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高频超声应用于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31.64 KB
- 文档页数:2
腕管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腕横韧带厚度的超声影像学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在腕管综合征(CTS)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式]52侧(40例)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手腕为CTS组,均经手术证明,术前均行超声检查,32侧(20例)正常人手腕为正常对照组,由同一人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豌豆骨水平和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的厚度。
[结果]CTS组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 cm,豌豆骨水平(±) cm,正常人组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 cm,豌豆骨水平(±) cm。
CTS组与正常人组腕横韧带厚度在豌豆骨水平和钩骨钩水平均不同显著(P≤。
[结论]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是诊断CTS的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方式,对医治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声检查;腕管综合征;腕横韧带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sonographic measurements of the thickness of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s in CTS (carpal tunnel syndrome) patients. [Methods]Fifty-two wrists from 40 patients with CT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32 wrists from 20 healthy individuals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sonographic examina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s at the level of pisiform bone andthe hook of the hamate bone in transverse plane by the same operator.[Results]The thickness of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s in CTS patients was ± cm at hamate hook level and ± cm at pisiform level versus ± cm and ± cm in the control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value of thickness of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s h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two levels.[Conclusion]Ultrasonography examina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s is a new and valuable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is much helpful to choose operation methods.Key words:ultrasonography; carpal tunnel syndrome;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高频超声最先发觉也是最多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依照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肌电生理检测,大多数患者都可确诊。
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李浩然;刘红正;姚泉丞;张玲;邢海洋;王兵【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24(64)16【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CTS)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一侧CTS尺神经损伤患者60例。
术前采用高频超声、肌电图检查健侧及患侧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健侧及患侧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健侧及患侧高频超声、肌电图检查指标的差异,并对患侧是否存在尺神经运动损伤作出诊断。
术后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对CTS尺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结果高频超声及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大于健侧,患侧肘下至肘5 cm、肘至肘上5 cm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波幅低于健侧,以上检查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60例一侧CTS患者,患侧单独高频超声阳性诊断52例,单独肌电图阳性诊断54例,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阳性诊断60例;健侧单独高频超声阳性诊断12例,单独肌电图阳性诊断10例,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阳性诊断2例。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对照,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诊断CTS尺神经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0%、96.67%、98.33%,均高于单独高频超声或肌电图诊断(P均<0.05)。
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肌电图检查对CTS尺神经损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总页数】3页(P68-70)【作者】李浩然;刘红正;姚泉丞;张玲;邢海洋;王兵【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相关文献】1.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与腕尺管综合征鉴别诊断的价值2.肘管综合征的高频超声与肌电图诊断对比研究3.高频超声与肌电图诊断尺神经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4.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与腕尺管综合征鉴别诊断的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超声病例:腕管综合征的超声诊断思路⊙作者 / 凌起强 / 陈柏华⊙单位 / 宜黄县人民医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腕管综合征(CTS) 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支配区功能障碍症状,是神经卡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那么,作为一名超声医师,我们如何去诊断腕管综合征呢?接下来笔者通过一例典型的腕管综合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诊断思路。
