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膝关节诊疗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27.00 MB
- 文档页数:126
小针刀疗法:膝骨关节炎治疗利器近年来,膝骨关节炎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
在国内,膝关节痛患者占据了老年人口的相当一部分。
会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年龄、营养不良、运动伤害等等。
在中医这一范畴中,膝骨关节炎并非是一种传统病症,但是在现代医学的角度下,膝骨关节炎被确诊为是一种炎症性病症。
此外,叠加季节变化、湿气等等因素也会加速此种疾病的发作。
针灸疗法一直被认为是运用针头入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为了让疗法的替代效果更胜于针灸疗法,选择使用毫米级别的微小手术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称这项技术为小针刀疗法。
这种技术对于膝骨关节炎等病症来说,非常有效。
小针刀疗法是“小刀幅射加微波热能物理治疗”的缩写。
这项技术突破传统针灸疗法的限制,尤其在一些深部穴位的针刺上非常有效。
它是由慈溪怀仁医院的陈奕球医师研发的。
这项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采用微型切口和微波热能来进行,对于疼痛区域要求高精度,因而可以避免无用针刺。
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小针刀疗法的侵入性更小,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恢复过程也更迅速。
针刺后,医生会拆下针头,并将毫米级的扫描头插入患者的膝关节,这样就可以获得临床上所需的信息。
与此同时,微波热能也透过扫描头,让患者快速恢复,并且减轻疼痛。
不同于传统的针刺疗法,小针刀疗法不会使用一条针来进行治疗而是多条,这也意味着着比传统疗法更有效。
小针刀疗法的治疗过程是非常简单的。
它只需要进行一次或者两次治疗,而且治疗就算是有创伤性针刺,也并不会患者感到痛苦。
通过这种疗法治疗膝关节问题,患者可以加速恢复。
由于治疗过程较短,因此也适用于需要快速缓解破坏性疾病疼痛的病症患者,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这也使得它成为了现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利器之一。
此外,小针刀疗法可以改善关节疼痛,同时也能改善关节的功能,从而减轻疼痛。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它更加适用于患有疼痛的关节同时又想保留或提高运动能力的患者。
杨永晖针刀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作者:栾国瑞杨凯宁孟德鸿卢梦雅尚祥丁双卢曼杨永晖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杨永晖教授诊治膝骨关节炎强调“筋骨并重”“杂合以治”,总结多种针刀治法的优缺点,基于膝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以改善髌股关节周围力学平衡为目的,提出运用“五点定位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并配合神经触激术,更好调整下肢力线,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刀;膝骨关节炎;五点定位法;神经触激术;名医经验;杨永晖〔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4.01.020YANG Yonghui'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acupotomy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ionLUAN Guorui1, YANG Kaining2, MENG Dehong2, LU Mengya2, SHANG Xiang2,DING Shuang2, LU Man2, YANG Yonghui3*1. Anhui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31,China;2.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31, China;3.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61, China〔Abstract〕 Professor YANG Yonghui emphasizes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tendon and bone" and "combining different therap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He has summarized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acupotomy methods and proposed "five-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to treat KOA based on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iming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balance around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Acupotomy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ion can better adjust the lower limb force line and alleviate patients' symptoms,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s〕 acupotomy; knee osteoarthritis; five-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nerve stimulation; famous physician's experience; YANG Yonghui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变所致的骨关节病,伴有膝关节周围骨质增生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甚则关节腔形态发生变化[1]。
小针刀疗法:膝骨关节炎治疗利器1. 引言1.1 什么是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称为微针刀疗法,它是利用微型针刀刺激特定穴位和腧穴,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动气血运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针刀疗法源于古代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小针刀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等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追捧。
通过精准的穴位刺激和疗程调理,小针刀疗法能够达到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等疗效,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病灶愈合。
小针刀疗法的疗效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青睐和推崇。
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小针刀疗法的独特优势和疗效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被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利器。
