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

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

一、健康相关行为总述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培养、建立和巩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健康相关行为概念及其分类

健康相关行为是行为学科的一个分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相关行为涉及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众多,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便于对其进行研究。按照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二)促进健康行为

1.概念及特点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促进健康行为具有5个方面特征: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有规律地发生而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即个体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行为;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有理性控制,无明显冲动表现。

2.促进健康行为分类

促进健康行为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

(1)基本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等。

(2)戒除不良嗜好:戒烟、戒毒、戒除酗酒、戒除滥用药物、戒除网络成瘾等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3)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4)避免环境危害行为: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积极应对那些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属于积极避免环境危害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其中:

1)求医行为:指人们感到不适,或察觉到自己患有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

2)遵医行为: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检查、用药,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三)危害健康行为

1.概念及特点危害健康行为: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其主要特点为:

(1)危害性:行为对个体、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稳定性:行为非偶然发生,有一定强度的行为保持相当的时间;

(3)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都是在个体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

2.危害健康行为分类危害健康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不良生活方式则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锻炼、高盐高脂饮食、不良进食习惯等。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3)不良疾病行为: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常见的行为表现形式有: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迷信、乃至自暴自弃等。

(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我国有关法律、条例、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等对部分行为进行了规范,如禁止吸毒贩毒、性乱,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美国学者布莱斯勒(Breslow)等依据对近7000人为期五年半的研究,发现了七项与人们的期望寿命和良好健康显著相关的简单而基本的行为。它们是: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

(四)影响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做出的能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也可能是内隐的,不能被直接观察,需要通过测量和观察外显行为来间接了解。在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健康相关行为形成与改变过程的基础。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基因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这使得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行为优势得以承袭;基因的突变、选择和整合,又使得人类的行为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

2.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人类的行为环境,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要素之一。环境对于人类行为的影响有大小、强弱之分。比较而言,性别、年龄、知识、技术等主要影响行为者个体,且能决定个体接受环境作用的程度,行为者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也较大;而生态环境、风俗习惯、卫生服务、社会经济、法律制度等因素会在更大范围内影响人群的行为,个体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3.学习因素学习是人类行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人类的很多行为,尤其是社会行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形成和发展。

学习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学习是模仿,包括无意模仿、有意模仿和强迫模仿。无意模仿多见于儿童,他们在模仿他人行为时是无意的,并无明确的目的;有意模仿具有主动性,人们多模仿他们认可、崇拜和羡慕的行为;强迫模仿为家长、老师、上级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要求孩子、学生、下属模仿某种行为的学习过程。

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是第二、第三层次的学习,这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比较复杂,主要是在教育者的启发下,使学习者全面理解和认识目标行为,使之对行为习得的需要上升到理性层面,再实现主动的行为学习,并使这些行为在不断的强化中得以巩固。

学习因素对于个体工作和生活技能的形成、发展,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主要通过系统教育和强化教育的学习模式,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培养有益于健康的新行为。

二、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基本理论

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各国学者、专家提出多种改变行为的理论,以期改变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促进人类健康。在众多健康行为相关理论中,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在此介绍知-信-行理论、健康

信念模式以及行为转变阶段理论。

(一)知-信-行理论

知-信-行是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belief,and practice,KABP或KAP)模式实质上是认知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知-信-行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例如,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存在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要改变吸烟行为,使吸烟者戒烟,首先需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这是使吸烟者戒烟的基础。具备了知识,吸烟者才会进一步形成吸烟有害健康的信念,对戒烟持积极态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这标志着吸烟者已有动力去采取行动。

(二)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特别是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人们遵从医学建议的行为。

该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该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基础,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他们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1.感知疾病的威胁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由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和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构成。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感知程度高,即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程度高,是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

(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人们越是感到自己患某疾病的可能性大,越有可能采取行动避免疾病的发生。

(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如疾病会导致疼痛、伤残和死亡,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如意识到疾病会影响到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人们往往更有可能采纳健康行为,防止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指个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一般而言,人们认识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或认为益处很多,则更有可能采纳该行为。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感觉到障碍多,会阻碍个体对健康行为的采纳。