首先来简单的了解腕管的解剖,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
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
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
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屈拇长肌腱,4 条屈指浅肌腱,4 条屈指深肌腱)。
在手掌,正中神经发出的感觉支配第 1 、第 2 、第 3 指和第 4 指桡半侧,并发出桡侧的运动支配鱼际肌。
图 1 1. 舟骨 2. 头状骨 3. 钩骨 4. 三角骨 5. 豌豆骨 6. 指浅屈肌腱7. 指深屈肌腱 8. 尺侧腕屈肌腱 9. 桡侧腕屈肌腱 10. 拇长屈肌腱 11. 掌长肌建 12. 正中神经 13. 尺神经+尺动静脉患者,女性, 50 岁,无固定职业,两个月前左手出现拇指、食指、中指指端麻木感,以中指为甚,夜间症状明显加重,深夜可被痛醒两次,伴麻木和针刺感,腕关节屈伸运动轻度受限,屈腕时伴疼痛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 10 余年,既往无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创伤等病史。
查体Tinel 阳性试验:敲击左手腕正中神经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出现麻木感及疼痛感。
Phalen 阳性试验:屈肘,前臂上举,左手腕屈曲90° , 50 秒后出现手指麻木及疼痛感觉。
超声检查左侧腕关节腕管内屈肌腱腱鞘增厚,厚约 2.5mm ,其内探及深约3.0mm 液性暗区, CDFI 腱鞘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左侧腕管处明显肿胀,腕横韧带向外膨出约 4.6mm ,致正中神经受压改变,受压处前后径 1.8mm ,左右径约 7.1mm ,近端神经增粗,回声减低,横截面积约 18mm2 , CDFI 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高分辨力超声对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任玲;李巍;张铁山;胡颖;吴晓丹;范梅贞【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力超声对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横截面积的测量,探讨高分辨力超声对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检测发现,Ⅱ型糖尿病组患者(DM)30例,非Ⅱ型糖尿病组患者(non-DM)50例.进一步经过临床表现、查体及电生理检查发现,DM组的60只手腕中有32只CTS手腕,而non-DM组的100只手腕中有58只CTS手腕.因此,本研究根据同一时期来医院检查身体的30例正常人的60只手腕设为对照组,即A 组;80例患者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B组:58只non-DM组的CTS 手腕(CTS);C 组:28只DM组的非CTS手腕(DM组);D组:32只DM组的CTS 手腕(DM-CTS).于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分别测量并比较上述4个实验组的正中神经 CSA值,分析评价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得出相应结论.结果 1)CTS组及DM合并CTS组的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的 CSA 值均较对照组及DM组增大(P<0.05);2)DM组的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CSA 值较对照组相比增大(P<0.05);3) 单纯CTS组的正中神经豌豆骨和钩骨钩水平的CSA值较DM组(不合并CTS)增大(P<0.05);4)DM合并CTS实验组的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的 CSA 值与CT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分辨力超声对于腕管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参考.%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resolution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by measuring the CSA of the median nerve.Method80 patients with CTS were observed,including 3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 group) and 50 non-diabeticpatients(non-DM group).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2 wrists suffering from CTS in 60 wrists in DM group and 58 wrists suffering from CTS in 100 wrists in non-DM group.Therefore,60 hands of 30 normal healthy volunteer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chosen as controls,namely group A;the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B:58 CTS wrists of non-DM patients;group C:28 DM-wrists without CTS;group D:32 DM and CTS-wrists DM-CTS.CSA values of the median nerve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at the level of pisiform bone and unciforme among the four groups,respectively.The conclusion was made by evalu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statistically.Results 1) The CSA values of the median nerve at the level of pisiform bone and unciforme in CTS group and DM-CTS group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M group significantly;2) The CSA values of the median nerve at the level of pisiform bone and unciforme in DM group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 The CSA values of the median nerve at the level of pisiform bone and unciforme in CTS group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DM group (without CTS);4) The CSA values of the median nerve at the level of pisiform bone and unciforme DM-CTS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TS group.Conclusion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has a certain value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n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and the study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18)002【总页数】4页(P220-223)【关键词】高分辨力超声;糖尿病;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作者】任玲;李巍;张铁山;胡颖;吴晓丹;范梅贞【作者单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686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腕管内压力增高,正中神经(median nerve,MN)受压,引起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1].