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中总糖含量测定的几个重要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
林磊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
【年(卷),期】2015(005)003
【摘要】分别对肉制品、糕点及馅料、蜜饯等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分析了总糖检测方法中的影响因素.同时对肉制品、糕点及馅料、蜜饯等总糖检测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林磊
【作者单位】福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福州3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3
【相关文献】
1.广式腊味制品中总糖、食盐和亚硝酸盐检测方法的探究 [J], 王妙春;何雪芬
2.对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的研究 [J], 梁雪辉
3.对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的探讨 [J], 邱雪迎;王宇琴
4.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分析 [J], 高秋红
5.食品中总糖检测方法分析 [J], 高秋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法思考题
1.为什么3,5-二硝基水杨酸法能够测定总糖和还原糖?
答:3,5-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还原糖和总糖的方法,其
原理是将还原糖还原成相应的葡萄糖,在酸性条件下,葡萄糖与3,5-二
硝基水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即可计算出样
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同时,总糖中还包括非还原糖,这些非还原糖无法被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葡萄糖,因此测得的是总糖含量,再用还原糖含
量去减即可计算出非还原糖含量。
2.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还原糖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过短会导致还原糖没有充分被还原为葡萄糖,反应时间过长则会使吸光度值趋于平台,使测定结果不准确。
(2)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过高则会使试剂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导致
误差增大;反应温度过低则会使反应速率降低,反应不充分,测定结果不
准确。
(3)试剂的浓度:试剂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反应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当根据样品的含量调整试剂浓度。
(4)样品颜色:样品的颜色会影响吸光度的测定结果,因此应将样
品与试剂充分混合并进行比色。
(5)其他因素:例如样品中存在着色物质、杂质等都会影响到反应
的准确性。
应用DNS测定总糖含量的原理1. 概述在食品分析和生物化学领域,测定样品中的总糖含量是一项常见的分析任务。
传统的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甲基糖醛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需要使用昂贵的试剂和设备,并且操作繁琐。
近年来,一种新颖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基于DNS反应(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
该方法快速、简便且准确,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实验和食品分析中。
2. 原理DNS测定总糖含量的原理基于糖类分子与DNS之间的化学反应。
糖类分子在强碱条件下与DNS反应生成具有紫红色的产物,这种产物的吸光度与糖类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间接测定样品中的总糖含量。
3. 实验步骤DNS测定总糖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样品:将待测样品溶解或萃取到适当的溶剂中。
2.配制反应液:将适量的DNS试剂溶解于磷酸缓冲液中。
3.加入样品:将样品溶液加入到装有反应液的试管中,充分混合。
4.反应:将试管放置于沸水中加热10分钟,使反应充分进行。
5.冷却:将试管取出,冷却至室温。
6.吸光度测量:将反应液转移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为540nm,并记录吸光度值。
7.构建标准曲线: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糖溶液,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各个浓度下的吸光度值。
8.计算总糖含量:根据标准曲线的吸光度-浓度关系,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值,计算出样品中的总糖含量。
4.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DNS测定总糖含量的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溶剂,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按照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反应,保证反应的充分性。
•注意控制反应条件的一致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吸光度测量时,要注意校正仪器的漂移,并使用空白试剂进行基线校正。
5. 实验优缺点DNS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快速:整个实验过程仅需约20分钟。
•简便:实验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准确: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只能测定总糖含量,无法区分不同种类的糖。
营养成分表中糖的标注在我们购买食品时,经常会看到食品包装上印有营养成分表。
