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综合资料版

高等教育学综合资料版

高等教育学综合资料版
高等教育学综合资料版

高等教育学综合资料版

1、如何理解教学、教学方法?书P86、书P102

2、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作用?书P110教学设计的基本程

序?

了解学生,确定目标,选择教材,选择方法,设计环节,教学评价。

3、教学目标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书P114

4、在高校课改中,讲授法的主导地位能被推翻吗?不能!书

P102讲授法的优点

5、什么是课程资源?高校课程资源有什么作用?书P75-76

6、你的教育专业素养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从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出发,谈谈你的情况。

7、如何理解课程资源?书P75

8、如何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书P76-80

9、怎样让你的教学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10、你过去怎样理解课程?现在呢?书P69

11、结合你的专业,思考你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分析你

的课程资源的优势和弱势?

教科书、挖掘课程的历史资源、发掘学生经验中的资源、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运用网络课程与学术资源、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12、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文科技素养?

13、结合你的具体情况思考设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职业生涯

规划?

从知识、能力、素养几方面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一)高校常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

(张建琼)

大学的价值:1.崇尚学术 2.适应(并引领)社会

高校教学:是师生围绕文化进行的文化传承,创造活动,是一种育人活动,它以文化的研究、创新和融合为前提,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需要与教学密相关的主要是:认知需要、求知需要、理解需要、生理和发展需要

高效教学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一):1、学生的学习以兴趣为基础;

2、学生的学习以获得多种成功为契机;

3、学生的学习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条件;

4、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5、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学习为关键。

高效教学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1、课程将帮助学生培养哪些技巧、能力和素质?2、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渴望从课堂中获得什么?3、学生需要获得怎样的信息才能学好课程?怎样获得这些信息?4、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5、教师如何创造一个让学生尝试、探索的学习环境?

基于前述的认识可为: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的取向;课程设计的模式;课程设计的过程(含微观)

课程设计的取向:知识取向;社会取向;学生取向。(三者的结合)

知识取向当时没拍。。。

(1)学生取向的课程设计:

特点:强调学生的兴趣、需要、能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生而非学生适应课程

主张:学习使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学习成果有赖于学生主动介入及丰富的教育环境的提供。

(2)社会取向的课程设计:

特点:注重社会功能性知识,即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社会适应”型;“社会重塑”型。

课程设计的模式:

目标模式-以目标为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评价进行的课程设计

过程模式-关注过程,主张先详述程序原则和过程,然后再在教育活动、经验中不断予以改进、修正

1、课程开发的依据:教育意味着享受教育者传授具有价值的东

西,即发展学习者的知识和理解力,教育应有自己的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详细说明内容和程序原则的方法来合理的开发课程。

2、课程内容:是反映各学科领域内在的价值的概念、原则和方

法。

3、课程评价:是一种批判模式而非评分模式,以在多大程度上

反映知识形式、实现程序原则为依据,成绩评定是通过批判的反映学生所做的工作,来改进学生达到活动本身内在的标

准工作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诊断和评析。

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目标模式)

设计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理论形态;教育实践中运用最为广

泛的实践模式。

课程目标的设计:

1.目标的来源

(1)对学生本身的研究

(2)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2.目标的筛选:

筛子:哲学、学习心理学

3.目标的陈述

维度:行为、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实质:确定可能达到既定教育目标的经验类型;构建引发学生

学习经验的情境。

学习经验的类型

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考察维度: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纵

向关系);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横向关系)

有效学习经验组织的准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学习经验组织的要素---用来作为组织学习经验下所的课程

要素

课程要素:课程类型、具体科目、科目内容

课程类型的关系形态:不同课程类型之间的比重关系(学科与活

动,分科与综合,比选修,国家、地方与校本等)

科目之间的关系形态:同一课程体系中不同科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语、数、外等)

科目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态:同一科目中不同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

(概念、原理、运用等)

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

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

讲演等主要形式。

讲授的实质则是以教师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但不能代替学生

的理解。讲授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帮助学生克

服理解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在于教师以自己理解问题的方法去指

导学生学会理解。

讲授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学生的理

解。

运用原则: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产生的学习)

二、灵活运用多种讲授方式

第一、问题法(或叫矛盾分析法)

第二、逻辑方法(原理中心法)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

第四、有效利用教学语言(轻重缓急、语速、有声无声、板书)

第五、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回应与强化)

第六、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听记等)