多数 CTS是一独立疾病[2],而糖尿病易合并CTS.因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所引起的CTS的机制尚未明确[3],并不仅仅只来源于外在的解剖因素,更多的是代谢、血管等内部因素异常所导致[4].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代谢异常,使得滑膜、韧带、肌腱、神经等结构出现水肿、充血、慢性压迫而导致神经缺血,加上受压神经的小血管壁增厚及变性,造成神经内的纤维化,严重情况下可发生脱髓鞘变化,髓鞘发生变性[5-6].当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的神经纤维在机械的刺激下又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进一步加重了神经的缺血、水肿,进而引起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异常,导致CTS[7-8].由糖尿病所引起的CTS与正中神经卡压导致的CTS治疗方法不同,前者首先需要治疗原发病,而后者却首选手术治疗,因此,对两者的鉴别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得到一个量化指标,本研究选择了在豌豆骨水平和钩骨钩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的变化,观察两者间的差异性.本课题主要研究高分辨力超声对于糖尿病及CTS的正中神经在豌豆骨水平和钩骨钩水平横截面积变化,同时观察合并糖尿病CTS的正中神经在上述两个水平的横截面积变化,进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1.1 研究对象1.1.1 正常对照组2013年9月—2016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60只手腕),设为A组.受检者既往无糖尿病、酒精中毒、肌肉神经病变等可能引起外周神经病变的疾病,且无外伤史.1.1.2 实验组以2013年9月—2016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检测发现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DM)30例,非Ⅱ型糖尿病组患者(non-DM)50例.进一步经过临床表现、查体及电生理检查发现,DM组的60只手腕中有32只CTS手腕,而non-DM组的100只手腕中有58只CTS手腕.因此,根据80例患者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B组:58只non-DM组的CTS 手腕(CTS组);C组:28只DM组的非CTS手腕(DM组);D组:32只DM组的CTS 手腕(DM-CTS 组).其中双手阳性者各自纳入相应的统计数据分析中.CTS患者均经临床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证实.CTS排除标准[9]:有外伤史;已行腕管内注射治疗或手术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引起手部症状的其他疾病(如外伤、尺神经损害、多发性神经病、风湿、脑卒中等).所有入选的糖尿病病例均符合 1999 年 WHO 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下列因素:1)有长期大量饮酒或接触化学药物史者;2)其他原因导致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者;3)导致腕管综合征的其他易患因素:如肢端肥大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亢进、红斑狼疮、淀粉样变性、痛风等[10].1.2 研究方法1.2.1 腕管的超声测量仪器及设备使用Philips IU ELITE 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 MHz的高分辨力线阵探头,选择骨骼肌肉条件,将彩色增益在不产生噪声信号基础上调至最大灵敏度. 1.2.2 腕管的超声检查方法及指标检查前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受检者面向检查者而坐,手稍旋前外展平放于检查床上.腕管入口的确定(豌豆骨水平):腕掌侧面中间腕横纹远侧约1 cm,对向伸直小指的纵轴处为豌豆骨(超声可见).腕管出口的确定(钩骨钩水平):豌豆骨下外侧1 cm处相当于环尺缘延线为钩骨钩.检查者右手持涂有耦合剂的探头,直接垂直放于检查者的皮肤上,自前臂下1/3处从上而下连续滑行横断面扫查,观察正中神经,当探头扫查至豌豆骨横切面 (舟骨与豌豆骨清楚显示)、钩骨横切面(大多角骨与钩骨结节清晰显示)时分别停帧,测量、记录及贮存图像.测量并记录上述平面正中神经的CSA值.左右腕管均检测,检查、测量及采集图像均由同一名医师独立完成.每个指标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特征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见表1.其中非糖尿病组50例有58只手腕患有CTS,而糖尿病组30例有32只手腕患有CTS.实验组的性别、年龄及身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腕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各组间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比较B,C,D组的豌豆骨水平与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CSA值均增大,D组与A组比较,C组与A组比较,B组与A组比较,D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腕管是由腕骨沟与腕横韧带围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其横断面近似梯形,其桡侧为舟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骨,背侧为月骨、头状骨、小多角骨及覆盖其上的韧带,掌侧为腕横韧带.通过这个狭小管道的内容物有9根肌腱(4根指浅屈肌腱、4根指深屈肌腱和1根拇长屈肌腱)及其滑膜和正中神经,还有与其伴行的血管,其中正中神经位置最表浅.正中神经由前臂远端向前进入腕管,然后感觉分支支配手掌桡侧半皮肤,支配拇指(部分)、示指、中指及无名指桡侧半掌面皮肤的感觉.由于解剖变异因素、活动因素(指职业性手腕受累情况)、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等因素使腕管内的相对容积更狭小,正中神经受到嵌压而发生腕管综合征.1)高分辨力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所有受检者腕管内的正中神经,横切正常对照组的腕管内正中神经显示为位于腕管内偏桡侧的一个略扁平的椭圆形结构,位于腕横韧带的下方,回声呈网状,且略低于周围肌腱的回声[11].2)腕管综合征实验组在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 CSA 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当正中神经受到压迫时,正中神经的神经内膜发生缺血、水肿,严重时发生脱髓鞘,加上炎症反应、远端轴突变性等原因,造成神经纤维化,进一步发生轴突再生、髓鞘重塑、神经束膜及内皮的增厚,使受到压迫的正中神经出现肿胀,甚至变性.正中神经在形态上可出现肿胀、变粗.