这些表格详细列出了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而在这些成分中,糖的标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糖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过量摄入糖可能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营养成分表中糖的标注对我们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营养成分表中糖的表示方式。
通常,糖的标注以“克”为单位,表示每100克食品中所含的糖的克数。
这个数值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品中糖的含量。
一般来说,每100克食品中糖的含量低于5克被认为是低糖食品,5克至15克之间是中等糖食品,超过15克则是高糖食品。
通过这个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糖摄入量,选择更健康的食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糖在营养成分表中的标注。
糖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蔗糖、果糖、乳糖等。
在营养成分表中,这些糖的含量通常是综合标注的,以总糖的形式呈现。
这意味着无法直接得知食品中各种糖的具体含量。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或者需要控制糖摄入的人来说,了解不同类型糖的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查看食品的成分表,了解其中是否含有某种特定的糖,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此外,营养成分表中的糖标注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食品中糖的来源。
糖可以来自天然食材,比如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糖分,也可以来自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
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说,天然糖分相对较为健康,而添加糖则需要谨慎摄入。
通过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糖标注,我们可以了解食品中糖的来源,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成分表中的糖标注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除了糖的含量,我们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比如食品的整体营养价值、脂肪含量等。
有时候,一些食品可能糖含量较高,但是其他营养成分丰富,比如含有大量纤维素的水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适量摄入这些食品,但要注意控制总体糖摄入量。
蜜蜂蜂蜜品质检测技术大全蜂蜜是一种天然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功效。
然而,随着市场上蜂蜜的日益增多,有些商家为了获利,会进行掺假或降低品质等不规范操作。
因此,确保蜂蜜的品质和安全性对消费者来说非常关键。
蜂蜜品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保障蜂蜜的质量,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选择。
一、外观检测技术1.颜色检测蜂蜜的颜色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颜色深浅与蜂蜜的种类、来源、花种等因素有关。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荧光光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等。
2.透明度检测透明度是衡量蜂蜜清澈度的指标,也是判断蜂蜜是否发酵或稀释的重要依据。
光电比色法和数值分析法是目前常用的透明度检测方法。
3.气泡检测气泡检测可以判断蜂蜜是否稀释或添加了其他成分。
常见的气泡检测方法有显微镜法和发光扫描电镜法。
二、化学成分检测技术1.水分检测水分是影响蜂蜜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蜂蜜是否稀释的重要指标。
干燥燥热法和红外干燥法是常用的水分检测方法。
2.总糖含量检测蜂蜜的总糖含量直接影响蜂蜜的甜度和口感。
常用的总糖含量检测方法有比重折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3.酸度检测蜂蜜的酸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酸度检测方法有酸度滴定法、酸碱滴定法和纳诺电极电势法等。
三、微生物检测技术1.菌落总数检测菌落总数是评价蜂蜜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菌落总数检测方法有膜过滤法和平皿计数法等。
2.霉菌检测霉菌是蜂蜜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其产生的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常用的霉菌检测方法有平板计数法和荧光显微镜法。
3.大肠菌群及沙门氏菌检测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是表示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可以通过检测判断蜂蜜是否受到了污染。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法、荧光染色法和细胞培养法等。
四、风味检测技术1.嗅觉检测蜂蜜的气味是评价其风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工嗅觉和电子鼻技术是常用的嗅觉检测方法。
2.口感检测蜂蜜的口感是评价其风味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分析1.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2.食品分析任务: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等)的主要成份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检测。
