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27
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
5分,共45分)1.化学家认为石油、煤作为能源使用时,燃烧了“未来的原始材料”.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大力提倡开发化石燃料作为能源B.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C.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影响可持续发展D.人类应尽可能开发新能源,取代化石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3.已知:H2(g)+F2(g)═2HF(g)△H=﹣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放出270kJ热量4.可逆反应A(g)+3B(g)2C(g)+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min) B.v(B)=0。
02mol/(L•s)C.v(C)=0。
8 mol/(L•min) D.v(D)=0。
01mol/(L•s)5.已知:2SO2(g)+O2(g)⇌2SO3(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有利于提高SO2转化率的是()A.加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加入O2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22SO3△H=﹣196.6 kJ•mol﹣1B.H2(g)+O2(g)═H2O(l)△H=﹣285.8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
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三中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在f轨道上运动B.电子的运动和行星相似,围绕着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C.同一能层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M能层中含有3d能级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金属元素可能形离子化合物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共价键越牢固C.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D.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3.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A.Na+的轨道表示式:B.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4.下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C﹣F B.C﹣O C.C﹣N D.C﹣C5.下列微粒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的是()A.SiH4 B.CCl4 C.H2O D.NH4+6.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O2⑥C2H2.A.①②③ B.③④⑤⑥C.①③⑥ D.③⑤⑥7.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 C.H2O2D.CH2O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9.下列微粒半径的大小顺序不正确的是()A.S>O>F B.S2﹣>Cl﹣>K+>Ca2+C.F﹣>O2﹣>Na+>Mg2+D.Fe>Fe2+>Fe3+10.下列微粒中,键角最大的是()A.NH4+B.H3O+C.CO2D.CCl411.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X原子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C.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1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BF3是三角锥形分子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13.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只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的是()A.CO2、H2S B.SO3、CH4C.N2、C2H2D.NH3、HCl14.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不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15.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是非极性分子A.元素X的常见化合物价是+1价B.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17.不能说明元素X的电负性比元素Y的大的是()A.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B.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C.与H2化合时X形成的单质比Y形成的单质容易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18.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3,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C.电负性:Z<W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 Y>r Z>r W>r X19.如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A.A、B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B>AB.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E>D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E20.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 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⑥A的电负性小于B的电负性;⑦A的第一电离能大于B的第一电离能.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③④⑥ B.①②⑦ C.③⑤D.③④⑤⑥⑦21.在厨房里对水进行下列操作,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A.加入少量酒精B.加入少量食醋C.把水放入冰箱中使其降温至1℃D.把水加热至沸腾22.已知室温时,0.1mol/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H=4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23.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c(H+)B.C.D.24.下列离子方程式属于盐类的水解,且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HCO3﹣+H2O⇌CO32﹣+H3O+B.NaHS溶液:HS﹣+H2O⇌H2S+OH﹣C.Na2CO3溶液:CO32﹣+2H2O⇌H2CO3+2OH﹣D.NH4Cl溶于D2O中:NH4++D2O⇌NH3•D2O+H+25.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 mol•L﹣1B.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C.醋酸中的c(CH3COO﹣)和硫酸中的c(SO42﹣)相等D.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二、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70分)26.某质量数为32,核内有16个中子的原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价电子排布图为.27.M电子层上有个能级,有个轨道,作为内层最多可容纳个电子,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含有个未成对电子.28.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主族元素原子处于族;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主族元素原子处于族.29.已知CN﹣与N2结构相似,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0.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构型为.31.SO32﹣的立体构型是,其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NH4+的立体构型是与NH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32.某元素基态原子3P能级有一个单电子,该元素符号为;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该元素符号为;3P能级有一对孤对电子,该元素符号为.33.写出下列分子的电子式N2H2O C2H4.34.有A、B、C、D、F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属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层p 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数;B原子最外层中有两个不成对的电子;C原子核外有7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A、D同主族;B、E同主族;试回答:(1)写出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B、C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原因是(3)C的氢化物的立体结构为,中心原子C的轨道杂化类型为,键角(4)C的单质中π键的数目为,B、D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化学式).35.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属于d区元素的是(填元素符号).元素⑪的名称是(2)表中元素①与元素②可以形成10电子的分子X,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②和③按原子个数比1:2形成分子Y,Y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②原子的杂化方式为.(3)某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 n np n+1,该元素为(填元素符号);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最简单分子X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4)元素④、⑤、⑥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5)元素⑨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6)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⑪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7)元素⑦、⑧的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并设计实验验证(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36.A、B、C、D、E、F六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F是过渡元素.B、C、D、E同周期,A、D同主族.A原子核外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两种形状的电子云轨道上电子数相等;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五种运动状态的电子;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5;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 F(2)B、C、D、E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四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化学式).(3)C、D、E对应氢化物的稳定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写化学式)(4)DA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与DA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写一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2)XY2是一种常用的溶剂,XY2的分子中存在个σ键.在H﹣Y、H﹣Z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键长较长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3)W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3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FeCl3溶液显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AlCl3溶液蒸干灼烧后的产物为,由AlCl3溶液得到AlCl3晶体的操作是(3)NaHCO3与Al2(SO4)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向0.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Na2CO3固体、NH4Cl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填“左”、“右”或“不移动”).(5)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①大小关系.②物料守恒.③电荷守恒.④质子守恒.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三中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能量低的电子只能在s轨道上运动,能量高的电子总在f轨道上运动B.电子的运动和行星相似,围绕着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C.同一能层中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相同D.M能层中含有3d能级【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分析】A.能量高的电子也可以在s轨道上运动;B.电子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只是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大些;C.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能量不同;D.M能层有s、p、d能级.【解答】解:A.能量高的电子也可以在s轨道上运动如7s轨道上的电子能量也很高,比4f能量还高,故A错误;B.电子运动不是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只是在某个区域出现的概率大些,故B错误;C.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能量不同,且按s、p、d…规律依次增大,故C错误;D.M层有s、p、d能级,所以M能层中含有3d能级,故D正确;故选D.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非金属元素可能形离子化合物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共价键越牢固C.