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体验制备细胞膜

实验报告体验制备细胞膜

实验报告体验制备细胞膜
实验报告体验制备细胞膜

河北蒙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基本方法。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制备细胞膜过程中细胞的变化。

实验原理

生物膜的研究发展迅速。要研究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首先必须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分离得到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一般称为“血影”。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一般真核细胞所具有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容易用它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此外,哺乳动物的血液也比较容易获得,因而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细胞膜,第一步是将血液收集在加有抗凝剂的容器内,用低速离心的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然后用等渗缓冲液反复洗涤,经多次离心,去除血浆。第二步是在红细胞中加入低渗缓冲液,由于低渗溶液的作用,大量水分进入细胞,使红细胞胀破而溶血。第三步是将溶血的红细胞反复而充分地高速离心、洗涤,去除血红蛋白和其他的细胞内含物,最终获得比较纯净的红细胞膜。

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而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即得到细胞膜。

方法步骤及结果:

选材: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制作装片:用滴管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由低倍一高倍)

滴加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______________,在另一侧用

_______________ 吸引(引流法)

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结果: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1)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时,红细胞必须稀释,而且取红细胞的量要少。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蒸馏水,同

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随时调整镜筒高度,

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的量要少,不能让盖玻片处于

漂浮状态;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时要小心,不要将血细胞吸走。

(3)要想取得好的观察效果,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在400倍以上。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教学设计Word版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教学设计 背景资料 生物膜的研究发展迅速。要研究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首先必须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分离得到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一般称为“血影”。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一般真核细胞所具有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容易用它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此外,哺乳动物的血液也比较容易获得,因而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细胞膜,第一步是将血液收集在加有抗凝剂的容器内,用低速离心的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然后用等渗缓冲液反复洗涤,经多次离心,去除血浆。第二步是在红细胞中加入低渗缓冲液,由于低渗溶液的作用,大量水分进入细胞,使红细胞胀破而溶血。第三步是将溶血的红细胞反复而充分地高速离心、洗涤,去除血红蛋白和其他的细胞内含物,最终获得比较纯净的红细胞膜。 1.材料新鲜的哺乳动物血液 2.用具离心机,离心管,滴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烧杯。 3.试剂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蒸馏水或清水。 4.操作要点 教师在实验前做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一定量的新鲜的哺乳动物血液,如羊血或猪血,在冰箱中静置一昼夜。用滴管将上清液吸去。再吸取1 mL的沉淀物,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2 mL,在2 000 r/min条件下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在沉淀中再加入生理盐水2 mL,再离心一次,去除上清液,留沉淀备用。以上操作的目的是洗去血浆成分,避免血浆对血细胞的缓冲作用,从而使红细胞的溶血现象更加明显。 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1)取一个5 mL的小烧杯,加入生理盐水2~3 mL。 (2)用滴管在沉淀的下层吸取一小滴血细胞,滴入小烧杯的生理盐水中,以达到稀释红细胞的目的,以免观察时,由于细胞密度太大,影响观察效果。 (3)取另一个滴管,在小烧杯中轻轻搅拌,然后吸取少量的血细胞稀释液,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很小的一滴,加盖玻片。 (4)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可见其边缘完整发亮。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doc

姓名:高超学号:201300140020 同组者:樊晓航,王昊明,余敬洋 实验名称: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深入的溶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溶血。由于溶质渗入的速度互补相同,因此溶血时相同。 三,实验器材: 鸡血,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试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的溶液(总体积量不少于0.6ml) 3、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个3ml (1)0.85%氯化钠溶液(2)0.0085%的氯化钠溶液(3)0.8m o l/L的甲醇(4)0.85m o l/L丙三醇 (5) 6%的葡萄糖溶液(6) 2%的Triton X—100溶液 4、向上述六支试管中加入50%的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结果: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3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3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 获得细胞膜。 2、选材 ①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②原因: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这可使得到的细胞膜更为纯净。 3、过程 4、注意事项 ①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稀释,这样既可以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又能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②注意盖盖玻片的方法,防止出现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引时,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走。 ④滴蒸馏水操作在载物台上进行,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 ⑤实验中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与引流前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形成对照。 考点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 例一、.若要获取人体细胞膜的纯净物,其材料来源应选择( ) A . 精细胞 B . 成熟的红细胞 C . 肌细胞

