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73 KB
- 文档页数:7
2014陕西事业单位招聘公基复习资料:法律常识积累(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里,法律部分属于专业型的内容,且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考生平时不断的积累和练习。
中公教育专家结合多年考试经验,为大家进行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积累,助考生一臂之力!
(多项选择题)
1、衡量公民行为能力有无的标志是( )。
A. 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B. 是否具有本国国籍
C. 神智是否正常
D. 是否具有权利能力
答案:AC
2、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 )。
A. 国家工作人员
B. 司法工作人员
C. 审判工作人员
D. 某些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BCD
3、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 )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
A. 服从监管
B. 悔改表现
C. 立功表现
D. 积极参加劳动
答案:BC
4、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可以由过失构成的有( )。
A. 贪污罪
B. 介绍贿赂罪
C. 玩忽职守罪
D. 泄露国家机密罪
答案:C
5、新《刑法》规定渎职罪包括( )。
A. 滥用职权罪
B. 行贿罪
C. 受贿罪
D. 行政执法人员构私舞弊罪
答案:AD
/shanxi/)。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要树⽴正确的政绩观,⾸先要:( )A.树⽴科学的⼈才观B.树⽴科学的发展观C.树⽴科学的统筹观D.树⽴科学的全局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核⼼是:( )A.速度⾄关重要B.以⼈为本C.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D.全⾯、协调、可持续 3.全⾯建设⼩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农民,⽀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开创农业和农村⼯作的新局⾯。
这是因为:( )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全国⼈⼝的⼤多数 B.没有农民的全⾯⼩康,就没有全国⼈民的全⾯⼩康 C.农业既是⼯业原料的基地,⼜是⼯业品的⼴阔市场 D.增加农民收⼊可以扩⼤有效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必须坚持以( )为核⼼。
A.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保持党同⼈民群众的⾎⾁联系 C.建设⾼素质⼲部队伍 D.改⾰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作机制 5.⼗七⼤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
A.改⾰开放快速发展与时俱进 B.快速发展实现⼩康改⾰开放 C.改⾰开放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D.快速发展实现⼩康与时俱进 6.“三个代表”这⼀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依靠⼒量、国际战略、领导⼒量和根本⽬的等重⼤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党要坚持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向,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
2014陕西事业单位通用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备考冲刺习题题二在事业单位通用基础考试中,常识性问题是重中之重。
吉林中公教育总结归纳出常识性问题的备考试题,希望在复习中对大家有所帮助!11.我国法律承认双重国籍吗?答:不承认12.我国高等学校目前采取的领导体制为:答: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13.我国个人应交纳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答:超额累进税率14.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答:史记15.我国高速公路对车辆最低时速有限制,一般不得低于答:60千米/小时16.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是:答:行政机关17.我国古代“八卦”中的符号"--"代表答:阴18.我国古代称生什么为“弄瓦”?答:女孩19.我国古代第一次正式发布成文法典是:答:子产铸刑鼎20.我国古代哪位政治家为自己立了块供后人评说的无字碑答:武则天21.我国古代的“芙蓉城”是指:答:成都22.我国古代哪位文学家曾两度到杭州做官?答:苏轼23.我国古代人物形象最多的小说是:答《红楼梦》24.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答:《木兰诗》25.我国古代用生铁炼钢主要采用生铁脱碳法,要反复加热,同时要送一种什么气体? 答:氧气26.我国古迹龙门石窟位于哪个城市?答:河南洛阳27.我国古代图书一般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诗词作品归于哪一类?答:集28.我国古代有人口统计机构吗?答:有29.我国规定“绿色食品”分为:答:A和AA两档30我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31.我国国徽的通用尺度有几种?答:3种32.我国海域化学资源居世界第一位的是:答:海水盐33.我国国防系统最高学府是下列哪所大学?答:国防大学34.我国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在:答:八月35.我国湖泊遭受污染的主要表现是答:水体富营养化36.我国黄土高原是由哪些黄土堆积形成的?答:中亚和蒙古沙漠刮来得黄土37.我国禁止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灭鼠药吗?答:是38.我国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几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假?答:1年39.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是答:交流电40.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答:元谋人文章来源: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项,本⼤题共有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阳有限公司分⽴为阳春有限公司与⽩雪有限公司时,在对原债权⼈甲的关系上,下列哪⼀说法是错误的?( )A.⽩阳公司应在作出分⽴决议之⽇起10 ⽇内通知甲B.甲在接到分⽴通知书后30⽇内,可要求⽩阳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C.甲可向分⽴后的阳春公司与⽩雪公司主张连带清偿责任D.⽩阳公司在分⽴前可与甲就债务偿还问题签订书⾯协议2、由外商出资⾦、设备,我⽅出⼟地、劳⼒合作经营的企业称为( )。
A.中外合资企业B.外商独资企业C.中外合作经营企业D.以上都不正确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式是( )。
A.通过政府的计划或其他⼿段进⾏配置B.实⾏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C.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D.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进⾏配置4、有权对⼈民法院⽣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抗诉的检察机关是( )。
A.同级⼈民检察院B.各级⼈民检察院C.上⼀级⼈民检察院D.上级⼈民检察院5、⼈民检察院对⾏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式是( )。
