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3—5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总复知识搜索与探究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0篇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一、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下面仅就人和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情况进行讨论。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
Ⅰ:糖类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糖类可大量转变为脂肪: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两者结合生成脂肪,这种转变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大量进行,这就是人和动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转变为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谢途径,但甘油经一系列过程可以转变为糖,而脂肪酸却几乎不能转变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转变为糖。
这就是肥胖后很难减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与之相对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这也是人体每天必需摄取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糖类。
蛋白质水解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不含N糖类Ⅲ:蛋白质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氨基酸可以转变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既可转变为脂肪,又可转变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转变为磷脂等。
②脂肪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可以先转变为丙酮酸,然后再经转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几乎不能转变为糖类,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课]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糖类的代谢,大家明确了糖类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那么,脂类和蛋白质呢?这节课咱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出题)[教学目标达成]二、脂类和蛋白质代谢复习提问:(1)脂类主要由哪几种元素组成?(2)脂类主要包括哪几类?(3)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什么?学生回答:(1)C 、H 、O 还有N 、P ;(2)脂肪、类脂、固醇类等;(3)脂肪(一)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教师演示:用多媒体演示人的消化系统及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并提出“脂肪在消化道内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讨论:胆汁、肠脂肪酶、胰脂肪酶的分泌场所和生理作用。
师生归纳:(板书)脂肪 脂肪微粒教师强调: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消化液,经总胆管流入小肠,其中不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因此,胆汁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胆汁肪颗粒乳化小的脂肪微粒。
教师设疑:小肠中的甘油和脂肪酸是否与葡萄糖的吸收过程相同呢?学生讨论:(1)葡萄糖是由小肠绒毛中的什么吸收的?(2)甘油和脂肪酸主要是被小肠绒毛中的什么吸收?(3)甘油和脂肪酸是如何进入血液的?要求答出教师强调:小肠内的大部分甘油、脂肪酸先进入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再随淋巴循环汇入血液循环,而小部分的甘油、脂肪酸直接进入小肠中的毛细血管。
师生归纳:(板书)(小肠)脂肪..(血液)(二)脂肪在体内的变化学生阅读:P 67“脂类代谢”教师指导:根据上述板书加点的“脂肪”二字列出如下提纲:(1)小肠内的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后,大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毛细血管 (2)毛细淋巴管(2)血液中的脂肪随血液循环将储存在哪些组织和器官?(3)脂肪在肝脏和肌肉等处发生何种变化?学生讨论:结合教材图表分析。
(1)再度合成脂肪学生回答:(2)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膜、肠系膜师生归纳:(板书)(三)脂肪代谢与人体健康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
[例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A.肝功能不好B.高血糖膳食C.磷脂合成减少D.胰岛素浓度过高学生讨论:结合P70~P71第三自然段分析“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考纲要求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目的1.糖类代谢(C:理解)。
2.脂类和蛋白质代谢(B:识记)。
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A:知道)。
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知道)。
重点、难点和疑点1.教学重点: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
2.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3.教学疑点:①物质代谢与卫生保健知识的结合。
②学生对表格、简图的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材教法及课时安排1.教材教法:自主学习法;综合比较法2.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糖类代谢人和动物体内脂类代谢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代谢的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内容人和动物代谢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一、糖类代谢二、脂类代谢(一)类脂、固醇的代谢(略)(二)脂肪在消化道内以甘油、脂肪酸的形式吸收进血液和淋巴;在血液中仍以脂肪形式存在和运输。
三、蛋白质代谢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一)可以转化非必须氨基酸:人体可通过自身物质的相互转化生成的氨基酸必须氨基酸:自身不能生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二)转化有条件:糖充足时,糖才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三)相互制约: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由脂肪和蛋白质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加快;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蛋白质分解减少。
(四)储存情况:1.糖类:以糖元的形式储存2.脂类:以脂肪的形式储存3.蛋白质:在动物体内没有储存形式(1)人体每天都必须摄入足够量蛋白质的原因:①蛋白质是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②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都有部分被分解③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也不能全由其他物质转化生成。
