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燃料

第五章 燃料

第五章 燃料
第五章 燃料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第五章 燃料

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知道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从古至今,燃料都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常见的燃料有哪些呢?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要点提示:氢气的特性、氢气的燃烧

知识点1 最轻的气体

从氢气肥皂泡迅速上升的现象,便知道氢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经过科学实

验的测定,已知氢气在0℃、101.3kPa 下,1L 氢气的质量为0.090g ,只有同条件下、同体积空气的质量的2/29,氧气的1/16,是物质世界里最轻的气体。

通常状态下,氢气呈气态,在压强为101.3kPa ,温度为-252℃时,呈液态;温度为-259℃

时,变成雪状的固态。熔点和沸点比所有其他常见气体都低。

氢气无色、无气味,极难溶于水。

例题 氢气不同于其他气体,最显著的特征是( )

A.无色

B.难溶于水

C.密度最小

D.可燃性

知识点2 氢气的燃烧

当燃着的木条接触氢气肥皂泡时,你会发现它可着火燃烧,这说明氢气是一种可燃的

气体。现在,让我们再进行几个实验,观察氢气的燃烧反应。

观察活动

问题 氢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

【实验5-2】在带尖嘴的金属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冷而干

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出现的现象。用手触烧杯,有什么感觉?

观察 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火焰为 淡蓝 色。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 水珠 。

手触烧杯,感觉 发烫 。

解释和结论 氢气在空气燃烧,实际上是空气里的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物是水。因此,

氢燃料是不产生污染物的洁净燃料。

22

222H O H O 点燃 联想 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水的元素组成有哪些再认识?(联系实验4-5)

【实验5-3】为什么点燃的氢气必须纯净?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取一个无盖、底部钻一小孔的塑料(纸)筒或杯,用纸团堵住小孔,开口一端朝下,

通入一会儿氢气,使筒里的气体为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把这个筒拿到安全的地方,拔掉堵孔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为安全起见,点火时人要离远一些),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

现象 发生爆炸,塑料(纸)筒被气浪高高掀起。

解释 原来,当氢气与空气混合时,一旦点燃,反应即迅速进行,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

大量的热,使塑料筒内的气体急剧膨胀,结果发生爆炸。经实验测定,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的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因此,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实验5-4】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

移开拇指点火。

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这时要用拇指按住试管口一会,使管内氢气

燃烧的火焰熄灭,再进行收集氢气、验纯,直至听到轻微“噗”声,才可在导管口处点火。

例题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检验纯度时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下列做法不

要正确的是( )

A.用拇指堵住管口一会儿,然后再收集

B.立即用此试管再收集一次,重新检验

C.用一只试管重新收集、检验

D.用原试管采取排水集气法重新收集、检验

知识点3 理想的高能燃料(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燃

料。)

我们已经知道,氢气完全燃烧时,跟空气里的氧气化合成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

热量有多大呢?据测定,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值为143×103 kJ ·kg -1,而汽油完全燃烧的热值

为46×103 kJ ·kg -1,可见氢气真是难能可贵的既洁净又高能的理想燃料,(请计算:氢气的

热值为汽油的多少倍?)

目前,液氢已在宇宙火箭、航天飞机、导弹、燃氢汽车等方面应用。但由于氢气在制

造、贮存、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真正解决,所以氢能源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例题 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根据氢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氢气的性质分析,在

氢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解决的问题有( )

A.寻找丰富的制氢气原料

B.探索廉价的制氢气方法

C.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D.研究氢气燃烧后产物的处理技术

知识点4 氢氧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电能,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太空站等航天器上等,它除了提供电能外,发电后的产物——水,可以作为宇航员的饮用水。

讨论与交流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1.据报载,如前在广东某市发生一起气球爆炸伤人的事件。当时,有几位同学觉得该市

广场上用来悬挂商业广告的大气球挺好玩,便合力把其中一只大气球从空中拉下来,手推脚踢。突然气球“砰”的一声爆炸,一股灼热的热焰袭来,把几位同学烧伤。后经医院救治,幸未危及生命。

请你对造成这起事故的主、客观原因作出出面剖析,并说明理由。

解答:氢气因其密度小常用于填充气球以悬挂商业广告。若引起爆炸伤人事故,则应全

面剖析事故原因,以吸取教训。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观原因:一是学生的科学知识不足,他们不懂得气球中充入的是氢气,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且极易发生爆炸;二是公共道德水平不高,觉得大气球好玩,便未经业主许可合力把一只大气球从空中拉下来,手推脚踢,很不文明。造成这起事故的客观原因:一是商业业主未把气球改为密度较小且不具爆炸危险性的氦气球,对氢气球也未加严格管理;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得不够。

引起氢气球爆炸的原因是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因而具有危险性;氢气

球因手推脚踢,摩擦生热,达到了氢气的着火点,而氢气球破裂后氢气中混有空气,引燃后反应迅速,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在有限空间内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发生了爆炸。

2.你认为开发和利用氢能源最需要攻克的难题是什么?

