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8年考研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浙江林学院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比较分析题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10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运用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2分)
理性认识是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
(2分)
首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分)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和源泉。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又必须深化为理性认识。
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分)
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中也渗透着理性认识。
2、必然性与偶然性(10分)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2分)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性的趋势。
(2分)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的。
(3分)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只是对事物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必然性与偶然性又是统一的,(3分)
1。
2008漳州师范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院原理一、名解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2、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意识的能动性:意识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就是说,他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从而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4、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事物内部各要素、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
5、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不能一概而论。
7、度: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8、辩证的否定: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来说,否定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包含肯定于自身的否定称为“辩证的否定”9、实践: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10、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
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是唯物的、辩证的,也是社会的、历史的。
马哲在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正确地、彻底地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
2、我党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第一个基本点,“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灵魂。
实事求是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思想精华,它既深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史观。
2008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哲学的特点即它与其他具体科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A.它在对象方面探讨的是人与世界的关系B.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C.它是社会知识的理论体系D.它是科学之科学的理论体系E.它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理论体系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A.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问题B.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与客观必然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问题E.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表现在:A.前者坚持运动发展的观点,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B.前者坚持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后者则坚持思维、精神是世界的本原C.前者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后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D.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E.前者是一元论,后者是二元论的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事物现象和本质的关系E.认识的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就是A.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范畴B.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C.等同于运动变化D.物质运动的形式E.全部抛弃旧形式6.在把握矛盾范畴的辨证含义时A.首先必须注意辨证矛盾就是逻辑矛盾B.首先必须注意区分辨证矛盾和逻辑矛盾C.承认辨证矛盾和允许逻辑矛盾是完全不同的D.承认辨证矛盾和允许逻辑矛盾是完全相同的E.辩证法就是揭露和克服思维中或叙述中的逻辑矛盾的方法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以下内容: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为群众做主8.认识论中,历来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一是主张信念和信仰到现实B.一是主张情感和意志到理智C.一是主张物质引起感觉、思想,从客观到主观,“从物到感觉和思想”D.一是主张感觉、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从思想和感觉到物”E.一是主张科学与逻辑到实践9.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这说明认识的辨证过程就是A.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原则C.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运动过程。
2008年首都师范大学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考试科目:7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本题共50分)
1.简述哲学的功能。
2.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特点。
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4.简述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和联系。
5.简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及意义。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每题10分,本题共40分)1.自然科学真理没有阶级性,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
2.运动不等于发展。
3.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4.“强调公平是要退回到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去”。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本题共60分)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说明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意义。
2.运用有关经济学原理,说明“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容及意义。
浙江林学院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姓名考生编号
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放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本试题、草稿纸或其它纸张无效。
一、比较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2、必然性与偶然性
3、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2、简述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三、原著理解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
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5页,人民出版社,1995版2、“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
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
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选集》第2卷第8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它们的内在联系。
2、人民群众与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
第1页,共1页。
苏州科技学院
二00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伦理学试题编号:612 试题名称:哲学原理
请考生注意:试题解答务请考生做在专用“答题纸”上;
做在其它地方的解答将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发展
3、质变
4、扬弃
5、社会意识
6、社会生产力
7、相对真理
8、精神文明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2、简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用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分析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
文化的关系。
2、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 1。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程考试 B 卷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2、马克思用40年时间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创造了剩余价值规律。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它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它是不利的。
5、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所以商品的价格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6、“官可定钱值,而不能限物值。
”说明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由政府决定。
7、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执行的职能都是流通手段。
8、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能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
9、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都能获得的。
10、流通中不等价交换如贱卖贵卖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1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12、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4、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15、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的。
16、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
17、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18、哲学上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是一个含义。
19、“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20、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21、垄断是为了避免竞争中两败俱伤而形成的资本家同盟,所以,垄断就必然消除竞争。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23、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4、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25、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6、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27、认为自然界立法。
28、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2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考研政治真题之马哲部分2009一、单项选择题: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 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 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3.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 自由理性的外化二、多项选择题: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18.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0-19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0-27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1-35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1-44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1-51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1-68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2-96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2-108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二OO八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3 道大题(共计 9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
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简述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3、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4、简述事物的发展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
二、解释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5、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才是无条件的。
6、人是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7、价值多元化意味着价值领域不存在统一性。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
8、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
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思想。”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