(2)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①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都有关系②尿素主要在肝细胞中生成③转氨基作用也主要在肝细胞中进行五、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一)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1.正常情况下,糖的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80-120 mg/dL)2.早期低血糖:血糖浓度在50-60 mg/dL3.晚期低血糖:血糖浓度在45 mg/dL(二)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1.肥胖:供能物质摄入量>供能物质消耗量2.脂肪肝:脂蛋白合成受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脂肪不能从肝脏排出,造成脂肪堆积肝硬化:肝细胞死亡,结缔组织增生(三)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维持健康须每天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2.儿童、孕妇、大病初愈者须每天摄入更多的蛋白质3.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合理搭配【针对训练】A.基础训练1.下列哪组腺体分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A.胃腺和肠腺 B.胃腺和胰腺 C.胰腺和肠腺 D.肠腺和唾液腺2.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A.胰岛、肝脏、肾小管 B.胰岛、肝脏、肠腺 C.胰岛、胆囊、肾小管 D.胰岛、胆囊、肠腺3.动物代谢不同于植物代谢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A.呼吸作用过程 B.同化作用 C.异化作用 D.蛋白质的合成方式4.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都出现的变化是①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②可在体内储存③其中一种有机物完全可以由另两种物质转变来④能成为某些细胞的成分⑤氧化分解后能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5.当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下列物质将首先分解供能的是A.脂肪 B.蛋白质 C.胆固醇 D.维生素6.当用14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动物后,可在哪种物质中发现14CA.胆固醇 B.脂肪 C.尿素 D.维生素7.许多人增胖容易减肥难,其原因是A.脂肪容易在皮下储存B.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C.脂肪不能氧化分解成CO2和水,释放能量D.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8.由肝糖元转变成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的过程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9.冬眠期棕熊体内血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哪种方式实现的A.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B.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 D.蛋白质→糖类或脂肪10.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变化有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②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③转变为糖元等④直接转变为某些氨基酸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或出现尿糖现象,血糖浓度分别A.45 mg/dL、160 mg/dL B.45 mg/dL、120 mg/dLC.50 mg/dL、160 mg/dL D.50 mg/dL、120 mg/dL12.关于氨基转换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 B.增加了必需氨基酸种类C.形成了非必需氨基酸 D.产生了含氮氨基13.下列有关血浆中氨基酸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直接从小肠绒毛吸收来的 B.由组织蛋白质分解来的C.由组织细胞不断合成进入血浆 D.蛋白质在血液中分解形成的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内的脂肪会大量转化成糖元 B.摄食获得的葡萄糖一般都转化成脂肪C.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来自食物 D.肥胖者的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15.用氨基酸饲养患糖尿病的狗,尿中C6H12O6可能增加,这是因为氨基酸A.通过脱氨基后的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 B.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葡萄糖C.直接转变成葡萄糖 D.通过脱氨基后的不含氮部分合成葡萄糖B.提高训练1.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A.两者均增多 B.两者均未增多C.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 D.盐增多,糖未增多或没有2.营养学家提倡每天吃一把大豆,这是因为大豆中含有较多的A.多种糖类物质 B.不饱和脂肪酸 C.非必需氨基酸 D.赖氨酸等氨基酸3.早晨空腹喝牛奶不如喝牛奶时吃些面包营养价值高,原因是早晨A.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进行脱氨基作用 B.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进行转氨基作用C.人体急需蛋白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D.人体急需蛋白质,氨基酸进行转氨基作用4.在医学上,常把血清中某些转氨酶的数值高低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对这一事实,正确的叙述是A.转氨酶对肝脏是有害的 B.肝脏是蛋白质转化的重要器官C.人体中肝脏存在转氨酶最多 D.肝脏是合成酶的惟一场所5.高血脂症最可能引起A.肥胖 B.糖尿病 C.营养不良 D.动脉粥样硬化6.人体所需要的八种必需氨基酸来自于A.食物中的蛋白质 B.脱氨基作用生成 C.转氨基作用生成 D.自身蛋白质分解7.下列在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 B.多余的脂肪与蛋白质合成为脂蛋白C.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D.以上三项都是8.欲获得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最好多食些A.青菜 B.面食 C.动物蛋白 D.植物蛋白9.用15N标记的丙氨酸喂狗,结果发现谷氨酸中含15N,这是什么作用的结果A.脱氨基 B.脱羧基 C.氨基转换 D.缩合10.牙缝里卡住了一点瘦肉丝,过两天仍然没有消化的原因是A.瘦肉不易消化 B.口腔里没有消化液 C.唾液中不含蛋白酶 D.唾液里没有淀粉酶11.下列哪项可作为脱氨基作用的具体实例12.在少量的蛋白质中加入适量的小肠液,在37℃条件保持4小时后,蛋白质将A.分解为氨基酸 B.分解为尿素、CO2、H2OC.分解为多肽 D.仍是蛋白质13.下图中哪条曲线能说明正常人在进食前与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14.为了防治脂肪肝,要注意增加食物中的A.蛋白质 B.粗纤维 C.卵磷脂 D.赖氨酸15.人体内部的丙酮酸能转变为丙氨酸,对此过程的不正确的叙述是A.产物为必需氨基酸 B.依赖于氨基转换作用C.参加催化的酶为谷丙转氨酶 D.进行场所主要是肝脏C.能力训练1.临床上通过检测尿液中一定时间内的含氮量,可粗略估算下列哪种营养物质在该段时间内的氧化分解量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D2.细胞内的蛋白质转化成糖类,必须先经过A.氨基转换作用 B.氧化分解作用 C.脱氨基作用 D.消化作用3.如下图为糖代谢的途径,请回答有关问题:(1)过程①叫______,过程②叫______。
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1.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篇一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下面仅就人和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情况进行讨论。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
