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课题开题报告doc
- 格式:docx
- 大小:25.97 KB
- 文档页数:17
翻转课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家或其他适当的场所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相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引导的问题解决、讨论、互动和实践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反转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互动,使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主体责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已经在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重要的会计学科,它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企业和组织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在成本会计学的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讲究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环节,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实践能力不强。
因此,研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成本会计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翻转课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主要目的包括:1.分析成本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求,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适用性。
2.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学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预习内容、课堂活动和后续跟踪辅导等。
3.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成本会计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评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本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分析。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理和应用优势。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成本会计学课程中的实施方案设计,包括预习内容、课堂活动和后续跟踪辅导等。
4.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成本会计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物理翻转课堂设计开题报告物理翻转课堂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然后在家里完成作业。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无法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作业也往往成为机械的重复练习。
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物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堂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调整的教学模式。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里预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和讨论。
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应用。
三、物理翻转课堂的设计1. 视频预习在物理翻转课堂中,老师可以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家里观看。
这些视频可以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验演示和解题技巧等。
通过视频预习,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并可以反复观看以加深理解。
2.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实验和解题等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家里预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理解。
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物理翻转课堂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案例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路径。
四、物理翻转课堂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学生可以在家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2. 提高学习效果在物理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家里预习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应用。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物理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登记号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申报部门项目起止日期填表日期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张鸽基础部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研处制一、项目成员项目名称高职院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 学位职称责人联系电话E-mail 研究专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 职务学历/ 学位专业/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张鸽女初级研究生教育学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其他李丽女中级研究生教育学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员二、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近五年取得的研究成果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发表/ 出版时间“翻转课堂”在开封教育学院学中国发展所面临张鸽论文2016 年 6 月报的机遇及挑战概念图对中学语李丽,寇文阅读教学的启论文基础教育研究2015/3敏娟示论教育知识批判李丽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的作用对师范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李丽论文培训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对李丽高职课堂改革的论文薛小雷启示三、立项依据(本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一)本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本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① 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
传统职业教育注重“成型性”,强调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相对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忽视了学生作为职业发展的主体性的地位。
在高职院校,不管是掌握理论知识还是获得实践操作技能,学生都是学习的被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的传递,其次是吸收内化,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第一步知识的传递,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育的目标得到延伸,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获得就业准备,同时又获得边工作边继续学习的基础,加强非技术性能力的教育,如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探索》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改革,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适当的教育方式与内容,改变教育理念,进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的教育意义。
因而教育形式的实践、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内容的充实和调整等等围绕教育自身的讨论,早已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因为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国家命运,教育就是未来。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也指出,以信息技术为优化教育的基础条件,坚持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方法的革新。
因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的探索使我们当前教育界迫切解决的问题。
翻转课堂是当前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是解决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低效的现状。
