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的针刀治疗临床经验_王海东
- 格式:pdf
- 大小:177.09 KB
- 文档页数:2
王海东主任医师应用针刀治疗膝关节疼痛经验王智明;李伟青;王爱华【摘要】王海东主任医师针刀治疗膝关节疼痛,强调辨位诊治,重视髌下脂肪垫的治疗,认为治疗膝关节疼痛应以针刀治疗为主,手法、理疗等为辅.%Chiefphysician WANG Hai-dong treating knee joint ache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dustion therapy,he stresses that diagnosis distinguishing the position,takes emphasis on the treatment for the fat pad under patellae,thinks that treating knee joint ache should by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dustion therapy primarily and technique,physicai therapy and so on for auxiliary.【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1(024)007【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膝关节疼痛;针刀;王海东【作者】王智明;李伟青;王爱华【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王海东主任医师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针刀医学10余年,擅长针刀治疗疑难杂症,且疗效显著,现将王老师针刀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经验小结如下:针刀是中医针灸针与现代手术刀结合的产物,是中医现代化的典范,因为工具的改进使以前无法完成的治疗成为可能,使慢性软组织损伤的闭合性手术成为现实。
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炎的应用优势分析目的:分析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炎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炎患者,应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即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刀松解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关节疼痛等评分较对照组患者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血压上升、晕针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炎的效果可靠,明显改善疼痛膝关节症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标签:针刀松解法;膝关节炎;应用方法;效果膝关节炎属于常见的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可能累及关节的骨质、滑膜与韧带等多个组织结构,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根据相关资料表示,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44%~70%[1],尤其以膝关节炎最为高发,尽管相对于世界我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仍然对国民健康构成威胁。
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其影响将越来越大[2]。
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膝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是改善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措施,针刀松解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中医学治疗手段,对于松解粘连、改善神经根压迫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就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方法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文献[3]《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的标准,膝关节反复发作的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拍摄X线片提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或者发生囊性病变,关节缘形成骨赘;抽取关节液发现则色清亮、黏稠、白细胞计数水平在2×103/ml;膝关节晨僵时间在30 min以上;活动过程中膝关节伴随明显的骨摩擦音。
针刀结合齐温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目的:观察针刀结合齐温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每次针刀治疗后3天行齐温灸法,连灸3天。
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疗机治疗。
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
结论:两组患者经1疗程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标签:针刀;齐温灸法;膝骨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属于风湿疾病范畴,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膝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1]。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成年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为2.2%~9.6%,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高达49%[2]。
膝骨性关节炎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变。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生会越来越多。
该病所致的疼痛不适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的影响也不容低估。
笔者用针刀结合齐温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50~75岁。
其中男36例,女44例,病程最短10日,最长16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中医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修订):①初起多见膝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病情易反复,缠绵不愈。
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摘要目的:探讨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1年3月~2006年10日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
针刀治疗:选关节内外侧间隙及髌骨周围异常的压痛结节,使针刀的刀刃线与韧带走行方向一致,垂直于髌骨缘或关节间隙皮肤进针,对坚韧的结节,行纵行疏通、横向剥离术,关节内外侧纵行疏通时,给冠状韧带也疏通2~3刀,7天后可重复治疗。
中药治疗:以自拟活血健骨汤加减,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结果:本组96例,采用上述方法系统治疗2个疗程后,近期治愈65例(67.7%),显效21例(21.9%),有效8例(8.3%),无效2例(2.1%)。
