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课件(4)转移性支出

  • 格式:ppt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4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国政府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不断完善各 项优抚安置制度,提高优抚对象的保障水平,推进 退役军人安置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维护优 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
(五)农村社会保障 1.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以后,部分地区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 策扶持”的原则,建立了个人账户积累式养老保险。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入 为了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须将社 会保障储备基金用于投资,使其产生新的收益,投 资收益又被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扩大了社会保 障基金的来源。 (四)社会募捐 社会募捐是社会各界出于对社会保障对象的同 情和关爱,自觉自愿地为某种社会保障项目进行的 募集和捐助。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一)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 (1)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2)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3)推进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4)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2.失业保险 (1)规范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2)促进再就业 (3)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3.医疗保险 (1)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 (3)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4.其他保险 我国政府努力建立职工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 和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 国家于1988年开始在部分地区推行生育保险制 度改革。
3. 残疾人社会福利 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 法》,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 社会福利等提供法律保障。政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兴办福利企业、 实施按比例就业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等形式,帮 助残疾人实现就业;采取临时救济和集中供养以及 兴办残疾人福利安养机构等福利措施,对残疾人提 供特别照顾。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和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资金 和服务,目的是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 活质量的一种社会保障行为。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 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特殊社会保障行为,具有褒扬 和优待抚恤安置的性质。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一)政府财政拨款 政府财政拨款是国家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 用于社会保障事业支出。这是社会保障中重要稳定 的来源。 (二)受保者及其雇主缴纳 受保者按受益原则缴纳的社会保障费及雇主为 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障费,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来 源。
2.灾害救助 国家建立了针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急体系和 社会救助制度。 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2003年8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城市生活无着 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按照“自 愿受助、无偿援助”的原则,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 流浪乞讨人员给予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根据受助人 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给予食宿、医疗、通讯、返 乡及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
(二)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及其他 经济、社会原因陷入贫困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的社会成员,按一定标准给予资助,以保障其最低 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行为。
2.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采取强制手段, 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法定受保人遭受未 来年老、疾病、工伤、残疾、失业、死亡等风险而 丧失或减少收入来源等,给予其本人或家属一定物 质帮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行为。社会保险的 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社会保险;遗属社会保险等。
(二)社会福利 1.老年人社会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 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 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 社会协调发展。
2.儿童社会福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为儿 童提供教育、计划免疫等社会福利,特别是为残疾 儿童、孤儿和弃婴等处在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福 利项目、设施和服务,保障其生活、康复和教育。
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农民因病带 来的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我 国政府于2002年开始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 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筹资。
3.实行农村社会救助 我国政府针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间 财政经济状况差异大的实际,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 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地区则坚持 “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 的原则,建立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同时,对 患病的农村困难群体实行医疗救助
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稳定,通 过立法和行政措施为符合法律规定标准的社会成员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行为,在现代社会,它还是政 府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具有以下特征: (1)保障性 (2)社会性 (3)福利性 (4)互济性 (5)强制性
(三)社会救助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999年,我国政府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条例》,规定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标准的,均可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 帮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
4.社会互助 一方面国家鼓励并支持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 与扶弱济困活动,推动社会捐赠制度建设,建立健 全经常性的捐助工作机构、工作网点和仓储设施, 随时接受各种社会捐赠。另一方面我国各级工会组 织积极开展互助保障活动。
(四)优抚安置 1.我国政府为保障优抚对象的权益,陆续颁布了 《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 法规。根据优抚对象的不同及其贡献大小,参照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确立不同的优抚层次和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退伍义务兵安 置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退役军人的安置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