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D.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考点】化学键.【分析】A.铵盐为离子化合物,都由非金属性元素构成;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原子间作用力越强;C.键能越大,越难以断裂;D.键长越长,化学键键能越小.【解答】解:A.铵盐为离子化合物,都由非金属性元素构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故A 正确;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原子间作用力越强,则共价键越牢固,故B正确;C.键能越大,断裂时吸收的能量越多,则越难以断裂,分子越稳定,故C正确;D.键长越长,化学键键能越小,越不稳定,故D错误.故选:D.3.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A.Na+的轨道表示式:B.Na+的结构示意图:C.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D.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1【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Na为金属元素,易失去电子,所以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s1,轨道表示式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轨道表示式用一个方框或圆圈表示能级中的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方向的不同电子,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2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内,且自旋方向相反,所以Na+的轨道表示式:,故A错误;B.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写为[Ne]3s1,故C正确;D.钠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故D正确;故选A.4.下列化学键中,键的极性最强的是()A.C﹣F B.C﹣O C.C﹣N D.C﹣C【考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分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相差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选项中都是碳原子分别与F、O、N、C原子形成的极性键,可以根据F、O、N、C的非金属性判断键的极性最强.【解答】解:由于形成共用电子对的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相差越大,形成的共价键的极性越强;四个选项中,都含有碳原子,其它元素的非金属性大小关系为:F>O>N>C,所以极性键的极性大小关系为:C﹣F>C﹣O>C﹣N>C﹣C,故选A.5.下列微粒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的是()A.SiH4 B.CCl4 C.H2O D.NH4+【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只含共价键的微粒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只含共价键的微粒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价电子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A.该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个数=×(4﹣4×1)=0,故A错误;B.该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个数=×(4﹣4×1)=0,故B错误;C.该分子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个数=×(6﹣2×1)=2,故C正确;D.该微粒中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个数=×(5﹣1﹣4×1)=0,故D错误;故选C.6.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O2⑥C2H2.A.①②③ B.③④⑤⑥C.①③⑥ D.③⑤⑥【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分析】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根据存在的化学键判断.【解答】解:①HCl的结构式为H﹣Cl,所以只存在σ键,故错误;②H2O中只存在共价单键,所以只存在σ键,故错误;③N2的结构式为N≡N,所以含有σ键和π键,故正确;④H2O2中只存在共价单键,所以只存在σ键,故错误;⑤CO2的结构式为O=C=O,所以含有σ键和π键,故正确;⑥C2H2的中氢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存在共价单键、碳碳之间存在共价叁键,所以含有σ键和π键,故正确;故选D.7.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B.CCl4 C.H2O2D.CH2O【考点】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分析】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说明该分子为平面或直线形结构,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构型.【解答】解:A.氨气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3+×(5﹣3×1)=4且含有一个孤电子对,所以为三角锥形结构,则各原子并不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CCl4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4+×(4﹣4×1)=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正四面体结构,则各原子并不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C.双氧水分子结构为,所以所有原子不共面,故C错误;D.CH2O为甲醛,中心原子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甲醛平面三角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故选D.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考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分析】A、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的为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有两类,一是非金属单质,二是结构对称的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叠.C、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解答】解:A、CO2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B、CH4、CCl4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叠,属于非极性分子,但存在的化学键是极性键,故B正确.C、F、CI、Br、I的非金属逐渐减弱,所以HF、HCI、HBr、HI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 错误.D、H2O是V型分子,CS2、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故D错误.故选B.9.下列微粒半径的大小顺序不正确的是()A.S>O>F B.S2﹣>Cl﹣>K+>Ca2+C.F﹣>O2﹣>Na+>Mg2+D.Fe>Fe2+>Fe3+【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分析】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D.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离子电荷越高离子半径越小.【解答】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离子半径:S>O>F,故A正确;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K+>Ca2+,故B正确;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F﹣>Na+>Mg2+,故C错误;D.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同种元素形成的阳离子,离子电荷越高离子半径越小,故微粒半径:Fe>Fe2+>Fe3+,故D正确.故选:C.10.下列微粒中,键角最大的是()A.NH4+B.H3O+C.CO2D.CCl4【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确定键角,直线型分子键角为180°,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NH4+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B.H3O+为三角锥型,键角为107.3°;C.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键角为180°;D.CCl4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故选C.11.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X原子2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三个电子C.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A.如H和Na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性质不同;B.X为N,Y为P;C.X为He,Y为Be;D.X为Mg,Y的M层电子数不确定.【解答】解: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如H和Na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性质不同,故A错误;B.X为N,Y为P,同主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故B正确;C.X为He,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Y为Be,属于金属元素,化学性质较活泼,二者性质不同,故C错误;D.X为Mg,Y的M层电子数不确定,满足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元素有多种,故D错误.故选B.1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O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BF3是三角锥形分子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考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分析】A.CS2与CO2分子构型相同,根据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分析;B.先求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再判断分子构型;C.根据BF3中B含有的成键电子对判断;D.先求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再判断杂化类型.【解答】解:A.CS2与CO2分子构型相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为O=C=O,则CS2的结构为S=C=S,属于直线形分子,故A错误;C.ClO3﹣中Cl的价层电子对数=3+(7+1﹣2×3)=4,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B正确;C.BF3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3+(3+1×3)=3,则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C错误;D.SiF4中Si的价层电子对数=4+(4﹣1×4)=4,SO32﹣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3+(6+2﹣2×3)=4,所以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故D错误.故选B.13.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只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的是()A.CO2、H2S B.SO3、CH4C.N2、C2H2D.NH3、HCl【考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构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如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重心重合,电荷分布均匀,则为非极性分子【解答】解:A.CO2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H2S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A错误;B.SO3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CH4中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C.N2属于单质,属于非极性分子;C2H2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D.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HCl 中含有极性键,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一定为极性分子,故D正确;故选:D.14.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不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考点】化学键.【分析】根据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分析,根据选项看能否找出例子,如果能找出例子,该题正确,否则错误.【解答】解: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故A错误;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B错误;C、离子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故C错误;D、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D正确;故选D.15.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是非极性分子【考点】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分析】PCl3分子中三个P﹣Cl键完全相同,所以键能、键长,键角都相等;分子中P﹣Cl 键是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极性共价键,分子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解答】解:A.PCl3分子中三个P﹣Cl键完全相同,所以键长、键角都相等,故A正确;B.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则分子中P﹣Cl键是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PCl3分子中三个P﹣Cl键完全相同,所以键能,键角均相等,故C正确;D.PCl3分子中存在P﹣Cl极性键,分子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D.A.元素X的常见化合物价是+1价B.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分析】X和Y都是主族元素,I是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相差较大,则X为第IA族元素;Y元素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相差较大,则Y是第IIIA族元素,X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活泼性大于Y,A.