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晗芬

【摘要】教研组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立足于专家的专业引领,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在“主题式互动教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听课调研、智囊团磨课、名师陪同研课、小组协同观课、专题互动研究等教研活动,还推出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承包制,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成了研究和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专业成长深度教研教研模式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培训和教研。我们倡导数学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开展了有深度、有实效的一系列研究活动,逐渐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涵”,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在常态下的专题教研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教研形式,不断生成研究主题,即时展开深度教研,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形成。

一、理念引领: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涵”

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时候,大家把这样的培训和研讨定格在形式上,以为大家坐下

来一起听课就是教研,就能促进教师的专

业成长。这样的活动也许能带给老师们一

些帮助和启发,但究根问底还是一种形式

上的教学研究。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的教研应该是基于“涵发展”的教学研究。

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校本教研;无论是

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淡化形

式,而应加强涵引领和有效发展。

(一)专家因需聘请,理念引领

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实践只能是低

层次上的徘徊。要实现实践的超越必须依赖理念的引领。由此学校设立了外请专家机制,让专家为学校实际教学服务,为提高学校课堂效率服务,也为创建学校学科特色服务。具体流程是:教研组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讲课专家和讲课容,再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由学校出面邀请专家。

近年来,我们请了一系列的专家来为我们传经送宝,对我们数学组进行研究方向和方法上的指导。

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的数学课堂理念经历了“互动课堂”——“高效课堂”——“思维课堂”三个阶段的演变。前几年,我们思考并践行着“互动课堂”的价值理念,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师生平等了,互动对话也随处可见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思考:怎样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于是我们又提出“高效课堂”的价值理念,决定从“引发学习兴趣、促使多维互动、促进高效对话、关注全人教育”四个环节来思考和衡量我们的课堂,让对话更有效。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又欣喜地发现,数学课的课堂结构更合理了,教学效果也更高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次思考,如何让研究再上一个台阶,体现学校“思维数学”的学科特色,于是我们又提出了“思维课堂”的价值理念,关注数学课是否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讲坛骨干承包,涵提升

2008年起,学校组织了“教师人文讲坛”,在周前会议前30分钟,由本校名师、

骨干教师主动申报,承包主讲。人文讲坛中,有推荐好书共分享的,如《不抱怨的世界》;有介绍教育教学心得的,如《走稳小步子,实现大目标》;也有讲在团队中成长的,如数学组马燕老师的《让自己走得更远》;还有各学科专业书籍学习交流的,如本学期由凌云和益飞两位老师代表数学组参加学校人文讲坛“同读一本书”——《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体会。

学校的人文讲坛,为数学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一道道的精神盛宴,全面提升了数学老师的文化涵。同时,数学组的诸多老师在参与学校人文讲坛的过程中,又促进了自己全面素质的提升。

(三)读书月底交流,智慧分享

博览群书能提升教师的全面素养,要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大量阅读各种有关数学的专业书籍。这些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数学专业书籍研读活动,不断利用教师读书会,分享智慧,凝聚力量,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围绕课题,我们组织教师阅读有关理论书籍,每周一次,精选容组织集体学习;每月一期,把教师的理论学习心得在教研论坛汇总。另外,每学期推荐一本必读的理论专著,组织读书沙龙进行讨论;其间还不定期的下发一些或经典、或具有时代特征的容,鼓励老师们见缝插针自学,夯实自己的理论底蕴。

下表是近几年教研组组织老师们看专业书籍的情况汇总。

在上学期教师自主阅读《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本学期安排在每月底的那一周教研活动时间,分别请六位备课组长与大家进行读书交流,并在组分享老师们的读书笔记,同时评选读得认真的老师。

(四)工作室定期活动,实践指导

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数学组成立了以敏辉老师为核心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室。工作室以“以创建外小数学教学特色”为中心,以服务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为两个基本落脚点,紧紧以“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数学诊疗”为抓手,坚持研究性、协作性、辐射性、发展性四个原则,制定了工作室每周学习、研究的相关制度。同时特聘特级教师朱乐平和两位市教研员为工作室定期进行跟踪式专业引领——每学期抽时间来校面对面和老师交流,听课,评课,审稿,座谈等。

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室的工作容主要有读书学习、知识梳理、设计测评卷、优化校本课程、开展数学诊疗活动、课题研究、课例研究、展开数学家庭教育辅导、开展“立体式”的专题研究、汇报交流等十项工作容。

二、研训模式: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

践行在课堂,收获也在课堂。我们意识到,缺乏理念引领的研究是空洞、乏化的。因此,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和谐交融”,期待课堂教学的高效、完美,成了我们数学教研的方向与目标。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没有具体的研究主题,没有固定的研究平台,教研只能停留在感觉层面。如何才能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我们组织了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让老师们能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在鲜活的案例剖析里提升研究的智慧。我们的研训模式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推门课把脉课堂

