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CN43-1262/R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2期1071[文章编号]1007-3949(2019)27-12-1071-3•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径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李嘉伟',卫刚刚「,庞有成',于晓朴「,张胡',边云飞2(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太原市0300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省太原市030000)[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病;25-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凳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其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照其是否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89例)、无高血压组(39例)。
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血清PTH、25-(OH)D水平。
分析25-(OH)D、PTH与2型糖尿病是否罹患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组(P<0.001)o两组间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0H)D与PTH呈负相关(r=-0.182,P<0.05)。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0H)D降低是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 =0.935,95%CI0.883~0.991,P=0.023),而PTH升高不是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25-(0H)D降低,且25-(0H)D降低是糖尿病患者罹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25-(OH)D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s and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LI Jiawei',WEI Ganggang',PANG Youcheng',YU Xiaopu1,ZHANG Yue1,BIAN Yunfei2(1.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0,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0,China)[KEYWORDS]diabetes;hypertension;25-(OH)D;parathyroid hormone[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25-hydroxyvitamin D(25-(OH)D)and parathyroid hormone(PTH)levels and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让h type2diabet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8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was divided into hypertension group(89cases)and non-hypertension group(39cas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priary hypertension.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and serum PTH,25-(OH)VitD were collected.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25-(OH)VitD,PTH and hypertension in diabetic patients.Results Serum25・(OH)D levels were lower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than in the non-combined hypertension group (P<0.001).Difference in PTH of the two groups lack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132).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25-(OH)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TH(r=-0.182,P<0.05).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25-(OH)D reduction was a risk factor for type2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OR=0.935,95%CI0.883-0.991,P=0.023),whereas elevated PTH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 in diabetic patients.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are prone to decrease with25・(OH)D,and25-(OH)D reduction is a risk factor for hypertension in diabetic patients.随社会人口城市化、老龄化,高血压(hyperten-sion)及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逐渐升高,据调查,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67%,T2DM患病率约为20%,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⑷。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多因素分析谷晓宁员战民袁申元1(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内科,北京100081)〔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
方法选择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DM+HP组;选择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DM组,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同时在DM+HP组中,将上述指标与患者高血压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HP组显著高于DM组;在DM+HP组患者中,高血压分级与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对于T2DM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控制血压,经常性的进行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检查,对早期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影响;多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2-0235-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02.006糖尿病(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 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2〕。
高血压、DM与血脂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发病机制〔3〕。
高血压是促进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DM 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DM患者。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降低DM患者的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的35% 40%,心肌梗死发生率的20% 25%及心衰发生率的50%〔4〕。
观察2型DM(T2DM)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旨在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促进对其临床诊疗的开展,现报告如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 m H g 和(或)舒张压≥90m m H 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 m H 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常见病,两者密切相关。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随着年龄、体重和病程的增长而增加,女性高于男性。
