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医学修复病例分析

口腔医学修复病例分析

口腔医学修复病例分析
口腔医学修复病例分析

(整理)口腔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0年硕士研究生口腔综合考试科目及参考大纲概述 一、口腔综合考试科目包括: 口腔解剖生理、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修复学。 二、考试比例: 口腔解剖生理20%、口腔内科学40%、口腔修复学20%、口腔外科学20%。 三、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占80%,240分,每题2分,120道题,其中口腔解剖生理24道、口腔内科学48道、口腔颌面外科学24道、口腔修复学24道) 多项选择题(占20%,60分,每题2分,30道题,其中口腔解剖生理6道、口腔内科学12道、口腔颌面外科学6道、口腔修复学6道) 总分300分。 四、考试时间: 3小时。 五、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口腔解剖生理》、《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 备注:复试时专业可根据考生报考的方向重点考核各相关的专科领域,如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等。 口腔解剖生理 一、考查目标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牙、牙合、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诸部位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口腔功能等,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阐述,因为它是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的必要基础。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的演化 掌握牙的演化规律。了解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了解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一、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二、牙体形态演化学说

第二节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 掌握牙的分类,掌握牙的部位记录法。熟悉牙的功能及其他临床牙位记录法。 一、牙的分类 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乳牙、恒牙 二、牙的功能 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三、临床牙位记录法 部位记录法,palmer记录系统,通用编号系统,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掌握牙的外部观察,熟悉牙的内部观察。 一、外部观察 牙冠(解剖牙冠、临床牙冠),牙根(解剖牙冠、临床牙冠),牙颈。 二、剖面观察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掌握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的概念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应用术语:中线、牙体长轴、接触区、外形高点、线角和点角、牙体三等分 牙冠各面的名称: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牙合面和切嵴 二、牙冠的表面解剖标志 牙冠的突起部分: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嵴 牙冠的凹陷部分:沟、点隙、窝 斜面 生长叶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掌握恒牙的外形特点,掌握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掌握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掌握乳牙的共同的外形特点。熟悉各个乳牙的解剖特点。了解牙体形态的应用解剖。 一、恒牙外形 (一)切牙组 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切牙,下颌侧切牙,上、下颌切牙的区别。 (二)尖牙组 上颌尖牙,下颌尖牙,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三)前磨牙组 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四)磨牙组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区别,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的区别,下颌磨牙与上颌磨牙的区别。 (五)恒牙应用解剖 二、乳牙外形 乳牙的特点 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乳牙应用解剖。

第一章 口腔修复学总论

第一章口腔修复学总论 教学内容与目得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口腔修复学得内容及范畴,让学生对口腔修复学有一个总体认识,并了解其所涉及得相关领域与学科。另一方面,本章还要重点介绍口腔修复学得历史与发展,以及目前得水平与方向,使学生能够纵向了解口腔修复学。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掌握口腔修复学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 本章节得重点可概括为一个点、一个面与一条线:一个点即口腔修复学得定义;一个面就是指口腔修复学涉及得广度;一条线则连接口腔修复学得历史、现状及未来。 试题及参考答案 【A型题】 1.口腔修复得基本治疗手段就是( )。 A、充填 B、手术 C、制作修复体 D、对因治疗 E、对症处理 2.( )就是指患者就诊得主要原因与迫切要求解决得主要问题。 A.系统病史 B.主诉 C.检查 D.诊疗情况 E.既往史 3.口腔检查中咀嚼肌检查主要就是通过以下哪种方法( )。 A.望 B.闻 C.问 D.扪 E.听 4.Ⅲ度松动牙就是指松动幅度( )得牙。 A.不超过1mm B.超过l mm C.为1--2 mm D.超过2 mm E.超过3 mm 5.牙合关系检查不包括( )。 A.牙合干扰检查 B.息止颌位检查 C.下牙弓形态检查 D.正中颌位检查 E.侧方运动 6.以下哪种x线检查不能了解牙列情况( )。 A.咬合片 B.牙片 C.曲面断层片 D.头颅侧位片 E.头颅正位片 7.咀嚼效能就是指( )。 A.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食物咬碎得程度 B.咀嚼牙合力得大小 C.咀嚼能力得大小 D.咀嚼食物细碎得程度 E.咬硬物得能力 8.口腔( )功能检查反映了牙合、颞颌关节、咀嚼肌三者得动态功能关系。 A.咀嚼效能 B.肌电图检查 C.下颌运动轨迹 D.牙合力检查 E.张闭口运动 9.牙列缺损在口腔组织健康条件许可得情况下,一般首选( )修复方法。 A.可摘局部义齿 B.常规固定义齿 C.种植义齿 D.精密附着体固定义齿 E.磁性附着体 10.下列不属于修复前准备得为( )。 A.处理急性症状,如急性牙髓炎、牙槽脓肿等 B.取观察模型及记存模型,制定修复计划 C.保持良好得口腔卫生,彻底清除牙石牙垢 D.拆除口腔内得不良修复体 E.保护口内剩余牙,治疗与控制龋病、牙周病 11.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 A、口内余留残根不可轻易拔除,需要拍摄x片,观察有无保留价值。尽量保留残根,行RCT 后行桩冠或覆盖义齿修复 B、根分叉受累二度及以上得牙,如果X片上骨吸收比较明显,则可以考虑拔除后修复

