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浅议人物描写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
课程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尤其到了小学中高段,学生的习作思路往往会在某些程度上有定型化、程式化的倾向,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个性单一,没血没肉,同质化比较严重,写到爸爸,往往是“高大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眼睛,洪亮的声音”;写到妈妈,总是“美丽善良,温柔勤劳”;写到老师,总是“三尺讲台数年如一日,每天备课到深夜,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人物形象,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怎么能抓住读者的心,让人眼前一亮呢?殊不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的道理,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在习作时把握人物的特点来写,写出人物的个性,让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起来。
一、把握写人作文的要点1.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写人必然离不开写事,人物的事例有很多,怎样选择事例呢?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思想品质的典型事例,或许这件事情很小,微不足道,但是足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比如,《我敬佩的一个人》这篇习作中就选择了一件小事:“张奶奶是小区的清洁工,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她总是默默无闻地打扫我居住的小区……有一次突降暴雨,人们都跑到屋里躲雨,我却看见张奶奶披着雨衣,冒着大雨,把每一个垃圾箱都清理得干干净净……”习作通过一件清洁工冒雨打扫卫生的普通小事,以小见大,把张奶奶敬业、勤劳、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展现了出来,让人读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所以,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人物形象,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2.从细节着手,把人物写活从细节着手就是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1)外貌外貌是指一个人的身高、长相、衣着等外部形象特征,人物的外貌往往和其内心世界紧密关联。
通过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身份,使人物形象立体可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我的爸爸》一文中的外貌描写:“爸爸高高的个子,薄薄的嘴唇,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短短的头发,看上去很精神。
三招,让人物活灵活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能够使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以下是三招让人物活灵活现的写作技巧。
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一环。
作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以及日常行为等方面的细节,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可以描述人物的相貌特征,比如说他的眼睛是深邃的黑色,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或者描述他的举止仪态,比如他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傲然的气质。
这些细节描写可以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更容易形成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二、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一种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展示其内心思想和感受的写作手法。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彻底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可以通过人物的独白来表达他的惆怅、忧伤、愤怒等情感,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为深入地感受到他的情感状态。
内心独白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读者更容易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三、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可以通过描写人物本身的特点,还可以通过人物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来体现。
在人物互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言语、动作、表情等都会显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
通过人物与他人交流的对话,可以了解到他的语言风格和态度,从而进一步揭示他的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行动与反应,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情绪。
人物与他人的互动是人物形象展现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
通过以上三招,作者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使其活灵活现。
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通过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人物,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在高考中如何让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明显特点的事物。
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
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
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又如《范进中举》一文中对范进中举时的描写一连进行了三次侧面描写。
一写众人的看法:“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一语点破发疯的原因。
二写为范进治疯。
报录人出主意,提出治病的药方——打掉范进的欢喜,只说并不曾中;胡屠户执行,打范进的嘴巴,并凶神似的说:“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疯是欢喜得痰迷心窍,是心病,治心病就是从侧面烘托出范进中毒之深,醉心于科举、功名而不可自拔。
这就从深一层次进行揭露。
三是胡屠户打范进嘴巴时众人和邻居的反应:“忍不住的笑。
”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范进追求功名利禄可怜、可鄙、可悲、可笑的形象。
多角度地对人物加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就得到充分的展示。
第三招:简笔勾勒简笔勾勒就是用极简洁的语言把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不着颜色,不加烘托,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种方法也叫白描。
运用这种技法,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以少许的笔墨取胜。
如《一面》中描绘的鲁迅肖像:“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学会细节描写让笔下人物鲜活起来摘要:初中阶段的写作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离不开六要素,而人物就是六要素的灵魂,要让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必须加强细节描写。
关键词:细节描写人物鲜活因为初中生的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很难写好说明文和议论文,所以每年中考,不管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看图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科任老师都希望学生想方设法把文章写成记叙文,避免走题偏题。
就应付考试而言,只有写好记叙文,作文才会得高分。
就个人成长而言,写好记叙文是写好散文、小说的基础。
怎样写好记叙文?我认为学会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很重要。
