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3节动物克隆
- 格式:ppt
- 大小:459.50 KB
- 文档页数:32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学习目标] 1.阐明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和原理。
2.概述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
3.认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客观分析技术存在的问题。
1.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1)概念: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
(2)原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3)哺乳动物核移植分类种类难易程度原因胚胎细胞核移植相对容易分化程度低,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体细胞核移植十分困难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4)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核移植困难的原因①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在去核卵母细胞中不能完全恢复其分化前的功能状态。
②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进行操作的技术尚不完善。
2.体细胞核移植过程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1)畜牧生产方面: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2)医药卫生领域①转基因克隆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②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可以用于异种移植。
③人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能形成相应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后,将它们移植给患者时可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科学研究①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
②分析致病基因,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开发相应药物。
(4)保护濒危物种方面:保护濒危物种,增加濒危物种的存活数量。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1)成功率非常低,各个技术环节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2)绝大多数克隆动物存在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如体形过大、异常肥胖、发育困难、脏器缺陷和免疫失调等。
(3)相对于技术研究,核移植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需要与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学科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相结合。
判断正误(1)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2)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3)激活重构胚常用的方法有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答案(1)×(2)√(3)√解析(1)克隆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
第3节动物的生长时期一、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生命周期:受精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死亡。
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2、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1)青蛙的生命周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死亡或冬眠。
(2(3)像青蛙那样,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
如:青蛙、蟾蜍、蝾螈等两栖类动物。
3、昆虫的生长发育:(1)家蚕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像家蚕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有蛹期。
这种发育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如:菜粉蝶、苍蝇、蚊子等,(2)蝗虫的发育: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
像蝗虫等昆虫,一生只经过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不经过蛹,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
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如:蟋蟀、蝼蛄、螳螂、蜻蜓等;4、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构成。
5、动物的寿命(1)动物的寿命是指动物的生命周期的时间。
(2)影响动物寿命的较大的因素有气侯、食物、敌害等。
(3)动物通过生殖的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
二、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动物的生殖种类:(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2)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2、动物生殖的多样性(1)受精方式不同:①体外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等;②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2)胚胎发育方式:①卵生的动物有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它们的胚胎发育场所在母体体外,营养来源是卵中的卵黄。
②胎生的动物有哺乳类,胚胎发育场所在母体子宫内,营养来源由母体通过胎盘供给。
③卵胎生(也叫假胎生)的动物很少,如鲨、蝮蛇是卵胎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但营养来源与母体无关,而是来自卵中的卵黄。
第7章第5节克隆技术课题:第5节克隆技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在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应用前景也及其美好,但克隆技术的深入研究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中国政府对克隆人研究的态度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从现代生物技术中分辨出克隆技术。
能说出自己对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和学习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从实例出发,学习克隆技术的一般操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从网络和报刊杂志上搜索并关注克隆技术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科学发展的贡献,及其发展前景。
参与讨论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正、负效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从中体会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展望生命科学未来的美好前景,增强科学研究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克隆的概念和一般过程。
克隆技术的应用。
难点:克隆技术利与弊的讨论。
教学用具:自制PPT教学过程:板书:一、克隆1、定义:克隆就是指不用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而仅仅用一个个体的部分组织或一个体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2、低等生物的克隆3、植物组织培养4、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5、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二、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1、繁殖优良品种和良种家畜。
2、转基因生物的繁殖。
3、濒危生物的繁殖。
4、治疗性克隆。
三、动物克隆技术与社会伦理1、成功率低2、技术不成熟3、利于弊评价:1、下列哪一项实验属于克隆技术()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B、将细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中C、将鼠骨髓癌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癌细胞D、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群细胞2、植物学家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将单个细胞放入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出许多完整的植株,下列不属于这些植株特点的是()①彼此性状极为相似②都是单倍体③植株的变异频率较高④都是纯合体植株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3、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A、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B、扦插的枝条发育成成熟区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小麦种子萌发形成小麦幼苗4、(多选)下列属于出芽生殖的是()A、草莓的匍匐枝上长出芽,芽继续发育成新个体B、菊花根发芽长出新个体C、酵母菌长出芽体,脱落成为新个体D、水螅芽体脱落成为新个体5、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代替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教学视导后的教案修改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克隆技术导入引题一、学习目标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
