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1.70 KB
- 文档页数:1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一)〔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体层、CT表现及其特征。
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的炎性假瘤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体层及CT扫描,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多数肿块包膜完整,边界光滑。
肿块与胸膜紧贴或有粘连,粗长毛刺索条影等征象,对假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对炎性假瘤的诊断、X线及CT检查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体层摄影;CT对近5年来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36例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2.3∶1;年龄19岁~67岁,平均年龄53.6岁,>40岁21例(72%)。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2例,咳浓痰9例,痰中带血9例,胸痛不适15例,无症状者5例。
发现肺部肿块至手术切除时间在3个月以内者28例,占78%。
病程长达2a~6a者8例。
全部均有病理诊断,但大多数未作进一步分型。
本组36例均摄有正侧位胸片,其中5例行体层摄片,25例行CT扫描。
2结果2.1X线检查病灶均为单发、大小不等、形态不—。
直径为1.5cm~3.0cm12例,3.1cm~6.0cm17例,6.1cm~9.0cm7例。
假瘤呈球型11例(左肺7例,右肺4例);团块型25例(左肺9例,右肺16例)。
球形灶呈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
4例呈分叶状边缘,其中l例形似多个瘤体融合呈“堆雪人”状,导致在正位胸片上呈分叶状。
肿块位于纵隔旁、肺的周边者与胸膜有粘连。
团块型肿块呈大片状、团块状、密度不均匀,肿块边缘模糊5例,有毛刺或索条影18例,19例胸膜增厚粘连。
在正位胸片上出现2例空洞影,形成节段性支气管不张2例。
2.2CT检查本组25例行CT扫描,在瘤体内形成空洞影9例,肿块周围炎性渗出灶8例,瘤体周边呈分叶状、锯齿样表现9例,粗长毛刺影13例,胸膜增厚、幕状粘连带13例,假瘤呈跨叶生长者2例(手术证实)。
CT 定位下经皮肺活检诊断肺炎性假瘤的价值分析黄志文张红艳高雷山【摘要】目的分析CT 引导下经皮肺活检(CT-LB )诊断肺炎性假瘤PIPT 的价值。
方法对57例经CT-LB 诊断或误诊的PIPT 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CT-LB 诊断PIPT 的49例中,术后诊断PIPT 44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错构瘤1例、腺癌1例;另8例术前CT-LB 诊断结核球1例、鳞癌1例、腺癌1例、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不能明确诊断5例,术后均诊断PIPT 。
结论CT-LB 诊断PIPT 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对怀疑PIPT 的肺周围型肿块患者可作为首选;为减少假阴性率,对CT-LB 不能明确诊断但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者,需结合临床及其它辅检,综合诊断。
【关键词】肺活检;炎性假瘤;诊断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for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HUANG Zhi-wen ,ZHANG Hong-yan ,GAO Lei-shan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Ren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ree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 (CT-LB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PIPT ).Methods 57cases which were diagnosed or misdiagnosed as PIPT by CT-LB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ResultsThe final diagnosis after the surgery of 49cases which were diagnosed as PIPT by CT-LB before thesurgery was as follows :44cases as PIPT ,2cases of squamous carcinoma ,1case of tuberculoma ,1case of hamartoma 1case ,and 1case of adencarcinoma.The diagnosis of the other 8cases by CT-LB before the surgery was as follows :1case of tuberculoma ,1case of squa-mous carcinoma ,1case of adencarcinoma ,5cases unidentified with many inflammatory infiltrating cells.The 8cases were confirmed as PIPT after the surgery.ConclusionThe diagnosis of PIPT by CT-LB has high coincidence with surgery biopsy ,thus it shall be chosen asthe first choice for if there is suspicion for pulmonary peripheral tumor.In order to reduce false negative rate ,in the cases with many in-flammatory infiltrating cells ,clinic and other secondary inspections should be combined as diagnosis means.【Key words 】lung biops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diagnosis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03.002基金项目:三峡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KJ2010A018作者单位:443001湖北宜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呼吸内科通讯作者:高雷山,E-mail :64769680@qq.com PIPT 是肺实质内的一种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CT 表现为肺内球形病灶,发病率为肺内良性病灶的第2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易误诊为恶性肿瘤[1]。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附28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CT及其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方法收集本院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肺炎性假瘤病例,通过对比分析。