研究应该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学的问题在哪里?为了准确了解数学教学的课堂现状和教学困惑,我们组织了“听课调研”,不定期听推门课,把脉课堂。学校领导携同两位教研组长,深入每个年级的每个班连续听两节课,听完课专门召开“议诊会”。大家把自己的思考和疑惑提出来交流,梳理出一些共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全体数学老师一起交流和讨论,引导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课例研究。

比如,2009年的一次听课调研后的“议诊会”上,我们发现当时提出的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中“促进高效对话”这个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1)老师们为了实现多维互动而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2)对话互动很频繁,但都是停留在简单的形式上;(3)学生很少出现富有个性化的解读和挑战性的疑问;(4)教师设置的学习板块

或问题情境没有很好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等。由此我们开展具体的研究,“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思维”;“如何巧用引导语言,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何诱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应运而生。

“推门课调研活动”记录表

除此之外,我们还下发《教研问题征集表》,了解、征集教师“自己的问题”、课堂中“真实的问题”。然后及时组织骨干教师对这些层次不一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出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这既是为了寻找真实的研究基点,也是为了激发教师以“当事人”的态度参与介入到校本教研中来。

(二)智囊团陪同磨课

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同伴互助,专业切磋,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我们数学教研组在重视教师独立工作的同时,更重视教师相互依赖的发展,发挥教研组老师的作用,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达到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的目的。

1.组建智囊团

目前我校28位数学教师中,有省教坛新秀1名、市教坛新秀1名、市名师培养对象2名、东阳市级教坛新秀5名。市青年教师比武中,有5位老师获得了一等奖,3位

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市青年教师擂台赛中,1位老师获得一等奖,2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教研组中另外有十多位老师刚刚毕业没几年,她们年轻,对数学充满热情,极其需要专业引领。

针对教师队伍现状,我们以学段为单位,组建了三个智囊团,成员原则上是东阳市级教坛新秀及以上,开始了一个新阶段的研究——“智囊团陪同磨课”。

2.全程陪同磨课

一般一位老师完成一次教研任务,至少需要经过这样的几个环节:独自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试教,智囊团成员听课、点评→智囊团的一位名师示上课→再试教,再改进→全校展示,接受评委会的考评→评委会写教学建议及成绩→存入教师档案袋。

智囊团就像一面三棱镜,通过精细的磨课研讨,透过课堂看到支撑教学的本质,折射出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这种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教研研究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如问题解决式的课堂中,导入如何有效驱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如何运用“知情结合、动静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教学,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数学建模……团队学习,使新理念在碰撞中实现嬗变,使教学技艺在切磋中得到提高。

2011年下期智囊团陪同磨课情况汇总表

(三)小组协同观课

没有科学的观课工具和技术,教师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意识和能力,只是停留在凭着感觉评课和交流,还是停留在感性的做课例分析。凭感觉确定研究主题,凭感觉听课议课,凭感觉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缺乏专业、理性的分析和研究,研究也只停留在感觉层面上。因此,我们又提出了“观课剖析”的课例研究思路。即要求全体数学老师每一学年必须承担一次观课剖析的上课主角,开展自我反省和改进提升的活动。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表

为了保证实效性,数学组从巧用“录播教室”、引进“专业技术”、开展“评审奖优”这三个抓手开展工作。具体做法是:

(1)每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利用录播教室上课录课,再反复观课、分析、改进。

(2)邀请王洁博士来校作“如何使用观课工具科学分析”的专题辅导,以提高全体数学教师观课分析的综合素质。

(3)每位老师最后以课例研究报告的形式上交研究成果。教研组将组织专家对此进行评审,设为优秀、达标、不达标三个等级。“不达标”的老师下一学期重新实践研究,“优秀”老师由教研组最后进行录像课审查,上传录像课和课例研究报告,并发证表彰。

小组协同观课,提高了教师研究的水平,教师逐渐养成了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

和思考的专业习惯。

(四)专题互动研究

教研活动如果没有一个主题,老师们的受益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创办以来,数学教研组就提出了常态下的“专题互动教研”活动,创建“教研主题化、协作互动化”的教研风格,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和同伴互助的力量。所谓“专题式互动教研”,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实际问题,经过多方筛选确定教研和调研主题,每次以主题为教研目标,共同参与研讨全过程(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的互动教研活动。这种互动互促、优势互补的专题互动

