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前后的两年内医疗投诉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我院开展急诊科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后医疗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
结论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高,随之而来医院的医疗纠纷事件在全国各地也屡见不鲜。
因此医疗护理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何在日常护理中有效的保护护理人员的权益及患者的疗效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鉴于此,本人进行了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
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1.2.2.1 人员因素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1.2.2.2 护士因素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干预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应的干预对策的风险因素一列出,然后提出安全护理的策略。
结果全体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切实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将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结论手术患者的安全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金标准。
加强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将安全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贯穿于每台手术中,重视护理人员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方法:将手术室实际工作中潜使自觉按规章制度工作,让患者及家属得到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干预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25-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不断强化。
患者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高的要求。
手术室作一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其护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
因此,我科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干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1.1 接错患者、放错手术间及做错手术部位术,患者因应用镇静剂及处于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手术室护工接患者时未仔细核对;巡回护士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情况不熟悉,疏忽意致使差错发生。
1.2 手术体位放置不当体位安置不当可导致患者压伤;束带捆绑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肢体过度外展可牵拉神经引起神经麻痹;衬垫不当致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受影响;如果固定不牢,可污染手术区域;手术野暴露不充分给术者操作带来不便。
1.3护理责任缺陷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导致护理差错发生,如误用未消毒器械、输错血、给错药、异物遗留体腔;器械准备不足,使手术时间延长;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缺陷致配合手术主动性差。
2 干预对策2.1 术前准备术前一天下午,陪班护士仔细核对各科通知单,然后将其抄于术前访视本,携至病房逐一核对,同时,访视患者,为其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等,以消除陌生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度。
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28-02【摘要】:安全护理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
神经内科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存在感觉、运动、意识、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等特点,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任何细微的疏忽就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我院针对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效果满意,本文作出了细致总结。
【关键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对策1. 护理安全隐患:1.1. 皮肤损伤:这是神经内科患者普遍存在的护理问题。
由于身体活动障碍,失去自理能力,患者不能自行翻身,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翻身,极易造成皮肤损伤,严重者发生褥疮。
老年患者多存在感觉障碍,痛温觉不敏感。
冬天使用热水袋时,常因未掌握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而易致烫伤或冻伤。
1.2. 窒息:中风患者,多数有假性球麻痹,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加之老年人会厌部感知觉减退,协调运作不良,吞咽反射降低,减弱了防止异物进入气道的反射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轻者表现呛咳,重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1.3. 走失: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痴呆患者,记忆力、定向力缺失,如看护不到位,特别容易走失。
1.4. 坠床:躁动患者没设床栏防护、新患者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夜间自行起床、夏天使用凉席,如凉席外移,患者翻身时都极容易发生坠床。
1.5 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
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体位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患者。
1.6. 舌咬伤:神经科患者时有抽搐发生,如此时患者没戴牙套、置牙垫防护,测口温咬破体温计,皆可致患者舌咬伤。
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管理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及提出管理对策。
方法:分析和总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结果: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和管理因素。
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控制护理不安全行为对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隐患;质量管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38-02护理工作性质决定其事务琐碎复杂,人员接触多且复杂,存在多种因素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患间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损害,这些损害包括患者在心理、生理上出现的障碍或者死亡。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近年来,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缺乏信任,护患关系不和谐,建立相互信任和支持是减少护患纠纷不容忽视的课题。
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给护理管理者带来了严峻挑战。
通过对护理工作者存在安全隐患分析,积极采取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安全隐患分析1.1护士服务态度差:态度问题是患者不满的最常见因素,比如护士说话语气较硬,服务态度冷漠,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护理操作敷衍了事。
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由于身体疾病因素影响,患者更容易激怒,护士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护士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医院形象,若引起投诉案件,损害的是医院的品牌形象。
1.2护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护士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若不能及时给予满意回答,或者态度有所怠慢,常让患者感觉到被冷落或者被歧视。
由于护理工作琐碎复杂,护士工作一般较忙,无暇顾及患者变化的心理情绪,更容易遭到误解。
妇产科护士论文范文篇一《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摘要:医院是患者疾病消除的健康休养所,是为人们健康所设立的一个值得敬仰的组织机构,医院的建立给社会人们解除了肉体乃至心灵上的痛苦,是和谐生活的爱心天使。
医院中的妇产科主要是针对女性产育工作,用医疗技术以及心理知识来引导妇女回归健康生活的世界。
妇产科护理工作则关系到妇女的身心健康,妇女身心健康是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日后妇女的生活状况、工作进展以及学习情况,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不容忽视。
关键词:基础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应对策略既然妇产科护理工作对妇女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医院就应该重视并且了解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现状与实施安全隐患应对策略,调整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结构,优化工作内容。
