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代学徒制
- 格式:pptx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33
关于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综述2015年02月28日09:48 来源:《辽宁高职学报》2014年第08期作者:冯克江字号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近来对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学徒制的内涵、类型、国际比较、西方学徒制及对中国学徒制的启示方面、实践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梳理,以便让更多的研究者对于现代学徒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参与到其中,共同探讨这一热点问题。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综述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类重点课题(GDJY-2014-B-a019)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也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试点工作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深远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非常流行、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什么是现代学徒制呢?“现代学徒制”中含有两个关键词:“现代”和“学徒制”。
首先,是学徒制,然后是现代的学徒制。
很明显,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学徒制”而言的。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1]。
传统学徒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则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与发展。
叶东等将现代学徒制定义为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2]。
刘冉昕对现代学徒制的定义则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3]。
刘群等指出,现代学徒制指的是融合古代学徒培训与学校教育,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4]。
以上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很明显,也存在很大的共性:都认为现代学徒制离不开传统学徒制的影响,但是又是对传统学徒制的继承与发展;现代学徒制离不开校企深度合作,离不开教师和师傅的联合传授。
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付饶【摘要】学徒作为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其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英国现代学徒制度是对其古代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为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各种人才资源.为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期刊名称】《辽宁高职学报》【年(卷),期】2018(020)008【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英国;职业教育;启示【作者】付饶【作者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0学徒制是以工作实践中培养学徒为主的从业人员培养系统。
学徒工获得执照,企业培训帮助学徒学习职业技能,以换取他们在掌握技能后一段时间的继续劳动。
学徒培训制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技能的职业培训,更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
[1]中国希望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转型为创新型工业国家,这只能通过高素质的员工来实现。
然而,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改革姗姗来迟,中国只有成功建立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中国成为工业超级大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2]中国现有教育体系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工作。
同时,许多工业部门正在呈现出严重缺乏技能型人才的迹象。
[3]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学徒制的国家之一,英国的学徒制教育系统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本文通过介绍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特征,阐述了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一)雇主的主导地位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由雇主、学徒、企业协会共同参与。
学徒必须到相应的继续教育执行机构学习相关的课程,在学习内容、方法和成绩评估方面,企业雇主占据主导地位。
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徒在职业院校接受学习培训的内容。
工会通过与雇主协商来监督和影响学徒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计划。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容
摘要:
一、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特点
1.现代学徒制的概念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二、现代学徒制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
2.发展历程
三、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与挑战
1.优势
2.挑战
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政策支持
1.现状
2.政策支持
五、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正文: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结合了职业教育和实际工作培训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年轻人提供实践技能和知识,以满足行业需求。
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
养。
现代学徒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 世纪的英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已经在世界各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下进行学习,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积累实践经验。
现代学徒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促进产学融合等。
然而,现代学徒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健全、企业的参与度不高等。
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
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众多行业领域。
尽管我国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在政策制定、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完善,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总之,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学徒制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朱士玉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年第11期【关键词】英国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4-0068-022017年,笔者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淮安市职业学校赴英现代学徒制培训团,在为期半个月的培训中正面接触和了解了英国的职业教育和作为其核心培养模式的学徒制,留下深刻印象之余,也获得一些重要启示。
一、注重顶层设计且不断改革完善近年来,英国对学徒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017年,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学徒制问责声明》,标志着英国学徒制改革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一是有综合的治理网络,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培训和评估机构等,形成政策、需求、供应、质量保障等多个网络中心。
二是有配套的治理工具。
主要是通过建立学徒制网络成员的准入条件,如学徒培训提供者条件、学徒培训终点评估机构条件以及学徒标准开发者要求等,在入口上保证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有完善的治理过程。
英国学徒制的一些重要机构设有自己的理事会或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方向性问题或实践层面问题进行研讨与协商,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从而保证重大决策能够反映各方诉求并能得到有效实施。
对比之下,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进程中缺少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更缺乏不断自我更新的完备体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立足本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吸收借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在学徒制方面的经验,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中国学徒制新模式。
学徒制自下而上试点固然是一条路径,但从英国学徒制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看,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学徒制改革更为关键。
建议加强政府统筹,制定政策框架,整合学徒制各相关利益方力量,构建治理网络,采用适合的治理方式,形成责权利明晰并高效运转的机制,实现政府宏观远程治理;发挥行业协会等非行政机构功能,衔接政府与实践网络,实现政策追求;增加要素投入,建设专门的评估机构,提升评估者的专业能力;形成协调机制,使学徒制决策尽可能反映相关者各方的要求。
国外现代学徒制发展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作者:阎晖霞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14期[摘要]通过对德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国的现代学徒制分析对比,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我国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推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进行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必须由政府提供强大的法律保障,必须采用工学与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必须加强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深化现代学徒制评价改革。
[关键词]国外现代学徒制;我国职业教育;BVQ[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1371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一般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德国双元制为典型的、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
11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1)德国现代学徒制即“双元制”。
德国把现代学徒制叫作“双元制”,主要是指德国现代学徒制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场所完成。
学徒在两个场所的时间和学习任务并不是等同的,而企业是双元中的主要方。
在德国双元制中,企业培训依据的是由行业组织制定的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学校教学则依据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
德国双元制被誉为当今世界学徒制甚至于职业教育的“典范”。
1969年至今,德国双元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德国不断对双元制培训职业进行修改和调整。
重新划分培训职业;二是为了满足没有条件单独承担培训任务的中小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德国的行业协会建立了许多跨企业培训中心,逐渐成为企业与职业学校以外的第三个学习场所;三是引入基础职业培训年,这种学校举办的基础职业培训年是全日制的,它取代了第一年的企业培训。
在校企合作形式的基础职业培训年中,学生有培训合同,在企业里接受实践职业培训,在学校里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理论和普通学科。
在学校的学习为每周两天或两天半。
英国学徒制作者:苏珊·詹姆斯肯·梅休安德里亚·莱兹克玛尔塔·莫达斯卡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4期近年来,英国确立了要在就业、生产力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成为世界领先国家的发展目标(UKCES, 2009; Leitch, 2006)。
为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政策制定者努力提高人口的技能和资格水平,包括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VET)获得的资格。
尽管英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有改善的空间,但过于强调其问题的缺陷分析模式,容易使人们忽视英国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许多优秀实践。
2011年一项欧盟范围内的调查显示,英国70%的受访者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具有良好的形象,65%的人认为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可以获得劳动力市场需求较高的职业机会(Eurobaromter, 2011)。
Keep and James指出,对于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 ,BT)和罗尔斯·罗伊斯(Rolls Royce)等大企业学徒培训位置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经超越了对于牛津和剑桥大学入学机会的竞争(2011, p.56)。
显然,在雇主、青年人和继续教育部门的共同贡献和努力下,英国在职业人才培养方面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Nokelainen et al, 2011; James and Holmes, 2012)。
本报告将在英格兰特定的学徒制框架内,通过对青年人职业培养机会和程序的调查,了解英国现代学徒制实施中一些好的做法和实践。
本报告是由英国文化协会(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身份在华运作)主导英国和中国的研究者共同开展的比较研究的第一个成果。
该研究共有三个阶段。
在该报告的基础上,中国的研究者将开展一个与此相似的研究。
研究的第二阶段将对双方报告的结论及经验教训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将分别运用第二阶段的成果及两国的报告开展一次政策对话。
受英国文化协会的委托,本刊对英方研究报告进行了全文翻译,希望能够对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