因此,个体对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越强,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越小,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动机、健康和个体成就的基础,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4.提示因素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如大众媒介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人或朋友患有此种疾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5.社会人口学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人格特点、社会阶层、同伴影响,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等。具有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更容易采纳健康行为。对不同类型的健康行为而言,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人采纳行为的可能性相异。

下面以针对高血压病的低钠盐饮食行为为例,介绍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某人60岁,近期查体发现患有高血压病,由于几十年来饮食口味很咸,医生建议他要把每天的钠盐摄入量降下来。如果他认识到自己口味很咸的饮食习惯会导致高血压(感知疾病的易感性),高血压病可能导致脑卒中,脑卒中可能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感知疾病的严重性),他相信控制钠盐的摄入对控制血压有好处(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同时他觉得改掉多年来养成的饮食习惯太难了(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但是他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逐渐把口味变淡(自我效能),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建议(提示因素)帮助他做出减盐的决定,综合以上因素,这位患者可能逐渐采纳低钠盐饮食行为。

(三)行为改变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需要经过几个阶段,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心理需要和动机,只有针对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才能促使教育对象向下一阶段转变,最终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在行为改变阶段理论中,可将行为改变的心理发展过程分解为5个阶段,因此,对于处于行为改变特定阶段的人们,促使其向下一阶段改变的干预策略也有所差异:

第一阶段(没有准备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们对自身存在的健康问题尚无了解,或没有意识,对行为改变毫无思想准备,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处于该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为自身的行为辩懈。如没有觉得吸烟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从未考虑过戒烟。对于这些人的行为干预要点应该是提供信息,向他们提供有关吸烟危害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产生戒烟愿望,唤醒其对戒烟必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即关注健康,但又存在侥幸心理或存在改变行为的障碍,在益处和代价之间权衡,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如对吸烟的危害将信将疑,对是否戒烟犹豫不决。针对处于该阶段人群的特点,行为干预必须能进一步提高其认知,激发他们改变行为的动机。

第三阶段(准备阶段):在最近30天内,人们的对于行为改变已经有积极的态度,做出承诺要改变行为,如向亲属、朋友宣布自己要改变某种行为,并且为行为改变做了相应的准备,如向别人咨询有关行为改变的事宜,购买自我帮助的书籍,制定行为改变时间表等。对于这些人,应该注重提供科学的方法,鼓励人们尝试健康行为,并给予抵抗社会压力的环境支持。

第四阶段(行动阶段):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纳新的行为,如开始戒烟。对于已经开始行为改变的人们,需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克服行动的困难和阻碍,不断施以正向强化,并继续提供环境支持。

第五阶段(维持阶段):人们的行为已经比较稳定,行为改变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并能继续坚持。对于处在这个阶段的人们,行为干预的重点是巩固成果,防止复发,因此需要继续心理、环境上的支持,不断强化。

三、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一)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针对个体不利于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干预方法包括通过认知和技能提高促使个体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也包括通过行为矫正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认知和技能的策略将在健康教育计划设计部分详细介绍,故本单元重点介绍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行为矫正过程的核心问题是针对矫正对象的具体行为来选择矫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直

到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迄今,在健康教育领域运用较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技术有以下4类:

1.脱敏法具体如系统脱敏法、直接脱敏法、自身脱敏法等。主要用于消除个体对某种因素过于敏感而产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如恐惧症、焦虑症等。该方法以认知原理为基础,在治疗中有目的、循序渐进地主动提供这一刺激因素,适时修正个体对刺激因素的错误认知,再通过反复的操作、强化,就可以达到消除这种过于敏感行为的目的。

2.示范法将所要提供的促进健康行为分解成不同阶段或不同表现,设计相应的模拟场景,让行为矫正对象扮演其中角色或观察角色行为,身临其境模仿角色的示范,从中得到启发,促进态度和行为转变。

3.厌恶法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立即给予一个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厌恶刺激。反复作用后,在矫正对象的内心就会建立起该行为与恶性刺激之间的条件反射,引起内心的由衷厌恶,直至消除该行为。常用于矫正各种成瘾行为,如酗酒、吸烟、吸毒,强迫症、异常癖好等。