解析:如何廉价地大量制取氢气;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等。

练习 1.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发功。其运载火箭是长征三号,使用的燃料中

有液氢和液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氢作燃料能减轻发射重量

B.液氢和液氧都是化合物

C.液氧的作用是支持液氢燃烧

D.液氢燃烧的产物为水

2. 若用大型遥控飞艇做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 氢气

B. 氧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

3.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正在研制和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

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iO 2 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C.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D. TiO 2 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要点提示:碳的单质、碳的燃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跟氢、氧两元素一样,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碳是组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

基本元素,也是给人类社会提供能源的主要元素,许多含碳的物质早就被人类的祖先用来作燃料,直至现代,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煤和石油,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燃料。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些含碳的物质。

多样的碳单质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那璀璨夺目的钻石和灰黑色的干电池电极芯竟然都是由同一种碳元素组成

的单质!前者叫金刚石,后者叫石墨。你能根据用途推测它们的特性吗?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注意: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其物理性质

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可以相互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金刚石,

此变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还由于金刚石经过琢磨加工,折光刑强,光彩夺目,又成了贵重的装饰品。

由于石墨灰黑、质软而滑腻,能导电、导热、耐高温,便成了制铅笔芯、作高温润滑

剂、电极和冶炼金属坩埚的材料。

此外,人类生产、生活中还常用到由石墨的细小晶体与少量杂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无

定形碳,如焦炭、木炭、活性炭和炭黑。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作防毒口罩的虑毒层,或作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净水过滤器;炭黑在常温时非常稳定,故用炭黑墨

汁绘的画和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

例题1:轻轨电车是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与架空电

线的接触点由于高速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该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接触点的材料应选用( )

A. 金刚石

B. 石墨

C. 铝

D. 锡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②木炭和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气体或溶液中的物质。吸附过程属物理变化过程。

活性炭是木炭经过水蒸气高温处理而得到的,因此,活性炭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它的吸

附能力比木炭要强。

③“碳”与“炭”的区别

“碳”是指碳元素,是“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有广泛、概括的含义,

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

“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

知识视窗

人造金刚石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前者贵重得多,能不能把石墨“变”成金刚石呢?早在

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用石墨在高温和非常高的压强下生产出人造金刚石,不过颗粒细而且不透明,价值不高。后来经过不断研究改进,人造金刚石的质量大有提高,目前已在钻头制造等方面获得应用。

此外,近年来科学家又合成出一类被称为“富勒烯”的碳单质,其中最右代表性的是

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C 60,由于它的立体结构跟足球很相似,故又称为“足球烯”。它们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将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长话短说

金刚石和石墨是天然的碳单质,它们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用途;反过来,从它们的用

途可以推知相关性质。

???→←???决定

推知

物质性质物质用途

讨论与交流

例题:在国际上为了使作为历史资料的重要文件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签

署文件时一般用( )

A. 蓝墨水

B. 碳素墨水

C. 蓝黑墨水

D.红墨水

解析:由于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因此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不易褪色,能长时间保存。

碳的燃烧产物

碳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在氧气供给充分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燃烧,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32.8

kJ ·g -1。

22C O CO 点燃

如果氧气供给不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你知道吗

一炉燃烧的煤火或炭火,在炉膛的上部,会出现浅蓝色的火焰,这火焰是什么物质燃

烧的现象?

你或许看过报纸或电视报道:某地冬天,有人在室内烤火取暖,由于不注意通风,结

果室内的人不知不觉昏迷过去,甚至丧失生命,发生常说的煤气中毒事故。这杀手是谁?

它就是一氧化碳!