教研模式围绕选取主

题、协作备课、互动研

讨、系统反思四大环节

展开(如图)。其基本

流程:(1)确定研讨主

题;(2)组员分头搜集与主题有关资源,包括文字资源和音像资源;(3)集体学习资源,重点关注名师名家认识和处理与主题相关容的策略与方法;(4)选定研讨课授课者,全组教师集体分析研讨容,由授课者独立备课;(5)授课者授课,组教师使用观察量表等工具;(6)围绕主题,授课者说课和反思,其余教师评课,骨干专业引领,形成共识;(7)再次上课、听课;(8)再次反思、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一定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最终目标的,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绝不是一句空话,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找到了“问题解决”这一平台。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省级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同时我们还对每学期教研主题有意识地进行了知识领域上的划分。去年,我们展开了以计算课为主的教研活动,计算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老师们可以自主选择。本学期,我们选取了概念课的教学为研究主线,以期形成对概念课的一些认识。

在一次次的教研中,我们也不断地发现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提供的学习材料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有教学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特别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品质和有效性,我们把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地归纳为三类:一是涉及某个具体教学容的问题,如“圆的认识怎么教”等;二是教学策略问题,如“如何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建构”等;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共性问题,如“怎样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如何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等。

三、研训创新:从“常态下的专题教研”走向“备课组承包教研”

随着教研水平的逐渐提高,数学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觉得,每周半天的常态专题教研活动已经不能满足老师们的教研需求。仔细分析,每个备课组至少有四位数学老师,备课组长在业务上都能独挡一面,而且组中都有原先智囊团的老师。于是,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功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备课组的力量,体现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组每位老师的教研积极性,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于是,我们推出了“备课组承包制”的教研方式,让组每位老师以、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参与教研,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草根”教研特色。

(一)教研组退隐幕后——跟踪指导

“教研承包”是指在教研组的领导下,以备课组为单位,承包本年级的常规备课,监管平时的课堂教学,承办学校的每周教研等。这种承包突破了教研的固定模式,营造了即时化、日常化、经常化的教研氛围,打破了在时间、人数、地点上的界限,促进个人智慧的集体分享。但是,教研组把备课组推上前台,自己隐退幕后,绝对不是不作为。

1.落实教学常规

2010年下学期,各年级开展了学科规大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修改,形成了《外国语小学数学教学规》。每学期一开学,教研组都会组织老师们学习规,要求老师们认真执行规,做到教学常规落实到位。教研组长负责“教学五认真”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期初、期末)和平时抽测(结合随堂听课)相结合,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考核、班级考核。教研组利用抽查学生作业,开展学生调研等多种形式关注作业的有效度,引导教师研究学生的作业,提高效率。

2.引领教研方向

如果教研方向不明确,只是上几堂教研课,评评课,老师们很难从中受益。因此,每学期初,教研组都会认真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根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总课题,确定一学期的研究主题,让老师们有明确的研究任务。例如,本学期教研重点:一是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引领子课题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方向的引领,还是研究人员的配备,集体研究时间的保证,教研组都做到竭尽所能。

二是开展《数学教育心理学》读书交流活动。在老师精读的基础上,由六位数学备课组长为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帮助老师们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是开展“概念”教学研讨课,要求上教研课的老师均选择与概念教学有关的容,通过一学期的专题研究,以期形成对概念教学的更多认识。同时结合我校校本教学特色,指定两位老师执教校本课程,并分别由两位老师进行评课和观点报告,开展对校本课程

的研究。

3.建立成长档案

教师档案袋是教研组过程性管理的一大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对教师多元评价的需要。教研组为每一位老师建立一个个人书面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袋。

首先,教研组的推门课反馈表将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考评材料入档,反馈表中记录有随机抽查的教师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以及推门课的教学成效等。其次,教师写的“每月一得”作为教学、读书的反思材料也成为书面档案袋的重要容。再次,每学期期末的教学论文,每学期一堂录像课及分析材料,都进入档案袋。对于个别问题老师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连续听课,跟踪指导,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促其快速进步。“跟踪课”的全过程以教学反思等形式进入档案袋。

学校还在校园网中给每位老师建了一个个人空间,老师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有文字材料,如:发表的论文、写的案例、随笔、读书笔记、特色教案……呈现在在这个动态的电子档案中,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二)备课组搭台唱戏——落实“三包”

根据学期教研方向,除了常规的教研活动外,备课组又担任什么角色,该做些什么呢?对备课组的工作我们简称“三包”:一包常规备课,二包平时教学,三包每周教研。

1.包常规备课

常规备课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分三步走:各自备课→集体研讨→二度设计。集体备课前,先由每位老师独立备课,中心发言人提前准备好单元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以及每节课的练习设计。集体研讨时,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其他老师补充,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提出备课过程的一些困惑,组长归纳整理,确定一位老师写好备课记录表。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每位教师再依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二度设计,适当修正、调整和完善,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学情实际的个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要求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开展活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容。每次活动后,在5个工作日把活动记录表交相应的教研组长。

