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分期辩证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63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11.98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分期辨证结合调神法治疗面神经炎135例刘胜芳;张莉芳;郭新宇【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证联合调神法对面神经炎实施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35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完成B1组(观察组68例)以及B2组(对照组67例)。
于急性期选择调神针刺法联合患侧浅刺法,于恢复期按照常规选择辨证针刺的方法对B1组患者治疗;选择常规辨证针刺联合中药分期辨证加减的方法对B2组治疗。
对比B1组、B2组临床疾病痊愈时间,对比总有效率。
结果:对比临床痊愈时间发现,B1组明显短于B2组面神经炎患者。
对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现,B1组明显高于B2组面神经炎患者。
结论:中医分期辨证针药联合调神法对面神经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3页(P709-711)【关键词】面神经疾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针刺【作者】刘胜芳;张莉芳;郭新宇【作者单位】石家庄市中医院脑病一科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中医院保健科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主题词面神经疾病/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针刺面神经炎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简称或称贝尔氏麻痹,是因茎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当前针对患者选择常规方法治疗后,无法获得显著的痊愈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针对面神经炎患者疾病表现的不同阶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针刺方法,配合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分期进行治疗,可以获得确切疗效[1]。
为了探讨中医分期辨证针药联合调神法对面神经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9月面神经炎患者135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合理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对比分组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32-山西中医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SHANXI J OF TCM Apr.2021Vol.37No.4翳风穴三刺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高启秀王丹曾沁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翳风穴三刺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7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
治疗组采用翳风穴三刺法联合面部腧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并随症配穴),远端腧穴(合谷,太冲,足三里)分期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手法,选穴同治疗组。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5个疗程。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DI评分、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症状、体征积分量表)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作为疗效标准,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9.4%和97.2%,对照组分别为44.4%和8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常规针刺相比,联合翳风穴三刺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三刺法;翳风穴中图分类号:R74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21)04-0032-02周围性面瘫可归属于中医口眼喝斜、卒口僻等范畴。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可引起正气虚弱,此时脉络空虚,虚邪贼风乘虚而入,中头面经络,导致气血失调,经筋、经脉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0年就提出的43种针灸有明确疗效的病证之一⑴。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笔者以翳风穴为主采用三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来自在航空总医院门诊就诊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6~38岁,平均(37±11.28)岁,病程1~6天,平均(2.46±2.24)天;治疗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5~40岁,平均(38±12.58)岁,病程1~5天,平均(2.95±1.56)天。
不同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
方法:将156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中医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疗效和面肌恢复情况。
结果:三组之间功能恢复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88.4%和92.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关键词】针刺;针灸;穴位注射;面肌功能【中图分类号】r2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21-01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①发病前有受凉史或无明显诱因。
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到前驱症状。
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舌前2/3 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郭疱疹等。
③已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④肝、肾及心脏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5)病人以同意并签字者1.2 排除标准:排除腮腺炎、化脓性淋巴结炎或中耳炎.颅底肿瘤等引起面神经核病变引起的周围性面瘫。
1.3 一般资料1.3.1 收集自2008年到2011年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136例排除其他原因导致面瘫,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为a组电针+针灸+强的松 b组电针+针灸+强的松+穴位注射 c 组对照组,各组之间年龄和病情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 临床表现: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指由面神经核团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神经瘫痪,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出现提额、皱眉、加深鼻唇沟、噘嘴和露齿等动作的困难,静态时患侧额纹不明显,眉毛和上睑下垂,鼻唇沟浅平,嘴角低垂,鼻嘴因肌张力弱被拉向健侧,它占面瘫发病总数的73%,每年发病率为0.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以单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生者少见(占周围性面瘫的0.3%~2%)1.3.3 治疗方法:a组(电针法+针灸+强的松):选取阳白与太阳、下关与颧髎、地仓与颊车为三对主穴;针灸取穴颊车、地仓、太冲、风池、合谷、人中、承浆(取双侧),每次选取4-6个,均用平补平泻,每日1 次。
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7月第33卷第7期 ·613·文章编号:1005-0957(2014)07-0613-03 ·临床研究· 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疗效观察陈晓琴1,李瑛2,邙玲玲2(1.彭州市中医医院,彭州 611930;2.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分期针灸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7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组71例和E组83例。