A.提起诉讼B.抗诉C.参与诉讼D.上诉6、某⾁⾷加⼯⼚与某养猪⼤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市场价格加上⼀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年后结付所有款项。
货币在这⾥执⾏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段B.流通⼿段C.⽀付⼿段D.价值尺度和⽀付⼿段7、我国国民经济⾃1978年以来发展很快,这期间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发挥市场机制作⽤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相结合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C.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D.坚持改⾰开放,解放和发展了⽣产⼒8、在邓⼩平同志诞⾠⼀百周年纪念⼤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邓⼩平同志为民族独⽴、⼈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民幸福建⽴的不朽功勋。
邓⼩平同志把毕⽣⼼⾎和精⼒都贡献给了党和⼈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民,赢得了全党、全国⼈民的衷⼼爱戴,也赢得了各国⼈民的普遍尊敬。
陕西省商洛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014年(总分:83.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40,分数:40.00)1.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 [解析]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是直接的感性经验,有些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有些是不符合客观事物本质的虚假反映。
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混淆了感觉与事实。
2.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者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是神或者一些神秘精神力量在人脑中的反映。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的心灵产物。
这个观点混淆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 [解析] 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认为,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
因此本观点是正确的。
4.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 [解析]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方面。
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使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题中观点错误。
5.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题中观点错误。
6.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分数:1.00)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逻辑证明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它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实践检验由特殊提高到普遍。
第二,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2014年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B.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不属于阶级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的是()。
A.它们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它们都是社会规范C.它们的调控范围相同D.它们具有同一属性3、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A.社会规律是由人所创造的B.人们可以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的活动都体现社会规律4、下列完全属于著作权保护客体的一组是()。
A.民歌、历法、即兴演说B.地图、公式、传说故事C.爵士乐、流行歌曲、时事新闻D.空中飞人、民间杂耍、法庭辩论5、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荣辱观C.正确的舆论导向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数为()。
A.1人B.1~2人C.3人D.1~3人7、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这体现了行政处罚程序中的()。
A.调查制度B.告知制度C.表明身份制度D.说明理由制度8、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财产的一种()。
A.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B.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C.使用权利D.不能占有,只能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9、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
这反映了( )。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B.导弹核试验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一切合法权利是在()。
A.1969年9月25日B.1971年10月25日C.1973年11月25日D.1975年12月25日11、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014陕西事业单位通用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备考冲刺习题
题三
在事业单位通用基础考试中,常识性问题是重中之重。
中公教育总结归纳出常识性问题的备考试题,希望在复习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41.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几位?
答:第四
42.我国地铁线路的轨距是
答:1435mm
43.我国第一部电影是:
答:定军山
44.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答《渔光曲》
45.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有多长:
答:6300公里
46.我国第一个跆拳道组织——昆明跆拳道协会创办于:
答:1987年
47.我国第一大岛是:
答:台湾岛
48.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哪里?
答:张家界
49.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
答:招商银行
50.我国第一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哪年建立?
答:1982
51.我国的哪一鸡种,被列入“世界优良鸡图谱”?
答:狼山鸡
52.我国的南北分界线是
答:秦岭-淮河
53.我国的商业银行一年期个人存款利率与一年期企业存款利率相比哪个更高?
答:前者
54.我国的陶器出现在:
答:新石器时代
55.我国的轻便摩托车:
答:不准载人
56.我国的“诗圣”指的是:
答:杜甫
57.我国的未成年人享有集会、结社自由吗?