(完整版)儿童口腔医学重点归纳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梳理总结 1、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显,新萌出的横切牙尚可见明显的切嵴结节。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3)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点4)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2.第一恒磨牙的萌出。 六龄牙的成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育阶段。胚胎3~4个月左右,第一恒磨牙的牙胚开始形成,出生时开始钙化,大约2~3岁时牙冠钙化完成,6~7岁开始萌出,9~10岁牙根发育完成。决定六龄牙萌出时的咬合关系主要有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灵长间隙、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方向、萌出速度以及上、下颌骨的发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受第二乳磨牙远中平面位置影响较大,当颌骨发育不足或恒磨牙的牙冠较大时,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可以引起第二乳磨牙的远中根的吸收,临床称这种现象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此时,可采用开展间隙的装置,推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位,诱导其成为正常咬合关系。 3.乳牙髓腔特点及临床意义 ①髓室大、髓角高、髓腔壁薄:去腐时防止意外穿髓;②根管粗大、根尖孔大:当心侧穿和超出;③乳磨牙髓室底离根分叉近,髓室底薄:防止底穿;④乳磨牙髓底多见副根管:感染易经此达根分叉处; 4、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釉质、牙本质厚度薄(1/2),有机含量高,矿化程度差、硬度低、化学反应性活泼:龋病进展快,易磨耗,易切削。乳牙牙髓疏松,细胞丰富、胶原纤维少:感染易扩散。神经分布稀疏,多为无髓鞘神经:感觉不敏感,牙髓炎症不典型。牙根吸收达1/2时,冠髓尚属正常,根髓近吸收处,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多,成牙本质细胞变性、消失。 5.乳牙牙髓特点。 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小且细。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想混,边缘部血管细。牙根有生理吸收的特点。 6..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吸收部位的特点。 1)乳牙牙根吸收面的根管孔周围为数不少的吸收窝及长短不一的成牙本质细胞浆突,根管孔附近有数个小孔,其壁由螺旋状排列的牙骨质粒所形成。2)牙本质吸收面由大小不一,不规则的吸收窝所形成。吸收窝互相重叠,其间见散在牙本质小管的开口。吸收面较平滑,基质纤维结构不清,断端之表面稍突。3)牙骨质吸收面的吸收窝较牙本质吸收面少而小,为圆形。吸收窝底可见残留的牙骨质粒。4)乳牙牙根吸收近颈部时,颈部部分釉质吸收。吸收面可见吸收窝较深,釉柱体凹陷,柱体边缘部突出。 7. 乳牙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2)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3)辅助发音(4)有利于美观