国外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0%~80%;中国的报道低于国外,为28.4%~48.1%.此外,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发生较早,其发病率高峰比非糖尿病患者早10年。
在2型糖尿病中,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钠潴留和血管阻力的增加有关。
如果糖尿病前发生高血压,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如果糖尿病过程中发生高血压,有三种可能性: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收缩期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高血压。
在1型糖尿病中,大多数高血压是由糖尿病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水和钠潴留是主要的发生机制,通常发生在微白蛋白尿后。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高血糖本身抑制血管内皮舒张,增加细胞内游离钙,刺激血管平滑肌生长因子基因转录。
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哪些症状?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此病本身症状不典型或具有多饮、多尿、多食、乏力、困倦、消瘦等特征性改变,以及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时的相应表现。
二、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或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头晕、食欲不振、耳鸣、失眠等,症状与血压水平不一致,体检可有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长期高血压可出现左心室肥厚体征。
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独特表现1、卧位高血压伴直立性低血压: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卧位血压正常或升高,伴有直立体血压降低。
维持直立血压需要心脏排出、有效循环能力、压力传感器反射激活各种血管活性激素等共同作用,该机制的任何异常环节都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可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环节障碍,不能有效补偿直立性低血压。
2、低肾素或肾素正常高血压:糖尿病无肾病血浆肾素活性正常,或少数少数为低肾素活性,低肾素、低血管紧张素、低醛固酮多发生变化。
糖尿病和高血压应该做哪些检查?简介如下:1.空腹血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 d Hea lth D ig e stM edica l Peri odica l临床报道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危险因素40例临床分析■万新立 高永忠(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 476600)【摘要】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数不是存在单纯一种危险因素,而是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互相影响。
其中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三者与老年高血压关系最为密切。
高血压是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的易患人群,而脂代谢、糖代谢紊乱和肥胖可促使高血压患病率升高。
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1 实验资料与方法本论文所选研究对象来自本院门诊自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的就诊病人,共选符合老年高血压评定标准的病人40名,另选30-59岁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名作为对比。
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高血压初发年龄、血压峰值、高血压分级、家族史等。
记录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季节及昼夜血压变化规律、现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情况;记录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心脑肾、血管、代谢等并发病症。
患者首次就诊时给予测量血压作为疗前血压,患者每周复诊一次,每次测量血压,记录症状的变化。
给予服用相应方药连续4周后,测量血压作为疗后血压,记录其即时相关症状及程度。
将疗前疗后血压与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医证候计分法进行疗前和疗后的症状积分得出结论。
2 结果211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重超重者明显多于中青年患者。
体重正常者中青年占总人数的34105%,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仅占15138%,Ⅰ度、Ⅱ度肥胖患者老年占到总人数的64110%之多,而中青年仅占17175%。
此外分别有20152%的老年患者和48189%的中青年患者处于肥胖早期。
2、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涉及饮食、运动、代谢等多方面,烟酒、高盐、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和缺乏运动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又以肥胖(64110%)、血脂紊乱(48132%)和糖尿病(39105%)等代谢异常方面危险因素更显突出,它们的存在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密切。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9-09T15:37:48.47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0期作者:乔红瑜[导读] 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血压和血尿酸水平。
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33% VS 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DBP、SBP以及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以及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血压以及血尿酸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厄贝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57-01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约30%的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
研究证实,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导致肾脏的血管受到损害,使得排除血尿酸的能力明显的降低,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器官的功能衰退,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后,更加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1]。