Ⅰ:糖类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糖类可大量转变为脂肪: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两者结合生成脂肪,这种转变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大量进行,这就是人和动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转变为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谢途径,但甘油经一系列过程可以转变为糖,而脂肪酸却几乎不能转变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转变为糖。
这就是肥胖后很难减肥的原因之一。
Ⅱ: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①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与之相对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糖类不能转化为必需氨基酸,这也是人体每天必需摄取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之一。
②蛋白质可以转化为糖类。
蛋白质水解作用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不含N糖类Ⅲ:蛋白质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氨基酸可以转变为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既可转变为脂肪,又可转变为脂肪酸,因此在人和动物体内蛋白质可大量合成脂肪。
此外,有些氨基酸也可转变为磷脂等。
②脂肪几乎不能转变为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可以先转变为_,然后再经转氨基作用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因几乎不能转变为糖类,因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体内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总之,人和动物几乎不能利用脂质来合成蛋白质。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转化的局限性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例如,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
②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例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3—5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自助式复习板块 知识搜索 一、糖类代谢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_______,此外还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等。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_______,被_______ 答案:淀粉 蔗糖 乳糖 葡萄糖
1.食物中的脂质主要是_______,同时还有少量的_______(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和_______ 答案:脂肪 磷脂 2.食物中的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经过消化,以_______和_______的形式被吸收后,大部分再度合成脂肪,随着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脂肪主要储存在_______、_______和
答案:甘油 脂肪酸 血液 皮下结缔组织
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称之为_______;不能在人和动物体细胞内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称之为_______。人体内该种氨基酸共有_______种。如_______、色氨酸、苯丙氨酸、_______、异亮氨酸、苏氨酸、_______ 答案: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8 亮氨酸
1.在同一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是_______进行的,它们之间既是_______,又是_______ 答案:同时 相互联系 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_______的。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_______的。 答案:有条件 3.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内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___氧化分解供给的。当糖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_______分解供给能量。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_______的分
答案:糖类 脂肪 五、三大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 1.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_______mg/dL的范围内;人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血糖含量降低到_______mg/dL而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轻度低血糖症状;当血糖含量低于_______mg/dL时,脑组织就会得不到足够的_______供给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昏厥和昏迷等,这时只要及时给患者_______ 答案:80~120 50~60 45 能量 2.肥胖出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多食少动,处于_______的状态;二是遗传;三是_______
答案:供过于求 3.防止脂肪肝的有效措施:_______,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_______较多的食物。 答案:合理膳食 探究归纳 要点1 人体的消化系统
图3-5-1 【例1】 (经典回放)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图3-5-1为胰液分泌调节的示意图(部分)。 请据图回答: (1)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神经反射为_______ (2)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 (3)胰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激素B是通过_______ 解析:咀嚼食物时直接引起胰液的分泌,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属于机体生来就有的,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本能行为。它与神经联系是固定的,因此是非条件反射;当食物进入胃内后,由图显示,中枢神经和激素A共同使胰液分泌增加,这一过程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胰液中含有的消化酶属识记内容;激素均由内分泌腺直接释放入血液和淋巴(最终汇入血液)作用于一定的组织器官,因此激素B是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到达胰腺的。 答案:(1)非条件反射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胰麦芽糖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 (4 归纳与迁移 人体的消化系统及其消化酶 图3-5-2 腹部脏器前面观 要点2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例2】 2005广东高考 图3-5-3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5-3 (1)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可包括图中的①④⑤等过程。其中由①获得的氨基酸被称为_______,可通过_______ (2)图中过程②由_______控制,直接以_______为模板。假设合成的蛋白质由270个氨基酸构成,则最多有_______ (3)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时,除释放能量外,还形成相同的代谢终产物_______ (4)若链状蛋白质在过程4中彻底水解消耗了310个水分子,则至少可得_______个氨基酸
