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懒惰的智慧_教案

12 懒惰的智慧_教案

12 懒惰的智慧_教案
12 懒惰的智慧_教案

12. 懒惰的智慧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名字叫《懒惰的智慧》,请大家说说你们对“懒惰”“智慧”这两词是怎么理解的?(在感情色彩上,一个是贬义的,一个是褒义的。)把这样两个词放在一起,作者想说明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在美国作家

凯利的文章中一探究竟。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的议论性文字。

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其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三、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

1.所举事例如下:

(1)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

(2)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

(3)远祖取水、渡水之事;

(4)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

(5)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

(6)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

(7)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2.学生讨论事例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学习对比论证

1.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提示: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

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与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对比;

懒惰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的对比。

3.讨论对比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懒惰的智慧的可贵,智慧的懒惰的可行,就显而易见了,增强了文

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学生默读课文,品味语言,思考后可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

明确:

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

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三、归纳小结,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

文章用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接下来,请大家谈谈你们此时对“懒惰”的理解。

(学生讨论)

经过讨论,有以下各种理解:

①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②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③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④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⑤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⑥是“智博”,而非“拼搏”。

⑦有问题意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

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我们能不

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

明确:方便碗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印机、洗衣机等等。

2.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看谁最有创意。

五、作业。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通过小组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2.你在学习、生活上有过什么发明吗?请写在周记本上。

《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P52 《年月日》24小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掌握其特征。会用它表示时刻。 2.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规律,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积累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24记时法中的0点。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具准备: 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只闹钟) 一.引入 1.了解谈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是时间的宝贵。那么关于时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能举例说说么? 2.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是晚上几时开播吗?(晚上7时)通常你们在电视上晚上7时,新闻开播的时候,画面上的时间是怎样表示的呢?(媒体出示画面) (19:00) 师:晚上7时又可以说成是19时。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呢,它又和7:00有何区别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一天有24小时 出示主题图(百货商场) 师:小女孩问了妈妈什么问题呀? 1.师:21:00是几时?谁来猜一猜?(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 2.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计时方法?

(电视上,商店的门口。火车时刻表等) 师: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着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 3.动手操作 (1)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钟声是在什么时间敲响的?(夜间12时) 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师:现在请同学仔细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两圈)师:他说的对吗?(对)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 当时针走到夜间12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上午9时……直到中午12时。这时时针走过了第一圈。(再接着拨)下午1时、下午2时……晚上8时、晚上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这时时针走过了第二圈。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验证了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那么一共是几小时呢?(一共是24小时)(板书:一日=24小时) (2)学生动手操作: 作为一天的开始时间,是几时?边拨闹钟边说说,1日有几个小时? 探究二; 1.P52页钟面。 师:钟面上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钟面外圈的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 3、中央电视台晚上7时播出新闻,这个7时,就是19:00.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找一找,看一看。 师:晚上7时和19:00是同一个时间吗? (生:同一个时间) 师:那为什么要用19:00来表示晚上7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同样7时,可以是早上7时,晚上7时,但19:00就一看就知道是晚上7

语文版八上懒惰的智慧word教案-精

语文版八上懒惰的智慧word教案-精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台阶、道路、方法、条件、成就、空间、认识、问题、充分、文明、发展、提出、发现、掌握、研究、特点、突出、支撑、精神、基础、需要、重点、方式、作用、关系、进取、分析、营造、形成、满足、服务、方向、促进、实现、中心 平时在家帮你们的爸妈干过农活的同学请举手。 都干过些什么活? 现在, 如果要你帮爸妈把红薯从山上背下来, 用小背笼背要10次才能背完, 如果用大背笼背呢, 只要5次, 你愿意采取什么方式去背? 想不想听我对你的评价? 你是个懒惰者!(大声, 停一下) 但你很优秀!我很欣赏你! 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 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 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 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 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 千百年来, 人们都赞美勤劳, 反对懒惰, 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有哪位同学知道, 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 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 倒过来想。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逆向思维, 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下面, 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懒惰的智慧》一文, 看看他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点出作者) 并且, 我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 我们一起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点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91面, 通过课前的预习, 有谁能告诉我, 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好, 那我们就先来复习一下有关议论文的一些知识(点出) 我们说, 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要有作者的观点、看法或主观、认识, 那么本文是写作者对什么人的认识呢?(懒惰者)。好, 下面请同学们把作者对懒惰者的见解和认识读出来, “实际上”预备读: “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 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 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是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点出观点句) 看得出来, 作者提出来的对懒惰者的认识和常人的认识是不是一样?(不是)这种认识是不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是) 下面我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罗列出来的关于不懒惰和懒惰的相关事实。请同学们先讨论, 再由男女生各派代表, 来和大家交流。 A.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不懒惰的例子? 我想请一个女生代表回答这个问题。(点出上述事实) B. 因为懒惰, 那些人获得了好评? 这个问题我找一个男生来回答。(点出上述事实) C.因为懒惰, 人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 哪位同学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点出上述事实) 请同学们看屏幕, 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是什么?请同学们把老师所指着的句子读出来, 预备起: 作者对懒惰者的见解和认识就是本文的什么?(点出中心论点) 嗯, 作者对懒惰的认识的确新奇, 甚至可以说闻所未闻, 那么, 你们觉得作者的这种认

