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数数学经济应用题

高数数学经济应用题

高数数学经济应用题
高数数学经济应用题

高等数学应用题

1、 设某电视机厂生产一台电视机的成本为c ,每台电视机的销售价格为p ,销

售量为x ,假设该厂的生产处于平衡状态,即电视机的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根据市场预测,销售量x 与销售价格p 之间有下面的关系:

(0,0)p x Me M αα-= >>,其中M 为市场最大需求量,α是价格系数。同时,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环节的分析,对每台电视机的生产成本c 有如下测算:0ln (0,1)c c k x k x =- >>,其中0c 是只生产一台电视机时的成本,k 是规模系数。根据上述条件,应如何确定电视机的售价p ,才能使该厂获得最大利润?

解:设厂家获利为u ,则()u p c x =-。作拉格朗日函数

0(,,)()()(ln ).p L x p c p c x x Me c c k x αλμ-=-+-+-+

令 ()000x p p c L p c k x L x Me L x αμλλαμ-?=-++=??=+=??=-+=??

解之得 01ln *.1c k M k p k αα-+

-=-

因为最优价格必定存在,所以*p 是电视机的最优价格。

2 某企业分批生产某产品q 吨,固定成本8万元,总成本函数为

23

8)(kq q C +=

其中k 为待定系数,已知批量q = 9吨时,总成本C= 62万元,问批量是多少时,使每批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

解:将9,62q C ==代入23

8)(kq q C +=,得2k =则平均成本为,

()(

)8C q C q q q

==+ (

)28C q q '=-(

)280,0,C q q '=-+=则得4q = 所以批量为4吨时,每批平均成本最低。

3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x x C 8)(='(万元/百台),边际收入为x x R 2100)(-='(万 万元/百台),某中x 为产量,若固定成本为10万元,问(1)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

(2)从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再生产2百台,利润有什么变化?

解:()284C x xdx c x ==+?

, 又固定成本为10万元,则()2410C x x =+

()()21002100R x x dx x c x =-=-+?

因为0x =时R=0,所以C=0,则()2100R x x x =-

()()()2100510L x R x C x x x =-=--

()10010L x x '=-,令()0L x '=,有10x =

所以产量为10百台时利润最大。此时最大利润为()10100050010490L =--=(万元) 此时再生产2百台,利润为()212120051047012L =-?-=(万元)

4设某工厂生产A 和B 两种产品同时在市场销售,售价分别为1p 和2p ,需求函数分别为 11221240225q p p q p p =-=+-+,,假设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为

221222C q q q q =++,工厂如何确定两种产品的售价时日利润最大?最大日利润为多少?

解:总收入函数:221122121122659022R p q p q p p p p p p =+=+---

2222121122112222121122

659022.6590233L R C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 12(,)L p p 现在求二元函数的最大值.由极值的必要条件解方程组

1212126543090360

p p L p p L p p =--=???=--=??得唯一驻点(8,11),由问题的实际意义知最大利润存在,故当128,11p p ==时,厂家获得最大日利润.最大日利润为755.