A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B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C组采用分期电针治疗,D组采用分期经筋排刺治疗,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治疗。
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并评价各组疗效。
结果 5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5种治疗方案均对贝尔面瘫均有效。
在医疗条件受限、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治疗贝尔面瘫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
【关键词】 针灸疗法;电针;贝尔面瘫;面神经麻痹;排刺【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A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7.0613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Staged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CHEN Xiao-qin1, LI Ying2, MANG Ling-ling2. 1.Pe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engzhou611930,China; 2.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0075,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different staged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380 Bell’s palsy patients in Chengdu area. Methods 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Three hundred eighty patients with Bell’s pals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groups A, B, C, D and E, 76 cases each.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taged acupuncture; group B, with stag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group C, with stage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D, by staged muscle-region alignment needling; group E, with non-staged acupuncture. Th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scale scores, the Facial Disability Index (FDI) scores, the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Facial Paralysis scores and the WHOQOL-BREF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after four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in every group.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scale score, the FDI score, the Classification Scale of Facial Paralysis score and the WHOQOL-BREF score (P>0.05) and i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P>0.05) between the five groups. Conclusion All the five protocols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Bell’s palsy. Under limited medical conditions and inadequate medical resources, using acupuncture alone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ell’s palsy.[Key words]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Bell’s palsy; Facial paralysis; Alignment needling贝尔面瘫临床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皱额、蹙眉均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示齿、鼓腮、噘嘴、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听觉障碍。
面神经炎急性期针刺100例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8-05T09:31:45.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朱玉虎1 张艳芬2 [导读] 面神经炎即中医的面瘫,俗称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朱玉虎1 张艳芬2(1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中医科 833600;2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833000)【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230-01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针刺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寒冷刺激学说、缺血学说、免疫反应学说等,近年来认为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其病变主要是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缺血,导致面神经水肿、脱髓鞘,早期多为可逆性的神经病变,严重者轴突变性或神经完全性损伤。
针灸为临床治疗面神经炎的最常用方法之一,笔者近几年来共收集治疗100例早期面神经炎患者,在急性进展期采用针刺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系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发病均在7天内,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年龄在11-54岁之间。
1.2 诊断依据患侧面部麻木、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流涎、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向健测歪斜、患侧鼓腮漏气、进食时郏食,不能蹙额抬眉,耳后完骨穴处压痛。
2、治疗方法2.1 针刺组选穴:攒竹、阳白、四百、太阳、颧髎、下关、地仓、颊车、合谷、太冲、三阴交;除合谷、太冲、三阴交取双侧外,余穴均取患侧。
操作:患者仰卧位,面部局部常规消毒,以0.3×25mm、0.3×40mm毫针进行浅刺、进针约10-20mm,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min后起针,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学院毕业论文题目:电疗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专业:康复治疗技术姓名:学号 :班级:联系方式:指导老师:雷美恒目录摘要 ..................................................................一、概述 (1)(一) 超短波 (1)(二) 中频 (1)(三)针灸 (1)二、方法 (2)(一) 超短波中频使用方法 (2)(二)针灸使用方法 (2)三、小结 (2)四、建议 (3)五、预防 (3)参考文献 (3)结束语 ................................................................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摘要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本又称为面瘫。
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它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种。
病损在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为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称为中枢性或核上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
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以及单纯性面神经损害所造成的麻痹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