2.包平时教学

备课组除了集体备课外,还要做好三项常规检查工作:①备课组长不定期开展“课五分钟作业”检查工作。②备课组长随时督查学生作业量。各年级每次作业由本年级备课组长和老师统一协调,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③备课组老师要相互走访听家常课。备课组的走访课要求人均不少于一节,我们还规定,组的走访课,至少有一次是同课异构课。这样的活动,肯定能让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更迅速。

3.包每周教研

这里的“包每周教研”既指在常规教研中对组老师磨课的全程帮助,又指由一个备课组承包每周四下午的教研活动。安排到教研课,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亮相,对备课组来说,也是组实力的一次展示。因此,老师们都会群策群力。如果轮到哪个备课组承包周四下午的学校教研活动,无论是活动容的确定,还是展示过程的策划,活动形式的安排,就都由本备课组成员承担。本学期,安排了五年级组的老师承包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就把100分钟全都交由五年级的四位老师。

不管是常规方式,还是备课组活动的方式,都要求其他老师在准备过程中至少参与一次,本学段的教研组长至少参与两次,确保教研组对备课组的跟踪指导功能。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教研,我们都要求老师们有记录,有反思,及时上交听课或观摩的感想,承担教研活动的备课组在活动后上交相应的文字材料。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改进了听课记录方式。要求上课的老师把教材和自己的教案在活动前发给每一位老师,只需在教案上做记录。这样,在听课时大家就不用忙于记录教学过程,而是可以根据教案更好地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评课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就一个教学环节做细致点评,更有针对性。

随着校本教研的日益深入,我校数学组教学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人人争上研究课,周周都有公开课……寻求自身专业的发展正在成为数学老师们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我们数学教研组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教研的各项工作,努力践行着外小“在服务中体现价值、在合作中积聚智慧、在感恩中收获幸福”的教研文化。我们坚信:有想法就会有目标,有目标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成效,外小的数学教研团队将更强大!

为深度学习而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为深度学习而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编者按:技术始终都是不可忽视的革新力量,微课与翻转课堂正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革新力量。微课是一种微型教学视频,以“主题明确、视频承载、网络传播”为主要特点,具有资源性、系统性、开放性和传播性。翻转课堂则是调换传统教学中的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的顺序,通过视频、活动学习进行混合教学,使学生进行自主、个性、探究学习,真正回归“学为中心”的教育原点。 2016年3月,哈尔滨市花园小学召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小学对话课堂实践与策略的研究”经验推广会。 主持人(冯桂敏): 深度学习,这个国际教育新概念经学校的教师聚焦后,正在不断地发酵。让人欣喜的是这个话题不是越谈越深奥,而是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学校教师的全新学习场,越来越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对话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下面我们的几位教师代表仅就深度学习、研修、实践过程中的微思考做一次微研讨,与大家进行微分享,首先观看一段微课视频。 孙琰艳: 刚刚大家看到的这节微课就是由我来录制的。迈入微课

时代,翻转课堂的教学曾令我一度迷茫困惑,一堂常规教学40分钟的内容,要缩减到5、6分钟的微课里,就需要教师 将教学环节科学取舍、教学内容合理精简,也就是微课教学要直指教学的重难点,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对我这个拥有近20年教龄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就拿“乘法分配律”这节微课来说,我的教学原本仅停留在浅显而基础的乘法分配律的定律内容及符号表示形式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是模仿,没有理解的机械记忆,可想而知做起题来一定会漏洞百出的,也就不能有效达成微课教学的预设目标了,这样的微课就如无本之木,没有活力,毫无意义。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我最终设计了利用情境得出的2个不同的式子“为什么结果会相等”的问题。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乘法的意义,深入透彻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课后练习,达到后续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教学目标。经历了这样的一次次录制微课、一次次修改调整教学环节,真的让我爱上了微课教学。因为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教学经历,还是一段深度解读教材的过程,更是精准定位教学重点环节的能力提升。这样的研磨过程,使学生知识收获更丰硕,使教师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房丽娜: 听了孙老师录制微课的过程,我也想谈谈我录制微课的

