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语系归属的再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韩国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构想韩国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构想随着国家开放以及全球化发达,国际交流愈加频繁,掌握一门外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需求,例如掌握韩国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国际化时代,为了彰显文化之间的多样性,学习外语的发展趋势也是逐步增加的。
韩国语教育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当,师生水平差,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原因,仍然存在着不少缺点。
首先,目前我国韩国语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而且一般学校的实施也不太实用,难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学校韩语课程基本上只有基础知识,学习重点放在文法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实用的专业知识,例如商务谈判技能的学习。
这样,学生在今后实际应用韩语方面往往难以达到实用性的技能要求。
其次,教材选用不当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文化差异,一般中国学生很容易被韩国语方面的文化内容所困惑,例如一些历史、地理、人文、宗教等,无法像学习汉语、英语一样准确理解,甚至把一些浅显易懂的文字也全部学习完,但对表达者的真实情感更深刻的理解也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再者,师生水平也不够理想,部分学校的教师教育经验与水平都不高,语言教学技巧也较为有限,以至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最后,家庭经济情况也是制约的一大因素,由于韩国语学习的投入较为昂贵,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可能难以得到学习的时间与金钱投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韩国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梳理内容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学习韩国语,同时加强就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材选用也同样重要,应尽力选用更多实用性强的教材。
高校韩语公选课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思考作者:徐小凤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徐小凤(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611731)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各高校不仅加强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第二外语能力,随着中韩两国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在高校第二外语学习中,韩语也成为学生们热爱的课程。
公选课又与第二外语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区别,本文主要以研究高校韩语公选课的课程为主,探索韩语公选课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研究设置适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韩语;公选课;课程设置;教学方案随着中韩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并建立了合资企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双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韩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发展,许多没有韩语专业的高校也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开设了韩语作为第二外语或是韩语公选课。
和专业课和二外不同,韩语作为公选课,更倾向于感受和体验文化,氛围会更加轻松活泼,主要是带领学生入门,通过单词,音乐,韩国电影等文化的学习,进行交替性,混合式的学习[1]。
一、韩语公选课的现状分析(一)课程安排分析公选课一般上课周期短,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按公选课的课程规定,所有公选课共30个课时,共10周,每周上一次课。
韩语作为一门小语种课程,对于没有韩语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并不简单,加之公选课对全院学生开放,大多数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此外公选课人数较多,每学期选修韩语公选课的学生都达到了80人以上,且公选课的教师也不同于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交流见面机会不多,了解不够深入,师生感情过淡[2]。
任课老师不能在课堂上照顾到公选课上的每一个同学,学生也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由于上课时间周期短,往往10周的学习下来,学生们仅学到一些韩语的基础发音和对话,而对于想继续学习韩语的同学来说只能靠私下学习,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上好韩语公选课,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韩语的语系和历史】对于韩语的系属划分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有很多学者主张属于阿尔泰语系。
因为韩语的语音有着元音调和现象和语法上的粘着。
但是要证明语言的亲属关系,还需要和阿尔泰语系语言之间的词汇和语法比较资料,但韩语和阿尔泰语很难进行严密的比较,因为1)各语群的古代资料缺乏2)属于各语群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小3)众多亲属语言消失。
特别是扶余系统语言的完全消失,让韩语和阿尔泰语系的比较更加困难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在朝鲜称为朝鲜语。
现在使用人数约6000万名,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
韩语的词汇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借词。
韩语的标记方法分为汉字和韩文,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韩文是音素文字,混用2种不同体系的文字。
使用汉字的原因是长期和中国的语言接触缘故。
在初期主要是单词的借用,后来中国的影响扩大,引入了整个汉字体系。
一般认为是在公元4-6世纪左右韩语中开始大量使用汉字。
由于长期和中国文化的接触,现代韩语中有60%左右的词汇来自汉语。
从古代起,汉字就在韩国的文字生活中起到了支配地位,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
由于汉字是标记中文而创造的文字体系,要标记和中文完全不同的韩文则非常不恰当。
因此从韩国的三国时代开始就不断有人尝试用汉字来标记韩语。
最后发现用2种方法来标记。
一种方法是抛弃汉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汉字的表音功能。
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义,来标记韩语发音"?"。
第二种方法是抛弃汉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汉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书写韩文单词。
如在新罗时代,使用"水"字来表示韩语单词"?"。
同样用该方法可标记人名和地名。
用汉字标记韩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没有停下来,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誓记体表记法和吏读,乡札。
誓记体表记法是把汉字的排列结合到新罗语的语顺,即把汉字的新罗化。
吏读则是对誓记体表记法进行语法补充,让文脉更加清楚。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摘要:大韩民国历史上受我国唐代文化影响很大,受我国佛学、儒学影响很深。