4.强化法是一种在行为发生后通过正强化或负强化来矫正行为的方法。当矫正对象表现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时,对矫正对象施以正强化,以肯定和巩固健康行为,常用方法有口头表扬、物质/货币奖励等。反之,当矫正对象表现出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时,对其施以负强化,如批评、惩罚等,使矫正对象由于逃避负强化而放弃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本方法是迄今在帮助个体矫正危害健康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方面最有前途的矫正手段。

(二)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指以社会团体作为行为主体的各种健康相关行为。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特点:团体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伴随其健康相关行为的发生,往往有大量资源投入与利用;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行为;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和后果要比个体行为大得多;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启动和停止都较个体健康相关行为缓慢;团体往往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团体对社会压力有较个体更大的承受能力。

对团体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可考虑如下策略:

1.动员领导其作用不仅表现在榜样,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决策权,可制定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决定目标和资源投入,能对健康教育给予物质、精神、组织上的倾斜与支持,能号召和组织成员。

2.发动群众参与团体行为的改变有赖于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只有当每个成员自觉地表述健康要求并采纳符合健康要求的行为,团体的良好行为才有可能长时间巩固。

3.培养骨干和典型改变团体行为需要从团体中每个个体和整个团体两方面入手。必须在团体中培养骨干,树立典型,成为团体改变行为的中坚力量。

4.利用舆论、法规及社会监督的力量。

5.应用竞争与评价机制在团体间引入竞争与评价机制,利用团体凝聚力,激发团体的强大力量,促使团体成员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巩固。评价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激励行为干预取得良好成果的团体,督促还存在差距的团体,最终达到采纳健康行为,增进健康的目的。

6.改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例如,我国已制定了对职业健康危害进行防护的相关法规,在职业人群了解到工作性质并愿意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健康时,如果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人群的健康行为仍无法实现。社会环境指舆论倡导、社会氛围、团体氛围等。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档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热爱________,热爱___________,热爱___________。 2、遵守_____________,增强_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_____。 3、热爱________,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注意安全,___________,讲究卫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 6、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貌待人。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____________,言行一致,_____________,有责任心。 10、《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条。 1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_________、_______,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________、________、行_________,少先队员________。 12、遵守交通法则,不闯______,不______骑车,过马路走______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况整理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概括) 17、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 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18、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9、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20、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21、价值观的分类:1)按人员的不同对象来区分。有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 观。2)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区分。3)按不同行为方式来区分(行为方式可分为:反应性、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4)按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分(最大理论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 22、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树立和培育健康的价值观,是促使企业、组织各项事业成功的 保证之一。 23、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4、态度由3种因素构成:1)认知2)情感3)意向 25、态度的特性: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针对性、态度的协调性、态度的稳定性、态度的两 极性、态度的间接性。 26、工作态度的概念:共走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7、工作态度的功能: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引发各种工作行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关系。 28、组织认同感的概念: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组 织认同的程度,包括三个方面1)对组织目 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 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29、组织认 同感对组织的作用: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 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 与员工的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 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而 员工会坚持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会自觉贯彻执 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人能充分发挥 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 30、工作参与程度决定于工作的特征。投入工作 能让员工暂时忘记对失业的担心。 31、管理者如何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 作参与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 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 改善工作,是更多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 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 起设置目标。 32、个性的概念: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 理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却 别与他人的心理特点,也叫做心理特征。 33、个性的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 向性、整体性。 34、个性的结构与内容:个性结构是由个性倾向 性和个性心理特质两大部分所组成。 35、个性倾向性是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 定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性质、方向和大小。 36、动机强度的不同,均会直接影响他从事该项 活动的水平。 37、理想可分为:政治理想、工作职业理想、生 活理想、道德理想等。 38、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它 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起着指导和调 节作用。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39、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 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 和抑制过程。 40、气质差异表现为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的差 异。 41、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特性:1)多血质(活 泼型、均衡灵活-善于管理夕阳企业)2)胆 汁质(兴奋型、不均衡不灵活-善于管理逆境企业) 3)粘液质(安静型、均衡或不均衡不灵活-善于 管理顺境企业)4)抑郁质(抑制型、不均衡不 灵活-善于管理照样企业。) 42、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一般总是以工作绩效来 衡量能力的强弱。 43、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 创造力三类。 44、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注意力、 想象力所综合构成的。 45、能力水平可分为4个等级:能力低下、一般 能力、才能、天才。 46、性格的概念: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 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7、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 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 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48、性格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混合 型。 49、按心理活动可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 50、按思想行为可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 5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后天 社会环境因素。 52、社会环境对个性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53、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 响、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文化传统从多个 方面影响着个性的形成。 54、控制方位论的含义: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 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55、控制方位论的分类:内因控制论(个人主观 努力和能动性的发挥)和外因控制论(个人 所处客观环境)。 56、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内因控制论:能充分发挥员工主动能动性、让员 工相信所取得成绩是个人努力的表现,使员工在 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主观能动性提 高。外因控制论:使员工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解 释为客观环境所造成并非员工本身主观能动性 不足而造成,以防员工产生消极心理。 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解客体过程中产 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 种行为。 2、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主观