课文《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课文《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课文《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加深印象 1、认读生字卡片。 字、古、先、进 2、口头扩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怀素是什么人? 指名交流。 3、再读,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重点体悟:从小喜爱好学上进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怀素小时候喜爱写字,好学上进,值得我们学习,那么怀素从小怎样学字的呢? 1、学习自由朗读,用笔划出怀素是怎样写字的。 2、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怀素写字先做什么,然后是怎样做的.(生朗读先……再……) 体悟:先再形状笔顺照着写 提问:句子中的“看清字的形状”和“记住字的笔顺”能颠倒吗?为什么? 用“先……再……”练习说话 3、怀素看清字形,记住笔顺后,他是怎样写的呢?怀素是不是每次这样认真呢?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体悟:总是 指导朗读 4、怀素写字这么认真,结果怎么样? 出示: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 “这样”指的是怎样呢? 指导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脑子里浮现出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 5、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①看填空背诵。 怀素写字()。他总是先(),(),再()。这样,怀素的字()。 ②看插图练习背诵。(课题上面的插图)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传说,怀素洗笔的池塘因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可是,当时纸贵,怀素家里并不富裕,买不起纸,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

1、提问:怀素为什么用木板写字 2、木板为什么会写穿了(写呀写呀,日子一长)可以看出怀素不仅学习认真,而且非常刻苦。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体悟:写呀写呀日子一长写穿 读出怀素的刻苦,不停地写 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怀素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认真刻苦的练字,长大后呢? 1、指名读,注意突出“有名” 2、再次出示怀素的草书 认真观察,谈谈感受 1、小结:这些字小朋友们或许还看不懂,不知道怀素写的是什么,可老师告诉大家,这就是草书,这是艺术,这是中国独有的书法作品。 2、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六、学习生字 1、出示:先日长书 2、分别给它们找朋友。 3、我们不妨学着怀素写字的方法写生字。能说说我们该怎样做? 4、观察四个生字,看清它们的形状。 5、看笔顺图,说说“长”、“书”是怎样写的。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实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协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实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水平。 学生分析: 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时间,时、分、秒和时间相关的知识,他们对钟面、经过的时间等问题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和乘车的过程中等或多或少地与24时计时法有过交道,不会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协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所以,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有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准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实行互换。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准确实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怀素写字》给我的启示教学设计2篇

《怀素写字》给我的启示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inspired by "writing in huais u"

《怀素写字》给我的启示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怀素写字》给我的启示教学设计 2、篇章2:《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篇章1:《怀素写字》给我的启示教学设计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怀素写字》给我的启示 《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侯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我认为很符合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 在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至少获得了以下三个启示: 一、师生都该知道:

写字是秉承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众所周知,中国文化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书法艺术不可分割。 因为文化的流传依赖于文字这个载体,而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其实 就是书法的历史。汉字是祖先留下来的最为珍贵的遗产,是正宗 的中华民族文化。汉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民族精 神的象征。今天让孩子写字,就是让他们去感悟民族思想、体验 民族感情,就是让他们秉承华夏传统文化。 二、要让学生懂得: 写字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巴甫洛夫说过:“习惯 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观察、揣摩字的笔画、结构时需要眼、脑、手并用,书写时需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这样长期坚 持下去,就能使人养成沉着、镇静、耐心、专注的良好习惯。写 字是我们小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扎扎实实抓 好每一节课的写字机会,让写字真正成为培养良好习惯的一条重 要途径。 三、教师的写字教学步骤该做到: 1、读字帖。将红色田字格中的红字当做字帖认真地来读, 注意看清字的形状、特点、在田字格中的大体位置。一开始,教 师要扶着学生看,有了一些经验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看,并且 注意引导学生看重点字、难点字。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表现真棒,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仔细听哦,待会儿有问题要问大家 T:为什么说小动物们把时间弄错了?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 S:没说上午下午 T:我们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S:标上时间词 T:小猪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天内会出现两次7:00呢? S: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转两圈,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哪位同学上来用钟表拨出一天的时间来? T:都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使用12时计时法的时候,要标明时间词。 二、引出课题:24时计时法 ①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探究1中表格第一栏用12时计时法写上相应的时间 同学显示: 8:00 11:30

2:00 4:30 T:同意吗? ②请同学们对照一下作息时间表,这些时间在作息时间表上都有相应的时刻,找出来填在第二栏 8:00 8:30 11:30 11:30 2:00 14:00 4:30 16:30 ③对比这两栏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S:为什么不用时间词?为什么比12大 其实这也是一种计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24时计时法。瞧,小动物们也要跟我们一起学习。 三、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1)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T:我们来看一下钟表内时针的转动,看完后看哪些同学能找出答案来? S:因为24计时法每个数字都出现一次,所以不需要时间词。 从12时后,依次是13时,14时,……一直到24时 (2)提出问题2 T: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一遍,帮老师解决问题: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哪些不同? 数字是从哪一时刻开始变化的? (3)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同学们现在不看黑板,你能把时间轴上面的24时计时法补充完整吗? (5)观察时间轴,在时间轴上帮小猪找出晚上7:00的24时计时法应该是什么?晚上8:00?晚上9:00?现在的时间是10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6)如果没有时间轴,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应如何转换?小组讨论5分钟。

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语文版八上完整版

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语 文版八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2懒惰的智慧同步练习 维度a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摞()阀()门亲躬() 2 解释下列词语 循规蹈矩:亲躬: 3 本文中“懒惰”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4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想想看,除了本文的一些例子之外,还有那些懒惰的人发明了许多有利于人们生活的东西。 5 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源,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6 想想看,做个懒汉需要具备一些什么素质,才能做到作者所说的“承担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很有点道理。 ②这里的所谓“学”是偏于接受方面说的,这里的所谓“思”是偏于创造方面说的。学是指接受前人的经验积蓄和认识成绩,思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而有所发挥,有所发明。 ③由此也就可以知道思与学的不可须臾分离了。因为一切知识不是单靠个人的经验与认识,自己的心智的动用就可以获得的,但同时前人的知识的总和却又未必能呆板地应用于此时此地。我们既需要有孜孜为学的精神,用前人的一切知识来充实自己,又应该有能缜密思虑的头脑,以辨别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并发展这些知识。 ④当然,绝对地“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人都是不会有的,但是在今日一般读书人中,却也不难发现有着这两种应加以纠正的倾向。 ⑤有些人只是努力于吸收、记忆各种知识,但他们不肯多用脑子去想一下。举一个最粗浅的例子,有一些中学生讨厌代数、三角,甚至化学、物理,认为里面充满了需要背熟的枯燥的公式。但是假如他们能多思索一下,就不难明白,这些公式是如何地产生,是如何地相互关联着的,那么就不必逐条背诵了。这正说明,假如不思而学,那么学到的东西就永远难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问人,这本来是好的,但假如完全依靠别人,而自己不作独立思考,那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⑥同时,也有一些人过分相信自己了,于是他们想得太多,而学得太少,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陷于胡思乱想中。记得高尔基小说中曾提到过一个好几年把自己关在家里,想从三角学里证明上帝之存在的人。这或许算是思而不学的人。现在青年固然不至于如此荒诞,但是,不去切实、系统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学说而自以为是的人,有时我们也可以遇到。 ⑦所以,“学而不思”者往往容易成为教条主义者、公式主义者,这些教条和公式堆在他们的脑子里,像是一批滞销的货物。“思而不学”者可能成为自命不凡而实则浅薄的妄人,他的思想其实只是胡思乱想。──要免于此二者,必须“好学多思”。 7 作者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有点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8 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请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①-③段):___________ 第二部分(④-⑦段):__________ 9 第③段与第⑤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恰当的一项是 a.学与做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与思 d.思而不学则殆 维度c 探究应用 找一些有关科学家的生平的文章看看,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作出这些科学成就的,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12 懒惰的智慧 维度a 1 luò fá ɡōnɡ 2循规蹈矩:遵守规则亲躬:亲自做捷径: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标的巧妙手段。3 懒惰的意思是指运用心智,节省时间,在短期内创造更多价值。

