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认知策略的崛起.

元认知策略的崛起.

元认知策略的崛起.
元认知策略的崛起.

元认知策略的崛起

[ 10-06-18 15:06:00 ] 作者:盖淑华闫文军殷

莉编辑:studa090420

【摘要】为了充分了解元认知策略,我们从分类框架和研究重心两方面来追溯该策略研究的崛起过程,并简述其研究现状,以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第二语言习得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by classifying the reports into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focus. We also collected some up-to-date research finding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Learning strategies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评估的三种策略。该策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为了充分了解元认知策略并意识到其重要性,我们将沿着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发展轨迹,从分类框架和研究重心两方面来追溯该策略研究的崛起过程,并简述其研究现状,以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分类框架的明晰

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1928~)于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关注并调控认知活动的知识与能力,也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的过程(1979)。

著名的语言学家Rubin(1975)早期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框架中,根本没有元认知策略的影子,他认为学习策略只包含心理特征、交际策略、社会策略、认知策略。后来,Rubin(1987)提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从此对立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此基础上,O’Malley & 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元认知策略的地位。但是,学习策略的归类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多数框架都未反映出学习者在采取交际、社会或情感等策略时是否采用了监控手段,这样一来,居于管理层面的元认知策略在整个学习策略框架中的地位始终很模糊。可以说,目前的分类远没有体现出元认知策略应有的地位,我们期待着更完善更系统的分类体系。

事实上,弗拉维尔在他最初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的八年后也扩展了元认知的概念。在谈及元认知的本质与发展时,弗拉维尔指出:“这一概念可以扩展到任何心理现象,而不仅仅限于认知范畴。...任何一种监控都可视为某种形式的元认知”(1987)。由此可见,元认知作为一种深层的认知活动,其认知对象不仅是智力活动,还包含了交际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文秋芳(1993)的学习策略分类中拓展了元认知策略的范畴,她命名为“管理方

法”,认为管理方法“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认知方面,二是情感方面”,这与Flavell 观点不谋而合。

[ 10-06-18 15:06:00 ] 作者:盖淑华闫文军殷

莉编辑:studa090420

二、研究重心的转移

最初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元认知策略丝毫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随着研究的深入,元认知策略的地位才逐渐凸显。“成功者策略”最早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但是,成功者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推广性呢?策略训练中要考虑诸如文化差异、年龄、学生的教育背景、学生和教师的语言观、不同的认知风格等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的发挥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从对成功者策略的研究中,专家发现学习效果的好坏是策略使用的质量,不是数量,即有效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决定策略使用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元认知策略,由此,元认知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三、研究现状

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还不成熟,国内学者也是在近五年才陆续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但已有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对大学生英语成绩有显著的影响(杨晓梅,2005)。在听力教学方面,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尤其对听力差但语音基本标准的学生效果最好(杨坚定,2002)。在阅读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阅读元认知策略训练方法对阅读有较大的影响(潘黎萍,2006);同样,元认知策略训练也可提高大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并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魏莉,2005)。

四、结语

在素质教育中,元认知策略因其能够使学生成功处理解决新问题而成为教学的必然,但元认知策略训练还处于早期阶段,对于未来的元认知策略研究和培训,要从完善元认知理论和创设训练环境等多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 Flavell, 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 J ]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34): 906~911

2 O’Malley, J.&A. 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Rubin, J. The stud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2)

4 孔文、李清华.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和认知策略使用与英语水平关系的研究[J].现代外语,2008(2)

5 潘黎萍.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2006(1)