组织行为学判断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1、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 2、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X) 4、问卷调查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实验法。(X) 5、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 ) 6、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基础性科学。(X) 7、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X) 8.欧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试图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被称为人际关系之父。(X) 9.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 ) 10.现场试验容易控制自变量与因变量相互间的因果关系。(X) 11.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需要。( ) 12.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 13.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两方面就够了。(X) 14.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项活动。(X) 15.组织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对组织各种活动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各种条件

和因素的总和。( ) 16.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寄出后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17.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 18.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姿势,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X) 第二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1、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X) 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X) 3、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X) 4、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会缓慢地发生某些变化。( ) 5、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6、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X) 7、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X) 8、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 9、思维是知觉的“窗口”,为知觉提供感觉信息。(X) 10、社会知觉往往是在自我知觉中进行的,而在自我知觉中必然发生社会知觉。(X)

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8-30T11:04:27.0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文涛[导读] 生活中,因司机睡眠不足造成车毁人亡的案件不胜枚举[2]。 张文涛【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4-0106-02 预防医学中,把人类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统称为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按其对健康的影响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 behavior),包括积极的休息与适量睡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适度运动锻炼,预防意外事故(如驾车系安全带、遇险后自救等),合理利用卫生服务(如定期体检),积极应对紧张生活环境,戒除不良嗜好等;一类是危害健康的行为(risky behavior),包括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如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疾病行为(如疑病、瞒病、讳疾忌医),以及致病性行为模式(A型与C型行为)等[1]。下面就健康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作如下阐述。 1 积极的休息和睡眠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是机体恢复其必需生理功能的一种极其重要韵健康行为,睡眠时全身肌肉松弛,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可全面消除疲劳,调整生理功能,恢复精力和体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合理睡眠必须做到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的质量、正确的睡眠姿势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相反,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健康。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一般职业人群早死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死亡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仅为52.23岁。分析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睡眠不足,脑力疲劳得不到恢复,以致积劳成疾。此外,用脑时间过长,大脑皮层休息不够,会出现皮层功能障碍,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不仅影响健康,还会引起许多社会问题。生活中,因司机睡眠不足造成车毁人亡的案件不胜枚举[2]。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工作和娱乐的热情日益高涨,导致现代都市人体力透支的现象日趋流行,尤其是城市中白领青年和中学生的睡眠不足已经非常常见,使工作和在校学习常常感到困难。研究表明:如果第一天睡眠时间较平常少4小时,第二天反应能力下降45%。但睡眠过长也有害健康。中枢神经处于长时间的抑制状态,人体各器官功能就会减退,即所谓“久卧伤气”之说。有资料证明,成年人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的死亡率比只睡7~8小时的高80%。而睡眠不足4小时比睡眠7~8小时也高80%,因此适度的睡眠才有益于健康长寿。 2 平衡膳食 要达到平衡膳食,则必须杜绝不良的饮食行为,我国居民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有暴饮暴食,进食过快,劝酒劝食,偏食,奶制品及蔬菜水果类食品摄入不足,喜食烟熏、腌制、煎炸食品,食品过热、油腻等,这些饮食习惯对健康都是不利的,并可诱发各种急慢性疾病。 与饮食密切有关的常见疾病主要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痛风、高血压、中风、肿瘤等。通过正确引导食物消费,优化膳食模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促进健康。 3 体重控制 超重与肥胖是由于机体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组织异常增多而致体重增加。一般以超过理想体重的l0%或BMI大于24者称为超重,超过理想体重20%,或男性BMI大于或等于27.8,女性BMI大于或等于27.3者,可诊断为肥胖症。美国约有3200万成年人患有肥胖症。