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90年代,异位妊娠在临床上还难得一见,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成倍增长,并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2005年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近3年来,全球女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比上世纪最后20年增长了3~5倍。
其中美国女性异位妊娠发病率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了5倍,中国内地一些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也成倍上升。
北京地区调查的发病率为每1000名育龄妇女中有0.52次,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最高。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发现,异位妊娠患者不但比原来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增多了,药物保守治疗因可以保存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甲氨喋呤(MXT)配伍米非司酮的方案,分别利用了MXT的杀胚效应和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效应[1]。
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到目前已经成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异位妊娠者的患者60例(未破裂型),6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为35~59 d,年龄18~44岁,B超检查宫腔无妊娠囊,宫旁显示不均质混合性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盆腔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药物禁忌证,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初中文化水平以上,能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异位妊娠诊断成立;(2)有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征,测量生命体征平稳;(3)无肛门下坠感及晕厥病史;(4)B超检查提示包块局限在附件且直径<5 cm,包块内无妊娠囊及心管搏动;(5)血β-hCG<4000 U/L;(6)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没有药物禁忌证[2]。
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配合中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第一疗程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服用方便、疗程短、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中药;甲氨蝶呤;疗效异位妊娠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临床如何有效地治疗异位妊娠,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笔者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了84例异位妊娠患者,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前,均经过相关检查诊断,判定异位妊娠患者。
对照组42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2.4岁;停经7-9周,平均8.5周;初次妊娠23例;宫角妊娠6例,输卵管妊娠36例。
治疗组42例,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1.9岁;停经6-8周,平均7.5周;初次妊娠20例;宫角妊娠10例,输卵管妊娠32例;两组患者无休克、无血凝系统疾病,生命体征平稳且肝肾功能正常。
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妊娠方式等临床资料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纳入标准:盆腔包块直径小于4cm,血hcg小于2000μg/l[1]。
1.2 临床表现对照组42例患者中,其中出现停经史为38例,停经时间最长为65天,最短为30天,平均时间为42.5天,患者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为34例,腹痛最长时间为20天,最短为15小时消失;患者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为30例,最长时间为25天,最短时间为3天。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2-24T16:42:13.2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刘细林[导读] 异位妊娠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病,根据着床位置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和腹腔妊娠。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南 414500【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联合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副作用。
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4月1日期间,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48例,将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进行诊疗的患者24例作为实验组,将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相关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6.7%),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患者对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方式。
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并保留了初产妇的生育功能,可作为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关键词】异位妊娠;临床疗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用药异位妊娠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病,根据着床位置不同,可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和腹腔妊娠。
异位妊娠有可能引发患者腹腔大量出血,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1]。
据既往研究,异位妊娠患病率逐年增加。
作为临床上用于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甲氨蝶呤的效果显著,但其也有一定缺点,如血β-HCG转归时间长、病灶吸收慢等[2]。
本研究对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1日-2016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范围21-39周岁,平均年龄28.3±1.7周岁,其中18例患者为初产妇,6例患者为经产妇,患者停经时间37-62天,平均停经时间42.5±2.2天,血β-HCG值范围256-1899IU/L,平均数值798.4±5.8IU/L;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0-38周岁,平均年龄27.3±2.7周岁,其中17例患者为初产妇,7例患者为经产妇,患者停经时间38-61天,平均停经时间41.2±1.9天,血β-HCG值范围274-1995IU/L之间,平均值811.4±2.7IU/L,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β-HCG值、初产妇与经产妇例数等无统计学差异。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异位妊娠是指胚胎着床于子宫外部,常见的部位为输卵管,但也可发生在卵巢、腹腔、宫
