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170.70 KB
- 文档页数:2
双降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
一、双降汤的配方
双降汤,是由黄芪、桑椹、葛根、山楂、丹参、桃仁、生地黄、茯苓、泽泻等中药组
成的复方制剂。
黄芪、葛根、生地黄、桑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作用;山楂、丹参、桃仁、茯苓、泽泻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作用。
这些中药药材相互搭配,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降血糖、降血压,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双降汤的临床应用
双降汤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临床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1. 降血糖:双降汤能够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原的合成和代谢,提高机体对葡萄
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 降血压:双降汤能够扩张血管,减少心脏负荷,改善微循环,从而降低血压水
平。
3. 改善症状:双降汤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头晕、眼花、心慌、多尿、口干
等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三、双降汤的疗效分析
1. 临床观察:经过临床观察,使用双降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降
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血压水平,使其血糖、血压得到稳定控制。
2. 体征改善:患者服用双降汤后,症状明显改善,如头晕、眼花、心慌等症状减轻,体力逐渐恢复。
3. 血液生化指标:使用双降汤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血液生化指标也得
到了改善,如肾功、肝功、心电图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双降汤作为传统中医药方剂,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时仍需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结合个体病情加以调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临床
研究来验证和完善双降汤的治疗效果,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高血压、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人。
这些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将会给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常见慢性病,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加强医疗和预防的融合管理工作。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案,以确保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诊疗和健康管理,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管理团队建设1.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融合管理团队,由心血管科和内分泌科医生、护士、营养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2.配备健康管理师,负责病情跟踪、病情评估、危险因素评估、生活方式指导等方面的工作。
二、患者筛查和健康评估1.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筛查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体检和检测,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
2.对确诊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指标、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和管理1.根据患者病情和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营养调理等。
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更新患者信息和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关注和管理。
3.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患者健康管理平台,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测和指导。
四、健康教育和宣传1.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意识。
2.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五、监测和评估1.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追踪监测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设立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定期对团队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讲座目的 (2)1.2 讲座对象 (3)1.3 讲座安排 (4)2. 高血压防治知识 (5)2.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5)2.2 高血压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6)2.3 高血压的症状与并发症 (7)2.4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8)2.5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9)2.6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 (10)3. 糖尿病防治知识 (11)3.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 (12)3.2 糖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3.3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 (14)3.4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15)3.5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6)3.6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 (18)4.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联 (19)4.1 共同的风险因素 (20)4.2 共同的并发症 (21)4.3 综合防治策略 (22)5.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 (23)5.1 合理膳食 (24)5.2 适量运动 (25)5.3 心理平衡 (26)5.4 戒烟限酒 (27)6. 案例分析与讨论 (28)6.1 案例一 (28)6.2 案例二 (29)6.3 讨论环节 (30)7. 问答环节 (31)7.1 常见问题解答 (31)7.2 现场互动交流 (32)1. 内容综述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原则,帮助大家正确认识高血压,提高对高血压的早期识别和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的类型、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使大家了解糖尿病的防治要点,增强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高血压和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联,探讨两者共同防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来降低并发症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方面,帮助参与者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讲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经验,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有效性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有效性。
研究共纳入200名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在血压、血糖及尿酸水平上均有显著改善,且副作用较少。
研究结论表明该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组合的优势及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意义在于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关键词】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有效性分析、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疗效观察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指标分析、结果分析、副作用分析、研究结论、临床意义、展望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病例的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对于这一患者群体的治疗需求也日益凸显。
深入研究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在该患者群体中的疗效,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及并发症风险。
本研究旨在通过疗效观察及有效性分析,探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及有效性,通过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压、血糖和尿酸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评估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效果;2.分析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3.研究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尿酸血症的疗效;4.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形成持续性的高血糖,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特征性“三多一少”的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统组织器官代谢异常,继而引起它们的功能障碍及形态改变,最容易受到累及的是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系统等[1]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分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各种急性并发症以及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感染等。
其中大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合并眼部病变、糖尿病合并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躯体感觉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性昏迷;感染包括:皮肤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糖尿病专家统计:因糖尿病引起失明的比正常人多10—30倍,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的比正常人多20倍,糖尿病并发的冠心病及脑卒中比正常人增加2—3倍,糖尿病的肾功能衰竭比一般肾病多17倍。
目前糖尿病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的死亡率,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死亡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常因并发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糖尿病并发重症感染、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也是主要致命原因。
所以,糖尿病本身血糖稍高并不直接影响预后,引起死亡的是其并发症。
做好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教育,让病人掌握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并做好已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工作致关重要,下面详细论述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
大血管病变1.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1. 1病因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脑血栓,这是由于血液粘度增加,红细胞聚集增强,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或血小板之间的凝集功能增强等原因造成的。