语文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 (2)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3)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 写作——写一篇游记…………………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编一份手抄报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 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一) 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风波(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 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 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 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

一年级上册《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怀素写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读准生字词的音,同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联系生活实际,抓住怀素认真写字的句子,体会怀素写字时的认真、刻苦。 3.会用“……先……再……”的句式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景合一,优化导入。 1.教师出示带有拼音的“写字”二字。 (1)谁会读?(指读) (2)你平时是怎样认真写字的?(请平时字写得好的同学介绍)2.做的真好,难怪你个的字写得那么棒!你们知道吗?古时候有个书法家叫怀素,他从小也跟大家一样,写字可认真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写他的课文。(出示课题:12.怀素写字生读课题)3.你了解怀素吗?谁来向大家介绍? (怀素是我国唐朝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善写草书。有草书《四十二章

经》、《千字文》流传于世。他的字飘洒自如,对后人影响很大。)4.小朋友们想要知道怀素是怎样成为著名书法家的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板块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生词 (1)课前小朋友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 古时候先书法家 和尚这样有名 日子一长长大好学上进 你觉得哪些词容易读错,想提醒大家注意的? 小老师领读难读词语。指导读好轻声和后鼻音 相机理解“好学上进” ①“好”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生交流后出示拼音)谁能用“好”组组词? ②在这儿读——,你知道“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吗? ③课文中说谁“好学上进”?我们班上有“好学上进”的人吗?你为什么觉得他好学上进呢? ④比一比,看谁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刚才小朋友们读的都很棒,老师等会要提高难度,给你一分钟,快读一读,记一记。 (3)到四人小组里读给组长听,小组长要组织好。 (4)哪个小组来展示?指名2组读。 2、词语读得很棒,课文会读吗?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读第二自然段。把书打开到126页,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分钟准备。 (1)谁来读?他读得怎样? (2)谁来向他挑战?挑战成功了吗?为什么? 3、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三、读懂课文,入境悟情。 1.怀素到底是怎样认真写字的?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怀素认真写字的句子。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2)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怀素很认真? ①交流出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②反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名师教案

《24时计时法》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页—83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材借助一个小朋友的一天激发认知冲突,引入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接着编排了一个探究性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进一步明确1日有24个小时,时针转动两圈;然后将一天的时间以直线的方式呈现,直观表示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最后教学12时计时法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为进一步学习计算经过时间做好准备。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读生活场景(既要正确读出钟面上的信息,又要关注图中的其他信息判断这一时刻在一天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好处。 2.通过观察一天中钟面时针的转动情况,结合“时间尺”,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3.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学习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12时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借助时间尺理解今天与前一天、后一天的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24时计时法》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将合适的时间填在横线上。 我早上________起床,________开始上课; 我上午________放学,中午________吃饭;

我下午________到学校,_________放学; 我晚上________吃饭,__________睡觉。 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是:________。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引入 思考一:小明约小强明天6时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强都准时来到同一地点,却没有见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小结:像“上午6时、下午6时”这种平时交谈中经常使用的带有“上午”“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之为“12时计时法”。(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学生对两个不同6时的理解,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并理解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感受到这种方法有时会产生歧义,从而激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的计时法的需求。 2.探究两种计时方法之间的关系 (1)建立一天的时间概念 思考二:为什么一天中会有两个6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时钟面上的时针是指向几的?一天结束时它又是指向几的? 活动一:(1)利用钟面做教具,动手拨一拨,观察一整天的时间变化。 (2)教师借助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学生根据时间表演或说出此时在干什么? (3)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又经过了多少小时? 小结:一天有24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可以称为0时,所以凌晨12时也可以说成是0时。 活动二: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在上午8时,上午10时40分,中午12时,下午2时,下午4时,晚上7时,晚上8时,晚上12时分别在做什么? (2)学习24时计时法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2016年秋季版)《怀素写字》教学设计2

