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系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汉语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为什么说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古至今无时无处不存在着信息。
因为有了信息,物质和能量才有其千差万别的性质和状态;因为有了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物质才有运动,能量才有转换,客观世界才有了时空的延展和组织的秩序。
2、人类社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
人的一切行为和社会活动,都要依靠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如果失去了信息传递与信息交换的功能,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组织或整个社会,都会陷于瘫痪甚至崩溃。
3、大脑是人类的重要信息处理器官。
大脑思维承担生命体与与外部世界之间得信息处理功能。
这些功能包括:组织协调,情感、知觉、反应、态度、支配行为等。
4、信息处理、传递与交换,需要载体。
二、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1、大脑思维活动是极其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
它所处理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信息接受器官”。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信息通道,可以单一或互相配合传递信息。
2、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
实物、手势、表情、姿势、动作行为等,都具有信息载体功能。
3、在所有的载体中,“声音”是最方便、最灵活、成本最低的载体。
有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符号系统。
4、语言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36亿年的生物史中,猿类出现后经过1800万年的进化,才产生了人类的语言。
人类和语言经过近200万年的进化和摸索,才创造了文字。
在人类语言产生后近200万年的历史中,语音语义的结合逐渐形成系统规定的关系。
三、语言系统的三要素是什么?(返回)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任何语言都是物质形式和内容意义的统一体。
2、基本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基本单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3、语法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和规律。
四、什么是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1、内部语言是大脑思维的信息符号系统。
内部语言活动是以外部语言为基础,并以生成外部语言为结果的信息处理过程。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标题: 世界各民族语言谱系介绍(zz)发信站: 虎踞龙蟠 (Wed Jul 5 23:11:47 2006), 转信世界上主要的大语系中:印欧语系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为48%;汉藏语系占25%;尼日尔-刚果语系占6%;亚非语系占5%;马来亚-玻利尼西亚语系占5%;德拉维达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占3%;阿尔泰语系(含日语-朝鲜语)占5%。
还包括几种“人造语言”,如世界语Esperanto(属于印欧语系)。
单是汉语就占了20%的人口,加上英语、西班牙语、印地语、俄语就达到了45%;再加上阿拉伯语、日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能达到60%;再加十来种语言就增加到75%……可以想象,最后5%的人口一定讲着上千种语言:美洲的印地安人中有一千多种语言、非洲有近一千种语言、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一个岛上就有七百多种、印度有一百五十多种、前苏联境内有一百三、中国境内有好几十……语言学和人类学、历史学紧密相联,互为影响借鉴;语言和文字有联系,但是相对独立,同种语言可用不同文字,反之亦然;汉语文字的表意特性保持了语言(乃至民族)的统一性;汉语形声字的引入使它走向拼音文字以外的另一条道路,这有利有弊;现代汉语已经不再增字而是增词表意,这是汉语向拼音文字转化的一个早期迹象;文字的简化有利于它的普及,从而促进文明的进步;拼音文字是最易于普及的文字,但其通行性受到读音的牵制;语言的发展趋势总是小语种让位于大语种,大语种的广泛分布又逐渐形成新的语种。
第一部分诸多小语系一、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语言分为尼日尔-刚果语系(Niger-Congo)、乍得-尼罗语系(Chari-Nile)、科依散(Khoisan)、其他两个小语系。
其中最大的一个语系要数尼日尔-刚果语系,有二亿多人口,接近非洲人口的一半。
尼日尔-刚果语系分为5个亚语系:大西洋亚语系、沃尔特亚语系、几内亚亚语系、豪萨亚语系和班图亚语系。
大西洋亚语系包括沃洛夫语(主要在塞内加尔)、富拉尼语(几内亚、塞内加尔、马里)、曼丁戈语(马里、几内亚)、桑海语(马里、尼日尔)。
青海话方言大全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
其中,青海话作为当地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青海话的方言特点、常用词汇和语法规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青海话方言。
青海话的方言特点。
青海话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的各个地区。
青海话的方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在发音方面,青海话的声调较为复杂,有高、中、低、升、降等多种声调,这也是青海话与其他方言的一个显著区别。
