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月潭课文原文阅读

日月潭课文原文阅读

日月潭课文原文阅读

作者:吴壮达

[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课文]

10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壮达,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后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后练习题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后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后练习题一、抄抄写写 台湾省附近古迹名胜升起 隐隐约约高照建筑轻纱秀丽 二、填空 1、“附”字的读音是()。 2、“迹”字共有()笔。 3、“省”字的第一笔和“纱”字的第四笔都是()。 4、“秀”字的第六笔是()。 5、“筑”字的部首是()。 三、把下面第一行字和第二行部首合起来,组成新字 勺、尔、急、乃、胡、成、生 禾、纟、禾、阝、月、氵、皿 四、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太阳碧绿春雨蒙蒙 树木秀丽雾气沙沙 湖水高照灯光朦胧 风光茂盛景物点点 五、按原文填空 日月潭很深,()。湖中央有个()的小岛,叫光华岛。这个岛把湖水分成(),北边像()的(),叫();南边像()的月亮,叫()。所以人们()它为()。【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后练习题一、读一读,连一连。 yǐn mào huán méng xī zhù lóng rào jìng 环茂隐筑晰朦境绕胧 二、我会认,连一连。 环茂隐建清朦仙 盛绕约筑胧晰境 三、读拼音,写词语。

zhǎnxiàn xīnjiàn qīngshā huánrào míngshèng yǐnyuē màoshèn gjiéshěng 四、猜一猜。 一只大鸟落在山上。() 不是大王。() 急得耳朵站起来。() 镜子被尘土挡住了。() 线少了。() 少用眼睛。() 五、比一比,组词语。 纱()绕()环()稳() 沙()烧()坏()隐()六、课文阅读。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像圆圆的太阳,叫();()像弯弯的月亮,叫()。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短文中把日潭比作(),把月潭比作()。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课后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o dǎo zhǎn xiàn míng shènɡ jiàn zào qīnɡ shā huán rào yǐn yuē tái wān shěnɡ mào shènɡ 二、填空。 1、日月潭是我国省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_________上。那里群山环绕,_____________,周围有许多______________。 2、湖中央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_____________,叫日潭;南边像_____________,叫月潭。 3、清晨,湖面上________薄薄的雾。天边的________和山上的点点灯光,_____________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________,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________地________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__________,周围的景物一片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 4、日月潭_______________,吸引了______________的中外游客。

二年级日月潭导游词3篇

二年级日月潭导游词3篇 下面是带来的二年级日月潭的导游词,欢迎欣赏阅读。 二年级日月潭导游词一:大家好,我叫黄欣,很荣幸能当大家的向导,为大家讲解。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台湾美丽的日月潭。 日月潭旧称水沙连,又名水社里,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 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称明珠之冠。 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 区内依特色规划有六处主题公园,包括景观、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鸟、宗教等六个主题公园,还有八个特殊景点,以及水社、德化社两大服务区。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 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 抗战胜利后,为庆祝台湾光复,把它改名为“光华岛。 岛的东北面湖水形圆如日,称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称月潭,统称日月潭。 日月潭之美,在于它环湖皆山,重峦迭峰,郁郁苍苍;湖面辽阔,水平如镜,潭水湛蓝;湖中有岛,水中有山;波光岚影;一年四季,晨昏景

色,各有不同。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翠山环绕,堤岸曲致,山水交映,变化多端,当晨曦初上时,万籁俱寂,湖水放射出绮丽的色彩,倏忽变易,神秘莫测;每逢夕阳西下,日月潭畔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荡回旋;若遇细雨蒙蒙。 四周山峦犹如经地冲洗,显得格外清净,山光水色,更是碧绿得可爱;尤其是秋季的夜晚,明月照潭,清光满湖,碧波素月一起交相辉映,宁静优雅,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清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的诗句来赞美日月潭这“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 游人常把它与西湖相比,究竟谁美?其实,祖国山河,何处不美!日月潭不仅是台湾人的民骄傲,大陆同胞亦为它那“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自豪。 日月潭湖中风光旖旎,景色如画。 湖畔的山麓上还建有许多亭台楼阁,是观赏湖光山色的极好场所。 四周秀美的自然景致中点缀着寺庙古塔,更显得感想幽雅。 其中最引人的是潭南青龙山麓的玄奘寺和潭北山腰的文武庙。 山麓建有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寺中悬有“民族法师匾额一方。 寺前有一座白色柱子的门楼,画栋雕梁的楼顶,飞檐挑角,富有民族特色。