3. 食品分析的作用:控制和管理生产,保证和监督食品的质量:“眼睛”的作用,、为食品新资源和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探索等提供可靠的依据4.食品分析的步骤:问题的提出(目的与要求) 方法的选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预处理成分分析分析数据处理评价与报告5. 分析过程成功与否决定因素: 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样品的制备;分析操作的认真程度和准确性;对分析数据的准确计算和合理解释6.样品: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分析化学命名委员会将样品定义为“从交付和选择的大量物质中以某种方式取出的与整体物质具有相同性质的一部分物质”7.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作为分析样品,这项工作称为样品的采集,简称采样8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9.原始样品: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10.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平均,均匀地分出的一部分。
分三份:全部项目检验;复检样品;保留样品11.正确采样所需遵循的原则(1)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3)设法保持样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12预处理原则:消除干扰因素完整保留被测组分使被测组分浓缩13.样品6种预处理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主要用于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紫外光分解法:是一种消解样品中的有机物从而测定其中的无机离子的氧化分解法,紫外光由高压汞灯提供,在(85±5)℃的温度下进行光解。
微波消解法:利用微波为能量对样品进行消解。
影响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的因素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香料烟是生产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在混合型卷烟产品开发中香料烟的质量问题受到广泛重视。
糖和烟碱含量对烟叶品质有重要的影响,糖和烟碱的比值常被用作对烟气强度和柔和性评价的基础,是衡量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
为进一步提高香料烟的品质,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影响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的报道进行综合分析。
1 遗传因素影响糖和烟碱含量的因素不外乎两个因素,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糖和烟碱含量的首要因素。
目前,对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的遗传已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香料烟的糖含量呈超显性遗传,并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烟碱含量呈现完全显性遗传,并且总糖含量受加性效应的影响[1],环境对糖含量的遗传影响较大[2]。
就品种而言Basma和Samsun是低烟碱含量的品种,并且受显性基因控制[1]。
Stoyanova等[2]的研究还表明有些亲本如Petrich 84呈现超显性加性效应,其倾向于产生高糖含量的超显性的杂种后代,并且糖含量具有明显的母性遗传。
Palakarcheva和Edreva[3]报道了黄叶型(yellow-leavedforms)香料烟的一些特点和育种价值,这些黄叶型香料烟是从Dzhebel basma 359’XN与Dzhebel basma359的回交后代中选出的,该种香料烟具有较浅的叶色、较高的多酚含量和较低的烟碱含量,与正常植株相比,这些植株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较少,并且叶片的蛋白和糖含量较低,有满意的产量和抽吸品质。
此外,不同类型的香料烟的烟碱含量不同,芳香型香料烟的烟碱含量较高,在1.7-3.5%之间,吃味型次之,为1.3-2.2%,中性型的烟碱含量最低,为0.3-1.0%[4]。
2 烟株不同部位糖和烟碱含量的变化据报道,香料烟顶叶的含糖量最高而下部叶含糖量最低[5]。
而我们在保山香料烟产区的调查表明,保山香料烟下部叶糖含量最高,中部叶次之,上部叶最低。
糖负荷名词解释
糖负荷是指食物中所含糖的量及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程度。
糖负荷通常用来评估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管理糖尿病以及提供身体所需能量非常重要。
糖负荷的概念是建立在糖的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这些生理过程上的。
当我们食用含有糖分的食物时,身体会开始分解消化食物,将其中的糖分解为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中。
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随之升高,并通过胰岛素的作用被细胞吸收,提供能量。
血糖水平的升高和下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食物中糖的含量。
糖负荷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将食物中的总糖含量乘以消化和吸收的系数,从而得出糖负荷的数值。
具体而言,糖负荷等于食物中的总糖含量(以克为单位)乘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系数。
不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系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食物的构成、营养含量以及其他因素。
糖负荷分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常用指标:低糖负荷指的是每100克食物中的糖含量低于5克的食物,中等糖负荷指的是每100克食物中的糖含量为5-15克的食物,而高糖负荷则是指每100克食物中的糖含量超过15克的食物。
糖负荷的概念在预防和管理糖尿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饮食中的糖负荷会直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通过选择低糖负荷的食物,可以尽量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对于正常人来说,合理控制饮
