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好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_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980.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纲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分的关系[重要程度:★☆☆☆☆]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内环境),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二、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血浆的成分(1)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2)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1.填出下表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2.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3.完善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4.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过程a主要表示营养物质和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之间的组织液,b主要表示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C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回到血液中被运走,c表示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2)据图分析,维持内环境稳态必需的过程是a、b、c。
(3)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4)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5)除(4)中的情况外,还有一些情况导致组织水肿,它们与渗透压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过敏反应→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3个易错点:(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和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 稳的机制、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体液、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渗透压;稳态(二)知识络细胞 外液细胞 内液(三)疑难解析1.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体液的各个之间既是彼此隔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成分特性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渗透压 酸碱度血浆组织液概念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概念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使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体教学目标:考点:本讲难点:本讲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如图)。
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
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因此,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
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