1 . 2临床表现临床常因反复的轻度脑卒中发作而出现偏瘫,痴呆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1 .3预防①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情况,争取使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及早得到纠正,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
双降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分析双降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汤剂,由中药材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调节血糖和血压等功效。
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实践中,双降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患者和医生的肯定。
本文将对双降汤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双降汤的配方及药效分析双降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茯苓、桂枝、白术、苦瓜等中草药。
黄芪具有益气强阳、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功能。
茯苓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桂枝和白术具有温经散寒、健脾胃、利湿化痰的功效,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
苦瓜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利尿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双降汤的配方能够有效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 降血糖效果显著双降汤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临床观察表明,服用双降汤后,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呈现下降趋势,一些患者甚至可以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这说明双降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
3. 综合调节作用显著除了降血糖和降血压的效果外,双降汤还具有综合调节作用。
它能够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代谢的平衡。
它还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双降汤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时,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受到患者和医生的一致好评。
三、双降汤治疗疗效的机制分析1. 清热解毒,消肿利水双降汤中的茯苓和苦瓜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水的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湿热毒素,促进排尿,减轻患者的水肿症状,有利于降低血压。
2. 益气健脾,调节血糖双降汤中的黄芪和白术等药物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能够调节血糖代谢,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水平。
3. 综合调节,改善机体功能双降汤中的桂枝等药物具有温经散寒、健脾胃、利湿化痰的功效,能够综合调节机体功能,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高尿酸血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和预后。
厄贝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是常用于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其联合应用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于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有效性分析的研究尚不够多。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和有效性分析,探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在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血压和尿酸水平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该药物组合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观察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研究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尿酸水平的调节作用;分析该药物方案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式,纳入了符合研究对象要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
共计选取了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00例,单独应用厄贝沙坦组50例,单独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组50例。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基本一致,具备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检查,包括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尿酸检测等。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的效果和安全性发布时间:2021-01-08T11:06:19.1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作者:刘晓庆[导读] 探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山东省临清市八岔路镇卫生院;山东临清252600)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科室接收的64例符合分组研究要求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2例经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独接受氨氯地平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糖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任何严重的药物副反应。
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药物副反应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且近几年来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的发病率也相应的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是当前医疗体系中应对血压升高的一线药物[1],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单一用药的效果相对较差,联合用药从理论上能够发挥药物协同作用,起到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但联合药物的安全性是否符合临床需求,也是评估其临床价值的关键。
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案,研究将随机抽取科室收治的6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应用的药物效果及安全性,现作以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科室接收的64例符合分组研究要求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7.7±2.3)岁,收缩压(157.1±4.2)mmHg,舒张压(98.7±4.8)mmHg,空腹血糖(6.8±1.4)mmol/L,体质量(68.3±5.1)kg;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2±2.9)岁,收缩压(157.3±4.4)mmHg,舒张压(98.9±5.2)mmHg,空腹血糖(7.1±1.5)mmol/L,体质量(70.2±5.1)kg;两组对象均满足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要求,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降压治疗须根据血肌酐水平,考虑选择ACEI、ARB或CCB文赵连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糖尿病像是高血压的“帮凶”,可加重患者小动脉损害,不但使心、脑血管的损害“雪上加霜”,而且特别容易伤害肾、眼等组织器官。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隐蔽,早期往往没有病症,容易被忽视,当患者有自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60%~70%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
因此,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无论病史多长,都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和眼底检查。
【病例介绍】万女士48岁,身高156cm,体重67kg,体重指数(BMI)28,血压168/104mmHg,心率67次/分。
患者诉其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时高时低,有时下午头晕便自行服用降压药。
有糖尿病病史,从不吸烟,无饮酒嗜好。
平日口重,每日体力活动总量尚可。
初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
检查发现: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于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
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
最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期。
【病例解析】1.为什么会造成眼底动脉损害?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在早期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动脉损害。
眼底是人体小动脉分布最密集的器官之一,经普通的眼科检查可直接判断病变的情况,并由此推测其他器官小动脉的病变程度。
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小动脉损害可表现为血管变细、扭曲、出血、渗出等不同形式,同时造成眼底组织如黄斑、视乳头缺血缺氧性损害。
目前临床按损害程度由轻到重将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4级(见图),级别越高,损害越重,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
Ⅳ级眼底改变的患者,其存活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万女士“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高血压Ⅱ级眼底改变。
这与她血压长期控制不达标有密切关系,其眼底改变程度还不是很严重,目前对视力无影响,但应高度重视,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眼底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
一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个案【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要点。
方法:患者在院期间全面评估、系统护理;离院后定期随访、动态评估、健康指导。
结果:经过社区护理干预,达到护理和自我管理的预期效果。
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慢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社区护理目前,我国医改的重点工作与慢性病的防治密切相关,慢性病防治工作是社会需求最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1]。
我中心管理辖区2.3万人群中,现有高血压患者1332例,糖尿病患者476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209例。
我中心2018年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有86例。
做好这两种慢病的综合防控尤为重要。
本文重点讨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问题。
【患者资料】蒋禄乾,男性,67岁,农民。
多饮、多尿、乏力、体重减轻2,头晕3天,于2018年9月27日9am入院。
患者2周前因包含不规则,进食较多高脂、高蛋白、咸食、甜食而出现多饮、多食有、多尿、乏力,伴下肢皮肤瘙痒,2周内体重减轻6kg,3天前出现头晕。
9月25日查血压180/110mmHg,空腹血糖17.9mmol/L,餐后血糖24.6mmol/L,乡村医生予以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格列齐特、盐酸二甲双胍治疗。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
血压最高时达196/112mmHg,断断续续口服降压药治疗,服用药物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无手术及过敏史。
无糖尿病家族史。
生活习惯与自理程度:胃纳好,喜咸食、甜食、高蛋白及高脂食品;吸烟每天1包;饮酒每日1-2次,每次白酒约5两、啤酒3瓶;粪便干结,睡眠差;每日家务活动,一家三口同住,无宗教信仰;高158cm,入院体重79kg。
心理社会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均缺乏了解,愿意配合治疗,但患者对改变饮食行为感到困难。
家中独子患有精神病,患者因焦虑导致脾气古怪,夫妻关系紧张,经济状况一般。
身体评估:心、肺、神经系统等检查均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