D.骨细胞 【答案】B 【解析】人的精细胞含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获取的膜比较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B正确;人的肌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C错误;人的骨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D错误。 考点二:实验方法--吸水涨破法 例一、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可以用高倍镜直接进行观察 【答案】C 【解析】家鸡的红细胞为正常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时将血红蛋白和细胞膜分离,C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D错误。 考点三实验的基本操作 例一、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时,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红细胞临时装片 B.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生理盐水 D.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答案】C 【解析】用哺乳动物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制成红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时需要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B正确;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C错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正确。

抗生素抑菌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抗生素灭菌效果探究 高二(6)班王一峰 实验器材:培养皿,恒温箱,锥形瓶,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药品:琼脂,菌落培养液,多种抗生素。 实验基本原理:抗菌素抗菌的机理大致有如下几种: 1.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2.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3.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 4.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 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 5.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叶酸缺乏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通过观察培养皿上涂抹抗生素后产生的抑菌圈大小,同时结合显微镜的观察,比较不同抗菌机理的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实验步骤: 1.用蒸馏水洗净培养皿。在培养皿底部的纱布上放一块薄琼脂片。用滴管均匀低价菌落培养液(内含大肠杆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等)。菌落大致形成直径为20mm 的圆。 2.制做多个基本相当的培养皿。分别滴加2~3滴抗生素: (1)阿莫西林(或盘尼西林)溶液 (2)诺氟沙星溶液 (3)红霉素软膏浸液 (4)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抗生素覆盖区均为直径为5mm的圆。 3.其中,第一种方案作用机理是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第二种方案是阻碍DNA转录和复制,第三和第四种方案都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或反应底物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4.将四个培养皿放在恒温箱中,等待结果。 实验现象:四个培养皿均出现大小不一的抑菌圈,光学显微镜成像显示,抑菌圈是以抗生素为圆心的同心圆,抑菌圈范围内细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或消失。抑菌圈外的菌落存在细菌生长。 通过尺可以量得,阿莫西林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约为8mm。而诺氟沙星抑菌圈直径约为6mm,红霉素和林可霉素抑菌圈直径和诺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大小基本相同。但是显微镜成像显示抑菌范围内的细菌数目减少量不如阿莫西林多,也未发现胞体破裂,抗生素大量分布的现象。 实验结论:

【高考速递】2019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小题小练:(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复杂细胞器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2.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繁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因为细胞液在液泡中,并没有溶解液泡膜,①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植物细胞膜,但这不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②错误;不选用植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因不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③错误;制备细胞膜,选材至关重要,选材时,首先要考虑制备的简便与否,植物细胞因为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所以制备比较烦琐,④正确;还要考虑细胞中是否含有其他细胞器膜,植物细胞中含有多种具膜结构,不宜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⑤正确,故选C。 3.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和使细胞涨破的方法分别是( ) A.清水,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 B.9%的NaCl溶液,将其放入清水中

C.生理盐水,将其放入清水中 D.清水,将其放入9%的NaCl溶液中 答案:C 解析:制备细胞膜时,稀释红细胞的液体是生理盐水,使细胞涨破的方法是将其放入清水中 4、在制备哺乳动物红细胞膜的实验中,把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的目的是( ) A.溶解细胞膜 B.清洗细胞膜 C.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D.溶解细胞质 答案:C 5.下列有关制备细胞膜的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利用任意一种动物血和生理盐水制得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淸晰 ④将临时装片从载物台上取下,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⑤在高倍显微镜下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6.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鸟类的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C.选取的材料最好是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细胞 D.制备出的细胞膜中,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B 解析:鸟类的红细胞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纯净细胞膜的理想材料,B错误;要想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所选择的材料最好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他的膜结构,C正确;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2020年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0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含解析)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 专题03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获得细胞膜。 2、选材①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②原因: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这可使得到的细胞膜更为纯净。 3、过程 4、注意事项 ①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稀释,这样既可以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又能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②注意盖盖玻片的方法,防止出现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引时,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走。 ④滴蒸馏水操作在载物台上进行,载物台应保持水平,否则易使蒸馏水流走。⑤实验中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与引流前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形成对照。 考点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 例一、.若要获取人体细胞膜的纯净物,其材料来源应选择( ) A.精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肌细胞