(5)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大多数人,若多吃糖类食物且运动少,则容易发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三大营养物质之间可以通过代谢中间产物相互转化。糖类的来源有三种:可由食物摄取、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氨基酸来源可由食物摄取,非必需氨基酸可由体内转氨基作用合成。还可以由自身蛋白质水解得来,水解时:肽链数+消耗分子数=水解所得氨基酸数。 答案:(1)非必需氨基酸 氨基转换 (2)基因(或DNA) mRNA 6 (3)CO2和H2O (4)311 (5)蛋白质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糖类,使血糖升高 在人体内多余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 归纳与迁移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关系 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
(一) 经许多实验研究表明,三者的关系如图3-5-4:
图3-5-4 (1
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产生相对应的非必需氨基酸,但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而糖类不能转化
(2 (3 ①一般来说,动物体内不容易利用脂肪酸合成氨基酸。植物和微生物可由脂肪酸和氮源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不仅如此,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例
(三)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增加。而当大量摄入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我们从糖类、氨基酸能够转变成脂肪,脂肪、氨基酸能够转变成糖类,可以看出各种物质代谢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说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过程,它使细胞内的成分不断地进行新旧更替。 要点3 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中的作用 【例3】 (经典回放)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80~120 mg/dL左右的器官是( ) A. B. C. D. 解析:血液中的葡萄糖叫血糖,饭后由于消化和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这时在胰岛素的调节下,一部分血糖流经肝脏和肌肉时分别形成肝糖元和肌糖元;一部分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若还有多余,则一部分血糖在细胞内转变成脂肪。肝糖元的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稳定在80~120 mg/dL),即当血糖浓度高时,形成肝糖元,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变成为血糖。一般认为,体内储存的肝糖元不多,仅够禁食24 答案:C 归纳与迁移 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中的作用 (1)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在肝脏中,葡萄糖和糖元可以相互转化。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陆续吸收到体内,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这时肝脏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储存起来;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时,要不断消耗糖,使血液浓度降低,这时肝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的含量维持稳定。从小肠吸收来的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可以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非糖物质也可以在肝脏中转化成糖。其中,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以保证全身糖的供应,是特别重要的作用。 (2)肝脏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发生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就会出现厌食油脂等症状。
(3)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但肝脏除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以外,还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液蛋白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所以,患慢性肝炎或严重肝病变的病人,血中的白蛋白含量会显著降低。肝脏中氨基酸代谢比其他组织中的氨基酸代谢活跃,这是因为肝脏中含有丰富的催化氨基酸代谢的酶类,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就是其中之一。正常肝细胞中的GPT很少进入血液,只有肝脏病变时,由于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细胞坏死,GPT可以大量进入血液。所以,临床上常用测定血清中GPT的数值,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要点4 代谢失调症及病因分析 【例4】 2004江苏高考 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属于其致病原因的是( A. B. C.脂蛋白合成受 D. 解析: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不 答案:B 归纳与迁移 代谢失调症及病因分析 正常生理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对稳定,这是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果。但有时
(1)
(2 ①病因:摄入供能
(3
(4 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少年儿童、孕妇及大病初愈的人食物中应该含有更多的蛋白质,作为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动物性食物蛋白质中含的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 (5
汗老师讲方法 1. (1)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消化系统的结构特点;(3)食物是怎样消化和吸收的;(4)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及细胞代谢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获得(排出体外)的;(5)泌尿系统的组成如何,尿的形成与排出途径;(6)体内的组织细胞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这些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2. 三大物质代谢,首先是外界营养物质,通过人或动物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内细胞,按照一定的途径进行各自代谢。代谢的产物多数通过排泄送到体外。学习糖代谢时应结合血糖的调节、低血糖和糖尿病产生的原因、防治等内容;学习蛋白质代谢可结合氮平衡、必需氨基酸、GPT检测的意义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三大物质的相互转化,抓住“丙酮酸”“甘油”和“丙氨酸”都是C3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这一“桥梁”。糖类和脂肪在体内只能转变成组成蛋白质的一些非必需氨基酸,而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变而来。所以对人体来讲每天都必须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