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询问病史,特别是老年患者,即往有无药物过敏史。
2.3 严密观察 患者在输液室输液期间,主班护士严密观察每一个患者,输液滴数控制在30滴/m i n~40滴/m in。
当患者主诉不适时,首先减慢输液滴数,当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对症处置。
2.4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此药过敏,以后不能再用,并记录在门诊手册上,以备查阅,同时宣传用药知识,患者掌握常用药的作用,副作用。
3 讨论氟罗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可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也可出现中枢N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兴奋、嗜睡、失眠,过敏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临床应用时不做皮试,为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提示我们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应用不能忽略。
注意不良反应,应仔细询问病史,对老年、体弱多病、特异体质、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收稿日期:2008203218)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及护理马婵珊,吴佩雁(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汕头515041)[摘 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不同疗效。
方法:选取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共服3d,总量300m g,同时甲氨蝶呤50mg/m2,一次性肌肉注射。
对照组甲氨蝶呤50m g/m2,一次性肌肉注射。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成功率85%,对照组有效率59%,成功率54%,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提高了单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甲氨蝶呤重复注射次数,减少了药物毒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且疗程更短,为患者节省了住院费用,更易被接受。
避免了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减少了盆腔粘连,减轻手术切除或手术对输卵管的损伤,提高生育率。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90年代,异位妊娠在临床上还难得一见,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成倍增长,并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2005年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近3年来,全球女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比上世纪最后20年增长了3~5倍。
其中美国女性异位妊娠发病率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了5倍,中国内地一些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也成倍上升。
北京地区调查的发病率为每1000名育龄妇女中有0.52次,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最高。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发现,异位妊娠患者不但比原来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增多了,药物保守治疗因可以保存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甲氨喋呤(MXT)配伍米非司酮的方案,分别利用了MXT的杀胚效应和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效应[1]。
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到目前已经成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异位妊娠者的患者60例(未破裂型),6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为35~59 d,年龄18~44岁,B超检查宫腔无妊娠囊,宫旁显示不均质混合性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盆腔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药物禁忌证,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初中文化水平以上,能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异位妊娠诊断成立;(2)有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征,测量生命体征平稳;(3)无肛门下坠感及晕厥病史;(4)B超检查提示包块局限在附件且直径<5 cm,包块内无妊娠囊及心管搏动;(5)血β-hCG<4000 U/L;(6)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没有药物禁忌证[2]。
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用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β-hCG值和包块平均直径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显著,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标签: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1]。
因为异位妊娠常易引起大出血等急腹症,既往多采用手术治疗,切除患者输卵管,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完整性有极大破坏[2]。
随着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发展,药物保守治疗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此法适用于早期输卵管妊娠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滋养细胞的增生,破坏绒毛,致使胚胎组织自行坏死、脱落直至完全吸收。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异位妊娠患者联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年龄19~40岁,平均(28.4±6.5)岁,停经时间(46.3±3.0)d。
所有患者均符合《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且满足药物治疗条件。
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黄体酮类似物,具有黄体酮的生物活性,可抑制黄体生成激素的合成,并造成子宫内膜的不稳定,从而使异位着床的胚胎停止发育。
研究表明,口服米非司酮可使异位妊娠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理论基础是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法改善宫腔环境,促进异位胚胎吸收排出。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汤剂不仅可以减轻异位妊娠引起的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提高治愈率: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较高。
通过口服米非司酮可以诱导异位妊娠病灶的萎缩,中药汤剂则可以改善宫腔环境,促进异位胚胎吸收排出。
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缩短治疗时间: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可以加速异位妊娠病灶的吸收排出,从而缩短治疗时间。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使患者尽早摆脱异位妊娠的不良影响。
3. 减轻症状: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可以有效缓解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由于米非司酮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良好的疗效。
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8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
对照组单一甲氨蝶呤用药,研究组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结果,实验组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90.7%,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3.72%,实验组成功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用药后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
结论:米菲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成功率相似,但联合用药组用药后的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喋呤输卵管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31-02异位妊娠是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之外,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占90%-95%,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保护女性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血β-HCG检测的普及,“B”超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医生对异位妊娠的高度警惕,使很多异位妊娠在破裂或流产前得以诊断,为保守治疗的选择提供了条件,我们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8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征,妇科检查及血β-HCG检测和“B”超检查,结合诊刮术、后穹窿穿刺等确诊后,按照如下指标选择出86例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1)自愿接受保守治疗;(2)“B”超检查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无内出血征;(3)血β-HCG≤2000Iu/L,无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禁忌症;(4)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内出血,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B”超检查未见原始心管搏动;(5)肝、肾功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100×109/L。