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听力水平 一、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视听教学法时期的听力不可教——认为学生会通过渗透、慢慢地融会贯通来掌握听力,变化为随意听些带有听力理解题的篇章,其大部分篇章的语言都是书面语,然后到策略教学法,主张学生运用听力学习策略,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听”。学习策略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与元认知知识同属于元认知范畴。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元认知策略则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如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等。 二、元认知策略概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O’Malley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①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整策略和驾驭学习策略;②认知策略——理解策略,如利用原有知识帮助理解等;③交际情感策略——如提问策略和主动发言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即用于了解学习并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来控制学习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性策略,学习者用以控制、调节并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影响英语听力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此外,Wenden等学者利用访谈等方式,根据不同社会环境中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活动,把元认知策略概述为“学习者对语言目标、资源以及资源的利用、优先考虑的语言项目、学习语言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所做出的决定”。 我国外语教研人员调研学习策略时,结合中国学生具体情况,把元认知策略细化为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预测重点难点、选择注意力、安排时间等。调查结果表明,听力学习策略是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之一,不仅得不到学生重视,也被教师忽视。元认知知识或意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础。学生只有认识了所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了自己语言学习的能力,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随时监控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所以,对元认知意识和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三、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1.听前策略 听前策略是指听前的组织计划安排,包括找出听力课程的特点及难点、制定短期或长期目标。开始听力训练前学生通常不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与学习方法,对听力课程有畏难情绪,这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为听力训练做好准备。上课前应帮助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认知策略是指直接作用于输入信息的策略(O'Malley和Chamot,1990)。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信息后需要运用一些认知策略来帮助他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这些信息。在英语阅读中自觉、灵活地使用认知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Learning strategies include meta-cognitive strategy, social,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which refers to a direct role in input information strategy (O 'Malley Chamot and, 1990). Students gain from reading materials to use some information cognitive strategies to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informatio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In English reading, flexible use of cognitive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s very important. 一、定义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A definition The cognitive strategies learners of some of the information is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and its basic function of two aspects: one is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effectively, Two is to classify the storage system. 二、类型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师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Type (1) repeat Retell strategists in working memory refers to keep information, use interior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 or reproducibilit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ttention in learning materials. (二)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 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对于比较复杂的课文学习,精细加工策略有说出大意、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 (2) finishing strategy Finishing strategy is to show the new information and the minds of old information to increase the deep processing of new information meaning. It is often described as a kind of understanding memory strategy, its message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You can recollect the contact information, the original way, namely the extraction of clues. The thorough careful precision, the easier it. For complex text study, fine processing strategy, summarize and set out, use your own words analogy notes, interpretation,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完整word版)怎样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怎样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元认知是近十几年来,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非常引入注目的新概念。所谓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项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与监控。 通过研读《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一章,我发现“元认知”与有效的“学习策略”直接相关,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①意识性。能使学习者明确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干得怎样、进展如何。②调控性。使学习者能随时根据自己对认知活动的认知,不断作出调节、改进和完善,使认知活动能有效地向目标逼近。 结合我研究的课题,相信元认知策略将会引领学生畅游数学王国的过程中,时时反思,用心感悟,从而使隐形的数学基本思想在恰当的契机中彰显。那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了解自我的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采用元认知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首先应了解元认知的发展特点。《认知心理学》较系统的揭示出: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

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从外控到内控 3.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 4.从局部到整体 由此,我联想到班级里部分学困生果然表现出元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往往是外控还未有效地向内控转化,自我观察、自我监控仅停留在无意识或操作不熟练的水平上,或元认知的操作还仅限于局部范围内。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元认知的水平呢?我翻阅了相关理论资料,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尝试了一些方法。 一、传授法: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知识。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鼓励“自我探索”的学习方式。 2、培养课前预习,学会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3、思考问题注意运用“归纳”“转换化归”“简化”等基本数学思想。 4、传授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生成适当的学习策略。 二、评价法: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1、教师的鼓励要及时、评价要适当和具体。 2、引导学生善于接纳他人的评价。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弗拉维尔(Flave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中文译法主要有这样几种: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一、相关背景概念 (一)元认知 它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一个是元认知知识,即有关个人、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一个是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和相应的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即知道何时做,如何做,即有关修正人、任务以及策略的知识:一个是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元认知策略 学习时,学习者要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解决问题。例如,假如你读一本书,遇到一段读不懂,你该怎么办呢?你或许会慢慢再读一遍;你或许会寻找其他线索,如图、表、索引等来帮助理解;或许你还会知道这一章更前面的部分,这意味着你要学会如何知道你什么地方不懂,以及如何去改正你自己。此外,你还要能预测可能会发生什么,或者能说出什么是明智的,什么不是明智的。所有这些都属元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概括起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1.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给学习作计划就好比是足球教练在比赛前针对对方球队的特点与出场情况提出对策。不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为了应付测验,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应当有一个一般的“对策”。成功的学生并不只是听课、作笔记和等待教师布置测查的材料。他们会预测完成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在写作前获取相