已有研究证实:腕管综合征高分辨力超声的声像图改变是正中神经在腕部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回声减低,神经的横截面积增大,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受到卡压时,其横截面积有明显异常.3)糖尿病组在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的正中神经CSA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易伴CTS,原因是较长时间的糖代谢异常,神经在长期高浓度血糖的影响下,神经系统的营养供给发生障碍,引起膜蛋白的改变,进而导致神经内膜、毛细血管膜和基质改变,造成神经多部位缺血改变,致神经纤维肿胀、变性.而当正中神经通过腕管时,腕管结构的轻微改变均可使神经嵌压而加重神经损害.在高分辨力超声声像图的表现亦为正中神经肿胀、回声减低、横截面积增大.因此,糖尿病患者长期糖代谢异常,致正中神经肿胀、变性、变粗,其横截面积会有增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由于本实验病例较少,存在一定的误差,仍需扩大样本行进一步研究.4)单纯CTS组在豌豆骨和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CSA值与DM组(不合并CT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当正中神经被卡压而引起的肿胀、变粗与糖代谢、血管异常等而引起的正中神经肿胀、变粗其两者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值有所差异.通过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CTS组的正中神经CSA值大于糖尿病组(不合并CTS),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导致正中神经肿胀、变粗程度较糖代谢、血管等异常导致的正中神经肿胀、变粗的程度更为显著.但是由于本研究病例数目较少,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5)糖尿病合并腕管综合征实验组的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 CSA 值与单纯腕管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导致正中神经肿胀、变粗程度比因糖代谢、血管等异常而导致的程度更为显著. 总之,高分辨力超声对于腕管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相关文献】[1] 谭耀灵,许球祥,马坪楠.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的解剖学变化[J].山东医药,2015,55(3):26-28.[2] Huang J H,Zager E L.Mini 2 open carpal tunnel decom- pression[J].Neurosurgery,2004,54:397-399.[3] Nai-Wen Tsai,Lian-Hui Lee,Chi-Ren Huang,et al.The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carpal tunnel syn- drome:a comparison between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patients[J].BMC Neurology,2013,13(65):1472-2377.[4] 张志涛,周艳玲,潘丽.高分辨力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89-1990,2032.[5] Tsuneo Watanabe M T,Hiroyasulto M D,Ayako Morita M T,et al.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median nerve in diabetic patients comparison with nerve conductionstu- dies[J].Ultrasound Med,2009,28:727-734.[6] Odabas F Q,Sayin,Milanlioglu A,et al.Electrophysc- iological analysis of entrapment neuropathies developed in acute and subacute period in paretic and non-paretic extremiti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Pak Med Assoc,2012,62(7):649-652.[7] 杨明,张红丽,王晓霞.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1):1148-1149.[8] Dejaco C,Stradner M,Zauner D,et al.Ultrasound for diagnosi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comparison of diffe- rent methods to determine median nerve volume and value of power Dopper sonography[J].Ann Heum Dis,2013,72(12):1934-1939.[9] Vahdatpour B,Maghroori,Mortazavi M,et al.Evaluation of Ulnarneuropathy on hemodialysis patients[J].Med Sci,2012,17(10):905- 910.[10] 王蕾蕾.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腕管综合征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6,33(10):415-417.[11] Boulton A J.Diabetes neuropathy:classification,measu- rement andtreatment[J].Curr Opinndocrinol Diabetes Obes,2007,14(2):141-145.。
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检测所见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关性研究曹洪弘;王战业;陈勇【期刊名称】《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2【摘要】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高频超声检查正中神经结构改变与电生理结果的相关性,以作拟定临床治疗的参考。
方法:对上肢麻木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后再进行高频彩超检查,重点测定受压正中神经最细处、最粗处的前后径,并计算最细处与最粗处之比。
电生理主要检查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及波幅,对超声检查结果及电生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SCV与直径的Pearson相关性为0.850,呈高度相关性;运动末端潜伏期与直径的Pearson相关性为0.419,呈中度相关性;感觉传导波幅与超声所测直径的Pearson相关性为0.220,为弱相关性;运动传导波幅与超声所测直径的Pearson相关性为0.256,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所有电生理数据与神经细粗比的Pearson数据均低于0.2,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
结论:正中神经SCV与最细处直径呈高度负相关,运动末端潜伏期与最细处直径呈申度负相关,与正中神经解剖改变有关。