三、问题中心讲授的组织结构

事实1 标准1 方法1

事实2 问题解决的标准标准2 方法2 方法优事实3 标准3 方法3

四、正确处理讲稿与教材的关系

讲稿与教材之间应保持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关系

实际讲授式的临场发挥可能与讲稿不完全相同

讨论法:针对一定主题展开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从而解决问

题、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课堂讨论的类型: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知识性讨论;以

弄清某难题为主旨的争论;以揭示问题矛盾为主旨的争论。

发现法:是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教材进行再发现,以掌握知识并

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通过发现过程

进行学习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方法的双重含义。

发现法的运用:第一、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这个情境中

产生矛盾,提出所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第二,学生利用有关

资料,对问题的解答作出假设;第三、学生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

验自己的假设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第四,对检验假设

的过程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并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预设任务的完成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找出其中已掌握的知识,未掌握的知识,并选择合适的解决办法完成新知识的掌握,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

(1)任务的设计

(2)任务完成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方法的认识──主动学习;引导思考和获得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

(3)总结(引导举一反三)

高校教学方法运用的特点:

激励自学、问题教学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维”“如何研究”

(二)

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业理念: 知识、学生、自我,专业理念对教育工作本

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认识和信念。如何看待知识,如何看待课程、教学、学生、师生关系、课堂等···

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教学知识 3 专业能力:教学、科研 4 专业道德: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5 身心素质:我们首先是一个真诚、有爱、健康、快乐的人。

二、传统的知识观: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前人经验的总

结。知识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

相应的教学观:知识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学生“适应”知识而不是知识去适应学生;知识和真理都具有唯一

性,掌握“标准答案”,理所当然。

新型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人类的知识是客观的(一种公共知识),但每个个体身上又是主观的,是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知识是由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实践活动,兴趣、价值观所选择和建构的结果;

相应的教学观:知识的学习不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名词形态的经验:过去经历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动词形态的经验,现在正在经历什么,怎么经历);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对话、实践、反思,让“学习活动”与“生活事件”相关联,使学习富有意义的过程。

三、知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任何个体掌握的知识都建立

在自己经验、理解和态度基础之上;新摄取的信息与自己固有的理念进行碰撞,扬弃,最终进行融合,形成该个体新的理念认识与行为模式,只有达到这一步,这种新摄入的信息对于该个体来说才能成为有效知识。

这种知识观意味着我们对学习有了新的了解,意味着学习过程中对“人”的尊重,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将成为我们教学的价值取向。

四、如何安排教学?知识无法直接灌输给学习者,学生必须主动

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与他人协商、对话、沟通在交互质疑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意义。

五、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动性

重视“对话型”课堂文化通过协商与对话,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更丰富,因此,合作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受到建构主义的广泛重视。

强调知识运用的情境性人只有在受到现实需要激发才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激发学习的情景。

学习是终身活动知识的主观性与情景性决定了,不是记住一种知识就去终身使用它,而是不断更新和建构形成新的认识。

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找到切入点:教学内容+现实需求=连接点

布置任务:清晰、现实、有趣

进行指导:思路建议、模式参考

学生自主完成:鼓励、支持、肯定;动脑:如何完成整个任

务,思路;动手:积累什么样的素材,资料;动口:如何表

达说服听众,沟通;(团队协作、表达能力)

总结点评

七、如何对待学生?

1、认识学生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是如此不同,同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每个学生接

受起来都不一样。因材施教奥VS 现实制约

上课老师的经验:记住一些名字,了解一些学生,设置一些

活动。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独立、选择、调控、创造、

自我认知

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被动、接受和服从VS 学生是知识意

义的主动建构者教VS 学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每一点的不成熟都孕育

着巨大的成长价值,他们是独立的主体,具有难以置信的创

造力,他们是具有完整的知、情、意、行的立体的人。

了解研究学生、热爱尊重学生、主动沟通交往、努力提高自

3、与学生相处爱心和支持是法宝,尊重和自信是良方

八、学科知识:我们为什么坚持科研?

