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5.58 KB
- 文档页数:2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输卵管、卵巢、腹腔等,是一种急性并且常常引起妊娠早期的严重并发症。
由于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方法也较多,尚未形成明确的统一治疗方案。
目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已经被用于异位妊娠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米非司酮是一种黄体酮受体拮抗剂,具有黄体酮的拮抗与抗雌激素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黄体酮的生物活性,从而阻断胚胎的着床。
临床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分裂作用,减少胚胎生长,从而提高异位妊娠的治愈率。
由于米非司酮单独使用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等。
为了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很多临床医生开始尝试将米非司酮与中药汤剂联合使用。
中药汤剂通常包含具有抗黄体酮活性的中草药,如当归、红花等,可以增强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减少其副作用。
一项临床研究选择了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法。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3%。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也明显减少,仅有部分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且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
通过以上临床研究可以看出,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作为异位妊娠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减少副作用。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副作用。
由于异位妊娠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也需要个体化,并且还存在一些风险,因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90年代,异位妊娠在临床上还难得一见,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成倍增长,并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2005年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近3年来,全球女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比上世纪最后20年增长了3~5倍。
其中美国女性异位妊娠发病率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了5倍,中国内地一些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也成倍上升。
北京地区调查的发病率为每1000名育龄妇女中有0.52次,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最高。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发现,异位妊娠患者不但比原来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增多了,药物保守治疗因可以保存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甲氨喋呤(MXT)配伍米非司酮的方案,分别利用了MXT的杀胚效应和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效应[1]。
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到目前已经成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异位妊娠者的患者60例(未破裂型),6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为35~59 d,年龄18~44岁,B超检查宫腔无妊娠囊,宫旁显示不均质混合性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盆腔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药物禁忌证,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初中文化水平以上,能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异位妊娠诊断成立;(2)有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征,测量生命体征平稳;(3)无肛门下坠感及晕厥病史;(4)B超检查提示包块局限在附件且直径<5 cm,包块内无妊娠囊及心管搏动;(5)血β-hCG<4000 U/L;(6)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没有药物禁忌证[2]。
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 r71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54-01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外部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及育龄妇女的生殖及生命健康,成为早期孕妇死亡首要原因。
由于血清β-hcg检测、妇科超声诊断和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进步,多数异位妊娠患者能早期明确诊断,为临床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其药物保守性治疗也因此而增多。
临床上保守治疗常用药物有天花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我院采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单一或联合用药对我院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性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异位妊娠患者,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科学》,并均具有保守治疗的临床指征。
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②异位妊娠包块≤5cm;③间隔24小时血β-hcg水平呈上升趋势或下降不明显;④肝功能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8.5±5.6)岁,停经时间为30-60d。
临床表现、停经史、下腹胀痛、不规则阴道流血,结合妇科检查情况、b超提示宫腔内无妊娠迹象、附件区见包块、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等,诊断异位妊娠。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i组(米非司酮治疗组)20例、ⅱ组(甲氨蝶呤治疗组)20例和ⅲ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组)20例,三组患者平均年龄、临床指征、停经时间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i组米非司酮100mg/次,口服,1次/12h,连用3d,总量600mg,口服前后2h禁食。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与MTX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贾晓婕;朱晓霞【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0(8)26【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与MTX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在南湾人民医院采用不同保守治疗方案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56例,总结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与MTX联合治疗的保守治疗效果.结果较大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及单一用MTX治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单一用MTX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方面,MTX剂量加大具有骨髓抑制作用,而加大米非司酮剂量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米非司酮与MTX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可有效提高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总页数】3页(P13-15)【作者】贾晓婕;朱晓霞【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与氨甲蝶呤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14例临床分析 [J], 常业莎;吕燕玲;薛冬萍2.MTX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治疗胎盘植入临床观察 [J], 王敬3.MTX、米非司酮及缩宫素联合治疗胎盘植入的临床研究 [J], 李丽敏4.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J], 胡娅勤5.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与氨甲蝶呤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14例临床分析 [J], 常业莎;吕燕玲;薛冬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