【总页数】4页(P69-72)【作者】曹洪弘;王战业;陈勇【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功能科,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相关文献】1.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J], 胡志华;唐琼;陈芳;刘壁仪2.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检测所见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关性研究 [J], 曹洪弘;王战业;陈勇3.对比研究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 [J], 傅仲带;卢苇;余征4.高频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董斌; 陈娅; 罗艳红; 胡婉华; 陈炎5.高频超声与神经传导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相关性研究 [J], 刘慧敏;肖雨雄;姚远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作者:冯海洋冯海军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0例为肘管综合症患者,对照组50例为健康群体,分析两组高频超声诊断方面的数据差异。
结果:尺神经厚度肿胀率与CSA肿胀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高频超声:肘管综合征:诊断价值肘管综合征(CTS)属于临床上常见问题,疾病主要表现为病灶区域的手尺侧的感觉衰退或者感觉异常,肌肉萎缩等,需要依靠个人病史、体检与电生理检查来达到疾病的确诊,然而相关检查中无法获取到神经与周围组织的具体形态学情况,进而导致结果的假阴性,对临床治疗带来干扰。
高频超声技术可以有效的获取到肘管部位的尺神经具体厚度与面积的肿胀情况,可以细致的观察到尺神经卡压相关形态与结果异常变化,从而有效的对疾病做确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1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0例为肘管综合症患者,对照组50例为健康群体,其中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18岁至73岁,平均年龄为(48.2±113)岁;受检者中没有尺神经卡压相关体征与症状,不存在外周神经炎相关病史;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8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6.3±8.6)岁;其中病因上,肘部外伤病史者18例,陈旧性骨折导致肘关节畸形者23例,不明原因者9例;患者主诉手尺侧与尺侧有手指麻木、刺痛、感觉异常或肌肉萎缩等。
两组患者在基本年龄和性别等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保持平卧状态,上肢保持外旋外展与伸肘。
依照神经解剖结构走行来对尺神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多切面扫查,具体范围为肘上下10cm范围,同时有效的做好神经组织与血管、韧带、肌腱等情况的区别。
腕管综合症超声诊断标准
对于腕管综合征超声的诊断,主要是看有没有明显的屈肌支持带水肿的情况,以及看正中神经走行以及走行区域有没有明显的局部水肿肥厚的情况。
如果做腕部的彩超检查有明显的屈肌支持带水肿肥厚,正中神经走行区域内出现局部的水肿以及增粗的情况,就说明有腕管综合征的情况,并且配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就可以确诊为综合征。
并且根据超声的检查可以指导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如果说出现了明显神经根受压,特别是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神经水肿肥厚的情况,这种情况就需要行手术切开增生肥厚的屈肌支持带,解除神经的受压情况。
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新技能 展开全文 腕管综合征 (CTS)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由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卡压引起,其常见病因包括解剖变异(如腕管狭窄)、糖尿病、妊娠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等。CTS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和环指桡侧麻木、刺痛、烧灼样痛,持续体力活动后加重,夜间更明显,重复性动作会使症状减轻。慢性 CTS 可导致正中神经支配的区域感觉和运动功能永久丧失。CTS 的临床体征若出现Tinel 试验(用检查锤敲击腕掌侧)、屈腕试验和指压试验(手指按压腕管 30s)均为阳性时可支持诊断,但也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超声是诊断 CTS 的常用影像学方法,扁平率法则是超声判断正中神经有无受压的主要方式之一,该扁平率是根据腕管内受压神经远端的横径和前后径比值得出(图 1),然而目前扁平率法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为确定扁平率法中的正常与异常比值范围,法国Stylianos 和 Dimitrios 两位学者进行了研究,文章发表在 2016 年第 2 期 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杂志上。
图1 正常神经和病变神经的前后径和横径测量 研究共纳入了 60 名健康志愿者和 30 名CTS患者,其中健康志愿者的纳入标准包括: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相关检查阴性,未行过腕管减压术,无因颈椎病引起上肢麻木等;符合后述标准的CTS患者被排除:既往曾行腕部手术或临床治疗,有多发性神经炎、类风湿关节炎、肢端肥大症、甲减和妊娠。 CTS早期,正中神经的形态未发生改变,随后,神经水肿致形态改变(图2)。检查时使用6~10MHz 线阵探头,每位受检者腕部均行 3 次扫查,并于神经最为肿胀和扁平化最为明显处测量。最肿胀区域为桡尺关节表面近腕横韧带处,而最扁平区域为可清晰显示舟骨处(图 3)。
图2 病变正中神经纵切面及解剖标志
图3 图中 b 代表最肿胀的区域,而 c 代表最扁平的区域 对每名被检查者在特定的姿势下各扫查3次,经统计学分析得知,正常组扁平率区间在0.47~0.90,而CTS组区间在1.07~1.64,应用类比缩放技术对不能被统计学描述的部分分析后,作者认为区间在0.86-0.94为正常,0.94-1.07为CTS。
超声检查在腕关节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超声在豌豆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36例(46只手)临床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该组分别行超声及电生理测量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以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同时选取另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横截面积及肿胀率。
结果:以电生理检查结果为准,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4.44%;研究组横截面积及肿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单一测量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可作为腕关节综合征确诊的可靠依据。
标签:超声诊断;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手指麻木、疼痛、感觉障碍和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常工作、学习等形成严重影响[1-2]。
早期诊断并予以积极的干预措施是帮助神经功能恢复或防止病情加重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对36例患者超声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单一测量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36例(46只手)临床确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另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男11例,女2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2.36±9.59)岁;BMI15~26kg/m2,平均BMI(20.27±6.39)kg/m2;左手13只,右手33只;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6.87±1.32)月;排除多发性神经疾病、颈椎疾病、旋前圆肌综合征等疾病患者。