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B.Al和冷水不反应;C.X为第IA族元素,与氯形成化合物,氯为﹣1价,化学式可能是XCl;D.根据以上分析确定X所属主族.【解答】解:X和Y都是主族元素,I是电离能,X第一电离能和第二电离能相差较大,则X为第IA族元素;Y元素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相差较大,则Y是第ⅢA族元素,X第一电离能小于Y,说明X活泼性大于Y,A.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但O、F元素除外,X为第IA族元素,则X 常见化合价为+1价,故A正确;B.如果Y是第三周期元素,则为Al,Al和冷水不反应,和酸和强碱溶液反应,故B错误;C.X可失去1个电子,化合价为+1,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如NaCl,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知,Y属于第ⅢA族元素,故D正确;故选:B.17.不能说明元素X的电负性比元素Y的大的是()A.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B.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C.与H2化合时X形成的单质比Y形成的单质容易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分析】A、元素电负性大小与吸引电子能力有关,与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电负性越强的元素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C、电负性越大的元素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和氢气化合越容易;D、电负性越强的元素其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解答】解:A、元素电负性大小与吸引电子能力有关,与最外层电子数多少无关,如氧元素的电负性比碘元素的电负性大,但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所以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不能说明X比Y的电负性大,故A错误;。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装——————————订——————————线————————————平罗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2小题,共计44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平衡主要研究下列哪一类反应的规律( )。
A .可逆反应 B .任何反应 C .部分反应 D .气体反应2、已知反应X +Y===M +N 为放热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NB .断开X 、Y 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M 、N 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C .X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加热一定可以反应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 .自发进行的反应均是放热反应 B .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进行 C .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D .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4( )A. 醋酸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B. 10 mL 1 mol ·L -1醋酸恰好与10 mL 1 mol ·L -1NaOH 溶液完全反应 C. 1 mol ·L -1的醋酸溶液的c (H +)约为0.01 mol ·L -1 D.在相5、在RNH 2·H 2ORNH 3+OH -形成的平衡中,要使RNH 2·H 2O 的电离程度及c (OH-( )A.通入HClB.加少量NaOHC.D.升温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 的绝对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 .C(s)+12O 2(g)===CO(g) ΔH =-110.5 kJ·mol -1B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02.3 kJ·mol -1C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D .CO(g)+12O 2(g)===CO 2(g) ΔH =-283 kJ·mol -17、已知:①2C(s)+O 2(g)====2CO(g) ΔH=-221.0 kJ ·mol -1;②2H 2(g)+O 2(g) ====2H 2O(g) ΔH=-483.6 kJ ·mol -1。
——————————347.相同体积的pH =3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8.将0.1mol/L稀氨水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 溶液中c(H+)增大C. NH3·H2O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 溶液pH增大9.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盐酸溶液中c(Cl–)等于NaOH溶液中c (Na+)C.若两溶液等体积混合能恰好中和D.分别稀释10倍后,两溶液的pH之和大于1410.向0.lmol/L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忽略温度、体积变化),增大的是A. 醋酸浓度 B. 水的电离程度 C. 氢离子浓度 D. 水的离子积11.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水,平衡正向移动,c (H+)增大B. 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C. 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H+)降低D.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c (H+)/ c (OH-)增大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 3O2(g)== 2CO2(g)+ 3H2O(g)△H= —1367.0 kJ/mol(燃烧热)B.S(s)+ O2(g)=== SO2(g)△H= —269.8kJ/mol(反应热)C.2NO2 == O2 + 2NO △H= +116.2kJ/mol(反应热)D.NaOH(aq)+ HCl(aq)== NaCl(aq)+ H2O(l)△H= +57.3kJ/mol(中和热)13.已知4 NH3 + 5 O2 ==== 4 NO + 6 H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4 v(O2) = 5 v (NO) B.5 v(O2) = 6 v(H2O)C.2 v(NH3) = 3 v(H2O) D.4 v(NH3) = 5 v(O2)14.反应A + 3B = 2C + 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 mol/(L·s)④v(D)=0.45 mol/(L·s)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A.④> ③> ②> ①B.①> ②> ③> ④C.④> ③= ②> ①D.④< ③= ②< ①15.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C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B.硫原子结构示意图:C.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D.N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很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B.含有阳离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C.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都与自由电子有关D.分子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iO2和 CO2B.CH4 和 H2O C.MgCl2和 Na2O2D.NaCl和 HCl 4.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区域是( )A.第三周期第ⅥB族;p区B.第三周期第ⅢB族;ds区C.第四周期第ⅥB族;d区D.第四周期第ⅢB族;f区5.下列各组元素各项性质比较错误的是()A.半径:F->Na+>Mg2+>Al3+B.最高正价:O>N>CC.电负性:O>C>Si D.酸性:HClO4>H2SO4>H3PO46.下列分子:①BF3,②CCl4,③NH3,④H2O,⑤HCl,⑥CH4。
其中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有()A.①②⑥B.①②⑤C.②⑤③D.①②③7.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Na+:1s22s22p6B.F:1s22s22p5C.O2-:1s22s22p4D.Ar:1s22s22p63s23p68.已知C3N4晶体很可能具有比金刚石更大的硬度,且原子间以单键结合。
下列有关C3N4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3N4晶体是分子晶体B.C3N4晶体中C—N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的C—C键的键长短C.C3N4晶体中C、N原子个数之比为4∶3D.C3N4晶体中微粒间通过离子键结合9.下列各项比较中前者高于(或大于或强于)后者的是A.CCl4和SiCl4的熔点B.对羟基苯甲醛()和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C.I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I2在CCl4溶液中的溶解度D.H2SO3和H2SO4的酸性10.下列有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的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B.钠晶胞结构如图,钠晶胞中每个钠原子的配位数为8C.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电性将变小D.干冰晶体熔化时,1mol干冰要断裂2mol碳氧双键11.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B.丙烯分子有7个σ键,1个π键C.丙烯分子存在非极性键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12.在有机物中,若碳原子上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则这个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般是手性分子具有镜像异构及光学活性,下列分子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是()A.CBr2F2B.CH3CH2OH C.CH3CH2CH3D.CH3CH(OH)COOH 13.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①Na2O2;②SiO2;③石墨;④金刚石;⑤CaH2;⑥白磷,其中含有两种结合力的组合是()A.①③⑤⑥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③⑥14.如图是第三周期11~17号元素某些性质变化趋势的柱形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y轴表示的可能是第一电离能B.y轴表示的可能是电负性C.y轴表示的可能是原子半径D.y轴表示的可能是形成基态离子转移的电子数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e-稳定结构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28ˊ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12个D.由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一定具有高的熔、沸点及硬度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A B.B C.C D.D17.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分子之间氢键的方向性导致冰中水分子的堆积方式不属于分子密堆积B.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C.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氢键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18.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CH2F2的电子式:D.甲醛的结构式:2.由单质形成的晶体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D.阳离子3.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I、Br、Cl B.Al、Si、P C.O、S、Na D.C、N、B4.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是()A.2s22p2和2s22p4B.3s23p4和2s22p4C.3s2和2s22p5D.3s1和3s23p45.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A.NH3B.BCl3 C.PCl3D.H2O7.如图为某晶体的一个晶胞.该晶体由A、B、C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试根据图示判断,该晶体的化学式是()A.A6B8C B.A2B4C C.A3BC D.A3B4C8.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对电子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D.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9.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B.S2Cl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D.S2Cl2的电子式为10.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B.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C.将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D.将乙醛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11.已知CsCl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的核间距为a cm,如图所示,则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A.B.C.D.A.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f<gB.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b<gC.元素e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D.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13.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14.已知①丙烷②正丁烷③异丁烷④2﹣甲基丁烷⑤己烷,上述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⑤D.⑤①②④③15.一环酯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其水解产物能使FeCl3溶液变色B.