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详细规划设计_黄耀志_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5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二零一三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前言 (1)1.1编制依据 (2)1.2评价原则 (7)1.3评价对象和评价重点 (7)1.4评价范围 (8)1.5评价时段 (10)1.6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11)1.7主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6)1.8评价标准 (23)1.9主要技术路线 (26)2规划概述与分析 (27)2.1规划背景 (27)2.2规划概述 (28)2.3规划协调性分析 (49)3环境质量现状与预测 (50)3.1环境质量现状 (50)3.2环境影响预测 (51)4规划合理性综合论证 (55)5 规划调整建议 (57)6综合结论 (58)第一章总论1前言2010年7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0〕65号)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机场综保区”),批复面积7.385平方公里。
机场综保区分为中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广州市交委牵头各部门,拟定了《组建广州空港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方案》和《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工作方案》,并上报市政府。
《方案》中提出:规划设立广州空港经济区,并划定广州空港经济区及四个核心区范围。
2011年8月,为保证广州空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顺利推进,也保证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广州市规划局组织开展《广州市空港经济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该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的审查,待批复实施。
2012年3月,市空港委、市规划局联合组织《广州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编制。
2012年6月,陈建华市长指示,空港经济区必须充分考虑与广州北站的关系,要求重新开展范围划定研究。
2013年3月13日,经过市领导同意空港经济区范围扩容为439平方公里。
2013年,广州空港经济区纳入全市“2+3+9”战略发展平台,在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方案稳定基础上,开展了《空港经济区核心区(一期)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海口九栈桥海口外滩控制性规划和城市设计目录前言 (4)1. 决心与目标 (4)1.1 海口市政府基本思路 (4)1.2 高柏伙伴基本思路 (5)2.分析 (5)2.1 分析世界著名的海滩城市 (5)2.1.1 荷兰海牙市 (5)2.1.2 西班牙巴塞罗那 (6)2.1.3 西班牙马约卡岛帕尔马市 (6)2.1.4 法国尼斯 (6)2.1.5 美国迈阿密 (7)2.1.6 巴西里约热内卢 (7)2.1.7 世界著名海滩城市的结论 (7)2.2 海口及其地区分析研究 (8)2.2.1 城市类型 (8)2.2.2 历史和地理 (8)2.2.3 现状 (10)2.2.4 地区总体规划 (10)2.2.5 外滩总体规划 (10)2.3 海口的发展背景分析 (11)2.3.1 强项 (12)2.3.2 弱项 (12)2.3.3 机遇 (13)2.3.4 风险 (14)3. 规划战略与构思 (14)3.1 规划策略 (14)3.1.1 结论分析 (14)3.1.2 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战略 (14)3.1.3 水资源治理 (18)3.1.4 海岸保护发展策略 (19)3.2 设计理念 (23)3.2.1 改进海口地区总体规划2020 (23)3.2.2 改进海口外滩总体规划 (23)4.海口外滩总体控制性规划 (23)4.1 现状和设计理念 (24)4.2 功能分区 (25)4.3 交通结构 (26)4.4 空间结构 (26)4.5 绿地与水结构 (27)4.6 公共空间设计 (27)4.7 地区分布和建筑设计 (27)4.8 经济可行性 (28)5.海口外滩的城市设计 (28)5.1 近期的发展规划 (28)5.2 城市设计和重要节点 (29)5.2.1 漫长海滩 (29)5.2.2 中心城区 (29)5.2.3 三角洲城区 (33)5.3 海口九栈桥 (35)反思 (36)参考文献 (36)前言海南岛位于中国的热带,是中国第二大岛。
第20卷第3期重庆建筑大学学报Vol.20No.3 1998年6月Journal of Chon gq in g Jianzhu Universit y Jun.1998大都会地区空间结构的绿色体系调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的思考黄耀志应文(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400045)摘要针对城市、乡村地区的物质循环与自然生态特点,利用绿色空间对城市各功能因素进行合理的生态调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外围空间的生态承受能力,改善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空间以其高质量的生态特性及易于操作的特性,为大都会地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具体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介质。
关键词都会区,绿色空间,生态调控中图法分类号TU9851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观经过几年的补充、完善,已成为全球性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策略。
寻求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方式、交通和住区发展方式、尊重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有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等等,构成可持续发展认识观的核心内容。
在城市规划学科,以环境保护、维护和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与社会承受能力为最高宗旨;以社会、经济与环境最佳综合效益为最终目标的规划指导思想、宗旨和原则,开始被普遍接受。
西方国家从功能城市的规划理论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六十多年时间,且在工业、科学技术与物质生活基础,包括在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程度等方面均远远高于我们的发展水平。
我们在重新认识与评价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民族地位的过程中,确立富有危机感、激励责任心与奋发精神的国情意识,进而形成保护环境生态的自觉行动。
这个变化发展历程是快速而有序的。
我们开始对 历史悠久,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大物博 的国情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明确了 人口过多,发展水平低,多项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之国情国力的严峻局面,全民族的环境生态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环境生态规划内容本身以及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法律效力与作用在八十年代后半叶得以确认。
浅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以文昌市航天大道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摘要:本文以文昌市航天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为例,讲述了城市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设计思路及引导内容,探索了城市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航天大道片区1引言城市设计是一门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学科[1]。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主要是对各个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
