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98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分析
李明珠;李龙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5(035)00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病原学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2004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共52例,占69.8%,治愈38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10例.主要病原菌为耐药性细菌,以G-杆菌为主,致病菌的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白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检出ESBLs9株.结论: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呼吸机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是降低VAP的关键.上述4种致病菌已成为VAP的重要病原菌.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李明珠;李龙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830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8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分析 [J], 武志红;陈晓;赵玲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分析 [J], 朱宏波;章华萍;杨玉敏;李叔国;潘田君;丁刚
3.新生儿低钠血症所致惊厥56例分析及规范治疗 [J], 和卫新
4.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6例分析 [J], 孔翠花;齐育英;候振平;张郁;王书棉;骨成锁
5.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分析 [J], 杜素红;何为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调查78例因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情况。
结果:47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1%,均为高龄、基础条件差、使用抑酸剂、较长时间使用人工气道。
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与年龄、基础条件、抑酸剂、人工气道时间有关,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标签: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护理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治疗后而发生的与呼吸机相关的感染,病原学常见为耐药菌与真菌等。
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后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本文通过78例因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患者的调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调查我院2000年7月~2008年7月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78例,根据V AP临床诊断标准,其中47例发生V AP,发生率为61%。
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47.2±26.5)岁。
使用呼吸机3~23 d。
原发病:心肺复苏6例,创伤性湿肺5例,复合伤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3例,脑血管病变8例,安定中毒2例。
1.2诊断标准①肺炎发生在机械通气48 h以后或者脱机72 h内。
②机械通气期间出现:发热,体温>38℃;气管内吸出脓性分秘物;白细胞计数≥10.0×109/L;深部痰培养,检出致病菌或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培养出新的致病菌;X线胸片出现新的渗出性病灶;在通气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2结果所有患者均留置胃管。
V AP患者痰培养结果:23例为铜绿假单胞菌,占49.2%;7例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5.0%;5例为大肠埃希菌,占9.8%;4例为阴沟肠杆菌,占9.0%;4例为鲍氏不动杆菌,占9.0%;真菌1例,占2.0%;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占6.0%。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整体护理分析【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整体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结合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间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120例的实际临床资料。
将其分为两个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对照组),综合护理组(实验组),每组60例。
结果:实际临床治疗和术后的护理干预,实验组60例患者中,55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治愈率为91.6%。
本组病例中出现死亡的2例患者均为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
对照组30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治愈率为50%,其中6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10%。
结论:在实际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整体护理中,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整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90—02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途径,因此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很高,已成为应用机械通气病人最主要的并发症及致死原因[1]。
因此在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
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间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120例的实际临床资料,对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结合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间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16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84±3.62岁,机械通气时间为3d到22d之间,平均时间为11.25±3.38d,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以下几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8例,心肺复苏术患者10例。
分析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对策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
VAP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负担。
对于ICU患者发生VAP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工作。
一、原因分析1. 呼吸机导致呼吸道受损患者在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接受机械通气的刺激,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从而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2.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ICU患者常常因为严重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身体抵抗力减弱,无法有效抵御细菌感染。
3. 呼吸机使用不当呼吸机使用不当也是导致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呼吸机管路长时间未更换、呼吸机气囊漏气等,都会增加细菌的进入呼吸道的机会。
4. 盲目使用抗生素在ICU治疗中,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而盲目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护理对策1. 严格控制呼吸机使用时间对于ICU患者,尽量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要注意适时进行呼吸机的撤离,避免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呼吸道损伤。
2. 加强呼吸道护理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
包括定期翻身、口腔护理、咽喉护理等,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提高个体化护理水平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特点,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比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护理频次,加强免疫功能的调理。
4. 定期检查呼吸机设备呼吸机设备是防范VAP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呼吸机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呼吸机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因呼吸机设备问题导致的VAP发生。
6. 加强团队合作在ICU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防范VAP的发生。
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与观察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腔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中的影响。
方法56例ICU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
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机械通气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
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V 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V AP 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U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能有效降低V AP 发生率及死亡率,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莫匹罗星软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护理V AP是ICU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院内感染,其发病率较高,治疗比较困难。
V AP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及医疗费用[1]。
本科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在预防V AP中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自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住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共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48岁;重症颅脑外伤18例,重症胰腺炎8例,普外科10例,多发伤10例,心肺复苏后7例,妇产科3例;插管前无明显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未曾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类、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患者在ICU进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1. 1 抬高床头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每班管床护士给予患者床头抬高超过30~45°(颈椎损伤除外),取半坐侧卧位,每2小时交替更换侧卧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原因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以下简称VAP)是指患有重症疾病需要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机械通气后发生的肺炎。
它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为普遍、并发症最严重的一种。
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源呼吸机作为一种医疗设备,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它通过人工气道引入气管,很容易使外界的病菌或细菌感染到肺部,从而引起肺炎。
2. 抵抗力降低机械通气时,不仅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而且也会影响和限制患者呼吸肌的功能,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和自我清除能力,致使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肺炎的风险就越大。
3. 医疗操作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医疗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如果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不严密,通过呼吸机导管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不小心引入外源性致病菌等,会直接导致感染加重和扩散。
4. 人体器官功能不协调在机械通气期间,因为呼吸机的通气方式与人的正常呼吸不同,容易导致肺泡萎缩,肺功能下降;同时,呼吸机的高压情况下,会挤压支气管黏膜引起炎症,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护理体会对于VAP的发生和预防,我们通过对许多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实践,总结了以下的处理方法和护理体会:1. 呼吸机的处理我们在使用呼吸机时,要注意呼吸管的清洁和更换,定时消毒呼吸机管道及呼吸机本体,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呼吸机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也要避免过度的高压通气,特别是对于肺部功能较弱的患者。
2. 定期转移翻身对于长时间躺在床上的患者,我们要定期进行翻身,防止肺部沉积,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和深气吸引工作,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
3. 加强氧气治疗氧气治疗对于呼吸机病人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氧气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症状,降低VAP发病率。
4. 积极预防并发症在VAP的治疗过程中,有些常见的并发症如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如果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我们就要积极解决,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