该化合物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与NaOH溶液反应时,1 mol 该化合物能消耗6 mol NaOHD.其分子式为C16H10O616.化学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有()A.6种B.7种C.8种D.9种17.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3CH2CH3B.CH3COCH3C.CH3CH2OH D.CH3OCH318.某气态烃A,1mol能与2mol HCl完全加成生成B,B上的氢原子被Cl原子完全取代需要8mol Cl2,则A可能是()A.丙炔 B.2﹣丁炔C.2﹣丁烯D.2﹣甲基丙烯19.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分开,该试剂可以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溴化钾溶液C.溴水 D.硝酸银溶液2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可以发生反应的类型有()①加成②消去③水解④酯化⑤氧化⑥加聚.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21.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①豆油②酱油③牛油④甘油⑤重油⑥硝化甘油.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2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A.氢氧化钠溶液 B.饱和Na2SO4溶液C.CuSO4溶液D.浓硫酸23.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其水解程度,需要的试剂是()①NaOH溶液②银氨溶液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碘水.A.④B.②④C.①③④ D.③④24.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为“砳砳”.一种“砳砳”的外用材料是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涤纶(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羊毛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B.涤纶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合成涤纶的单体之一可以是HOCH2CH2OHD.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2分)25.填空题(1)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B、12C60和石墨C、和D、35Cl和37ClE、乙醇和乙二醇①互为同位素的是;②互为同系物的是;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⑤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体,也不是同素异形体,但可看成是同一类物质的是(2)按下列要求选择适当物质的符号填空:(填序号)A.MgCl2B.金刚石C.NH4Cl D.KNO3E.干冰F.单质碘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①,熔化时需破坏共价键的是②,熔点最高的是③,熔点最低的是④.⑤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由丙烯制取聚丙烯:②淀粉水解:.26.回答问题(1)新制备的Cu(OH)2可将乙醛(CH3CHO)氧化成乙酸,而自身还原成Cu2O.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1mol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2)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3)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铜晶体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为.27.有A、B、C、D、E 5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B C D E(2)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写出该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3)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4)写出D元素的电子排布图.(5)元素B与D的电负性的大小关系是.28.实验题: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在蒸馏烧瓶中装有冰醋酸、乙醇、浓硫酸和沸石,水浴加热,粗制乙酸乙酯.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粗产品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液体分为两层,现用两种方法检验乙酸乙酯和水层:第一种方法加入几滴KMnO4溶液,振荡结果两层都没有颜色,无法区别;第二种方法是加入少量碘片,结果是上层液体呈紫红色.在这个实验中:(1)水浴的作用是,浓硫酸的作用是.(2)水流经冷凝管时,应从口进入.(填a或b)(3)烧杯中乙酸乙酯在层,根据是,加入几滴KMnO4溶液后,水层不显紫色,是因为.(4)粗制乙酸乙酯经过提纯,可得到纯净的酯,提纯的操作方法是.29.根据下列有机物转化流程回答:(1)写出A的结构简式:.(2)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序号):.属于加成反应的有(填序号).(3)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第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题2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C.CH2F2的电子式:D.甲醛的结构式:【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析】A.乙烯的结构简式中漏掉了碳碳双键;B.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单质、化合物)分子的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式;C.该电子式中漏掉了F原子最外层的3对孤电子对;D.用短线代替所有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解答】解:A.烯烃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故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CH2═CH2,故A 错误;B.CH3CH2OH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B错误;C.该电子式中,F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甲醛分子中含有1个碳氧双键、两个碳氢键,其结构式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等知识,注意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2.由单质形成的晶体一定不存在的微粒是()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D.阳离子【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由单质形成的晶体可能有:硅、金刚石(原子晶体),S8、Cl2(分子晶体),Na、Mg(金属晶体),在这些晶体中,构成晶体的微粒分别是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解答】解:由单质形成的晶体可能有:硅、金刚石(原子晶体),S8、Cl2(分子晶体),Na、Mg (金属晶体),在这些晶体中,构成晶体的微粒分别是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离子晶体的微粒是阴、阳离子,但离子晶体不可能是单质,故选C.【点评】本题易误认为由单质形成的晶体中不存在离子,即既不存在阳离子,也不存在阴离子.但在金属晶体中就存在金属阳离子,不存在阴离子.3.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I、Br、Cl B.Al、Si、P C.O、S、Na D.C、N、B【考点】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知,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I、Br、Cl属于同一主族,且I、Br、Cl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错误;B、Al、Si、P属于同一周期,且Al、Si、P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B错误;C、O、S属于同一主族,O的原子序数小于S的,所以O的原子半径小于S的原子半径;S、Na属于同一周期,且Na的原子序数小于S的原子序数,所以Na的原子半径大于S的原子半径,O、S、N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C正确;D、B、C、N属于同一周期,且B、C、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即可.4.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是()A.2s22p2和2s22p4B.3s23p4和2s22p4C.3s2和2s22p5D.3s1和3s23p4【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AB2型化合物中A的化合价为+2或者+4价,B的化合价为﹣1或﹣2价,根据价电子排布判断化合价是否符合.【解答】解:A.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2的元素为C,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为O,二者可形成CO2,故A不选;B.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为S,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为O,二者可形成SO2,故B不选;C.价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元素为Mg,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元素为F,二者可形成MgF2,故C 不选;D.价层电子排布为3S1的元素为Na,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为S,二者可形成Na2S,与题目不符,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把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5.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是()A.NH3B.BCl3 C.PCl3D.H2O【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鲍林(Pauling)的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配原子个数,孤电子对个数=×(a﹣xb),a指中心原子价电子个数,x指配原子个数,b指配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要的电子个数,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说明中心原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NH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5﹣3×1)=4,中心原子是以sp3杂化,故A错误;B.BCl3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3﹣3×1)=3,中心原子是以sp2杂化,故B正确;C.三氯化磷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3+×(5﹣3×1)=4,所以磷原子采用sp3杂化,故C错误;D.H2O中价层电子对个数=σ键个数+孤电子对个数=2+2=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根据“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来解答即可,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是高考的热点,所以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是孤电子对个数的计算方法.【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比较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等角度判断;比较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等角度判断.【解答】解:A.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氢键,不能根据沸点高低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盐酸和H2SO3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B错误;C.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则金属性越强,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则金属性:Na<K,故C错误;D.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越稳定,对应的非金属性越强,HF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强,则非金属性:F>C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非金属性、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以及比较非金属性、金属性的角度.7.如图为某晶体的一个晶胞.该晶体由A、B、C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试根据图示判断,该晶体的化学式是()A.A6B8C B.A2B4C C.A3BC D.A3B4C【考点】晶胞的计算.【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根据晶胞图可知,A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六个面心上,所以晶胞中含有A原子的数目为=3,B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上,所以晶胞含有B原子数目为=1,C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体心,数目为1,所以在晶胞中ABC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1:1,据此答题;【解答】解:根据晶胞图可知,A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六个面心上,所以晶胞中含有A原子的数目为=3,B原子分布在立方体的八个顶点上,所以晶胞含有B原子数目为=1,C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体心,数目为1,所以在晶胞中ABC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1:1,所以晶体的化学式为:A3BC,故答案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均摊法计算晶体的化学式,难度较小,注重对基本方法的考查.8.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B.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给出孤对电子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D.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考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A.硫酸铜先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B.