2、概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以及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
3、关注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应用)4、分析克隆技术与伦理,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二、温故知新(1)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该技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3)请写出下图中几种营养繁殖的方式?三、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看书认识“克隆羊多里的诞生过程”,分析与讨论,在课本上总结出来。
(1)多莉的诞生与几头母羊有关?它们分别为“多莉”提供里怎样的条件?(2)“多莉”的特征与那头母羊更相似?为什么?(3)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繁殖过程有什么特殊之处?(4)克隆过程中用到哪些生物技术?。
2、各小组讨论、交流、小结:(教师点评、板书)(1)无性生殖是指,由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体细胞无性生殖在生物学上叫做。
其实质是遗传基因来自单一亲本的生殖方式。
(3)什么是克隆技术?。
(4)练一练:●关于克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生殖B.将某种肿瘤细胞在体外繁殖成一个细胞系C.扦插和嫁接实际上也是克隆D.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下列各项说法中,错误的是()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通过遗传育种培育而成B.我国科学家已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新品种番茄C.英国科学家培育的“多利”羊是克隆动物D.美国科学家培育的“巨型小鼠”是细胞克隆的成果3、自“多莉”降生以来,克隆技术突飞猛进,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克隆技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的缺点。
(看书完成)优点:(1)。
(2)。
(3)。
缺点:(1)。
(2)。
(3)。
4、练一练:1.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动物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2.克隆人类胚胎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和伦理的争论。
《动物的克隆》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克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动物克隆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步骤。
3、认识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潜在影响。
4、培养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性思维和伦理道德意识。
二、学习内容(一)动物克隆的概念1、定义:动物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由一个细胞或个体复制出与亲代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和表型特征的后代个体。
2、原理:基于细胞的全能性,即一个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力。
(二)动物克隆的技术方法1、核移植技术(1)原理: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然后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体中发育成新个体。
(2)步骤:供体细胞的准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获取其体细胞,如皮肤细胞、乳腺细胞等。
卵母细胞的获取与去核:从雌性动物体内获取成熟的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去除细胞核。
细胞核移植: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卵。
激活重组卵: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激活重组卵,使其开始发育。
胚胎培养与移植:将重组胚胎在体外培养至合适阶段,然后移植到代孕母体的子宫内。
2、胚胎分割技术(1)原理:将早期胚胎分割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2)步骤:选择合适的胚胎:通常选择发育良好的早期胚胎,如桑葚胚或囊胚。
胚胎分割:使用显微操作技术将胚胎均匀分割成若干份。
移植:将分割后的胚胎分别移植到代孕母体中发育。
(三)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1、畜牧业(1)快速扩繁优良品种: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如高产奶量的奶牛、优质肉用的肉牛等,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保存珍稀动物品种:对于濒临灭绝的动物品种,可以通过克隆技术保存其基因,为物种的保护和恢复提供可能。
2、医学领域(1)器官移植: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与患者基因匹配的器官,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2)疾病模型研究:克隆出患有特定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初中生物克隆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克隆动物的过程和方法;
3. 理解克隆技术对生物科学和医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 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2. 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和方法;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2. 掌握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2. 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
3. 实验器材;
4. 复印教材。
六、教学过程:
1. 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1)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2)讲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3)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2. 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1)讲解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2)介绍克隆动物的方法和技术;
(3)实践操作克隆动物制备的实验。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1)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2)讲解克隆技术对医学和生物科学的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七、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讨论;
2. 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定;
3. 毕业实习等。
八、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克隆技术的科普活动;
3. 鼓励学生开展克隆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
克隆技术最新情况第一篇:克隆技术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克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不断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克隆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帮助人类改善生产效率和提高物种保护。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克隆技术的最新现状。
1. 动物克隆技术动物克隆技术是克隆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形式。
目前,使用克隆技术成功复制的动物已经包括了许多物种,如绵羊、猪、牛、狗、猫等。
在国内,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也启动了动物克隆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科技人员还通过克隆技术创造了多种繁育改良和人工繁殖形式,如体外受精和移植等。
这些技术为畜禽生产和动物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2. 人类克隆技术人类克隆技术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虽然人类克隆技术在某些医学领域中可以起到巨大作用,但是道德、安全和法律等问题一直是限制人类克隆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批准了人类克隆技术的实施,并且实际应用也比较少。
在中国,201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明确禁止对人类进行克隆。
3. 克隆肉产品近年来,有关克隆肉产品的报道极少。
科技人员目前倾向于研究如何培育在实验室环境中生长的肉。
但是克隆肉产品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201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了第一种克隆牛肉的销售,但由于公众质疑,该产品并未正式上市。
在克隆肉问题上,公众的态度仍然非常严谨和该技术的安全性和道德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4. 其他克隆技术除了动物克隆和人类克隆,还有其他形式的克隆技术,如植物种子的克隆、电子产品的克隆等。
这些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
总的来说,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很广阔,但是其安全性、道德性、合法性等问题也需要重视。
我们期待在未来,科技人员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将克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第二篇:克隆技术应用现状克隆技术自问世以来,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例如,在医学、生物工程、畜牧业、环境保护、商品制造和艺术领域中都能使用到克隆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