食中的糖负荷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糖负荷是评估食物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食物中的糖含量和消化吸收的系数,可以得出糖负荷的数值,以此来指导人们选择合理的饮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预防和管理糖尿病。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棉纤维含糖的定义、来源和分类。
2. 掌握棉纤维含糖的测定方法。
3. 分析棉纤维含糖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棉纤维含糖是指棉纤维中所含的可溶性糖的总量,包括内源糖和外源糖。
内源糖是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合成的糖,外源糖是附着在棉纤维表面的糖类物质。
棉纤维含糖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重量法、滴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棉纤维含糖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棉纤维、蒸馏水、无水硫酸钠、浓硫酸、碘化钾、淀粉溶液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研钵、烧杯、漏斗、滴定管、移液管、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取一定量的棉纤维,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2. 棉纤维含糖提取:将烘干后的棉纤维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研磨至棉纤维充分溶解。
3. 糖的测定:将提取的棉纤维溶液用漏斗过滤,取一定量的滤液,加入碘化钾和淀粉溶液,用标准硫酸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呈现蓝色为止。
4. 计算含糖量: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棉纤维含糖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棉纤维含糖量为X%。
2. 分析(1)棉纤维含糖量的影响因素棉纤维含糖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长环境、品种、栽培技术等。
在干旱、高温、蚜虫等不良环境下,棉纤维含糖量会明显增加。
(2)棉纤维含糖量的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重量法测定棉纤维含糖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但该方法存在样品处理量大、耗时较长的缺点。
(3)棉纤维含糖量的应用棉纤维含糖量是评价棉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糖量高的棉纤维在纺织过程中易发生粘附,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在棉花种植、加工和纺织过程中,应尽量降低棉纤维含糖量。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棉纤维含糖量,了解了棉纤维含糖的定义、来源和分类。
2. 掌握了棉纤维含糖的测定方法,为棉纤维品质评价提供了依据。
3. 分析了棉纤维含糖的影响因素,为棉花种植、加工和纺织提供了参考。
影响食品中总糖含量测定的几个重要因素
摘要:可以利用食品中总糖的含量来评价该食品的质量、营养以
及风味,所以对总糖含量进行精确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测定的
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测定的最终结果。本文就影响总糖测定
的几个因素进行了一一的分析。
关键词:总糖 直接滴定法 因素
现实生活中可以依据食品中总糖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营养以及
风味。这主要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食品的主
要成份,人体行为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这些糖类
可以为人类提供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有一部分食品工业也是以
它为基础的来进行生产,由此可见,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糖类的含量对
于食品的营养评价和食品工艺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试验部分
1.1 实验原理
测量总糖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滴定法,该种滴定法又被叫做
快速法,实质上是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特点在于操作比较简易、快捷、
并且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试剂量少、更为重要的是计算简便。该种方
法采用的原理在于:首先除去样品中的蛋白,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加热,
让其处于加热的条件下,然后利用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最后利用样液去
滴定被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总糖的含量便可以根据样液消耗
的体积来计算。
需要十分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该种方法从取样,制样到滴定均需要
进行手工操作,因此导致了测定的结果不能有很好的准确度,影响结果
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滴定过程,该过程中必须是在沸腾条件下,
并且滴定时对滴定的条件要求十分严格。
1.2 样品和试剂
优级白砂糖 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斐林试剂 按照GB5009.7-85配制;盐酸、氢氧化钠、甲基红指示
剂、亚甲基蓝指示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仪器