总有效率达97.9%。
结论:采用针刀疗法,可直接松解膝周围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瘢痕、粘连、挛缩,使关节周围炎症反应减轻,肿胀、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恢复,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针刀中药膝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老年关节炎、膝增生性关节炎等。
临床治疗上方法很多,但各有其优缺点,疗效也不同。
笔者自2001年3月~2006年10日,采用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96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96例,其中男37例,女59例,年龄38~82岁,平均61.3岁。
病程最短3年,最长20年,平均5年,单膝发病62例,双膝发病34例。
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性质为持续性钝痛,晨僵,两膝处于某位置过久后,感觉到局部疼痛,始动痛,稍活动后减轻,劳累或行走过多后又加重,休息可部分缓解。
62例活动时患膝可闻及弹响或摩擦音,57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不能正常下蹲,49例患膝肿胀。
浮髌试验阳性。
X线片:9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或关节周围骨质疏松等。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内经常反复膝关节疼痛。
王海东教授的督脉筋经刺⾻术专家介绍王海东教授带领⽢肃省中医院的风湿科,以⼀把⼩针⼑起家,从50万年收⼊不到的科室做到年收⼊3000多万,把针⼑作为⽢肃省民⽣项⽬推⼴,现在⽢肃有“针⼑基地”上百家,“专科联盟”40多家,带动很多省份⼀起开展“针⼑的普及项⽬”,为基层医院带来了很⼤的效益;王海东教授不单单是⼀位优秀的针⼑⽼师,也是⼀位特⾊诊疗管理的⾼⼿,65张病床的科室,平均加床率10张,门诊的患者最⾼纪录近百⼈,“⽢肃针⼑王”名不虚传!督脉筋经刺⾻术1、督脉筋经针⼑松解术治病的核⼼——阳⽓,督脉为阳⽓之纲,五脏六腑皆有赖于阳⽓的温煦。
调督是为调脏腑,阳⽓通达,⿎动周⾝⽓⾎,五脏六腑如受⽟露之溉,是故脏腑⽣,五⾏⽣化有常,病从何来?⽽治督脉,先治其径,路通则⾏,路滞则停。
脊柱为督脉之所,脊柱顺则督脉通。
“针⼑松解⼤椎五⽳治疗产后风临床观察”,“针⼑松解的温经通阳作⽤”。
2、督脉刺⾻治疗的理论依据《素问·⾻空论》:“督脉⽣病治督脉,治在⾻上,甚者在脐下营”。
该句可理解为从病情的轻重出发,轻的直接在督脉的脊柱⾻上进⾏治疗,重的则任脉的脐下进⾏治疗。
从句式上存在对⽐和呼应的关系:⾸先是病情的轻与重(甚者)的对⽐呼应,然后是“治在”与“在……营”的呼应,“⾻上”、“脐下”的呼应。
“脐”位于“阴脉之海”的任脉,与此相对应的“⾻上”应当为“阳脉之海”的督脉(脊柱⾻上)。
3、督脉刺⾻术的形成整理《内经》中“治在⾻上”的刺⾻法⽅法,主要有这两种:短刺法:《灵枢·官针》云:“凡刺有⼗⼆节,以应⼗⼆经……⼋⽇短刺,短刺者,刺⾻痹,稍摇⽽深之,致针⾻所,以上下摩⾻也。
”输刺法:《灵枢·官针》云:“输刺⾻者直⼊直出,深内之⾄⾻,以取⾻痹,此肾之应也。
”结合⽬前临床应⽤的刺⾻技术及针⼑技术我们提出了“督脉筋经刺⾻术”这⼀技术。
操作技术要点1、治疗部位1、治疗部位在督脉筋经循⾏部位的⾻结构上作为治疗点督脉经筋循⾏:督脉经筋起于会阴,上结尾⾻,经骶4嵴骶尾韧带夹脊筋膜区带上⾏,达腰5棘上筋结点--腰中阳关,上⾏棘上韧带筋膜区带,结于腰3棘督脉经筋循⾏:上筋结点命门,上⾄夹脊筋膜区带胸11棘突下筋结点胸中阳关,⾄夹脊筋膜区带结于胸9棘下筋结点筋缩,结于胸6棘上⾄阳,结于夹脊筋膜胸3棘下⾝柱,上⾏⾄颈7筋结点顶椎,⾏⾄项韧带颈4棘筋结点颈中,结于颈2棘突筋结点哑门,上⾏⾄枕外隆突脑户,上⾄巅顶百脉交汇点百会,经额前经筋交汇印堂,下⾏⾄⿐尖素髎,经上唇经筋区带⼈中,终结于上唇齿正中筋结点龈交次。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0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研究针刀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和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对50个临床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临床上其他治疗方法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比较,并进行总结。
结果:从50例临床的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率优良达到36例,治疗效果一般的9例,未达到治疗效果的5例。
治疗率达90%,优良率达72%。
而临床上60例其他治疗方法的平均疗治疗率为83%,优良率为69%。
结论: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其他方法更为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体会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膝盖红肿痛、弹响、积液等,膝关节僵硬、发冷也是膝关节炎的症状之一,以僵硬为主、劳累、受凉或轻微外伤而加剧,严重者会发生活动受限。
现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以硫酸氨基葡萄糖为主的药物治疗、针灸、推拿以及关节镜治疗等。
但关节镜治疗损伤大,其他方法治疗疗效长、见效慢、治疗效果不好。
近年来采用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5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颈肩腰腿痛门诊,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40-71岁,平均(51.30±7.2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①前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有骨摩擦音,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③晨僵<30min;④年龄>38岁;⑤膝检查有骨性膨大(骨性肥大)。
满足①②③④项,或①②⑤项或①④⑤项者可确诊,本组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因一起的骨性关节炎,此50例均采用针刀治疗。
翻阅近5年临床治疗资料筛选出60例其他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病例,使其男女比例以及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均和实验组相近。
两组治疗疗效进行对照,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30度左右,暴露膝关节,膝下垫软枕。
膝痛潜伏者——隐神经髌下支揭秘《针刀治疗篇》1隐神经股段隐神经股段: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从股神经发出, 入收肌管后先与膝降动脉伴行, 后与隐血管伴行穿收肌管前壁的裂孔至缝匠肌深面。
此裂孔由腱性组织围成, 孔内隐神经的周围有脂肪结缔组织填充。
孔内隐神经多为扁圆形,。
出裂孔后, 隐神经与伴行血管在缝匠肌深面下行至膝关节内侧面; 再贴关节囊外的腱性组织斜向后下方,入缝匠肌与股薄股腱间隙,穿缝匠肌下端后缘处的深筋膜浅出。
2隐神经髌前支卡压软组织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前方疼痛不适,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有髌下脂肪垫损伤、髌韧带损伤、膝横韧带损伤、冠状韧带损伤、髌韧带下滑囊炎以及股四头肌劳损引起的髌骨运动轨迹异常所致;以上诸症,针刀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但多次治疗疗效欠佳时,不能忽略了隐神经卡压导致的膝前痛。
