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6孤独之旅习题(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16*孤独之旅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陌.生(mò)觅.食(mì)空旷.(kuàng)撩.逗(liáo)胆怯.(qiè)yíng(萤)火虫逃cuàn(窜)纯cuì(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觅食饮烟置之不理B.狗吠肥硕无忧无虑C.撅断温顺歇斯抵里D.驱除夜暮天昏地暗(解析:A.“饮”应写作“炊”;C.“抵”应写作“底”;D.“暮”应写作“幕”。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欲望,有时是吞噬身心的鬼魅,①把人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时又是追求幸福的动力,生命火焰得以燃烧的柴火。
让人迷失自己的有时是欲望,太多的欲望会拖累人的心灵,②但失去了欲望,生活将只余下无聊、孤独和死寂,断了欲望就是心的死亡。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
(环境描写)(2)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神态描写)(3)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动作描写)(4)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动作、语言描写)5.填空。
(1)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
2017年12月,他的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文题“孤独之旅”主要指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因家道中落而失学,失去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是孤独;随父亲一同放鸭,远离了自己熟悉的村庄及人群是孤独;父子间干巴巴的交流更让人寂寞和孤独;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让他有一种“永远也逃不走的感觉”,未卜的前途更让他恐惧和迷茫。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眺.望(tiào)觅.食(mì)嘻.闹(xī)B.撩.逗(liáo)戳.破(chuō)稠.密(chóu)C.狗吠.(fèi)掺.杂(chān)给.予(gěi)D.恶劣.(liè)空旷.(kuàng)纯碎.(cuì)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眺望胆怯重叠肥硕B.抠出稠密恶劣镂空C.掺杂驱除折断城垣D.恐慌蓬松潦亮戮穿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创造了端午的浓厚氛围,让市民感受到岭南龙舟文化魅力。
B.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使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C.数字技术应用于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和高效管理。
D.专家指出,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恩施高山雪场是雪友的天堂。
”他说,“恩施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我们都格外看好这里的专业氛围。
”B.谷雨时节,雨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热闹得紧。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
D.张阿姨干上环卫工作后,慢慢揣摩出个中滋味——看着人们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仿佛他们的幸福美满都与自己有关。
6.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16.孤独之旅A组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juē()断chān()杂yōng()容华贵(2)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3)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zhèn jìng()。
(4)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2.将“忽然”“居然”“茫然”“突然”“显然”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1)但它竟在一天早上,________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2)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_地对前方感到________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3)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________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4)父亲________也是慌张的。
B组3.下列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整个的“新饭碗”一时还没有找到,零碎的小事却接踵而来....。
B.唐太宗称王羲之的书法笔势是矫若惊龙....。
C.《中国好声音》开播以来,各种感人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D.他把自己的人际关系吹得天花乱坠....,其实也只是他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他而已。
4.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三缄其口嗟来之食恪尽职守居心巨测()(2)黔驴技穷高屋建瓴众志成诚风声鹤唳()(3)繁文辱节身临其境噤若寒蝉刚正不阿()(4)舐犊情深耳濡目染虚无缥缈功亏一贵()5.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鼓神王雁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________,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做归乡的打算。
孤独之旅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眺.望(tiào)觅.食(mì)嘻.闹(xī)B.撩.逗(liáo)戳.破(chuō)稠.密(chóu)C.狗吠.(fèi)掺.杂(chān)给.予(gěi)D.恶劣.(liè)空旷.(kuàng)纯碎.(cuì)【答案】B【解析】【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项,“嘻闹”应为“嬉闹”;C项,“给”应读“jǐ”;D项,“纯碎”应为“纯粹”。
2.下列各句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鸭们十分乖巧”中“十分”是程度副词。
B.“一个悲惨的童话”的短语结构类型是偏正短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的短语结构类型是主谓短语。
C.“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用美妙的语言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一句中,“在我的记忆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状语。
D.“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旋风卷到天上”。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语法特征的理解与辨析。
A、B、C正确;D.句子的主干分析错误,应是“旋风卷”;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
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
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
故D不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孤独之旅》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闯关练习1.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孤独之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揭示了挫折能促使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________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________指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挫.折()寂寞.()(2)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语言连贯得体的角度考虑,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空旷寂寞撩逗乖巧漂游B.搀杂驱除窝棚肥硕眺望C.撅断旋风篷松胆怯纯粹D.稠密捡起恐荒戳破疲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形容人的长相很耐看)B.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C.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回应:回答,应答)D.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撩逗:挑逗,招惹)4.将“忽然”“居然”“茫然”“突然”“显然”选填到横线上。
(1)但它竟在一天早上,_______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境地里。
(2)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______地对前方感到_______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3)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_______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4)父亲________也是慌张的。