教育知识:1、理论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学知识。

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学习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

技术等。2、操作技巧:教学智慧、手段和风格,课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教学评价等。

终身学习的理念,运用网络课程和学术资源让你的课程资源

具有全球视野。

九、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处理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学生、良

好的表达、掌握班级管理、终身学习、教学研究、课程开发、教学自我调控与反思、设计教育教学活动。

一个基础: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调控、教

学评价、多听听学生的意见。

十、强调学生参与课程理论

英国学者梅根汉:1、咨询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给定的课程

时可充分表达看法。老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课程进行完善;2、协商性课程:更大程度的权利分配:所学的课程通过师生双

方的契约协商定出;将学生的关注点和领悟性跟整个知识体

系更好地衔接起来;3、民主性课程:学生自主制定,实施

和完善所学课程,一切从零开始。

十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1、教科书:最基本教教科书用教科书教

2、教师:最重要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人格品质,

沟通能力等

3、社会生活:最鲜活教科书之外的素材(新闻、图片、

视频)

4、学生经验:最直接创设学生经验—个案分析,课程实

践,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在学习上强调:知识的学习要面向学

生的经验世界,而面向真实的生活,要有学生真正意义

上的参与。

十二、课堂氛围的营造与管理

在现代大学课程理念中,课程是开放的系统,是动态的经验,是面向生活的体系,是师生“共建”的活动。如何共建一个愉快的课堂?

十三、教学效果的认识与反思

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己,目标、过程。

轻视知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顽症,学习不是一种冷冰冰的认知过程,而是思维同情感,动机,价值观,个体经验等融为一体的行为活动。

十二、高校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 1 普通型教师,上好课,完成基本工作职责。2 学者型教师,学识渊博,进入学科前沿,具有思想家素质,能够思考“大问题”。3 大师型教师,学识渊博,人格高尚。

十三、教师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

学会做高校教师这是一门新的学问,做一个专业化的大学教师意味着我们既要成为学科专家也要成为教学专家。

(三)高等教育学

1、对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的双边统一活动。

教学方法:是教学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的效果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得如何,二是学生学得如何。

大学教学是传递具有专门性的高深学问的过程。

2、教学设计及其基本程序

教学设计:是指高校教师以对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了解学生;2、确定目标;3、选择内容;4、选择方法;5、设计环节;6、教学评价

3、教学的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1、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内容。 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基本目标、情感目标、智力目标)。4、列出综合性目标。

2)教学内容选择的规范与方法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中国现在把规定教学内容的文件称作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它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教学大纲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材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首要选择。教材的具体内容包括:(1)事实;(2)概念;(3)原理;(4)内在联系。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首选但不是唯一选择,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必死守教材。

3)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体现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1)建构的学习方式;(2)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3)课程资源丰富;(4)能够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

2、现代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1)以讲授为特征的教学方法。(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法;(3)自主型教学方法

常用的五类教学方法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2)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来选择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选择。

(4)考虑到学校的环境、条件和设备

4)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备课:制定三个教学计划;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备好课必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备教材;第二,备学生;第三,备教法。

备课的五个步骤:

(1)学期(或学年)备课(通览教材——明确目标要求——制定教学计划);(2)单元备课:拟定单元计划;(3)课时备课:写出教案或讲稿;(4)课前备课:熟悉教案或讲稿①备方法②备感情③备语言④备教态⑤备教具;(5)课后备课:课后总结。

教案的编写

(1)教案的分类

按照编写的详略程度分:详案和简案;按照课的类型分:单一课教案和综合课教案;按照教案形式分:文本教案和电子教案;按学科类别分:不同课程教案(大学物理教案、大学英语教案)(2)教案的内容与形式

教案的主要内容:①课题名称;②教学目的;③教学重点、难点;

④教学方法;⑤各教学步骤的时间分配;⑥作业与推荐阅读文献;

⑦教学小结

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起着支配作用。一堂好课需要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语言清晰、板书规范、效果良好等等。

5)教学评价的设计

所谓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以搜集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

几种典型的教学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活动进行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价,或对被试的基础、条件作出鉴定。这种评价主要适用于对学生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状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入学时的摸底测验、分班测验等方式,以此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案。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检查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并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的评价。它使整个评价工作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对教师而言,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他们把握、改进教学要点,从而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补充指导或进行教学矫正。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并据此来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最终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某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说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发展状况,以确定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并为确立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一定依据。

这三种评价方式通常在教学中结合使用。

[笔试]-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2019-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 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30分)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A B C D 标准答案:B 您的得分:30分 2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A B C D 标准答案:C 您的得分:30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 3 高等教育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0分) A、引领教育方向 B、引导观念更新 C、服务决策咨询 D、推动实践改进 A B C D 标准答案:B,C,D 您的得分:30分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 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30分)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A B C D 标准答案:C 您的得分:30分 2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 A、1920年 B、1930年 C、1900年 D、1910年 A B C D 标准答案:C 您的得分:30分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 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40分) A、二年制学院 B、本科院校 C、研究型大学 D、学术性大学 A B C D 标准答案:A,B,C 您的得分:40分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30分)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D、《高等教育学》 A B C D 标准答案:B 您的得分:30分