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与监控

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与监控 提要:阅读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与监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学习策略的调整(认知监控)是以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知识为基础的。有效的阅读理解离不开阅读者的元认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就必须运用元认知策略调控。阅读中的元认知监控活动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策略监控和结果监控。一个有效的阅读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元认知调控过程。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策略;监控;英语阅读 Metacognitive Strategy Monitoring in English Reading Y ang Ai y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Reading is a cognitive process unique to humanity, during which metacognitive strategy monitoring plays a vital role. Based on the study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y,readerspracticemetacognitive strategy monitoring in English reading. A goo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due to a reader’s metacognition, therefore a good reader should practice metacognitive strategy monitoring in English reading,which includes objective monitoring, process monitoring, strategy monitoring and result monitoring. An effective reading process is a cognitive process as well as a metacognitivemonitoring activity. Key words:metacognition;metacognitive strategy;monitoring;English reading 1 引言 “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Flavell 1979)。元认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元认知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即元认知调控。有效的阅读理解离不开阅读者的元认知,它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主动地控制自己的理解过程(张必隐1992: 87)。张玉萍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为目的,指出,“在写作中应用元认知知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写作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张玉萍2009:168)。本文旨在探讨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中的价值。 熟练读者和初学者在元认知技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熟练读者能够意识到阅读的一般目的,能够意识到一项特定任务的具体目标,初学者面对不同内容的课文时,或在不同阅读情景中目标不明确,难以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熟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及时意识到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注意它,想办法解决它,而初学者往往使问题累积;熟练读者比初学者更可能使用各种有效的阅读策略;熟练读者的策略使用比初学者更灵活。熟练读者更可能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策略,而初学者倾向于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单一策略。因此,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在于有效地运用阅读策略调节和监控自己的阅读行为(董奇周勇 陈红兵1996: 53 )。 2 英语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调节与监控 2.1 目标监控 目标监控(objective monitoring)是指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方式,如略读(skimming),通过扫描迅速掌握主旨大意;寻读(scanning),用搜索确定信息,从而达到找出答案,解决问题的目的;泛读(extensive reading),阅读较长材料,主要涉及到整体的

(完整word版)怎样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怎样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习的有用性 元认知是近十几年来,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非常引入注目的新概念。所谓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任何事项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与监控。 通过研读《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一章,我发现“元认知”与有用的“学习策略”直接相关,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严重的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两个严重的功能:①意识性。能使学习者明确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干得怎样、进展如何。②调控性。使学习者能随时根据自己对认知活动的认知,不断作出调节、改进和完善,使认知活动能有用地向目标逼近。 结合我研究的课题,相信元认知策略将会引领学生畅游数学王国的过程中,时时反思,用心感悟,从而使隐形的数学基本思想在恰当的契机中彰显。那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了解自我的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采用元认知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的有用性呢? 我认为,首先应了解元认知的发展特点。《认知心理学》较系统的揭示出: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体现出以下特点: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从外控到内控 3.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 4.从局部到整体 由此,我联想到班级里部分学困生果然表现出元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他们往往是外控还未有用地向内控转化,自我观察、自我监控仅停留在无意识或操作不烂熟的水平上,或元认知的操作还仅限于局部范围内。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有用地提高学生元认知的水平呢?我翻阅了相关理论资料,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也尝试了一些方法。 一、传授法:传授必要的学习方法知识。

