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策略】第十章博弈论与竞争策略(微观经济学-叶德磊编著)
- 格式:ppt
- 大小:416.50 KB
- 文档页数:39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50140035 课程名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情况:1. 学分: 3学分学时: 48学时2. 课程性质: 必修3. 适用专业: 经济学适用对象: 本科4. 先修课程: 经济学原理、高等数学5.首选教材:范里安著, 费方域译,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选教材:平新乔著, 《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参考书目:[1]、高山晟著, 刘振亚译, 《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张维迎著,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Hal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W.W.Norton & Co., 2005;[4]、曼昆著, 梁小民译, 《经济学原理》(第3版·上、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张军译,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6].曼斯费尔德著, 黄险峰等译, 《微观经济学》(第九版),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6.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表现(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表现占30%)7.教学环境:要具备必要的现代化教学工具, 如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和掌握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基础课程, 是迈进经济学殿堂的重要阶梯。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可经证伪的理论体系, 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 它更趋近于自然科学, 因而是一门更为“科学”的社会科学。
本课程旨在讲述两百年来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解释性逻辑框架, 演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架构, 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一、名词解释1.占优策略均衡(中央财经大学2011研;兰州大学2014研)答: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
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
如表10-1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 、B 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厂商都会选择做广告。
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
表10-1 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2.纳什均衡(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中国海洋大学2002研;东北大学2003研;武汉大学2003、2007研;北京大学2004研;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中南大学2005研;东华大学2006研;东北财经大学2007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2009研;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华南师范大学2011研)答: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3.混合策略(东北大学2007研;华中科技大学2008研)答: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博弈方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别的策略。
混合策略情况下的决策原则有以下两个:(1)博弈参与者互相不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来选择策略,避免任何有规律性的选择。
(2)博弈参与者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倾向的某一种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
4.以牙还牙策略(东北财经大学2012研)答:以牙还牙策略的内容是:所有的成员一开始是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