贝尔氏麻痹是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方法,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采用超短波、中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采用超短波等综合治疗,具有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患者无痛苦及易接受等特点,并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关键词:超短波中频针灸面神经麻痹电疗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超短波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良好效果[1]。
国外研究表明,中频电流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电疗[2]。
翳风穴电针加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杨经建;张国安;田丽琼;潘慧芬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1(009)006
【摘要】@@ 自1995年以来,笔者对120例Hunt氏面瘫,Bell氏面瘫及单纯性面神经炎三种临床多见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和疗程的观察,其中以翳风穴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组疗效最好,疗程最短.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杨经建;张国安;田丽琼;潘慧芬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加电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暴海燕;李志平;秦慧芳
2.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 [J], 肖文举
3.针刺加翳风穴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J], 陈章妹
4.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观察 [J], 兰翠
5.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J], 屈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分期辩证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
63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
2016-03-30T09:56:03.1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作者: 宋玉芝 高峰
[导读]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对63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进行分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辩证治疗。结果表明,分期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
经炎有良好的疗效。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青州 262500
摘要:对63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进行分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辩证治疗。结果表明,分期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有良好的疗
效。
关键词: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针灸;分期;辩证
周围性面神经炎,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多是正气不足,劳作过度,脉络空虚,卫阳不
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阻滞,
经筋失养,筋肉失于约束而发病。其发病突然,多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患者
如得不到及时得当治疗,常留有后遗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我院门诊及住院急性面神经炎患者63例,男31例,女32
例;年龄
11-67岁,病程2-7天;左侧38例,右侧25例。
1.2
分期辨证
根据不同时期病情变化及病机特点,分为三期: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急性期为发病第1~7d,静止期为发病第8~15d,恢复
期为发病
>15d。
1.3
临床症状
1.3.1
一般型 起病突然,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面容板滞麻木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
向健侧,鼓腮吹哨漏气,咀嚼时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龈之间,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等动作,味觉减弱,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舌淡胖,苔
腻,脉细滑。此型相当于单纯性面神经炎,前者为外感,后者为脾虚。
1.3.2
顽固型 除有以上一般型的症状外还有耳内外及周围皮肤剧痛或见疱疹,可伴咽干咽痛,患眼干涩、头晕等症,舌红,苔黄,
脉浮数或弦滑。此型多为病毒感染,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管内神经受损。
1.4
针灸治疗的主穴: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配穴:额纹变浅配丝竹空、睛明;人中沟歪斜配人中;
颏唇沟歪斜配承浆;头痛头昏加列缺、百会。
1.5
治疗方法:
一般型:①急性期:风邪初入,正邪交争,病情有加深趋势。宜散寒通络,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直径
0.3mm
毫针浅刺,不采用行针手法;取双侧合谷,进针1寸,采用提插捻转泄法。留针20min。②静止期:表邪入里,经络气血痹阻,病情
发展稳定宜活血通络,阳白透鱼腰,颧髎透迎香,下关透颊车,地仓透颊车,合谷针刺对侧穴位,接青岛鑫升
G6805-1型治疗仪阳白,颧
髎一组,下关,地仓一组连续波
15 min,换疏密波5 min,电量以患者感觉适中为宜。③恢复期:表邪已解,正气虚弱,面部经络不通,病
情逐渐缓解。补益正气,疏通经络。面部取穴同②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各期茎乳突附近都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每
天
1次,10天1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顽固型:及时诊疗原发病:如牙龈炎、腮腺炎、乳突炎、中耳炎,如有病毒感染地塞米松5-10mg/d 静脉滴注或泼尼松20-30mg/d晨
一次顿服
1周后渐停用;联合阿昔洛韦,维生素B1维生素B12 肌内注射日1次。
针刺同一般型。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双侧额皱纹、鼻唇沟重新恢复对称,蹙眉和闭眼恢复正常,鼓腮时口角不会漏气,进食时齿颊之间不会滞留食物残渣,说
话、笑时口角没有歪斜,面部表情正常。
好转:双侧额皱纹、鼻唇沟重新恢复对称,闭眼不能闭实,鼓腮时口角不会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会滞留食物残渣,说话、笑时口
角少有些歪斜。
无效:经过
3个疗程的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指标。
2.2
治疗结果
2.2.1
一般型与顽固型疗法及疗程的比较见表1。
5
讨 论
当代医学认为此病发病机理是面神经的无菌性炎症、水肿、缺血使面神经脱失髓鞘,甚至是轴突变性出现的面神经机能障碍,令面
部表情肌瘫痪。
TDP照射起到热疗作用,使血管扩张,气血流畅。通过电针刺激肌肉群,引起局部强烈的震颤感觉和深层的肌肉收缩,促
进代谢,消除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迅速恢复受损面神经功能。
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是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最佳方法,主张抓住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早诊断,早治疗,尽
可能缩短治疗周期。根据病机不同辨证治疗,顽固型加抗病毒治疗,再依据疾病的发展变化分期针刺,针对性强,见效快。急性期风邪性
开泄,病位表浅,面部穴位可用毫针浅刺,少针,轻刺,不作捻转提插手法,应注意避免强刺激,以免留下后遗症。静止期宜透刺加电针
增强刺激以活血通络[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故恢复期取足三里,顾护正气,活血通络。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忌开窗
开空调睡觉等,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一般型的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
致的面神经炎(顽固型)预后较差,如果
3个月至半年内不能恢复,多留有后遗症
参考文献:
[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
2]许荣正,王美萍.周围性面瘫的辩证选穴与辨病分期治疗[J].中医杂志,2007,48(5):360-361.
[
3]山东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