元认知与学习策略全解

j元认知与学习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 J.Flavell 《认知发展》,1976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与控制。 元认知结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 (一)元认知知识(p198) 1、个人因素: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 个体内差异的认知、个体间差异的认识、人类认知的普遍性特征的认识。 (1)个体内差异:如有关自己更擅长数学而不是化学的知识。又如:有的人通过阅读比通过听讲会学得更好等信念。 (2)个体间差异:一种关于他人的社会认知技能的信念。如:如你关于父母比大多邻居对他人的需要和情感更敏感的信念。 (3)认知普遍性:关于人类的心理一般是什么的知识或信念。 例如:无需读书就能知道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且十分容易出错。 又如:你也知道,人们有时理解、有时不解,有时理解错误或误解,稍后你可能回忆起现在没能回忆起来的内容。

2、任务因素:有关材料或任务的知识 (1)与任何认知任务中人们所遇到和处理的信息性质有关。 个体已认识到这种信息的性质对你处理信息的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你从经验得知,理解并记住复杂且不熟悉的信息通常是困难且费时间的。你也知道,如果可供你使用的信息缺乏且不可靠的时候,这意味着基于这种信息的判断和结论可能是错误的。 (2)涉及任务要求的性质。即使可供适用的信息完全相同,你也知道其中的一些任务更难,要求更高。 例如:你知道,记住一个故事的要点比记住故事的确切字句要容易。 (二)元认知监控 1、概念: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2、学习监控结构:计划、监视、调节 元认知检测和自我调节:问题解决过程中一个人如何支配自

2019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元认知策略_370

2019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考点:元认知策略 【摘要】教师资格考试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详情如下: 相关推荐:2019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精髓汇总 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

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知识点“教师资格考试元认知策略”的配套习题 【单选题】下列属于元认知监视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浏览阅读材料 C.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D.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查看答案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是教师资格频道为您整理的2019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视角下的阅读策略研究

元认知视角下的阅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0-06-23T15:09:24.500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雪松 [导读]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王雪松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元认知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与协调作用。本文分别从元认知知识的效用、元认知的监控和元认知之体验三个方面阐述了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探讨了元认知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作者提出了元认知意识与策略对学生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阅读计划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提高元认知意识,帮助他们构建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元认知体系。 【关键词】阅读策略元认知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的效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682(2010)02-0116-02 【Abstract】Metacognitive knowledge serves as guidance and coordination in teaching college read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in the reading competence respective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and metacongitive experience. She explor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proposes that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and strategies can help students set up clear reading goals and realistic plans in reading tasks. In teaching reading, teachers not only need to enhance students’ metacognitive awareness but also should help them build their metacognitive system to achieve reading competence. 【Key words】Reading strategy Metacognition 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一、元认知概念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自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 J.H. Flavell)于 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与含义以来,有关元认知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元认知的实质就是指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包括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对认知过程、结果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主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元认知监控包括制定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这三个构成要素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元认知认为当个体进行认知活动求知时,个体自己应能明确他所学知识的内容和性质,也应了解如何进一步支配知识以解决问题。学习者自己要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要达到什么水平,以及用什么方法检测自己的水平和采取何种措施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就是对如何进行阅读这一问题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监控和评价,从而使阅读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觉、能动的认知活动。元认知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和协调作用。国内外大量元认知研究表明,学习中如果缺乏反思、监控和评价策略,学习者则很可能只是获得一些零散的学习策略。当然,所有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而策略优劣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否能够通过自我评价和调整来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优秀生和差等生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元认知水平的差异。 二、元认知理论与阅读教学 1.元认知知识的效用 元认知知识的效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上。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对于那些阅读水平较低,对阅读信心不足,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尤为显著。学生的阅读学习之所以受自我效能感影响,是因为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自我监控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自我效能低的学生相比,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学习策略更加优化,并更加注意自我监控学习效果。元认知知识对阅读的影响很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难度、性质的认识影响了他对认知策略的选择。此外,一个好的策略使用者还必须知道何时、何地、怎样以及为什么使用这些策略。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第一部分阅读题中,熟练的阅读者只需了解文章大意并适当地运用略读、寻读、粗读等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而在其它试题题型,如完型填空、细节回答的阅读中,则要求学生采用细读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元认知感强的学生在应试阅读时,大都能保持头脑清晰,合理分配其时间和精力。在认识到元认知策略的价值后,学生们会更积极地在学习中使用这些策略。 2.元认知的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运用自我控制的机制,不断地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解。元认知监控对于阅读理解的影响在于它能够对学习者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和调节,其目的不仅在于提高阅读理解的技能,而且对于监控学习者的阅读过程,产生良好的阅读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依照认知活动的发展进程,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可分为四种:计划,即在阅读前,根据任务的性质特点,确立阅读目标,计划并安排合适的阅读活动,考虑可选择的阅读策略;监控,即在阅读中,排除干扰,及时评价、反馈阅读活动中的有关信息。实施阅读计划,反思是否切实地按照计划或预定的策略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评价,就是根据阅读目标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调节,即在阅读活动中通过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采取可行的补救措施。 3.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认知与认知活动之间的桥梁。元认知体验在阅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阅读中,元认知体验一般指读者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或通过反省而获得的更具概括性的经验。读者通常会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对阅读产生一定的预期,如阅读任务和难度的评估、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程度等。随着阅读的进行,学习者阅读体验也相应地随着其进展状况而改变,如发现面临的困难和考虑解决的办法。读者在阅读时若能敏锐而正确地意识到当前认知活动的状态就可以采取适当有效的策略进行调整,待阅读结束后再根据阅读结果享受成功经验或吸取教训不断地改进。元认知体验在认知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使阅读者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目标或修改、放弃旧目标,还能使认知主体根据体验的结果来改动、修订或增