原来,在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碳的燃烧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燃烧的

热值为9.2 kJ ·g -1,只有碳完全燃烧热值的1/3.6 。

此外,在高温条件下,炽热的碳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C+CO 22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易燃,燃烧时产生浅蓝色火焰,

这就是煤炉或炭炉上方观察到的燃烧现象。

CO 与H 2一样,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

纯(方法同氢气)。

2CO+O 2

2CO 2

在通风不良的内室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大家知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它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很强,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发生煤气中毒。所以,在室内使用煤炉烤火取暖。保证有充分的通风措施,确保安全。

CO 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因此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

收集一氧化碳。

CO 有毒,会造成大气污染,它是当今排放量较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一半

以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的炼制、冶炼钢铁的过程等。因此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尽量减少这些有毒气体的排放,实验中注意尾气的回收,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长话短说

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例题:在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中,最不容易发生的反应是( )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A.22

==C O CO +点燃 B.222==2CO O CO +点燃

C.2==2CO C CO

+点燃 D.22==2C O CO +点燃

例题:“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 尼古丁

B. 一氧化碳

C.焦油

D.甲醛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它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有必要更多地

认识它。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先转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去探究二氧化碳的其他性质。

探究活动

问题 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实验5-5】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化碳

向烧杯倾倒。

现象 低层蜡烛先熄灭,高层蜡烛后熄灭

推断(1) 密度比空气大 (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5-6】取一支试管,滴进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是遇酸会变红色的色素),然

后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变色,再将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出现?

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又变紫色

推断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性质,且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

【实验5-7】取一支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有什

么现象产生?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推断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 。

解释与结论 通过上述的实验活动,我们认识到二氧化碳具有以下性质:

(1)是密度明显大于空气且可用来灭火的气体。

(2)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受热时气体逸出。

CO 2 +H 2O = H 2CO 3,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H 2CO 3 = CO 2↑ +H 2O ,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

(3)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CO 2+Ca(OH)2=CaCO 3↓+H 2O

由于这个反应的现象明显,所以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碳燃烧可以得到二氧化碳,但是这种方法所制的二氧化碳既不纯净又难收集,所以,实

验室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例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试剂组是( )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碳和氧气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碳酸钠和稀盐酸

解析:B 选项各物质的量不易控制,操作不便且不易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C 选项反应

的生成物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 选项中粉末状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收集。

探究活动

【实验5-8】用图所示的装置,在左边锥形瓶中放入适量大理石碎块,通过长颈漏斗加

入稀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导气管收集到右边的集气瓶里,用玻璃片盖好。

观察与思考 当大理石和稀盐酸接触后,可看见 有大量气泡产生 。

实验所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 密度大 。

实验中用什么方法检验集气瓶内已装满气体?根据是什么?实验装置中的长颈漏斗管

口,为什么要进入溶液中?

实验中检验集气瓶已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

则证明集气瓶内气体已收集满;根据CO 2 既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的性质。

长颈漏斗管口浸入溶液中的原因: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下以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

斗中逸出。

大理石跟盐酸的反应可表示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讨论与交流

现在请打击围绕实验装置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1.气体发生装置,它包含了反应仪器和加液仪器。图中这些玻璃仪器可以代替锥形瓶的

有哪些?如果改用试管或圆底烧瓶代替,还需添加什么仪器?

解答:试管和圆底烧瓶可代替锥形瓶,还需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铁架台等。

2.气体收集装置。常用的集气装置有如图所示的三种(请分别写出这三种方法a 、b 、c

的名称)。为什么收集二氧化碳宜用图c 所示的方法?若用其他的两种集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结果会怎样?

解析:a.排水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 2 气体,是因为CO 2 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用排水法收集CO 2 ,因CO 2 能溶于水,所以收集不到或只能收集到很少CO 2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O 2 ,因CO 2 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几乎收集不到CO 2 气体。

探究活动

火箭点火后,气体的反应会使火箭上升。当醋和食用苏打混合时,杯子里会冒出二氧化

碳气泡。你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方法,让这种产生气体的反应为一艘麦秆或纸板制成的快艇提供动力。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汽水、纯碱、化肥等。“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液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例题: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金属切割

B.霓虹灯

C.医疗急救

D.灭火

解析: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常用来灭火。切割金属利用了乙炔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的性质;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性质;医疗急救则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

知识视窗

温室效应加剧

地球大气层中的CO 2及水蒸气等就像温室效应的玻璃一样,让阳光可以透过,又能吸收

地表的红外线辐射,阻止地表热量向外散发,起了保温的作用,人们称为“温室效应”。

据科学家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的气温逐步升高,温室效应加剧。这是由于

近几十年来,一方面工业高速发展,大量使用含碳的化石燃料,排进大气中的CO 2迅猛增加;另一方面,能吸收CO 2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森林却因天灾和被滥砍滥伐而不断减少,结果使得大气里CO 2的含量明显增加。