小学语文 《日月潭》教材理解

《日月潭》教材理解 《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语文课标明确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日月潭》一课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蕴藏在每一段的生动词语中,让我们在品味词语意思中感受了作者浓浓的爱国情。 欣赏着语言文字下的美景,感受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意,我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段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掌握两个多音字“蒙、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透过文题,我们清楚确立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我们要实实在在使学生在品读文字中感受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之美,更要不遗余力使学生从自然景观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基于此出发点,我把本课教学定位为“朗读,想象把日月潭的风光定格在孩子心中;品词感悟让爱国情溢于言表。”为此,我主要以“读中感悟、品味欣赏”来突出这一重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并结合相关资料点燃作者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 为了课堂教学既能感受日月潭风光之景美,又能品味到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我按以下四个操作程序展开教学——“寻点—拉线—丰枝—画圆” 一、寻点 一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展现,必须有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应该就

《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日月潭导游解说词

日月潭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台湾省的著名景点——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深超过西湖10多倍。台湾省天然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它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光华岛、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花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阿里山下,找到了恶龙们害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与

恶龙恶战了一场,两条恶龙终于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花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花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花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花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花山。 好了,我的解说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里,游客们可以自己到日月潭去观光游览,希望大家能保护好环境,当一个文明旅客。最后,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实验小学二年级三班 ... 2018年10月24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课文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壮达,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日月潭》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日月潭小学课文2010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在人教版低年级教材中,大量的生字出现在不同单元的课文之中。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日月潭》一课为例,要求学生在本课中“会认”的生字有9个,分别是:环、绕、茂、隐、筑、晰、朦、胧、境;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分别是:岛、展、建、纱、省、胜,还有可以组成词语的“环绕”“隐约”和“茂盛”(其中含有4个认读字:环、绕、茂和隐)。在一节课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读、识记、理解、书写生字,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如果仅仅是简单重复,机械记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有效地调动,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所谓“语境识字”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语境条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轻松松识字,快快乐乐写字。在《日月潭》一课的识字教学中,就力图体现对语境的创设和运用。 一、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 (一)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出示中午时的日月潭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请你猜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学生答后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因为图中阳光灿烂,景物清晰…… 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清晰,学生认读。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文中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师生合作读句子) 教师: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怎样了——(学生跟读) 教师:中午,什么变得清晰了?(学生练读句子) 教师:(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图片)雨中的日月潭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对比晴天时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两幅图片对比:如果说晴天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见,那么雨中的日月潭就是一片朦胧。出示词语:清晰——朦胧,再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日月潭_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日月潭 古时候,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 他两口子专靠捕鱼过活。 他们织大网捞鱼,做浮筒钓鱼,钻进深潭里石岩底下摸鱼。 小夫妻的日子过得挺甜。 有一天,中午时候,太阳在天空照耀着,他们钻进溪水里摸鱼。忽然,轰隆一声,大地震动了,河水也震动了,在水底下看不见东西了。他们急忙浮上水面,啊!太阳不见了,天上黑墨墨的,地下也是黑墨墨的。他们摸头不知脑,只好手拉着手爬上岸,高一脚低一脚慢慢地走回家。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两夫妻在大门口月光下补鱼网。又听得轰隆一声,地面上的石头和房子都跳动起来。月亮一闪就不见了。天黑墨墨的,地也是黑墨墨的。他们摸头不知脑,只好慢慢地推开大门,回家睡觉。 从这天起,天上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日夜黑墨墨的。 大尖哥和水社姐只好烧起柴火在家里做事,点燃松蜡下溪捕鱼。 不久,田里的禾苗黄白黄白的,长不起来。山上的树木也低垂着黄白黄白的叶子,萎萎缩缩的。 花不开了,果子不结了,鸟不叫了。 虫在哭泣,家家户户在唉声叹气。 大地上黑里墨悄的。 大尖哥坐在溪边瓮声瓮气地对水社姐说:“这种日子怎么过啊!” 水社姐顺手抓了一块石头扔下溪水里,叹一口长长的气,说:“不光我俩的日子难过,所有人们的日子都难过啊!” 大尖哥说:“太阳和月亮一定落到地上来了。可能在大山上,也可能在大森林里。我想去寻找它们,要回我们的光亮。” 水社姐说:“好啊!我们两个人去吧!” 小夫妻拿起大火把往大山走去,往森林走去。 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婶子弓着背在锄甘蔗地,地边烧起一堆柴火。她无心懒意的,一锄一歇的。水社姐问道:“小婶子、你锄地为什么无心懒意的呢?”