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2.08±9.73)岁;BMI16~25kg/m2,平均BMI(20.18±6.58)kg/m2;共选取手40只,左手11只,右手29只;排除周围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1. 引言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疾病,常见于手腕部位的腕管内压力增高,从而导致正常功能受损。
临床上,CTS是最常见的压迫性神经病变之一。
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对于提供早期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 腕管综合征的定义腕管综合征是指腕管内的中等神经(中神经)由于受到压迫和炎症等因素的作用,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出现手指感觉异常、痛苦、疼痛和功能丧失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3. 临床表现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手指麻木和刺痛感患者常常会感到手指麻木和刺痛感,尤其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3.2 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腕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或活动时。
3.3 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手部功能障碍,如握力减弱、物品掉落等情况。
3.4 进一步病情发展在疾病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肌萎缩,严重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功能。
4. 诊断标准CTS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本文将介绍经典的CTS诊断标准。
4.1 症状评估首先,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包括手指麻木、刺痛感、疼痛和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出现在夜间或活动时,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4.2 体征评估根据症状评估的结果,医生还需进行体征评估。
体征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 手肌肌力测试医生可以通过对患者手指握力的测试来评估手肌的力量。
CTS患者的手肌握力常常较弱。
4.2.2 牵拉试验医生可以进行特定的牵拉试验,如Tinel征和Phalen征,来评估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
阳性征象对于CT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4.2.3 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是CTS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神经电图检查,医生可以评估中神经的功能状态,并确定是否存在神经传导异常。
4.3 辅助检查在症状和体征评估的基础上,医生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CTS。
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辛敏慧;史妹;李忠举;张植兰【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24(35)2【摘要】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筛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
对研究对象行高频超声与SWE检查,比较两组高频超声参数值(包括豌豆骨水平和腕横纹上部两处正中神经直径,分别记D1、D2,横截面积分别记CSA1、CSA2),SWE参数值(豌豆骨水平与腕横纹上部正中神经弹性模量均值,分别记W、F,同义感兴趣区正中神经与指浅屈肌弹性模量均值比,记为FRatio);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与SWE参数单独与联合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效能。
结果:腕管综合征组D1、CSA1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2、CSA2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
腕管综合征组W、F、FRatio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显示,D1、CSA1、W、F、FRatio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AUC分别为0.698、0.772、0.773、0.719、0.702,联合检查的AUC为0.864,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0.8%、76.0%,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查。
结论:高频超声联合SWE检查能准确反应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硬度,为临床诊断提供简便且无创的方式,应用价值较好。
【总页数】4页(P129-132)【作者】辛敏慧;史妹;李忠举;张植兰【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超声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7;R445.1【相关文献】1.超高频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检测正中神经改变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2.高频超声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3.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4.高频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5.微血流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频超声对肘官综合症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使用高频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并进行分度,通过分度选择治疗方法,探讨在选择最佳治疗方法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临床症状符合肘管综合征的患者167例,经过高频超声检查,计算其肿胀率,并分度分组,对不同分度组别予不同治疗方法,统计学分析相同分度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是否有差别。
