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
- 格式:docx
- 大小:31.11 KB
- 文档页数:14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祖国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教学目的:⑴ 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
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诚情感。
⑵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⑵ 提醒课习题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⑴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歌词;⑵ 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⑶ 复习3/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⑷ 引导学生说出6/8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讨论歌曲中几种典型节奏 x,x.,x.x.6/8拍子中各唱几拍;⑸⑹ 随琴跟唱歌词三遍,第一遍用“|a”模唱,第二、三遍带词演唱;⑺ 突破难点,分组划拍演唱;⑻ 艺术处理:学生讨论,教师汇总。
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⑴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⑵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⑶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好的歌声》⑴介绍各种演唱形式;⑵随琴识读乐谱;⑶熟唱歌曲;⑷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1)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2)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⑸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给下载的音乐存档⑴学生回顾2/4,3/4拍子的含义及其规律;⑵老师弹奏谱例,学生随及轻轻划拍,分辨拍子;⑶请学生为老师弹奏的谱例存档,将相应的拍子写上序号。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材目录新东北风第一课嗯嗨呀第二课唱支最美的歌第三课凉山之最第四课《祖国印象》第五课(1)真善美的小世界第五课(2)木瓜恰恰恰第五课(3)匈牙利舞曲第六课(1)走绛州第六课(2)花儿与少年第六课(3)拥军秧歌第七课我跟阿爹拉骆驼第八课游击队歌第九课狐狸和乌鸦第十课踏雪寻梅第十一课七巧板第一课1新东北风教材分析:《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分:1、欣赏:《家在东北》提问:(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欣赏课《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认真、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初步了解“花儿”。
2.能够听辨两个不同的音乐主题;能够听辨第二主题的主奏乐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听辨乐曲的主题,说出主奏乐器,初步感知青海“花儿”音乐的韵律。
教学难点记录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1.在音乐声中进入音乐空间。
师:同学们,在一段快乐的时光中,让我们乘着欢乐的翅膀,欣赏一首快乐的音乐。
(学生随着一起应和)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请大家跟着歌曲的情绪,做一下律动,说说歌曲给你的感觉。
(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花儿与少年》是一首最具代表性的青海民歌。
3.介绍乐曲(1)你猜猜“花儿”是什么意思?(2)师:(出示课件)花儿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当地人们对小姑娘的称呼,就是把小姑娘称作花儿,另一种是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曲调优美,具有很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里花儿指姑娘。
(3)师:让我们再来了解“花儿家乡”吧。
指名一学生读:青海素有“花儿家乡”的美称。
在每年农历五、六月他们会自发组织“花儿会”。
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花儿会,在花儿会上人山人海,人们对歌赛歌,唱花儿,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昼夜不息。
师:在青海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花儿与少年》。
4.师:除了用歌声来表现这首《花儿与少年》外,同学们,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舞、器乐等)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管弦乐曲《花儿与少年》给大家欣赏,对比一下与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有没有变化。
二、感悟(一)感受全曲1.初听全曲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前后有哪些变化?每一段有怎样不同的情绪?(听赏后回答)2.视唱主题(1)将主题一进行分解,每个小组领取一个任务,视唱并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音乐主题3.听辨主题(1)复听乐曲,出现主题时,拍手并表现出强弱规律。
《新东北风》教学年级: 五年级教学内容:湘艺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新东北风》教学目标:1、能学会唱歌曲《新东北风》,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东北地区的热爱;2、通过学唱,感受东北民歌风格及女声的音色特点;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新东北风》教学难点:附点节奏的正确演唱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新东北风》(一)理解歌词①出示挂图师:说说从服装上、舞蹈上看出是哪个地方?表达一种怎样的气氛?②揭题③看图,师朗诵④出示歌词生齐读`(二)初听全曲师:歌曲的情绪怎样?表达了怎样一种场面?生:……师:乐曲的风格奔放,有一种北方人独有的特点热情奔放粗犷,不同于南方人的细腻(三)复听师: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表达了人们一种怎样的心情?歌曲表达了什么意思?(四)再复听师:这是哪一种人声演唱的?师: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女高音特点音色明亮、柔美、悦耳、高音区较多(五)再次复听教师为歌曲编配几个动作(秧歌步及甩手绢)随着教师学生边听边表演三、巩固歌曲1、有感情地齐唱2、个别检查,并纠正错误3、和伴奏演唱4、用已学过的打击乐曲钹和碰铃为歌曲伴奏①师示范②师生共同演奏③请个别能力较好的学生来演奏④大面积的参与,让每位学生都来感受音乐亲自动手四、课堂小结《唱支最美的歌》教学年级: 五年级教学内容:湘艺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唱支最美的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划拍学唱歌曲旋律。
运用合理的呼吸及发声技巧演唱歌曲,力求做到乐句的衔接完整、流畅。
能与他人合作,通过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优美和谐的歌唱表现明朗、优美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在歌曲教学中,通过对比体验、实践、反复聆听和在合唱教学中,采用示范、启发、引导、视唱、实践、对比、表现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歌曲合唱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合唱教学,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和内涵,体验合唱活动的特质与美感,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1、新东北风教材分析:《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庆胜利、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歌曲《东北风》,掌握歌曲中弱起节奏演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话东北、唱东北、演东北、创编东北民歌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体验、模仿、探究中,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喜爱东北民歌。