《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刻苦。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怀素写字的方法。 3、学会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写”“字”。 教学重点: 1、明确写字方法,写好两个生字。 2、朗读感悟怀素写字认真、刻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朗读感受怀素对写字的持之以恒、不断追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映示课文第一幅图。 提问:小朋友,图上的这个人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板书:写字)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古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他的穿着)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板书:怀素) 2、简单介绍怀素。 怀素:唐朝人,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小时候当过和尚。平时只要看到匾牌石刻的好字,他就仔细看,认真想。他用木板,芭蕉叶代替纸练字。他洗笔的池塘因为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3、指名读课题:怀素写字。(注意正音:素、字、声母都是平舌音) (二)学生借助拼读初读课文 1、看课文录音朗读,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怀素是怎样练字的? 2、刚才,小朋友听得很认真,现在就请大家学着录音朗读,自由地读两面遍课文。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音,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要多读几遍;(2)把句子读通顺。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其余小朋友注意听,看谁读的字音最准确。评议。正音。 2、认读生字词。 写字日子一长书法 (四)指导朗读理解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这1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 2、自然第一句,说一说:怀素是什么人?(和尚) 3、第二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一句?(出示第二句)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边读边画出朗读指导符号。 他/从小就/喜欢/写字,是个/好学生上进的/孩子。 (3)引读:怀素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齐读,语气强调“从小喜爱”,“好学上进”)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

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伴随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一天时针要走整整两圈,让学生感受两个10时,一个是上午的10时,一个是晚上的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转动两圈,可能就会出现两次指向10,也就出现了两个10时(交互) 提问:现在你明白一天中为什么会两次出现10时了吗?(指着板书)如果只是像这样来记录时间,行吗? 为什么不行,这样记录容易产生混淆,那你有没有办法让别人不产生混淆呢?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会说什么? 二、回顾反思普通记时法,讨论设计24时记时法 谈话:为了区分开来,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上午10时。(板书:上午)睡觉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是晚上10时。(板书: 晚上) 同学们请看,如果老师像这样记录,一说上午10时肯定是在上课的这个10时,一说晚上10时,肯定是在睡觉的这个 提问: 像这样加上时间词,你还会分不清吗? (点击动画,依次给时间轴上的时刻加上时间词) 谈话:从夜里12时起,第一圈的1至4时,我们一般说凌晨;5至7时,说早上;8至11时,说上午。从中午12时起,第二圈的1至6时,我们说下午;7至10时,说晚上;11、12时说夜里。这样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把它称为“普通记时法”。(板书: 普通记时法)普通计时法用加时间词的方法,很好地区分开了像两个10时这样的情况, 提问: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加上这样的时间词呢? 谈话:以前咱们只是会这样说,现在明白了这样说的道理。那用普通记时法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定稿

《懒惰的智慧》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2.学习作者的创新思想,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3.学会准确提炼文章观点。 4.理解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心智去懒惰;培养求异思维品质。 难点: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文中的作用。 一.积累运用,我最棒!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懒惰()疲惫()恶劣()诞生()活塞()训诫() 2.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抄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2)遵守规矩。()(3)非常疲乏,疲劳得难以忍爱()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l)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付倦容。() (2)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淘空以后做成的。() (3)这个主意最先肯定是由想座着干活的人想出来的。() (4)他们探究各种互不相关的现象的根缘,他们讨厌需要吃苦受累的事情。() 二.整体感知文章 1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即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节省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其发明创造就是的结晶。 2.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请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总结。 ①a.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b.懒惰的饭店服务员;c.远祖发 明了;d.波特发明;e.弗兰克?B?吉尔布莱思发现;f.懒汉发发现,g.懒汉建立的规则。) ②a.b.c.d.e证实了,f.g证实了精神的懒 惰也同样。 ③中心论点: 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例子: 论证。例子: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的例子和她向来少拿多跑几趟路的例子,两个例子一反一正,形成了对比论证。饭店中勤快和懒惰服务员的不同表现,也形成了论证。) 4.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代表性)?有何作用? 第一自然段列举的是,第二自然段列举的是,第三自然段列举的; 作用是:这些社会普遍现象的范围由到,说服力不断递增。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个别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证明了论点,更富有说服力。 三.拓展延伸

