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单选题

健康教育单选题

健康教育单选题
健康教育单选题

1.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为对象的科学和艺术。

A.健康相关行为

B.健康

C.疾病

D.环境

E.教育

2.健康教育学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A.健康教育

B.健康促进

C.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D.健康与教育

E.健康传播

3.根据我国疾病负担归因危险度分析,不良生活方式因素占()。

% % % % %

4.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A.提供健康的信息

B.获取健康的知识

C.营造健康的氛围

D.树立健康的态度

E.养成健康的行为

5.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包括()

~

A.倡导、増权、教育 D.教育、増权、协调 C.倡导、増权、协调 D.参与、増权、协调 E.参与、倡导、协调

6.人类的最基本的生物性行为主要表现为()

A.人的摄食行为

B.人的适应行为

C.人的目的行为

D.人的求知行为

E.人的本能行为

7.人类行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A.行为的获得性和可塑性

B.行为的好奇性

C.追求刺激行为

D.求知行为

E.本能行为

8.当被告知有病时,为尽快恢复健康而主动获得治疗的行为,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A.预防行为

B.疾病行为

C.保健行为

D.病人行为

E.预警行为

9.下列哪项不是危害健康的行为()

A.致病性行为

B.不良生活习惯

C.高危险行为

D.不良疾病行为

E.预警行为

型行为模式与下列哪项疾病关系最密切()

A.冠心病

B.恶性肿瘤

C.糖尿病

D.高血压

E.心理障碍

11.危害健康行为中,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行为是()

A.致病性行为模式

B.不良生活方式

C.违规行为

D.不良疾病行为

E.预警行为

12.医务人员都明白吸烟是有害健康的,而他们中的部分成员仍然存在吸烟行为的情况被称为()

A.认知不协调现象

B.不良生活方式

C.以认知为基础的行为模式

D.社会性行为表现

E.需求和需要动因现象

13.刘先生,某公司职员,每次驾车时都注意使用安全带,该行为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基本健康行为

B.预警行为

C.保健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14.在一项控烟健康教育项目中,研究人员运用生态学理论模式设计戒烟干预策略时,除了关注个体健康观念和知识、戒烟行为,还应关注对象的()

A.基本健康行为和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B.家庭成员、单位同事、领导的避害行为和保健行为

C.单位关于控烟的规章制度和同事、领导的吸烟行为

D.吸烟的形成过程和对控烟的态度

D.家庭成员、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以及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

15.整合行为模式的构建要素除了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外,其他要素有()

A.信息、动机和行为技能

B.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C.个人性格和行为特征

D.性别和年龄

E.执行行为的知识和技能、行为特点、环境因素和习惯

16.下列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中,不属于其构建要素的是()

A.行为态度

B.主观规范

C.感知行为控制

D.行为的知识和技能

E.行为意向

17.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均认为下列哪一个构建要素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和行为发生的最佳预测值()

A.行为态度

B.主观规范

C.感知行为控制

D.行为意向

E.行为

18.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应用的行为领域为()

A.临床医疗与筛检行为

B.饮食和锻炼行为

C.成瘾行为

D.大众的安全和消费行为

E.以上都是

19.为预防乳腺癌而进行乳腺摄影筛查,一些妇女认为“乳房检查可以发现乳腺癌的征兆”,一些妇女认为“乳房检查需要到大医院挂号、排队、太耗费时间”。这些信息属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哪一个要素()

`

A.行为信念

B.行为结果评价

C.行为态度

D.规范信念

E.遵从动机

20.目前运动健康中提倡“每天步行1000步”,人们通过APP提供的计步软件不仅记录下每天所走的步数,还可以每天打卡获得积分(最后兑换小礼物),并分享在朋友圈中获得“爱心”点赞。这个行为中的每天打卡获得积分和集赞的爱心数是属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哪一个要素()

A.行为态度

B.主观规范

C.行为的知识和技能

D.感知行为控制

E.行为意向

21.健康信念的内容包括感知到疾病或危险因素的易感性、感知到采纳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的()

A.危险性

B.特异性

C.严重性

D.敏锐性

E.危害性

22.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是HBM的()

A.特异性

B.易感性

C.可及性

D.敏锐性

E.危害性

中对疾病引起的如形象、欠债、失业、社会舆论与歧视等严重性的感知指的是()

A.生物学后果

B.经济学后果

C.社会学后果

D.传播学后果

E.关系学后果

<

24.对采纳医生建议的行为会带来不舒服的感受,属于HBM的()

A.感知到有害

B.感知到障碍

C.感知到危险

D.感知到恐惧

E.感知到挫折

中感知到威胁是指()

A.易感性与危险性

B.易感性与有害性

C.易感性与严重性

D.易感性与恐惧性

E.易感性与病理性

26.激发或唤起健康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在HBM中是()

A.行为线索

B.强化因素

C.促成因素

D.自我效能

E.自我意识

27.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身与外在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是HBM中的()

A.自我控制

B.自我揭示

C.自我激励

D.自我效能

E.自我意识

28.医院悬挂的‘ 预防癌症,远离烟草’’宣传条幅在HBM中应属于()

A.行为线索

B.强化因素

C.促成因素

D.自我效能

E.应对策略

#

29.保护动机理论中的‘收益’因素是指()

A.内部代价与外部代价

B.内部回报与外部回报

C.内部效果与外部效果

D.内部价值与外部价值

E.内部期望与外部期望

30.保护动机理论中的内部与外部回报是产生不良行为反应的()