韩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
本文通过对中韩两国的饮食、服饰、礼仪等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两国传统文化的保留程度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现代文化一、中韩语言文字的差异对比(一)语言属系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
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1.元音(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
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2.辅音(1)韩国语中的清辅音与浊辅音无对立。
(2)韩国语的辅音是由松音、送气音、紧音形成对立。
(3)韩国语“r”和“l”不分,而汉语中区别明显。
3.音节(1)都可以由一个元音单独构成。
(2)都有“辅音+元音”的组合形式。
(3)汉语无复辅音;韩国语有,以复韵尾的形式出现。
(4)韩国语无复合元音;汉语有。
如“买”4.音节构造(1)韩国语属闭音节语言,汉语属于居于开音节语言和与音节语言之间的语言,二者既有开音节,又有闭音节,音节构造闭日语复杂。
(2)汉语和韩语音节可由4个音素组成6.声调(1)汉语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内,即所谓四声。
(2)韩国语的高低声调发生在音节和音节之间。
因此,有些词虽然发音相同,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目前我国大学韩国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大学韩国语教育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韩国语言也被社会逐渐地认可。
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仔细地研究和探讨目前我国韩语教育在教学上的基本情况,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改正,就会严重地影响到韩语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这就需要对韩语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对我国大学韩国语教育的基本走向和趋势,提出了韩国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大学韩国语教育现状问题对策一、前言我国的韩语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了,但是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
直到改革之后,中韩建立的外交关系才有了明显的发展状态。
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韩语专业的人才,就要能够熟练地运用韩语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与韩国人进行交流。
而这些就是我国大学韩国语教育上尚未达到的高标准。
汉语与韩语本身在语法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学习韩语上的难度也就很大,同时由于缺乏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持以及长期处在封闭的社会等方面的社会因素当中,同时学习韩语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积累的,而大学韩国语教育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现就我国大学韩国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我国韩语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的韩语教育历史比较悠久,但是在韩语的语法和口语上还是存在着欠缺,尤其是在大学课程方面,在中韩建交以前只有5所军地大学设置了韩语教学。
为了适应中韩建交和贸易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山大、吉大等20多所重点大学建立了韩语专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又增添了几十所高校建立了韩语专业,就这样的韩语专业在大学教学中将近有百余所高校,另外专科院校也相继地开设了韩语专业。
目前,还有一些大学院校在增设韩语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民办院校也增设了韩语,却无法统计。
而韩语教师的人数再此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增加。
新世纪以来,公办院校已有将近几百人担任韩语教师,这样就壮大了我国韩语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好的成果。
浅析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因为韩剧的盛行,耀眼的韩国明星,精美的韩国服饰,美味的韩国料理,使国内迅速掀起学习韩国语的热潮,很多大学以及高职院校均开设韩国语专业。
韩国语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无论是在专业设置、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
因此,学生在由简单的字母拼写到深入的语法学习,以及实践运用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解决具体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难关,做到快乐学习,学以致用,是韩国语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一名韩国语老师的职责所在。
1 当前韩国语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1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浅尝辄止,缺乏持之以恒精神由于对韩剧明星的狂热追捧和效仿,使学生喜欢和韩国相关的一切事物,更是对韩国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许多学生选择这一专业的初衷。
虽然对韩国语学习有兴趣,但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持之以恒、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往往是三分钟热血,加之韩国语的知识结构和英语的知识结构完全不一样,韩语的知识结构是“由简入深”,换言之就是越学越难,所以从简单的字母拼写到复杂多变的语法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一遇到学习难题,很多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兴趣也开始转淡,甚至抵触排斥深入学习韩国语。
1.2 韩语词汇量不足,使听说读写受限制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通常也是表意的基本单位。
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比较被动的学习韩国语,老师叫记忆单词就记,而且是强制性记忆词汇,不会自己主动多学多记,不能灵活掌握。
词汇量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受到限制,在参加考试的时候,也因为看不懂词汇,而无法理解整个句意。
此外,由于中国学生普遍大一刚开始接触韩国语,知识范围比较狭窄,对于韩国风土人情、政治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通环境、人文传略等缺乏了解,所以在学习中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专业术语以及特定用语,不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准确的分析出作者的写作动机及意图。
朝鲜语元音和谐律松化与朝鲜语语系归属
赵华;赵杰
【期刊名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朝鲜语的形成与语系归属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至今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朝鲜语和阿尔泰语的相似性较之其他假说更有说服力,并对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进行了比较研究.阿尔泰语中已发现相当数量的共同成分,其中与朝鲜语语言结构最接近的是满语,在研究语言系统论、构拟共同祖语的过程中,厘清满语对朝鲜语的影响,有益于朝鲜语本体研究及系统论研究.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普遍存在元音和谐规律,尽管现代满语和现代朝鲜语中元音和谐律的松化现象都很严重,但中世朝鲜语中的确存在规律整齐的元音和谐法则.