电大经济数学基础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设 x x f 1 )(= ,则=))((x f f (x ). 2.已知1sin )(-=x x x f ,当( x →0)时,)(x f 为无穷小量. 3. 若)(x F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B . )()(d )(a F x F x x f x a -=? 4.以下结论或等式正确的是(对角矩阵是对称矩阵). 5.线性方程组?? ?=+=+0 1 2121x x x x 解的情况是(无解). 6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x x y sin =). 7.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x x y -=3 ) 8.下列各函数对中,(1)(,cos sin )(2 2=+=x g x x x f )中 的两个函数相等. 9.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10.下列极限存在的是( 1 lim 22-∞→x x x ). 11.函数 ?? ? ??=≠+-=0,0,211)(x k x x x x f 在x = 0处连续,则k =(-1). 12.曲线x y sin =在点)0,π((处的切线斜率是(1-). 13.下列函数在区间(,)-∞+∞上单调减少的是(x -2). 1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0x 是)(x f 的极值点,且)(0x f '存在, 则必有0)(0='x f ). 15.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2 e 10)(p p q -=,则当p =6时,需求弹性为(-3). 16.若函数 x x x f -= 1)(, ,1)(x x g +=则=-)]2([g f ( -2 ). 17.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x x y sin =). 18.函数 ) 1ln(1 -= x y 的连续区间是) ,(),(∞+?221 19.曲线 1 1 += x y 在点(0, 1)处的切线斜率为( 21- ). 20.设 c x x x x f += ? ln d )(,则)(x f =( 2ln 1x x - ). 21.下列积分值为0的是( ?--1 1-d 2 e e x x x ). 22.设)21(= A ,)31(-= B ,I 是单位矩阵, 则I B A -T =( ?? ? ???--5232 ) . 23.设B A ,为同阶方阵,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拓展思维能力题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 1、四年级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33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平均每张相片多少钱?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千米,用了6小时。途中一部分公路是高速公路,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千米,在普通公路上每小时行80千米。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多少千米? 3、小华家距学校2300米,每天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正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着,一抬头看见路边的钟表发现要迟到,他马上改用每分钟150米的速度跑步前进,途中共用20分钟,准时到达了学校。小明是在离学校多远的地方开始跑步的? 4、84千克黄豆可榨12千克油,照这样计算, 如果要榨120千克油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5、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 第二、三段长 41.6米,第一、三段长39.7 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6、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从家里出发去上学,小明每分钟走12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到达学校5分钟后发现忘了钢笔,就回家拿钢笔,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校到家多远? 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恰好准时到校。一天早晨,由于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个座位,40元的有250个座位。票房收入是15000元,观众可能有多少人?(已知两种票售出的都是整十数。) 10、一次,小明从山里运来了一筐山梨,他把小刚和小强找来,对他们说:“我把这筐梨先分给你们一些,剩下的便是我的。”于是,他把山梨的一半给了小刚,然后又给小刚加了1个。接着,他又把剩下的给了小强一半,也同样给小强加了1个,最后剩下5个山梨,他自己留下了。一共有多少个山梨? 11、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箱,甲船比乙船多运300箱,丙船比乙船少运200箱。求三艘船各运多少箱货? 1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13、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金的2倍,每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倍。如果评一、二、三等奖各两人,那么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308元;如果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那么一等奖的奖金是多少元? 14、把1296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数,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减去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则四个数相等。求这四个数各是多少?15、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离起点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1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290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相遇时离返回点有多少米? 参考解法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33+2.3×(34-4)= 共付款÷34=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 (84÷12)×120=所需黄豆数 5、绳子的总长 - 第一、二段 = 第三段绳子的长 (38.7+41.6+39.7)÷2-38.7=第三段绳子的长 同理可求其它两段的长。 6、相同后的重量+18.6千克=第一筐的重量 (110.5-18.6-23.5-20.4)÷3+18.6=第一筐的重量同理可求其它两筐的重量 7、小明和小华走的路程和÷2=从学校到家的路程 [80×(7:55-7:30)+120×(7:55-7:30-00:05)]= 从学校到家的路程 8、剩余的路程÷剩余的时间=剩余路程的骑行速度 (3-1)÷[(3÷15)-(1÷10)]= 剩余路程的骑行速度 9、1.可先假设60元的100个座位全卖完则40元的要卖(15000-100×60)元。即9000元。 9000÷40=225 商不是整10。 2.60元的100个座位卖出90个,则40元的要卖(15000-90×60)元。即9600元。 9600÷40=240商是整10

