧演员如何更为高效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
关键词:肢体语言表演塑造角色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155-03话剧表演是非常复杂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场完整的话剧表演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其中,演员的肢体语言是话剧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笔者比较感兴趣且想要深入研究的部分。
在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对人物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塑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不仅依靠于剧本台词,肢体语言更是一种使人物形象饱满鲜活的表现形式,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场完美的舞台话剧离不开演员对自身角色肢体语言的把握和理解,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使演员将角色形象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而使观众更能理解剧本想要表达的思想,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感悟。
本文从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方面进行阐述,并且通过一些优秀作品中演员肢体语言的表现来分析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体现。
—、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一)肢体语言的定义肢体语言指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活动来表达人物的想法,肢体语言也叫做身体语言。
大体上来说,肢体语言包括了面部表情、身体与四肢。
说到用肢体表达情绪,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许多习惯性的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浅析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摘要:打击乐具有独具的艺术功能和丰富的表现力,是中国戏曲表演中最具魅力的艺术元素。
本文就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作用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对打击乐的艺术功能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以提升打击乐的改善效果,推动戏曲表演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戏曲表演;打击乐;表现形式;艺术功能戏曲是中国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打击乐在戏曲唱、念、做、打中使用极广。
也正是由于打击乐的强烈音响和鲜明节奏的烘托和帮助,能渲染制造与表达多种多样的气氛和情绪,对于塑造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营造氛围都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往往一线贯穿到底,紧扣剧情的发展,左右剧情的节奏,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戏曲表演中打击乐的表现形式在戏曲中,打击乐的具体表演乐器主要分为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小钹、堂鼓等。
板鼓掌握者又作为乐队的指挥者,其演奏贯穿整个戏曲表演;按照音量、音域、音色的不同,大锣又分为高音大锣、中音大锣和低音大锣,分别适合需要穿透力的激烈的武打场面、需配合角色低声念唱的抒情场面和配合低音宽广铿锵有力的黑脸;小锣分类类似大锣,除此之外偶尔会担任独奏部分;小钹以其清脆的音色独具特点。
戏曲的打击乐其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但是根据不同的演出场景,往往会灵活变化,使表演更具舞台效果。
除了上述乐器之外,还有大堂鼓、低音大鼓,云锣、木鱼、碰铃、低音芒锣等打击乐器辅助配合演奏。
从其用途上大体可分为:第一,闹台打击乐。
也叫开台打击乐,根据名字可知是在戏曲表演开始之前进行的打击乐,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
所以为了引起火爆热烈的气氛,闹台打击乐节奏欢快激昂,一般为多个打击乐段子连奏,不定时会循环重复,演奏时长一般由闹台开始到戏曲表演正式开始,时长不固定但一般较长,主要是烘托出戏曲开始之前的热烈氛围,让观众提前进入本场戏曲的情感氛围,也为演员作节奏上的提示和准备时间。
第二,唱腔打击乐。
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荒诞派戏剧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戏剧形式,它与现实主义和古典戏剧有着明显的区别。
荒诞派戏剧不太关注现实中的具体事件,而是把人类的本质展现出来,有时表现得戏剧性十足,有时却十分抽象。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
一、肢体表演
荒诞派戏剧通常注重舞台上演员的肢体表演。
他们以夸张的动作和姿态来表现出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外在性格。
例如《等待戈多》中的两个男子呆站一整天,力图见到一个老人的到来,但老人终未至,演员们的肢体表演就足以表达他们内心的焦急和无奈。
二、语言游戏
荒诞派戏剧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它借助语言的搭配和变奏,让观众多了一种解读戏剧的方式。
例如《快乐的荒诞》中配合夸张的表演、夸张的语言,让情感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错置与颠覆
荒诞派戏剧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合常理的情节和人物,经常把某部分文字或是情节彻底扭曲,让剧中角色陷入迷茫和无助,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探讨。
这些荒唐和颠倒过程中,深刻的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丑恶,如《行动研究》中颠倒了功利与道德
的关系,也颠覆我们对身份和地位的看法。
四、宏观视角
荒诞派戏剧往往不只是单纯的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是将个人的处境置于宏观背景之下,揭示出人性万相和社会风险。
如同《AlCar田野》一样,通过农场景观的概念,描述了严酷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对自我的负责。