配合物中,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C.络合物在乙醇中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析出;D.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使溶液澄清;【解答】解:A.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澄清,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减小,故A错误.B.在[Cu(NH3)4]2+离子中,Cu2+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故B正确;C.[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向溶液中加入乙醇后会析出蓝色晶体,故C错误;D.硫酸铜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时,氢氧化铜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络合物离子[Cu(NH3)4]2+而使溶液澄清,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合物、配位键的形成等性质,难度不大,明确形成配合物的条件是:有提供空轨道的中心原子,有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9.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常温下,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2Cl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B.S2Cl2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S2Br2与S2Cl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D.S2Cl2的电子式为【考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压轴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S2Cl2遇水易水解,并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在反应过程中硫元素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B、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多为极性键.C、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D、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解答】解:A、S2Cl2中的硫元素为中间价态(+1价),在反应过程中一部分升高到+4价(生成SO2),一部分降低到0价(生成S),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故A正确;B、S2Cl2的结构类似于H2O2的结构,为Cl﹣S﹣S﹣Cl,其中的S﹣S为非极性键,S﹣Cl键为极性键,故B正确;C、S2Br2与S2Cl2的组成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S2Br2>S2Cl2,故C正确;D、氯原子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未标出,S2Cl2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选:D.【点评】以S2Cl2的结构为载体,考查分子结构、化学键、电子式、氧化还原反应、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等,难度不大,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学生能力的考查,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是一道不错的能力考查题目.10.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将乙醇滴入酸性K2Cr2O7溶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B.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C.将H2C2O4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D.将乙醛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中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红色沉淀【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说明该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2K2Cr2O7+3C2H5OH+8H2SO4=2K2SO4+2Cr2(SO4)3+3CH3COOH+11H2O,Cr2O72﹣转化为Cr3+,C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有电子转移,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2NaOH+SO2=Na2SO3+H2O,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没有电子转移,所以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C.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C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4价,所以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该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所以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根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判断即可,注意有机物中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取平均化合价,为易错点.11.已知CsCl晶体的密度为ρ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的核间距为a cm,如图所示,则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A.B.C.D.【考点】晶胞的计算.【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利用均摊法确定该立方体中含有的离子,根据ρV=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该立方体中含1个氯离子,Cs+个数=8×=1,根据ρV=知,M=,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是ρa3 N 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明确该立体中含有的阴阳离子个数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摩尔质量与密度、体积和N A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A.氢氧化物碱性的强弱:f<gB.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b<gC.元素e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D.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f、g的最高正价为+1,为第ⅠA族元素,原子半径a<f<g,故a为H元素、f为Li元素、g为Na元素.b、d的最低负极为﹣2价,处于第ⅥA族,b的原子半径减小,故b为O元素,d为S元素.c、e的最高正价为+3,处于第ⅢA族,c的原子半径较小,故c为B元素、e为Al元素,据此解答.【解答】解:a、f、g的最高正价为+1,为第ⅠA族元素,原子半径a<f<g,故a为H元素、f为Li元素、g为Na元素.b、d的最低负极为﹣2价,处于第ⅥA族,b的原子半径减小,故b为O元素,d为S元素.c、e的最高正价为+3,处于第ⅢA族,c的原子半径较小,故c为B元素、e为Al元素,A、金属性g>f,故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f<g,故A正确;B、b、g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故B错误;C、元素e的氧化物是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故C错误;D、元素a与元素d形成的化合物是H2S,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难度中等,注意利用化合价与半径确定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离子半径的比较.13.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C.sp2,氢键D.sp3,氢键【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在硼酸[B(OH)3]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与氧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无孤对电子对,据此确定杂化轨道数,进而确定杂化方式;在硼酸[B(OH)3]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氧元素的电负性很强,不同硼酸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此外硼酸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解答】解:在硼酸[B(OH)3]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与氧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即形成3个σ键,无孤对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3,故B原子采取sp2杂化;在硼酸[B(OH)3]分子中,氧原子与氢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氧元素的电负性很强,不同硼酸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外硼酸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故硼酸分子之间主要是氢键;故选C.【点评】考查杂化轨道、化学键、氢键等,难度中等,注意氢键的形成,由于电负性很大的元素F、O、N与氢原子结合,共用电子对偏离H原子,使H原子几乎成为裸露的质子,而发生电性吸引.14.已知①丙烷②正丁烷③异丁烷④2﹣甲基丁烷⑤己烷,上述物质的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是()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⑤D.⑤①②④③【考点】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晶体熔沸点的比较.【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根据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碳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来解答.【解答】解: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小,所以沸点:己烷>2﹣甲基丁烷>丁烷>丙烷;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所以沸点:正丁烷>异丁烷,综上可知:己烷>2﹣甲基丁烷>正丁烷>异丁烷>丙烷,则沸点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①③②④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烷烃沸点高低比较,关键要掌握烷烃的沸点规律,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碳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15.一环酯化合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其水解产物能使FeCl3溶液变色B.该化合物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与NaOH溶液反应时,1 mol 该化合物能消耗6 mol NaOHD.其分子式为C16H10O6【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分析】由一环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6H12O6,其分子结构中含“﹣CH2﹣”,故所有原子一定不共平面,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和显色反应,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该化合物的水解产物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变紫色,故A正确;B.其分子结构中含“﹣CH2﹣”,故所有原子一定不共平面,故B错误;C.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含有2个酯基,水解可生成羧基和醇羟基,则1 mol 该化合物能与4 mol NaOH发生反应,故C错误;D.由一环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6H12O6,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16.化学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有()A.6种B.7种C.8种D.9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先书写戊基﹣C5H11异构体,戊基异构数目等于戊醇的异构体数目.【解答】解:戊基﹣C5H11可能的结构有:﹣CH2CH2CH2CH2CH3、﹣CH(CH3)CH2CH2CH3、﹣CH(CH2CH3)2、﹣CHCH(CH3)CH2CH3、﹣C(CH3)2CH2CH3、﹣C(CH3)CH(CH3)2、﹣CH2CH2CH(CH3)2、﹣CH2C(CH3)3,则戊醇的可能结构有8种,故选C.【点评】本题注意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难度中等,注意确定的方法.17.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3CH2CH3B.CH3COCH3C.CH3CH2OH D.CH3OCH3【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分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不同的峰,分子中就有几种H原子,峰的面积之比等于氢原子数之比,核磁共振氢谱图有3三种信号,说明分子中有3种H原子.利用等效氢原子判断:①分子中同。
宁夏石嘴山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重点,以下措施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 在电解铝工业中添加冰晶石B . 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温度C . 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D . 大力发展火电,缓解用电紧张2. (2分) (2018高一上·抚顺期末) 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mol/L的盐酸140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0.56L氯气,使其中Fe2+全部转化为Fe3+。