欧美国家儿童肥胖症波动于6%~15%,我国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学生的肥胖发生率平均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已开始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肥胖可引起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如胰岛素依赖综合征、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消化系统(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等),呼吸系统疾病(如肥胖性肺、心综合征),肿瘤及其他(如脊柱、下肢关节退行性变,性格改变等)病变。 积极控制体重有益于健康:①建立综合的健康饮食方式,膳食供能量必须低于人体的耗能量。限制碳水化合物供给,严格控制脂肪摄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定时、定量,养成定时吃早餐的习惯;③积极运动。积极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更能成功地控制他的体重,且对肥胖者减肥后体重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4 体力活动 当今社会,随着生产与生活日益现代化,许多繁重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所代替,人们劳动强度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人们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选择坐在家中看电视,加之汽车的普及,出行时多以车代步。这种缺乏运动的静坐方式,对人体各器官系统无法产生维持正常功能所需要的良性刺激,削弱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长此以往,还会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经研究证实,不锻炼的人从30岁起,身体功能开始下降,至55岁时,身体功能只相当于其本人最健康时期的2/3。要纠正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必须进行适度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 积极的心理应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速度的加快,社会变革加剧,社会的各种竞争激化,不可避免地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适应问题,导致了人们的社会心理障碍。焦虑,恐惧,抑郁,妄想,幻觉,以及睡眠、记忆、智能、行为障碍等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引起心身疾病、精神疾病、自杀、意外伤害等社会问题。 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利的。各种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挫折和应激都会产生心理失衡和负性情绪反应。在长期进化中,人类形成了许多潜意识的心理保护机制,包括积极和消极的不同形式。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是成熟、理智的,有助于适应心理应激,真正达到平衡心理,不但起到自我保护的效果,也被社会所接受。所以必须有意识地训练,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应对,使其成为习惯性行为反应,才能保持心理平衡。 参考文献 [1]胡锦华.实用健康教育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7.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80分)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五大款,40 条。 2.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3.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5.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6.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7.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8.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0.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11.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12.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人。 13.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4.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15.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16.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校良好秩序。 17.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二、判断题:(下列正确的标“√”,错误的标“×”,每题2分,共20分) 1.王小玉穿一件露背的白色连衣裙上学,符合朴素大方的表现。(×) 2.张敏敏不仅自己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而且还多次劝说邻居李奶奶不要相信算命卜卦。 (√) 3.刘羽经常为同学打不平,谁敢在校以大欺小,他就以武力制服谁。(×) 4.杨扬自从参加全市演讲竞赛获奖后,天天讲的都是普通话,很多同学笑话他,而她却毫不在乎并一直坚持。 (√) 5.上自习课,刘柳做完作业,大声的背诵英语单词。 (×) 6.英语考试时,文青青前位的同学传来一张有答案的纸条要她传给后面的同学,她没有接传。 (√) 7.杨兰兰经常把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告诉父母,结果,有时受到父母的表扬,有时受到父母的批评,以后她就不再告诉父母了。(×) 8.姚明明待人很热情,凡是来他家玩或讨论学习问题的同学,他都代表家长留同学吃饭,甚至留宿。 (×) 9.王晓雅星期日与父母在公园游玩时,发现一位“小朋友”正在摘花,她及时赶上去制止。 (√) 10.汪含过生日,有几位好同学送给他生日礼物,于是他用自己攒下的钱在星期天请那几位同学到餐馆吃饭表示答谢。(×)

健康教育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_B_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A.健康心理 B.健康相关行为 C.健康状况 D.健康知识 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A_ A.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卫生宣传 B.健康促进>卫生宣传>健康教育 C.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健康促进 D.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宣传 3.不属于“KAP”模式内容的是 B A.获取知识 B.需求需要 C.形成行为 D.产生信念 4.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仅与疾病有关的行为 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C.仅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D.只是促进健康的行为 5. TABP不包括_C_ 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C.情绪压抑 D.不耐烦和敌意 6. 以戒烟为例行为改变阶段模式_A A.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B.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C.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戒烟—维持戒烟成果 D.不打算戒烟—打算戒烟—准备戒烟—戒烟 7.社会网络的特点不包括_D_ A.密度 B.互惠 C.强度 D.物质性支持 8.制定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时,下面那一方面不重要 C A.材料是否具有可读性 B.材料的形式、风格是否易于被目标人群接受 C.语言是否精美,富有哲理 D.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