A.协同因素

B.促进因素

C.有效因素

D.强化因素

E.辅助因素

31.某学生在帮助爸爸戒烟时,会告诉爸爸,在戒烟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会出现浑身难受、心烦意乱、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戒烟后呼吸道通畅、体味减少等,其基于的理论思路是()A.计划行为 B.健康信念 C.社会认知 D.阶段变化 E.合情行动

32.某中学对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进行艾滋病教育时常指出不安全性行为是感染艾滋病可能性最大的途径,这是指健康信念模式中的感知到()

A.严重性

B.易感性

C.好处性

D.艰难性

E.有效性

33.某男子学习吸烟有害健康知识后,对可能患脑中风这种后果感知深刻,决定戒烟,这是健康信念模式对疾病的()

A.严重性感知

B.易感性感知

C.敏感性感知

D.特异性感知

E.后果性感知

,

34.男,30岁,因有多次不安全性行为,主动到CDC检出艾滋病抗体。检查人员对他讲解了艾滋病易感性及感染后的严重性,希望引起他的重视,其运用的理论最可能是()

A.自我效能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健康意识理论

D.合理行动理论

E.社会认知理论

35.应用HBM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社区综合管理发现,患者感到“有规律的运动很麻烦、很痛苦、很占用时间”“改变生活习惯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很困难”,这在HBM中称为()

A.感知到代价

B.感知到严重

C.感知到回报

D.感知到障碍

E.感知到益处

36.关于阶段变化理论中变化阶段正确的程序是()

A.无意向期→意向期→行动期→准备期→维持期

B. 无意向期→意向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

C. 无意向期→准备期→意向期→行动期→维持期

D. 意向期→无意向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

E. 意向期→无意向期→维持期→准备期→行动期

37.阶段变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不包括()

A.变化阶段

B.变化过程

C.决策平衡

D.自我效能

E.社会网络

38.在无意向期,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

A.人们在此期内没有打算改变自己的行为 B.在此期人们会权衡改变行为的好处和代价 C.近期以未来的30天为标准 D.在此期人们会选择参加一些健康教育课程 E.在此期人们会请教专业人员

39.在意向期,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

A. 近期以未来的30天为标准

B. 在此期人们会权衡改变行为的好处和代价

C. 在此期人们会选择参加一些健康教育课程

D. 在此期人们会请教专业人员

E.此期通常以未来6个月为标准

40.在准备期,最明显的特点表现为()

A. 此期通常以未来6个月为标准

B. 在此期人们会权衡改变行为的好处和代价

C.此期是指未来6个月内有改变行为的意向

D.在此期人们还没有下定决心要行动

E.在此期人们会请教专业人员

41.某健康教育者对一位50岁的吸烟男性在公共场所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对吸烟行为具有提示作用的烟盒和烟缸都拿走;另一种是加强了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标志及惩罚。问这是阶段变化理论中变化过程的()

A.提高认识

B.情感唤起

C.求助关系

D.刺激控制

E.反思习惯

42.在针对吸烟者戒烟的健康教育中,通过对吸烟者提高认识、情感唤起、环境再评价可以促进吸烟者由一个阶段转化为另一个阶段的是()

A.意向期转化为准备期

B.无意向期转化为准备期

C.无意向期转化为意向期

D.意向期转化为行动期

E.准备期转化为行动期

43.针对一个刚刚戒烟的人,强调其坚持不再复吸的信心并且可以抵制一些内在和外在的诱惑,这方面体现的是()

A.决策平衡

B.自我效能

C.反思习惯

D.社会解放

E.强化管理

44.要求吸烟者开始承诺戒烟,并营造有利于吸烟者戒烟的各种环境,这预示着从哪个阶段向哪个阶段转化()

A.无意向期转化为准备期

B.无意向期转化为意向期

C.准备期转化为行动期

D.意向期转化为行动期

E.准备期转化为维持期

45.某吸烟者,男性,40岁,医生在控烟干预中,在行为变化阶段采取的干预策略“了解参与者的困难和阻碍,建议其如何克服”,属于()

A.无意向期

B.行动期

C.意向期

D.维持期

E.准备期

46.行为与环境之间很重要的中介变量或中间因素是()

A.认知因素

B.强化因素

C.物理因素

D.政策因素

E.社会结构性因素

46.“知识是行为改变前提条件”的观点来自()

A.社会学习理论

B.社会认知理论

C.知-行-模式

D.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

E.以上都是

47.应用媒体宣传、板报、小册子、宣传画报等主要是为了提高()

A.知识

B.自我效能

C.直接经验

D.替代性经验

E.自我调控

48.知识对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作用是()

A.提高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意识

B.有警示的作用

C.指导并教会其健康行为

D.行为改变的重要基础

E.以上都是

49.调整身心状态的方法不包括()

A.静坐冥想

B.压力放松技术

C.心理咨询

D.劝说人们重视健康管理

E.转移注意力

50.同伴教育的重要前提是()

A.直接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自我效能

D.结果期望

E.自我调控

51.有“价值如何”“是否值得”“有多少意义”等含义的概念是()

A.知识

B.自我效能

C.结果期望

D.结果预期

E.自我调控

52.不属于外部强化的是()

A.社区对减肥的鼓励

B.工作单位对戒烟行为的表彰

C.公司对坚持健身员工的经济奖励

D.运动可带来健美的体型

E.保险公司对健康人员的优厚保额

53.环境对行为的作用中不包括()

A.国家提供免费疫苗促进儿童保健

B.公共场合规范禁止吸烟行为

C.社会习俗会影响饮食行为及习惯

D.烟酒高税收影响烟酒行为

E.大城市有更多移民

54.不属于社会结构性因素的是()

A.居住地

B.经济条件

C.政策与法规

D.行为方式

E.社会习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