温室效应加剧的现象,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地球的气温上升,导致

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的一些城市;引起气候反常,土地变成沙漠;生态环境变坏,生物物种减少,人类健康受到损害。

面对温室效应加剧的情况,许多科学家正投身于研究,寻找对付的良策,譬如开发绿色

能源,大量推广种草和植树造林等。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元素虽然在自然界里的含量很少,但它的化合物种类却是最多的。碳在自然界中的循

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注意:一、误认为同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由于它们的物理性

质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如果混在一起就是混合物。

二、误认为二氧化碳能用于扑灭所有可燃物燃烧造成的火灾。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一般可燃物燃

烧的灭火,但二氧化碳却能支持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燃烧,所以,由活泼金属燃烧而引起的火灾就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三、误认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可用水除去二氧化碳。

虽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只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其溶解量很小,因此,除去二氧化塔气体时,通常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要点提示: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什么是化石燃料

你知道吗

什么是化石燃料?请你先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你家中以前使用过什么燃料?现在使用什么燃料?

答:家中以前使用柴草、煤气燃料,现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作燃料。

2.你知道摩托车、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使用什么燃料?

答:使用汽油、柴油等作燃料。

3.你所在地有热电厂、冶炼厂吗?它们使用什么燃料?

答:如果有热电厂、冶炼厂,它们使用煤、石油气或天然气作燃料。

4.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其中一项“西气东输”工程,你知道输的是什么“气”

吗?

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洁净的气体燃料。

上述所涉及的燃料有煤、汽油、柴油、石油气、天然气等,其中石油气、汽油、煤油都

来自石油。人们常说的化石燃料,指的就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地层深处高温、高压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留给现代人的珍贵遗产,不能再生,用一点少一点。我国是世界上

煤炭蕴藏量较丰富的国家,但石油的蕴藏量较少,解放前被说成是“贫油国”。解放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建立起大庆、胜利、中原、塔里木、大港等油田,沿海油田,如南海油田也已投产。四川天然气已开发多年,新疆的天然气将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华北、华东各地。然而,由于我国化石燃料的资源毕竟有限,而且人口众多,对燃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节约资源和有效利用。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化石燃料及其加工的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废渣及余热,它们都会污染

环境,并导致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观察

列出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 (1)使温室效应加剧;(2)形成酸雨;

(3)废渣、余热污染水源,导致水生物死亡 。

相比之下,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的含碳量相对较小,燃烧较完全,燃

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它对大气的污染较轻,通常称为“清洁能源”。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是否在思考:一方面,化石燃料的资源不能再生,十分有限;另一

方面,将它们当作燃料烧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将宝贵的化工原料烧掉,造成资源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的浪费。

出路何在?

一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

热能、氢能源。

二是积极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重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现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哪一

项能够离开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呢?其实,它们大部分是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制品。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称为煤的干馏或炼焦,从中可以得到多种多样的产品。

焦炉煤气的成分主要有H 2、CH 4、CO 等,是一种较为经济、洁净、燃烧效率高的燃料。

石油

人们一般不直接用石油作燃料,而是利用它的组成沸点不同,把它加热蒸馏而分开,称

为分馏。、

石油分馏出来的某些成分,经催化、加热分解等化学变化,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用

它们来制造多种多样的合成纤维、橡胶、塑料、化肥、农药、溶剂、洗涤剂、医药等。

你听说过我国多个地方兴建“30万吨乙烯工程”,甚至“90万吨乙烯工程”吗?它们

都是石油综合利用的重大工程。

观察活动

【实验5-9】比较石油常见馏分的某些性质在4个蒸发皿中,用滴管分别各加入10滴

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观察它们的颜色、流动性和燃烧现象,并请给出能反映这些性

结论: 石油馏分的沸点越高,其颜色越深,流动性越差,燃烧是火焰越不明亮且带有

较多的黑烟。

【实验5-10】煤油的燃烧

点燃一盏煤油灯,通过调节灯芯或掩蔽空气进入孔的办法。

煤油完全燃烧现象:火焰明亮、无黑烟产生。

原因: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CO2和H2O ,同时放出

大量的热。

煤油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火焰不明亮,有大量黑烟(炭粒)生成。

原因: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煤油和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充分反应,致使一部分煤油不