1.2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表现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也可能影响到年轻人。
膝骨关节炎的症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节疼痛:患者会感到膝关节处持续的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有缓解。
疼痛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2. 关节僵硬:患者会感到膝关节活动不灵活,行走时膝关节出现僵硬感,弯腰或蹲下时更为明显。
3. 肿胀和红肿:膝关节周围可能会有轻微的肿胀和红肿,使膝部看起来比较肿胀。
4. 关节变形: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患者的膝关节可能会发生变形,出现畸形的形态。
5.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僵硬的影响,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行走、跑步等动作可能会受到影响。
2. 正文2.1 小针刀疗法的原理小针刀疗法的原理是通过针刀在特定穴位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人体的生物电位,使神经兴奋性得到提高,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机体内分泌功能,激发人体自愈机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小针刀疗法主要通过调理患部局部和全身的生理功能,促进软组织再生及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缓解肌肉紧张,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根本上解决膝骨关节炎的症状。
针刀治疗原理针刀治疗,又称针刀疗法,是一种结合了针灸和手术治疗原理的疗法,它通过针刀在患处进行刺切,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刀治疗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历经千年的发展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技术。
在现代医学中,针刀治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针刀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刀治疗依托于中医经络学说。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多条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针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经络分布,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切,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其次,针刀治疗依托于中医经络刺激理论。
中医认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流动,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
针刀治疗在刺切穴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和神经,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和修复能力,加速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再次,针刀治疗依托于现代生物医学理论。
现代研究表明,针刀治疗可以通过刺切创面产生的生物刺激作用,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愈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最后,针刀治疗依托于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针刀治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临床操作方法和治疗规律。
医师在进行针刀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各种针刀技术,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综上所述,针刀治疗是一种结合了中医经络学说、经络刺激理论、现代生物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疗法。
它通过刺切穴位,调节经络、刺激生物反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针刀治疗已经被证实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受到了患者和医师的一致好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进大家对针刀治疗原理的了解,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小针刀疗法:膝骨关节炎治疗利器
小针刀疗法又称为微针刺激疗法,是一种以微创的方式刺激膝关节,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物电流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改变当地组织的电位,从而调整整个膝关节的生物电流平衡,激发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加速软骨修复和再生,缓解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小针刀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无明显的副作用等优势,治疗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药物和进行手术,因此非常适合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
在进行小针刀疗法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诊断,确定刺激部位和疗程。
小针刀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产生治疗效果。
刺激穴位有督脉、足三里、气海、地机、阳陵泉等。
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制的微针进行刺激。
刺激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1-2次,连续治疗2-4周。
小针刀疗法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它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加快软骨修复和再生。
它可以调整关节周围的生物电流平衡,促进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抑制炎症反应和疼痛感知。
它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焦虑等情绪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小针刀疗法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些研究表明,小针刀疗法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针刀疗法还可以延缓膝关节炎的进展,减少手术的需求。
小针刀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慢性外伤性膝关节病摘要】外伤性膝关节病顾名思议是一种由于长期劳损或急性外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至慢性劳损性膝关节病变属于膝关节病范畴。