D.骨细胞 【答案】B 【解析】人的精细胞含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A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获取的膜比较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往往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B正确;人的肌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C错误;人的骨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获取的膜不仅仅有细胞膜,还有核膜和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D错误。 考点二:实验方法--吸水涨破法 例一、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可以用高倍镜直接进行观察 【答案】C 【解析】家鸡的红细胞为正常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时将血红蛋白和细胞膜分离,C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D错误。 考点三实验的基本操作 例一、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时,下列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A.制成红细胞临时装片 B.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 C.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生理盐水 D.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答案】C 【解析】用哺乳动物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制成红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时需要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B正确;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C错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D正确。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细胞通透性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9年3月14日 姓名系年级17级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实验实验题目观察细胞的通透性仪器编号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血现象及细胞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 观察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一种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会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发生溶血。将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溶液中,由于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则不能,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hemolysis )。随着水分不断进入,红细胞最终破裂并引起溶血。因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以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因此,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人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 鸡血(事先取好,加入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 2.实验试剂 0.85%的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 0.0085%的氯化钠溶液(低渗溶液) 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 溶液(高渗溶液); 3.实验器材 试管(此处用的是刻度离心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血 吸取预先处理好的鸡血溶液6mL,加入4mL的等渗0.85%的氯化钠溶液, 混匀后放入离心机,1200rpm离心5min;

大学大一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室上机题全部代码答案(实验报告)汇编

C语言实验报告 实验1-1: hello world程序: 源代码: #include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system("pause"); } 实验1-2: 完成3个数据的输入、求和并输出计算结果的程序: 源代码: #include main() { int i,j,k,sum; scanf("%d%d%d",&i,&j,&k); sum=i+j+k; printf("sum=%d",sum); system("pause"); 实验1-3: 在屏幕上输出如下图形: A BBB CCCCC 源代码: #include main() { printf(" A\n"); printf(" BBB\n"); printf(" CCCCC\n"); system("pause"); } 实验2-1: 计算由键盘输入的任何两个双精度数据的平均值 源代码: #include

main() { double a,b; scanf("%lf%lf",&a,&b); printf("%.1lf\n",(a+b)/2); system("pause"); } 实验2-2: 写一个输入7个数据的程序,把输入的数据代入a + b * (c – d ) / e * f – g 表达式进行运算源代码: #include main() { float a,b,c,d,e,f,g,x; scanf("%f%f%f%f%f%f%f",&a,&b,&c,&d,&e,&f,&g); x=a + b * (c - d ) / e * f - g; printf("x=%f",x); system("pause"); } 实验2-3: 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测试下列各表达式: i, j i + 1 , j + 1 i++ , j++ ++i , ++j i+++++j 源代码: #include main() { int i=1,j=1; printf("%d %d\n",i+1,j+1); printf("%d %d\n",i++,j++); printf("%d %d\n",++i,++j); printf("%d\n",(i++)+(++j)); system("pause"); } 实验2-4: 输入存款金额money,存期year和年利率rate,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存款到期时的利息interest (税前),输出时保留2位小数。 interest = money(1+rate)year - money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基本方法。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制备细胞膜过程中细胞的变化。 背景资料 生物膜的研究发展迅速。要研究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首先必须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分离得到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一般称为“血影”。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一般真核细胞所具有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容易用它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此外,哺乳动物的血液也比较容易获得,因而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细胞膜,第一步是将血液收集在加有抗凝剂的容器内,用低速离心的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然后用等渗缓冲液反复洗涤,经多次离心,去除血浆。第二步是在红细胞中加入低渗缓冲液,由于低渗溶液的作用,大量水分进入细胞,使红细胞胀破而溶血。第三步是将溶血的红细胞反复而充分地高速离心、洗涤,去除血红蛋白和其他的细胞内含物,最终获得比较纯净的红细胞膜。 操作指南 1.材料新鲜的哺乳动物血液 2.用具离心机,离心管,滴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烧杯。 3.试剂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蒸馏水或清水。 4.操作要点 教师在实验前做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一定量的新鲜的哺乳动物血液,如羊血或猪血,在冰箱中静置一昼夜。用滴管将上清液吸去。再吸取1 mL的沉淀物,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2 mL,在2 000 r/min条件下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在沉淀中再加入生理盐水2 mL,再离心一次,去除上清液,留沉淀备用。以上操作的目的是洗去血浆成分,避免血浆对血细胞的缓冲作用,从而使红细胞的溶血现象更加明显。 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1)取一个5 mL的小烧杯,加入生理盐水2~3 mL。 (2)用滴管在沉淀的下层吸取一小滴血细胞,滴入小烧杯的生理盐水中,以达到稀释红细胞的目的,以免观察时,由于细胞密度太大,影响观察效果。