E.目标人群是否能负担起有关费用 9.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与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_D_ A.传播者不同 B.传播模式中各要素不同 C.媒介不同 D.是否有反馈信息交流过程 10.同伴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D A.具有责任感 B.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流技巧 C.能在工作组织者和干预对象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 D.以上均是 11.下面关于问卷调查的哪一个说法不正确_B_ A.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可以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B.开放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C.封闭式问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D.问卷调查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 12.量表品质的测量指标包括_D_ A.信度 B.效度 C.难度与鉴别力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13.健康教育社会诊断的目的和任务是_D A.评估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生活质量并明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 B.了解目标人群或对象人群的社会环境 C.动员社区或对象人群参与健康教育项目 D.以上全是 14.健康教育项目的目标人群,即_B_ A.一切观察到的人群 B.项目的受益者 C.亚人群 D.具有特殊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C_ A.过程评价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前,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 B.效应评价评估健康教育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也称后期效果评价 C.结局评价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也称远期效果评价 D.形成评价主要发生在项目计划实施阶段 二.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健康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1计划行为理论的来源与发展 理性行动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是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TPB)的前身[1-3]。理性行动理论可追溯到多属性态度理论(Theory of Multi attribute Attitude)[4]。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后来,Fishbein和Ajzen发展了多属性态度理论,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1, 5, 6]。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决定行为的直接因素,它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影响。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严重制约了理论的广泛应用,因此为扩大理论的适用范围,Ajzen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初步提出计划行为理论。1991年Ajzen发表的《计划行为理论》,标志着计划行为理论的成熟。自理性行动理论提出后,计划行为理论到今天差不多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0年间,历经不断的修正、丰富、质疑和完善,计划行为理论逐步坚实地成长壮大起来,不仅为国际社会心理学界,也为整个心理学界的众多研究者所验证和接受。作为一种成功地预测和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今天,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证明,该理论能更好地了解和预测个体的行为意图及

自我效能和控制感,并显著地提高人们的具体态度对行为的解释力[7]。 2 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2.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数[8]。 2.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 2.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 2.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2.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新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

2017xx行为规范守则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 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 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 《xx行为规范守则》测试题库1 一、填空。 1、《小学生守则》第一条:爱(党),爱(国),爱(人民)。 2、《小学生守则》第四条:明(礼),守(法),讲(美德)。 3、《小学生守则》第七条:自(强),自(律),健(身)心。

4、《小学生守则》第二条:好(学),多(问),肯(钻研)。 5、《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6条: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7、《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7条: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 8、《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3条: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9、《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2条: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 10、《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5条: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 二、单项选择题。 1、修订后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共计______条(A)A、9 B、20C、30D、50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的传统美德是(C)A、尊敬父母B、尊敬自己的父亲 C、尊敬老师 D、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礼貌待人,是讲文明、懂礼貌、有_______的具体表现(D)A、文化 B、纪律 C、爱心 D、教养4、《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是(A)A、不说谎B、借东西要还 C、知错就改 D、讲文明 5、困难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是因为(B) A、每个人都有 B、只要努力,终会战胜 C、嫉妒心理 D、人无完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测试题(第二版常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测试题 (第二版常春)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健康 2. 健康教育 3. 健康促进 4. 健康素养 二、单选题 1.下列属于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是(C) A.遗传基因 B.生产/生活环境 C.经济条件 D.卫生服务 E.行为生活方式 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不包括(E) A.倡导 B.赋权 C.协调

D.社会动员 E.社区行动 3.在健康促进产出模式下,健康教育活动的直接产出是(A) A.健康素养 B.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C.健康环境 D.正成法规 E.社区参与 三、简答题 1.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是什么? 2.为什么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很好地体现了三级预防的思想?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 第二章健康传播策略与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传播 2.健康传播 3.人际传播 4.预试验 5.把关人