最新《日月潭》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最新《日月潭》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日月潭》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日月潭》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难点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句怎么理解?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目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答(并板书“位置”)。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日月潭的位置?说的时候,用上小红花里的四个词语:台湾、台中附近、日月潭、高山) 3、指名练习说话。(表扬或奖励练习说话时用上了这四个词语的学生。)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知道,“日”是指太阳,“月”是指月亮,这个湖真是那么大吗?大得能装下太阳和月亮? 1、自由读这一段,想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2、师生有感情地连读这一段,(师在黑板上将日月潭轮廓和光华岛板画出来),再请学生上台将日潭和月潭标上名称。 3、进行比聪明的游戏,练习说话。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过渡:日月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它像一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季节换上不同的新装,呈现不同的景色。今天,老师把一位导游小姐请到了课堂上,现在,我们就随着导游小姐去看美丽的日月潭。(指名答,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学生先说哪一部分,就先学习哪一部分的课文。) 例1.下雨时的景色(由说喜欢这一部分的学生引出) (1)这时候,日月潭真像童话中的仙境,“仙境”指什么? (2)这时候,日月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膝陇)(板书:一片膝陇) (3)“蒙蒙细雨”是指什么样的雨呢?(小毛毛雨)既然是小,那我们在读这四个字的时候要读得慢、轻一点。 (4)朗读这一段,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膝陇、仙境等词) (5)师配乐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五、巩固 1、小导游介绍日月潭美景。要求:先作自我介绍,声音响亮,大方自然。(先练习,再指名。) 2、风光秀丽的日月潭不仅吸引我们,还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呢。请你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见到仙境一般的日月潭,他们会情不自禁他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六、板书总结 第二课时 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 2、书写本课生字。

日月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 充分利用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用具:相关课件、朗读课文的背景音乐。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日月潭。齐读课题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识课本课的生字,下面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 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请同学边听边思考,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日月潭怎么样? 过渡: 是呀,日月潭风景如画,的确是太美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日月潭的美景的? 二、读中感悟品味美景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了? (2)指名读,说说读完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请学生口头回答。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原文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这个小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们以前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 2、我一直都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你们想同我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吗?(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请各位小旅客们系好身边的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导游小姐为我们介绍日月

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同学们,刚才听了导游小组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读出来。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 (四)学习生字。环”“绕”“迹”(用多媒体辅助) (五)结束: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明天我们再接着去观赏日月潭。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在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以后问:“你喜欢什么时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案

10 日月潭 教材分析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第二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以及它名字的由来。第三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想。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生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 1.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的词句; 2.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先请你们观看这一张中国地图的图片,并指出宝岛台湾的 1