完整word版,口腔修复学个人整理

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A.轴面形态——有一定的凸度,便于洗刷,易于清除菌斑 B.邻接关系——接触过紧可导致牙周膜损伤,过松可导致食物嵌塞 C.外展隙和邻间隙——尽可能恢复到原状 D.咬合关系——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非正中关系亦协调,咬合力接近牙长轴方向,咬合功能恢复的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D.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要求 (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 a、去除病变组织 b、防止损伤邻牙 c、保护软组织 d、保护牙髓——锐利高效车针、轻压磨切、间断短时磨切、水冷却、垫底护髓 e、适当磨除牙体组织——能用部分冠获得良好固位时尽量不选择全冠修复;轴面聚合度不宜过大;按牙体解剖外形均匀磨除;严重错位的牙必要时先进行正畸治疗;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端作不必要的延伸 f、预防和减少继发龋——边缘线应尽可能短,表面尽可能光滑 g、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h、暂时冠保护 (三)修复体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 ■龈上边缘——优点:医生容易操作、患者容易清洁、印模材料容易复制、修复体容易检查、磨除牙体量少、对牙龈无损伤刺激 缺点:不利于固位、边缘易龋坏、不利于美观 (建议尽量使用龈上边缘,特别是老年患者,牙龈萎缩,龈合距较高,牙冠轴面突度过大者)■龈下边缘——优点:增加修复体固位特别是老年患者、美观特别是前牙唇侧、龋坏机会小缺点:修复体边缘密合性检查困难、易对牙龈产生刺激 (建议龈合距离短,牙颈部有充填体,牙根面敏感,对龋坏易感,个人口腔卫生差,对颌为天然牙且咬合力大,牙周支持组织差的患牙应设计龈下) (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抗力形——是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抵抗抵抗合力而不致被破坏或折裂(1)增加患牙抗力的措施 A.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修复体应尽可能覆盖保护薄弱部位,防止合力作用在牙体薄弱部位以及修复体的界面上 B.牙体预备时龋齿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修整尖锐的边缘嵴及轴面角。鸠尾峡不得超过两牙尖间距的1/2,根管内径不能超过根径的1/3。 C.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如采用钉、桩加固 (2)增加修复体抗力的措施 a、保证修复体适当的体积和厚度 b、保证修复体质量 c、根据患牙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理化性能优良的修复材料 d. 合理设计修复体的外形,内表面应避免尖薄锐的结构形式,防止因应力集中而出现折裂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1.儿童口腔医学(pediatric dentistry):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口腔器官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 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 2.颊面基底结节(tuberculum buccobasale):上颌IV颊面接近近中颈部处隆起,呈结节状,称颊面 基底结节。 3.卡氏结节(Carabelli’s tubercle):上颌V舌面近中部有时可见隆起的结节,称为卡氏结节。 4.乳牙牙根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这是 临床上牙髓治疗和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5.年轻恒牙(young permanent teeth):是指虽已萌出,但未达合平面;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 成和成熟的恒牙,称为年轻恒牙。 6.新生线(neonatal line):胎儿离开母体后环境与营养的变化在乳牙钙化进程上留有记录,即在乳 牙冠部同一时期发育的釉质上,出现较明显的低矿化横线,称发育停止线,~。 7.上皮珠(epithelial peal):新生儿口腔的牙槽粘膜上可出现一至数个白色米粒大小的球状物,这 是牙板上皮剩余形成的角化物,称为上皮珠或马牙子。不必做处理,可自行脱落。 8.生理性流涎: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 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9.颌间间隙(intermaxillary space):无牙期时上下颌只有相当于第一乳磨牙处有接触,其余部分 均无接触,故从正中观察上下颌之间有一间隙,称为颌间间隙。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灵长类动物的牙列中,上颌II、III和下颌III、IV之间的间隙。发育间隙(developmental space):随着颌骨的发育,3~4岁左右乳牙列中出现的生理性间隙。生理间隙:灵长间隙和发育间隙统称为生理间隙。 10.末端平面(terminal plane):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为末端平面 11.丑小鸭阶段(ugly duckling stage ):由于恒切牙初萌时体积大,歪斜不齐,加之刚萌出的恒切牙 牙冠与儿童面型、相邻乳牙、牙弓不协调,故称此阶段为丑小鸭阶段。 12.剩余间隙(leeway space):乳牙侧方牙群近远中径大于恒牙,二者之差称~。上颌0.9mm,下颌 1.7mm。剩余间隙的存在有利于第一恒磨牙在侧方牙群替换期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特别是末端平面 垂直型和远中型关系的儿童,可以利用剩余间隙前移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13.牙齿发育异常(dent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结构异 常、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 14.畸形中央尖(central cusp):是指位于前磨牙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的突起。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二 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 15.牙内陷(dense invaginatus):为牙发育时期,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所 致。多见于上颌侧切牙。临床上分畸形舌侧窝、畸形根面沟、畸形舌侧尖、牙中牙 16.过大牙macrodontia(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过小牙microdontia(多见于上颌侧切 牙和下颌第三磨牙)

口腔医学修复病例分析

病案一: 患者,男,33岁,干部。 主诉:右侧牙疼痛半月。 现病史:半月来右侧牙遇冷、热、酸疼痛,特别是冷刺激,疼痛明显即刻消失。在外院检查未找出明显诱因,遂来我院就诊。 解除刺激,疼痛 检查:右下 6°银汞充填。窝洞壁边缘有墨浸状改变,探诊时探针尖可进入。冷测验敏感,去除刺激,症状消失。热测验同对照牙。叩诊(一),去 除原充填物及腐质,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未见穿髓孔。 X射线片检查:充填体与洞壁周围有X射线透射影。 问题:1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与牙髓充血的区别是什么? 4、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区别是什么? 5、与牙髓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6、其如何治疗? 答:1诊断:右下6°继发龋(深龋)。 2.诊断依据 (1)右侧牙齿遇冷发生一过性疼痛。检查窝洞边缘发现颜色改变并有裂隙。冷测验敏感,解除刺激疼痛消失。 (2)X射线示充填体与洞壁周围有 X射线透射影。 3?鉴别诊断 (1)牙髓充血深龋是否伴有牙髓充血(表1 — 1)。 (2)慢性闭锁性牙髓炎(表1 — 2)。

右下6°去除原充填体,去净腐质,备工类洞型,垫底,永久充填。 病案二: 患者,女,35岁,农民。 主诉:左下后牙疼痛 1周。 现病史:1周来左下后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出现疼痛。无自发痛,常有食物嵌塞。 检查:左下7D深龋洞,探诊稍敏感,去净腐质未见穿髓孔。冷测验敏感,持续数秒钟。热测验反应同对照牙。叩诊(一),松动(一)。龈远中暗红,乳 头圆钝。左下8近中阻生无对牙合 X射线片检查:左下 7D可见低密度透射影。左下 8近中阻生。问题:1、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与深龋的区别是什么? 4、其如何治疗? 答:1.诊断左下7D深龋伴牙髓充血。 2.诊断依据 (1)有对冷热刺激,特别是对冷刺激敏感的症状。 (2)检查时可见较深龋洞。 (3)临床检查有时不易发现,应拍X射线片检查。X射线示龋洞部位有 深近牙髓部位的 X射线透射影。 3?鉴别诊断与深龋相鉴别。 4.治疗 (1)左下7D去净腐质,备n类洞,ZOE安抚,2周后无症状进行永久充填。 (2)拔除左下& 病案三:

口腔修复学重要数字整理

口腔修复学重要数字整理 1.正常人的开口度:3.7—4.5cm 2.下颌侧方运动下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正常情况下约为12mm 3.牙松动幅度计算:一度松动幅度不超过1mm,二度松动幅度为1-2mm,三度松动幅度大于2mm. 4.一般拔牙后1个月后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拔牙3个月后行固定义齿修复。 5.修复时松动牙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三度着应拔除。 6.健康成人牙槽骨嵴顶端位于釉牙骨质交界根尖方向1.5mm左右。 7.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颊1/3与中1/3交界处,第一第二磨牙接触区在邻面中1/3. 8.修复体龈上边缘时止于距龈缘2mm处。边缘设计在沟内时一般在龈沟内0.5mm处 9.牙体预备时聚合以2-5度为宜。 10.嵌体洞缘一般在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宽度1.5mm。面嵌体的牙体预备时洞形深度应大于2mm,所有轴壁均应相互平行后向外展2-5。邻嵌体鸠尾峡部一般不大于面的1/2。高嵌体面外形均匀磨出至少0.5-1mm的间隙,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钉洞深度一般为2mm,直径1mm。 11.铸造全冠牙体预备聚合为2-5,颌面预备一般为0.5-1mm,肩台为0.5-0.8mm 12.烤瓷合金的熔点约为1320℃,瓷粉熔点871-1065℃,合金熔点必须高于瓷

粉熔点170-270℃。高融合金>1100℃,低熔合金<500℃。 13.烤瓷冠预备量:前牙切端1.5-2mm,唇侧1.2-1.5mm,舌侧0.8-1.5mm,唇侧肩台位于龈下0.5-0.8mm,宽1mm。后牙颌面2mm,邻面1.2-1.5mm,肩台0.8-1.0mm 14.桩冠预备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根充材料,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理想的冠桩直径为根径的1/3,上前牙直径为1.5-2.5mm,下前牙为1.1-1.5mm,上下后牙均为1.4-2.7mm 15.桩冠修复时机:无根尖周炎3天,有根尖周炎1周,外伤1周,窦道瘘管闭合以后,根尖手术2周。 16.前牙3/4冠预备邻面向切端聚合2-5,预备间隙不少于0.5mm。切斜面预备近远中方向形成平面,与牙长轴呈45角,预备出0.35mm以上的间隙。舌面有0.5mm间隙,邻沟预备从邻切线角的中点开始,方向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深度为1mm。切沟预备在斜面舌1/3处,做一顶角为90的沟,沟的唇侧壁高度是舌侧壁的2倍。 17.后牙3/4冠面预备出0.5-1mm的间隙,沟预备先沿中央沟磨除宽深约1.5mm×1.5mm的沟,并与两邻面轴沟相连。邻沟预备在邻面颊侧1/3与中1/3交界处。 18.固定义齿时倾斜﹤30可做基牙。 19.固定义齿修复的年龄20-50岁,最适合的年龄组为30-45岁。 20.基牙选择时临床冠根比例以1∶2至2∶3较为理想,1∶1是选基牙的最低限度 21.牙槽突的吸收超过根长的1/3就不宜选作基牙。 22.固定连接体要求接触区接近切端或1/2的部位,其面积不应小于4m㎡。

儿童口腔医学问答题重点

儿童口腔医学问答题重点 1.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显,新萌出的横切牙尚可见明显的切嵴结节。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3)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点4)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2.第一恒磨牙的萌出。 六龄牙的成熟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育阶段。胚胎3~4个月左右,第一恒磨牙的牙胚开始形成,出生时开始钙化,大约2~3岁时牙冠钙化完成,6~7岁开始萌出,9~10岁牙根发育完成。 决定六龄牙萌出时的咬合关系主要有第二乳磨牙的末端平面、灵长间隙、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方向、萌出速度以及上、下颌骨的发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由于第一恒磨牙萌出受第二乳磨牙远中平面位置影响较大,当颌骨发育不足或恒磨牙的牙冠较大时,第一恒磨牙向近中移动可以引起第二乳磨牙的远中根的吸收,临床称这种现象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发生。此时,可采用开展间隙的装置,推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移位,诱导其成为正常咬合关系。 3.乳牙髓腔特点及临床意义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和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体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乳牙的髓腔解剖特点如下:1.乳前牙的髓腔形态乳前牙髓腔与恒前牙髓腔相似,上下颌者多为单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尔可见下颌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个根管。2.乳磨牙的髓腔形态乳磨牙髓室一般都较大,近中髓角较远中髓角高。上颌乳磨牙髓室颊舌径比近远中径大,一般都有3个根管,其分布为颊侧近、远中各1个,舌侧1个,以舌侧根管最粗大。下颌乳磨牙的髓腔为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以近中舌侧髓角最高。下颌乳磨牙通常为3个根管,近中2个较小,远中根管较粗大。有时下颌第二乳磨牙出现4个根管,即近中和远中各有2个根管。3.乳牙髓腔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疗效果好。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 4。乳牙牙髓特点。 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小且细。牙髓中部的血管粗 细想混,边缘部血管细。牙根有生理吸收的特点。