是中医科常见病,本人从1999年至2008年在门诊用朱汉章小针刀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65例膝关节病变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关键词】慢性外伤性膝关节病小针刀手法1一般资料收住65例,女性42例,男性23例,年龄在45-75岁病程最长的20年,最短的3个月,农民45例一般工作人员20例经x线或核磁提示均为膝关节骨质增生,骨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2临床表现65例患者皆以右侧关节疼痛为主。
膝关节伸曲不利活动轻度受限,每遇劳累和天气变化而加剧。
纵使不能站立行走,生活和劳动收到极大的限制。
查患者膝关节明显肿胀和压痛。
四字试验阳性。
3治疗方法根据x线寻找致使膝关节变窄部位及敏感的压痛为定点,定点时患者平卧屈膝位用紫药水作小针刀的靶点,定点后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铺洞巾用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麻醉(局麻)小针刀垂直入刀深度直达骨面刀感似碰到一种实物感,即行横行铲剥2-3下,疏通剥离2-3下,出刀即可。
用消毒敷料稍压针眼片刻,针眼处敷创可贴,以保护创口及止血。
然后按肌腱得以松解,然后嘱另一医者按患者的患侧大腿,术者抓患者患侧小腿用力牵拉,同时给予局部按摩及旋法,经上述治疗后,检查刀口有无出血,嘱病人口服消炎止痛药,舒筋活血药,7天内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治疗3-5个疗程而愈。
4典型病例杨某某,女,汉族,65岁,安乡农民,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月余,行走不变,不能站立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15年前曾被车创伤,当时有淤血肿痛。
未经系统治疗而自愈从那时起每遇劳累和天气变化而至疼痛,站立行走不变,曾针灸和中药治疗可缓解疼痛,近几年来症状明显加重,针灸理疗效果不明显在我院拍片提示左侧膝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骨关节病经上述方法治疗3个疗程疼痛缓解。
随访一年病情未复发。
5讨论小针刀具有针灸的针刺特点又具有西医外科手术的作用即加强了针灸的针刺作用又利用了外科手术的切开作用,使针灸手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闭合松解手术的无创口,不流血的特点,使病人避免切开松解的痛苦也避免了切开组织瘢痕重黏连的忧虑,相处益彰,完善结合中医推拿疗法治疗各种疾病开展时间较短收治病人例数较少,尚有较多不足之处,请同道给以指正,进一步提高和探讨。
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唐立松先生,今年65岁,湖北武汉人,患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他于2012年9月23日来武汉弘济骨科医院医治。
医院为他进行了三次小针刀治疗,明显好转,高兴的他只说:“要不说省城的医院啊,医术就是高!”患者自述,当地求医疗效甚微唐先生说,他双膝关节疼痛,以左膝关节为重,行走无力,2008年7月曾经到当地医院就诊。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膝关节骨质增生症,采用电子膜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同时配用中药口服一个月,未见明显好转。
虽然没见明显好转,但也没想到外地求医,谁还没个腰疼腿疼的呢?但是,1个月前,双膝疼痛再次加重,活动受阻,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起步时疼痛明显。
检查显示,患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唐先生入院后,做了细致的检查。
临床症状:左关节肿胀,双膝眼饱满,双髌周压痛明显,膝关节内外侧及腘窝部亦有压痛。
影响检查:X光片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胫骨、髌骨边缘有骨赘生成。
初步诊断: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规范:效果很好诊断明确后,医院为宋先生制订了详细的治疗计划,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
治疗过程如下:第1次治疗:针刀松解髌周及膝关节内外侧压痛点,对紧张的髌骨支持带采取针刀闭合性松解术疗法。
第2次治疗:1周后,双膝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较前灵活,上、下楼仍疼痛。
针刀松解髌下脂肪垫,滑膜皱襞。
第3次治疗:2周后,左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双膝关节活动度增大,但仍伸不直。
令患者俯卧,针刀松解腓肠肌、腘肌压痛点。
术后,为患者手法复位。
3周后复查:双膝关节活动自如有力。
活动度0°130°,上下楼时,双膝亦无疼痛。
工作时,膝关节无疼痛感。
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医生建议,避免疾病反复(1)按时复诊,积极和主治医生沟通(2)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不要长时间走路,如感觉不适,要随时休息。
(4)运动要适量,病避免上下楼和爬山等。
武汉弘济骨科医院温馨提示:保持良好的心情,对疾病的康复大有好处。
正规有效的治疗、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关键,必须选择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小针刀疗法效果显著。
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法及要点膝关节腔穿刺术(knee joint cavity paracentesis)常用于检查关节腔内积液的性质,或抽液后向关节腔内注药。
一关节穿刺术适用证1、四肢关节腔内积液,须行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2、关节腔内注入空气或造影剂,行关节造影术,以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二药物适用证适用于变形性膝关节病和肩关节周围炎的辅助治疗。
膝关节腔内注射施沛特适用于早期与部分中期的患者,对另一部分中期的患者无效时可以行关节镜手术,对于晚期OA患者,关节面严重磨损,关节间隙消失的患者,向患者告之最好的方法是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三玻璃酸钠注射液的作用机理透明质酸钠为临床上治疗OA的一种常见的药物,其效果得到肯定。
透明酸钠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尤其是在关节滑液中,对滑膜细胞和胶原纤维支架起支持和稳定作用。
透明质酸制剂主要是从鸡冠和人脐带中提取并精制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它以透明质酸钠盐形式出现。
透明质酸钠溶液具有高度粘弹性,在高剪切力状态下(快速运动),滑液主要表现为弹性,透明质酸钠分子网储存量,起到吸收震荡、减轻关节震动的目的;在低剪切力状态下(慢速运动),滑液主要表现为粘性,能量通过透明质酸钠分子网消散,因而起到润滑作用。
通过向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以帮助恢复滑液及关节组织基质的流变学特性---粘弹性,缓解滑膜炎症,减少病态关节液的渗出及缓解关节疼痛,同时能改善关节内环境,为自身高分子玻璃酸分子的合成创造条件,减轻软骨的破坏和促进受损软骨的修复,其在OA治疗中的作用在基础实验和临床实践中都得以验证。
四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法1、部位膝关节穿刺点,可在髌骨内下、外下、内上、外上约1cm处。
以髌骨上缘的水平线与髌骨外缘的垂直的交点为穿刺点,经此点向内下方刺入关节腔;也可经髌韧带的任何一侧紧贴髌骨下方向后进针。
2、术前准备1)准备18~20号穿刺针及注射器。
2)局部严格消毒后,术者右手持注射器,左手固定穿刺点。
《超微针刀疗法》宇文皓月[超微针刀疗法]是在小针刀疗法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加平安、更加有效的方法。