位置。(在地图的右下角)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看图知道宝岛台湾位置,引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潭”入文。 (1)看图解词:(出示湖与潭的图片)这是个很大的湖泊,但潭可比池湖大得多,深得多了,水很深的湖就是——潭。有古诗为证:桃花潭水深千尺。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潭,拥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它叫——日月潭。 (2)字形识记“潭”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是个——西,有变化了的西,下边是早。) (3)以“潭”激趣:“日月潭”。多么有意思的名字啊,读了这个名字,你急切地想要了解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啊?(日月潭到底是怎样的模样,怎样的风光)2.自由读文: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49页,自由朗读,读时做到文通句顺,特别注意生字词。(出示读文要求) 设计意图:看图知道宝岛台湾位置,引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首尾呼应,感受“秀丽” 1.大家在琅琅书声中畅游了日月潭,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能用上课文的句子来说一说。 2.学习首段,随文识字。 (1)指名读,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结合文本,相机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2)借助图片,认字识词。 ①动作理解“环绕”:(出示“环绕”及群山环绕图片)“环”指圆圈,“绕”就是围在一起,能用手表示环绕吗?全都像一个圆圈围起来叫做——“环绕”。 ②偏旁理解“茂盛”:借助图片,说说什么是茂盛。“茂”上的草字头,像长出的小草,“茂盛”指的就是草木长得旺盛。 ③出示日月潭补充资料,理解“名胜古迹”。这样的风景优美或留有古代遗迹的地方就叫——“名胜古迹”,比如广州的——中山纪念堂、五羊石像、白云山……,强调“胜”指的就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3)指导朗读。 这段话不仅为我们准确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还把日月潭的周围的环境都介绍出来了,写得多细致啊。让我们认真地读读。 (4)复现巩固,指导背诵。 ①读词:日月潭、湖、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名胜古迹。 ②背文:谁能用上这些词试着介绍一下日月潭。 3.学习尾段,聚焦“秀丽”。 (1)指名读:同学们用朗读为日月潭的风光送上了赞美,除了第一段外,请再找2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我们伟大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然景观非常壮丽,素有“森林岛、果园岛、旅游岛”的美称。本岛面积35700多平方公里,只有江苏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可是岛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却有62座,其中3500米以上的有23座。 台湾高山多,但大的自然湖泊却很少。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要数日月潭了。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涧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在台中南投县境内,被外界发现仅200多年,过去叫水里湖。湖的北半部呈圆形,似日轮,南半部细长,像弯月,所以名日月潭。相传潭底有蛟龙潜伏,所以又叫龙池。30年代,日月潭下游修建水电站,高坝临空,把水面抬高了21米,湖的面积扩大了70%,达到7.7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一点。水深30多米,澄澈如碧,比平均水深1.5米的西湖要深得多.湖中本来有一些小岛,现在都已沉于水下.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远看像颗明珠,叫珠仔岛,原先面积8公顷,现在只剩1公顷,并且改名为光华岛。原来似日似月的湖形,也有了很大变化,但风景依然十分秀丽。昔日同胞常将它同杭州西湖相比,称她俩为一对姊妹。 日月潭水面海拔740米,比南京紫金山的山顶还要高得多。周围群山环抱:近山黛翠,绿树婆婆;远山隐隐,龙飞蛇舞。湖东的水社大山,高达2053米,时或鲜花碧树,近在侧畔;时或烟雨迷朦,隐踪藏影。所以,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既清秀妩媚,又雄浑豪放。 日月潭南距北回归线仅50公里,一片热带风光,所以有长夏而无酷暑。它只有夏季和春秋之分,没有银霜白雪,看不到粉妆玉琢的琉璃世界。但是,季节更换,阴晴雨霏,晌午晨昏,依然风姿各异,变化无穷。春日晴丽,山嫩树浅,满湖翡辇。泛舟湖上,山影摇曳,如入仙境。清代诗人曾作霖写道: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谁划玻璃分色界?倒垂金碧浸烟鬟。 蓬莱何计乘风到,艋解知为举火还。 别有洞天开海外,人家鸡犬绝尘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分析教材: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台湾美丽的日月潭,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最后介绍了日月潭在清晨和中午的秀丽风光,整篇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的风景的灵秀,而且要体味作者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认知目标: 1、积累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9个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达到三维目标,我主要采用以读带讲、品词斟句、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学法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我在每个环节都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在书中读进、读出。以培养他们观察和朗读的能力及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激情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来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我带大家去的第一站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日月潭。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课题。(学生书空,老师板书。) 2、提出问题:你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说) 1、日月潭在哪里? 小结 2、日月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3、日月潭的景色怎么样? 二、质疑解惑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日月潭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3、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针对课题质疑。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美丽的宝岛台湾住着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和一位美丽的姑娘水社,他们相互爱慕,常常在大树下相会。突然有一天,太阳和月亮被一个神秘的怪影吞掉了,整个大地陷入一片黑暗。原来是两条住在黑水潭的妖龙偷走了太阳和月亮。大尖和水社决心救出太阳和月亮。他们跋山涉水,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可以制服妖龙的宝贝,杀死了妖龙,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为了保护太阳和月亮,他们守护在潭水边,使原来的黑水潭变得清澈美丽,便有了现在的日月潭。 2、板书课题,齐读。 3、读完课题老师有个疑问不知同学们能否替老师解答,日月潭的“潭”是什么意思? 生:潭:指深水池,深水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师: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看看吗?(播放范读) 师:想去的同学先过老师的第一关有信心吗?(生说:有)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明读,男女比赛读 师:这些词语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这第一关你们都轻松过关了,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好,读读吧! 生:读文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地的风光图片,更直观的认识我们的国家风景秀丽,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台湾,从而自然的导入这篇课文日月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潭的意思更好的理解课题,通过多种形式读文,采用过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深入解读文本 师:读完课文,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日月潭的位置) (出示地图)指名读第一段,课件出示几个问题。同学们真会读书,知道了日月潭在台中。那你们还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师为什么叫日月潭谁知道在第几自然段能找到答案?)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师:谁来说说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0 日月潭教学目标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潭、湖、绕、茂”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迹、央”等9个生字和“群山、名胜古迹”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3.能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重点: 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语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二、情景导入 三、 1.图文出示: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甲天 下的桂林山水,有神奇的九寨沟,有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有 遍地牛羊的大草原,有美丽如画的西湖,有以奇松怪石著称黄 山......在祖国的宝岛-一台湾,还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 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这个湖就是一一日月潭(出示图片)。 2.读完课题老师有个疑问不知同学们能否替老师解答,日月潭 的“潭”是什么意思?