颈等部位。
异位妊娠危害巨大,容易引起大面积出血、输卵管破裂、腹膜炎、感染等严重
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造成威胁。
一般来说,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时间为7-10天,配合中药汤剂可以加速胚囊吸收、减轻出血量、缓解疼痛等症状。
具体治疗方案为:米非司酮剂量为10mg,每天口服两次,中药汤剂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调配,常用的方剂包括逍遥散、活血化瘀汤、当归生
姜羊肉汤、四物汤等。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定期进行B超检查,必
要时进行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比单纯
使用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的疗效更好。
其中,中药汤剂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等
作用来促进异位胚囊的吸收,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炎症反应,有利于恢复身体
健康。
总之,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治疗方案,可
避免手术的风险和创伤,适用于早期发现的异位妊娠患者。
同时,注意到中药治疗需要根
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个体化调配,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异位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就诊异位妊娠患者48例,异位妊娠为未破裂或流产型,服用抗早孕治疗剂量的2倍米非司酮后,第第5、10、15天定期监测自觉症状、B超、血清β-HCG。
结果:治愈42例,失败6例。
结论:在掌握其适应症情况下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临床观察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流产、中期或晚期引产,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于过期流产、死胎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
但是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报道不多,为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选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48例,年龄28±5.6岁,停经时间为47±10.6天。
腹痛及阴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范围分别为1~30天、0~45天。
血β-HCG水平160~6966mIU/ml,B超证实宫腔内无妊娠囊,盆腔包块直径最大均值4.1±2.1cm,其中包块直径8cm40例,5cm8例。
1.2适应症:停经50天;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症状,有或无少量阴道流血;B超检查,可见妊娠囊4.0cm或胎心搏动,无或少量腹腔内出血;志愿采用此法治疗。
1.3用药方法:明确诊断后嘱患者清晨口服米非司酮100mg,以后第12小时再服50mg,共服300mg。
1.4治愈标准: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B超观察妊娠囊变形或缩小;第5天监测β-HCG,如有下降以后第10天,第15天各测一次β-HCG,直到正常水平。
如果其中有1项无好转趋势,嘱患者住院观察。
2结果2.1自觉症状:48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17例患者下腹隐痛略加重,15例患者下腹隐痛同服药前,10例患者服药前后均无腹痛存在,6例患者出现下腹剧烈疼痛,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3ml,诊断异位妊娠破裂,行急诊手术。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年内我院经治
的确诊为异位妊娠具有保守治疗条件者200例,将满足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随机
分成A、B组,初始血β-hCG0.05),具有可比性。
A1组(血β-hCG0.05)。A1与A2组P>0.05,B1与B2组P>0.05,均不具
统计学差异。治疗每周复查B超包块直径,14天内包块直径逐渐缩小,第14天
包块直径为A1组(2.1±0.9)cm,B1组(2.1±1.5)cm,不具差异(P1>0.05);
A2组(2.6±1.1)cm,B2组(2.8±1.6)cm,不具差异(P2>0.0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具有差异(P<0.05)。A2、B1组出现的胃肠道反
应较轻,B2组胃肠道反应较重,分析与部分患者与需要重复剂量治疗有关,其
中2例需补液治疗,且合并肝功能异常,血转氨酶高于正常值5倍,给保肝、对
症治疗,患者放弃继续药物治疗,改行手术。白细胞下降均为Ⅰ级(Wbc3.0~
3.9×109/L),停药后均自行恢复。部分患者(38.0%)出现轻度腹痛,考虑为异
位妊娠囊停止发育的类流产样改变所致。排除急腹症,继续药物治疗、观察。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期输卵管妊
娠,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年轻患者[1]。甲氨蝶呤是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局部性、
全身性。分次小剂量肌注的不良反应率要高于单次肌注、穿刺注药方案,但穿刺
注药方案操作难度大,且可能导致包块破裂[2]。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
等也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疗效[3]。但并不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米非司酮安全
性好,无明显生殖毒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作为安全有效、非侵入性的药
物,终止16周内妊娠,已形成临床指南。异位妊娠是妊娠特殊形式,同样需要
孕酮的维持,因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安全、副作用轻的优势。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在高水平血HCG者失败率高于低水平者。A1组下降例数
略多于A2组,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B1组下降例数略多于B2组,P>0.05,
不具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系。总之,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低血β-hCG组(A1、B1)较高血β-hCG组(A2、B2)
副反应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能与高血β-hCG组用药时间较长有关。
输卵管组织的孕激素受体远比子宫内膜与肌层中受体少,故治疗异位妊娠时必须
加大用药量才有效[4]。
因此,我们认为在异位妊娠药物治疗适应证范围内,米非司酮代替甲氨蝶呤
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安全、有效、副反应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3-234.
[2]张国琼.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作用探讨[J].河北医学,
2015,21(8):1440.
[3]齐向营,苏士利,董白桦,等.异位妊娠期待治疗成功的因素分析[J].中华
医学杂志,2013,93(15):1165-1167.
[4]贾卫静,江金.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评
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7(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