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推注适量静脉血预防术后头痛分析研究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硬膜外穿刺破膜后预防头痛64例报告
熊杜娟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1(012)011
【摘要】硬膜外穿刺时不慎刺破硬脊膜,使脑脊液不断地经破孔流出,可导致患者头痛,它与腰麻后头痛相似.硬脊膜破口越大(17G针),脑脊液丢失来不及生成,头痛更严重.头痛特征与患者体位关系密切,直立时会诱发枕部和头四周疼痛,仰卧位时头痛减轻.
【总页数】2页(P118,120)
【作者】熊杜娟
【作者单位】高安市立医院手术室,江西高安330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蛛网膜下腔置管减少产科手术椎管内麻醉刺破硬膜后的头痛发生率
2.早期硬膜外自体血充填对硬膜意外穿破后头痛的预防作用
3.硬膜外腕持续输注0.9%氯化钠治疗硬脊膜刺破后顽固性头痛5例
4.硬膜外穿刺针刺破蛛网膜致严重头痛1例
5.蛛网膜下腔置管减少产科手术椎管内麻醉刺破硬膜后的头痛发生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硬膜外腔穿刺并发硬膜穿破的处理硬膜穿破常并发穿破后头痛。
现将我院5年来发生硬膜外麻醉穿破59例的原因和处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行硬膜外阻滞13?692例,穿破59例,穿破率0.43%,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龄23~85岁,ASA均为Ⅰ~Ⅱ级。
穿破原因分析见表1。
表1 硬脊膜穿破原因分析穿破后麻醉处理(1)硬膜外注药前发现为49 例(41例穿刺时发现,8例置管后发现),13例中上腹部手术即改全麻,3例两次穿破改全麻,33例换间隙穿刺成功,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用药方法:试验量4ml,按扩散平面逐情加追加剂量)达到手术要求平面局麻药用量为9.2±2.2ml。
同时,3 5例硬膜外麻醉下腹部以下手术(试验量为5ml),其达手术平面用药量12.5±1 .3ml。
(2)硬膜外导管注药后发现穿破10例中,4例全脊麻或麻醉平面过高,立即改全身麻醉,6例低位穿刺麻醉平面低于 T3,在连续腰麻下安全完成手术。
麻醉后处理(1)所有患者回病房后均去枕平卧12小时,静脉输液2?500~3?500 ml/d×3天。
32例患者在拔除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前行硬膜外生理盐水(28例)或血定安(4例)12~15ml填充。
(2)头痛发生共24例,硬膜外填充者头痛9例(生理盐水8例,血定安1例),未填充者(27例)头痛15例。
≤49岁24例(预填充14例)发生头痛15例(62.5%),>50岁35例(预填充18例)头痛9例(25.7%)。
(3)头痛严重或持续3天以上16 例(其中5例生理盐水,1例血定安预填充)均给生理盐水15ml硬膜外填充,11 例头痛明显改善,5例改善不明显或改善后复发,数天后用自体血10~12ml填充,4 例头痛完全缓解,1例轻度改善,头痛持续最长时间为35天。
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
换间隙硬膜外麻醉达到手术要求平面局麻药用量,明显小于未穿破者(P<0.05)。
硬脊膜穿破后继续行硬膜外麻醉的初步探讨(附11例分析)林武芳
【期刊名称】《井冈山医专学报》
【年(卷),期】2000(007)001
【摘要】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后再行硬膜外麻醉的可行性,以及改换间隙与否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11例硬脊膜穿破后8例继续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6例是在原穿刺间隙退针至硬膜外腔插入硬外导管,2例改换上一间隙穿刺置管.结果 8例再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不论改换间隙穿刺与否,只遵循小剂量分次缓慢给药的原则,均获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硬脊膜穿破后再行硬膜外麻醉,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只要麻醉者掌握给药原则,并作必要的药械准备,完成原定手术是可行的.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林武芳
【作者单位】万安县人民医院,万安县343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硬麻时穿破硬脊膜再次行硬膜外麻醉术致全脊麻一例报道 [J], 孙大新
2.硬膜外麻醉时穿破硬脊膜后改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 [J], 王佩志
3.硬膜外麻醉时穿破硬脊膜后改用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 [J], 王佩志
4.低位15例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改行连续腰麻的探讨 [J], 乔希安;王仿;杨建龙
5.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20例分析及处理 [J], 程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胺酮对硬膜外阻滞穿破硬膜引起头痛的预防作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周东贤翁建东杨文科[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入氯胺酮对穿破硬膜引起的头痛的预防作用。
方法术中经硬膜外管注入氯胺酮0.2~0.5mg/kg,术后患者去枕平卧休息3天,随访5天。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神志变化,是否头痛,及头痛的VAS评分。