怀素写字生字教学设计

怀素写字生字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怀素写字》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怀素写字方法和过程,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三、教学过程:导入课题1.小朋友们你们写字漂亮吗?小朋友们想把字写漂亮吗?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生于1200多年前的大书法家,他的名字叫——怀素2.简介怀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草书写得非常漂亮,对后人影响很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向他学到写好字的本领3.读准课题1.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怀素写字的故事了,那就捧起书来读一读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要把句子读通顺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古(gǔ)时(shí)候(hou)和(hé)尚(shang)书(shū)法(fǎ)家(jiā)先(xiān)进(jìn)步(b ù)这(zhè)样(yàng)有(yǒu)名(míng)日(rì)子(zi)一(yì)长(cháng)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放入课文中,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又流利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读研读课文:A.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怀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1.老师问小朋友们:“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2.

学生个别回答3.老师要求:“书上是怎么说怀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抓“从小”“喜爱”等词语分析,进行品读朗读第一自然段B.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认真”1.怀素写字的方法藏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听老师读这一段的三句话,小朋友们边听边想:究竟第几句话告诉我们怀素写字的方法了2.重点理解第二句话: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理解“先……再……”“先”是排在前面的事情,“再”是排在后面的事情早晨起床以后,我总是先,再上午到了学校,我总是先,再晚上放学回家,我总是先,再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个先后顺序理解“非常认真”怀素写字就很有方法他总是先,再怀素这种认真的态度只是一次?两次?“总是”,看来,他一直如此正因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所以,他的字进步很快3.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4.小朋友们要用心记住怀素写字的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C.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刻苦”1.有了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怀素的字进步很快可是,当时怀素很穷,买不起纸为了写出更加漂亮的字来,怀素是怎样刻苦练习的呢?答案就在第三自然段中2.读好长句子: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3.理解重点句: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理解“穿”这里的“穿”是“破”、“通”的意思怀素写字的工具是毛笔和木板,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理解时间与时刻这两个概念,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应用题。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问:你们知道一天(日)有多少个小时吗?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日就是一昼夜,1日是24时。 板书:一日24时 (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1.师问:你知道什么时候是一天的开始,什么时候是一天的结束吗? 拿出表盘教具(钟表),介绍:由夜里零时起,作为一天的开始,再到夜里零时,就是一天的结束。 小结:夜里零时即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前一天的结束。 老师展示,引导同学按时间顺序,结合生活叙述一些生活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时钟走两圈是一日。 2.出示表盘,介绍指针,一日里时针经过表盘的各点几次? 3.介绍两种计时法。 (1)出示普通计时法:学生上午7:40在教室上课、小明晚上8:00在做功课。 师:像这样,在说明时间时,需要加“上午、下午、晚上”等前缀词的表达方式,我们叫做普通计时法。 板书:普通计时法。 (2)出示24计时法:出示银行、邮局、车票上的时间。 师:像这样,在说明时间时不需加前缀词,就能知道是“上午、下午、晚上”的时间,我们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两种计时法表述上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吗? 4.出示电视播放的节目。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这是一下节目的播出时间,如果想用24计时法表示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出示普通计时法,再对应数轴出现24计时法。 上午8时记作金色童年 上午9时记作儿童英语 下午2时记作六一英语 下午4时记作美术星空 下午6时记作大风车

怀素写字(推荐版教案)

怀素写字(推荐版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诗句,指导写字。 2、知道怀素是如何把字练好的。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毛笔、木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学习小节的划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新课导入: 看图,导入新课 1、映示课文第一幅图。 提问:小朋友,图上的这个人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板书:写字)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呢?(古时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他的穿着)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板书:怀素) 2、简单介绍怀素 3、指名读课题:怀素写字。(注意正音:素、字,声母都是平舌音) 二、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看课文听录音朗读。请小朋友门一边听一边想:怀素是怎样练字的? 我的十分钟 刚才,小朋友听得很认真,现在就请大家学着录音朗读,自由地读两遍课文。 要求:(1)读准每个字的音,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要多读几遍;(2)把句子读通顺。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其余小朋友注意听,看谁读的字音最准确。评议、正音。 2、认读生字词。 写字木板日子一长书法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日、长、书、写、字、古、先。 2、怎样写好这几个字?启发学生复述怀素写字的方法。 3、教师范生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运笔规则。 4、指名说说“长”和“书”的笔顺。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