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25高二化学《1-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18页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18
高考 要求 内容 要求层次具体要求Ⅰ Ⅱ Ⅲ 有机化合物的 组成与结构√ 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知道有机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
2.1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新课标剖析满分晋级第2讲研究有机物的 一般步骤和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9级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有机化学基础18级 有机物的分析方法专题有机化学基础27级有机推断知识点睛1.目的(1)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分开,得到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是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而得到纯净物。
2.基本原则(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质)(3)易分离(被提纯物质易与杂质分离)(4)易复原(被提纯物质易复原)3.物理方法(1)蒸馏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适宜条件: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fg①实验原理:利用有机物的沸点差别,通过加热和冷凝操作分离有机物。
②装置名称: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等。
③注意事项:a.实验前应认真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低处,测定生成物的沸点。
c.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流向与气流方向相反,应从下口入水,上口出水。
d.为防止液体暴沸,在混合液中需加入少许碎瓷片或沸石。
(2)重结晶重结晶是提纯固体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适宜条件: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该有机物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实验:苯甲酸的重结晶将粗苯甲酸1g加到100ml的烧杯中,再加入50ml蒸馏水,在石棉网上边搅拌边加热,使粗苯甲酸溶解,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
然后,使用短颈玻璃漏斗趁热将溶液过滤到另一100ml烧杯中,将滤液静置,使其缓慢冷却结晶,滤出晶体。
12 第三级(上)·第2讲·目标-提高-尖子·教师版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①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药匙。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蒸馏①用途: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③装置和主要仪器:(2)重结晶①用途: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②原理:利用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较大,采用冷却或蒸发将物质分离提纯。
③适用条件a.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
b.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该有机化合物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④实验仪器与操作步骤:(3)萃取①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有机化合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②适用条件:有机化合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
③实验装置:④实验操作:加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从下口将下层液体放出,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特别提醒]选用萃取剂的三原则(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与原溶质、溶剂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3)被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1.下图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解析:选D A项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B项用于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C 项为液固混合物的分离——过滤;D项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用于分离物质。
2.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②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③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④用蒸馏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5 ℃)和乙酸乙酯(沸点为77.5 ℃)的混合物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A①中I2易升华,而NH4Cl受热易分解为NH3、HCl,NH3、HCl冷却又会化合生成NH4Cl,不能分离;④中两种有机物沸点十分接近,不能用蒸馏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