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2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72.00 KB
- 文档页数:4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一、前经开区的基本情况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用地面积9.6km2。
2001年开始形成一区两园格局,南区5.0 km2,北区4.6 km2,并在北部新区设置了83.7km2的拓展区。
十多年来,经开区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到2009年,入驻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外资企业近4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近30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2亿元,同比增长14.5%。
综合实力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中等水平,2009年在西部13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总量排第2、增速排第11(西安经开区经济总量最高,达到364.5亿元,乌鲁木齐经开区增速最快,达到78%),在全国纳入统计的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总量排第22、增速排第31。
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7家,主要集中于汽车摩托车、门业、食品等传统产业,2009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6.2亿元。
二、经开区新一轮发展的工作情况今年8月,市政府将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移交南岸区,将经开区委托南岸区管理,使重庆主城北有两江新区、东南有经开区、西有高新区,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经开区和高新区为辅翼,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三足鼎立、并驾齐驱、竞相发展之势,推动重庆主城跨越式发展。
近几个月以来,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集思广益,认真谋划经开区新一轮发展的思路,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现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必须进行置换和拓展。
按照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同意经济技术开发区置换并拓展到茶园组团地区(含广阳岛),可建设用地拓展面积为5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为主的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50%;综合配套用地25%;基础设施及公建用地25%。
不受现版规划的限制。
”要求,初步在大茶园地区选择了可建设用地面积为50km2的区域,拟作为新区进行置换和拓展开发。
重庆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立阶段(1991年-2001年):1991年,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
2. 发展阶段(2001年-2010年):这个阶段,重庆高新区开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3. 提升阶段(2010年至今):这个阶段,重庆高新区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链条化发展。
同时,高新区还加强了与国内外高新技术区的交流合作,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以上是重庆高新区的大致发展历程,具体的发展情况可能会因为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有所不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与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区三足鼎立,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
重庆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
2010年6月,两江新区挂牌成立,高新区管委会重新组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正厅级派出机构委托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建设面积保持70平方公里不变,范围调整为东部石桥铺、二郎片区20平方公里和西部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0平方公里。
新组建的高新区管委会机构精简高效,以“6+8”行政机构设置模式,下设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管理局、投资促进局、财务局5个内设机构和土地储备中心1个事业单位,协调管理高新区公安分局、国土房管分局、规划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公安消防支队8个市级部门派驻机构,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
产业基础。
拥有重庆最大数码产品市场,构建起从研发、制造到销售、服务的电子信息完整产业链;前沿生物科技、赛诺生物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格力空调、梅安森科技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蓬勃发展。
截止目前,区内落户各类企业1.6万家,预计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820亿元。
科研实力。
现有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7家,建成留学生创业园、二郎高科孵化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平台,为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强力支撑。
配套体系。
坐拥彩云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和重庆奥体中心,协信·天骄城、美因河谷等一批高端房产舒适宜居,中新城上城、居然之家等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开业,拥有IT、机电、汽配等各类专业市场24家,四星级以上酒店5家。
功能定位。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配套体系、丰富的科技资源。
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一、重庆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简介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其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最早成立时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北部新区经开园(见图1)。
(图1)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经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
最初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分为经开园和高新园两个园区,分别全面委托经开区和高新区实施开发建设。
从此,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行了“一面红旗、两架推土机”以及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二、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重庆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得力于重庆市委、市府的远见卓识和驾驭重庆社会经济的政治智慧。
那么,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呢?对外地投资者、打工者与商人,甚至对重庆本地人来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2007年,北部新区其年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初提出的“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任务,而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北部新区带领下,综合实力也得到提升。
由于三个区都各自有一套领导机构,而这样的体制在发展中遇到了障碍。
为了发展的需要,2007年底,高新区与经开区(含出口加工区)一起合并到北部新区,完成“三区合一”管理体制。
两江新区成立之初,拟将经开区和高新区都包括在其布局里,但为了不让其优惠政策被两江新区全部覆盖,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北部新区与高新区、经开区分设,经开区南区和高新区分别移交南岸区、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区完成新一轮布局,合理分布后,有利于区域间竞相发展,最终推动主城核心板块的共同崛起。
重庆哪个区发展前景好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交通和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发展潜力巨大的前景。
以下是重庆发展前景好的几个区。
1. 江北区:作为重庆的中央商务区,江北区发展迅速,是重庆市最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
自2002年起,江北区就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如华为、阿里巴巴等。
此外,江北区的交通便利,有重庆主要的火车站和长江大桥,也是继续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
2. 渝北区:渝北区是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该区位于主城区北部,交通便利,拥有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民航枢纽之一。
近年来,渝北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使得该区成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
3. 两江新区:两江新区是重庆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区域,是重庆市实施"一区、两增"发展战略的窗口和试验区。
该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与渝中半岛之间,紧靠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
两江新区将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并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4. 高新区:重庆市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重庆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该区位于主城区的西部,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创新资源。