专业引领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专业引领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促进常规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学活动更具实效,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教师独具优势的学习者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大连六中开展了主题为“践行优势教育构建学习者课堂”的备课组“同课异构”活动。本文通过运用“同课异构”对初三物理进行了“物态变化复习课”,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专业引领青年教师助推成长 做为学校新晋最年轻的备课组长,我和组内老师在西岗区进修学校特级教师袁佩林老师的指导下,同课异构了初三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一举夺得了优胜备课组。 一、备课——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备课组,三名教师都很年轻,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工作经验只有三年,承担初三备课组长着实困难,开始我压力很大。本次赛课活动正赶上我们初三第一轮复习,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它不单单是一场赛课活动,更对我们上好初三第一轮复习课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的备课过程先是个备,然后是校长、教研员袁老师参与的集备。在个备环节中每位老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私下里做好了学案和课件的设计,并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 在集体备课环节,我们进行了全程的录像记录下来我们的集备环节。袁老师让我们先谈了一下对于本节课的想法,三名教师谈了自己的思路后共形成大致两种上课的思路。主要分为由知识点进行教学和能力点进行教学两种思路。袁老师听了之后没有马上给出意见,而是采取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领我们去思考到底如何来上本节课。 首先要对本节课进行定位,本节课是复习课,要注意复习课和新授课的区别,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再上一遍,更不是题海战术,复习课中也应该有新授的内容,这个新授不是知识点的重复而是要教给学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把各个知识之间联系起来;同时这节课不是章末复习,也不是期末复习,而是中考第一轮复习,这就要从热学整体去考虑本节课,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知识联系,要尽可能用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考点。最后定出的总思路是采取边讲边网边练的方式,知识点和能力点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样本节课的思路就清晰了。 按照這个思路,袁老师又给我们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如何建立知识网络2.知识点和能力点是什么?如何把咱们联系起来?3.何选例题,讲题4.黑板板书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经过思考、讨论,大致形成了统一的答案。就这样我们解决了上课环节中大部分难题。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徐敬建 转眼间又到月底了。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

精选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40篇

精选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40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精选(一) 一、本期教研工作的基本状况 本期以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细则为主线,加强教研工作管理和幼儿园德育教材开发,营造一个用心读书的氛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用心性,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选、读书活动、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征选等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幼儿园开展了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 二、教研工作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 本期引领教研组用三次教研活动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幼儿教育学》中创造游戏部分的资料,理解了创造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以及指导方法。 (二)抓好常规工作 1.每位教师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2.每周认真开展星期五13:10开展教研活动;各班每周更换家园窗,每星期一八点以前上墙。 3.每月环境创设检查一次:创设有特色幼儿教育环境,本期探讨

了怎样创设科学、合理、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方法,并制定出环境创设的评选标准,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班班长进行检查评比。 4.全园教师献课活动17节;外出观摩学习13人次,参加校级说课比赛1次。 5.本期按照学校的新规定,每周教研组长和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周听两节教学活动,其他教师每周务必听一节教学活动,并且每周五在郭逊老师那里登记在园长处签字盖章。 6.每周、每位教师撰写2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撰写500字的教学反思。 7.节日活动:开展了我爱祖国和喜迎新年的庆祝活动。 (三)家园互动 1.今年在小班搞试点:为家长开放班级博客,深的家长的好评。 2.为家长带给教学观摩活动16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状况。 3.新年到来之际,家长和孩子们一齐做亲子游戏,观看孩子们的文艺表演,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四)特色园区: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建立学习型团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书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本期教研组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 1.在办公室创设了读书吧。在教师办公室里创设读书环境为教师

加强教师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上都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学业评价内容也开始走向综合化。对各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从现有的实践来看,教师参加培训班、听专家讲座是必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但这些方式的效果均不明显。而且,这些职后学习的方式一般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为目标,并没有把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作为目的。 二、理由 学校教师的阅读现状也是本“金点子”提出的重要原因。阅读是人丰富其精神世界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也是实现教师专业维持的主要手段,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阅读现状堪忧。表现在:一是教师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经典的人文读品与科学著作日益受冷落,而娱乐性的休闲读物却逐渐受到青睐。二是教师的阅读内容越来越狭窄化。阅读视界只局限于本学科。三是教师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功利化。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许多教师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阅读尚未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让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是当前我校教师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 1、研制开发教师阅读读本,搭建教师阅读平台,一方面形成一种以阅读为主渠道的教师职后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让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发基于教师现实需要的教师人文与科学阅读读本,建立“教师阅读在线”网络系统。 3、改善教师的阅读状况,研制教师阅读的评价指标体系。 4、构建以阅读为基本内容的教师新生活方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教研与教师的成长

教研与教师的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研究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研究开发教育资源、探索教学规律、组织指导课题实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讨活动,从而在学校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发展个性、不断创新。 二、强化管理,落实措施 我校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