1.人物细节描写的种类与作用细节描写能起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的效果,对人物的刻画更加入木三分,因此鲁迅、莫泊桑等中外作家都十分注意细节描写,下面以他们的作品为例,谈谈人物细节描写的种类与作用:(一)神态细节描写“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给戳到,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瞬间簌簌跌落,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的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尴尬。
打人不打脸,但有些人就是以取笑别人为乐,往别人伤疤上撒盐的扭曲心理在鲁迅笔下被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二)动作细节描写“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还是不肯离开,孔乙己自然知道孩子们的目的,“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他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虽心地的善良但自己又穷困潦倒的窘态。
(三)服饰细节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
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性格揭示得十分深刻。
《描写---让人物活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尝试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个性。
2.初步掌握人物外貌、动作描写方法的要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主持人找两名同学演讲,学生自评其他同学点评。
二、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根据学生演讲情况老师点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文题描写---让人物活起来)三、知识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四、出示目标五、学研设计一:通过外貌描写让人物活起来(一)、方法指导:1.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征,突显出人物的个性。
2.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3.善用修辞。
(巧用比喻——外貌中揭示人物个性。
活用夸张——特征放大或缩小,引起想象和共鸣。
)修辞手法既可以单用,又经常是多种辞格综合运用、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运用。
只要能够凸现人物的特征,使人物鲜活。
(二)、知识衔接: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等进行的描写,人物的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先整体后局部,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这是整体的观察。
再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有重点的观察,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三)、课件展示:精彩片段欣赏(四) 、才艺展示请描写一个同学的外貌,要求抓住典型特征,突显人物个性。
写出后让大家来猜猜你写的是谁,大家猜得出你就顺利过关了哦……要求:先自己写一写,选一两名代表展示,再在小组内交流。
六、学研设计二:通过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一)、方法指导: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即:将要描写的动作分解为几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进行描写(注意动词的选用),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 、知识衔接: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动作描写要紧紧围绕人物的心理动态,围绕个性写,要重视细微的举止,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五大绝招”让你笔下的人物写得鲜活起来第一招: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
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
写肖像画是造形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
写肖像要善于抓特征,生动逼真,以形传神,刻画思想性格。
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表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女英雄的竞技状态思想性格。
写到语言要切合人物的身份,要个性化,否则难以表现内心世界。
老舍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
”对话巧妙,无需刻划人物的模样,就能使读者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主子》,通篇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聪明人、傻子、奴才这三种人的思想性格活脱脱地被端到读者面前。
直接写心理,不能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要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详述。
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作品中的“我”辨认出看到车夫送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刚巧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倒落要镰形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按正常的视觉形象,应该是近大远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一反正常的视觉形象,是“愈走愈大”,用连续转动的镜头调换更换画面,突出车夫形象的高大。
“大”形成威压,榨出“小”,在纯真的车夫面前,“我”自惭形秽。
此类内心活动的直接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那位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一件小事”中心灵的摇晃和觉醒,对“我”思想性格的塑造起灵魂作用。
第二招:侧面描写尾端描写是着意写对象周遭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而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让笔下人物“活”起来作者:刘建明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7年第21期近日,通过批阅学生日记发现,多数人喜欢写景或记事,不喜欢写人。
即使有人写了,笔下的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缺少吸引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抓外貌,写特点。
我们在写人的时候,要写出人物的外貌特点,这样别人读起来才会清楚你写的是谁。
常见到学生这样描写人物:“她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鼻子挺挺的”“她的眉毛弯弯的像月牙”“她长着一张樱桃小口”等,这都是一些概念化的描写,放在谁的身上都行,并没有真正抓住人物的特点。
所以,我们要写人物的外貌,一定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写出他的特色来。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作者这样描写扫路人的外貌:“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笔墨不多,一个精神矍铄、饱经风霜的老人形象立即跃然纸上。
二、抓语言,表心情。
一位学生在《一个人在家》中写与妈妈通电话:“妈妈,我一个人在家里害怕,你们快点回来吧!呜呜……”话语不多,但很生动地表现了小作者的害怕心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语言和日常说话不能混为一谈。
我们不要把零碎对话全都写下来,要进行适当的提炼,保留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话,舍弃一些旁枝末节。
三、抓动作,衬性格。
在描写动作时,准确地运用动词非常重要。
《金蝉脱壳》一文中这样写“我”爬树看蝉虫脱壳:“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这里的“爬、躲、盯”一连串动作,用词十分准确,很好地表现出“我”小心翼翼又神情专注的样子。
四、抓神态,要传神。
一学生在《妈媽的发型》中这样写:“妈妈正用手拢着泛黄的头发,在镜子前来回摆着头欣赏她的新发型,听我一问,就转身笑眯眯地对我说:‘这是现在最流行的梨花头,不长不短,看起来年轻吧!’”这里就不单有表情,而是和动作、语言组合在一起,一个爱美的妈妈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描写——让人物“活”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形象地认识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⑵.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具体文段的赏析,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通过具体的写作训练学习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具体文段的阅读和赏析,感受文本丰富的意蕴,增强情感体验。