二、能力提升练习1.对本文题目“孤独之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现实社会中的青少年尝不到孤独的滋味,以此作为题目,文学意味浓郁,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16课孤独之旅★第一步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漂.游/漂.白晕倒./本末倒.置积极回应./应.运而生B.撩.逗/潦.草眺.望/举止轻佻.空旷.寂静/粗犷.豪放C.扎.针/挣扎.省.略/发人深省.历经磨难./急人之难.D.胆怯./劫.难稠.密/未雨绸.缪一碧万顷./倾.盆大雨【答案】C【解析】A项,piāo/piǎo,dǎo/dào,yìng;B项,liáo,tiào/tiāo,kuàng/guǎng;C项,zhā/zhá,shěng/xǐng,nàn/nán;D项,qiè/jié,chóu,qǐng/q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倒置嬉闹轰隆隆哇哇大哭B.夜暮芦荡白茫茫日甚一日C.急促纯粹芦苇茬质之不理D.唯恐狗吠荧火虫浩浩荡荡【答案】A【解析】B项,暮—幕。
C项,质—置。
D项,荧—萤。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加入共青团组织了,我郑重其事....地将入团申请书交给了团支部书记。
B.对于别人的劝告,她总是置之不理....。
C.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摘,大家歇斯底里....,情绪高昂,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背包。
D.他喜欢吹毛求疪....,常常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疏漏大做文章。
【答案】C【解析】C.“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16* 孤独之旅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陌.生(mò) 觅.食(mì) 空旷.(uàng)
撩.逗(liáo) 胆怯.(qiè) yíng(萤)火虫
逃cuàn(窜) 纯cuì(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觅食 饮烟 置之不理
B.狗吠 肥硕 无忧无虑
C.撅断 温顺 歇斯抵里
D.驱除 夜暮 天昏地暗
(解析:A.“饮”应写作“炊”;C.“抵”应写作“底”;D.“暮”应写作“幕”。)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欲望,有时是吞噬身心的鬼魅,①把人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有时又是追求幸福的动
力,生命火焰得以燃烧的柴火。让人迷失自己的有时是欲望,太多的欲望会拖累人的心灵,
②但失去了欲望,生活将只余下无聊、孤独和死寂,断了欲望就是心的死亡。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1)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
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环境描写)
(2)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神态描写)
(3)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动作描写)
(4)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
上岸回家……”(动作、语言描写)
5.填空。
(1)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有小说《草房子》
《青铜葵花》。2017年12月,他的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2)文题“孤独之旅”主要指杜小康在孤独中成长的过程:因家道中落而失学,失去
了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是孤独;随父亲一同放鸭,远离了自己熟悉的村庄及人群是孤独;
父子间干巴巴的交流更让人寂寞和孤独;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让他有一种“永远也逃不走的
感觉”,未卜的前途更让他恐惧和迷茫。但就在这孤独之中,他慢慢长大了,坚强了。
6.(张家界中考)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
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
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
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对待。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材料二:在曹文轩的作品中,少年们的成长及周边的生长环境是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
的——他借助儿童特有的感知和认知方式,很好地完成了对纯美世界的构筑。他的唯美世
界是由其家乡苏北农村特有的大麦地、芦苇荡、油麻地、草垛、小河、水牛、船只等构成,
乡土风情孕育了其小说中特有的乡土风貌。他的独特性并不仅仅在于此,更在于他的作品
中还常常出现这样的语言:
四月蔷薇养蚕忙,姑嫂双双去采桑。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桑篮挂在桑树上,抹把眼泪捋把桑。
桃枝插在天门上,出门一一望麦儿黄。
这也端阳,那也端阳。
(1)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中国也有很多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一味推崇外国作品。
(2)请你依据材料二,探究曹文轩作品的特点。
独特的儿童视角;浓郁的乡土情结;语言富有诗意;多用民谣或歌谣。
02 拓展阅读
(无锡中考)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
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慢慢拉开帐
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很快,顺着声响传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
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
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
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
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
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
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
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
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
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
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
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
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帮你提水吧。”
B11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
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B12我顿时恍然,原,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
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B13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
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
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
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B14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B15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
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B16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
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B17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B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
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B19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
抑。
B20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
朋友开车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B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
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
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
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
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7.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
分)
①“我”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8.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
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
比)。(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9.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B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4分)
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
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
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
的事物。(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4分)
“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
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
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一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