高数上试题及答案

《高数》试卷1(上) 一.选择题(将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同的函数的是( ). (A )()()2ln 2ln f x x g x x == 和 (B )()||f x x = 和 ()2g x x = (C )()f x x = 和 ()()2 g x x = (D )()|| x f x x = 和 ()g x =1 2.函数()()sin 42 0ln 10x x f x x a x ?+-≠? =+?? =? 在0x =处连续,则a =( ). (A )0 (B )1 4 (C )1 (D )2 3.曲线ln y x x =的平行于直线10x y -+=的切线方程为( ). (A )1y x =- (B )(1)y x =-+ (C )()()ln 11y x x =-- (D )y x = 4.设函数()||f x x =,则函数在点0x =处( ). (A )连续且可导 (B )连续且可微 (C )连续不可导 (D )不连续不可微 5.点0x =是函数4 y x =的( ). (A )驻点但非极值点 (B )拐点 (C )驻点且是拐点 (D )驻点且是极值点 6.曲线1 || y x = 的渐近线情况是( ). (A )只有水平渐近线 (B )只有垂直渐近线 (C )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垂直渐近线 (D )既无水平渐近线又无垂直渐近线 7. 211 f dx x x ??' ???? 的结果是( ). (A )1f C x ?? -+ ??? (B )1f C x ?? --+ ??? (C )1f C x ?? + ??? (D )1f C x ?? -+ ??? 8. x x dx e e -+?的结果是( ). (A )arctan x e C + (B )arctan x e C -+ (C )x x e e C --+ ( D )ln()x x e e C -++ 9.下列定积分为零的是( ).

中央电大经济数学基础 应用题和计算题 小抄

五、应用题(本题20分) 1.设生产某种产品q 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q q q C 625.0100)(2++=(万元), 求:(1)当10=q 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2)当产量q 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 解:(1)总成本q q q C 625.0100)(2++=, 平均成本625.0100 )(++= q q q C , 边际成本65.0)(+='q q C . 所以,1851061025.0100)10(2=?+?+=C (万元), 5.1861025.010 100 )10(=+?+=C (万元) 116105.0)10(=+?='C . (万元) (2)令 025.0100 )(2=+-='q q C ,得20=q (20-=q 舍去). 因为20=q 是其在定义域内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当20=q 时, 平均成本最小. 2..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 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201.0420)(q q q C ++=(元),单位销售价格为q p 01.014-=(元/件),问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成本为:201.0420)(q q q C ++= 收益为:2 01.014)(q q qp q R -== 利润为:2002.010)()()(2 --=-=q q q C q R q L q q L 04.010)(-=',令004.010)(=-='q q L 得,250=q 是惟一驻点,利润存在最 大值,所以当产量为250个单位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且最大利润为12302025002.025010)250(2=-?-?=L (元) 。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转载) 小学数学课程中,从开始解答应用题就跟四则运算的学习结合着进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在应用题掌握较差的产生原因,归纳起来有:①审题不严,忽视了表明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的词语;②对问题的要求不明确;③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⑤数量关系不明确; ⑥根本不理解题意而乱做;⑦也有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勉强会演算,而让其独立解答就错误百出,或条件和问题稍有改变,就解答不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不会分析应用题或根本没有分析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计算碰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触类旁通和灵活运用。当然,学生不会分析应用题,不会列式计算,证明他们还不能合乎逻辑地思维,还缺乏判断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有条理地把计算方法加以复述,更无法独立地进行自编或改编应用题。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进行列式计算,必须要求学生在列式之前学会分析,在列式之后还要会复述讲解和编题。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四步”即分析、列式计算、复述讲解、编题。才是自觉地掌握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志,才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根本。以下,我就应用题教学“四步”过程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简要说明,以求教于同行。 一、掌握分析 (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 (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不会逻辑地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判断运算法则,在列式计算时就会发生种种错误。即使凭着个别词句的暗示碰对了,也是偶然的。因此学生会正确地分析应用题,能开列条件和问题,找出表明数量关系的词语,并由此而进行判断推理是列式计算的基础。分析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列式计算的理解,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点。应用题来自实际生活,在数学实践中虽然仅仅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来培养,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按辩证法即:具体地分析问题,具体地解决问题。教师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实际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条件,学生越是善于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越能增长辩证思维的能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问题产生的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条件都可有多有少,实际上就在分析一系列的矛盾。教师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不仅是解答数学应用题的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点,更有其深刻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应用题,在刚开始教学某一类型应用题时,首先要运用直观教具(实物演示或图解表示)讲解这类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两个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后在分析这类题目时,就要求学生在分清条件和问题的基础上,用动作或图解的形式来表明两个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判断确定这类题目是一个什么样的基本概念。到了最后就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清条件和问题,能够列表表明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自主地判定是属于何种基本概念。 在开始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可以通过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引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分析表,以后则是逐步从综合法过渡到分析法,使学生能运用分析表(或线段图)来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多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分析,应该重视开列条件和问题的工作。开始可以根据出现的顺序来摘录,以后逐步过渡到数量关系来开列条件和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分析推理。进一步