周信东主编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一实验报告

周信东主编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一实验报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实验1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 学号:姓名:莫新锋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Visual C++),了解开发环境中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命令。 (2)掌握在C语言开发环境中如何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一个标准C语言程序。(3)掌握简单C语言程序的查错方法,理解编译错误信息的含义。 (4)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的概念,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赋值。 (5)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 <>、main、printf、scanf。 (6)通过运行简单的程序,熟悉C语言的基本格式规范,并初步了解它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一的“基础部分”题目。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一)VC 实验平台的使用 1.简要描述在VC环境下开发一个C程序的主要步骤,并粘贴主要操作窗口的截图。【请填空。截图的操作方法:先点击欲截取的窗口使之置于屏幕最前方,并作适当的缩放,再按快捷键+将窗口截取到内存中,然后打开word将光标移到欲插入图片的位置上进行粘贴即可。也可对图片进行适当剪切,裁剪掉多余部分。注意:截图上必须有你自己的学号或姓名等信息,否则视为抄袭。】 主要步骤: 1: 创建一个工作文件夹。 2:启动 Visual C++。 3:新建一个 C 语言源程序。 4:编辑源程序 5:保存源程序 2.编译、链接、运行程序 (1)输入源程序后,如何编译该程序 【请填空】 输入好后在编译器中有一个编译按钮按一下就能编译 (2)如何链接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 【请填空】 得到后缀为obj的目标程序后选择build菜单下的build选项,表示要求连接并建立一个可执行文件 (3)如何运行程序查看结果 【请填空】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目得】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得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得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 1、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 /L丙三醇溶 液、6%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材料:鸡血红细胞 【实验原理】 细胞膜就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得选择性屏障,它就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得方式就是不同得,水就是生物界最普遍得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得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得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就是细胞膜得主要功能之一。 1.溶血现象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得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得血红蛋白溶液(此时得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就是由于红细胞得细胞膜对不同物质得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得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得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得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得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得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2.物质穿膜运输得类型 (1)被动运输(不耗能) 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与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

需要跨膜载体蛋白得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得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得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得因素 (1)脂溶性越大得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得物质比极性得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 (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得非极性分子,如O2 、CO 2等) (3)不带电荷得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与离子得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得跨膜蛋白 【实验步骤】 一、大体流程 二、具体操作 1. 取鸡血6ml,加0、85%N aCl 溶液4ml,在1000r /min 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 压积量不 少于 0、6mol ) 2. 将上述离心后得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总体积应不少于1、2ml) 3. 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 (1)0、85%NaCl 溶液 (2)0、085%NaCl 溶液 (3)0、8mo l/L(0、3m ol/L 等渗)甲醇溶液 (4)0、8mol /L(0、3mol/L 等渗)丙三醇溶液 (5)6%(5%等渗)葡萄糖溶液 (6)2%(1、5%等渗)T ri ton X—100 4、 向上述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0%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就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 (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得细胞. 【实验结果与分析】 I 、实验结果 取6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得不同溶质 6只试管分别滴加50%红细胞悬液1滴 混匀后,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 在显微镜下观 察细胞形态 配置50%得鸡血红细胞悬液

实验报告(五)GUI程序设计(完整代码)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五)GUI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简单GUI的设计和实现 2.理解并掌握GUI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 3.理解网络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现一个程序,用于浏览用户指定的文本文件。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文本文件浏览的用户界面