闽学教育 米罗个性化学习中心

能完全燃烧,生成了炭粒。

长话短说

煤、石油、天然气是宝贵的化石燃料,在自然界的储量有限。燃烧化石燃料,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出路在于综合利用,并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知识视窗

“可燃冰”

近来,科学家发现:在深海底有一种外形似冰、能够燃烧的固体,它就是甲烷分子被水分子包围而成的物质,人们称它为“可燃冰”。美国和日本最早在各自海域发现了它。我国也开始着手研究,例如,根据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得研究资料。判定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据悉我国东海一带也有“可燃冰”。

经过科学家们研究获知:燃烧1m 3的“可燃冰”,相当于燃烧164m 3的天然气所释放的

能量。估计全球“可燃冰”提供的总能量是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3倍。不过,由于“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所以它的利用尚待人类继续探索。

注意:一、误认为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能量全部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现在,人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为生活燃料的使用,但并非全部的能量都由化学反应产生,如利用风能和潮汐能发电。

二、误认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产生热量。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大部分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不过也有化学反应时吸收热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对绿色能源概念理解不清。

绿色能源是对环境无影响或影响小德能源,如光能、风能、潮汐能、氢能等,与颜色没有关系。

燃料与燃烧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重点) 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 2点燃C+2MgO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 +Cl 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 要掌握含C 、H 、O 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二.灭火的原理: ①.移走可燃物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 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灭火原理实质就是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即可灭火。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移走可燃物可燃物: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管道煤气着火先关掉阀门,釜底抽薪等; (2)隔绝氧气:酒精灯用等冒盖灭,油锅着火用用锅盖盖灭,向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少量酒精燃烧用湿抹布盖灭等;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用水等大量的冷却剂灭火,用嘴将灯吹熄, (4)用灭火器灭火:①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而引起的一般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火灾;②干粉灭火器:除了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用于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 3.二氧化碳与灭火 (1)原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2)灭火器主要是用二氧化碳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扑灭所有的火灾:如镁带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4火灾处置、自救 (1)火警电话:119 (2)电器、管道煤气、天然气着火,首先要关闭电源或气阀。 (3)楼层着火,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匍匐前进,脱离火灾区。 (4)室内火灾,不能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让火势更旺。 (5)森林火灾,应从逆风方向逃离。 三.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1.增大氧气的浓度:木炭燃烧:C+O 2(氧气充足)点燃 CO 2 ;2C+O 2(氧气不足)点燃 2CO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煤制成蜂窝煤、粉成煤粉;柴油机把柴油喷成雾状燃烧等。 四.爆炸及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发生反应,瞬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2.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 3.爆炸的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遇到高温、明火或撞击。 4.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即可燃气体占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可燃性气体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叫爆炸上限。 5.与燃烧、爆炸有关的消防标识 五.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燃 烧 爆 炸 缓慢氧化 自 然 概念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的燃烧 温度 达到了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没有达到着火点 达到了着火点 现象 发热、发光 发热、发光 只放热、不发光 发热、发光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燃料复习提纲

第五章燃料复习提纲 第一节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 体。 2.化学性质: a)可燃性:2H2+O22H2O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还原性:H2+CuO Cu+H2O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3.实验室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 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 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 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 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 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4.氢气能源的优点: ① 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 热值高,放热多;③ 生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 可以 再生。 5.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6.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初三化学 第五章 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 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二、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2CuO 2Cu+O=2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化合反应)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 +H金属表面有气泡。 22Fe+2HCl=FeCl+H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 2 Zn+2HCl=ZnCl+H 2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Cu 化学方程式:Fe+CuSO=FeSO44拓展: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置换反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小结: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氧化物氧气+ +酸盐+氢气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金属与酸反应条件:1、金属为活泼金属2、酸为稀盐酸和稀硫酸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1、(金属符合)前换后2、反应物盐要可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 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弱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 现学现用:工人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画线你知道为什么? 四、置换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1洁净的燃料_氢气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洁净燃料—氢气