依据目前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调查情况得知,妇产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护理人员对妇女护理工作意识不够深刻,专业医护工作水平不够高等一些令人寒颤的现象。
此文将会从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其应对策略展开阐述,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提高风险认识警惕,只有努力做好妇产科护理工作,想方设法改善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方式与态度,才给赋予妇女更健全身心,才能为医疗机构作出有意义的作用。
1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揭露之所以存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安全隐患的问题,是因为医疗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认识意识浅薄与医疗机制不够完善所导致,只有认识到问题存在,加强重视,才可以更好的对恶劣情况进行改善。
1.1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与防范观念浅薄。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安全以及防范意识对孕妇的护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某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就会引起护理矛盾,使得服务工作质量低下,极有可能会给孕妇带来不必要的身心伤害,从而反映出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能力差的现象吗,体现出护理人员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没有能够重视每一个护理环节,细心程度不够。
因此,由于专业技能不够成熟、工作不够殷切以及经验不足,极大几率导致护理不良状况,引发矛盾之后,引起医疗费用的纠纷以及工作关系冲突。
浅谈医院护理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及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325-01【摘要】临床护理工作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工作时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造成护理事故的发生。
因此,对病人实行全方位及全程优质服务,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为一体,以帮助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过程中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技能和对医务人员工作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安全隐患现状近年来关于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医院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焦点,患者安全是各医院共同面对的问题,受到各个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风险事件、患者不安全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护理安全则是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
护理安全(nursing safety)是指在实施护理活动的全过程中,要保证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因医疗、失误或过失而出现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其内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来自于药剂、器械、病菌对人体的伤害身体安全;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以操作规程为典范,做好各种护理记录,从而避免来自于患者的医疗纠纷法律安全。
护理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康及治疗效果,而临床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专业的群体,其护理工作关系患者生命的健康,甚至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防范对策。
1 临床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1.1 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处理问题综合能力差近几年来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医护比例失调,长期用于护理记录,并且重复记录多,使护士身心疲惫,记录时很容易出现错误。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关的对策。
方法针对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收集发生的安全隐患的资料,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避免不安全因素存在,预防安全隐患发生。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明显的提高了住院安全。
结论在神经内科使用科学合理的运用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可以在神经内科的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0-0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神经内科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临床上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是指在神经内科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范围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法律和规定的制度保护的范围以外的心理方面、生理功能、机体结构或的损害、障碍或严重造成死亡[1]。
关于此科室的疾病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并多数存在意识会神经障碍及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认知等方面的不足,多数患者需要协助完成各项日常生活。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1.1 外在因素①老年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偏瘫,长期卧床的患者同时对于病床位置易发生坠床等危险、能下地行走的患者由于地面滑等因素,易发生跌倒;②脑神经受损程度所致行为异常,偏瘫、行走不稳;③癫痫是神经内科脑损伤较为常见的症状,癫痫的发作具有突然性,较容易出现咬伤及骨折等;④神经支配功能减弱易导致误吸;⑤感觉异常,四肢对冷热不敏感以发生烫伤;⑥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呼吸道功能的减退,引起呼吸道堵塞或误吸等,甚至严重窒息。
神经内科病房缺少安装与疾病防护的相关装置,同时地面清洁后,会有潮湿或过度的积水等,由于患者肌肉无力等自身因素,也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2]。
对于患者入院时全面进行评估,有意外风险的患者禁止床下单独活动,时时要有家人或者医护人员陪伴。
1.2 内在因素1.2.1 护理人员因素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紧缺,而且科内危重患者较多,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障碍。
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预防的具体管理措施及相关体会进行总结。
方法:抽取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的前、后各一年的84例产科患者病例,对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出现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投诉情况、差错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之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或家属的投诉率、差错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
结论: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可以使孕产妇在住院期间安全得到更加优质的保障。
关键词: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04-01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医学知识的全面普及以及人们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患者的依法维权意识也在随之不断增强。
产科患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急、变化快、风险高,极易出现医疗纠纷,发生频率居各科室的首位。
因此,如何对产科护理工作进行安全管理是目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预防的具体管理措施及相关体会进行总结,帮助临床对临床产科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更加具体的了解,以便临床对产科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4例产科患者病例。
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44岁,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7.1岁;孕周最长者42周,孕周最短者36周,平均孕周40.7周;有56例初产妇和28例经产妇。
所抽取产妇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可以在研究过程中予以分析比较。
1.2 方法:对抽样84例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的出现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投诉情况、差错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分析【摘要】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就是护理安全。
由于脑外科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及严重性,因而在医院和患者等诸多方面均极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以便于将安全隐患减少。