重庆市高新区已经发展壮大了一批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并吸引了包括联想、微软、海尔等知名企业在内的投资。
总之,重庆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以上列举的几个区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重庆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区域发展的支持力度,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重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化都市迅速发展,未来的前景更为可观。
由两江新区看重庆发展趋势摘要: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第三个国家级高新经济开发区,是近年来重庆发展的主打项目,研究两江新区的发展对认识重庆的经济状况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目前重庆发展的经济市场的代表数据与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结合作者的理解,对重庆的发展做粗略的小议,得出在政府的积极带领下,重庆正在形成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经济架构,从根本上说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得到持续、稳定、明显的提高。
关键字:两江新区5+3战略性布局三个时期未来发展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
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下面具体讨论两江新区的建设与重庆发展的联系。
首先,“两江新区”的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2009-2010年为起步阶段。
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进行区域规划与布局。
同时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的运营能力,加强城市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环境。
2011-2012年是“两江新区”的中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计划到2012年,进出口达到30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达到200家,利用内资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
2013-2020年则为全面提升阶段。
这一时期,“两江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政策设计上,重庆希望“两江新区”能获得中央大力支持,比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享受国家给予的有关政策,并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重庆五大功能区重庆五大功能区泛指以区划为单位划分的地理区域。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因此,在经济、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具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特色。
下面将介绍重庆市五大功能区。
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分别为城市中心区、两江新区、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以及高新区。
首先,城市中心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中心地带,是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这个区域内有着重庆市的各级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商业中心、高档住宅区等。
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大剧院、科技馆等都位于城市中心区,这些建筑都是城市的地标性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和商业活动。
其次,两江新区是重庆市的新城区,是城市的新兴增长点。
这里是重庆市新的发展引擎,也是重庆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
两江新区还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交通要道,不仅有重要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网络,还有重庆市的航空枢纽-江北国际机场。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的经济支柱之一,是重庆市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区域。
工业园区集中了重庆市许多重点企业和知名企业,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包括汽车、化工、电子等。
工业园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目标,不断推动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经济开发区是重庆市为吸引外资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经济开发区内有着优厚的投资环境和配套设施,国内外企业在这里设立工厂和办公室。
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高新区也是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高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核心任务。
高新区的发展促进了重庆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推动了重庆市在智能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体而言,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在不同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推动着重庆市的发展。
这些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为重庆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随着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信重庆市的五大功能区将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为重庆市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
一、重庆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简介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
其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最早成立时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北部新区经开园(见图1)。
(图1)
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经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
最初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分为经开园和高新园两个园区,分别全面委托经开区和高新区实施开发建设。
从此,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行了“一面红旗、两架推土机”以及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二、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
重庆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得力于重庆市委、市府的远见卓识和驾驭重庆社会经济的政治智慧。
那么,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呢?对外地投资者、打工者与商人,甚至对重庆本地人来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2007年,北部新区其年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初提出的“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任务,而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北部新区带领下,综合实力也得到提升。
由于三个区都各自有一套领导机构,而这样的体制在发展中遇到了障碍。
为了发展的需要,2007年底,高新区与经开区(含出口加工区)一起合并到北部新区,完成“三区合一”管理体制。
两江新区成立之初,拟将经开区和高新区都包括在其布局里,但为了不让其优惠政策被两江新区全部覆盖,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北部新区与高新区、经开区分设,经开区南区和高新区分别移交南岸区、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区完成新一轮布局,合理分布后,有利于区域间竞相发展,最终推动主城核心板块的共同崛起。
两江新区,管委会驻地重庆北部新区,号称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媲美。
虽然现在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相比,经济总量还差一大截,但是发展潜力相当巨大。
三、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最终管辖区域
高新区地域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
经开区(南区)包括茶园新区,北从东港、广洋岛起;南至原茶园工业园区与巴南区接壤,东、西以通江大道和外环高速以及明日山脉
为界(见图2)。
(图2)
两江新区地域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
(见图3)
(图3)
江北区涉及街镇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
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
北碚区涉及街镇为: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图4)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0年12月18日设立,北部新区管辖礼嘉镇和人和、鸳鸯、大竹林、天宫殿、翠云5个街道,面积1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0万。
重庆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
”
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东部,是两江新区成立后首次多区联动建设新区的试点。
该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0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和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两大功能区。
自此,主城形成了北有两江新区、东南有经开区、西有高新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三足鼎立、竞相发展的区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