语言学纲要原始答案修改整合最终版).doc

导言 一、填空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 19 世纪成为独立学科的,其标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五个阶段。 5、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文。 6、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判断正误 1、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古代的口语和数和书面语。(错误) 2、语言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与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错误) 3、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一般规律的,不受具体语言研究影响。(错误) 4、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正确)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 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 (对)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 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 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 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 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 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 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 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需要语言: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方面。同时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 结果的贮存所。所以语言帮助传递思维成果。思维的成果靠语言才能表达出来, 使听读者了解。并且语言可帮助思维逐步深化,条理化。 2. 儿童语言习得的临界期指什么?临界期的存在说明语言的哪些特性?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doc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 人才的社会活动。 3.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受高 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 制的改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 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 6.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7.在高等学校中,居中心地位的是培养人才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K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 的途径 2、教育目的定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 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 4、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几个关系(简答) ①德与才得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5、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学说及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要点有: ①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 ②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④现代大工业化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

发展的可能性

⑤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 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6、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1)德育:即培养人的道德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 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 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2)智育:向大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 的教育活动。 (3)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 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高等教育四个理论的相应对应点: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将围绕 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是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问题,二是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种教育观;三是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的两个发展模式;四是平等与效率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了高等教育政策的两种价值取向。 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3.为什么说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 (IX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相结合的道路。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 (3)、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 4、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5、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 种标准。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的特点:

高等教育学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1、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社会科学) 3、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C) A主观性分类B客观性分类C“解剖分类”D理论性分类 4、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378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柏拉图) 多选: 1、高等教育学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BCD) A引领教育方向B引导观念更新C服务决策咨询D推动实践改进 2、根据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BC) A记忆B想象C判断D分析 3、按照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的差别,可以划分为(ABC) A自然学科B社会学科C人文学科D理论学科 4、古代的高等教育一般泛指同时代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也比较多样,包括(ABCD) A学校B寺院C博物馆D图书馆 5、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ABC) A教养性教育B学术性教育C专业性教育D研究性教育 6、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BC)A记忆B想象C判断D分析 7、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AC)A思想政治教育B研究方法课程C心理健康教育D专业课程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1、美国的第一所大学是(哈佛大学)。 2、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弗吉尼亚大学) 2、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出现,归功于1876年成立的(霍普金斯大学)。 3、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学士)。 4、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1900年) 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C)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7、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同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 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亚历山大大学) 多选: 1、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包括:(ABCD) A行会性B自治性C国际性D宗教性 2、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方根是“三艺”,包括:(ABC) A文法B修辞C辩证法D经济法 3、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ABC) A二年制学院B本科院校C研究型大学D学术性大学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C京师同文馆) A江南水师学堂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 2、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二)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

最新语言学试卷1-8汇总(考试)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把下列术语翻译成中文 1.duality of structure _________结构的二元性_______________ 2.General Linguistics ________普通语言学________________ 3.voiceless consonant _________清辅音__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a72874706.html,plementary distribution ________互补分布________________ 5.free morpheme ________自由词素________________ 6.immediate constituent ________直接成份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a72874706.html,ponential Analysis ________成份分析________________ 8.American Structuralism ________美国结构主义________________ 9.zero morph _________零语子_______________ 10.structural ambiguity _________结构歧义_______________ 11.productivity _________多产性______________ 12.linguistic competence __________语言能力______________ 13.manner of articulation _________发音方法_______________ 14.intonation language _________语调语言_______________ 15.allophone __________音位变体______________ 16.inflec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曲折语素_______________ 17.phrase marker __________短语标记______________ 18.denotation __________指示______________ 19.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__________系统功能语法______________ 20.bound morpheme __________粘着语素______________ 21.cultural transmission __________文化传播______________ 22.Descriptive Linguistics __________描写语言学______________ 23.derivational morpheme ___________派生词素_____________ 24.consonant ___________辅音_____________ 25.tone language ___________声调语言_____________ 26.empty morph ___________虚语子_____________ 27.syntax ___________语法_____________ https://www.doczj.com/doc/a72874706.html,plementary antonym ___________互补反义词_____________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 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1)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2)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3)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 3、高等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对高等教育学有哪些体系的探 索?P24 高等教育学是通过高等教育研究而完成理论探索与体系构建的。 高等教育研究活动正如大多数研究活动一样,旨在通过发现和应用新知识以解决理论问题。然而,高等教育的研究目的比较复杂,高等教育本身不仅是理论活动而且是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教育主体的身心。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同其他研究活动一样,要关注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它所寻求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实践问题。 在我国,将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外高等教育学形成学科,也只有40余年的时间。国内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如下探讨:①1984年7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潘—元的《高等教育学》,是全国第一套。是全国最早的、最有影响的专著。1995年9月潘—元和王伟廉主编的另一本《高等教育学》。2001年王伟廉主编出版了《高等教育学》。②1990年田建国撰写出版的《高等教育学》是以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的逻辑展开的;特点是按层次设计了基础理论+宏观高等教育+微观高等教育体系。内容编排有独到之处,材料丰富。 ③1991年杨德广主编了《高等教育学概论》,该书注重搜集和吸收高等教育新成果,现实针对性较强。④1995年胡建华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新论》确实构建了一个有别于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的学科框架,其主线为历史——现实——未来。⑤薛天祥2001年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是按科学方法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一次尝试。从德育、教学、课程、科研、体育——美