本文针对我国医院护理的现状,详细的分析了脑外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并且对防范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作了深入的探析,希望能够对脑外科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脑外科;护理安全;防范对策1 前言医院脑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正是因为脑外科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和危机,再加上手术类型较为复杂,手术部位非常特殊,因而对患者的机体有着较大的创伤,手术后患者普遍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脑外科患者的意外发生率相对较高。
在手术住院期间的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将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这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 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诸多安全隐患2.1 患者方面的安全隐患通常脑外科患者均意识不清、病情危重且长期卧床,因而极易导致压疮的出现;由于对躁动不安患者缺乏有力的防护,极易导致非计划性的坠床和拔管;患者脑外伤后出现感知障碍,增加了擅自出走的可能性;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常识不熟悉,未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疾病,对护理和治疗不配合。
这些因素的存在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进而出现护患纠纷。
2.2 护理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①执行制度不严,责任心不强。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没有对核心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没有根据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加以执行,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对病房的巡视不及时;危重患者的交接内容不全面,交接不详细,重点不突出,未将病情的变化及时的发现;在具体的护理操作当中,简化操作程序或者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查对制度有待严谨,出现配错液和加错药等不当状况等,进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摘要】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
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隐患,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74-01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
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其护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是提高护理治疗的关键。
1 存在的安全隐患1.1 责任心不强1.1.1 接错患者,术前访视未做到位,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1.1.2 手术体位安置有误,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伤。
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
衬垫不当影响患者呼吸循环。
1.1.3 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难以寻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1.1.4 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
1.1.5 标本弄错或丢失接台手术或多台手术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时,易发生标本弄错或丢失。
1.2 手术专科技术缺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严格操作规程。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手术技术的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医学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果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并且不能注重业务技能操作的训练,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操作失误或错误,与术中医师配合不到位,导致在手术配合的不顺利,对一些急危重症、中等以上复杂手术表现出手忙脚乱,不能适应手术的需要。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35-01【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的诸多安全隐患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
结果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培养,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排除隐患。
结论护理过程中安全隐患及时被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以防范,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隐患;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众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期望也随之增加。
在现在的医院护理安全隐患中,妇产科的护理安全隐患是相对较高的。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科,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此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强防范,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的确保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是旨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1]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但护理工作仍有安全隐患存在,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1. 护理安全隐患1.1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护士在工作中只重视病人的健康,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目前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患者对自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意识认识不够,同时由于部分年资低的护士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风险观念较差,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文化修养以及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短时无法得到提高,而妇产科护理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职能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此时护士极易产生体力和心理上的疲劳,成为产生护理风险的潜在的因素。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43-01【摘要】目的:对骨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同时对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将可能的安全隐患考虑到护理干预中,对两组的护理安全进行比较,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可以使护理安全进行维护,还可以使护理的质量进行极大的提高。
结论:对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给以预防性的防范措施,这是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 前言护理安全是确保护理质量及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满意的优质服务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减少纠纷发生的重要环节[1]。
骨科病由于其特殊性,如年龄差异大,治疗方法的不同,恢复时间长等,因而护理的难度较大[2]。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安全防护,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以下是对骨科安全隐患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的报告。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
随机将这100名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分布在1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3±8.78)岁。
实验组50例,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1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79±8.66)岁.两组患者患有疾病的类型通过临床诊断、影像学的检查等确诊,结果见表1。
2.2 方法2.2.1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一般性的常规护理,而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则在护理干预中加入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进行比较及比较满意度。
满意度的比较采取评分制,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