米非司酮加甲氨蝶呤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 r71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54-01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外部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多见。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及育龄妇女的生殖及生命健康,成为早期孕妇死亡首要原因。
由于血清β-hcg检测、妇科超声诊断和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进步,多数异位妊娠患者能早期明确诊断,为临床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其药物保守性治疗也因此而增多。
临床上保守治疗常用药物有天花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我院采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单一或联合用药对我院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性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异位妊娠患者,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科学》,并均具有保守治疗的临床指征。
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②异位妊娠包块≤5cm;③间隔24小时血β-hcg水平呈上升趋势或下降不明显;④肝功能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8.5±5.6)岁,停经时间为30-60d。
临床表现、停经史、下腹胀痛、不规则阴道流血,结合妇科检查情况、b超提示宫腔内无妊娠迹象、附件区见包块、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等,诊断异位妊娠。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i组(米非司酮治疗组)20例、ⅱ组(甲氨蝶呤治疗组)20例和ⅲ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治疗组)20例,三组患者平均年龄、临床指征、停经时间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i组米非司酮100mg/次,口服,1次/12h,连用3d,总量600mg,口服前后2h禁食。
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66%(55/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6%(40/60),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实验组包块直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β-HCG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结论: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指标,观察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纳入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存在下腹疼痛、阴道流血等病症。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依从性差的患者;排除存在过敏体质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的患者[1]。
对照组最长停经时间为7周,最短停经时间为4周,平均停经时间为(5.8±2.0)周;最大年龄为39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为(29.6±3.4)岁;实验组最长停经时间为7周,最短停经时间为4周,平均停经时间为(5.8±2.0)周;最大年龄为38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为(28.6±3.4)岁。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40例异位妊娠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40例停经32~50 d、血HCG5 000U/L、包块直径4.5cm的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成功率及输卵管通畅率。
结果:4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37例全部治愈。
成功率达到92.5%。
37例患者在3个月后行输卵管通液检查完全畅通率达到100%。
仅3例保守治疗未成功,最终经手术治愈。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高,大大地提高了妇女将来的生育率。
【关键词】异位妊娠;米非司酮;甲氨喋呤[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fepristone and methopterin on ectopic pregnancy. Methods: Treated 40 ectopic pregnancy patients with amenorrhea 3250 d, HCG in blood 5 000U/L, mass diameter 4.5cm by mifepristone and methopterin. Observed the success rate and patency rate ofovarian duct. Results: 37 cases were in total cure, with success rate 92.5% and patency rate of ovarian duct 100%. Only 3 cases failed and were cured by surgery. Conclusion: Mifepristone and methopterin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 They can minimize the surgical invasion, increase patency rate and fertility rate.[KEY WORDS]Ectopic pregnancy; Mifepristone; Methopterin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并发育在子宫体腔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妊娠[1],是一种妇科常见病,由于其大量内出血可以导致孕妇死亡。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异位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发生在子宫外怀孕的情况下。
该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本文旨在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
一、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1.米非司酮米非司酮是合成黄体素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黄体素对宫颈黏液、内膜和子宫肌肉的生理作用,从而减少子宫内膜的水肿和炎性反应,抑制异位胚胎的生长;同时也能刺激子宫收缩,产生排出异位胚胎的作用。
2.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可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阻断异位胚胎的发育和生长。
1.剂量和用法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的联合使用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方案。
米非司酮剂量一般为10-20mg/d,持续用药1-2周;甲氨蝶呤剂量一般为15-25mg/d,持续用药5-7天。
此外,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适量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2.疗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率高: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高达85%以上,比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或手术治疗更为有效。
(2)无需手术:相较于手术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为保守治疗方案,不需要手术切除异位胚胎,避免了手术风险和副作用。
(3)保守治疗较为安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属于保守治疗,不存在手术风险和费用,对于年轻女性保留子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3.不良反应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联合使用较为安全,不良反应较少,但也需要注意:(1)米非司酮可能引起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2)甲氨蝶呤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和皮疹等过敏反应。
三、注意事项1.严密监测病情:实施保守治疗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胚胎位置和大小、血β-HCG水平等指标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2.避免怀孕:异位妊娠治疗后必须避免在一个月之内怀孕,否则会引起再次发病或妊娠诱发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甲氨蝶呤单独治疗;治疗组24例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治愈率、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两组不良反应五明显差异。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独的甲氨蝶呤治疗,值得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12-21-02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手术是以往异位妊娠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给患者造成伤害大。