浅谈元认知策略与其当中评价策略的重要性

浅谈元认知策略与其当中评价策略 的重要性 元认知是对认知活动进行反思的知识系统,是对认知的认知。而所谓元认知策略,指的是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控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由其定义易得,其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三者相辅相成,缺少其一都会导致学习效率大大下降。 缺少计划,在学习的时间管理上不能达到最高效率,在学习的目的与方向上可能也会有所偏差,没有计划的学习事倍功半。此外,能否按照计划进行学习;能否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学习速度调整;能否根据新问题调整学习目标;发现学习方法的不足时,能否及时调整等一系列的问题思考,都是对自身学习状态地监控与调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进行调整。因此,监控也是一个尤其重要环节。当我们完成学习任务以后,我们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与反馈。就像下围的高手都会有的复盘的习惯——复演该盘棋每一步的走向,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复盘使整盘棋最大利用化。而在三种学习策略中,评估策略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评价为整个学习过程注入灵魂,将学习资源最大利用化。在高中时期,我就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一次质的转变。高一高二的时候,我总能利用好时间进行学习规划,并能及时完成老师下达的学习任务,但是无论我多么努力,成绩还是没能更上一层,我陷入了沉思与自我怀疑。在一次期中考后,我还是主动地去找老师寻求帮助。“做题的意义不是在于检测你答案的对错,而是在于什么原因导致你做错了这道题,这道题目涉及的哪些知识点还没掌握,考卷各部分的时间分配上是否妥当等等,由果溯因,对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一次复盘,才能有新的感悟“。那次谈话以后,我重新调整了学习策略,对每一次的考试都进行多方面的复盘,并对错题进行记录与分析。之后我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成绩提升不少,也养成了复盘的好习惯。而这一好习惯也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回头看来,刚开始的我在学习阶段只有计划与监控,没有对其进行一个评价与反馈,无法将学习资源最大利用化,而在开始复盘之后,学习效率则大大提高,再一次印证评价策略的重要性。 在实践研究中,在施教者角度,可以通过自身经验的传递来让学生学习评价策略。由于本身其概念的“反馈”和“评价”两词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某一学习阶

