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7
23866《诗歌鉴赏之炼字》说课稿XXX《诗歌鉴赏之炼字》说课稿语文组XXX一、说教材(专题)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代诗人特别注重锤炼语言,尤其是炼字,XXX“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炼字。
XXX《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炼字是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高考出题特点,依据新课标中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研究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由于本专题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讲授难点确定为:诗歌观赏能力的培养。
四、说学情诗歌鉴赏我们已经复了两周时间,学生对诗歌鉴赏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但是对细节的理解还有很多漏洞。
本课就是针对“炼字”这一个细节,帮助学生整合前面的答题思维模式。
学生在做主观性试题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以下困难:1、对诗歌的字面意义不理解;2、回答时不知道该从哪入手,回答些什么。
5、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为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讨论法、练法和朗读法。
点拨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及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讨论法:诗歌鉴赏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练法: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朗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炼字的妙处,在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情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境。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讲授目标,解决讲授重点,突破讲授难点,教室讲授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睁开。
(一)汉语魅力,导入新课统治人类第三个千年的语言会是什么?为什么?法国文学家XXX曾说过汉语是最有宇宙精神的语言,充满了景象、充满了新生,沁出芳香,飞出诱惑,具有无限的生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懂得规范动词类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播放: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ppt播放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的对象类型PPT表格(近几年高考的相关题目)四、自主学习PPT放映《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问题:请赏析“穿”字的妙处。
答:①“穿”为“通过,透过”之意。
②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透过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③“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营造了雄浑磅礴的意境,体现了作者豪放旷达的情思。
五、总结答题方向,规范步骤PPT播放第一步(即①):解释字面意思。
第二步(即②):把该字词放到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即③):写手法,并简要分析。
第四步(即④):写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效果。
(写情感)六、实战演练第1题:课本第156页的例1《早上五盘岭》岑参(翻译)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
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教学设计(高三) 高三语文田园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炼字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一、导入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
(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
(请两位学生来品评,结合诗句,品味出苏小妹所用二字的妙处。
)明确:东坡用“摇”“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
“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而且“扶”字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不去追究,但它却告诉我们古人写诗是多么地讲究遣词,这就是诗歌鉴赏中常说的“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探讨古人炼字的作用,来对我们准确地鉴赏诗歌有所帮助。
二、学习目标(生读)1、了解炼字的一般考查方式。
2、剖析诗歌炼字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
(我们先来看一下高考中会以哪些题型来考察炼字。
)三、考察方式1、直接鉴赏关键词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中考课外古诗词赏析技巧复习鉴赏古诗词之“炼字”【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感悟诗歌语言,了解炼字的题型、种类。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炼字答题的三步走解题思路和步骤并熟练运用,解决中考课外古诗词炼字答题困惑。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炼字”到赏析古诗,品味诗歌情感主旨。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树立当代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掌握炼字答题的三步走解题思路和步骤并熟练运用,解决中考课外古诗词炼字答题困惑。
【教学难点】从“炼字”到赏析古诗,品味诗歌情感主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一次,他骑驴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知名诗句。
二、考点技巧1.中考动态。
古人做诗填词都讲究炼字,经过作者锤炼的关键字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感情。
这些关键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色彩词、叠声词等。
命题者往往就诗中这些词提问。
其中,中考最常见考的是动词、形容词。
2.炼字常见题型、答题思路、答题模板1)常见题型①设问型某一词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探究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比较型本诗词的某字换成另一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三步走解题思路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现情境。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表达出怎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3)炼字三步走答题模板①“……”字(词)的意思是……,运用了……的手法;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了)……的画面/景象;③表达了……的思想感情三、题型精讲1.动词:动词是古典诗词中最常遇到的炼字类型,在勾勒形象、传达情义、摹写物态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诗歌赏析炼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能够品味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4.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炼字”的技巧。
2.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运用“炼字”的技巧,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晓》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思考古诗中哪些字词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提问:为什么这些字词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春晓》的作者孟浩然及其创作背景。
2. 展示《春晓》的原文,引导学生朗读。
3. 分析《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4. 讲解“炼字”的技巧,如通过修改字词来提高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春晓》中的关键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发挥想象,描绘画面(10分钟)1. 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晓》中所表现的画面。
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炼字”的技巧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古诗,欣赏其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阅读孟浩然的其它诗作,如《宿建德江》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炼字”的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他们欣赏更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教案)湖南湘乡东山学校刘京玉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的高考考查内容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鉴赏诗歌语言”考查的类型:(一)炼字类: (1)评炼字(2)析诗眼(二)语句类: 品语句(关键词)(三)作品类: 析风格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之传神动人。
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今天我们就是着重来学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二、提问方式(一)、补充概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炼字”常见题型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C 、请赏析某字的妙处。
三、高考真题典型实例:(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诗歌鉴赏之炼字_公开课教案高考专题复习系列之诗歌鉴赏炼字艺术与析字方法自贡市外国语学校唐昭霞导语: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感动。
苏东坡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就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也流传下“推敲”和“一字师”的佳话。
既然诗人创作注重“诗眼”,那么,我们分析也要从“诗眼”这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怎样问1、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字。
该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2、该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哪个字更为恰当为什么?二、怎样答1、题型不同答法不同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综述题:通过什么方法写了什么事或物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2、答题术语积累①、常见的表达效果准确生动/生动形象/凝练传神/准确传神动静皆宜/移情/画面感/音乐美/联想性与想象性/虚实结合②、常表现的主旨情感- 1 -建功报国/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借古讽今/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闲适宁静动静谐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移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画面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要一字,尽得风流)教课目的:1.认识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察;2.经过解说和练习,归纳累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课方法:优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哪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黄昏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邪念;毒龙:指世俗欲望。