尤其是中职数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有中职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环境所决定的,中职学生不同普通的高中生那样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
他们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加之中职数学教学对于知识性要求不高,不需要学生去举一反三,而是掌握基本概念、概念对应的例题即可。
即使是这样,中职学生还不能保证上课的时间,有时,学生为了外出参赛会耽误很长听课时间,传统的教学很难在帮帮上他们,优等生则变成学困生;有些学生则是基础底子薄弱,教师上课时“开小差”或者与“周公约会”,效率低效而无功。
而翻转课堂教学是需要教师在课前上传微课,一来,保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参赛期间也可以知道教师的讲课内容。
其二,可以让数学底子薄弱的学生如果课上听不懂,课下可以“开小灶”,可以把教师视频反复观看,进而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三,课前微课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这样便可以保证教师上课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更有精力去关注全体学生,进而开展课堂答疑释疑,充分体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关于翻转课堂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本科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 翻转课堂在国内外课堂教学过程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下自己查找资料研究问题掌握知识,在课堂上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再和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早在2007年美国就提出了翻转课堂,但我国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然而普通的理论知识课程又和本文所研究的软件应用类课程有所不同,软件应用类课程不止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能熟练地进行操作练习并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来论证翻转课堂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 国外现状: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以及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国外的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也有侧重于介绍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翻转课堂实施步骤的相关研究。 国内现状: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仍处于引进、介绍的阶段。同时也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及对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教学设计的研究。总体来看,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中,介绍多于研究,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且多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探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1翻转课堂的简介 1.1翻转课堂的概述 1.2翻转课堂的特点 2软件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2.1从学生方面对软件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2.2从教学方面对软件类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3翻转课堂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3.1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3.1.1教师准备教案 3.1.2教师录制视频 3.1.3学生完成自学内容 3.1.4课堂讨论问题 3.1.5练习操作知识点 3.1.6课后反馈 3.2翻转课堂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条件 3.2.1硬件支撑条件 3.2.2教师教学能力 3.2.3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能力 4翻转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4.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1.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1.3帮助教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4.2翻转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4.2.1以教师角度对上述实例的分析 4.2.2以学生角度对上述实例的分析 4.3翻转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反思 四、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是本文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阅读有关文献基础上,总结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在C程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信息研究法:是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 五、论文进度 1.自2017年1月6日任务书下达之日起,学生需时刻理解并探讨所选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邮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 2.系统阅读手机的文献资料并利用寒假时间,树立研究思路,列出基本的写作提纲,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完成开题报告。于2017年3月8日之前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提交开题报告定稿,进过教师指导后着手撰写论文。 3.2017年4月15日之前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并提交论文初稿。 4.2017年5月18日之前提交毕业论文定稿。 六、参考文献 [1]黄琰.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327):110-115. [2]苗文曼.翻转课堂在高校技能训练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6(5):1-56 [3]胡金艳.翻转课堂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本科生二维动画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6(3):45-51. [4]杨莉杰.高校计算机实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11):1-65 [5]滕欣欣.高职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操作类课程教学现状与发展探究[J].计算机与网络创新生活,2016(21):65-67 [6]金瑾慧.翻转课堂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视栏目包装》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5,5:1-47 [7]田皓月.翻转课堂在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4):114-116 [8]曹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软件类开发类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4(10):6707-6709 [9]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10]朱宏洁.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11]Fulton,Kathleen.The Flipped Classroom:Transforming Education at Byron High School[J]. Tustin: T.H.E. Journal,2012(6):18-20. [12] Elsevier Ltd. Methodology of Flipped Classroom as a Learn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Elsevier Journal,2017(2):72-80.
翻转课堂开题报告答辩问题及答案1.关于IABP气囊的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升主动脉内。