语文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4-04-08T09:23:01.2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增芳[导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河北省临西县第一中学刘增芳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思辨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近年来,元认知策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做的实证研究中,大部份实验证明元认知策略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在语文和英语阅读上都有显著效果,因此,这半年,我在书本的理论指导下,编制了一套元认知策略培训 方案,对我教的一个班进行语文阅读元认知策略培训。本文欲从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上去发现其对阅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阅读教学阅读理解能力 一、元认知策略的界定和分类Flaven于1979年正式提出了 “元认知”这一术语,他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①他强调元认知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认知,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元认知是一种能力,是关于我们知道什么,我们怎么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一能力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我们的学习过程。②Brown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以及控制”,“是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③从对元认知的定义来看,目前在学术界对“元认知”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关于元认知是 “认知的认知”这一观点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作者倾向于的界定是:元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认知活动过程的认知,即“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策略一般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 计划策略使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化,使解决问题时避免粗枝大叶和杂乱无章。监控策略是一种控制的方式和方法,它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加以监督控制,使解决问题的步骤朝计划的方向进行。调节策略是一种评价调整的方法,它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效果加以评价,决定是否调整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阅读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思考、理解、接收信息的过程。表面上看是读者感知书面文字、理解文字内容,实际上是读者逻辑推理的复杂过程。任何阅读过程的推理都离不开恰当的调控(计划、监控、调节、评价)。 Carrell (1989)的研究发现无论是阅读母语还是二语文章,读者对某项阅读策略的元认知意识越高,阅读水平就越高。Kin-nun(1995)等人曾做过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调控水平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两者成正相关,比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伴随着比较高的理解调控水平。综上所述,,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掌握、运用对学习有重要影响。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一般学生强,而且善于使用各种学习方法。对优、差生的研究也表明,优差生认知特点上的差异也表现为元认知水平上的差异。这就意味着,高质量的阅读理解离不开阅读者的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元认知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进行以元认知策略为指导的阅读培训。 三、以元认知策略为指导的语文阅读训练过程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阅读能力的培训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阅读前(预测、设定计划和目标),阅读中(自我监控和调节),阅读后(评估、反思、总结)。 作者本人编制并实施的元认知策略培训过程:在策略使用前,教师向学生解释元认知策略,使学生充分了解元认知策略并认识到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按照老师的指导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阅读训练,使此实验有更高的信度。 (一)阅读前:计划 1、我准备好进入阅读状态了吗?(平复心情,把心情调整至最佳阅读状态)2、看题目预测文章内容。 3、看篇幅预计阅读完成时间。 4、根据文章体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时:调控(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以下问题)1、上文我理解吗?我可以概括出大意吗?(如不理解,请倒回去读)2、从文中我捕捉到了什么信息?(把重要信息划下来)3、对于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我有什么看法和疑问吗? (可在文本旁边加批注)4、我是否集中精神在阅读?(如走神,运用意志将意识拉回到阅读中)5、我的阅读速度是否适中?(过慢或过快可适当调整)6、阅读策略是否恰当?是否要改变阅读策略? (三)阅读后:评估(评价阅读效果)1、判断对错,如果做错,思考为何会做错?分析当时思维情况。 2、我是否同意提供的答案?为什么? 3、总结。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方式,如何做这类题目。 4、阅读这篇文本,我懂得了什么? 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合理安排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进行阅读的时间,适时进行策略使用的提醒和方法指导,使用过后通过提问来检查使用的程度和效果并加以点拔、补充、纠正或归纳、提升。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元认知策略阅读培训经验、讨论解决阅读中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加深对元认知策略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应用在阅读中。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找出他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更有助于系统地评估他们的表现,使学生渐渐学会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元认知策略。最终,对自己阅读过程做出恰当的规划和调整,提高个人的元认知水平和阅读水平。 注释:① F1avell, J.Ma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new of cognition developmental inquiry【 J】.Americanpsychologist,1989,(34):62一67.② Anderson, D.& Nashon,S.M.Evolution of reasearchmethods for Probing and understanding metaeognition【J】.Res Sci Educ,2009,(39):181一195.③王丽波,田耀宗 .元认知研究综述 [J].晋中学院学报,2007,vo1:24.