结果:I度患者中,保守治疗具有较好疗效,II度患者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结论:高频超声通过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并分度,对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字】高频超声;肘管综合征;肿胀率;分度肘管综合征(CTS)是指尺神经在肘部被卡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在肘关节尺侧后方有肘管,尺神经即在此管中通过、当肘部骨折,脱位,小片撕脱,先天或后天性时外翻,或肘管内发生肿瘤,尺神经都能被压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对肘管综合症的诊断首先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进一步确诊多行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反映有无神经功能性阻滞, 并间接反映病变部位【1】。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诊断大多数肘管综合症患者,为明确检查,神经电生理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手段,但是由于操作不便,常需半小时以上,准确性一直有争议及不确定性,对于肘管内部结构卡压情况也不能很好的观察。
而高频超声具有直接观察肘管内部结构,尺神经是否卡压、肿胀等,同时可以判断引起肘管综合症的原因,是炎症、肿瘤还是外伤等。
另外电生理无法提供卡压处尺神经的形态变化及其周边的结构, 而超声能显示神经, 以及分辨神经周边的解剖结构。
近来超声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频超声的显像技术和现象深度、清晰度等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
使用高频超声进行肘管检查,内部结构清晰显示,通过观察尺神经的肿胀及卡压情况就可直接诊断是否患有肘管综合征,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然而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后,临床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也是较为困难,多先予保守治疗,如效果不良采取手术治疗,有时为了较快减轻患者痛苦直接采取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检测所见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关性研究曹洪弘;王战业;陈勇【期刊名称】《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25)002【摘要】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高频超声检查正中神经结构改变与电生理结果的相关性,以作拟定临床治疗的参考。
方法:对上肢麻木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后再进行高频彩超检查,重点测定受压正中神经最细处、最粗处的前后径,并计算最细处与最粗处之比。
电生理主要检查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 )及波幅,对超声检查结果及电生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SCV与直径的 Pearson相关性为0.850,呈高度相关性;运动末端潜伏期与直径的Pearson相关性为0.419,呈中度相关性;感觉传导波幅与超声所测直径的 Pearson相关性为0.220,为弱相关性;运动传导波幅与超声所测直径的 Pearson相关性为0.256,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所有电生理数据与神经细粗比的Pearson数据均低于0.2,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
结论:正中神经SCV与最细处直径呈高度负相关,运动末端潜伏期与最细处直径呈中度负相关,与正中神经解剖改变有关。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 of median nerve structure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and electrophysiology results ,and to direct its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After given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diagnosis of CTS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underwent high frequent ultrasonic examination ,with ultrasonic focus on determination of 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 both in the thinnest and thickest places of median nerves undercompression ,and then the ratio of data was analyzed .Electrophysiological measures focused on the distal motor latency of median nerves and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the amplitude .The relativity of the data was analyzed .Results:The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diameter were highly correlated(P=0 .850);distal motor latency and diam‐eter were moderately correlated(P=0 .419);Sensory amplitude and diameter were lightly correlated(P=0 .220);Motion amplitude and diameter were also lightly correlated(P= 0 .256);There was extremely weak or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of nerve electrophysiologhy and the ratio of the thickest and thin‐nest positions(P< 0 .02) .Conclusion:Median nerve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diameter is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innest postion;distal motor latency that is moderate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innest position is related to the anatomic change of median nerves .【总页数】4页(P69-72)【作者】曹洪弘;王战业;陈勇【作者单位】225001,江苏扬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功能科;225001,江苏扬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功能科;225001,江苏扬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6;R741.044【相关文献】1.腕管综合征高频超声检测所见与电生理检查结果相关性研究 [J], 曹洪弘;王战业;陈勇;2.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J], 胡志华;唐琼;陈芳;刘壁仪3.对比研究高频超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效果观察 [J], 傅仲带;卢苇;余征4.高频超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疾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董斌; 陈娅; 罗艳红; 胡婉华; 陈炎5.高频超声与神经传导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相关性研究 [J], 刘慧敏;肖雨雄;姚远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高频超声应用于腕管综合征(