二、教学 过程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实验活动一 实验活动二探究活动三 三、小结 四、练习阅读教材 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 小吗? 师生共同探究:氢气吹肥皂泡并点燃, 表述观察现象和结论。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了解氢气具有可 燃性,那么氢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一下,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和总结归纳。 通过氢气燃烧实验,还能获得那些结 论? 我们刚才观察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 燃烧,那么点燃不纯的氢气会产生什么 现象,同学们猜一猜。 师生共同验证:点燃不纯氢气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形成结论: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验纯 提出问题,怎么验纯,学生阅读教材 演示 探究氢气球中充填的气体,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实验、验证、获得结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归纳氢气有 物理性质 设计和表述 实验方案 辅助实验 学生观察 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方 案进行组内、 组间交流。 得出氢气燃 烧产物是水。 书写化学方 程式。 拓展所学知 识 提出问题,激 发学习兴趣 观察现象,得 出结论 氢气不纯净, 点燃会爆炸 自主学习 讨论,设计方 案 小结,谈学习 的收获。 学生自学氢气物理性质 再次认识氢气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培养师生的归纳能力和 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猜想和设计 实验方案的能力及合作 交流的能力。给学生展 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 生敢于表现自我。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 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 法,关注知识获得的过 程。 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能 力 学生理解点燃不纯净的 氢气会发生爆炸的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能 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 力 板书设计第五章燃料 第5.1洁净的燃料氢气 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 1、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1、可燃性 2、密度是最轻的气体现象: 3、难溶于水 4、熔点、沸点低 2、验纯方法教学反思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五章《燃料》知识点汇编

第五章《燃料》知识点汇编 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压强为101.3kPa,温度为-252℃时,氢气液化为无色液体,通常称之为“液氢”,有超导能力;在-259 ℃,能变为雪状的固体。在标准状况下(0℃,101.3kPa),氢气的密度为0.090g/L, 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 2、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的可燃性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的内壁上有水珠生成,手触烧杯,感觉发烫。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是洁净燃料。 B:不纯的氢气: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的范围叫做该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2)氢气的还原性:氢气能和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夺走氧化物中的氧,化合生成水,氧化物失去氧变成单质,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这种得失氧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氢气被氧化,氧化铜被还原,氢气做还原剂,氧化铜做氧化剂。 3、实验室制取氢气 (1)药品的选择:通常用锌和稀硫酸 A、常见的金属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铁反应较缓慢,而锌反应适中也易于控制。 B、浓硫酸和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C、稀盐酸和稀硫酸一样可以用来制氢气,但盐酸具有挥发性,越浓挥发性越强,有稀硫酸时一般不用稀盐酸。 (2)装置:类似启普发生器的装置,使用中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酸溶液中,防止氢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漏斗中的溶液不易过多,防止停止反应时,酸溶液从漏斗口溢出。 4、氢气的收集:氢气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氢气的验纯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等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否则要继续检验(每次检验后,应用拇指按住试管口一会,使试管内氢气燃烧的火焰熄灭,)直至氢气纯净为止。 6、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镁、铝、锌、铁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生成铁的化合物显+2价,是硫酸亚铁、氯化亚铁) 7、氢能: A、优点:①来源广,可由水制得。②燃烧热值比化石燃料高,约是汽油的3倍。③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B、开发利用:氢氧燃料电池应用于宇宙飞船,提供电能,产物是水,可供宇航员饮用。 C、开发利用氢气的难题:①如何廉价大量制取氢气,②如何储存和运输氢气。 8、氢气的用途: ①物理性质:充探空气球。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 点燃 点燃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 燃料 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燃料知识点 一、氢气 1、 2、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 有性化学方程式: 现象:纯净的氢气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 优点: 缺点: 二、碳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 2、石墨(C)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 。可用于制(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体现了它的导电性)。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3、无定形碳包括 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炭黑可制 4、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方程式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方程式 3、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方程式发出色火焰(2).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体缺少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生成的能使紫色 .... 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方程式为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写方程式) 3、用途: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发生装置:由决定:(2)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决定: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药品: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物于水,会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必须液面以下; 4、气体收集方法:原因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 验满方法: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 消耗途径 (都是混合物)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能源煤的干馏得到(冶炼金属)、(化工原料)、焦炉煤气,是变化,石油的分馏是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原因:1、 2、