“控规”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城市设计在“控规”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2文昌市航天大道片区城市设计2.1项目背景文昌是海南东部旅游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支撑点,在“海澄文定”一体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航天大道片区位于文昌中心城区核心地段,北接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南临清澜片区,东濒八门湾,西依文琼高速公路,显著的区位优势和门户地位,决定其将成为展示文昌城市品质与新形象的重要平台。
2.2项目定位航天大道片区项目定位为以国际航天城起步区配套服务为核心,打造服务于中心城区、面向环八门湾区域的产业服务高地、城市中央综合服务中心和文昌新门户活力区。
2.3城市设计思路2.3.1总体格局结合“控规”的定位和用地布局方案,落实中心城区总规城市设计“航天智慧城,椰韵华侨乡”形象定位的要求,引入“点”、“线”、“面”的理念,抓住几个关键重点,形成“点轴架构,五区协同;绿脉延伸,城景相融”的总体格局(图1)。
图1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2.3.2几个关键“点”打造地标节点,提升门户形象。
对门户节点(航天海绵公园)、地标节点(地标双塔)及主要开放空间节点(八门湾生态湿地公园、清澜桥头海绵公园、航天体育公园)进行重点打造,充分发挥核心区域的服务功能及形象代表的作用。
图2 门户地标节点(地标双塔)三维空间图2.3.3几条主要“线”塑造景观轴线,彰显城市魅力。
第一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2)第一章 项目背景 ........................................... 4 第二章 总 则 . (4)2.1管理权限 ............................................................ 4 2.2规划依据 ............................................................ 4 2.3设计范围 ............................................................ 4 2.4现状概述 ............................................................ 4 2.5区位分析 ............................................................ 5 2.6规划原则 ............................................................ 5 2.7规划结构 (5)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 (6)3.1规划原则 ............................................................ 6 3.2用地功能与布局 ...................................................... 6 3.3用地分类 ............................................................ 6 3.4功能布局 ............................................................ 6 3.5用地细分 (7)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7)4.1规划策略 ............................................................ 7 4.2 道路规划设计原则 ................................................... 7 4.3路网结构 ............................................................ 7 4.4道路交通设施 ........................................................ 7 4.5局部调整说明 ........................................................ 7 4.6道路规划实施细则 . (7)第五章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8)5.1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 (8)5.2城市级共享设施 ...................................................... 8 5.3居住区配套设施 (8)第六章 绿地系统规划 (8)6.1原则 ................................................................ 8 6.2绿化系统主要构成要素 ................................................ 9 6.3绿化系统规划构思 .................................................... 9 6.4城市主干道绿化规划 .................................................. 9 6.5城市人行系统绿化规划 (9)第七章 建设开发控制 (9)7.1基本名词解释 ........................................................ 9 7.2地块划分与性质控制 .................................................. 9 7.3用地建设强度控制 ................................................... 10 7.4建筑容量控制 ....................................................... 10 7.5建筑高度控制 ....................................................... 10 7.6建筑间距与后退距离控制 (10)附录1:附表......................................................................................12附录2:人口分析预测 (17)第八章 市政专项规划8.1防洪(潮)、排涝控制性规划 8.2给水控制性规划 8.2雨水、污水控制性规划 8.3燃气控制性规划 8.5电力控制性规划 8.6电信控制性规划 8.7管线综合控制性规划第九章首期开发地段(S15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1第一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广州市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岛综合发展区和会展与文化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文本图则3第一章项目背景为了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2001年底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授权成立了广州大学城领导小组,展开大学城规划建设的系列工作。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课程任务书
(供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下使用)
一、教学目的
城市中心作为城市传统及历史文脉的焦点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值得我们
关注。
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如何使城市更富于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如何延续和发展城市传统,使城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课题以城市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为主要内容,强调对城市物质形态和机能以及人、自然、文化等因素的研究和探索;重视对城市环境模式的创造和建设开发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要求结合对基地和城市传统及历史文脉的调查,通过城市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学习,能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辨证思考,并对城市更新改造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协调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规划设计条件和要求