结果24例患者术后5天内均无神志变化,22例病人术后无头痛,2例出现头痛,VAS分别为2.0、3.0。
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注入可有效防止硬膜外穿刺时穿破硬膜引起的头痛发生率及降低头痛程度。
硬膜外穿刺、置管时,容易穿破硬膜,导致头痛。
氯胺酮可升高颅内压、脑脊液压和眼压,颅内压升高与脑血流增多有关,个别患者脑脊液压可高达60~80cmH2O[1]。
本文探讨硬膜外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对穿破硬膜后头痛的预防作用。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择硬膜外穿刺时穿破硬膜的病例24例,年龄25~72岁,男10例,女14例,ASA I~II。
硬膜外腔阻滞成功后,术中经硬外管注入0.5%氯胺酮0.2~0.5mg/kg(视体质而定),观察患者神志变化。
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3天,建议主管医师增加患者每日输入液体量至2500~3000ml(视患者情况而定),但不向患者说明可能会出现头痛。
术后5天随访,询问并记录患者有无头痛及头痛的VAS评分。
结果全组24 例穿破硬膜的患者经硬膜外注入氯胺酮后,术中、术后均无神志变化,未出现精神症状。
其中22例病人术后随访5天均无头痛发生,2例剖宫产病人术后第一天出现轻度头痛,VAS为2.0和3.0,均为轻度头痛,第三天头痛消失,头痛发生率为8.3%(低于资料的30~76.5%)。
说明小剂量氯胺酮注入硬膜外腔可有效防止头痛的发生率和降低头痛的程度。
讨论据资料报道,目前国内行硬膜外穿刺及置管时,穿破硬膜的发生率约为0.27~0.6%,与操作和病人等因素有关,其中老年人穿破率比年轻人高2倍。
而由于硬膜外穿刺针比较粗(16G),穿破硬膜后头痛的发生率较脊麻高,约为30~76.5%,女性为男性的2倍[2]。
硬膜外腔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12例 王栋;王燕;王振亚;王亮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 【年(卷),期】2011(008)008 【摘 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腔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椎管麻醉术后3d内出现严重头痛患者12例,去枕平卧(24~72h)和术后每日大量输液(2500~4000ml)治疗无效后,在原穿刺点穿刺,给予硬膜外腔自体血12~15ml填充,硬膜外腔填充术后去枕平卧12h.结果:经自体血填充治疗,12例患者中9例头痛症状立刻缓解或消失,24h随访所有病人无头痛及头痛引起的不适感,所有病人均不需第2次填充治疗,均无腰背疼痛、下肢运动和感觉异常等填充后并发症.结论:硬膜外腔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疗效迅速、确切.
【总页数】2页(P162-163) 【作 者】王栋;王燕;王振亚;王亮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麻醉教研室,山东菏泽274000;鄄城县医院急诊科,山东鄄城274000;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麻醉科,山东菏泽274000;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感染科,山东青岛26601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614.42 【相关文献】 1.CT引导下硬膜外腔填充羟乙基淀粉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临床观察 [J], 陈宏才;陈卫英;张倩倩 2.硬膜外腔自体血填充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14例的体会 [J], 罗振吉 3.硬膜外腔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12例 [J], 王栋;王燕;王振亚;王亮 4.硬膜外腔自体血充填预防穿破硬脊膜后头痛33例临床分析 [J], 李中杰;李家宽 5.稀释自体血硬膜外腔填充防治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效果观察 [J], 欧玉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推注适量静脉血预防术后头痛分析研
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宫外孕患者临床手术过程中麻醉的试验,研究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推注适量静脉血预防术后头痛,为预防此种病情麻醉后头痛提供依据。
方法宫外孕患者在施行手术过程中,第一次麻醉穿刺时有血液从管中流出,取出穿刺针及导管重新进行穿刺,第二次穿刺结束后至手术完成时,在拔出硬膜外导管以前,抽患者左臂头静脉血约5ml,推入硬膜外腔,有效地预防了患者术后头痛。
结果对宫外孕患者在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采用穿破硬脊膜后及时对患者进行硬膜外腔注入适量静脉血,有效地预防了患者麻醉后头痛情况的发生。
结论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脑脊液外漏后至麻醉后头痛,是较为常见的术麻醉并发症。
本次手术麻醉中1例患者在采取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推注适量静脉血,能够在手术后的5天一点症状没有的情况下出院,说明此种方法在临床上采用的预防措施确实有效,在今年的实践中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推注静脉血;术后头痛;宫外孕;硬膜外;硬脊膜;静脉血;麻醉