2、界面实现 // Panel p to hold a label, a text field, and a button Panel p = new Panel(); p.setLayout(new BorderLayout()); p.add(new Label("Filename"), BorderLayout.WEST); p.add(jtfFilename, BorderLayout.CENTER); p.add(jbtView, BorderLayout.EAST); // Add jsp and p to the frame add(jsp, BorderLayout.CENTER); add(p, BorderLayout.SOUTH); 3、事件驱动 // Register listener jbtView.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Handle the View button*/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if (e.getSource() == jbtView) showFile(); //自己实现这个方法,在textArea中浏览文本文件内容 } }); 4、网络程序设计(可选) 实现一个网络服务,用于把指定的文件内容传给客户端(见Exp_5_Server.java),在“事件驱动”中调用方法“showFileFromServer()” package com.fafu.training;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Panel; import java.awt.TextArea;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ream; import java.io.Read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Label;

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及分析

细胞学实验论文

红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及分析 路路*,李秋菊,罗敏惠,母振炜,孟凡琳, 姜雅莉,平措宗吉,王大鹏,吴玲 【摘要】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可以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但是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由于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渗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甚至有些不能渗入细胞中。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分子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建立等渗概念并理解溶血原理。实验以人和鸡的红细胞为材料,用自然渗透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红细胞的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得出了各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红细胞;细胞膜;等渗;渗透性;结果分析 新近国内外有关红细胞膜的表面超精细结构的研究包括了红细胞膜流动性、膜载体与膜离子信道等各方面,涉及到信息和分子识别传导的有关问题。可见对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细胞膜渗透性试验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本科生对有关于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在对于各物质进出细胞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细胞膜本质的认识,同时在其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双凹圆碟形;在渗透压递减的一系列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摄入超过水分子的流出,导致红细

胞逐渐胀大,当体积增加30%时成为球形;体积增加到45%--60%则细胞膜损伤而发生溶血,此时血红蛋白逸出细胞外。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在试管中细胞形态的絮状物消失,溶液由细胞存在的悬浊液变为非细胞结构的澄清液。这一现象是判别细胞是否溶血的一个现象证据。将红细胞放入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于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不可以渗入,渗入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后促使水分进入细胞,从而引起溶血;由于溶质进入速度互不相同,因此溶血时间也不相同。根据溶血现象是否发生以及溶血时间的快慢,来判断细胞膜对各类溶质渗透性的大小和强弱。 基于上述的研究状况所得的理论知识和本次实验,本文重在阐述细胞膜对于不同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生物材料本实验用的血细胞取材方便,新鲜的动物的红细胞都可以。我们采用了鸡的血细胞和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即抗凝人血和鸡血的稀释液(一份血液加入九份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观察到的结果和现象十分明显。 1.1.2化学试剂 0.17mol/L氯化钠溶液、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铵、0.17mol/L硝酸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 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 0.32mol/L丙酮、0.32mol/L乙二醇。 1.2实验方法

制备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因

制备细胞膜选取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因 1.动物细胞外面无细胞壁,制备细胞膜相对比较容易 (1)避免了分离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麻烦; (2)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支持,动物细胞易吸水涨破,使细胞内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细胞膜。 2.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具2大优点 (1)细胞内无细胞核和各种具有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分离所带来的麻烦,经过离心就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2)红细胞的数量多,材料易得。 特别提醒取得红细胞后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目的是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且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1.细胞膜成分的鉴定 2. (1)磷脂分子特性

①生物膜两侧均“有水”时,磷脂分子必定排布为“双层”(头部朝外,尾部朝内)。 ②若一侧有水或一侧有油时,磷脂分子头部朝水侧,尾部朝向油侧。 (2)结构特点鉴定: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则可说明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为双层。 (3)结构特点验证 ①方法:荧光标记法

②现象:采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做如图实验。 ③结论:上述实验现象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探究 (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①染色剂进入实验 ②色素透出实验 正常情况下紫色洋葱细胞、各色各样的花瓣显现出颜色都是因为细胞液中有某种