3.潭:出示图片及文字:指深水池,深水坑。 4.你想去日月潭看看吗?(出示: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二、教师引导学生读课题后解题,启发思考。 1.读一读:我能自己把课文读得响亮、准确又熟练。 2.找一找:你知道日月谭在哪里吗?在课文中找到日月潭的地点用横线“——”划出来。出示答案: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台湾省在哪里呢?台湾省中部的山区又在哪里呢?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中部山区”的位置。 3.简介台湾: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 4.联系上下文意思想一想,文中的“它”是指什么?读读课文填一填:1()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环绕,茂盛,周围有许多。 5.理解:“群山环绕”的意思是:周围围绕着很多山。想想近义词:环绕——(围绕) 6.理解:“树木茂盛”的意思:树木长得很好,枝叶繁多。想想近义词:茂盛——(茂密) 7.“名胜古迹”的意思: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日月潭》

《日月潭》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内容: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环境,指导识字.写字,通过朗读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激发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

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日月潭课文原文及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这个小岛把湖面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所以人们称它为日月潭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游人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日月潭的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越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不信你瞧(出示图片) 2、看过这么美的地方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感受) 3、揭题:这就是我国台湾省一个美丽的地方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二、初读课文 1、这么美的地方就在我们的课文当中请小朋友自己去看看这美丽的地方吧请同学们做好小节号画出生字词并且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 fùhuánràomàoyǐnzhùxī 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 ménglongjìng 朦胧仙境 ①认读生自读生字再请小老师领读 ②质疑对“隐隐约约、朦胧、清晰”的理解

关于《日月潭》的教案

关于《日月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四、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