口腔医学修复病例分析报告

病案一: 患者,男,33岁,干部。 主诉:右侧牙疼痛半月。 现病史:半月来右侧牙遇冷、热、酸疼痛,特别是冷刺激,疼痛明显即刻消失。在外院检查未找出明显诱因,遂来我院就诊。 解除刺激,疼痛 检查:右下60银汞充填。窝洞壁边缘有墨浸状改变,探诊时探针尖可进入。冷测验敏感,去除刺激,症状消失。热测验同对照牙。叩诊(—),去除原充填物及腐质,窝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未见穿髓孔。 X射线片检查:充填体与洞壁周围有X射线透射影。 问题:1、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与牙髓充血的区别是什么? 4、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区别是什么? 5、与牙髓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6、其如何治疗? 答:1.诊断:右下60继发龋(深龋)。 2.诊断依据 (1)右侧牙齿遇冷发生一过性疼痛。检查窝洞边缘发现颜色改变并有裂隙。冷测验敏感,解除刺激疼痛消失。 (2)X射线示充填体与洞壁周围有X射线透射影。 3.鉴别诊断 (1)牙髓充血深龋是否伴有牙髓充血(表1—1)。 表1—1 深龋与深龋伴有牙髓充血的鉴别诊断

(3)牙髓坏死(表1—3) 4.治疗 右下60去除原充填体,去净腐质,备工类洞型,垫底,永久充填。 病案二: 患者,女,35岁,农民。 主诉:左下后牙疼痛1周。 现病史:1周来左下后牙遇冷、热、酸、甜刺激出现疼痛。无自发痛,常有食物嵌塞。 检查:左下7D深龋洞,探诊稍敏感,去净腐质未见穿髓孔。冷测验敏感,持续数秒钟。热测验反应同对照牙。叩诊(—),松动(—)。龈远中暗红,乳头圆钝。左下8近中阻生无对牙合。 X射线片检查:左下7D可见低密度透射影。左下8近中阻生。 问题:1、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与深龋的区别是什么? 4、其如何治疗? 答:1.诊断左下7D深龋伴牙髓充血。 2.诊断依据· (1)有对冷热刺激,特别是对冷刺激敏感的症状。 (2)检查时可见较深龋洞。 (3)临床检查有时不易发现,应拍X射线片检查。X射线示龋洞部位有深近牙髓部位的X射线透射影。 3.鉴别诊断与深龋相鉴别。 4.治疗 (1) 左下7D去净腐质,备Ⅱ类洞,ZOE安抚,2周后无症状进行永久充填。(2)拔除左下8。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试题综合整理考试题库

全口义齿试题 一、多选题 (B) 1.制作全口义齿修复的印模要求达到:——中 A.解剖式印模; B.功能性印模; C.加压式印模; D.减压式印模; E.组织受压均匀的印模。 (C) 2.按照无牙颌组织的结构特点,颧突属于:——易 A.主承托区; B.副承托区; C.缓冲区; D.后堤区; E.边缘封闭区。 (E) 3.全口义齿的力主要集中在:——中 A.尖牙和双尖牙区; B. 双尖牙区; C. 磨牙区; D.第一磨牙区; E.第二双尖牙区和第一磨牙区。 (D) 4.上颌全口义齿后堤区应在:——中 A.前颤动线之前; B.腭小凹前 2mm; C.腭小凹与翼上颌切迹连线上; D.前后颤动线之间; E.前颤动线之上。 (B) 5.全口义齿基托磨光面的处理要求有一定的斜度和外形,是为了:——难 A.不使食物附着在义齿基托上; B.借助其斜面增加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C.使口腔周围肌肉运动不受影响; D.减少对软组织的磨擦; E.便于食物排溢。 (A) 6.全口义齿修复后出现咬腮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后牙覆盖关系过小; B.后牙人工牙过大; C.上颌结节区基托边缘过长; D.后牙基托边缘过厚; E.下后牙人工牙过小。 (E) 7.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因素哪项是错误的:——? A.基托面积的大小; B. 基托与粘膜的适合度; C. 唾液的粘稠度; D.基托边缘的封闭性; E. 基托厚度和强度。 (C) 8.全口义齿修复制作托的目的是:——中 A.便于排牙; B.确定垂直距离; C.颌位记录; D.确定平面; E.恢复面部外形。 (A) 9.定位平面斜度是指:——难 A.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近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B.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远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平面的交角; C.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远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D.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7│7 近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平面的交角; E.上中切牙近中切角到 6│6 近中颊尖所连的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B) 10.牙列缺失患者,上下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称为:————中 A.垂直距离; B.颌间距离; C.颌间高度; D.间隙; E.以上都不是。 (C) 11.全口义齿修复,印模完成后,在灌模时,在将石膏包过印模边缘, 其目的是:——中 A.避免印模损坏; B.保护印模边缘有一定的形状; C.使基托边缘有一定形状; D.防止模型断裂; E.保持印模边缘的清晰度。 (E) 12.全口义齿初戴后,说话时上下人工牙有撞击声,其原因是:——中 A.患者沿还未适应该义齿; B. 关系前伸; C.因全部用瓷牙; D.义齿因位不良; E.垂直距离过高。 (E) 13.使用面弓的目的是:——中 A.固定和转移上颌牙托到架上; B.将下颌对上颌的关系转移到架上; C.将的髁道斜度转移以架上; D.记录上下托的关系; E.转移上颌对颞下颌关系的三维位置关系 (D) 14.全口义齿修复在肌力闭合道终点建确定水平颌位关系的方法中下列哪一项不是的?——难 A.反复做自然开闭动作,在肌力闭合道终点建; B.利用吞咽法建; C.利用卷舌法建; D.用哥特式弓法建; E.用肌电图仪建。 (B) 15.下颌人工尖牙的排列位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中 近中邻面与2 2 B.牙尖与平面接触;