我科对45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了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当高血压遇上糖尿病,该怎么选降压药?发布时间:2021-08-26T08:30:39.20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卢福芬[导读] 小编将在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一看吧!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中医医院 615600提到高血压、糖尿病这两个疾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其均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根治的手段,只能通过长期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们的身体损害,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这是两种独立的疾病,可能互相之间并没有干扰,但其实不然,相关统计表明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到3倍,约有近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着高血压的发生,那么当高血压遇上糖尿病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选择降压药物呢?相信多数人都为这一问题所困扰,那么为了消除大家的疑惑,小编将在本文对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一看吧!什么是高血压?血压是心脏收缩时心室泵出血液对动脉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可以维持机体各器官血液供应,调节身体正常新陈代谢,而当血压水平持续超过140/90mmHg时,则为高血压,其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损害,使得健康血管逐渐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通,从而引发冠心病、卒中、肾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我国约有25%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近半数以上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许多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患病,经过不断研究发现,高血压主要与家族遗传、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小部分高血压患者为长期服用布洛芬、甘草、避孕药等药物所引起,应对以上因素予以注意,来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什么是糖尿病?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在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0.9%左右,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一大重要问题。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年龄≥65 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 systolicbloodpressure, SBP) ≥ 140 mmHg( 1 mmHg =.0133 kPa) 和 (或)舒张压 ( diastolic bloodpressure ,DBP) ≥ 90 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随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 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 肾上腺素能系统反应性降低 ; 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
老年人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SBP 升高和脉压增大。
随年龄增长,钙化性瓣膜病发生率增高,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不能过度降压,以免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 若脉压过大,SBP 明显升高且DBP 水平< 50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
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的检出率较高。
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动脉硬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
通过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可获得相对较为准确的血压值。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当SBP 测量值异常升高但未合并相关靶器官损害或药物降压治疗后即出现低血压症状时,应考虑假性高血压可能。
假性高血压可导致过度降压治疗, SBP 过低在高龄患者可能引起跌倒、衰弱等不良预后的增加。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 1) 确定血压水平 ; ( 2 ) 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 ;( 3) 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可逆和( 或 )可治疗的因素,如 : 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 4) 评估靶器官损害和相关临床情况,判断可能影响预后的合并疾病。
一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例分析摘要患者,男,39岁,身高181cm,体重94Kg。
既往有11年的糖尿病史,吸烟10+年,平均10支/日,无饮酒嗜好,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此次因“干渴、尿频及体重下降11+年,间断性泡沫尿1+年,视力下降1+月”入院。
患者入院时四肢轻度水肿、呈持续性,伴尿急,尿量正常(约1000ml/d),心率102次/分,血压174/102mmHg。
入院查得肾功:Creat 194.9μmol/L,GFR 33.4ml/min。
肝功:TP 45.8g/L,ALB 22.32g/L。
尿液分析+ACR:蛋白质PRO 3+, UALB 3877.98 mg/L,ACR 8430.39mg/gCr。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9.3%。
临床诊断:(1)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V期;(2)低白蛋白血症;(3)高血压3级,极高危。
患者入院后主要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四肢水肿进行治疗。
对于血压,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 qd po。
入院第2天,患者血压173/100 mmHg,加用盐酸特拉唑嗪片2mg qn po控制血压。
入院第4天,患者血压172/103 mmHg,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 po控制血压。
入院第6天,患者血压157/100 mmHg,药师结合患者病情,考虑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可能性大,建议临床加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 qd po控制血压,临床采纳。
入院第9天,患者血压117/86 mmHg。
患者住院期间因四肢水肿使用的螺内酯片、托拉噻米注射液皆具有降压作用。
2、分析与讨论2.1分析患者高血压病因及类型2.1.1药物因素:麻黄碱、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等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患者院外并未使用以上药物或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药物,故考虑药物因素的可能性小。
2.1.2疾病因素:2.1.2.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但存在较多高血压危险因素,如体型肥胖、长期吸烟。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对人类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威胁,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
合并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为了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要了解其危险因
素,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损害,有助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
压的防治。
标签: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危险因素
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
严重的影响。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发病的危害性仅低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受
到世界各国的关注[1]。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二者的关系较为
密切。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这种现象