麻醉的基本任务是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专门为麻醉而进行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已经很丰富,与此相适应,临床麻醉技术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从而使麻醉的内容大为充实,
结果就形成了一门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足以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
技术的专门的学科,即麻醉学。
但在临床实践中,麻醉后头痛是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对此,我院结合实际进行了分析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今年2月份,我院收治一名患者,性别为女,年龄为35岁,入院临床诊断为宫外孕并伴有出血现象发生,确诊后我院准备对其施行手术治疗。
1.2基本情况分析宫外孕患者于2013年2月24日晚急诊入院进行手术,术前血压测定为14/8kpa,心率诊断为90次/分钟,呼吸平稳,神志清醒,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1.3具体措施及结果对于宫外孕患者在施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穿破硬脊后及时在膜外腔注入静脉血,有效地预防了患者麻醉后头痛病灶的发生。
2方法
2.1第一次麻醉穿刺时表现顺利,但置管却不畅,有血液从管中流出,取出穿刺针及导管后重新穿刺。
2.2在第二次穿刺中,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进针2cm时,发现针孔有无色透明液体流出,用5ml空针管回抽,顺利抽出澄清液约3ml,当即确定为脑脊液外漏,即刻将抽出液体推入腔内,取出穿刺针。
2.3在下一个间隙穿刺置管成功后,在严密监测下推入局麻后再施行手术,直至手术完成。
3结果
3.1手术结束后,在拔出硬膜外导管以前,抽患者左臂头静脉血约5ml,推入硬膜外腔。
后拔管送病人回病房嘱其去枕平卧,在麻醉作用消退以前不翻身,24小时以后再视情况遵医嘱坐、立和行走。
3.2对于术后患者另外要给予患者每天补液3000 ml,嘱其早进食,休息好,不要有思想顾虑。
3.3在患者手术后第二天中午,可以使患者在医院病房护士的协助之下,能够尝试着坐起吃饭,而在此过程中表现为无头痛反应。
此时可以继续给予患者静脉补入足够的液体,同时使患者注意多休息,嘱其不要急于下床活动。
3.4在患者手术后的第四天下午,经过我们的治疗情况已经完全好转,在患者多次要求下,护士扶其下床活动,除了患者伤口处出现少许不适以外,没有头痛情况的发生。
在术后的第五天,患者即能够行走如常,在家属的陪同下出院。
4讨论
4.1外麻醉穿破硬脊膜,脑脊液外漏后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麻醉以后出现头痛情况,这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4.2患者头痛多数情况下是在麻醉作用消失以后的数个小时至24小时以内出现,在第二至第三天头痛剧烈,第七天到第十四天消失,少数病人持续时间更长。
4.3临床上经过手术麻醉的这例患者在采取硬膜外腔内推注适量静脉血的措施以后,能够在手术以后的第五天一点症状都没有的情
况下出院,临床证实这样的预防措施确实有效。
4.4通过本人在临床麻醉方面多年的实践认为,硬脊膜穿破以后,因硬膜外腔呈现出负压,而脑脊液具有一定的液压,导致脑脊液不断从该穿刺孔流出,这样以来才导致患者脑脊液容量不足,引起头痛。
4.5患者临床上经过医生在麻醉头痛后注入静脉血以后,一是可以利用血细胞迅速堵塞穿刺孔,阻止脑脊液进一步外漏;二是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使穿刺孔的血细胞凝固,促进针孔的愈合,完全阻止了血液外漏情况的发生。
4.6临床上对于此例宫外孕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经过我们的治疗与应对是否与增加硬膜外腔液压,减轻腔内负压以减少漏出等等其他因素有关,此方面尚需与同行们作进一步的探讨,在此方面这正是我们对于这方面报道的目的所在。
4.7疼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经历,然而,如何安全、无害并确切可靠地解除手术或者创伤所导致的疼痛,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迄今为止进行麻醉所采用的药物和方法虽然都经历过严格的筛选、改进和研究,但是仍然未尽理想,仍然会给机体带来各种生理功能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当临床麻醉处理不当或者病情危重时,麻醉的问题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的问题。
临床上为了消除或者减少这些不利的生理影响,就必须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便是基于麻醉的理论并结合临床具体条件发展起来的麻醉技术。
对于病情复杂的病例,麻醉时如果不能
将其生理功能控制和维护于安全范围以内,手术即无安全可言。
因此,临床工作中有可能遇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又不能耐受麻醉的病例。
随着近代麻醉学的发展,麻醉的理论和技术都在日益提高,所谓不能耐受麻醉也已经日益罕见。
参考文献
[1]王栋.《硬膜外腔自体血填充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12例》.《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2]王耀华.《贺斯持续输入防治硬膜穿破后头痛63例效果观察》.《重庆医学》,2006年17期.
[3]蔡团序.《硬膜外麻醉失败后麻醉选择及术后头痛的预防》.《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22期.
[4]陈恩君.《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86例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