其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 mm,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2.不必麻药和激素,解决手麻、腿麻、疼痛等立竿见影,平安无副作用。
3.进针深度为1cm左右,治疗时不会伤及神经及重要血管,为临床提供了平安包管。
4.进针手法简单,只有提插切割没有其他的辅助手法,这样学员更加容易学习、掌握。
5.治疗时间每次1—2分钟,每三天一次,疗程1—3次即可。
这样大大的节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为我们医生能更好地树立形象品牌。
6.疗效立竿见影:对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头昏、腰间盘突出引起的下肢麻木可立刻见效。
手麻及头昏可当场消失90%左右。
7.刀法切割部位:为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皮神经卡压部位等。
8.超微针刀术后仅有轻微后遗痛,无需对刀口进行呵护及处理,当天可洗澡。
无需用消炎药等防治感染的措施。
总之,超微针刀采取运动医学理论,具有痛苦小、平安无副作用,是患者接受的疗法。
《超微针刀疗法》是运用刀口只有0.5mm的极小的刀锋,切割人体劳损处的筋膜,或人体非固有的支持结构系统,直到肌肉、肌腱、皮神经、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的目的,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一种疗法。
人体的肌筋膜或人体非固有支持系统,一般位于浅层或皮下。
针刀深度只有1cm或1.5cm。
将这些肌肉或肌腱的附属部分切断,或部分切断,其实不影响其运动功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多的伤害。
另外,重要的神经,血管一般都位于人体较深部位。
1―1.5cm的切割深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所以刀法是非常的平安,极大地包管了患者及医生的平安。
刀法中因为刀口小,治疗时无需打麻药。
少了这一环节,也防止了因麻药过敏或麻药误入血管造成病人死亡的风险。
刀法起效的核心理论为改变软组织中是力学平衡失调。
通过人体的骨性杠杆作用或肌肉的力学传导或牵引作用,将人体深层的病变提到浅层来治疗。
通过对人体表浅部位进行松解,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针刀治疗要点规程之定点定位(附操作视频)张天民教授:膝关节五指定位法针刀治疗时,需遵循四步进针刀规程,即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和刺入。
定点,是指在确定病变部位和搞清该处的解剖结构后,在进针部位用紫药水做一记号,局部碘伏消毒,覆盖上无菌洞巾。
因此针刀治疗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针刀相关适应症治疗点的总结。
一、颈椎病针刀治疗要点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教学视频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
类型不同,针刀主要治疗点也各不相同。
1、颈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肩胛提肌,C2棘突旁,或颈固定肌群(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
用针刀斜刺术效果较好,且安全无痛。
2、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固定肌群、项韧带及颈背筋膜等;3、脊髓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颈固定肌群、项韧带、某一压迫节段关节囊、并辅以动态牵引、营养神经药、扩血管药;4、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椎枕肌、腱弓、环枕后膜,C2关节囊;5、交感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或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
其中,肩胛提肌、C2棘突旁是颈椎病治疗最常用点,该处成人80%以上均有损伤(侧卧不用枕为最佳治疗姿势);针刀治疗颈椎病功用应该占70%,而手法整脊,适当用药占30%,针刀医师必须学会整脊术;不要忽视颈椎保健枕、两侧耸肩睡和颈椎保健操的三大要点,因为预防颈椎再损伤比治疗更重要。
颈椎横突侧方入路依据和安全性:颈椎横突较短小,位于关节突前方,与关节突几乎是在一个矢状位上,所以很难保证从后位入路针到的是横突。
而侧卧位横突更容易暴露、触及。
颈椎的神经根出椎间孔后绕行于椎动脉后、外侧方,其前支出横突前、后结节之间的脊神经沟往前下,椎动脉其实被神经根包绕保护,侧位针横突后结节,针刀若要刺到椎动脉必须先过神经根这一关!而前结节只要针刀往后外侧方靠,也不会刺中椎动脉。
所以,术前精确定位,术中轻巧操作,是不会损伤椎动脉的。
椎枕区(颅底枕骨上下项线之间)浅层:由内向外分别有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附着深筋膜:有数条往上的皮神经穿行而过,由内往外分别是:第三枕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在穿行(出)椎枕部时容易受到来自椎枕部紧张挛缩的肌腱、筋膜的卡压、刺激深层下项线:枕下肌群止点,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三肌围成枕下三角,椎动脉在此过C1后弓椎动脉沟进入枕骨大孔,椎枕肌的损伤,寰枕、寰枢关节的错位,容易卡压、刺激椎动脉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眩晕。
小针刀操作规范用针的方式进入人体特定部位,完成切割等功能的器械,在中医筋伤辩证论治、微观解剖、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等知识的指导下,应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针刀疗法。
一、针刀疗法基本操作1、小针刀的应用指征:①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②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③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④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2、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
3、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4、常用的剥离方式有:①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②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③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二、针刀技术的适应症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较完整的诊疗规范,包括病因病理学、病因学、手法学、诊断学、治疗学和护理学。
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三、针刀技术的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
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2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I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Π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根据临床及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五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骰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