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行政领导亲自参加每个课题组的活动,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 随堂听课是我校的传统,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业务培训形式,长期以来,学校加大了随堂听课的力度,全面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教师在随堂听课中学习,在随堂听课中成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学习,重视反思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直接的受益者是教师。教研室组织本年段本学科教师学习前沿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或者针对一节课例展开讨论,吸取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在上公开课《力在那里》,貌似较完美,我虚虚心请教,发现细节上有不少纰漏。随着我在着手制作说课稿及说课课件的过程中,越深入研究问题越多,上课过程中不甚清晰的理念逐步条理层次化,首次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说课环节研究后,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教学教法的和谐统一之美。重视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适时反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外出学习培训、听课研讨,能够起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开阔教师的眼界,从而打破校本教研局限性的作用,启迪丰富校本教研,有利于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出学习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

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 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视,体现出学校领导的大局意识和前瞻思维。现以一所小学的做法为例,谈一谈学校领导如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 一、争先鼓勇,溯游而上――激发内驱力 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容易随波逐流,成为“迷失的新一代”。所以,找准方向、规划人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要务。基于这一认识,学校领导周密部署,开办“青年教师读书班”,每年一期,每期一个月,读具有针对性的精选之书。在读书班里,青年教师们阅读、交流、辩论,学校领导与之进行对话、沟通、指导。比如怎样看待金钱与事业,怎样避免虚度人生,如何在岗位上用生命影响生命等问题,就值得在读书班里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在每期读书班结业时都要举办的演讲比赛上,青年教师们人人登台,激扬指点,各展风采,表达做好教育的信念,陈述发展教育的决心。在这样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们的人生观能得到升华。 同时,还要着力营造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 学校依靠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对青年教师,学校领导一视同仁,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不给任何人贴标签。努力给青年教师们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均衡分班,均衡安排工作量,让青年教师各显神通、尽展才华。 年度考核和评优评模公开透明。青年教师人人述职,对照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先民主选举,再集中研究,推选出让人信服的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对那些没有评上荣誉称号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比差距、找不足,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把思想工作做到位,确保每个人心服口服,口中没有怨言,心中没有委屈,思想上没有包袱。 激励和公平,是激发内驱力的加速器、均衡器。 二、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发挥榜样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领导注重榜样的引领作用,推选出本校三名骨干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榜样。这三位教师的工作风格,一个以“细”见长,一个以“严”出名,一个以“爱”感人。他们从青年教师的切身需要入手,既教育人,又传授业;既重宏观,又重细节。榜样就在身边,青年教师们可以在朝夕相处中随时请教,自然地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的氛围。青年教师们从模仿开始,观察学习,切问近思,耳濡目染,浸染熏陶。长期的潜移默化,日趋成熟,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学校还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习榜样。每次有外出培训的机会,学校领

抓实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抓实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南宁外国语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完善机制,关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学校确立“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研与科研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博雅学生培养、学校文化建设’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策略创新,整合研究模式,巩固研究成果,形成科研优势,以此带动学校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学校确立教科研工作的三大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动力。 1.健全机构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参加的科研领导、工作小组, 制订了学校教科研工作规划和活动方案,采取“校长一一教导处一一教研组一一课题组”的四级管理模式, 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形成教育科研合力,让教科研工作在规范有序中运作。 2.抓好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机制 为使教科研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快车道,学校还完善了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如《教育科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育科研工作奖励评价方案》等等,并由专人负责,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使课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保障机制 学校每年用于各项课题研究的经费达到4?5万元,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教师 人手一台电脑,班班通设备和高科技电子白板的使用,为教师查阅资料、提高课堂教学与研究效率提供了方便。学校每年除了添置大量图书、报刊以外,还为教师订购各类专业刊物,如《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 科学》《威海教育》《文登教研》等。其中,《威海教育》《文登教研》经常作为精神福利免费发放给教师阅读、学习。 二、立足实践,策略创新,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效运行 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为此,我校关注教师队伍、紧盯教学实际、着眼学生发展,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策略创新为保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效运行。 1.源于实践,务实立项 随着立项课题的逐步增多,我们认为,科研工作不能贪多求全,更不能脱离学校和教师实际,有项就立,有题就做,必须坚持科研与教研的同步发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研究策略。为此,我校立足实际,认真开展立项前的调研工作,针对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最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科研课题,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语文、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等,让这些课题的立项、研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师生发展。 2.实效培训,打造队伍 有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就应当引领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激发教师生命潜能,让教师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学校做实“引领”这篇文章,不断创新形式, 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快速提升。 一是全员读书,丰富内涵。为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充电、开阔眼界,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撰写学习活动心得体会,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并通过每周“大家推荐”的形式,分享教师通过学习积累的精华,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 二是行动研究,促进成长。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着眼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上学期,学校开展教学模式研讨、同课异构活动、读书论坛、教有妙招、网上研讨、导学案编写比赛、素养大赛等系列活动,让教师在参与中提升,在历练中成长。 三是名师引领,协同发展。我校以“强化教师发展意识”为目标,做好七名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 机结合,提升教师素质,带动学校发展。学校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立足名师自身培养的同时,通过“课 堂教学展示” “成长之路报告会”、送课下乡、网上研讨、师徒牵手等活动,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协同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模板

