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 格式:pdf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5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5(031)003
【总页数】5页(P322-326)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6
【相关文献】
1.《2014年美国胰腺病学会指南:慢性胰腺炎诊治》摘译 [J], 王亚军;曹峰
2.《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J], 苗毅
3.《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解读 [J], 苗毅
4.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8,广州) [J],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
5.2018年版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 [J], 邹文斌; 廖专; 李兆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2022-01-13来源:中华外科杂志急性胰腺炎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2014年,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反复讨论、修改后,发布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该指南的发布对推动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化,提高患者救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7年来,急性胰腺炎在诊治理念、方式、策略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体现学科进展,学组对2014版指南进行了修订,以期为中国急性胰腺炎临床诊疗实践提供证据,并促进其与国际接轨。
本指南在参考以往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采用以循证为依据、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经专家充分讨论,形成29条推荐意见,包含诊断、治疗及随访三部分。
本指南使用建议、评估、发展和评价的分级系统评估临床证据质量(高、中、低),并采用推荐强度(强烈推荐和一般性推荐)表示制定专家对推荐意见的认可程度。
一、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目前,我国尚缺乏完整的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资料。
从世界范围来看,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需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急症,其发病率存在一定地区差异,为(4.9~73.4)/10万。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需高度重视。
急性胰腺炎病因众多,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及疾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在我国,胆石症仍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过度饮酒。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更常发生于年轻男性患者,老年患者以胆源性居多。
其他较少见原因包括药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钙血症、感染、遗传、自身免疫疾病和创伤等。
对病因的早期控制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并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
(二)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且呕吐后疼痛不缓解,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等休克表现,严重脱水和老年患者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腺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以及导致胰腺分泌功能的障碍。
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1. 酗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是慢性胰腺炎的两个重要因素。
酗酒和吸烟会对胰腺造成直接损害,引起胰腺组织的炎症和慢性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异常。
此外,长期酗酒和吸烟还可能诱发胰腺癌等恶性疾病。
2. 胆石症胆石症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胆管和胰管长期受胆石的刺激和压迫时,胰腺分泌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慢性胰腺炎。
因此,胆石症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 遗传因素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胰腺炎是由多基因遗传所致,家族中有胰腺炎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该病。
因此,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体质锻炼和健康管理,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诱发慢性胰腺炎。
比如,长期服用一些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胰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胰腺炎症和纤维化等病变,从而引起慢性胰腺炎。
因此,患有胰腺炎的患者在用药时应该谨慎,避免使用不当的药物。
二、治疗方法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和吸烟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患者应该尽量戒烟戒酒。
此外,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胰腺分泌的过度刺激。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开具一些胰酶替代剂、抗生素和抗炎药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改善胰腺分泌功能。
3. 胰腺外分泌替代治疗胰腺外分泌替代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补充人工合成的胰酶,来代替患者体内胰腺分泌的胰酶,从而保证患者正常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慢性胰腺炎病例中,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17 期2018 Vol.5 No.17161蒙药洁白丸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分析苏雅拉图(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医外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蒙药洁白丸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
采取自身对照方法,服药前后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胰腺功能,脂肪泻等指标进行观察。
结果 慢性胰腺炎用蒙药洁白丸治疗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40例患者均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消失或减退,胰腺功能、血常规、脂肪滴、胰腺彩超及CT 的表现好转。
结论 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洁白丸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蒙药;慢性胰腺炎;消化系统病【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7.161.02蒙医学中胰腺不属于五脏六腑。
胰腺作为人体的很重要的一个脏器[1]。
但是关于胰腺疾病在蒙医经典文献当中很少有记载,慢性胰腺炎更少之少。
直到近代《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中提起过胰腺疾病,第二版的《蒙医内科学》教材中才作为一种疾病记载[2]。
胰腺疾病虽然文献当中没有详细记载,但肯定的是胰腺疾病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肯定会存在,也经过了治疗的过程,认为包括在某一种疾病当中去认识及治疗。
而且现在也成为了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蒙医学怎么认识胰腺,怎么认定慢性胰腺炎是蒙医学面临的很重要的任务,也是蒙医外科学的迫切要解决的任务[3]。
有些教授通过多年的接触病人及治疗认为慢性胰腺炎是包括在胃病的范畴来治疗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或住院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患者。
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外科学”第八版的诊断标准,排除经CT 及胃镜排除胰腺癌、胃病的患者,排除心脑血管、肾、肝脏等脏器的病变的患者,排除妊娠妇女。
最新: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摘要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在诊治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革,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此,2020年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和《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的基础上,更新并制定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新版指南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重点阐释了AP的诊断与分类标准,AP早期的液体治疗、镇痛与营养支持治疗及后期感染性并发症的处理,同时提出了AP的随访策略。
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推动了我国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对改善病人的诊治疗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AP在诊治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进行了修订,在参阅以往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底草拟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初稿。
在同期广泛征集国内专家同道的意见后,并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的多次讨论后,于2021年初撰写完成《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首次采用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基于目前国内外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形成了29条推荐意见,并采用GRADE分级系统,详细标注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从AP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三部分进行系统性阐释,修订后的内容既与国际上重要指南和共识保持一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相信会对我国AP 的标准化诊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为便于读者了解指南更新背景,现将新版指南中修订的重要内容作如下解读。