问: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何?请联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课过程:一、导入:在进入今日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先人特别在乎诗歌语句的磨炼,对个别词特别在乎。
)大家说得都没错。
先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磨炼语言的美谈。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辞时进行精美的磨炼斟酌和创建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取精练精巧、形象生动、委婉深刻的表达成效。
这类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能够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二、寻认识了炼字的观点以后,此刻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华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动词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数目词流光简单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颜色色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颜色词依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要点关注哪些种类的词呢?(让学生众说纷纭地说,教师再体现 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诗歌鉴赏炼字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
2. 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炼字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1. 诗歌鉴赏: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形式、意境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2. 炼字技巧:学生能够通过鉴赏诗歌,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等方面。
3. 创作诗歌:学生能够运用炼字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诗歌鉴赏材料: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
2. 炼字技巧指导:准备一些炼字技巧的教学材料,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的解析和练习。
3. 创作诗歌指导:准备一些创作诗歌的示范材料,包括主题、词语搭配和韵律的指导。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鉴赏和炼字技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诗歌鉴赏(15分钟)a. 展示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形式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b.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诗歌作品进行鉴赏,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c.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诗歌作品,并分享他们的鉴赏心得。
3. 炼字技巧(1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炼字技巧的基本知识,包括字音、字义和字形的解析和练习。
b. 分发炼字技巧练习材料,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
c.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炼字心得和体会。
4. 创作诗歌(20分钟)a.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例如自然、友情或者家庭等,作为他们创作诗歌的灵感来源。
b. 提供一些词语搭配和韵律的指导,帮助学生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
c.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炼字能力。
初中诗词鉴赏炼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词中的炼字技巧。
3. 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炼字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诗词中的炼字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炼字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2. 运用炼字技巧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准备:1. 相关诗词材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字词选择对于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在阅读诗词时,有没有注意到诗人对字词的精心挑选和运用?二、什么是炼字(5分钟)1. 解释炼字的概念:炼字是指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通过反复推敲和选择,用最准确、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2. 强调炼字的作用:炼字可以使诗词更加精炼、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受和体验。
三、欣赏和分析诗词中的炼字技巧(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诗词例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中的炼字技巧。
2. 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炼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分析“尽”和“入”字的运用,表达出日落的景象和黄河奔腾的气势。
四、炼字的练习和创作(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诗词片段,让学生进行炼字的练习,选择最合适、最有表现力的字词来替换原诗中的字词。
2. 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运用炼字技巧,选词炼句,创作出具有生动意境的诗词作品。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炼字的概念和作用,强调炼字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炼字练习和创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学生注重炼字的发音和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要求运用炼字技巧,创作出有意境的诗词作品。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词中的炼字技巧,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教案
1、体会诗歌炼字的妙处,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
2、规范诗歌鉴
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掌握诗歌炼字
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
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故事导入
简述贾岛的“推敲”故事。
二、初步感知,体会炼字的妙趣
(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二)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
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
表情达意。
(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
1、示例: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
提问: 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
为什么?
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
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
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
壁怀古》苏轼)
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穿、拍、卷”。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
描绘出水石相搏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景象。
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
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炼形容词
1、示例: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
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下
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写活
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之情。
2、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
氛围,体现意境。
炼数词
1、讲解:齐己《早梅》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
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一枝孤梅迎寒
怒放,更富意境,同时还能表现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因此,
郑谷被称为“一字师”。
2、示例: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邵康节)
提问:体会诗中的数字之妙。
解析: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形象、真实展现出一
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
3、小结:数词的表达效果:
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
②夸张渲染。
炼叠词
1、示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
声慢》李清照)
解析:寻寻觅觅:动作,写出词人心中无定,如有所失,
反复寻找。
冷冷清清:写外在环境的寂寞。
凄凄惨惨戚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经历不幸遭遇后的飘
零、孤寂心态。
2、小结:叠词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
强调作用。
三、结合历年高考真题,总结归纳炼字题的答题要领。
1、真题回顾
( 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
进行赏析
解析:①
网,有网子,网罗之意。
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
③诗人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新奇
地表达了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2、技巧点拨——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
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
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出该字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课堂演练
咏 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解析:“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析义)写出了柳条
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述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
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人炼字的魅力。同时,又深
入学习了古诗炼字的作用及炼字类型。古人写诗“一花一叶
见世界,一字一词总关情”,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积累把握这
个
美妙的世界,体会这份动人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
《步步高讲义》训练与总结第1、4。
七、板书设计
一、炼字的定义
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描摹事物或表
情达意。
二、 炼字表达效果
1、 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
传递感情。
2、 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 数词——①具体真实,符合情境。②
夸张渲染。
4、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三、炼字答题要领
1、析义
2、述景
3、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