高等教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 1.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是于1898年设立的( B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西学学堂 D.通艺学堂 2.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A )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 A.范·海斯 B.纽曼 C.克拉克·克尔 D.洪堡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4. 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教育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 A ) A.保罗·郎格郎 B.耶克斯利 C.休伯曼 D.里士满 5.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C )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6.( C )是高校校园文化最鲜明的特色,这是由高校的任务和使命决定的 A.超前性 B.高雅性 C.创新性 D.多样性 7.为解决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的三种弊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的主张的是( A )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福禄贝尔 D.克伯屈 8. 学生评价的功能包括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和( D ) A.管理功能 B.价值判断 C.选拔功能 D.促进功能 9. 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这属于(A )的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 B.人格本位

高等教育学(打印版)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 (判断题见复习资料三) 一、名次解释 1、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2、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4、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6、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种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7、学制教育:是教育在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和规范而逐渐形成的。 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9、高等教育结构:是指与高等教育系统内各部分之间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0、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学科: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1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得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 学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教学过程中必须 遵守的基本要求。 13、大学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 准则。 14、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包括: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18、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 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2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 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 简答: 1. 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 答:①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权+财权+意识形态) ②决定了受高等教育权利(谁有机会接受教育及接受何 种教育) ③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管理体制) ④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 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7 答: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 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从而使 受教育者理解特定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 政治理想,并形成维护现行政治体制的政治行为。在高 等学校中,政治教育或者以直接开设有关政治课程形式 来进行,或者是以非直接的形式来进行。(个体政治化) ②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为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巩固阶级的统治地位,各个社会总是利用高等教育来为 其培养代表本阶级意志、维护其阶级利益的统治人才。 (统治人才的再生产) ③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 系的核心。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化必然要在教育领域得 以体现;另一方面教育上的民主化进程势必又会进一步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平等在现代国家的政 策中已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本身就包含了社 会政治民主的成分。(教育民主化:机会均等、民主参与)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P9 答:①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供给保障、需求刺 激) 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科类结构— 产业结构,层次结构—技术结构,形式结构—消费、分 配结构,地区结构—经济区域结构) 4.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1 答:①促进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 人才培养上;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②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专门人才的结构) ③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私人收益率) 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16 答:①通过传递与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 的功能。 ②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 的功能。 6、简述现代大学(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P20 答: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根本使命;②发展科技 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③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 延伸。 7、简述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P25 答: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培 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 本出发点和工作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要围绕培养专门 人才这一使命展开。 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的内涵是发生变化的。不同历 史时期,不同国家,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目标、规划到 内容、质量都不相同。当代高校承担为社会各个行业培 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人才的重任。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批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8、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P171 答:①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 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 经济文化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法杖,社会的进步,依靠 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②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和科研 优势,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为社会提供科技服 务,制造科研产品,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创 造;通过社会活动,传播精神文明成果,促进社会精神 文明的发展。 9、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时如何进行的?P174 ①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a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b加强对青年教师 的传帮带;c建立激励机制,以奖励或晋升 ②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要有激励机 制)。 10、简述当前大学生问题的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P192 答: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大学生问题作了考 察,但这种考察是基于一种静态、共性的分析。 ①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入学考试制度、入学目的、学习 态度、学习时间分配、对教学的要求。 ②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居住条件、消费水平、经济来源、 大学生资助状况。(分化严重:家庭条件好的奢侈,困难 生比重很大,学费和生活费难解决。) ③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园文化建设) 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内应配置相应的心理健 康咨询师,为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11、如何理解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173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 定的兴趣。 ②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 感。 ③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 12、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P199 答:①在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②心理 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 13、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P200 答: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 实现的,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在教育过程中 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 接纳。 (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 影响学生教师要树立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威信,不断提高 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树立“为人师表”的表 率。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 不同观点 14、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P220 ①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自学和科研能力) ③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 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15、简述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P222 ①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②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 途径。 ③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 基本条件。