1、规划目标
本设计课题选取苏州城市中心附近的改造地块,要求在了解分析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个性的基础上,对该地块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考察,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该地块的更新改建方案,形成集商业、文化休闲、餐饮、办公、旅游及高尚居住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城市中心发展的新动力。
2、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及有关政策。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苏州市中心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其它相关的国家、省、市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3、规划设计要求
3.1 按4-6人组成小组,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分析工作
(1)收集国内外相近的优秀规划案例,对其创作理念、规划思想和表现手法等进行归纳分析并加工成为报告。
(2)对规划基地的环境、风貌特色、交通、旧城改造等方面问题,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化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
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将调查分析成果加工成为报告。
3.2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研究本地区与城市中心、苏州古城及整个城市的发展关系,提出本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和形象策划。
对基地内现存环境、文化和社会资源进行整体研究分析,提出城市设计总体构思,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完善区内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
3.3 设计方案能充分展现创作理念、规划思想、表现手法以及创造力等各个方面,弘扬求实创新精神,能够体现规划师对城市问题的关心与思考。
3.4 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充分挖掘历史遗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设想,探索历史遗产利用的新的经济模式。
应遵循保护真实历史遗存及其环境的原则,维护保护区的整体空间尺度与社会环境。
3.5 鼓励地下空间的开发,但应研究人口容量与交通方案的关系,并分析地下空间的商业利用模式与需求。
3.6 尊重原住居民的利益,在深入分析政府、开发商和居民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7 对本区域的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优化现有道路交通结构网络,提出该地区道路交通、停车场、公交站点等的布局规划。
3.8 具体要求为:
(1)本设计课题基地为观前街、石路、南门等商业中心附近的改造地块,任选其一。
亦可自选苏州老城或其边缘地区有特点的地块,但所选地
块必须为需要更新改造的地块。
地块面积应大于15公顷,但小于30公顷。
一般20公顷左右。
(2)本区域建设目标为集文化休闲、商业、办公、餐饮、旅游及高尚居住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区,其中居住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控制在
20%以下。
(3)有关技术指标参考:
容积率(含地下)1.0~2.5。
建筑密度40%以下
绿地率25%以上
三、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1、各小组的资料分析以打印A4页面纸质报告形式提交,报告书请按报告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的顺序进行书写。
除附件外的正文页数不得超过10页(含10页),附件不得超过2页(含2页)。
报告书中的中文应以宋体、英文应以TimesNewRoman体进行编排。
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正文应以MicrosoftWord的5号字体为准,行距为单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间距。
图片应消晰。
参考文献和附件在满足页数限制的要求下尽量做到与正文排版格式接近。
基地现场调查分析以A1图纸(84.1×59.4cm)表达形式提交,数量不限,表现形式与方法不限,比例不限,图纸表达简洁、清晰。
将两种报告以幻灯形式进行综合用于交流。
2、每个方案要求提交四张A1图纸(84.1×59.4cm)和一份电子文件。
且每个方案必须为两人合作完成(自由组合)。
3、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4、表现形式与方法不限,比例不限,图纸表达简洁、清晰。
5、每套方案图纸中必须包括:区位图及现状分析图、规划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整体鸟瞰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图纸具体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
○建设用地红线、绿地、广场、硬地、停车泊位、水体、运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历史保护文物及其他特殊设施;
○用文字标注清楚或用图例表示清楚各类不同类型的设施,如周边有已完成修建性详规,必须在总平面图中反映;
○规划主要道路的中心线、不同等级道路的宽度和主要转弯半径,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低层架空部分应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等。
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规划河道蓝线和规划高压线;
○地下通讯光缆、铁路、高压走廊、规划河道等各类规划控制线的控制宽度;
○建筑物、构筑物的轮廓线(屋顶平面图),线条应当易于区别并符合建筑制图规范;
○保留和规划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层数和编号,其中建筑物的层数和编号应当易于区别,层数一般标注在建筑物的右上角;
○若有新建住宅,应附有标准层平面图、标准层的建筑面积;
○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位置和面积(表格形式);
6、随每次草图同时交16开或B4大小不透明纸钢笔画5张,共计15张。
所有图纸须按规定时间交齐,迟交者,每天扣5分,第3天起以不及格(50分)计,第5天起不再收图并以0分计。
7、计算机文件要求
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R2000的DWG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1套。
四、设计进度要求
1、第8~9周布置设计任务、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撰写报告和制作讨论
用材料;
2、第10周一草方案、交流讨论;
3、第11~12周二草方案;
4、第13~14周三草方案;
5、第15~16周绘制正图;
五、评分标准
图合占50%。
③资料分析、调查报告成绩加权后(30%)计入课程总成绩。
六、推荐参考书目
1、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齐康主编,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夏祖华、黄维康,城市空间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4、普林兹;李维荣译,城市景观设计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5、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台湾,淑馨出版社,1993
6、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
七、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详见:建筑系网/FTP上载/自由上载区/作业交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