【总页数】6页(P143-148)
【作者】赵华;赵杰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天津300204;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3
【相关文献】
1.朝鲜语单元音o偏移现象研究 [J], 方香玉;尹铁超
2.汉族学生朝鲜语元音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研究 [J], 金哲俊;朴雪梅
3.朝鲜语元音i,a,u的实验语音学分析 [J], 方香玉;尹铁超
4.阿尔泰语系下朝鲜语归属问题研究回顾及展望 [J], 夏艳
5.满语词与朝鲜语语系归属 [J], 赵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文化探讨(一)韩国语言分析:语言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而在语言内部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容,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语言与民俗是紧密相连的。
韩国文字以其简洁明了著称于世,是一种表音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共有24个字母,只要掌握这24个字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读写所有的韩国文字,韩国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拼合才能构成文字。
根据语言结构的类型把语言分为三类:(1)没有任何语法结构的语言,(2)使用词缀的语言,(3)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
这就是人们称之为孤立语、粘着语和曲折语的最初划分。
根据上述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韩国语属于粘着语。
粘着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一些表意的虚词附着在词干上或者运用词形的细微变化来连接语句与词组,表达句子的完整意思。
早在在战国时期,汉字就已经传入韩国了。
因此韩国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用汉字进行书面表达。
后来韩国人系统地制定了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标记韩国语的“吏读”的方法。
但是,汉语和韩语终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吏读”在使用中仍然带来语言和文字不能统一的局限,不可避免地造成使用的混乱和阅读理解的困难,汉字在语音、词义和语法形态上很难完整地表达韩国语的特点。
但是在后来的《训民正音》中制作了二十八个韩字,这样就可以人人易学,便于日常使用,训民正音创制的另一目的是为了学习汉语,这在《训民正音》中有明显的说明:(1)在牙音、舌音、唇音等每一条都与汉字音作了比较;(2)韩国语中没有轻唇音,但在训民正音中制定出了轻唇音的标记法;(3)韩国语没有齿头音和正齿音的区别,在训民正音中制定出了齿头正齿音的写法;(4)《训民正音》最后一句规定,牙舌唇喉之字通于汉音。
由此我们看出,在训民正音创制之时就为学习汉语在辅音、元音和声调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2012.01学教育76文的文化内涵,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
但对于不熟悉源语及其文化的读者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异化和同化具有相对性,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愈来愈紧密,原先对于目标语读者很陌生的词句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异化的程度会逐步降低。
可见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比如,中西方都有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即英语中的dragon 和汉语中的“龙”,但是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文化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恶的象征,恶魔的化身。
圣经中撒旦被称为dragon ,是贬义词。
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和凤都象征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
在翻译关于龙的导游词时,应当翻译成the Chinese dragon 或Loong ,让外国游客了解真正的中国龙文化。
4.释义由于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社交习俗,宗教习俗以及词汇表达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中西词语的文化内涵的不对应便形成了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出现了大量的“文化空缺词”。
释义就是在采用异化或归化都行不通的时候,抹去原文的民族特点,采用直接向译语读者解释原语词句在上下文中的意味,译出其含义,从而避免引起文化方面的混乱,使译文明白易懂。
由于它既能保存原文的信息,又能给译者表达上较大的自由,适用于“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和翻译。
[4]释义的具体做法是音译或者直译后加注释以释义。
方法一:音译法,如胡同-hutong 。
体现了“胡同”一词所包含的丰富民俗风情内涵。
方法二:在直译的基础上,对有些词语适当加注。
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这样的注解才会让西方读者明白诸葛亮的文化内涵。