结果(1)病史及症状对诊断本病有帮助;(2)瘤体直径多数3~5cm;(3)较具特征性是“桃尖征”。
结论通过分析,影像学是主要检查方法,CT具有明显优势。
【主题词】炎性假瘤影像学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肺炎性假瘤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它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细胞聚集所致的瘤样肿块。
本文收集本院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旨在探讨本病的放射学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收集本院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肺炎性假瘤,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男女之比1.8:1;年龄13~68岁,平均48.5岁,大于45岁17例(60.7%)。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20例;咯血4例,痰中带血8例;胸痛7例,发热10例;有刺激性干咳无痰1例;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2例。
实验室检查:6例白细胞计数中性分类升高,其余均在正常范围。
病程从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最短为20d,最长为1年。
1.2 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均摄有胸正侧位片和CT扫描,其中有22例为平扫加增强,6例仅做平扫,全部进行活检及手术病理诊断。
2 结果2.1 胸部正侧位片发现病灶22例,CT发现病灶28例,病灶分布:右肺18例,上叶5例,下叶8例,中叶5例;左肺10例,上叶3例,下叶7例。
2.2 肿块直径3cm~5cm最多,有14例,直径7cm以上者有4例,平均直径3.8cm。
大部分病灶密度均匀(22例),6例不均匀,1例病灶中有小点状钙化,4例见低密度区,其中1例还有小液平面。
10例边缘模糊,4例边缘清楚光整,3例边缘毛糙不规则,3例周边有毛刺,3例呈分叶状,4例见到“桃尖征”,1例内下缘呈“扫帚征”。
2.3 形态:结节型16例,多为圆形、类圆形,5例假瘤灶部分边缘与胸膜或膈肌粘连,2例假瘤灶与肺门间血管纹理增强扭曲;浸润型3例,为淡薄片状影,其中2例治疗后复查呈肿块状改变;并发中叶综合征4例;不规则状形态1例,似棱形、多角状及带状;类纵隔肿瘤状1例,右上纵隔增宽似囊球状凸出,侧位该影与主动脉弓重叠,透视无搏动,不随呼吸运动而大小变化。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作者:张小凤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摘要】肺炎性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组成并由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肿瘤样团块状结构。
【发表时间】2015/8/4张小凤(洛阳新区人民医院原洛钢医院影像科河南洛阳 471023)【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征象。
方法:本院收治2014.01-2014.10间收治的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对其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本病的CT表现及与周围性肺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发生。
结果:大部分病例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结节或团块影。
其中5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结节影,直径约为15mm~45mm,边缘尚光滑,有细长毛刺或棘状突起。
位于基底段5例,另有2例跨越肺段生长,有浅分叶征,粗细不等毛刺,临近胸膜增厚、粘连,3例肿块病灶边界不清,周围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
2例病灶见钙化;1例可见厚壁空洞形成,内壁尚光整;CT见纵膈淋巴结肿大4例。
增强扫描2例明显强化,1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缓降形。
结论:综合分析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病史、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00-01肺炎性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由多种细胞组成并由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肿瘤样团块状结构,所以称之为肺炎性假瘤,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临床与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癌、结核等疾病相混淆,成为鉴别诊断的难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14例炎性假瘤的CT征象,探讨CT对炎性假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男10例,女4例,发病年龄40~74岁之间,临床表现有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的4例,发热3例,胸痛、胸闷不适3例,病史最长约为2年左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4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3例血沉增快,1例CEA升高。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附18例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肺炎性假瘤的x线、ct特征,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特别是与肺癌病灶做出较正确的鉴别诊断。
方法:作者搜集自2007-2011年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18例炎性假瘤的x线、ct征象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9-70岁(平均49岁)。
咳嗽、咳痰13例,发热10例,胸痛9例,痰中带血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3例;部位:右肺11例,左肺7例,以右肺下叶多见。
影像表现:(1)病变呈球形9例,椭圆形5例,方块形3例;靠近胸膜的病灶,其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5例;(2)病变中央密度较高,周边密度较低,呈“晕圈样”改变8例;3例可见支气管像。
(3)病灶胸膜反应显著、增厚广泛者11例,(卫星灶)7例,胸膜凹陷者4例,病变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者10例。