CTS)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
2019-09-19T16:15:30.7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9期 作者: 范田依1 王艳蕾通讯作者 王守业2 宋鹏杰3
[导读] 高频超声在CTS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根据超声测量参数与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
秦皇岛军工医院
066000
摘要:目的:总结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组为本院在2016.4-2018.5期间收治的50例CTS患者,对
照组为
50名健康体检者,对所有人员实施高频超声诊断,回顾分析影像学资料表现。结果:超声诊断后厚度比、豌豆骨水平截面积、面积
比以及腕横韧带厚度指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上述参数,差异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CTS诊断
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根据超声测量参数与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
关键词:高频超声;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应用分析
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该病作为常见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患者发病后可存在手指麻木、功能障碍等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
一定影响,早期对诊断可为相关干预提供依据。
CTS诊断中可采用的方法较多,如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等,但是CTS早期症状不明显,不
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电生理检查则容易与相关神经病变出现混淆,而且本身属于有创操作,不利于重复性实施操作。近年来,临床文献
有高频超声技术在关节及肌腱周围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尝试使用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实施诊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本院在2016.4-2018.5期间收治的50例CTS患者,对照组为50名健康体检者。观察组:性别方面: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
方面:分布于
23—64岁、平均年龄(43.42±3.48)岁。对照组:性别方面: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方面:分布于22—63岁、平均年龄
(
43.29±3.52)岁。所有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符合统计学中的可对比性要求
(
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采用高频超声检查,仪器为美国 GE VIVID E9,对应高频线阵探头,对应频率为11-15MHz,使用肌肉骨骼条件参数
进行检查。使用坐位进行检查,将肘部以下部位放置在检查床上,掌心向上,手指处于自然伸直状态,实施横断面与纵断面扫查,测量主
要参数,参数包括厚度比、豌豆骨水平截面积、面积比以及腕横韧带厚度。其中厚度比
=豌豆骨处神经厚度/钩骨勾处神经厚度;面积比=豌
豆骨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
/钩骨勾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观察组与对照组超声测量相关参数;(2)CTS患者超声诊断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按照观察指标参数类型,相关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差异性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标准:P
<
0.05。
2
、结果
2.1
相关参数对比
观察组高频超声检查后获取的相关参数均显著对照组相关参数,差异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CTS
患者高频超声诊断影像资料表现
使用高频超声诊断CTS期间,患者正中神经表现出低回声,神经外膜厚度增加,同时有增强回声表现;钩骨勾位置神经厚度明显缩
小,两侧存在神经肿胀表现;矢状位检查期间,神经束较为模糊,豌豆骨区域面积明显增大,钩骨勾区域面积较小。部分患者其神经内血
流出现明显增加。
3
、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有较多因素均可引起CTS,如血管因素、内分泌紊乱、先天性因素、腕管异常内容物,较多的因素使得CTS早期筛查
与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现阶段在
CTS诊断方面可采用的方法较多,但是不同诊断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相关诊断方法受到限
制
[1]。
超声诊断技术的开展为临床多种疾病诊断提供有效方法,尤其是高频超声诊断技术在现有疾病诊断中具有无创操作优势,能够根据患
者实际情况重复操作。本文研究中对
CTS患者使用高频超声诊断,同时选取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通过高频超声诊断以及关键参数的对
比,研究结果表明,
CTS患者超声诊断后的厚度比、豌豆骨水平截面积、面积比、腕横韧带厚度等参数较健康人员明显增加,因而通过这
些异常参数可作为
CTS诊断的重要依据。采用高频超声诊断CTS期间,患者腕部的相关肌腱、正中神经等都能够较好显示,不仅可以用于
CTS
疾病诊断,而且对于部分病因也具有诊断价值,比如脂肪瘤、神经鞘瘤、囊肿等[2]。
袁菁菁等学者于文献中研究了高频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为42例确诊的腕管综合征且采取神经减压术治疗患者,
术前实施肌电图检查以及超声检查,并选取健康对照组,研究表明高频超声测量后腕部正中神经横截面面积远大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同时
高频超声与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认为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一研究
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3]。
实际CTS诊断期间,高频超声可作为筛查或者辅助诊断的重要方法,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应积极询问患者相关疾病史,同时保
证高频超声检查的专业性。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在CTS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根据超声测量参数与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英,孟娟,雷虹,等.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临床分型判定中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33(11):1000-1002.
[2]
徐林,陈方民,王蕾,等.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
(
02):341-345.
[3]
袁菁菁,王怡,王涌.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4,20(03):27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