也可把两种具体方法结合使用,如气功:Qigong,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 。
二、结论华夏文化与汉语言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韩国语语系归属的再思考
作者:刘姝明
来源:《商情》2009年第25期
【摘要】韩国语的起源与系统归属问题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
汉藏语系被认为是人类最古老和最庞大的语言群体之一。
本人将从语言对比的角度以韩国语和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其内在联系,认为语言混合是语言深度接触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乌拉尔-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语言对比语系归属
一、绪论
韩国语的起源与系统归属问题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
19世纪后半叶以来,对韩国语系属问题主要有四种主张。
一是北方系统论(阿尔泰语系论)。
二是南方系统论,主要对韩国语与印度梵语,韩国语和德拉维达语进行了比较。
三是韩日语同系论,最初是由西方学者着手研究,后来由日本学者深入探讨。
四是印欧同系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们所主张的。
本论文从语言对比的角度运用“语言底层”理论和近年语言研究的新材料对韩国语与汉藏语系语言在核心词汇、句法方面分别进行比较研究,为韩国语的语系归属开阔视野,提供新的研究线索。
二、韩国语与汉藏语系主要语言对比研究
1.核心词对比
本文将分别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汉语(上古汉语及现代汉语中的方言)中抽取与韩国语(固有词)具有同源可能性的词汇进行比较,并试探性地分析韩国语与汉藏语系各语族的亲密关系程度。
(1)韩国语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核心关键词对比
(2)韩国语与汉藏语系汉语言核心词对比
(3)韩国语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核心词对比
这种“角”与“脚”的对应关系正是汉藏语系语言所特有的,而韩国语中也保留有这一痕迹。
(4)韩国语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核心词对比
通过韩国语与汉藏语系诸语族语言核心词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韩国语固有词词汇与汉藏语系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藏缅语族和汉语言(上古汉语)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2.句法结构对比
韩国语的语言特征是以黏着形态为主,这也是部分语言学者主张把韩国语归入阿尔泰语系
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汉藏语系中保留有大量原始汉藏语特征的藏缅语族的语法结构却也是以黏着与内部屈折形态为主。
韩国语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格词尾”,“格词尾”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
韩国语共分为八个格:主格、属格、宾格、与格、位格、造格、连格、呼格。
韩国语主格助词为:主要用于没有辅音韵尾的代名词后,主要用于有辅音韵尾的代名词后。
藏语、嘉戎语、普米语是作格——通格型
语言(Ergative-obsolutive language),在这些语言中及物动词的施事成分一般用作格标记,及物动词的受事和不及物动词的施事采取通格标记(一般是零标记形式)。
藏缅语的作格:藏语、嘉戎语、普米语。
韩国语的属格助词为:,用于体词后做定语,表所属关系。
藏语中属格助词在藏文中分别写作:,前三种在拉萨话口语中发音相同,均为:κι,而后两种发音为:ι.而在汉语方言闽南语中表示领属关系助词“的”的发音为:ε。
韩国语的与格助词为:,在藏语(拉萨话)中与格助词与位格助词用同一个格助词λα。
在韩国语位格中加在地名后表示“从哪儿”,而只能用于活动体名词以及人称代词之后表示行动发生的来源、出发点,相当于藏语的从格(藏文)。
韩国语的连格为:,相当于汉语的“和”“与”“同”“跟”。
越南语中表示连接的助词为:,泰语为:,闽南语为。
通过以上韩国语的格助词与汉藏语系诸语的对比可以看出韩国语的格词尾中即保留有汉藏语系底层成分,如主格、属格、与格,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如宾格、呼格。
三、结语
根据“底层语言”理论原理,从核心词汇和句法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韩国语与汉藏语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语言混合是语言深度接触的必然结果。
语言接触必然导致语言要素的渗透,持续地语言渗透则可能导致语言要素的混合。
也正是韩国语的形成过程中融入了这种混
合因素,因此这也给韩国语的系统归属带来了困难。
参考文献:
[1]吴其安.汉藏语同源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士元.汉语的祖先[C].北京:中华书局, 2005.
[3]李得春.世界中的朝鲜/韩国语和阿尔泰诸语言[J].东疆学刊, 2003,(3):37-46.
[4]林从纲 ,任晓丽.韩国语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23.
[5]孟达来.阿尔泰诸语言共同性的形成与北方民族的历史接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56-184.
[6]赵相如 ,朱志宁.维吾尔语简志[M].中国:民族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