结论:ct检查有助于炎性假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34-02肺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肺部炎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多种炎性细胞成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其影像学上表现为球形或类球形,与肺内的其他球形病灶鉴别困难,易于误诊为肺癌,作者搜集自2007年-2011年经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18例炎性假瘤的影像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影像检查对该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1.1 性别年龄:本组共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9-70岁,平均49岁,其中29-45岁6例,46-70岁12例(占70%);1.2 临床症状15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症状,咳嗽、咳痰13例,发热10例,胸痛9例,痰中带血6例,无症状体检发现3例;1.3 实验室检查本组除1例白细胞计数升高外,余无特殊,痰细菌和癌细胞检查为阴性,均有组织学切片资料证实,其中手术切除15例,3例经纤支镜活检病理证实。
5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22CHI NA FOREI GN M ED I CAL TREATM ENT 影像与检验肺炎性假瘤(i nf l a m m at or y pseudot um or of t he l ung,I PL )是非特异性炎症细胞聚集、机化、修复而引起的局限性慢性增设性的肺内肿瘤样变,与肺癌、结核瘤及其它肿瘤样变在影像学表现相似,极易误诊。
作者收集1995年至2007年期间,资料完整的24例肺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X 线、CT 影像学的正确认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年龄28~62岁,病程3个月~4年,临床表现:有急性或慢性肺部感染史者20例,其中有不规则应用抗生素史者9例。
主要表现为咳嗽10例,痰中带血8例,低热12例,胸痛19例。
有4例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检查时发现。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11例,20例做细胞学痰检,有3例可疑。
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有6例支气管明显充血,表面粗糙,刷片检查有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锥积。
1.2检查方法24例病人中,全部进行胸部正侧位检查,其中13例进行C T 扫描,9例增强。
C T 机采用G Es yt e y1600C 型,层厚10m m ,病变区加用薄层扫描。
15例经手术后病理症实,2例经CT 定位穿刺检证实,2例1年后病灶逐渐吸收,3例保持在2年内无明显改变,1例3年后有明显增大,1例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放弃配合观察。
2结果2.1病变部位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背段4例,右肺上叶前段5例,右肺下叶背段8例,右肺中叶5例,其中右肺中下叶均受累者4例,24例均为单发病变。
2.2大小与形态病灶最大径在3~7cm 之间,平均4c m ;表现为椭圆形者14例,其中有5例呈典型的“桃尖征”,表现为园形病灶者7例,哑铃形者3例。
2.3边缘与周围病灶边缘光滑整齐者例,显示浅分叶者5例,有粗毛刺者3例,表现边缘模糊者9例,其中部分边缘模糊者6例;病灶周围有淡薄小片状浸润者4例,贴近胸膜者有局部胸膜增厚者3例。
肺部炎性假瘤的CT诊断作者:林杰果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35-01【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CT表现。
材料与方法 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部炎性假瘤。
男7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44岁。
12例均作CT平扫及增强检查。
结果CT平扫均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4例界限清,8例界限模糊,团注碘佛醇100ml后增强扫描,动脉期8例界限模糊病灶周边轻到中度强化,4例界限清楚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及中央无或不均强化,3例内见线状分隔强化。
结论肺部炎性假瘤的边界及强化方式与其所处的病理阶段有关,动态增强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断层、X线计算机肺部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CT diagnosisLinjieguo【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CT. Materials and Methods 12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7 males, 5 females, aged 21 to 67 years, mean 44 years old. 12 cases were as plain and enhanced CT examination. The results are expressed as CT scan, etc., or slightly higher density; four cases of clear boundaries, 8 cases of blurred, Ioversol 100ml bolus after enhanced scanning, 8 cases blurre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arterial lesions with mild to moderate peripheral enhancement, four cases of boundary clear that no enhancement in the arterial phase; portal venous phase and delayed phase appeared as ring enhancement and central non-peripheral or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three cases were seen in the linear separation strengthened. Conclusion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border and strengthen ways in which the pathological stage of its dynamic enhanced MRI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me of its value.【Keywords】 fault, X-ray computer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肺部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PIP)是一种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但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常出现误诊。