大学高等数学上习题(附答案)

《高数》习题1(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同的函数的是( ). (A )()()2ln 2ln f x x g x x == 和 (B )()||f x x = 和 ( )g x =(C )()f x x = 和 ( )2 g x = (D )()|| x f x x = 和 ()g x =1 4.设函数()||f x x =,则函数在点0x =处( ). (A )连续且可导 (B )连续且可微 (C )连续不可导 (D )不连续不可微 7. 211 f dx x x ??' ???? 的结果是( ). (A )1f C x ?? - + ??? (B )1f C x ?? --+ ??? (C )1f C x ?? + ??? (D )1f C x ?? -+ ??? 10.设()f x 为连续函数,则()10 2f x dx '?等于( ). (A )()()20f f - (B )()()11102f f -????(C )()()1 202f f -??? ?(D )()()10f f - 二.填空题 1.设函数()21 00x e x f x x a x -?-≠? =??=? 在0x =处连续,则a = . 2.已知曲线()y f x =在2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5 6 π,则()2f '=. 3. ()21ln dx x x = +?. 三.计算 1.求极限 ①21lim x x x x →∞+?? ??? ②() 20sin 1 lim x x x x x e →-- 2.求曲线()ln y x y =+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x y '. 3.求不定积分x xe dx -?

经济数学基础作业答案

宁波电大07秋《经济数学基础(综合)》作业1 参考答案 第一篇 微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D). A . e x x x =+ ∞ →2)11(lim B .e x x x =+∞→)2 1(lim C .e x x x =+ ∞ →)211(lim D . e x x x =++∞→2)1 1(lim 2. 下列各函数对中,( B )中的两个函数相等. A .2)(,)(x x g x x f = = B .x x g x x f ln 5)(,ln )(5== C .x x g x x f ln )(,)(== D .2)(,2 4 )(2-=+-= x x g x x x f 3. 下列各式中,( D )的极限值为1 . A .x x x 1sin lim 0 → B .x x x sin lim ∞→ C .x x x sin lim 2 π→ D . x x x 1 sin lim ∞→ 4. 函数的定义域是5arcsin 9 x 1 y 2x +-= ( B ). A .[]5,5- B .[)(]5,33,5U -- C .()()+∞-∞-,33,U D .[]5,3- 5. ()==??? ??=≠=a ,0x 0x a 0 x 3x tan )(则处连续在点x x f ( B ) . A . 3 1 B . 3 C . 1 D . 0 6. 设某产品的需求量Q 与价格P 的函数关系为则边际收益函数为,2 p -3e Q =( C ). A .2p -e 2 3- B .23p Pe - C .2)233(p e P -- D .2)33(p e P -+ 7. 函数2 4 )(2--=x x x f 在x = 2点( B ). A. 有定义 B. 有极限 C. 没有极限 D. 既无定义又无极限

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尽管广大数学教师一直致力于优化应用题教学方法的探索,但应用题教学是一项 系统工程,单靠传递知识给学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应用题教学问题的,只有我 们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着眼于学 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方可真正改变应用题教学困局。本文基于小学阶段数学 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综合数学水平 的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渗透.注重应用题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具有融会贯通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是关键环节。 由于应用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学生的热情有所降低。应用题不仅 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体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数 学意识,并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问题寻找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当前,一些教师虽然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入多媒 体技术,但依旧未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实 际学习兴趣偏低。此时,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学习效率随之下降,阻碍了 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协调课时与教学 内容之间的关系,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仍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纯地 向学生传授解题思路.这不仅没有彻底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限制了学生独 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第三,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此确保学生可以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存在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最 终结果的问题,未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特别是与应用题解题之间的关系, 列举的题目过于偏离实际生活。第四,依旧使用单纯的“题海战术”。为了保证学 生拥有较高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传统教学方法普遍使用“题海战术”,依托解题量 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 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事倍功半。第五,生生之间的交流深度不够。在目前的 中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相关数学知识、解题思路的传授,整体教 学环境过于僵化,师生、生生关系一般。学生在整堂课中几乎不交流,未发挥出 优势互补、思维碰撞的优势,教师需要重点对此进行优化调整。 二、创设教学情景 应用题的设置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情境的。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尽量选择具有一定生活性和实用性的素材,才能让学生将问题与实际生 活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知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此,对于小 学数学来说,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知识发展水平,来创设实用 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将应用题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不断 地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认真审题的心理 对于数学应用题来讲,认真审题是一项十分关键的要求。尽管此要求不是一