测量的过程中将会用到很多的仪器,比如:
电热恒温干燥箱 滴定架;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吸耳球;刻度吸管(1
mL、2 mL、5 mL、10 mL)干燥器;可调电炉(带石棉网) 玻璃珠;量筒
(100 mL、1000 mL);烧杯(250 mL、1000 mL);
100 mL的三角瓶;25 mL的酸式滴定管。
2 结果与讨论
2.1 样液浓度对总糖测定的影响
在测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便是样液,样液的选取对于测定结果
的精确性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样液浓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测定的结果,就样液浓度而言,其指的是:样品经准确称量取样,准确定
容后的样品浓度。
样品溶液中除单糖分子外,还存在许多其它的物质,比如:蛋白质、
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样品处理试剂的残余离子等。由于这些
物质在溶液中会产生一定的运动,并且运动毫无规律可言,使得它们彼
此间存在离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就这些作用力的效果而言,会在一
定程度上约束分子的活性。由相关实验表明,这些作用力的大小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子间的距离,而样液浓度则是分子间距离的宏观体
现。可见样液的浓度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单糖分子的活性,
即样液的浓度越高,活性则会越低,那反应便会越不灵敏。
经过相关实验可以确定:随着样液浓度的升高,总糖含量的测定结
果的误差值越大,就理想的样液浓度而言,一般应保证在0.1~10 g/100
g,且样液的滴定量最好保证在15~40 mL的范围之内。
2.2 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的用量对总糖测定的影响
相关实验证明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的用量对样液有一定的影
响。
常规检测中,考虑到样液的浓度偏低,不少操作者甚至一些企业选
择擅自减少甲乙液的用量以求简便快捷。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
的。理论上,当甲乙液的用量超过了10 mL时也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样
液的浓度较低,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甲乙液的用量增加,进而消耗更
多的样液。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样液的用量超过了滴定管限定容量便
会造成一定的系统误差,同时终点显现也就不明显。通过实验证实:10
mL甲乙液用量是常规总糖检测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2.3 样液酸碱度对总糖测定的影响
样液酸碱度对总糖测定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样液中的糖
类物质经过酸水解之后将会转化为具有还原性的单糖,此时的样液中
将会存在一定的酸根离子,使得此时的样液具有一定强酸性。而测定
过程中使用的斐林试剂则属于强碱性试剂,是烯醇式中间体活性的重
要条件之一。当加入,中和部分甚至全部的,进而降低了烯醇式中间体
的活性,反应灵敏度下降。当样液呈现碱性时,pH值对测定的影响不
大。
2.4 测定速度对总糖测定的影响
在测定的过程中,滴定是一个需要十分注意的过程,无论几秒一滴,
测得结果的误差都很大,并且滴定时间越长,得到的结果更不明显。根
据相关规范,在做总糖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标的方法执行。首先应
该按照要求进行一定的预滴,然后放入较预滴体积少1 mL的样液,并
使样液在沸腾情况下以每2 s/d的速度继续滴加,这样的操作才能够得
到比较精确的测定结果。
2.5 转化后溶液中和前后放置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在测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样液进行一定的转化,但是当转化得到
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放置时间较长时,便会使得测得样品的转化糖变
低,这主要是因为当果糖在酸性介质中长时间存在时,会被破坏。当转
化后的溶液处于碱性条件下时,随着其放置时间的增加,最后测得转化
糖的结果误差将会增大,这主要是因为:糖类在碱性介质中逐渐降解生
成多种降解物。由此可见,在测定的过程中需要对转化后的溶液进行
及时的中和和滴定,以便保证可以比较精确的测定总糖的含量。
2.6 斐林试剂用量对总糖测定的影响
测定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是常为斐林试剂,该种试剂实质上是硫
酸铜的碱性溶液,考虑到糖在碱性溶液与硫酸铜之间的反应并不太符
合化合量关系,所以在测定总糖含量中,需要使用标准的葡萄糖溶液来
进行标定。即便是经过标准标定的斐林试剂,其依然有如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1)测定过程中,一旦使用的斐林试剂量偏少,便会导致滴定的
结果偏低;(2)如果使用的斐林试剂量偏多,就会造成一定的系统误差。
有相关实验证实:当斐林试剂用量超过10 mL时也是可行的,但是
随着斐林试剂用量的提高,便会消耗更多的样液,一旦样液用量超过了
滴定管限定容量便会造成系统误差。鉴于此,10 mL斐林试剂用量是常
规总糖检测中较为理想的选择。
3 结语
在总糖测定中,为了精确地测定,则需要严格按标准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也需要理解并掌握每一操作的要领,以便及时应对各种问题。本
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导致总糖测定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一旦测定
的结果出现了问题,操作人员便可以考虑斐林试剂用量是否不当;转化
后溶液中和前后放置的时间是否太短或者太长;测定中滴定的速度是
否不当等方面。总之,在对总糖含量进行测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
要求进行操作,以便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结果。
参考文献
[1] 黎涛.总糖测定中取样量的确定[J].热带作物机械
化,1998(2).
[2] GB5009.7-85食品中总糖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