色素分子,若将有颜色的植物组织放入清水中,色素分子不能透出,若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则可导致原生质层失活,此时色素分子就会从细胞液中透出,外 界溶液将呈现色素颜色。如: (2)识别功能的验证 验证 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 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糖蛋白的作用 (3)借助植物吸收无机盐实验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①实验思路 ②实验结果与结论 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情况不同,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吸收情况不同―→细胞膜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词法分析报告设计实验报告材料(附代码)

实验一词法分析设计 实验学时:4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编程实践,使学生了解词法分析的任务,掌握词法分析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构造方法,使学生对编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完整的和清楚的理解,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运用。 二、实验容 用VC++/VB/JAVA语言实现对C语言子集的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通过输入源程序从左到右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和分解,依次输出各个单词的部编码及单词符号自身值;若遇到错误则显示“Error”,然后跳过错误部分继续显示;同时进行标识符登记符号表的管理。 以下是实现词法分析设计的主要工作: (1)从源程序文件中读入字符。 (2)统计行数和列数用于错误单词的定位。 (3)删除空格类字符,包括回车、制表符空格。 (4)按拼写单词,并用(码,属性)二元式表示。(属性值——token的机表示) (5)如果发现错误则报告出错 (6)根据需要是否填写标识符表供以后各阶段使用。 单词的基本分类: ◆关键字:由程序语言定义的具有固定意义的标识符。也称为保留字例如if、for、while、printf ;单词种别码为1。 ◆标识符:用以表示各种名字,如变量名、数组名、函数名; ◆常数:任何数值常数。如125, 1,0.5,3.1416; ◆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 ◆分界符:;、,、(、)、[、]; 三、实验要求

1、编程时注意编程风格:空行的使用、注释的使用、缩进的使用等。 2、将标识符填写的相应符号表须提供给编译程序的以后各阶段使用。 3、根据测试数据进行测试。测试实例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全部合法的输入。 ◆各种组合的非法输入。 ◆由记号组成的句子。 4、词法分析程序设计要求输出形式: 例:输入VC++语言的实例程序: If i=0 then n++; a﹤= 3b %); 输出形式为: 单词二元序列类型位置(行,列)(单词种别,单词属性) for (1,for ) 关键字(1,1)i ( 6,i ) 标识符(1,2)= ( 4,= ) 关系运算符(1,3)0 ( 5,0 ) 常数(1,4)then ( 1,then) 关键字(1,5)n (6,n ) 标识符(1,6)++ Error Error (1,7);( 2, ; ) 分界符(1,8)a (6,a ) 标识符(2,1)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基本方法。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制备细胞膜过程中细胞的变化。 背景资料 生物膜的研究发展迅速。要研究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首先必须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分离得到的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膜,一般称为“血影”。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一般真核细胞所具有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容易用它制备纯净的细胞膜。此外,哺乳动物的血液也比较容易获得,因而是研究细胞膜的理想材料。 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细胞膜,第一步是将血液收集在加有抗凝剂的容器内,用低速离心的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然后用等渗缓冲液反复洗涤,经多次离心,去除血浆。第二步是在红细胞中加入低渗缓冲液,由于低渗溶液的作用,大量水分进入细胞,使红细胞胀破而溶血。第三步是将溶血的红细胞反复而充分地高速离心、洗涤,去除血红蛋白和其他的细胞内含物,最终获得比较纯净的红细胞膜。 操作指南 1.材料新鲜的哺乳动物血液 2.用具离心机,离心管,滴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烧杯。 3.试剂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蒸馏水或清水。 4.操作要点 教师在实验前做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一定量的新鲜的哺乳动物血液,如羊血或猪血,在冰箱中静置一昼夜。用滴管将上清液吸去。再吸取1 mL的沉淀物,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2 mL,在2 000 r/min条件下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在沉淀中再加入生理盐水2 mL,再离心一次,去除上清液,留沉淀备用。以上操作的目的是洗去血浆成分,避免血浆对血细胞的缓冲作用,从而使红细胞的溶血现象更加明显。 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1)取一个5 mL的小烧杯,加入生理盐水2~3 mL。 (2)用滴管在沉淀的下层吸取一小滴血细胞,滴入小烧杯的生理盐水中,以达到稀释红细胞的目的,以免观察时,由于细胞密度太大,影响观察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