《经济数学基础12》形考作业二

经济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1.若 c x x x f x ++=? 22d )(,则___________________)(=x f .答案:22ln 2+x 2. ? ='x x d )sin (________.答案:c x +sin 3. 若 c x F x x f +=?)( d )(,则(32)d f x x -=? .答案:1 (32)3 F x c -+ 4.设函数___________d )1ln(d d e 12 =+?x x x .答案:0 5. 若t t x P x d 11)(02 ? += ,则__________)(='x P .答案:2 11x +-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函数中,( )是x sin x 2 的原函数. A . 21cos x 2 B .2cos x 2 C .-2cos x 2 D .-2 1cos x 2 答案:D 2.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d(cos d sin x x x = B .)d(22 ln 1 d 2x x x = C .)1d(d ln x x x = D . x x x d d 1= 答案:B 3. 下列不定积分中,常用分部积分法计算的是( ). A .?+x x c 1)d os(2, B .? -x x x d 12 C .? x x x d 2sin D .?+x x x d 12 答案:C 4. 下列定积分计算正确的是( ). A . 2d 21 1 =? -x x B .15d 16 1 =? -x C . 0d sin 22 =?- x x π π D .0d sin =?-x x π π 答案:D 5. 下列无穷积分中收敛的是( ). A . ? ∞ +1 d 1x x B .?∞+12d 1x x C .?∞+0d e x x D .?∞+0d sin x x 答案:B (三)解答题 1.计算下列不定积分

经济数学基础应用题

经济数学基础应用题 1、设生产某种产品q 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q q q C 625.0100)(2++=(万元), 求:(1)当10=q 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2)当产量q 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解:(1)因为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分别为: q q q C 625.0100)(2++=,625.0100)(++=q q q C ,65.0)(+='q q C . 所以,1851061025.0100)10(2=?+?+=C , 5.1861025.010 100)10(=+?+=C ,116105.0)10(=+?='C . (2)令 025.0100)(2=+-='q q C ,得20=q (20-=q 舍去). 因为20=q 就是其在定义域内唯一驻点,且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小值,所以当q =20时,平均成本最小. 2、某厂生产一批产品,其固定成本为2000元,每生产一吨产品的成本为60元,对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规律为q=1000-10p(q 为需求量,p 为价格)。试求:1)成本函数,收入函数;2)产量为多少吨时利润最大? 解 1)成本函数C(q)=60q+2000、因为q=1000-10p,即p=100-q 10 1, 所以收入函数R(q)=p ?q=(100-q 101)q=100q-210 1q (2)因为利润函数L(q)=R(q)-C(q)=100q-210 1q -(60q+2000) =40q-2101q -2000且'L (q)=(40q-210 1q -2000)'=40-0、2q 令'L (q)=0,即40-0、2q=0,得q200,它就是L(q)的最大值点,即当产量为200吨时利润最大。 3、设某工厂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000元,每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100元,又已知需求函数q=2000-4p,其中p 为价格,q 为产量。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就是畅销的,问价格为多少时利润最大?并求最大利润。 解:C(p)=50000+100q=50000+100(2000-4p)=250000-400p R(p)=pq=p(2000-4p)=2000p-42p 利润函数L(p)=R(p)-C(p)=2400p-42p -250000,且另'L (p)=2400-8p=0 得p=300,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大值,所以,当价格为p=300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L(300)=2400×300-42300?-250000=11000(元) 4、某厂生产某种产品q 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C (q ) = 20+4q +0、01q 2(元),单位销售价格为p = 14-0、01q (元/件),问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就是多少 解:由已知收入函数 201.014)01.014(q q q q qp R -=-== 利润函数 22202.0201001.042001.014q q q q q q C R L --=----=-= 于就是得到 q L 04.010-=' 令004.010=-='q L ,解出唯一驻点250=q 因为利润函数存在着最大值,所以当产量为250件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且最大利润为 1230125020250025002.02025010)250(2=--=?--?=L (元) 5、某厂每天生产某种产品q 件的成本函数为C(q)=0、52q +36q+9800(元)、为使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提高 摘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无论从教材或从教学过程都对应用题教学是非常重视的,但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偏重内容的教学,轻视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解决答不出应用题,考试时不知道做应用题,从而渐渐变成学困生。因此,既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负担较轻的方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所以我对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一、做足语文功课 语言和文字是学习的第一步要让学生走好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的语文功课做足。应用题是由文字与数学语言组合而成的题型。学生看题后能快速的将语言文字转换成数学语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在做这一步时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语文能力的提高会让应用题变得简单的多。 (一)低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识字辨字 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要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给生字宝宝带上拼音的小帽子,多让学生指读题并且学会如何听老师读题,再来还得加强应用题最“本意”的理解——既这道题讲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呢?这样不断的训练为后续的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高年级同样要训练学生多读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读题时,学生就会慢慢地熟悉题目中的条件,要求的又是什么,在读题中将已知与求联系在一起,逐步思索解题方法。同时在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时,不但要抓关键词,还要让学生解顺向题、解逆向题,既要发展学生定向思维,又要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引导学生懂得探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去解答问题。上课时。也应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去解释、分析应用题。特别是混合运算的应用题,可以要求学生用“先……再……”或“从…… 中可以知道……”等语言进行表述。教师加以引导,点拨,从而使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二、深入数学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那又如何进行求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应用题教学呢?再如学生不理解,甚至不知道“1--100”这一百个数字,又将怎样把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学会呢?连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计算又谈何做应用题? 应用题具有概念的密集型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要让学生知道已学的概念与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尤其是低年级(一至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言语结构水平低会用的词语不多,所以注意让学生从形象化的认识提高到形象化的抽象认识理解已学的数学概念,是解决应用题教学的必要的前提。