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A . Fe2O3B . Fe3O4C . Fe4O5D . Fe5O73. (2分)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CO的燃烧热为283 kJB . 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 2Na2O2(s)+2CO2(s)=2Na2CO3(s)+O2(g)△H>﹣452 kJ/molD .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4. (2分)已知H+(aq) + OH-(aq) = H2O(1);ΔH = - 57. 3 kJ·mol-1 ,其中aq代表稀溶液,以下四个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ΔH = - 57.3 kJ·mol-1的是()A . H2SO4(aq) +2NaOH(aq) = Na2SO4(aq)+ 2H2O(1)B . H2SO4(aq) + Ba(OH)2(aq) = BaSO4(s)+ H2O(1)C . HCl(aq) +NaOH(aq) = NaCl(aq)+ H2O(1)D . HCl(aq) + NH3 ·H2O (aq) = NH4Cl (aq) + H2O(1)5. (2分) (2017高一下·郑州期中) 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 . 该反应过程中,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B . 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进行C . 该图象可以表示碳酸钙受热分解的能量变化D . 该图象可以表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能量变化6. (2分) (2017高二上·莆田期末) 已知1mol白磷变成1mol红磷放出18.39kJ的热量.下列两个方程式:4P(白磷,s)+5O2(g)=2P2O5(s);△H14P(红磷,s)+5O2(g)=2P2O5(s);△H2则△H1和△H2的关系正确的是()A . △H1=△H2B . △H1<△H2C . △H1>△H2D . 不能确定7. (2分) (2018高一下·长治期末) 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 . X(g)+Y(g)⇌Z(g)+W(s)△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B . C(s,石墨)=C(s,金刚石) △H=+1.9kJ/mol,说明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 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D . 已知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则△H1<△H28. (2分) (2018高一上·陆川期末) 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装——————————订——————————线————————————平罗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Fe :56 Cl :35.5 Al :2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42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油、沼气、天然气、植物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B .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H 2(g )+Cl 2(g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2、已知:2CO (g )+O 2(g )═2CO 2(g )△H=﹣565.2kJ ·mol ˉ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 (g )+O 2(g )═CO 2(g )△H=﹣282.6 kJ ·mol ˉ1B .2mol CO (g )与1mol O 2(g )反应生成2mol CO 2(s )放出热量小于565.2 kJC .相同条件下,2mol CO (g )和1mol O 2(g )的总能量大于2mol CO 2(g )的总能量D .拆开2mol CO 和1mol O 2的化学键所需总能量低于形成2mol CO 2化学键所放出总能量3、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4 、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N2O4(g)△H=+8.7kJ·mol﹣1N2H4(g)+O2(g)=N2(g)+2H2O(g)△H=﹣534.0kJ·mol﹣1下列表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N2H4(g)+N2O4(g)=3N2(g)+4H2O(g)△H=﹣542.7 kJ·mol﹣1 B.2N2H4(g)+N2O4(g)=3N2(g)+4H2O(g)△H=﹣1059.3 kJ·mol﹣1C.N2H4(g)+N2O4(g)=N2(g)+2H2O(g)△H=﹣1076.7 kJ·mol﹣1 D.2N2H4(g)+N2O4(g)=3N2(g)+4H2O(g)△H=﹣1076.7 kJ·mol﹣ 1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后存在下列平衡:CO(g)+H 2O(g) CO2(g)+H2(g),平衡时CO2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H <0B.在T2时,D点的反应速率:ν(正)<(逆)C.A、C两点相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A) < M(C)D.若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6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Ba2+、NO3﹣、CO32﹣ B.Fe2+、CO32﹣、SO42﹣、MnO4﹣C.Na+、Fe3+、Cl﹣、- D.K+、Mg2+、NO3﹣、SO42﹣7、向0.1 mol·L-1。
石嘴山市二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年级化学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 命题人:程少杰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2 N:14 O:16 K:39 S:32 注: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分30分)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境。
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 A .用木材作燃料 B .用液氢替代汽油 C .开发海洋能D .开发地热能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ΔH 的大小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无关C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D .Δ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3.下列过程中,需吸收能量的是( ) A .H +H →H 2 B .天然气燃烧 C .I 2→I +ID .S +O 2→SO 24.在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作为反应终止温度 B .测量溶液温度的温度计要插在溶液中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中分次加入碱(酸)D.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B.化学反应速率0.8mol·L-1·s-1是指1秒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1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6.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判断正确..的是()A.用HCl、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不同,但是所表达的含义相同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是可以用水来表示C.用H2O、CO2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相同D.用CaCl2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反应速率7.1.5 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完全燃烧放出50 kJ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A.ΔH=2000 kJ B.ΔH=1500 kJ/molC.ΔH=-2000 kJ/mol D.ΔH=-3000 kJ/mol8.铝与稀硫酸反应中,经过10 s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mol/(L·min) B.1.2mol/(L·min)C.1.8mol/(L·min) D.3.6mol/(L·min)10.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反应速率减小的是()A.减少炭的量B.保持体积不变,增加水蒸气的量C.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e11.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加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2.关节炎是因为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易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如下:①HUr尿酸+H2⇋Ur-+H3O+尿酸根离子②Ur-(aq)+Na+(aq)⇋NaUr(s)。
宁夏石嘴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1分)1. (2分) (2017高一上·温州期中) 最先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 . 道尔顿B . 玻尔C . 汤姆生D . 卢瑟福2. (2分) (2018高二上·浙江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互为同位素B . H2O与D2O互为同分异构体C . CH3 CH2COOH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D . C3H8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其沸点各不相同3. (2分)萘环上碳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为()A . 2,6﹣二甲基萘B . 1,4﹣二甲基萘C . 4,7﹣二甲基萘D . 1,6﹣二甲基萘4. (2分)(2016·镇海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0H14 ,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烷基,符合条件的烃有3种B . 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命名为2,2,4,4,5﹣五甲基﹣3,3﹣二乙基己烷C . 甲烷、甲醛、尿素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D . 某有机物含有C,H,O,N四种元素,其球棍模型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5. (2分)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A . 不能使溴水褪色B .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C . 与Cl2发生取代反应D .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6. (3分) (2013·海南) 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超过7个的有()A . 己烷B . 己烯C . 1,2﹣二溴丙烷D . 乙酸乙酯7. (2分) (2019高三上·三明期末) 下列对三种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 三种有机物都是芳香族化合物B . 阿司匹林在酸中水解生成2种含羧基的物质C . 麻黄碱的分子式是C10H13NOD . 芬太尼可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8.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碳元素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氧、磷等元素也存在同素异形现象B . 丁烷(C4H10)存在两种结构C . 的名称是2-乙基丁烷D . CH3COOH与HOOCCH2CH3是同系物关系9. (2分) (2016高二上·金溪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B . C2H6O和C4H10都有2种同分异构体C . 乙酸乙酯、乙酸均能与NaOH反应,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D . 淀粉和蛋白质均可水解生成葡萄糖10.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 .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C . 可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溴D . 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11. (2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 1-MCP广泛应用于果蔬的保鲜,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1-MCP的叙述不正确是()A . 分子式为C4H6B . 与1,3-丁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C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 与氯化氢加成后生成的烃的衍生物只有一种结构12. (2分) (2018高二下·湛江期末) 下列物质:①乙醇②苯酚③乙醛④乙酸乙酯⑤丙烯酸(CH2=CH—COOH),其中与溴水、KMnO4酸性溶液、NaHCO3溶液都能反应的是()A . 仅⑤B . 仅②④C . 仅②⑤D . 仅③⑤13. (2分)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醛(化学式为CH2O),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醛是一种氧化物B . 甲醛中C,H、O的质量比为6:1:8C . 甲醛分子中含有氢分子D . 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14. (2分)某有机物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B . 该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氧C . 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D . 该有机物中肯定含有氧15. (2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月考) 环辛四烯常用于制造合成纤维、染料、药物,其结构如图。