(2)通过具体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积累习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进一步体会人物描写的作用并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在讲课过程中我一直强调“写人物,抓特征”,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小游戏。
请同学们从任课老师、同学中任意选一人,抓住他的典型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等进行模仿。
(教师对上台表演的同学要给予充分肯定。
)二、欣赏同学作文导入新课:同学们认真听,比较下面三篇学生习作,分析哪一篇作文写得精彩并说明你的理由。
1.学生一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我们班的男生们勇敢、坚强、讲义气,既使被老师批评了也从不流泪。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他们说:“我们的眼泪贵如‘油’啊!”。
如果男生女生发生纠纷打起架来,男生一般是能躲就躲、能闪就闪,嘴里叫得凶,其实内心却不与女生计较。
我们班的男生们爱好广泛:象棋、画画、四驱车……无所不会,在学校时大多喜欢打篮球和乒乓球。
我们班的男生在丰富多彩的学校大花园中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学生二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冯成是我们班的同学。
他个子不高,眼睛又大又亮,尤其是他长着两只大耳朵和两片厚嘴唇,活像一个大号的铃铛。
为此,同学们送他个外号——“大铃铛”。
说来也巧,从开学至今,冯成每天给班里的教室开门、锁门,也像一个打点的铃铛,这外号就叫开了。
3.学生三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他有一颗冬瓜头,生气的时候脸一下子拉得很长,非常像马。
他单独面对你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副善解人意的慈爱样子,同时不停地摇晃脑袋,远看像漂浮着的一个大灯笼。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浅议人物描写
◆
吴清梅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一小)
【摘要】精当独到的外貌刻画,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还会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
是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所以,要写好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然后着力去表现这些
特征。
【关键词】以形传神深化主题个性语言关注细节
芸芸众生中,总有些面孔让我们时常想起,从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仁爱、友善、宽容、执着追求、不惧艰险、百折不挠……让人为之动容,念念不忘。可是当我们拿起笔,想要记下这些美好瞬间的时候,有些同学要么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望而却步”。要么写出来的人物或浮光掠影,或轻描淡写,或千人一面。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就有两酒窝……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写文章时,就要准确地表现出人的个性特点。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作文,使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呢?一、写好肖像,以形传神果戈里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要掌握这把钥匙,用外貌描写等方法打开一扇扇人物内心之门。所以,精当独到的外貌刻画,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还会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所以,要写好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然后着力去表现这些特征。请看下面的人物描写片段:“Miss杨五十来岁,个字矮矮的,和孩子们喜欢的少儿节目主持人“金龟子”十分相像。她每天顶着那圆圆的娃娃头来我们上课,最常见的不是她严肃的表情,而是和“金龟子”一样可爱的笑容,尤其是那对酒窝,更是亲切。“小作者就抓住了人物的特别之处,短短数语就将英语老师的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把同学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二、个性语言,先声夺人言为心声。写作中我们要把人物的讲话、对话,甚至是自言自语都写出来。因为,通过语言描写,不仅能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而且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语言描写还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实际情况,例如:“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打鸟?”老爷爷严厉地质问那个人。那个人双手插腰,摆出一付要打架的样子,回答道:“我干什么碍你什么事啊,这鸟又不是你家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管得着吗?”说着,向老人靠近。我气愤极了,走上前去:“你这个人怎么不讲理!”那位老爷爷也说:“你还不如这个小孩懂事呢!”接着,老爷爷指指身上戴的红袖章说:“就凭这我就能管你!”接着又给他讲爱鸟的道理。那人插腰的手放下来了,还换了一副笑脸,显出恭恭敬敬的样子说:“大爷,这回你就饶了我吧,下回再也
不敢了,还不行吗?”
周围的人都议论开了,这个说:“这种人就得这么
对付。”那边的人也说:“广播经常宣传保护益鸟,还这
么做,太差劲了。”
老爷爷拉着他向公园管理处走去。
三、写好动作,突出形象
我们在写人物时,不光要让人物说话,还有把人物
的动作写出来;既要写出“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
做”。通过人物的动作,我们能够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读者的脑海中也就自然呈现出人物的身影,有身临其境
之感。例如:
“过了一会儿,爸爸慢悠悠地从厨房走出来,两只
手端着水果盘,看我们不理他,就先瞄了一眼电视,然
后便踏着音乐的节拍迈开了“舞步”。只见他身体下
蹲,一手端盘,一手学着鸭子的样子,左摇摇右摆摆,
还故意撅起屁股,一扭一拐地向前走了几步,再把臀部
往上翘翘,然后停下来,接着来了一百八十度华丽转
身,甩头往回走,踏……踏……看那滑稽样儿,真像只
笨鸭子!”
小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爸爸的滑稽可爱之
相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者们也情不自禁的喜欢上这个
人物。
四、关注细节,倾诉心声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直接
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的一种方法。深刻、生
动的心理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开掘文章的思
想,深化文章的主题。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
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
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
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如《穷人》一
课中对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
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
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
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渔夫家里很穷,一家七口只靠丈夫打鱼维持生活。
现在邻居西蒙死了,桑娜觉得必须担负起抚养西蒙两个
孩子的义务。但是她家养得起吗?丈夫会同意吗?
她心理忐忑不安,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段心理
的描写就完全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依照以上的方法,对人物的外
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方面进行训练,并在作文
实践中进行综合运用,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就会大幅度
的提高,写出的人物也一定会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15
教师经验谈
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