2016经济数学基础形考任务3答案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设矩阵???? ??????---=161223235401A ,则A 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23=a .答案:3 2.设B A ,均为3阶矩阵,且3-==B A ,则T AB 2-=________. 答案:72- 3. 设B A ,均为n 阶矩阵,则等式2222)(B AB A B A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是 .答案:BA AB = 4. 设B A ,均为n 阶矩阵,)(B I -可逆,则矩阵X BX A =+的解______________=X . 答案:A B I 1 )(-- 5. 设矩阵??????????-=300020001A ,则__________1=-A .答案:??????? ?????????-=31000210001A (二)单项选择题 1. 以下结论或等式正确的是( ). A .若 B A ,均为零矩阵,则有B A = B .若A C AB =,且O A ≠,则C B = C .对角矩阵是对称矩阵 D .若O B O A ≠≠,,则O AB ≠答案C 2. 设A 为43?矩阵,B 为25?矩阵,且乘积矩阵T ACB 有意义,则T C 为( )矩阵. A .42? B .24?

C .53? D .35? 答案A 3. 设B A ,均为n 阶可逆矩阵,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 A .111)(---+=+ B A B A , B .111)(---?=?B A B A C .BA AB = D .BA AB = 答案C 4. 下列矩阵可逆的是( ). A .??????????300320321 B .???? ??????--321101101 C .??????0011 D .?? ????2211 答案A 5. 矩阵???? ??????---=421102111A 的秩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B 三、解答题 1.计算 (1)????????????-01103512=?? ????-5321 (2)?????????? ??-00113020??????=0000 (3)[]???? ? ???????--21034521=[]0