2015-2016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C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B.硫原子结构示意图:C.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D.Na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违背洪特规则,2p能级2个电子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B.应指明质子数;C.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分子;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N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解答】解:A.违背洪特规则,2p能级2个电子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12C 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为:,故A错误;B.硫原子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6,则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分子,故C错误;D.N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根据能量最低原理,N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或[Ne]3s1,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处于化学用语,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子排布图、结构示意图,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理解掌握.2.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若以E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高低顺序中正确的是()A.E>E>E B.E>E>E C.E>E>E D.E>E>E【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为①相同n而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ns<np<nd<nf,②n不同时的能量高低:2s<3s<4s 2p<3p<4p;③不同层不同能级ns<(n﹣2)f<(n﹣1)d<np,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为①相同n而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ns<np<nd<nf,②n不同时的能量高低:2s<3s<4s 2p<3p<4p;③不同层不同能级ns<(n﹣2)f <(n﹣1)d<np,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都遵循下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A.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能量E>E>E,故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相同能层不同能级的电子能量E>E>E,故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E>E>E,故C错误;D.应为E>E>E,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核外电子的排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构造原理把握能量大小的排布顺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之处.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能层最多只有s、p、d、f四个能级B.用n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C.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分布图(电子云)就是原子轨道D.电子的运动状态只可从能层、能级、轨道3个方面进行描述【考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B、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C、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D、决定电子运动状态有四个量: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解答】解:A、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随着能层数的增大,能级逐渐增多,能级分为s、p、d、f、g等,故A错误;B、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用n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故B正确;C、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核外电子运动的概率分布图(电子云)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子轨道,故C错误;D、决定电子运动状态有四个量: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所以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能层、能级、轨道、自旋方向4个方面进行描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的描述方式,电子云,原子轨道等,属于基本理论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4.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区是()A.第三周期ⅥB族;p区B.第三周期ⅢB族;ds区C.第四周期ⅥB族;d区D.第四周期ⅢB族;f区【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某+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1+3=24,为Cr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s1,据此判断.【解答】解:某+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1+3=24,为Cr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s1,处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VIB族,属于d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5.下列各组元素各项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Li<Be<B B.最高正价:O>N>CC.电负性:O>C>Si D.半径:K+>Cl﹣【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Be元素最外层为全充满结构,较稳定;B.F、O无正价;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D.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解答】解:A.Be元素最外层为半充满结构,较稳定,应最大,所以第一电离能:Li<B <Be,故A错误;B.F、O电负性较强,无正价,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有电负性:O>C>Si,故C正确;D.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半径:K+<C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涉及离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周期律的递变规律,学习中注意积累.6.下列分子:①BF3②CCl4③NH3④H2O ⑤HCl ⑥CH4.其中只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有()A.①②⑥B.①②⑤C.②⑤③D.①②③【考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由不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为极性键,由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分子含有极性键,但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具有一定的极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BF3中含有极性键,为平面三角形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②CCl4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③NH3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④H2O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V型,为极性分子;⑤HCl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直线形,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⑥CH4中含有极性键,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熟悉常见元素之间的成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化学键、空间构型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7.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Na+:1s22s22p6B.F:1s22s22p5C.O2﹣:1s22s22p4D.Ar:1s22s22p63s23p6【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应符合能量最低原理,一般来说离子的核外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根据构造原理,s能级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p能级有3个轨道最多可容纳6个电子,电子总是优先从能量低的能层、能级排列,其中s2是原子得两个电子形成的稳定的结构,所以第三能层中的电子排布应为3s23p6,以此判断.【解答】解:A.Na的原子序数为11,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B.F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故B正确;C.O的原子序数为8,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最外层应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D.Ar的核外有1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构造原理及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8.元素x的阴离子与元素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B.x的电负性小于y的电负性C.x 的氧化性小于y的氧化性D.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 的第一电离能【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X元素的印离子和Y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则Y元素处于X元素的下一周期,X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Y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对较少.【解答】解:X元素的印离子和Y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则Y元素处于X元素的下一周期,X为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较多,Y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对较少,A、Y元素处于X元素的下一周期,X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小于同周期与Y处于同族的元素,故原子半径Y>X,故A错误;B、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故X的电负性高于Y的电负性,故B错误;C、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故X的氧化性强于Y的氧化性,故C错误;D、X为非金属元素,Y为金属元素,故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一电离能,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结构与位置的关系、半径与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比较等,难度不大,关键根据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9.下列有关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B.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某变化过程中发生共价键的断裂,则该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考点】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H﹣O﹣O﹣H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只存在两种元素;B.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存在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D.某变化过程中发生共价键的断裂,不一定存在化学键的形成.【解答】解:A.H﹣O﹣O﹣H中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只存在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不一定只有极性键,故A错误;B.分子中的价电子对存在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即成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故B正确;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铵盐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某变化过程中发生共价键的断裂,不一定存在化学键的形成,如HCl的电离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不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结合实例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0.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元素【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各选项中元素,根据结构特点与非金属性判断,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解答】解:A、原子含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是N元素,氮气分子中含有三键,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为Al,属于金属元素,C、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元素是N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稳定,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5的元素是Cl元素,非金属性Cl>N>Ne>Al,则氯气的氧化性最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位置以性质关系,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把握单质氧化性的判断方法.11.下列有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mol晶胞时放出的能量B.金属的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C.钠晶胞结构如图,钠晶胞中每个钠原子的配位数为8D.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电性将变弱【考点】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晶格能的应用;金属的通性.【分析】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B、金属的四种堆积形式与空间利用率的关系;C、观察钠晶胞结构即体心结构可知,每个钠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钠原子有8个;D、利用金属键知识解释.