浅析护理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48-02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患者愈来愈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护理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是近年来发生护患纠纷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然而纵观各医院发生的护患纠纷,90%以上存在护理缺陷,所以对护理缺陷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就应该重视护理安全隐患。
笔者作为一名执业护士,在1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将身边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护患纠纷发生的目的,供大家参考。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1医院方面1.1医院制度因素:医院探视、陪护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或不完善,流动人群多,病区不安静,贵重物品丢失等;病区环境差,后勤保障不到位;费用上,收费项目不够明确,加之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不断引进,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使检查费用迅速增长,新药、进口药的应用,一次性安全用品的增加等,使患者承受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以及患者及家属对费用清单不理解,患者欠费导致一些药物不能及时到位等。
部分患者远道而来,携带物品多,陪伴多造成病房管理困难等存在安全隐患。
1.2医院硬件设施因素:由于大部分患者行动不便,应急能力差而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
如卫生间内缺少扶手,地面过滑、地上有水时均易滑倒,夜间光照不足,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设施陈旧未及时更换等存在安全隐患。
2科室方面2.1科室管理不到位:由于临床工作任务繁重,护理资源短缺,护士长忙于应付临床工作,疏于科室管理,没有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没有定期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还有的管理者是不敢管理,导致一些安全隐患苗头得不到及时制止,引发更大的安全隐患。
2.2对护士教育培训不够:由于医院工作繁忙,忽视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职业道德、核心制度及沟通技巧等培训不到位,尤其是不重视法律法规的培训,或平时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考试考核搞形式走过场,存在安全隐患。
神经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及防范措施【关键词】神经科;护理安全管理;隐患;防范措施【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33-01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实施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
神经科住院病人多以老年、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精神异常、反应迟钝为特点,因而安全隐患多、任何疏漏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件发生,从而给病人带来伤痛,也给医院带来损失。
护理安全是神经科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保证专科护理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为了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就神经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防范措施做以下分析:1 神经科常见的隐患:1.1 医院环境:基础设施老化,如病区走廊、病室地面、卫生间地砖不防滑、无扶手;电路、中心吸氧、负压吸引管道的老化,可能造成火灾、氧气及负压压力达不到,病床无护栏、无摇床,输液架升降时空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
1.2 疾病因素: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神经肌肉损伤、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喂食不当而导致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由于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头晕乏力、夜间尿频,进行肢体功能活动时,对自身能力估量太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护士对跌倒风险和新入院病人评估不够,对病人和家属的安全教育不力;部分患者感觉障碍,尤其是昏迷和局部知觉障碍者,对温度的敏感度下降,家属使用热水袋不当极易给病人造成烫伤;脑卒中患者瘫痪卧床时间过久,皮肤局部受压,半卧位过久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床单位不洁、翻身不及时、管路放置不妥当而致局部皮肤受压;意识不清患者未及时加固床档而导致坠床。
1.3 护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等影响护理安全。
目前我国尚无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监管系统,护理安全工作缺乏专职机构[2],护理人员自主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
96119 临床医学论文老年病房安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老年朋友身体器官功能减弱、反应迟缓、行动不便、并发症多、用药多等特征,导致影响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隐患进一步增多,制约着老年患者身体的康复。
[1]经过对老年病人安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升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进而有效避免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各种危险情况的产生,保障老年病人的身体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切实做到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服务。
1影响老年病房安全的潜在危险成分1.1病人自身原因1.1.1身体原因老年患者随着岁数的增长,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出现了衰退的现象,其器官功能和反应能力下降,比如听不见、语言障碍等,身体的各个机能日益下降,健康情况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直接导致了老年患者行动迟缓、感官功能下降,另外老年人身体和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跌倒、摔伤、坠床等意外情况。
1.1.2疾病原因老年患者常常会伴有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常常会使得老年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另外老年人大脑反应迟钝,肌肉张力下降,容易使得老年人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1.3药物原因老年人因为身体各个器官和身体机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与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常见症状;有些老年人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导致老年人出现嗜睡、头晕等症状,再加上老年人夜间小便次数比较多,在夜间如厕过程中意识不清醒、步态不稳等,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情况。
1.14心理原因老年患者在身体生病之后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紧张,比如孤独、害怕、忧郁等。
很多老年朋友常常会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了,需要人照顾这个事实,往往会表现出自尊心过强,不愿意让护理人员或者他人照顾自己,有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想法,比如夜间如厕不需要人照顾、私自下床拿东西等,导致坠床、摔伤等情况发生。
[1]甚至有一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固执、不听从护理人员的安排,不按要求吃药或者私自走出病房,从而导致治疗不连续或者走丢等危险。
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之浅见【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46-01【摘要】:病人的安全是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技术、教育、管理,尽一切力量,适时的采取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有效的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扼死在萌芽状态中,并且确保患者的安全、健康,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还要确保患者能够享受到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以上是护理安全的详细内容。
如今,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已经将护理安全作为了衡量水准。
为了使护理安全达到一个全新的、高水平的领域,护理人员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安全知识,并且进行正确的评测估定、对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早的进行预防和分析处理。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一、护理安全的因素受到的影响1.1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因素在工作中,护士的责任心不够,没有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在操作规程中,不严肃认真,不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及时进行核查。