二、单选题 1.在提问技巧中,以“为什么”开始的提问属于(D) A.封闭式问题 B.开放型问题 C.试探性问题 D.索究型问题 E.复合型问题 2.从健康传播效果层次看,以下表述属于健康信念认同的是(D) A. 能指出酗酒对健康的危害 B. 经常参加步行、游泳、打太极拳、大秧歌舞等健身活动 C. 反对家人或他人在自己身边吸烟 D. 相信低钠盐有利于健康 E. 不能经常吃新鲜蔬菜、水果 3.从提高健康传播效果的对策看,以下表述属于传播者方面的策略是(C) A.在农村利用有线广播传播健康知识 B.根据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确定宣传内容 C.请群众信赖的医学专家讲课 D.采用漫画、图片的形式 E.利用卫生节日,配合政府行为进行相应内容的社会性宣传活动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拉斯韦尔3因素传播模式? 2. 简述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简述传播材料制作程序。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题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题 必答题。 1、遵守交通法规应该做到哪几点? 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2、课前和上课时应该怎么做? 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3、小学生应怎样尊敬老人,对待同学,爱护幼小? 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4、小学生遇见老师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5、《中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做到“三热爱”,请问“三热爱”指什么?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6、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你是怎么做的? 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在你的身边应严防哪些事件的发生?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8、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样正确面对? 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 9、学校的公物你是怎样爱护的? 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 10、我们的呼号:。回 答:! 我们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11、我们的队名:;我们的标志;它代表_______.我们的队名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我们的标志是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 12、我们的队礼是_____.它表示_______请你行一个标准的队礼 我们的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 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答应别人的事怎么办?做不到时怎么办?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

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

大通苑小学《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会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我校德育工作安排,为了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组织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通过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校、社会生活的行为习惯, 促进传统美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落实。 二、竞赛内容: 以新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竞赛内容。 三、参赛对象: 本校三、四、五、年级学生。 四、竞赛形式: 竞赛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形式。 a.必答题: 规则:以守则规范内容的填空和简答为主。其中必答题每个参赛队每名选手都需要轮流回答共三轮; b.抢答题 规则:本轮题目包含是非题和选择题,主持人读完题目后各代表队开始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则扣10分。本轮共计10题,每题回答时间不超10秒。c.风险提速题 规则:题目以联系生活实际题为主。此轮题目分为三个难度等级,分值分别为20,30,40。由分数最低的队先选,分数相同的队则按顺序选择,答对加相应分数,答错减相应分数。 (每轮比赛都有时间规定,凡答题超出时间的,视为答错,参赛者一开始回答问题便同时开始计时;参赛者答题完毕后必须告诉主持人“回答完毕”,然后由主持人根据答案评定回答正确与否;)

五、竞赛时间: 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下午 六、竞赛设奖: 一等奖、二等奖 七、活动地点: 操场 八、竞赛规则: 1、各代表队按抽签序号在主席台的对应位置就坐,竞赛选手座序由各参赛队在赛前确定,竞赛选手已经座定,顺序不得更改,即观众左侧为1号选手,中间为2号选手,右侧为3号选手。 2、参赛选手要严格遵守比赛纪律,不得随意走动,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夹带有关资料进入赛场。 3、参赛选手及领队要服从现场指挥,服从主持人和裁判的评判,不得罢赛和做有碍竞赛正常进行的事宜,确保竞赛顺林进行。 4、参赛选手要集中注意力聆听主持人读题,如主持人读题不清楚,选手可以要求复读一遍(抢答题除外),参赛选手答题要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以便主持人和裁判评判。 5、在进行抢答题目时,参赛选手必须在主持人发出开始口令后,方可按响抢答器,若提前抢答,视为犯规,倒扣10分。 6、参赛选手答题时应该站立答题。答题要声音洪亮清晰,每次答题结束后要向主持人说“答题完毕”,说完后不得在对所答问题进行更改。选手答题错误,答题不完整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视为错误,不能得分,要求扣分的要扣分。 7、竞赛不得作弊,竞赛时参赛队员不得在赛台间翻阅资料,进行个人必答题比赛时,同队其它队员不得提示。 8、竞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现场评定、现场亮分,如出现相同分数影响名次评定时需加题(抢答题)竞赛,直到评出名次为止。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复习资料(答案)