口腔修复(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7

口腔修复(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42岁,3个月前拔除上颌牙齿两枚,现要求修复。检查:左上45缺失,牙槽嵴平整;左上2松动Ⅲ度,下垂;左上1松动Ⅰ度,左上36无松动,无龋坏。根尖片显示左上2牙槽骨吸收达根长2/3,左上1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3。对左上2应进行的处理是() A.牙周治疗 B.牙周夹板固定 C.根管治疗 D.截冠以改善冠根比例 E.拔除 F.不作处理,观察 2、患者,男,42岁,3个月前拔除上颌牙齿两枚,现要求修复。检查:左上45缺失,牙槽嵴平整;左上2松动Ⅲ度,下垂;左上1松动Ⅰ度,左上36无松动,无龋坏。根尖片显示左上2牙槽骨吸收达根长2/3,左上1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3。可采用的修复方法有() A.可摘局部义齿 B.种植义齿 C.单端固定桥 D.双端固定桥

E.复合固定桥 F.半固定桥 3、患者,男,42岁,3个月前拔除上颌牙齿两枚,现要求修复。检查:左上45缺失,牙槽嵴平整;左上2松动Ⅲ度,下垂;左上1松动Ⅰ度,左上36无松动,无龋坏。根尖片显示左上2牙槽骨吸收达根长2/3,左上1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3。如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正确的设计是() A.选择左上136为基牙 B.选择左上36为基牙 C.采用全冠固位体 D.左上6可采用嵌体固位体 E.采用不动连接体 F.左上3远中宜采用可动连接体 4、患者,男,30岁,因”关节弹响半年,食物嵌塞”就诊,缺牙两年余,已行胶托式RPD修复,义齿密合,固位、稳定可。口内检查,上下颌前牙切缘明显磨耗至约中1/3,后牙功能尖低平,非功能尖尖锐,垂直距离降低,开口弹响,开口度和开口型无明显异常,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示:髁突后移,左右侧无明显异常。患者出现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和髁突后移的可能原因是() A.确定垂直距离过低

儿童口腔医学简答题

1、介绍儿童口腔治疗计划的确立步骤。 答:儿童口腔治疗计划的安排和制订,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病史,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和分析,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之后进行。 1)口腔检查和病历记录:检查包括口内外的检查、牙齿的检查、X线的检查。 病历记录包括口腔检查的视诊记录、所获取的牙列石膏模型和X线片的资料等内容。 2)立即处置紧急的问题,首先是缓解疼痛和控制感染。 3)家长、医生、患者三方讨论:医生应向家长及患者交待治疗计划的步骤、复 诊的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4)相关医生的会诊:在做牙体治疗以前应该安排必要的正畸、口腔外科等的会 诊。制订全面的治疗计划。 2、X线片对于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依据,从X线片中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 1)龋坏的深度及与髓腔的关系。 2)根尖周组织病变的情况。 3)乳牙牙根吸收的情况。 4)恒牙牙胚的情况。 5)髓室内有无钙变,有无牙体内吸收。 6)年轻恒牙牙根发育情况。 3、某患者,男,8岁,诉左下后牙疼痛5天,进食时加重,1天前疼痛加重,夜 第一恒磨牙均已完全萌出,两上颌中切牙之间间隙为4 mm ,36颌面龋洞,洞内大量软化牙本质,探诊(++),叩诊(+),无松动,牙龈未见异常。46颌面龋洞,探诊(-),叩诊(-),龋坏达牙本质浅层,无近中倾斜。85缺失,65近中龋洞,54、55相邻面龋洞,探诊(-),叩诊(-),龋坏达牙本质浅层。请根据以上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做出诊断及治疗方案。 1)36牙髓炎,进行x线检查牙根发育情况,行牙髓治疗(根尖诱导成形术、根 尖内屏障术、血管再生术)。 2)46、65、54、55中龋,应进行充填治疗。 3)对上颌前牙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近中多生牙的可能。 4)85早失,因制作带环式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维持牙间隙。 5)16,26建议进行窝沟封闭术,以预防龋病的发生。 6)口腔卫生宣教。