【解答】解: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注意必须是气态离子,故A错误;B、金属的四种堆积分别为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其中简单立方堆积利用率最低,其次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最高,故B正确;C、根据钠晶胞的结构图即体心结构可知,每个钠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钠原子有8个,分别位于经过该顶点的8个晶胞的体心上,故C正确;D、温度升高,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碰撞加剧,金属导电性变小,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晶格能的定义和金属晶体的知识,要明确自由电子为整块金属晶体共用,利用金属键可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通性.12.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正确的()A.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B.丙烯分子存在非极性键C.丙烯分子有6个σ键,1个π键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考点】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析】A.甲基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C=C中的C原子为sp2杂化;B.同种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C.C﹣C、C﹣H键均为σ键,C=C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D.由C=C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分析.【解答】解:A.甲基中的C原子为sp3杂化,C=C中的C原子为sp2杂化,则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是sp3杂化,2个碳原子是sp2杂化,故A错误;B.同种非元素之间形成非极性键,则丙烯中存在C﹣C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C﹣C、C﹣H键均为σ键,C=C中一个σ键,一个π键,则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故C错误;D.由C=C双键为平面结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可知,丙烯分子中2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共价键及分类、杂化类型的判断,注意判断共价键的规律和常见有机物的空间结构来解答,杂化类型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13.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已知,最简单的氢铝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l2H6,它的熔点为150℃,燃烧热极高.Al2H6球棍模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肯定错误的是()A.Al2H6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B.氢铝化合物可能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和火箭燃料C.Al2H6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D.Al2H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根据题给信息“氢铝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l2H6,它的熔点为150℃”可说明Al2H6为分子晶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可作为燃料,化合物中Al和H之间为共价键,不具有离子化合物的特征.【解答】解:A.Al2H6的熔点为150℃,熔点较低,在固态时所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故A正确;B.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并且能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可成为未来的储氢材料和火箭燃料,故B正确;C.Al2H6为分子晶体,化合物中Al和H之间为共价键,不具有离子化合物的特征,说明不含离子键,故C错误.D.根据元素组成可知Al2H6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为氧化铝和水,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信息题的形成考查晶体的类型以及化学键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题给信息,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14.向下列配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能生成AgCl沉淀的是()A.[Co (NH3)6]Cl3B.[Co (NH3)3Cl3]C.[Co (NH3)4Cl2]Cl D.[Co (NH3)5Cl]Cl2【考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专题】结构决定性质思想;演绎推理法;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配合物中外界的氯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作为配位原子的氯原子不和银离子反应,据此分析解.【解答】解:A、[Co(NH3)6]Cl3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A错误;B、[Co(NH3)3Cl3]中没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不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 正确;C、[Co(NH3)4Cl2]Cl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C错误;D、[Co(NH3)4Cl2]Cl中有阴离子氯离子,所以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合物中的成键情况,根据“配合物中阴离子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配原子不和银离子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15.某元素X的逐级电离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元素显+4价B.X为非金属C.X为第五周期元素D.X与氯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为X3+【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电离能图知,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之间的差距最大,所以该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属于第ⅢA族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电离能图知,第三电离能和第四电离能之间的差距最大,所以该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A、X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故A错误;B、第ⅢA族元素有金属也有非金属,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确定是否是金属,故B错误;C、第ⅢA族元素有金属也有非金属,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确定是哪周期元素,故C错误;D、该主族元素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与氯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为X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元素的电离能判断元素所处的主族及其性质,会根据电离能图象判断所处主族是解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e﹣稳定结构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12个D.由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一定具有高的熔、沸点及硬度【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原子晶体.【分析】A.在AB n型化合物中,中心元素A的族序数+成键数=8时,满足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B.白磷的键角是60°;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共有12个,钠离子的配位数是6;D.有些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如干冰,但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硬度小.【解答】解:A.NCl3中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故A错误;B.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但键角是60°,故B错误;C.NaCl晶体中与每个Na+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个数=3×8×=12,故C正确;D.有些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如干冰,但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硬度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键角的判断、晶体的结构等知识点,易错选项是B,注意白磷分子中4个磷原子位于四面体4个顶点上,与甲烷的键角不同.17.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晶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A、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所以比较稳定,难以失去电子;B、CO2分子是直线型,杂化类型为SP杂化,分子构型与键的极性无关;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D、从HF分子中含有氢键角度分析.【解答】解:A.氮原子2p能级半充满,所以比较稳定,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故A正确;B.理论解释不对,CO2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是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CO2分子是直线型,但与分子极性无关,故B错误;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D.理论解释不对,HF分子中含有氢键,故HF的沸点高于HC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难度不大,注意CO2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是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CO2分子极性键形成的直线型分子.18.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根据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W为P元素,Y为S元素,Z为Br元素,R为Ar元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解答该题.【解答】解:根据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N元素,W为P元素,Y为S元素,Z为Br元素,R为Ar元素,则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W、Y的单质都为固体,而Z的单质为液体,则Z单质的沸点不最高,故A错误;B.Y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R原子的相同,而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R原子的不相同,故B错误;C.X为N元素,对应的氢化物NH3中含有氢键,沸点比W的氢化物高,故C错误;D.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强,故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结构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单质以及某些氢化物沸点高低的比较,为易错点.19.下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分子之间氢键的方向性导致冰中水分子的堆积方式不属于分子密堆积B.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C.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氢键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存在共价键【考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含有氢键的物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A、冰晶体中存在氢键,不是分子密堆积;B、由极性键变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可能是非极性分子;C、水蒸汽中无氢键;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是其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可能没有.【解答】解:A、分子晶体的堆积不一定是分子密堆积,如冰晶体中存在氢键,不是分子密堆积,故A正确;B、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若正负电中心重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H4,故B正确;C、水蒸气中由于分子间距离过大,不存在氢键,故C错误;D、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有共价键(如水分子),可能没有(如稀有气体分子),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知识的考查题,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关键,难度不大.20.有下列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和化学式中M分别代表阳离子,图中和化学式中N分别代表阴离子,则化学式为MN的晶体结构为()A.B.C.D.【考点】晶胞的计算.【分析】位于体心的离子被一个晶胞占有,位于顶点上的离子被8个晶胞占有,位于面心上的离子被2个晶胞占有,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离子数目,进而确定其化学式.【解答】解:A.根据晶胞结构知,晶胞中M离子个数=8×=1,N离子个数是1,所以其化学式为MN,故A符合;B.根据晶胞结构知,晶胞中M离子个数=4×=,N离子个数是1,故M、N原子数目之比为1:2,则其化学式为MN2,故B不符合;C.根据晶胞结构知,晶胞中M离子个数都是4×=,N离子数目为3×=,故M、N原子数目之比为4:3,化学式为M4N3,故C不符合;D.根据晶胞结构知,晶胞中M离子个数=8×+6×=4,N离子个数是1,所以其化学式为:M4N,故D不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晶胞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分析晶胞中离子或原子的分部位置,利用均摊法进行进行计算.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