此外,青海话的辅音和元音也有其独特的发音规律,需要特别注意和学习。
在词汇方面,青海话受到藏语和汉语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词汇上有很多独特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比如,“吃饭”在青海话中可以说成“阿吉”,“喝水”可以说成“扎布”等,这些词汇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在语法方面,青海话的语序和词序与汉语有所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同时,青海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青海话的常用词汇。
1. 问候用语。
你好,唉,唉。
再见,拜拜。
谢谢,多谢。
不客气,扎西德勒。
2. 日常用语。
吃饭,阿吉。
喝水,扎布。
睡觉,噶懒。
工作,拉巴。
3. 数字。
一,切。
二,尼。
三,萨。
十,波。
青海话的学习方法。
想要学习青海话,首先要重视听力的训练。
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青海话的发音和语调,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其次,要多与当地的人交流,尽量用青海话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青海话的书籍和资料,系统地学习青海话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青海话水平。
总结。
青海话作为青海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方言特点和语言魅力。
通过学习青海话,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语言视野,增加自己的语言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对青海话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学习青海话有所帮助。
在西藏旅游中有哪些藏语会经常用到学会以下这几个单词和词组,相信对您的旅行有一定的帮助。
吉祥如意:扎西德勒(通常用于见面,双手合十,点头致意)谢谢:吐吉其没有:敏度没有零钱:毛兹敏度对不起:冠达求求你:咕叽咕叽辛苦了:嘎地我不舒服:阿代彼敏度帮我找个医生:安木期才热囊可以在你这里借宿吗:切让叠呢捏呢永古度枚?藏语分三种语系一种是四川一带的康巴语系一种是青海的安多语系一种就是西藏语系了--互相的区别就好像宁波话和陕西话的差别一样是听不懂的不要学错了如果去当西藏志愿者这里可以学习一些日常的/model/jsp/newsview.jsp?newstype=zyrm阿玛拉,扎西德勒:大妈,祝您快乐跟啦:师傅拱坝嘛聪:对不起拉图及:谢谢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个地区。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人操藏语。
藏语分成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方言(德格话、昌多话)、安多方言。
使用总人数:6,150,000语言系分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喜马拉雅语支-藏语群-藏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以及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
三大方言藏语有卫藏、康巴、安多三种方言,各种方言之间差别西藏较大。
中国和国外的藏语也有区别。
藏语分成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巴方言(德格话、昌多话)、安多方言。
只有安多方言没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话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纪录的是古藏语语音)。
使用在: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主要在西藏、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区域。
起源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
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系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一、语言的结构类型⏹(一)从词法角度分类1.孤立语孤立语的特点是词几乎没有形态变化,词类缺乏形态标志,构词主要采用词根或词根加词根的形式。
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词序和虚词的语法手段来表达。
汉藏语系的大多数语言属于孤立语。
⏹2.屈折语屈折语在构词方面有两个特点:⑴用内部屈折手段构词。
⑵屈折语也用附加语素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但与粘着语的附加语素有别:一是屈折语中的附加语素可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同一个语法意义也可用不同的词形表示;二是屈折语的词根与附加语素常结合得比较紧密。
俄语、德语、法语、英语等都属于屈折语,但英法语的词形变化已经大大简化。
日语例子土耳其语例子:(二)从句法角度分类三、语言的普遍特征语言类型学主要就研究语言的普遍特征⏹(1)条件从句在所有语言中以前置于主句为正常语序(G r e e n b e r g)(与语言的时间顺序象似性有关)⏹(2)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
⏹(3)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与分化⏹一、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一)原因⏹1、社会原因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网络—网络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2、语言系统各因素的相互影响也会引起语言的发展。