答:是
58.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吗?
答:是
59.我国地名中包含的“阴”“阳”二字具有什么意义?
答:方位指示
60.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
答:《敌营十八年》
文章来源: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结构分析1. 政治(1)考查的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概论方面,主要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质与量辩证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外交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党的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政治经济学:商品的价值量、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需求供给与均衡收入再分配政策等。
(2)基本题型:该部分内容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论述、综合分析。
既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也考核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 法律(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
具体来说,考查法的概念、作用、法律渊源,宪法的重要法条,行政行为的基本知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开展,民法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同等,刑法中几个涉及公务员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刑罚等,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损害赔偿责任等。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题型变化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精准识记,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3. 行政管理(1)考查的知识点: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过程、行政领导等。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有单选、多选、判断、案例分析、综合分析。
主要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的准确记忆,以及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4. 人文和科技(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历史常识、科技常识、日常生活百科等,知识点分布较散。
(2)基本题型:该部分知识的命题形式主要是单选,偶尔会出现多选和判断。
2014西安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题汇编(一)【导语】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公共基础知识部分题目,一共40题。
试题1:发明地动仪的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是:( )A 张衡B 沈括C 郭守敬D 庄子答案 A试题2: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是:( )A 郭守敬B 孙思邈C 沈括D 朱世杰答案 B试题3:第一次从理论上初步说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A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中央杭州西湖会议C 中共中央北京特别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 D试题4: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杭州西湖会议C 中共北京特别会议 D 中共二大答案 D试题5: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指:( )A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B 细胞学说C 达尔文的进化论D 元素周期表的确立答案 ABC试题6:最早创造数字的是:( )A 阿拉伯人B 欧洲人C 中国人D 印度人答案 D试题7: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A 光是直线传播的B 光的折射原理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D 以上均不对答案 A试题8:能够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 )A 二氧化碳B 氟里昂C 二氧化硫D 一氧化碳答案 C试题9: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A 甲烷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一氧化碳答案 A试题10:如前所述,DNA(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是基因的物质实体。
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核着酸,每个核着酸由( )三部分组成。
A 一个糖分子B 一个碱基C 一个核酸分子D 一个磷酸分子答案 ABD试题11: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人是:( )A 哥白尼B 布鲁诺C 伽利略D 亚里土多德答案 A试题12:旧诗包括:( )A 古体诗B 新诗C 近体诗D 叙事诗答案 AC试题13: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 )A 哈维B 胡克C 施莱登D 许旺答案 CD试题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 )A 智能性要素B 实体性要素C 现实性要素D 虚拟性要素答案 A试题1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B 新文化运动仍然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C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D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答案 C试题16:确定中国工农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的最早会议是:( )A 八七会议B 古田会议C 中共六大D 湘赣边界会议答案 B试题17:生物体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局部水平B 器官水平C 整体水平D 细胞水平答案 BCD试题18:生物技术主要包括:( )A 基因工程B 酶工程C 发酵工程D 细胞工程答案 ABCD试题19:文明世界的赵州桥是( )时修建的。
2014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题(二)41、孙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某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检察院提起抗诉。
第二审法院审理后改判孙某死刑立即执行。
对此案的处理,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第二审法院应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死刑复核B.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C.因杀人罪判处死刑的核准权已经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不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该死刑判决是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应当生效,执行死刑答案:B42、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写入宪法。
这标志着( )。
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答案:B4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
A.整体可以代替部分B.部分支配、决定整体C.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影响整体D.整体是部分的总和答案:C44、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是( )。
A.纪律检查机关B.行政诉讼机关C.行政审判机关D.行政监督机关答案:D45、曹操曾经颁布过“唯才是举”令,下列思想家同其主张相似的是( )。
A.孟子B.老子C.墨子D.董仲舒答案:C4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与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D47、下列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是( )。
A.习惯B.法理学说C.制定法D.判例答案:C48、某中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
这名中学生履行了( )。
A.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C.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D.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答案:A49、在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3、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A.都有共同点
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D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6、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
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1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14、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1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16、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D
17、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18、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19、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20、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21、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外力的推动
正确答案:D
2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23、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A.全盘抛弃
B.绝对否认
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D
24、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25、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26、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2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28、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30、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3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32、否定方面是指()。
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正确答案:B
3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34、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35、“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36、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3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