元认知策略

浅谈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根据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高效解决认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体系。有效的学习应该是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学习策略,积极及时的解决学习中影响学习目标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各种问题,不断评价自己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课堂上听讲,遇到老师讲解内容自己不明白应该如何处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以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老师讲解的内容自己已经明白,这是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老师的讲解,对自己的要求应该定位在什么水平,才能够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老师讲解的内容自己好像已经明白,但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可以认定自己已经完全掌握,采取什么策略可以验证自己的水平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选择的嘛它包括计划策略,控制策略和调节策略。 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即将进行的学习进行规划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计划策略包括浏览学习材料,设置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根据自己和学习材料的特点选择学习策略、预计学习所需时间等句号,学习者养成计划的习惯。逗号用计划策略指导其学习,有利于管理自己的认知过程,逗号反思自己的认知特点。提高学习效益。比如课外读《三国演义》。准备多长时间看完?每天看多少页?每天的什么时候看,读这部名著要得到哪方面的收获?监控策略即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就是监控策略。监控策略主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注意,以确保其思维行径朝向学习目标的轨迹轨上。选择的学习策略适合因目前的学习任务学习正处于高效运作状态之中等。监控策略包括领会监控和控制,注意两个具体的策略。领会监控记学习过程中始终用领会学习内容来控制自己的认知质量。其中注意是指把注意力贯注于目前进行的学习任务中,是心无旁骛,比如学习语文时运用圈点批画的方法,使自己始终关注所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其他不相关的事情。调节策略是指学习者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利于学习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积极的调整。使学习顺利高效的进行下去。 现在大多数高中学生作文内容空泛,形式呆板。层次不清,结构混乱,中心旁弱等。学生面对作文没有创作的动机,反而多数会产生畏惧厌烦甚至逃避的心理。所以元认知理论应该很好的运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中来。因为他强调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要求学生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意识进行监控调整。应用元认知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作文知识或规则来支配,控制调节自己的写作构思过程,既把写作知识或规则转化为写作技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虽然高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反映元认知策略的缺失,但是高中语文老师作文教学也缺乏策略。高中语文老师对元认知知之甚少。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他们对于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教师较少进行独立的策略。 就提高高中学生元认知策略在写作中运用的实际研究而言,实际研究中元认知策略的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更见成效,由于研究时间的有限,我们的训练还是相对仓促的,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时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像学生写作时的读者感不足。第二,元认知能力的训练缺乏系统化,仅仅注重写作修改中学生自我监控的训练上不能发挥训练的最大效用。如果能把各种元认知训练结合起来,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写作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学生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而且第三,研究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是否作文成绩提高了训练就一定起作用了,作文成绩的提高是不是因为任务难度而发生的变化?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还是比较理想化的,忽视了很多可能引起变化的因素,所以,接下来的研究需要控制无关变量对训练的影响。

学习策略之元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之元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的含义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 学习策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有效地储存和提取信息。就学习策略的本质而言,由于学习策略是一种策略性知识,它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包括信息加工流程所有环节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注意、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编码等。其中,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是对信息进行的直接加工,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等属于认知策略;而对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则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视与指导着个体认知过程的进行,属于自我监控策略。由此可知,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 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主要是指其中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选择、识记与组织)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并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指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 1、主动性。一般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里过程。学习时,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对于较新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总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着学习过程的计划。只有对于反复使用的策略才能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2、有效性。所谓策略,实际上是相对效果和效率而言的。一个人在做某件事时,使用最原始的方法,最终也可能达到目的,但效果不好,效率也不会高。比如,记忆一列英语单词表,如果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最终也会记住。但是,保持时间不会长,记得也不是很牢固;如果采用分散复习或尝试背诵的方法,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一下子会有很大的提高。 3.过程性。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它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 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4、程序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每一次学习都有 相应的计划,每一次学习的学习策略也不同。但是,相对同一种类型的学习,存在着基本相同的计划,这些基本相同的计划就是我们常见的一些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直接作用到学习材料,认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的加工组织,是直接作用于材料的。而元认知策略是通过调控或计划我们的注意力,学习过程来帮助更高效的学习,因此不直接作用于学习材料。 元认知由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又称为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元认知一般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策略中的"元"可以理解为计划、监控,因此元认知也被成为对认知的认知。它是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理解和控制,帮助学习者有效安排和调节学习。元认知策略包括了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我们可以按照时间关系来梳理这三个内容。计划一般是学习前需要完成的,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