1 AP的诊断1.1 严重程度分级1992年发布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和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将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局部并发症的AP 定义为SAP[3- 4]。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版)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疾病,因症状顽固,需终身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大大加重了社会的公共医疗负担。
近年来,CP在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机制和诊疗方式不断更新,日本、美国和欧洲相继颁发了临床诊疗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专委会牵头组织消化内科、胆胰外科、内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依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照多部国际CP指南,对我国《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1]进行了修订。
一、定义及术语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进行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破坏和间质纤维化[2]。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胰管结石、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狭窄、胰管不规则扩张、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等。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alcoholic chronic pancreatitis,ACP):CP患者平均乙醇摄入量男性>80 g/d、女性>60 g/d,持续2年或以上,且排除其他病因[3]。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患者至少有2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史,缓解期无胰腺组织或功能异常改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4]。
遗传性CP:CP患者家族中,在两代或以上的亲属中,存在至少2个一级亲属或至少3个二级亲属患CP或RAP[5]。
特发性CP:排除任何已知病因的CP患者。
脂肪泻:患者粪便内排出过多的脂肪,又称油花样腹泻,72 h粪便脂肪收集试验测定粪便脂肪含量>7 g/d[6,7]。
3c型糖尿病:一种继发于胰腺疾病的糖尿病,又称胰源性糖尿病,常发生于CP患者。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在全球范围内,CP的发病率为9.62/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CP患者中以男性为主,其数量约为女性的2倍[8]。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无
【期刊名称】《浙江实用医学》
【年(卷),期】2021(26)6
【摘要】急性胰腺炎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2014年,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反复讨论、修改,发布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1]。
该指南的发布对推动急性胰腺炎诊疗规范化,提高病人救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页数】10页(P511-519)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2015-02-17 23:04来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字体大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 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 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 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
该指南发布以来,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规范化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有关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分级方法、局部相关并发症定义、外科干预时机和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增补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急性胰腺炎诊治。
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且依照新的急性胰腺炎分类标准,主要讨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一、临床诊断(一)定义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可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AP 的主要症状多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常向背部放射,常伴有腹胀及恶心呕吐。
临床体征轻症者仅表现为轻压痛,重症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偶见腰肋部皮下淤斑征(Grey-Turner 征)和脐周皮下淤斑征(Cullen 征)。
腹部因液体积聚或假性囊肿形成可触及肿块。
可以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
增强CT 为诊断AP 有效检查方法,Balthazar CT 评级(表1)、改良的CT 严重指数评分(modified CTseverity index,MCTSI)(表2)常用于炎症反应及坏死程度的判断。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慢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为了规范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制定的《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讨论稿)》进行修订。
在原版本基础上,参照国际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成果,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基础研究结果,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慢性胰腺炎诊治领域的进展,经学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审阅,并通过指南解读巡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最终定稿完成。
希望本指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欢迎各位同道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国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
一、定义慢性胰腺炎是各种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基本病理特征包括胰腺实质慢性炎症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等改变。
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和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国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
二、致病因素慢性胰腺炎致病因素较多,酗酒是主要因素,其他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胰腺先天性异常、胰腺外伤或手术、急性胰腺炎导致胰管狭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遗传性胰腺炎中阳离子胰蛋白酶原(PRSS1)基因突变多见,散发性胰腺炎中SPINK1基因和CFTR基因为常见突变基因;吸烟能显著增加慢性胰腺炎发病的危险性。
其他致病因素不明确者称为特发性慢性胰腺炎。
三、诊断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检测可以作为诊断的补充。
病理学诊断是慢性胰腺炎诊断的确定性标准。
(一)临床表现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常因高脂饮食或饮酒诱发。
随着胰腺外分泌功能不断下降,疼痛程度会减轻,甚至消失。
外分泌功能不全早期无特殊症状,后期可出现脂肪泻、消瘦及营养不良表现。
内分泌功能不全早期可出现糖耐量异常,后期表现为糖尿病症状。
合并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胰腺假性囊肿、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及胰源性胸腹水等并发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其病理特征为胰腺纤维化。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可并有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胰腺实质钙化、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CP的病因较多,且存在地区差异。
•常见病因•酗酒•胆道系统疾病•其他病因•高脂血症、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胰腺先天性异常(如胰腺分裂症、囊性纤维化等)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约有10%一30%的CP病因不能明确,称特发性CP。
•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trypsinogen,PRSS1)•囊性纤维化跨膜蛋白转导调节基因(CFFR)•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剂kaza 11型(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kazal1 type;SPINK 1)基因•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CTSB)基因•细胞外钙敏感受体(extra cellular calcium seiing receptor,CASR)基因•胰石蛋白,再生基因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regenerating protein,PSP/reg)诊断•临床症状仍是诊断CP的重要依据。
•轻度CP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
•中、重度CP临床表现包括:①腹痛、腹胀、黄疸等。
腹痛是CP的主要临床症状,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多位于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或两肋部。
腹痛常因饮酒、饱食、高脂肪餐或劳累而诱发。
②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③并发症可有: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腹水、胰瘘、消化道梗阻及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等。
•胰腺癌确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 诊断性检查是CT扫描。
• 2. 超声检查• 3. 核磁共振(MRI)• 4.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5. 在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FNA)细胞学检查•有时候单一的诊断方法并不能确认,需联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