最新经济数学基础形考任务四应用题答案

1.设生产某种产品个单位时的成本函数为 (万元) 求:①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②产量为多少时,平均成本最小. 解:①∵ 平均成本函数为:625.0100)()(++==q q q q C q C (万元/个) 边际成本为:65.0)(+='q q C ∴ 当10=q 时的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分别为: )(1851061025.0100)10(2元=?+?+=C 5.1861025.010 100)10(=+?+=C (万元/个) 116105.0)10(=+?='C (万元/个) ②由平均成本函数求导得:25.0100)(2+-='q q C 令0)(='q C 得驻点201=q (个),201-=q (舍去) 由实际问题可知,当产量q 为20个时,平均成本最小。 2.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件时的总成本函数为 (元),单位销售价格为(元/件),问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①收入函数为:201.014)01.014()(q q q q pq q R -=-==(元) ②利润函数为:2002.010)()()(2 --=-=q q q C q R q L (元) ③求利润函数的导数:q q L 04.010)(-=' ④令0)(='q L 得驻点250=q (件) ⑤由实际问题可知,当产量为250=q 件时可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为 12302025002.025010)250(2max =-?-?==L L (元)。 3.投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6(万元),边际成本为 (万元/百台).试

求产量由4百台增至6百台时总成本的增量,及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解:①产量由4百台增至6百台时总成本的增量为 10046)40()402()(2646 4=+=+='=???x x dx x dx x C C (万元) ②成本函数为: 0240)402()()(C x x dx x dx x C x C ++=+='=?? 又固定成本为36万元,所以 3640)(2++=x x x C (万元) 平均成本函数为: x x x x C x C 3640)()(++== (万元/百台) 求平均成本函数的导数得:2361)(x x C -=' 令0)(='x C 得驻点61=x ,62-=x (舍去) 由实际问题可知,当产量为6百台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4.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万元/百台),边际收入为(万元/百台),其中为产量,求:①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②在最大利润产量的基础上再生产2百台,利润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 (x ) = (x ) - (x ) = (100 – 2x ) – 8x =100 – 10x 令 (x )=0, 得 x = 10(百台) 又x = 10是L (x )的唯一驻点,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大值,故x = 10是L (x )的最大值点,即当产量为10(百台)时,利润最大. 又 即从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再生产2百台,利润将减少20万元. 保定市智慧城市(一期)土建装修项目

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应用题”,就是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数量问题,用语言、文字或图形、表格来表达已知数量和求知数量的相互关系,然后求未知数量的题目。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应用题教学在注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而忽视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用身边的人和事来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述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数学问题并进行反思的能力。学生要能把数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必须会解从生活中提炼的重要数学模型题——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中,激发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把运用知识解应用题变成一种意识和能力,进而上升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新课改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更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思想的转变决定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当采取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相同的一种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现在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以此我们认为应用题教学作为“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首要的任务,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过去我们常常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教,从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把“学”看成为“教”服务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多为“注入式”,不利于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而必须转变。改革教学方法,必须从改变“教”和“学”的关系入手,那就是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其次,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教师在教学中的呈现应该有层次,方式要灵活多变,解应用题体现生活化、开放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还是要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不同的解法。 二、通过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经济数学基础应用题大全