最新问答题--儿童口腔医学

1、先天性无牙症及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症的临床表现有那些? (1) 无汗型:A 缺汗腺,无汗少汗,不耐高温;有高热史 B 、缺毛囊、皮脂腺,皮肤干燥,多皱纹;毛发干燥,指甲发育不良 C 、口腔牙数极少,形小,距稀,圆锥形,无牙区无牙槽嵴,但颌骨发 育正常 D 、涎腺发育不良,唾液少,口干 (2) 有汗型:E 、毛发纤细,色浅,稀疏 F 、指甲有条纹,无光泽 G 、口腔表现:缺牙数目不等,畸形牙;或釉质发育不良;釉质薄 2、简述畸形中央尖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 (1)、临床表现:①好发牙位:55,其次是4 |4。 ②大多同名牙对称发生 ③牙尖高1~3mm ,有髓角伸入 ④牙尖磨耗后,可见环状痕迹,中心为髓角伸入区 ⑤折断后常导致无龋性根尖周感染 ⑥X 线:根管粗,根尖呈喇叭口状 (2)、治疗:①牙尖低而且圆钝者,不处理 ②没有高的髓角着,可以分次磨除 ③预防性充填法;直接、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 ④有根尖感染者:根尖诱导成型术 ⑤根尖病变过大者,建议拔除 3、牙外伤后常规X 片检查有那些?X 线检查有什么作用? X 片有:根尖片/牙片;咬合片;曲面断层片 用X 片来了解:1、牙冠及牙根折断情况 2、牙槽骨、颌骨有无骨折和状况 3、牙周组织情况 4、邻牙、牙胚情况 5、牙根吸收及形成情况 6、乳牙及继承恒牙关系 7、陈旧性外伤有无牙根吸收及其吸收方式 8、可追踪预后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患牙 4、牙外伤的治疗原则? 1、消除咬合创伤a 、调磨早接触 b 、牙松动明显,有深覆合时——全牙列合垫 2、减少或避免不良刺激a 、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 b 、不用患牙咬硬物 c 、临床上冷热测试的时间不宜过长; 3、定期追踪检查a 、X 片 b 、牙色 c 、自觉症状 了解牙髓根尖状况及时处理。 4、釉质面上龟纹的处理:氟保护漆 5、牙冠折断拌牙髓暴露的治疗原则? 1、 露髓孔小于1mm 同时外伤时间少于30min 可以直接盖髓 2、 局麻下活髓切断术 3、 外伤时间长,有牙髓炎症或坏死症状时——及时去髓治疗;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术

口腔修复学可摘局部义齿病例分析题(课堂讨论)

病例一 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上放置RPI卡环,上放置三臂卡固位体。1.间接固位体(支托)的最佳位置为 A.面近中B.舌隆突 C.舌隆突D.面近中 E.面近中 2.如果采用附加卡环做间接固位体,最好放置在 A.,卡臂尖向近中 B.,卡臂尖向近中 C.,卡臂尖向远中 D.,卡臂尖向近中 E.,卡臂尖向远中 答案:1.D 2.C 病例二 一患者,缺失。 1.其肯氏分类为 A.第一类第一亚类 B.第一类第二亚类 C.第二类第一亚类 D.第二类第二亚类 E.第三类第一亚类 2.义齿的支点线形式为 A.直线式B.斜线式C.横线式 D.纵线式E.平面式 答案:1.D 2.E 病例三 一患者缺失。铸造支架式义齿,RPI卡环,舌杆大连接体。义齿戴用一周后,主诉义齿压痛、基牙咬合痛。口腔内检查发现:舌系带根部小溃疡,叩痛(+),义齿各部分密合,咬合高。

1.舌系带根部溃疡的原因是 A.义齿前后翘动B.义齿摘戴困难 C.义齿下沉D.舌杆位置过低 E.舌杆未缓冲 2.基牙疼痛的原因是 A.根尖周炎B.受力过大 C.牙周病D.牙本质过敏 E.咬合干扰 3.基牙疼痛的处理措施是 A.牙髓失活B.根管治疗 C.牙周治疗D.调 E.人工牙减径或减数 答案:1.D 2.B 3.E 病例四 一患者下颌左567右5678缺失,左下8 HE面2度龋、近中舌向倾斜、不松动,余留牙牙石2度,左侧下颌隆凸明显、倒凹大,舌侧前部牙槽骨为斜坡型,口底深,上颌牙完全正常。 76.患者在开始修复治疗前需进行哪些口腔处理 A.拔除左下8 B.拔除左下8,牙周洁治剩余牙 C.充填左下8合面龋坏,牙周洁治剩余牙 D.拔除左下8,牙周洁治剩余牙,手术去除左侧下颌隆凸 E.充填左下8合面龋坏,牙周洁治余留牙,手术去除左侧下颌隆凸 正确答案:76.E; 77.根据Kennedy分类法,此患者属 A.第一类 B.第一类一亚类 C.第一类二亚类 D.第二类 E.第二类一亚类 正确答案:77.E; 78.需要增加辅助固位卡环的最佳位置是 A.右下3 B.左下3 C.左下5 D.左下6