但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以及血清β-HCG监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为药物治疗异位妊娠提高了有力的保证。
目前未生育的年轻病患越来越多,而药物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生育功能。
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科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6月到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45例,年龄22-35岁,平均28.5岁,停经时间为35-55天。
患者均符合药物治疗指征:即无肝肾功能及血象异常;无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治疗禁忌;输卵管妊娠包块未破裂或流产;超声显示输卵管妊娠包块<5cm,无心管搏动;血β-HCG<2000IU/L;血孕酮>5ng/ml;无明显内出血,生命体征平稳;病人及家属同意选择。
两组患者年龄、妊娠包块、血β-HCG值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治疗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治疗,86例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服用50mg/次,饭后服用2次/d,7d为1个疗程,同时定期对患者基进行B超检查和血β-HCG检测,观察8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86例异位妊娠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显效49例,有效3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同时血β-HCG检测结果小于300miu/mL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血β-HCG检测结果大于300miu/mL的患者,(P<0.05),B超检测发现盆腔包块小
(P<0.05),于3cm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盆腔包块大于3cm的患者,
86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症状发生。
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米非司酮;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异位妊娠是我国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妇产科急腹症,同时也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1]。
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异位妊娠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异位妊娠患者中,有90%左右的患者为输卵管妊娠,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对于有迫切生育需求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可以提高再孕的几率,还可以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2]。
我院对采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治疗。
86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年龄在24~39岁,平均年龄为27.2岁,有孕产史患者49例,初次怀孕患者37例,其中有11例患者为重复异位妊娠,并将一侧输卵管切除。
同时86例异位妊娠患者均符合保守治疗标准,无服用米非司酮的禁忌症,B超检测显示86例患者的附件包块均小于5cm,且各项生命体征均保持平稳,没有明显的腹腔内出血症状,且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
1.2方法86例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片(商品名:含珠停;生产单位: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规格:0.2g/片)治疗,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次,早晚饭后服用2次/d,1个疗程7d。
每天监测患者血β-HCG和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患者腹痛和阴道流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同时对患者阴道排出物进行检查,服用药物1个疗程后,使用B超检查患者盆腔包块的大小,之后每1个疗程结束,均进行一次检查[3]。
1.3疗效评价标准经B超检测发现患者的盆腔包块消失,血β-HCG恢复正常,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消失,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治愈,患者的腹痛症状消失,阴道少量流血,B超检测发现盆腔包块明显缩小,血β-HCG下降50%,属
于正常范围,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有效,患者的腹痛症状和阴道流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剧,B超检测发现盆腔包块增大,血β-HCG没有明显下降或升高,临床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参与我院本次研究治疗的86例异位妊娠患者中,49例患者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显效,3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被评定为有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见表1,另外5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腹痛加剧的状况,同时B超检测发现盆腔包块体积增大,最终放弃保守治疗,进行手术治疗。
2.2血β-HCG降低情况及B超盆腔包块大小比较经检测发现86例患者中,血β-HCG小于300miu/mL的患者有69例,治疗周期结束后,59例患者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5.5%,另外17例血β-HCG大于300miu/mL 的患者,有7例患者的血β-HCG值恢复正常,治疗有效率为41.2%。
血β-HCG 小于300miu/mL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血β-HCG大于300miu/mL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β-HCG小于300miu/mL 的69例患者中,经B超检测发现,盆腔包块小于3cm的患者有62例,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的患者5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5%,盆腔包块大于3cm的患者9例,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的患者有7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7.7%,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β-HCG大于300miu/mL的17例患者中,经B超检测发现,盆腔包块小于3cm的患者有10例,治疗结束后,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的患者7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盆腔包块大于3cm的患者7例,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的患者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2.9%,两者之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异位妊娠的实质是孕卵与子宫腔外着床、并发育的一种症状,临床医学也称其为宫外孕,按照受精卵着落的位置,分为腹腔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和输卵管妊娠,其中最常见的异位妊娠为输卵管异位妊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中超声、β-HCG以及腹腔镜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使异位妊娠在早期的诊断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保守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避免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米非司酮属于抗孕激素类药物,不具有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抗雌激素的活性,可以与孕酮受体结核,对子宫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减少对患者子宫的伤害。
该种药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影响患者子宫内膜着床期的生理变化,对受精卵的着床过程进行干扰,使患者妊娠的蜕膜组织和绒毛改变性质,促使患
者体内的LH值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患者体内依赖黄体进行发育的孕卵因缺少营养物质死亡而发生流产。
近年来,我国医学临床上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比较常用的药物除了米非司酮,还有一种为氨甲喋呤,氨甲喋呤是一种抗代谢类的药物,其作用主要发挥在细胞周期的S期,对二氢叶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影响人体内DNA的合成,同时还可抑制嘌呤核苷酸在人体内的生物合成,干扰RAN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在治疗异位妊娠的过程中,具有抑制滋养细胞增值和停止胚胎发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飞飞,王黎明,杨宗利.脾脏异位妊娠1例报告[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06(32):475-476.
[2]祖丽比亚尼亚孜.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26(02):12-13.
[3]李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J].当代醫学,2012,3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