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作为一个系统,语言要素的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同社会系统中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变化没有什么两样。
⏹语音、词汇、语法相互影响的例子。
⏹(1)音节结构简单,同音字增多,引起单音节词辨义方面的困难,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
玛雅人和中国人五千年前是一家人?创造了世界古文明之一的美洲玛雅人和中国人在五千年前曾经是一家人。
创造了世界古文明之一的美洲玛雅人和中国人在五千年前曾经是一家人。
这首先从玛雅语言和汉语的特殊对应关系可以明显看出。
先看词汇方面的对应(第一个词是汉语,第二个词是玛雅语):h an(男子)汉:h an女婿、丈人;tan谈:t an说话;tan 炭:taan灰;ch a叉:ch a叉;su an酸:su u n酸;b ao包:p au o包;ch i吃:ch ii吃肉;ch i齿:ch ii口;ch a i柴:ch e柴;ch u an船:ch em船;zh o n g种:ch um种;tu an团(圆):tom 圆;k en g坑:k om坑洼;w a蛙:u o蛙;g an干(戈):k an (捍卫);an俺:en我;y i伊(他,她):y他的;d en g登,凳:tem登,凳;tan坛:tem神坛;p an g胖:p em胖。
如果把古汉语词和古玛雅语词进行比较,对应关系就更为突出,亲属关系更加清楚:k a苦:k a苦的;k a i歌:k a i歌唱;h iu a 雨:h a雨,水;m iu a无:m a没,不,无;tau刀:ta刀;ta肚:taa肚子;d iek直:tek(to h)直;p iek壁:p ak墙壁;ch iak 赤:ch ak红色的;sh iu o k数:x o k(x在此读sh)数;d o k读:x o k读;b iu a t伐(砍):b a t斧;lian g亮:lem亮;d ian g 长:tam深,长;ian g央:y am在中央;g iu an倦:k an疲倦;g ian g强:k an强有力的;h u an g黄:k an黄色的;sh en g生:sian生的时间;d z ian前:tan在前。
这里的古汉语是上古汉语,为语言学大师王力所构拟,主要是《诗经》里的词。
玛雅语是中古语,也有的是上古语、原始玛雅语的词。
论汉语言的音节特点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而音节就属于语音方面的内容,并且它有着自己的特点。
已学过《现代汉语》的人很容易知道关于“音节”的定义,也就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是发音器官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由一个或几个因素组成。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音节。
例如:“城”:(chéng)是由一个音节构成,“教室”(jiào shì)是由两个音节构成,“图书馆”(tú shū guǎn)是由三个音节构成,“天道酬勤(tiān dào chïu qín)”则是由四个音节构成。
但是,有后缀“儿”字的是例外,是两个汉字读一个音节,例如“花儿”(huār)。
除了零声母外,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而韵母又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
其中,韵头只有i、u、ü三个,出现在韵腹前面,又叫介音或介母。
例如:“jiā”中的“i”。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主要元音,而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四个。
在了解了音节的基本构成之后,再通过例子来观察汉语音节特点,例如:1.司,sī,它由辅音声母“s”和元音“i”(不圆纯元音)构成,缺少韵头和韵尾。
2.瓜,guā,它由声母“g”和韵头“u”和韵腹“a”构成,缺少韵尾。
3.馆,guǎn,它由声母“g”和韵头“u”,韵腹“a”和辅音“n”韵尾构成。
4.道,dào,它由声母“d”和韵腹“a”和韵尾“u”构成,缺少韵头。
5.于,yú,它由“ü”构成,缺少声母、韵头、韵尾。
6.我,wǒ,由韵头“u”和韵腹“o”构成,缺少声母,韵尾。
7.安,ān,由韵腹“a”和韵尾“n”构成,缺少声母,韵头。
从上面的带调音节中,可以看出汉语言的音节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不难看出7个音节中,都有声调和韵腹,但是,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如“我(wǒ)”,但可以有零声母“于(yú)”,也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如“司、知、吃、师、日”。
浅析基于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的区别学习英语语法作者:李小剑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5年第01期[摘 ; ; ; ; ;要] ;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时难以理解,特别是某些语法知识是英语特有的。
在讲解这些语法时如果不把分属汉藏语系的汉语与分属印欧语系的英语进行理解和比较并加以区别,学生就难以深刻认识。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基于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的区别学习英语语法,学生反映较好,现将教学心得与读者分享,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指教。
[关 ; 键 ; ;词] ;汉藏语系;印欧语系;定语从句;翻译,时态;单词[中图分类号] ;H319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2-0074-03一、认识汉藏语系(Sino-Tibetan_languages)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一)含义汉藏语系是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