公共课复习题 1.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不仅是针对健康状况,而且要针对人群的 B.生活质量 2.关于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C.健康教育是卫生宣传在功能和内容上的拓展和深化 3.降低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损害程度,只能依靠 B.健康教育 4.世界上最早、实施最成功的健康促进策略在我国是 D.爱国卫生运动 5.健康教育的手段包括传播、干预和 C.教育 6.如果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仅仅是向慢性病患者发放一些媒体材料,是一种 B.卫生宣传模式 7.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之一是 C.健康教育 8.不是健康教育手段的是 E.预防 9.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核心和基础 10.《曼谷宣言》对 21 世纪全球健康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出了主要承诺,该承诺不包括 E.使健康促进成为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项任务 11.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 12.工矿企业健康促进实施的基础是 D.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 C.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 14.社会动员是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社会动员的手段中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 15.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B.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先导 16.下列哪项不是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 D.提供健康信息 17.健康促进的概念是 B.一种综合策略 18.健康教育的实质是 E.一种干预 19.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B.健康教育就是卫生宣传 20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关系是 D.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21.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是 B.健康教育 22.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促进涉及的主要领域 B.加快医疗机构的改革 23.20 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B.行为生活方式 24.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指 D.躯体无疾病、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5.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C.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服务 26.哪个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的表述不准确 A.健康教育本身已经包括了健康促进的目标 27.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不包括 D.开展卫生筹资 28.以下哪种关于健康教育的表述是错误的 E.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描述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国际间比较 29.健康教育是 B.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30.WHO 提出健康四大基石不包括 B.充足睡眠 31.哪个不是健康教育的作用 E.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32.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E.以上都是 33.健康教育的意义不包括 B.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 34.健康教育一级目标人群是指 E.希望实施所建议行为者 35.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为 B.社会动员 36.《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 条》(试行)是世界上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 B.政府文件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3.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5少饮酒,不酗酒。 6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7拒绝毒品。 8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9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10.经常开窗通风。 1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1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3.膳食要清淡少盐。 1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15.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16.不滥用抗生素。 17.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18.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19.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0.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21.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22.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23.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24.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25.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2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27.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28.在吸血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29.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症。 30.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31.系安全带(或带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32.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防止溺水。 33.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34.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题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下列行为,想法对的打“√”,错的打“×”。计20分.) 1、升国旗时,军军看见旁边的小红辫绳散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2、丽丽遇到班主任和其他几位老师,就主动给他们敬队礼,并喊道:“老师好!”() 3、小刚活泼又淘气,他常根据同学的特点,给人起难听的外号。() 4、下课了,萍萍出去玩了,好朋友丽丽从她萍萍书包里拿出水彩笔画画。() 5、小学生丽丽留着长长的指甲,还涂了指甲油。() 6、下课了,小红用小刀在课桌上刻字、刻画玩。() 7、星期天,同学们相约上午8时在班长王红家开展读书活动,可李路到8时30分才到。() 8、小明正在做眼保健操,听到窗外有人说话,他就悄悄睁开眼睛看看。() 9、小明和妈妈到黄山旅游,看到黄山景色十分秀美,他情不自禁地在山上亭子的柱子上写下“张明到此一游”。() 10、小明看到马路上没有交警执勤,就不听红绿灯指挥了。() 二、单项选择。(下面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用“√”选出来。计30+20分) 1、早晨,丽丽在广场打扫卫生,这时升国旗仪式在广场举行,她应该()①继续打扫卫生②站在旁边观看③听到国歌声立刻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或队礼(戴红领巾时)。 2、李浩放学回到家,看见妈妈在打扫卫生,正需要人帮忙,他应该() ①立刻去写作业②帮着一起打扫③去看电视 3、放学时,姑妈看到小明就叫他到她家去了,小明:() ①一直不跟家里联系,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②自己或让姑母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 4、小英在大街上看见她以前的音乐老师,她应该() ①装着没看见②不打招呼,因为王老师现在不带她的课 ③主动上前行礼、问好 5、小强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王奶奶家的花篮,他应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