笔者自2014年2月-2017年3月,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因隐神经髌前支卡压,以“膝前痛”为主诉的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3诊断标准一般资料均为2014年11月-2017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刀门诊的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45-72岁,平均53岁,左膝9例,右膝14例;病史7个月-2.5年;均无创伤或膝部手术。
诊断标准1、膝前部/下内侧阵痛,或为隐痛,或为阵发加剧,行动一般无妨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2、多数病例压痛点局限在膝关节内侧,尤其在胫骨内髁等骨突部和髌骨内缘,局部Tinel征阳性;3、局部触诊可扣及痛性筋节或条索状包块;4、好发于中老年男性;4针刀治疗针刀治疗1、体位:病人取平卧位,患膝微屈外展。
2、定点:选取隐神经髌下支卡压部即膝内侧压痛最明显部位。
3、消毒:局部常规用碘伏消毒,铺洞巾。
4、操作:垂直进针,刀刃与隐神经髌下支走行方向平行;针刀穿过深筋膜即可,不做大幅度松解手法,网状多点式松解3-4针,以手下有松动感出针;针刀松解每周1次,一般需要治疗1-3次。
针刀镜微创清理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 PRP )治疗膝关节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针刀镜微创手术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炎疗效。
方法:80例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刀镜微创清理后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后随访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针刀镜微创清理治疗膝关节炎疗效确切,效果肯定。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PRP)针刀镜膝关节炎疗效膝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KOA)是以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伴或不伴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病理特征的常见性疾病。
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肿大、畸形及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轻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重者致畸致残,丧失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该病在中年以后多发,女人多于男性。
针刀镜微创手术清理微创后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膝关节炎,目的是在针刀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软骨损伤的程度、关节内有无游离体等改变,并可取滑膜、关节液进一步检查,为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晶体型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疾病提供证据支持,明确膝关节炎的诊断。
针刀镜治疗直达病变部位,疏通松解关节内外、透明达关节膜原,驱除伏邪疾患,改善关节肿痛,缓解症状,清除病变关节部位的软骨、坏死组织碎屑、炎症介质及分解代谢酶类和免疫复合物,调整关节液渗透压、酸碱度,改善关节内环境,可使滑膜炎症迅速消退,预防关节进一步破坏。
富血小板血浆(PRP)从血液中提取出来的血浆中血小板的含量相当丰富,含有高浓度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白细胞。
王海东主任医师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五批省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从事针刀医学10余年,擅长针刀治疗风湿性疾病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笔者随师学习多年,现将王老师针刀治疗四肢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上肢疾病重视颈部治疗针刀医学是近年发展起来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王老师针刀治疗上肢疾病时非常重视颈部的治疗。
他认为:颈部是人体重要的结构,从大脑发向上肢的指令均通过颈部的神经传递,上肢活动的相关信息也需经过颈部而上传大脑,并进行相应功能调节,这样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支配上肢活动的肌肉大部起于颅骨及颈椎的相关结构,供应上肢血液的血管都走行于这些肌肉之间,而人从爬行变为直立后,颈部要支持头部的重量,加之颈部活动灵活,最容易受到损伤,尤其在生活中长期不合理使用颈部,更容易造成局部肌肉的慢性劳损而发生炎症改变,持续的炎症及其局部的渗出物导致肌肉、肌腱、韧带粘连,同时炎症介质刺激所产生的疼痛使肌肉挛缩,挛缩的肌肉进一步加重疼痛和功能受限的程度,肌肉挛缩后肌肉、神经、血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发生了变化,局部张力增高,刺激肌肉起止点持续增生而形成骨刺,骨刺形成后又加重了神经、血管的压迫程度。
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主要由颈5、6、7、8神经前支及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因此颈部的损伤性疾病必将影响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如上肢的疼痛、无力、麻木、发热、发冷、蚁行感等感觉异常和肌肉萎缩,以上是针刀治疗上肢疾病从颈椎治疗的解剖及病理基础。
在诊治上肢疾病时王老师一般先询问患者的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活动患肢并体会疼痛的部位,以观察患者功能受限情况,判定病变肌肉及性质,再进行重点检查,在相应部位仔细触摸、按压、拨动,寻找阳性反应点(压痛点、阳性反应物等),并确定病变肌肉、韧带、肌腱的范围、层次、硬度和活动度。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摘要】针刀松解术作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临床试验结果,分析针刀松解术的原理及方法,探讨该方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
研究发现,针刀松解术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随访结果显示,部分患者获得了长期的疗效,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针刀松解术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其治疗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针刀松解术、临床效果观察、治疗、研究、原理、方法、试验结果、并发症、随访、结论、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渐增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的副作用、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长等问题。
虽然针刀松解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具体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具体疗效及安全性,为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和随访,评估针刀松解术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医疗建议。