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1老年糖尿病
1.1临床特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是:①患病率较高,据相关的调查
显示,至今糖尿病发病率占总人口数约4%,在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
特别是中国发达地区,发病率已高达15%。②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隐匿,容易
出现漏诊情况,超重以及肥胖者居多。餐后的血糖有所升高,存在非特异性的症
状如视力模糊等,并发症是首发的症状,如肾脏病、脑血管病。③治疗依从性较
差,很多患者的治疗没有达到标准,血糖控制较难,对老年人,必须加强其自我
保健的意识,合理安排饮食,进行体育锻炼,选择合适的降糖药。④并发症较为
严重,最为常见的是心血管、肾病等。⑤出现低血糖反应,和热量控制存在一定
的关系,当活动量不足或者是胰岛素用量太大时也会出现。
1.2症状体征
1.2.1表现不典型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饮水多、进食多、排尿
多、体重减轻。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讲,没有典型的三多症状。原因在于两方面:
①老年人的口渴中枢不敏感,不容易口渴;②老年人常有肾动脉硬化、肾小球过
滤较低等症状,肾糖阈较高,当血糖出现轻微的增高时,多饮、多尿症状不明显。
1.2.2 2型糖尿病居多 老年糖尿病多是Ⅱ型糖尿病,少数的患者需要胰岛素
的治疗。Ⅱ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的体内缺乏胰岛素,病情较为稳定,
很少出现酮症酸中毒。
1.2.3并发症较多 ①高渗性昏迷,是Ⅱ型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
发患者群是没有糖尿病史或者是发病较轻的人。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能够分
泌一定的胰岛素,防止过多的酮体生成。②低血糖反应,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
3.61~6.11mmol/L,小于3.61mmol/L就是低血糖。③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
毒,在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中,老年人为24%,病死率为52%[2]。发生乳酸性中
毒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器官的功能减退如心、肺,在服用双胍类降糖药以后,组织
缺氧,乳酸增多。④糖尿病血管的病变,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大血
管病变。
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2.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机制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机制分为以下几种:①
24h血压的调节出现异常,糖尿病患者血压调节异常特点表现为夜间血压水平降
低的程度比较小,心率加快,可能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存在一定的关系。②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被激活,对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
循环中,RAS的活性比较低,但是,在肾组织中,RAS的活性处在正常的水平
或者是略有升高,证明在糖尿患者肾组织中,RAS被激活,进而造成血压增高[3]。
③钠潴留,糖尿病患者可交换的钠含量增大,可能是血糖较高,加强肾脏近曲小
管葡萄糖-钠的转运,钠的重新吸收增加。④脂质代谢存在异常,躯体的脂肪分
布影响到血压、体质量,脂质代谢异常,葡萄糖耐量,促进血压的升高。⑤内皮
的功能存在异常,血管内皮的主要作用是对血流以及血压进行调节,通常情况下,
内皮会持续性的释放血管扩张剂,也就是氧化亚氮。高血糖会发生氧化應激反应,
促进超氧阴离子形成,超氧阴离子和氧化亚氮相结合,会灭活氧化亚氮,损害内
皮的功能,血管老化,脉压增大,中心动脉的收缩压升高[4]。⑥糖尿患者的交
感神经比较亢进,在合并高血压时,交感亢进的程度增加,血浆胰岛素升高。
2.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
较高。2型糖尿病是代谢性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认为,2型糖尿病与高血
压发病的生理基础在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的是胰岛素所作用的靶器官降
低了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在疾病的早期以及中期,为控制胰岛素抵抗,机体
会代偿性的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因此,高胰岛素血症标志着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主要是脂肪代谢存在异常,脂肪分布异常,堆积
较多。胰岛素抵抗组成成分主要是:①中心性肥胖;②2型糖尿病或者是糖调节
受到损害。③血脂出现异常,出现高血压。通过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机制,胰岛素
抵抗和糖代谢、血脂代谢、血压升高有一定的关系。胰岛素抵抗存在,若胰岛Β
细胞正常,可以代偿性的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保持正常;若胰岛Β细胞存
在功能缺陷,无法进行代偿,会发生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胰岛
素对游离脂肪酸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游离脂肪酸增加,极低密度的脂蛋白合成
有所增加;脂蛋白酶的活性减弱,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变弱。
赵伟等人的研究显示,BMI增加,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更加紊乱,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通常情况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约
50%出现胰岛素抵抗,在四联症患者(肥胖、高血压、血TG增加、糖耐量降低)
中表现比较明显[5]。周洁等的研究表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相关,胰岛素抵
抗会出现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导致高血压,原理在于胰岛素抵抗主要是对胰岛
素利用葡萄糖的作用产生影响,胰岛素其他的生物效应还在继续,动脉的弹性降
低,血压升高[6]。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必须控制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相关的调
查显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为四类:①年龄增加;②吸烟;
③肥胖;④高血脂症,其中高血脂症指的是甘油三酯的水平、LDL-C水平、总
胆固醇。危险因素的作用按大小排列,①肥胖;②年龄增加;③LDL-C水平;
④甘油三酯的水平;⑤吸烟;最后,总胆固醇水平。通过以上的因素分析,多种
环境因素起到作用,应当进行重点防治。
3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老年患者较为常见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
响,影响到预后,使得社会疾病的负担加重。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
言,血糖的管理比较重要,但是,强化降血压的管理也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当加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管理工作,进行血压管理,控制
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何万碧.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病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
(23)3.
[2]王志军.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J].中华老年
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51.
[3]潘长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6):
421.
[4]姜一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2):90.
[5]李中南.高血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
杂志,2008,9(4):319.
[6]孙燕.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治疗病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1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