2018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燃料5.1洁净的燃料_氢气试题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小试身手 1 [ 基础题 ] 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你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 2 [ 基础题 ] 在通常状况下,鉴别氢气和氧气可以利用的方法是() ①分别溶于水 ②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③分别吹肥皂泡 ④分别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 [ 提高题 ]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如图 5-1-5所示倒置于铁架台上,将点燃的蜡烛缓慢插入集气瓶中,瓶口有一团火焰,插入瓶中后蜡烛熄灭了。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氢气的性质,不正确的是()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氢气具有可燃性 C.氢气不支持燃烧 D.氢气易溶于水 4 [ 基础题 ] 氢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原因是 ___________,火箭利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液态氢___________(填“热值”或“比热容”)大,为了便于储存,利用降温加压的方式将气态氢变成液态氢,液态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基础题 ] 用如图 5-1- 6 所示的方法可检验氢气的纯度。 (1)根据该图示可以推测出氢气的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提高题 ] A、B 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慢上升,用火柴分别从下方点燃 A,从上方点燃 B,如图 5-1- 7 所示,观察到:A、B均产生火球,B 的爆鸣声比 A 大。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击中考 7 [ 漳州中考 ] 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江三号丙”,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采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大 B.液态氢燃烧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氢气变成液态氢是物理变化 8 [ 娄底中考 ] 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上海初三化学第五章:初识酸与碱

第五章:初识酸和碱 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和碱的分类及命名 第2课时 酸碱中和 第二节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第1课时 酸的性质 第2课时 碱的性质 考点一:酸、碱的组成和分类 一、酸的组成和分类 1.酸的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 2.酸的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法不同) (1)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类。 ①有机酸。例:甲酸(俗称蚁酸)HCOOH 、乙酸(俗称醋酸)CH3COOH ,柠檬酸(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C6H8O7)、乳酸(2-羟基丙酸C3H6O3) ②无机酸。例:盐酸、HNO3、H2SO4、H2CO3 (2)根据与酸根结合的氢原子个数分类。 ①一元酸。例:HNO3、盐酸(HCl ),醋酸;②二元酸。例:H2SO4、H2CO3;○ 3三元酸,磷酸 (3)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分类。 ①含氧酸。例:HNO3、H2SO4、H2CO3;②无氧酸。例:盐酸(HCl )、氢硫酸(H2S ) 3.酸的命名 (1)含氧酸:某酸。例:H2CO3碳酸、H2SO4硫酸(特例:HNO3硝酸(俗称)) (2)无氧酸:氢某酸。例:H2S 氢硫酸/硫化氢,氢溴酸,(特例:HCl 盐酸(俗称)) 二、碱的组成和分类 1.碱的组成: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OH -)组成。 2.碱的分类 可溶性碱:KOH 、NaOH 、Ba(OH)2、Ca(OH)2(微溶)、NH3?H2O (一水合氨) 不溶性碱:绝大部分的碱都不溶于水。例: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Mg(OH)2(白色)、Al(OH)3(白色) 3.碱的命名:氢氧化某。 4,酸碱水溶液大多无色,难溶碱有颜色。 拓展 ? 酸的命名:某一成酸元素如果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就按成酸元素的氧化数高低命名,如 高氯酸(HClO 4)、氯酸(HClO 3)、亚氯酸(HClO 2)、次氯酸(HClO )。两个简单含氧酸 缩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做焦酸(或一缩某酸、重酸),例如:2H 2SO 4?→? H 2S 2O 7(焦硫酸)+H 2O ;2H 2CrO 4?→? H 2Cr 2O 7(重铬酸)+H 2O 。酸分子中的-OH 数等于成酸元素的氧化数,这种酸叫原某酸,如原磷酸〔P(OH)5,即H 5PO 5〕,原硅酸〔Si(OH)4,即H 4SiO 4〕,一个正酸分子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偏某酸,如偏磷酸(HPO 3)、

第五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新房中学教案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课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九年级新授观察实践法1课时 课题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一节:5.1投影(一) 备课人王露、陈胜、周凯、李俊、刘秋池、张忠健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 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观察、想像,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 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体会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法制与 教育 无 教学重点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 难点在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相互转化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操作感知 皮影戏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曲,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银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

乐。 学生在灯光下做不同的手势,观察映射到屏幕上的表象。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 做一做 取一些长短不等的小棒和三角形、矩形纸片,用手电筒(或台灯)去照射这些小棒和纸片。 提问:(1)固定手电筒(或台灯),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2)固定小棒和纸片,改变手电筒(或台灯)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感悟。 概念: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二、范例学习、理解领会 例1 确定图4-1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 学生观察屏幕,动手实验,找出灯泡的位置。 三、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议一议 图4-3,一个广场中央有一盏路灯. (1)高矮相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一定一样长吗?如果不一定,那么什么情况下他们的影子一样长? 请实际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继续探索: (2)高矮不同的两个人在这盏路灯下的影子有可能一样长吗?