临床护士之所以会发生严重缺编,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部分护士对于其本职工作,没有认真负责,为了换岗和离岗,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长期以来,由于护士在社会,处于的地位较低,又因为工作量大,各种各样的事都要护士负责,生活上的不规律,直接导致了护理人力上的资源不足。
1.2来自患者的因素想要正常的护理活动得到全方位的的开展,需要得到患者的密切配合及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因此,我们得出,护理是一项需要护士和患者双方互相协助的活动。
往往,护理出现了安全事件,最主要的一项原因是,个别的病人不遵医嘱,觉得医生开的药没有疗效,就私自用药,或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生护士的允许,擅自的、随意的外出。
1.3来自物质的因素当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不安全的因素,其中一项的因素是来自于护理设备。
护理设备是护理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直接原因,护理设备的器械性能有没有出现问题,有没有合格的质量保障,都会直接对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产生重要影响,而抢救及治疗工作又基于此,这些都严重的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何处理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92-01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与否,不仅影响手术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
1 护理安全隐患1.1 基本功不扎实,责任心不强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量越来越大,一些年轻护士参加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其理论及专业知识相对不熟练,虽然经过专业培训,但基本功不扎实,专科技术水平不过硬,缺乏工作经验,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话,不能及时和处理或对该问题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
1.2 执行制度不规范年轻护士有干劲,但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严谨,查对不严格;在接患者入室的过程中,不叫姓名,不查对科室,致使接错患者;由于体位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造成意外伤害。
1.3 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护士既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又被要求体力和精力的充沛,还必须面对当前医患关系的相对紧张,以及媒体报道不准确,在工作中因手术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说话不严谨,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等因素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1.4 器械、设备准备不充分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对手术仪器了解不全面,器械准备不完整,对特殊手术所用器械掌握不全;手术后与消毒供应中心交接不明确,造成器械丢失。
1.5 无菌观念不强由于个别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单独值班时存在侥幸心里,有时会有护士接送患者时没有更换外出鞋和外出服;值夜班的护士没有戴口罩、帽子就进入无菌区进行操作;有时会出现电刀、吸引头滑落更换不及时等情况发生。
另外,由于大手术或疑难手术参观人员过多;特殊感染手术护士在术前检查不全面,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交叉感染,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6 手术标本管理不当手术切除的组织未询问医师而自行处理或丢弃,影响术后确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对策2.1 执行制度规范化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督促并检查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情况,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浅议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87-01
随着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行业的高风险日渐突显,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
护理安全的最终目标就是病人安全。
护理安全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
因此,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正确评估、分析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促进护理安全。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护理人员的因素: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繁重,生活不规律,部分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换岗或离岗,致使临床护士严重缺编[2]。
由于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及受到环境的影响,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投入较少,使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护士应变能力差,护患之间沟通不良。
另外由于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轻护士,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不娴熟,工作中理论不能
联系实践,容易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因此,护理安全问题也日趋突出。
1.2患者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
个别病人的不遵医行为、不规范用药或住院期间私自外出,也是造成护理安全事件的因素之一[3]。
1.3物质因素:护理设备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工具,设备器械的性能是否完好,质量是否过关,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抢救及治疗工作,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1.4环境因素: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因素。
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烫伤等。
环境污染导致院内交叉感染;安全危险品管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等都是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防范对策
2.1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对病人进行操作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防止差错发生。
在护理工作中只要认真进行查对,很多差错都是可以避免的。
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抢救设备仪器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如有特殊治疗必须要认真交接,保证治疗的正常进行,防止延误治疗。
2.2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充足的护士人数是完成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
人力资源,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以最少的人力投入提供最大的护理服务。
2.3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与护理差错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的强化培训学习。
另外,护士还要适当学习一些人文、心理、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4高危患者的安全管理:将大手术后、危重患者、长期卧床、有心理障碍、婴幼儿患者做为科室的高危患者对待。
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对待高危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防止患者压疮,跌到,坠床等,这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护送,防止发生意外。
对高危患者护士长要做到:每天要了解病情,治疗效果,基础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经常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给予及时的解决,同时注意在护士晨会上进行讲评,引起大家的重视[4]。
2.5加强医院感染及特殊药品管理: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高危险药品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淆,要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麻醉药品要加双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并记录,抢救车急救药品要班班交接,用后及时补充,以保证数量。
护理安全是病人的基本要求,是医院生存的根本,是患者择医的标准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摆正位置,明确责任,加强防范,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心,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现代管理方法,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顺秋,吴剑源.现代适用护理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6
[2]廖晓英.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4):123-124
[3]宗素梅.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 2009,7(4):914-915
[4]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