肺炎性假瘤的
CT诊断及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
2014-07-21T17:09:24.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 作者: 元正洪
[导读] 考虑到该病诊断中的复杂性,临床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胸部穿刺病理活检,给予正规治疗后再进行 CT 定期复查,随时
调整治疗方案。
元正洪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 671000)
【摘要】目的 探究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的可靠性及其出现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本院在 2009 年 7月 ~ 2013 年 7 月期间在我院住院
患者及转院随访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假瘤病的患者
24 例,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CT检查为肺癌的患者中有13例为误诊,误
诊率为
31.7%;误诊为肺结核球的病例有8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转移瘤的有1例,误诊率为2.1%。总误诊率为15.6%。结论 由本次
研究总结,因为此种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显示与其他几种肺部疾病有相似性,导致容易误诊。对该病诊断中的复杂性,临床上在有必要的情
况下对患者进行胸部穿刺病理活检,给予正规治疗后再进行
CT 定期复查,总结确诊方案,以便于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CT诊断 假瘤 误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120-02
肺炎性假瘤为肺实质内出现瘤样病变,这种瘤样变主要是炎性肉芽组织,临床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缺乏典型的特异性的标志,一般为观察到
肺内孤立的球形或不规则的团块影
,容易误诊为肿瘤.但随着医学领域检查手段精密化,多层螺旋 CT 的临床应用,使越来越多的假瘤得以发
现和确诊。尤需是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可通过螺旋扫描,任意采取不同的层厚,进行横断、冠状、矢状三维重建,使病变
图像边缘锐利,在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上有独特优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在2009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及转院随访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为肺部假瘤病的患者24例,其
中男
14例,女1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36.4810.12岁,没有临床症状者9例。这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低热(3例),咯血(2例),
咳嗽、咯痰
(8例),胸痛(2例)。有基础肺部病史者11例,其中有慢支病史者8例,肺结核病史者3例,有类风湿病史者1例。
1.2检查方法[1]: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我院均采用64排螺旋 CT横断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有效扫描范围是肺尖到膈面区间内,对病变
区行精密度达
0.5mm薄层。其扫描所得CT片是肺部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1.3确诊途径: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做了病理检查,由组织细胞的类型确诊其为非肿瘤病变。
1.4选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
2.结果
CT表现,涉及本次研究的患者总共有141例,CT检查,病灶单发38例,多发2例,在右肺下叶背段的病灶小于3cm者18例,在3cm-5cm之间
者
16例,位于胸膜下30例,呈或方形状9例,基底与胸膜粘连者8例,伴胸膜增厚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者12例,呈团块状18例;边界光整11例,不光
整
29例,密度不均匀32例,密度均匀14例;病灶边缘有空泡征13例,支气管充气征这9例,空洞形成3例,有钙化2例。有晕圈样浸润影10例;靠近肺
门肺纹理增粗且病变周边集中者
23例,有胸腔积液8例,纵隔内淋巴结增生肿大者10例。CT检查为肺癌的患者中有13例为误诊,误诊率为
31.7%
;误诊为肺结核球的病例有8例,误诊率为15.4%;误诊为转移瘤的有1例,误诊率为2.1%。总误诊率为15.6%,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肺炎性假瘤误诊情况
3.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指肺部炎症吸收不全,使炎性组织机化形成的肺内肿瘤样变影,并不是真正的肿瘤。此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些学者认为是
肺部受细菌或病毒感染,残留的多种炎性成分,组成了肉芽肿病变
,本质是肺部增生性炎症,是肺部感染性炎症转归的过程性表现,因其影像
学检查结果肉眼观察呈肿瘤状
,所以称为肺炎性假瘤[2]。随着影像学检查的进步,肺炎性假瘤的确诊率有所提高,在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
时其灵敏度提高明显。
在临床上为提高肺炎性假瘤诊断的正确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比较先进的检测方式,总结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和临床治疗手
段,指导此病的确诊,正确认识和识别肺部炎性假瘤,其
CT 征象很重要。在此次研究中数据显示,虽然 CT 的检查总体的误诊率为
15.6%
,但是CT检测对该病的诊断还是有着独特的优势:(1)肺癌患者CT片,有些显示边缘表现为细毛刺,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在造
影剂下结节影均匀增强,且增强值大于
20Hu等特点。(2)结核,大部分沿支气管、血管弥漫性分布;“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较大的腺
泡和小叶结节都是活动性表现等特点。(
3)炎性假肿瘤,排除以上两种病变,外加CT片显示自肺门向外伸展,双侧广泛性分布,边缘规
则,病变区显影不均匀。考虑到该病诊断中的复杂性,临床上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胸部穿刺病理活检,给予正规治疗后再进行
CT
定期复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潘青华,邹新农,方向明.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学表现与误诊原因[J].职业与健康,2011,27(5):582.
[2]徐善福,陈键,解褰.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1例报告)[J].放射学实践,2007,22(10)B1042-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