教学重点:通过《东北风》的学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了解东北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弱起小节的学习和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鼓、钹、扇子、手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感知部分:1、欣赏:《家在东北》提问:(1)是哪个地区的歌曲?(东北地区)(2)、我们就是家在东北的孩子,你对东北有哪些了解?(学生们一起话东北,谈到东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四季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视听的结合,火爆的音乐场景,让学生体会感受东北农村的风情,及东北音乐、歌舞具有的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在话东北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东北。
]三、新授部分:1、导入: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东北三省不但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还有非常美丽的自然景观,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了一方的艺术形式:幽默的东北小品、火爆的东北二人转,都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东北民歌《东北风》。
2、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范唱。
并提出问题: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B、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感受《东北风》的东北风格,熟悉《东北风》的曲调,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c、师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
3、学唱歌曲:(1)读歌词,体会歌曲内容。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教案(精选5篇)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教案篇1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
教学目标: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
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四、汇报展示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教案篇2一、表演《我怎样长大》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二、编创与活动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
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音乐教案篇3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为乐曲命名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师:音乐主要是通过情绪使我们联想到一些场景的,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好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为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并说一说为什么?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听赏:“我和我的祖国”-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爱国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该曲的简单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地歌唱出来。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介绍《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
讲述此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激励人民斗志的历史作用。
2.学习该曲的歌词和旋律。
教师根据歌曲特点,分别引导学生学习、练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反复练习,按照教师正确的歌唱引导,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歌唱技巧和表达。
4.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通过语言、图像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国家,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三、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出示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封面、歌词和背景介绍,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方式来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中心思想。
2.学习歌词和旋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韵律以及重音,注重对每个字的发音,通过多次练习来掌握歌曲的歌唱技巧和表达。
3.集体合唱教师和学生分别带领全班集体合唱,强化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更好地表达祖国的情感。
4.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下,自由搭配实行多声部的特技训练,并且在班级集体表演中展现出他们的歌唱成果。
5.感悟爱国情怀通过视频、图像等形式,给学生投入一个有没有的中国、一个充满五彩和思变的祖国,并引导他们反思祖国所面临的变化、成就和发展,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发音,突出重音和韵律,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掌握歌曲的特点。
五、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学生观察和听力听录音、捕捉歌曲的重要元素,了解学生对歌曲和背景的认知和理解。
2.学生自由发挥生成一个为期两周的大合唱团,即按照指导要求自学、编排并进行组内的音乐演唱比赛评比。
较高成绩者会获得特别的时间、场地和资源等奖励六、教学拓展1.带学生学唱更多的国家音乐、检住学生爱国情怀。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一、嘀格调教学目标:学会唱歌曲《嘀格调》。
教学重难点:学会唱歌曲《嘀格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了解本首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3. 曲谱训练。
(1)基本音阶训练。
(2)教师范唱。
(3)教师逐小节教唱。
(4)学生跟着老师唱。
(5)学生练习唱。
(齐唱——分组唱——个别唱)4、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复习。
(1)说说本首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视唱。
①基本音阶训练。
②教师范唱。
③教师逐小节教唱。
④学生跟着老师唱。
⑤学生练习唱。
(齐唱——分组唱——个别唱)3.学唱歌词。
(1)齐读歌词。
①教师范读。
②教师逐句教读。
③学生跟着老师读。
④学生练习读。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2)理解歌词内容。
(3)学唱歌。
①教师范唱。
②教师逐句教唱③学生跟着老师唱④学生练习唱。
(齐唱——分组唱——个别唱)4.课堂小结。
二、刮地风教学目标:学会唱歌曲《刮地风》。
教学重难点:学会唱歌曲《刮地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了解本首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3.了解本首歌曲的词曲作者。
4.曲谱训练。
(1)基本音阶训练。
(2)教师范唱。
(3)教师逐小节教唱。
(4)学生跟着老师唱。
(5)学生练习唱。
(齐唱——分组唱——个别唱)5.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2.复习。
(1)说说本首歌曲的调号和拍号。
(2)说说本首歌曲的词曲作者。
(3)视唱。
①基本音阶训练。
②教师范唱。
③教师逐小节教唱。
④学生跟着老师唱。
⑤学生练习唱。
(齐唱——分组唱——个别唱)3.学唱歌词。
(1)齐读歌词。
①教师范读。
②教师逐句教读。
③学生跟着老师读。
④学生练习读。
(齐读——分组读——个别读)(2)理解歌词内容。
(3)学唱歌。
①教师范唱。
②教师逐句教唱③学生跟着老师唱④学生练习唱。
(齐唱——分组唱——个别唱)4、课堂小结。
(演唱)新东北风-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主要内容为演唱曲目《新东北风》。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新东北风》的歌曲类型和演唱方式。