经济数学基础的最后一道题一定在下面11题中出现。 1.投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6(万元),且边际成本为)(x C '=2x + 40(万元/百台). 试求产量由4百台增至6百台时总成本的增量,及产量为多少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1.解 当产量由4百台增至6百台时,总成本的增量为 ? +=?64d )402(x x C =642)40(x x += 100(万元) 又 x c x x C x C x ?+'=00 d )()(=x x x 36402++ =x x 3640++ 令 0361)(2=-='x x C , 解得6=x . x = 6是惟一的驻点,而该问题确实存在使平均成本达到最小的值. 所以产量为6百台时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小. 2.已知某产品的边际成本C '(x )=2(元/件),固定成本为0,边际收益R '(x )=12-0.02x ,问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在最大利润产量的基础上再生产50件,利润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2.解 因为边际利润 )()()(x C x R x L '-'='=12-0.02x –2 = 10-0.02x 令)(x L '= 0,得x = 500 x = 500是惟一驻点,而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大值. 所以,当产量为500件时,利润最大. 当产量由500件增加至550件时,利润改变量为 5505002550500)01.010(d )02.010(x x x x L -=-=?? =500 - 525 = - 25 (元) 即利润将减少25元. 3.生产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C '(x )=8x (万元/百台),边际收入为R '(x )=100-2x (万元/百台),其中x 为产量,问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最大?从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再生产2百台,利润有什么变化? 3. 解 L '(x ) =R '(x ) -C '(x ) = (100 – 2x ) – 8x =100 – 10x 令L '(x )=0, 得 x = 10(百台) 又x = 10是L (x )的唯一驻点,该问题确实存在最大值,故x = 10是L (x )的最大值点,即当产量为10(百台)时,利润最大. 又 x x x x L L d )10100(d )(12101210??-='=20)5100(12102-=-=x x 即从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再生产2百台,利润将减少20万元. 4.已知某产品的边际成本为34) (-='x x C (万元/百台),x 为产量(百台),固定成本为18(万元),求最低平均成本. 4.解:因为总成本函数为 ?-=x x x C d )34()(=c x x +-322 当x = 0时,C (0) = 18,得 c =18 即 C (x )=18322+-x x 又平均成本函数为 x x x x C x A 1832)()(+-== 令 0182)(2=-='x x A , 解得x = 3 (百台) 该题确实存在使平均成本最低的产量. 所以当x = 3时,平均成本最低. 最底平均成本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发表时间:2018-12-13T15:40:59.1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作者:王反宁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王家砭中心小学71920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应用题常常起着“筛子”的作用,成了最能拉开分值的题型之一。然而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老师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还是不会做,应用题教学常常陷入困境。 因此,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成为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问题,从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认真读题 应用题实际上是用精炼的语言文字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阐述出来,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学习形式。既然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问题,那么学生的个人的读题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由此可见读题对于解决应用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读题时间,也要教给学生读题方法。数学中的读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地读。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破句。前几天,我进行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摸底考试。考完后,我让学生总结应用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说的最多的是:读题不准确。如“我扫视了一遍题”,“我看了一眼题”,“我看错了一个字”,“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等等。 例如,“我看错了一个字”,“我看了一眼题”和“我扫视了一遍题”的学生,都做错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外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他俩都把“直径”看成了“半径”,读题时“换字”。因此,他们的算式列错,本来是(5×5-4×4)×3.14,列成了(9×9-8×8)×3.14,结果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5分。 再如,“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的学生,读题时“漏字”,造成审题错误,而失分。例如,这次摸底考试中的这样一道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这位学生读题不准确,漏了一个字“共”,因此,算式没列完整。本来是1600×36%=576(元),1600×16%=256(元),576+256=832(元);而少了一个算式,列成了1600×36%=576(元),1600×16%=256(元),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1.6分。 一般来讲每道题目都要读三遍:第一遍,读完后,对题目有整体印象。第二遍读完后,能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第三遍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二、找关键字,关键词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字、词对准确审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有:共、一共、共有、还剩、余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相差等;倍数关系的有:“倍”,“占”,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亩产量、总产量、月产量、单价、总价、增产、减产、超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图形方面的词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宽、高、半径、直径、内圆、外圆、外围、周长、面积等。代词有:这、他、他们等。这些字、词,如果不理解,就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三、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透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直径”,指花坛的直径,它是半径的2倍。“圆形”,指花坛的形状是圆的。“外围”,指这个花坛的外部。“宽”,指这条小路的宽。“这条”,指小路。“面积”,指小路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再如,上题中第二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支出”,指花了的钱。“占”,是。“共”,赡养老人和食品支出一共是多少钱。 其次,分析挖掘应用题中的隐含条件。在一些应用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那么醒目,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思维就会受阻,解题就会出问题,因此,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例如,上题中的第二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题目中“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这句话隐含的条件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36%,赡养老人的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16%。隐含的条件对题目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使条件更清晰明了。 最后,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第二题,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情况下,题目的数量关系已经非常明显。第一小题,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是这条小路的面积。第二题,赡养老人的支出加食品的支出就是两项一共支出的钱。 四、复述题意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复述题意,应该抓重点词语,分析要义。我要求学生,复述的内容,最好不是题目中的原话,提倡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提炼,不必背诵、记忆题里的数据,但是,题目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在复述时,我要求学生按照,告诉我什么,让我求什么这样的格式复述。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题目的距离,增加题目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对题目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为正确列算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传授他们审应用题的技巧及方法,才能提高他们审应用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