B.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正确答案)C.腹主动脉内D.升主动脉内2.IABP气囊的充气时期是() * [单选题] *A.心脏舒张末期(正确答案)B.心脏收缩前期C.心脏收缩期与心脏舒张期D.以上都不是3.IABP气囊放(排)气时,心脏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 [单选题] *A.主动脉压力下降,左室的后负荷降低,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正确答案)B.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压升高C.冠状动脉灌注量提高,心肌供氧增加D.冠状动脉灌注量下降,心肌供养减少4.通过胸部X线片,可以确定IABP的气囊上端应位于() * [单选题] *A.第1~2肋间B.第2~3肋间(正确答案)C.第5~6肋间D.第4~5肋间5.IABP的适应证是() * [单选题] *A.心源性休克B.围手术期对重症病人的支持和保护措施C.心肌缺血而致的室性心律紊乱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使用IABP的患者的体位护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单选题] *A.应用IABP的患者要卧床休息B.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大于60度(正确答案)C.穿刺侧下肢伸直,避免屈膝、屈髋,踝关节处可用约束带固定D.保持穿刺侧肢体功能位7.使用IABP的患者的抗凝监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单选题] *A.定时(每1~2小时)冲洗中心腔1次,冲洗时间大于15秒B.在应用肝素抗凝过程中定期监测凝血、血小板计数C.保持APTT:60~80秒,ACT在150~180sD.IABP停止反搏时,持续时间可以≥30分钟(正确答案)8.如果ECMO管道意外脱出体外时,我们首先应该() * [单选题] *A.安抚患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B.直接拔除ECMO管道C.夹闭管道并按压出血部位(正确答案)D.报告医生和护长对症处理9.当ECMO机器出现“SIG”报警时,提示() * [单选题] *A.未连接流量计B.电池已经耗尽C.流量监测不准确(正确答案)D.流量计无效10.IABP 球囊位置过高会影响左锁骨下动脉血流,临床表现是()? * [单选题] *A.左侧肱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B.左侧桡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正确答案)C.右侧肱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E.右侧桡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11.下列有关抗凝指标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 PLT:血栓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目标值:<50×109/L(正确答案)B. FIB:Fbn前体,形成血栓的基本条件C. DD:Fbn降解产物之一,提示继发性纤溶的发生D.DD:Fbn降解产物之一,提示继发性纤溶的发生12.平均动脉压( MAP ) :舒张压+⅓脉压差,指的是一个心动周期平均动脉血压值,用于评估机体循环状态,在ECMO运行早期控制在()mmHg * [单选题] *A. 50~60(正确答案)B.60-70C.70-80D.80以上13.ECMO循环辅助期间,患者无出血情况,其ACT一般维持在() * [单选题] *A.120-140sB.140-180sC. 160-220s(正确答案)D. 220-240s14.ECMO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单选题] *A.出血和血栓(正确答案)B.压力性损伤C.空气栓塞D.感染15.ECMO的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其最核心的部分是() * [单选题] *A.膜肺+血泵(正确答案)B.膜肺+氧气C.血泵+氧气D.膜肺+温箱16.一例60kg患者,进行VV-ECMO辅助,血流量4L/min,气流量3L/min,那么一个5L氧气瓶(满瓶)的氧气理论上可以维持约()小时。
翻转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翻转课堂与学生良好的习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1 翻转课堂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1、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重要性。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地位,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教育的“质”的指标。 2、学生在养成方面暴露的问题极为严重。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多为隔代教育,许多农村儿童多为留守生。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惰性日趋明显,学校重规范知识传递,轻行为实践导引,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青少年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在学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这样指出“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一直热衷于搞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学化、大纲化,其实,这样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苍白无力的。” 二、选题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另外,我校现在每周开展的争当“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星级好少年”、“星级文明班评比”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也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次我校《翻转课堂与学生良好的习习惯养成研究》的研究课题,要针 对学生的实际,重点研究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方法。开展一系列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具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总结出可操作的并带有规律性示范性的教育措施,从而使我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使我校学生从知道要这样做的起点上逐步升华到自己应该这样做,使学生的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有良好教养的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 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培养良好习惯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五、研究内容 1、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六、研究对象 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七、拟解决问题 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研究和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培养小学生养成做事、学习、做人等方面的好习惯。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段主要进行“做事”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人”的内容。中段主要进行“学习”的培养。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做人”的教育。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循环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的,而不能把他们完全分开进行。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围绕一个专题深入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九、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十、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XX年4月——XX年12月),本阶段为课题的酝酿准备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1、反复论证,确立课题;2、由专家给予实施框架,撰写方案; 3、组织研讨,制定目标及操作体系。 第二阶段(XX年1月——XX年12月)本阶段为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将主要做以下工作:1、深入学习、研讨,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2、分解子课题,组织教师扎实地研究,逐步形成成果;3、定期组织学生个案研讨活动,展示研究的实践成果。 第三阶段(XX年1月——XX年4月),本阶段为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各项测试,进行对照、分析;2、整理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规律。 3、完成研究报告,举行结题会。 研究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方案。 我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室、德育处以及部分班主任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在上级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再经过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和调整,认真设计方案。 (二)优化队伍,加强力量。 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前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梯队建设,每年选派优秀的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学校选派班主任及课题组老师多去其他学校考察、参观、听讲座。我们每年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使整个德育队伍中的教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 查。 2、校内外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学校“红领巾耕作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到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三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上墙,各班教室门口悬挂“班风建设”牌等。统筹安排,每周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星级好少年”争星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星级好少年”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生活、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报道校园内外学生习惯的表现情况。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