2.认识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3.练习团队合作,协调演唱动作和节奏。
4.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乐播放设备、教学录音设备等。
2.准备《新东北风》的歌曲原唱音频文件。
3.打印歌曲歌词。
四、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首先,播放歌曲原唱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认真听歌,了解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并简要介绍歌曲的类型和演唱方式。
2. 歌曲分析然后,以歌曲的节奏为基础,将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例如,前奏部分、副歌部分、过渡部分、主歌部分等等。
并分别讲解各部分的演唱方式和注意事项。
3. 歌曲排练接下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和排练一部分歌曲。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协调演唱动作和节奏,提高团队合作和表现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录音设备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录音,记录下学生的表现,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4. 歌曲表演最后,让各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展示所学习的歌曲部分。
教师可以多给予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录音评估学生的演唱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体会本教学案例以《新东北风》歌曲教学为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注重学生表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最有效的,通过对学生的教学、演唱的评估和反馈,可以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小学阶段要求了解、掌握的五线谱知识已掌握一大半,并能进行简单的二部合唱,视唱听音能力逐步提高。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
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
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二、教学目标(一)总的目标1、在唱好二部合唱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能背唱4~6首歌曲3、学习音乐知识及视唱听音练习?(二)具体目标读谱知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技能目标:a、培养主音感b、听辩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和声音程c、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d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b、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三、教材重点难点唱好二声部合唱、听记能力的培养四、具体措施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
(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
5、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第一课嘀格伢儿的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嘀格调》和《脚踏水车唱山歌》。
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脚踏水车唱山歌》,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生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并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
教学重点: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及体会乐曲《土家喜欢咚咚喹》。
教学难点:注意音色与节奏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课前工作1、组织上课。
2、本学期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
二、新课学习《了解土家风俗》1、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刚才乐曲是与哪个民族有关?(学生回答)你们学过或听过那些土家族风俗?(对山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家寨,体验土家民情风俗,听,土家族的水车在唱着山歌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练唱《脚踏水车唱山歌》. 2、电脑放《脚踏水车唱山歌》。
让我们来与他们一起唱一唱(要求:声音活泼,圆润,有弹性)三、学唱《嘀格调》出示《嘀格调》曲,大家边听边在心里默默学唱歌曲《嘀格调》。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
希望大家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完成节拍练习教学目标:1、能安静的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
2、能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或节奏。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体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抒情优美的情绪2、了解2/4和3/4的含义,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和节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嘀格调》。
三、学习新歌曲。
1、引导谈话,进入新的教学刚才我们学唱了很活泼热情的歌曲,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曲风不一样的歌曲。
2、听赏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能了解是几拍子的歌曲,并谈一谈对于歌曲的感受。
3、介绍:《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是一首抒情优美又童趣盎然的优秀儿童歌曲。
歌词本身就象一首清新婉约,充满幻想的小诗,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风景淡雅的画学完成。
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精神风貌生活情趣。
4、复听,让学生能在心里默默跟唱,试着默唱自己的声部。
5、再听,让学生有情绪的轻声跟唱,注意提醒学生要“带着耳朵唱”,就是边唱边聆听。
6、让学生分两组复习或听赏《嘀格调》和《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这两首歌曲,学生讨论歌曲的拍号,了解这两种拍子的含义。
进一步深化对2/4和3/4 含义的理解。
7、在书上找找哪些歌曲是2/4和3/4的拍子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西部放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3、了解并认识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认识4/4拍号教学重难点: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能分辨能分辨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诗词,提问:这几句诗词都描绘什么的?是我国第几长河?2、简单介绍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黄河船夫曲》1、播放《黄河船夫曲》,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
出示协奏曲的概念。
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l)聆听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
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2)跟唱。
三、听赏《刮地风》1、放磁带,初听歌曲,感受明快的曲风2、再听,并进行跟唱3,比较两首歌曲的风格,说说感受四、音乐知识出示旋律,介绍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拓展,请生找一找复习2/4,3/4拍号,认识4/4拍号,击掌体会强弱。