总的来说,荒诞派戏剧是一种非常独特、新颖的戏剧形式,它注重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通过肢体语言和语言游戏等方式来展现角色内心的情感和个性,而且在情节和人物上做出了许多反常规的处理,让观众得以通过戏剧感知真实。
浅谈戏剧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杨嫣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戏剧表演本身的分析,结合表现力形式的发展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大家对此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关键词】戏剧;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40-01
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不仅包含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还包含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居民风采。
戏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所展现的内容是超越了民族内涵的文化。
一、戏剧艺术的表现力
戏剧是借助舞蹈音乐、木偶等条件的综合表演,因此戏剧文化具有浓烈的艺术性质。
从广义上来讲,戏剧文化的传递就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直观表演来对舞台下欣赏的观众产生共鸣的影响;狭义上来说,就是戏剧文化在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的某种沟通的桥梁。
戏剧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原始歌舞,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的演化与完善,发展成为现如今集演说为一体的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等五大中国戏剧种类。
经过了解,发现戏剧艺术的不同表现主要源于戏剧创作者的情绪、天赋以及个人喜好等个人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
戏剧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表演也与演员对自身客观世界、事物的不同理解有关,从而将自身的主观情感、思想用观众可以看到的具体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二、戏剧表演艺术的独特性
戏剧在表演中呈现出来的各种艺术成分是演员根据戏剧剧本本身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自身对剧本的理解最终较为准确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
从剧本内容与表演艺术来看,表演艺术是艺术成分的中心地位,因为表演艺术是为了塑造剧中角色而存在,所以观众在欣赏戏剧表演时,关注的角度不应该局限于音乐、建筑、舞台搭配等客观因素,客观的道具都是为戏剧表演提供条件。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注重舞台流派的剧团都因妨碍表演艺术的发挥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表演艺术在戏剧演出中的重要作用是演员通过特制的戏服、道具等呈现出戏剧剧本中塑造的人物,从而渲染出剧本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让观众从中获得启迪的效果。
发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是表演艺术的主要目的,通过演员形象具体的表演吸引观众的眼球,引发观众的共鸣。
三、戏剧表演艺术的表现理念
从中国多种多样的戏剧中结合来看,基本上戏剧的总体表演形式都是在本身的表演理念再结合京剧的表演理念,通过演员生动形象的表演来阐述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在阐述过程中通过剧本上事先设定好的台词,结合表演者自身对台词理解所演化出来的动作,使人彻底融入到戏剧当中,从而引发对戏剧的遐想。
当然在戏剧表演方面是本身就有“假设”这一特点,我们常说生活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戏剧,这是假定的,这也从本质上说明了戏剧在艺术表达上是有情感的掺杂和现实的虚构,因此是具有“欺骗色彩的”,但是能把不存在的、假的事物表演得真实存在,这是艺术的表现能力。
这是演员在不断练习中巩固基本功的前提下,加上自己的本事,把虚幻不存在的事物情节融入到生活中才有的努力成果。
戏剧呈现出来的表演虽然是假的,但是这种“假象”并不和生活中的真实发生冲突,恰恰是这种真假牵扯,引出自我的真实情感、客观感受、理性思维等要素的思考。
这一切的一切结合在一起是戏剧成功延伸的表现以及对戏剧文化在思想上的扩展。
当然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戏剧艺术的表现力是通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渲染的主题思想传达到各个层面当中实现的。
戏剧表演将潜在的思想内涵传达给观看表演的观众,从而激发观众的情绪,牵引观众的思绪进入到戏剧表达的思想主旨当中。
因此,戏剧的艺术表现即是演员将生活中的生活习惯、生活经历通过主观的情感、动作表演等形式,客观地展现出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过程。
笔者认为,表现形式的高低并不是其自身艺术价值的高低,而是在传递价值这一过程中的体现。
因此无法传递价值的戏剧不能对世人产生影响,所以也就没有表现力的体现。
四、结语
通过阐述分析,笔者认为真正的契合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有自身独树一帜的独特魅力,有符合艺术表现形式的具体表现方式。
然而在戏剧表现手法当中,现代的戏剧表现手法不管是在艺术形式的本身还是在戏剧表演的本身都逐渐成为一套固定的版本模式,戏剧表演已经由多样化逐渐向标准化、公式化的表现形式过渡。
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要打破常规,从思维的禁锢中走出来,构建符合戏剧发展的舞台,从正面打破常规的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杨波.戏剧表演中观演双方的互动及表演节奏把握[J].戏剧之家,2016(06).
[3]赵羽.有关戏剧表演的艺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5).
[4]周菊花.戏剧表演创作中演员与观众的共鸣[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3).
[5]郭莹.浅谈采茶戏的艺术情感倾注[J].艺术科技,2014(02).
作者简介:
杨嫣(1980-),女,汉族,云南楚雄人,本科,职称:中职,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市民族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