深入研究针刀松解术的原理和机制,从理论层面上解释其作用机制,为该治疗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刀松解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的临床效果,通过系统的临床研究方法,全面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贾明【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89%VS 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SOA、WOMAC以及VAS评分均显著的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进行临床的广泛的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3页(P1391-1393)【关键词】针刀松解术;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作者】贾明【作者单位】沈阳市中医院骨一科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膝骨关节炎(KOA)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升高[1]。
患者主要是膝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主,表现为严重的膝骨关节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2]。
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科对74例KOA患者采用针刀松解术进行了,取得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
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3];中医诊断标准均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膝骨痹的诊断标准。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一、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原理针刀松解术是一种将微针或微刀穿刺膝关节软骨进行局部切割、减张、松弛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疾病的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无需开放手术,在麻醉下就可以进行,并且对软骨、韧带、滑膜等病变部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针刀松解术可以减轻病变组织的压力,增加关节内润滑液,并且刺激软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经过手术后,患者可以快速康复,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二、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1. 实验对象本次临床观察共选择了100名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63例;年龄范围为45-70岁,平均年龄56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膝骨关节炎,且未能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针刀松解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手术后,患者均给予相关的术后处理和康复训练。
3. 治疗效果评价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评估。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
4. 结果分析经过一年的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大幅度下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评估中,日常生活能力、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状态均有显著提高。
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复发病例。
三、讨论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显示,该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并且术后的康复过程相对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规范性和术后康复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在本次观察中,尚未能观察到长期效果,因此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确认针刀松解术的持久临床疗效。
针刀缓解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发布时间:2023-02-23T02:35:52.6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1期作者:杨成江[导读] 探讨对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予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
杨成江重庆市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邮编:401338。
摘要:目的:探讨对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予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口服萘丁美酮治疗对照组(n=40)与联合针刀治疗观察组(n=40),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0.00%vs72.50%,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WOMAC评分(55.26±15.27)分、(39.52±13.51)分、(36.22±12.80)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患者联合针刀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刀;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关节功能膝骨关节炎属于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因关节软骨溃疡、脱失、纤维化导致,而膝关节活动量大且负重大,故很容易发生该类病变[1]。
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程长,常伴随顽固性疼痛,对患者的健康有严重威胁,常规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虽然能减轻患者疼痛,但整体效果仍然不佳[2]。
针刀治疗近年来在骨科已有了较多应有,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等优势,能有效松解粘连,改善血运。
该次研究选择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患者80例,通过随机对照,探讨了针刀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1年1-12月收治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患者80例。
纳入标准:(1)满足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均存在顽固性疼痛;(3)认知正常;(4)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膝关节疾病者;(2)膝关节畸形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心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5)特殊生理时期者;(6)膝关节皮肤明显损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