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赏歌曲《走绛州》,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走绛州》培养学生用明快`活泼的声音唱歌能力。
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具有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作用。
3、能跟随《拥军秧歌》跳秧歌舞。
教学重点: 培养歌唱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过程:一、走进西部1.歌声引进西部(l)音乐引路听歌曲《黄土高坡》。
(2)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师:十多年前,这首歌曾红遍了全中国。
这么高亢、这么粗犷、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咱们一起去找找看!二、西部放歌1、唱《走绛州》(1)过渡语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
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
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2)听听《走绛州》(3)说说“走绛州”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
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
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
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4)学学挑担子师: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
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5)学唱曲谱出示歌谱,学生随电脑轻唱曲谱。
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6)学唱歌词(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们苦中作乐的心境。
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泼、幽默。
)三、扭秧歌《拥军秧歌》1、教师示范,讲解扭秧歌的要领。
2、大家跟音乐一起扭起来四方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第三课鱼水情教学内容: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听赏《洗衣歌》、学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教学目标:1、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的旋律。
2、能与他人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3、能联系近年来在抗洪抢险、救人、救火中解放军的英勇行为和感人事迹,结合本课三首音乐作品的听赏和演唱的体验,说说解放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1、体验和感受军民鱼水情。
2、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感恩军民鱼水情1、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1)导入引用歌舞剧《白毛女》导入新课(2)介绍了解中国旧社会的历史(3)小结:这部舞剧描述了旧中国东北农村的一户苦难人家的真实故事。
在很多影片中可以看到,在旧社会,中国老百姓深受三重压迫。
他们不仅要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且还要受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
整个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全国军民奋勇抗战,誓死保卫了我们的祖国。
抗战胜利后,各地的老百姓都把八路军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们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蛋、粮食、枣儿等来欢迎八路军战士。
(4)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都说了些什么?(5)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
2、听赏《洗衣歌》(1)看插图听赏《洗衣歌》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河北的老百姓拿出了他们的特产——大红枣来欢迎八路军叔叔。
在我国的西藏老百姓又是怎样来表现他们和解放军是一家亲的呢?(2)了解歌词。
说说藏族姑娘为什么要帮助解放军洗衣裳。
(3)跳《洗衣歌》。
随音乐跟老师跳西藏舞的简单舞步,感受军民浓浓的鱼水情。
二、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感受到河北人民和西藏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鱼水情,这节课我们也来表达我们的心意。
二、表现军民鱼水情1、学唱歌曲(1)初听《唱支最美的歌》了解歌的内容(2)二声部学习①反复听歌曲二声部。
②学习分组随琴学唱二声部的高低声部。
③声部合作学习(3)学唱新歌2 、演唱歌曲三、课堂小结说说解放军叔叔为我们所做的贡献。
第四课祖国在我心中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祖国印象》。
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听赏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时,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
能积极参与二部轮唱,体验轮唱的乐趣;能在音乐活动中将曲子按拍号分类存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二部轮唱、体验二部轮唱的乐趣;2、通过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在每周都要进行升旗活动吗?每当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二、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1、全班有感情的朗诵歌词;2、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的情境及节拍特点;三、感受《我和我的祖国》1、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节拍特点;2、复听全曲,体验“我”和祖国永不分割的情感;3、再听全曲,表现情感,可跟唱,身势律动等。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复习演唱歌曲《祖国印象》,并随机评价。
二、读谱学唱《美妙的歌声》1、介绍各种演唱形式;2、熟唱歌曲;3、将全班分成两个轮唱组,并进行轮唱练习。
要求:轮唱是不同时开始,但同时结束的演唱形式,结束时两个声部一定要整齐。
方法:当第一声部唱到回时,第二声部从处进入,第一声部将反复一次,以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
4、说说轮唱与齐唱的气份是否一样,轮唱有何特点。
三、课堂小结第五课绿色的呼唤教学目标:1、能用热情、愉快的声音学会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积极参与这首歌曲的表演。
能主动参与即兴接唱的音乐创遍活动。
2、能认真听赏电子音乐《森林晨光》,并能用语言描述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用欢快,明亮的音乐跟唱《绿色的歌谣》。
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能主动搜集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并参与课堂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轻快、圆润的声音演唱《小鸟,请到这里来》。
怎样指导学生创遍歌词、歌曲是本节课老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组织教学讲述《小鸟的故事》二、导入播放音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结合你看到的一些现象来说一说。
三、导学范唱播放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四、学唱歌曲第二课时表现歌曲全班随乐轻唱歌曲;分角色演唱;用身势动作为歌曲配节奏。
二、、交流体会,升华美感三、、听赏跟唱歌曲《绿色的歌谣》四、课堂总结。
第六课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学会演唱《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的曲一至曲九;2、能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剧的表演,并争取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或为同学的表演伴唱伴奏;3、能根据剧情发展的变化为人物设计台词;能在表演活动中认识到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只会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