汉藏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共计约400种语言,汉语就是其中一个分支。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之一,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中的一种。
(二)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特点印欧语系诸语言是典型的屈折型语言,也就是说,它的词汇有丰富的人称、时态和格的变化,这种词的变化在语法中有重要意义。
而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则属于孤立型语言,没有这种词的变化。
印欧语言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之分。
根据名词在句子中不同的语法作用,名词有“格”的变化。
“主格”是最基本的格,在宾语中的名词要变为宾格,此外还有所有格、工具格等。
印欧语言的动词都有时态的变化,单数或复数的主语,其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不同。
印欧语言的英语经过长期变化,词的变化很简单。
英语名词基本上失去了性别和格的变化,只有人称代词有宾格和所有格,以及只有单数人称代词还有性别的区别。
而且除了少数不规则名词外,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均相当规则。
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存在”是一切事物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态。
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
面对纷繁复杂的外在世界,人们需要不断地认识、感知这个世界、这个人类,从而达到认识自己。
而语言就是这种认识、感知的外化形式。
存在句就是以表现事物的存在性为主体的语言形式。
本文以汉语与非汉语相结合,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参阅等研究手段,从存在动词的类别差异、存在句的结构模式、分类、句法和语义、语用以及类型学等多个方面,对汉藏语系各语言及方言的存在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汉藏语存在句的结构模式、类别及各构成要素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揭示汉藏语存在句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探寻汉藏语存在动词的演变轨迹。
全文共分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
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难点、语料来源和语料搜集情况。
第二章为相关研究综述。
全面梳理迄今为止有关存在句和存在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汉语、非汉语存在动词和存在句的相关研究,汉语和其它语言存在句的比较研究等。
汉语存在句的研究成果较丰富,包括存在句的概念、范围、结构和分类等,既有共时平面的比较,也有历时平面的考察,还有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存在句的语义、语用特点等。
汉语存在动词的研究主要见于相关论文或著作,没有专门论述的文章。
民族语存在动词的研究,仅限于藏语、西夏语、哈尼语和羌语等几种语言,其它民族语存在动词的研究散见于各参考语法、语言研究和简志当中,没有专门研究存在句的文章。
汉语和非汉语存在动词、存在句的比较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第三章为汉藏语存在动词研究。
指出汉藏语的存在动词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别。
“有/在”类存在动词不仅单纯表“存在”,而且在藏缅语族的大多数语言里“有/在”同形,在表示不同的语义和范围时有动物和植物、有生命和无生命、固体和液体、可移动和不可移动、客观和抽象等类别差异,而汉语、壮侗语和苗瑶语的“有/在”不同形,没有类别差异,我们称之为典型存在动词;其他类存在动词形式都比较单一,没有类别范畴,我们称之为非典型存在动词。
汉藏语系:按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个语系。
分为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
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
(1)语音方面
①声调上: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但声调发展很不平衡;
②声母上:有些语言声母分清浊,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复辅音声母;
③韵母上:元音分长短、松紧;韵尾比较丰富,个别语言和方言有复辅音韵尾;韵尾发展不平衡,存在从繁到简的趋势。
(2)词汇方面
①大多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
②汉语以外的汉藏语系语言都普遍借用汉语词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3)语法方面
①形态方面: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语序比较固定,虚词种类较多;除藏缅语族外,形态均不丰富,仅有语音交替、增添附加成分、重叠等少数形态变化。
②词类方面:大多根据词的结合规则和词在句中的功能并参考词义来划分词类;有丰富的量词、助词(特别是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和重叠词。
③语序方面:共同点是主语都在谓语前,不同点有四:
A、宾语的位置存在不同类型:汉语、苗瑶、壮侗语族是“主+谓+宾”,而藏缅语族是“主+宾+谓”;
B、名词作定语时,汉语、苗瑶、藏缅语族是“定+中”,而壮侗语族是“中+定”;
C、形容词作定语时,汉语是“定+中”,而苗瑶、壮侗、藏缅语族一般是“中+定”;
D、数词或数量词作定语时,汉语、苗瑶语族是“定+中”,藏缅语族是“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