口腔修复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口腔修复个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口腔修复 口腔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的消毒制度 一、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二、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洁牙机、各类车针、根管治疗器械(牙锉、侧牙针、拨髓针、光滑髓针、测量尺等)、手术器械(组织剪、组织镊、持针器、血管钳、刀柄等)、拨牙器械(牙钳、牙铤、骨凿、骨膜分离器等)、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有效的压力蒸汽灭菌。 三、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者,必须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热牙胶充填仪、牙胶棒、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四、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臭氧机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7 5、光固化机头使用时必须用一次性薄膜套住,并一人一用一丢弃,纸尖、牙胶尖采用一次性用品,并使用后做无害化处理。

第二篇:口腔护士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xxx工作已半年有余了,在护士长及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我坚持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踏踏实实的做好护理工作,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恪守护士的职责和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口腔科护士,我无愧于护士的称谓。 过去的半年里,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普普通通的护士,但在我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是用心对待我所能接触的每一个病人!在我的字典里,永远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我用心善待来到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付出我的热情和能量,真正做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每一句温侬软语,每一声亲切的问候,每一次精心的治疗,每一个微笑,无不饱含我的心意。护士工作虽然琐碎虽然平常虽然平淡,但有时我真的很为自己骄傲,很享受白衣天使这个无上光荣的称谓。 我的双手我的微笑我的善待让这个世界温暖!虽然他们不能记忆我的名字,虽然他们不知道我的付出,虽然他们不了解我的辛苦,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所以我很快乐! 人总是在不断成熟与长大,如果说昨天的自己还有那么些浮躁那么些飘摇,那今天的自己则更加成熟更加稳健,对护理工作也有了崭新的诠释,更加明白自己的职责和重担,也能更好更用心地为每一个病人服务。口腔护士在过去的半

儿童口腔医学重点总结78371

第三章乳牙及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1、 色泽:乳牙牙冠呈青白色或近白色,恒牙呈微黄白色。 2、 大小:乳牙均小于同类的恒牙。 3、 牙冠外形:除乳磨牙外,乳牙牙冠的外形基本类似其继承恒牙。乳牙牙冠按比例观察,近远中径 较大,而牙冠高度较短,故牙冠之外形显得粗短,如矮胖形。乳牙牙颈部明显缩窄,牙颈缘线条向 切端的弯曲不如恒牙明显。乳磨牙颌面的牙尖和发育沟较为复杂,且小窝多,不如恒牙规则。 4、 牙根形态:乳前牙均为一个根,唇舌向呈扁平状,自根中部开始稍向唇侧弯曲。乳磨牙的根分叉 接近髓底,个根间的叉度大,有利于容纳继承恒牙的牙胚。 5、 冠根比例:乳牙之牙根与牙冠的长度比例较恒牙大, 故乳牙显得根长,此特点在乳前牙尤为明显。 6、 髓腔形态:乳牙髓腔与牙体外形之大小比例,和恒牙相比,牙髓腔比恒牙大,初萌出之乳牙尤为 明显。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和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按牙体的大 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 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 二、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 磨耗度:由于乳牙萌出早又易磨耗,故切嵴、牙尖磨耗明显。恒牙新萌出不久,磨耗不明显。 2、 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 3、 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并具有牙冠近颈 1 / 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 点。 4、 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5、 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加以鉴别。 三、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釉质、牙本质厚度薄(1/2),有机含量高,矿化程度差、硬度低、化学反应性活泼:龋病 松,细胞丰富、胶原纤维少:感染易扩散。神经分布稀疏,多为无髓鞘神经:感觉不敏感,牙髓炎 症不典型。牙根吸收达 1/2时,冠髓尚属正常,根髓近吸收处,牙髓细胞减少,纤维增多,成牙本 质细胞变性、消失。 四、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 牙權闿成(岁) 牙楸开始吸收{岁} 脱落期(岁) 牙幣穗定期(岁) 乳中切牙 4 6-7 2-4(Wj 2^) L5-2 5 7-B 2^5(约3年} 3.5 7 9-12 4-7(h 3 坤) 飙一肌睹牙 2.5 9- H 3 -訓釣5年》 鴉二乳需牙 3 W- 12 进 展 快, 易 磨耗, 易 切 削。 乳 牙 牙 髓 疏 轧牙牙帳的總定期

2015年中山大学全科医学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研笔记,复试流程,考研真题

1/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62944057.html, 1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F6501专业基础理论与时事评论详见亚太研究院网公告 F800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医学影像学》,孟悛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二版,白人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核医学》,黄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F8002 儿科学儿科学:(1)儿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杨锡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F8003护理学护理学:(1)《护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 F8004外科学外科学:(1)《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吴阶平、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 F8005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1)《妇产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F8006病理学(A)《病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恩华主编,2004 F8007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内科学:(1)《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一版,黄文东总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中医诊断学》全国高等中医院统编教材,第六版,朱文锋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3)《中医基础理论》李德斯,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F8008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内科学:(1)《牙体牙髓病学》,樊明文编,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牙周学》,第二版,曹采方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李秉琦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口腔预防医学》,第二版,卡金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F8009康复医学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第一版,王茂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康复医学》第一版,纪树荣主编,高教出版社 F8010口腔临床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1)《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五版,邱蔚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学》,黄洪章主编,科技文献出版社。 F8011 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1)《口腔修复学》第五版,马轩祥编,人民卫生出版社;F8012神经病学神经病学:(1)《神经病学》,张淑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