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活动形式的创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同时,这又是一个难点。教师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方法和策略。教研活动,特别是校本教研开展将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与困难,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但从学校教研工作的现状看,教研活动形式的传统、单一和僵化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研活动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以下择要介绍四种。一、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学术沙龙是一种由同一学术团体的成员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每次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此种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对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策略最优化的讨论。如以”语文教学中如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学术沙龙,教师可围绕“探究式学习作为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自然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可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经过进一步的比较筛选,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在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可尝试借鉴“头脑风暴”和“中立主席”等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最早是由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借助此法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可由组织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教师阐明中心问题,然后让每位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想法和方案,在此过程贯彻“无错原则”,不允许任何的批评与指责,并作好详细记录,稍后再进行整理与分析。“中立主席法”则是英国课程专家斯坦豪斯的创造。它要求活动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前尽可能多地收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并确保讨论过程的连续性,但在活动过程中对讨论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威对讨论进行控制与限定。运用以上两种策略开展学术沙龙教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完整版)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潍坊瀚声国际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办公室 新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学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升华教育智慧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一体化,做到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发展,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但是审视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现状,我深深感觉到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问题清单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

重,压力大,工作忙,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的“困惑”,但是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品质。把“问题”变成“课题”的意识有待提高。 从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学习的不够,读书太少,所以对身边的教育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课题的选择过大,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等等。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如缺少必要的刚性激励评价机制,难以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

教师教研活动优秀心得范文5篇

教师教研活动优秀心得范文5篇 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的教研活动月即将结束。总体看,全 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 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 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 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师》中的《如何上好解决问题课》,还学习了《教师博览》的《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十条建议》一文,让全组教师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 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 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论文的撰 写正是我们组的弱项,因此,加强论文撰写方面的培训已经成 为我们组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 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 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 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星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 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 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 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 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因此,教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期中交流是每位教师都有丰富的内容,大家互换教学反思本,即检查又互学。并有多篇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上发表。 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聆听名师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 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因此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讲学。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课外兴趣活动,活动有组织、有 计划,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组织二年级口算比赛、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稿)资料

“深度”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张晗芬【摘要】教研组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立足于专家的专业引领,聚焦于促进学生真实发展的研究,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在“主题式互动教研”的基础上,教研组开展了听课调研、智囊团磨课、名师陪同研课、小组协同观课、专题互动研究等教研活动,还推出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承包制,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成了研究和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专业成长深度教研教研模式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培训和教研。我们倡导数学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工作,在专家的引领下,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聚焦于学生的发展,开展了有深度、有实效的一系列研究活动,逐渐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从“感觉研究”走向“专业研究”。在常态下的专题教研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教研形式,不断生成研究主题,即时展开深度教研,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教研组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形成。 一、理念引领:从“关注形式”走向“发展内涵” 校本培训和教学研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但很多时候,大家把这样的培训和研讨定格在形式上,以为大家坐下 来一起听课就是教研,就能促进教师的专 业成长。这样的活动也许能带给老师们一 些帮助和启发,但究根问底还是一种形式 上的教学研究。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的教研应该是基于“内涵发展”的教学研 究。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校本教研;无 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淡 化形式,而应加强内涵引领和有效发展。 (一)专家因需聘请,理念引领 没有先进理念的引领,实践只能是低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展校本教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促进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一项创造性的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的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互动者和分享者的角色,教研组长是设计者、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而有效的校本教研的开展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但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我园的教师明显存在着二段体现象。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不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一部分骨干教师思维活跃,但往往是单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互动性不够,不会倾听,不善于帮助组员梳理问题、归纳策略、提升经验。导致了幼儿园教研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借助校本教研这一平台来帮助教师在看、听、学、记、说中,能大胆参与、有效互动,促进教师全体作

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能力。即教师学会寻找问题,提出质疑,在教研活动中介入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而教研组长则要学会梳理问题、归纳、提升,引领组员交流共享。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主动地介入教研,同时也能反映我们的教师对教研的真实方法和需求,让教师了解自己参与教研活动的现状和可发展的空间,以期给我们的教师一个更适宜有效的教研活动。 一、问卷调查: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如何让他们真正直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解决实际的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呢?在开学初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了问卷调查。问题A:“我们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B:“你认为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实效(一):主动介入问题。l 目的:

巧搭教研平台 助力教师成长

巧搭教研平台助力教师成长 草长莺飞的春天,是生命萌发、展现风采的美好季节。为了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水平,淮阴师院附小积极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举行了多姿多彩的教科研活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樱花如云,好戏连台。 承办区数学、体育“教坛新秀亮相课评比” 清河区开展了“教坛新秀亮相课”评比。4月中旬,数学、体育学科的评比在淮阴师院附小进行。从全区各个学校选拔出来的青年才俊汇聚一堂,人人准备充分,个个满怀自信。有的充满激情,有的充满智慧,在区教育局搭建的舞台上尽情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 承办区小学英语中年级新教材研讨会 4月15日上午,清河区小学英语中年级新教材研讨会在淮阴师院附小召开,教研员张琴老师组织全区三十名中年级英语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在此次研讨会上,淮阴师院附小的范莹莹老师和繁荣小学、清河实小的两位老师一起,为大家带来了三节精彩的研讨课。各校英语老师在区英语教研员张琴老师的带领下,围绕三节课进行了研讨活动。最后,张琴老师进行了总结,明确地提出了下学期英语教学研讨方向及“老带新”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举行班主任星火论坛 “星火论坛”研讨活动是师院附小独有的班主任校本教研活动。这不,新的论坛又开讲了——首先,杨玲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第六届苏派班主任高层论坛”中各位专家传授的理论知识。接着,解建惠、葛小丹两位老师畅谈了参加“第六届苏派班主任高层论坛”的学习心得。三位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然后,严利云等六位优秀的班主任又给到会的班主任老师们送来了宝贵的评课经验。最后,学生发展部毛菊红主任对此活动进行了精彩的总结。 举行新基础课堂研讨活动 各学科组的老师们,齐心协力,打磨课堂教学,在这里,一个人,代表整个团队;整个团队为一个人的一节研讨课殚精竭虑、献计献策。4月下旬,来自一附小、人民小学、淮海路小学等兄弟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老师们,来到淮阴师院附小新区实验学校。六位老师行云流水、自然灵动的课堂给同行们带来思考和启迪;淮阴师院教育科学院伍红林院长带领的专家团队巧妙的点拨,更

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近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群体。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社会美誉度高;他们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他们勤思考、肯专研,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评比都取得优异成绩。是什么促进了“双甸高级中学”这样一所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实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校在“金帆杯”大型科研活动的引领下。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从教师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不断引领教师在教科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健全制度,目标引领 目前我校已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和年级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一个科研管理网络。各个层次的部门也都有自己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计划和目标,这样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层层落实,职责分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有效支撑。校长室和教科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制定了诸如: 《双甸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双甸中学教科研奖励制度》、《双甸中学校本研修制度》等,通过相关制度来规范和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从而

促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入一个长效发展的有利机制。 我校教师都根据学校的各项教科研制度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自主规划设计个性化的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通过目标引领使教师把教科研内化成自觉行为,在教学中研究,在教学中提升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他们也由操作型的教师成长为准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二、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教科研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策略,同时教学实践为教科研提供研究的问题或课题。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利用各种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活动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课题研究一一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大到省级课题,小到县级个人微型课题,学校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培训会、分析会、研讨会、开题会、课题阶段总结会。课题都是教师们自选的教学中的疑惑,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科研沙龙——研讨成为需要。学校定期举行教学研究沙龙,“教科研沙龙”活动给了广大一线教师思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有利 机会和良好平台。沙龙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和有效的交流,让大家在交流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真正让研讨成为了一种需要。 (3)教学比武——展示挑战自我。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比武。

2020-精选小学教研活动总结10篇

精选小学教研活动总结10篇 在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后,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不如让我们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研活动总结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篇1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

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学校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4、重视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或在校内听课或参加培训或自主学习。在多次的培训中,我校语文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与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懂得到发扬小学教研活动总结小学教研活动总结。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其中许叶老师低年级教学课,教研组内同事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

#校本教研与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教研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理性的“反思者”,但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和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区农村学校居多,区域特点强,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构建和新课程相适应的具有本土特点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新课程实践并健康推进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基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的反思力度,营造自主学习和反思、同伴合作和互助的氛围,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整合市区教研资源,力求专业支持,实现有效教研,渐进式地促进英语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并不断的更新、演绎和丰富,发挥和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达到尽快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此外,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对于现实世界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2、教师职业智慧体验理论。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的职业化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职业化需要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具有自身的核心特质和衍生特质。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有学科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学科专业化指对学科知识由一般懂得到透彻再到出神入化,职业专业化是由体验经验到体验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