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4.82 MB
- 文档页数:39
膝盖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膝盖骨折是指膝关节中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的剧烈作用引起的。
膝盖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治疗方法因骨折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会综合考虑伤情、患者的年龄、活动水平和其他相关因素,以确保最佳的治疗结果。
首先,对于非移位性膝盖骨折,即骨折的骨片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这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 短期外固定:在骨折发生后的早期,医生可能会选择在膝关节上方和下方加固,以固定和稳定骨片。
外固定器通常由金属杆或钢丝组成,可提供支撑和保护,促进骨折愈合。
2. 膝关节固定带:这是一种弹性带,通过在膝关节周围固定,起到支撑和稳定骨片的作用。
关节固定带适用于非移位性骨折或在手术前的准备阶段。
3. 轴心直行策略:这是一种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通过保持膝关节中骨片的正常位置,防止进一步移位。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需要患者保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以免加重骨片的移位风险。
对于移位性膝盖骨折,即骨片位置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确保骨片的准确对位,并通过使用钢板、钢钉或螺钉等内固定物来固定骨折,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的类型和方法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手术治疗后,通常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加快康复过程并恢复膝关节功能。
康复治疗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患者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锻炼和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运动范围,并帮助恢复正常步态和功能。
物理治疗师还可以使用热敷、冷敷和电疗等物理疗法,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2. 恢复性活动:患者需要逐步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医生或物理治疗师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以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
3.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和需要,为患者开具相应的药物,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促进骨折愈合。
尽管膝盖骨折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
骨折术后到底如何康复?骨折后通常会发生出血、渗出以及炎症等,这些问题会使骨折组织愈合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短缩、粘连或是瘢痕等,严重骨折损伤需要长期制动,否则会加重组织的变性或萎缩,引发关节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简单用药治疗是无效的,需要采取康复治疗。
临床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制动时间、组织病变情况以及需要恢复的功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有效缓解疼痛,松懈粘连,提高肌肉韧带柔韧性,增加肌力与运动的协调性,恢复功能性的活动能力。
下面简单科普骨折术后到底如何进行康复才有效。
一、一期康复训练受伤后的0-3周(血肿机化期),这个时期属于骨折伤处肿胀严重,疼痛感较强烈阶段,骨折端不稳定,很容易再次发生移位。
早期康复训练其目的就在于锻炼周围肌肉,保持肌肉张力,缓解局部肿胀程度,避免发生关节僵硬或是肌肉萎缩,确保骨折的能够愈合与功能恢复的较大可能性。
骨折早期基本都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肢处于舒适的状态,高度略高于心脏,才有助于静脉回流,可做向心性的辅助按摩帮助消肿。
在不活动关节的前提下,练习伤肢如股四头肌肌肉等长收缩,肌肉进行有节奏的收缩与放松,通过练习肌肉等以防止肌肉粘连或萎缩。
建议每天练习4-5次,每次5-10分钟,要以患者感觉不累为宜。
同时可主动练习患肢踝关节跖屈运动与背伸运动,此类练习不会影响骨折的固定,不可做影响骨折愈合的激烈运动,如不可做患肢内旋运动。
早期康复训练原则是除骨折处上下关节不可运动外,身体其他部位都可进行正常活动。
通常术后4-6小时即可进行简单的关节主动或被动锻炼,放松患肢肌肉,促进静脉回流,有助于肿胀的消退。
做好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练习上肢外展扩胸运动,有助于增进心肺功能。
同时可多多练习踝关节与趾间关节的屈伸运动,练习小腿肌肉与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
术后0-3周的康复训练,本质是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自主收缩与放松。
术后要细心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如有无出现伤口渗血,肿胀是否严重等;若是髋部骨折,术后几天翻身与患肢活动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与协助下进行,患者与家人不可随意活动,以免二次受伤。
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计划模板
恰当的康复计划需要考虑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范围和患者的具体特点,由于每个人损伤程度、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术后康复应结合自身的康复状况,将强度维持在一个可耐受的合理范围内,本康复计划仅供参考。
一、关节镜下锚钉固定在青少年膝关节髁间棘骨折2周内膝关节使用可调性支具固定30°位。
术后2周可扶拐进行非负重行走,术后3周可扶拐进行部分负重行走,术后4周可扶拐进行完全负重行走,支具固定6周。
成年人
3周可应用可调式支具实施不负重活动,手术完成后4周可开展完全伸直位部分负重,手术完成后8周可将支具拆除,实现正常行走。
二、股骨骨折
1、股骨干骨折:文献报道,髓内钉固定,股骨干带锁髓内钉术后立即负重是安全的;
2、股骨远端骨折:一般情况下,采用接骨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12周采用保护性负重三、髌骨骨折术后应在可耐受范围内立即负重;
传统观念认为术后3周内膝关节应完全固定,以防止骨折移位。
但大多数的经验是早期膝关节运动是安全的,建议术后使用膝关节活动支具,并允许立即关节活动,并充分考虑术中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以确定具体活动量。
四、胫骨平台骨折
较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如SchatzkerI-Ⅲ)术后允许立即可耐受的负重,而更复杂且不稳定的骨折类型(如SchatzkerV-VI),可能需要2块以上接骨板固定,术后6-12周行保护性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