语言学考试试题

Model 1 I.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giving examples for illustration if it is necessary. 1. macrolinguist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compou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Refer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Idiolec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Minimal pai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Compete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iglossi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Sound assimil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Arbitrarine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Semantic shif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Indica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 Language use is both systematic and non-systematic, subject to external as well as to internal variation. 2. Corpus is a collection of texts input into a computer. Language corpora make it possible for material developers to select authentic, natural and typical language. 3. Mistakes often occur when learners fail to perform their competence. 4. Root i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meanings while syem is understood with emphasis on affix. Sometimes a linguistic element is both a root and stem. 5. All instances of NP--movement are related to changing a sentence from the active voice to the passive voice. 6. Word lays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because of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ransmitting the meaning.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规划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 第一章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教育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存在于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活动。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次,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最后,其目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教育就是使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教育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手段)、受教育者。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也必须遵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包括遗传决定的每个个体的特殊性、生长的阶段性以及胜利与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五、高等教育的内涵 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接收的教育,其前提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完成后才接受的教育;

2.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任务,传授的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特点专门设定的知识; 3.具有相当的学术性,承担着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任务,是社会高端文化的组成部分; 4.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等。 六、高等教育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高深性(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难度和深刻性); 2.教学内容的专业性(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七、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1.国家层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培养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3.专业院系: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定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八、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 1.基本功能 ①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 ②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 ③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④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衍生功能 促进社会成员的流动;促进文化交流、重组;成为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安置社会人口。 九、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 1.教学(培养人):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2.科研: 3.社会服务: 十、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最全速记技巧打印版.doc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记忆技巧1:最近股市很孟,不断跌停,很多人赔洛,陈奕迅就站在卢子上唱浮夸。 记忆技巧2:卢洛浮夸,太过苛求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记忆技巧:双孔特干涩 3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记忆技巧:直起弓,寻找一英(因)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案例)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记忆技巧1:3爱2人1终身 记忆技巧2:关爱教为终 5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记忆技巧:淘宝在唯品会上讲段(锻)子,这给奇葩说起到了榜样作用。 6教学方法 a 语言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b 直观性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c 实践性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 d 研究性教学方法:讨论法、发现法 记忆技巧:动嘴(语言)、眼(直观)、手(实践)、脑(研究)。动嘴:教授在讲坛(谈)读书;动眼:眼馋(参);动手:2次实战演练;动脑:武王思考如何讨伐(发)纣 7布卢姆与布鲁纳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发现学习 布卢姆记忆技巧:母亲用手掌握着刚出生的BABY,想象着将来会叫爸爸妈妈(认知)、会对人微笑(情感)、会跑会跳(动作技能) 布鲁纳记忆技巧:纳米结构是科学家发现的。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a 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 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c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记忆技巧1:首富王健林建筑起家,考虑王思聪是不是接班,王思聪涉猎全面但很有个性,跟名人网上对骂。(建设接班全面个性) 记忆技巧2: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技巧赞助:慧同学) 9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出寻找落花生 10内发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记忆技巧:很多人不懂,格格的两个儿子(高尔顿、霍尔)为什么要微服私访。 11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简答) a 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 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d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e 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记忆技巧:时间线索记忆学制趋势有5点,第一幼小要衔接,第二提早入龄延义年,第三普职教育要统一,第四高等教育要多样;第五终身受重视。 1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b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c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d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记忆技巧1:抓关键词(情境、难度、反馈、结果归因)女生追男生,结果反而男生难为情。记忆技巧2:理解性的记忆——要想学生感兴趣,首先创设好情境;学生上课要积极,反馈结果要多鼓励;要想学生信心高,作业难度要巧调控;要想学生有动力,归到努力才更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