第五章燃料复习

第五章燃料 一、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氢气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0899克/升,比空气轻,约是空气密度的1/14。被称为“最轻的气体”。 练习:下列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易溶于水 B、有刺激性气味 C、液态氢是淡蓝色液体 D、相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最小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点燃纯净的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形成。2H2 + O2点燃2H2O 3.验纯: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 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管口向下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 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表明氢气较纯 (如图)。 4.检验: 检验氢气的方法:将气体点燃,如果出现淡蓝色火焰,用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出现小水珠,再将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若内壁出现水珠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5.制取方法: 在实验室里,常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H2↑。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用排水法和向 ZnSO 下排空气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收集(简易装置如 图) 6.用途: 高能燃料、制盐酸、合成氨、制金属、制单晶硅、 填充探空气球等 练习:1、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氢气能在任何气体中燃烧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C.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D.因为氢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 2、氢气的下列用途,利用了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A.高能燃料B.冶炼金属C.充灌探空气球D.焊接金属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是由很多氢气分子构成 B.氢气具有助燃性 C.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其纯度 4、检验H2纯度时,用右手拿住充满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时应() A.试管口向下倾斜B.试管口向上

人教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点燃 点燃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会计制度设计第五章至第六章知识点任务完成情况

第五章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知识点1:生产活动与成本核算 现阶段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能对企业会计人员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成本核算规范,并且企业会计准则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在发挥着直接的约束作用,这就是说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完全设计权。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同学们你是否能够比较顺利的回答上述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1)企业会计准则并不是与成本核算完全无关,成本核算也不仅仅是依赖会计实践进行的。产品生产意味着资产消耗,因此资产价值与成本费用间具有一定的等量关系,资产的账面价值决定着成本费用水平。(2)?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与第八条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具体明细划分进行了规范,就形成了实践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及废品损失等成本项目。(3)企业对生产成本核算系统拥有较大的设计权但并不是完全设计权,因为只要设计到具体核算,还是要遵循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的,比如成本核算的总分类账户体系的设置。 知识点2:产品成本核算基础设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五条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第六条“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对于通过加工而取得的产成品存货而言,这里的“存货的采购成本”是指什么?是成本核算的一项基础工作吗? 答: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税费、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点燃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大全)经典 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B.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燃烧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答案】D 【解析】 A、天然气泄漏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打开排气扇,可能产生火花,导致爆炸,错误; 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错误;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 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得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故选D。 3.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乙醇(C2H5OH)制成的车用乙醇汽油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它将逐步取代现有的92号汽油。下列关于乙醇汽油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将继续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B.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乙醇汽油的使用将彻底避免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 D.乙醇属于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醇和汽油混合后形成混合物,各成分保持自身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B、乙醇是有机物,故是由乙醇分子构成,故错误; C、乙醇汽油的使用只能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故错误; D、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A。

新2020年秋期科学版化学初三(九年级)上册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第五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S—32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或认识与之不相符的是() A.在空旷的地方焚烧大量的废旧塑料 B.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购物时提倡用布袋等环保袋代替塑料袋 D.植树造林 2.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CO作燃料B.用CO2灭火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石墨制铅笔芯 4.“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5.下列混合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A.CO和N2B.CO2和O2 C.CO和O2D.H2和CO 6.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

B.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7.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都是石油产品 B.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 C.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D.煤脱硫以后再燃烧,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8.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9.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0.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单质碳。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 D.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初三化学笔记 第五章 燃料

第五章燃料 第一节洁净的燃料——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0 g/L,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2H2+O22H2O 现象: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 (2)还原性:H2+CuO Cu+H2O 现象: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生。 3.实验室制取氢气 (1)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 (2)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a 不使用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混有HCl气体。 b 不用镁等活泼金属,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慢。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a 发生装置:固液常温型。因为反应物中锌为固体,稀硫酸为液体,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所以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收集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成分反应)。 (4)注意事项 a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了。 b 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 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d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 或更换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4.氢气作为理想的高能燃料的优点 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1)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 (2)热值高,放热多; (3)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5.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初三化学-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 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 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 2Cu+O2=2CuO 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 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 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 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2+H2金属表面有气泡。 Fe+2HCl=FeCl2+H2 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ZnCl2+H2 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