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4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MP-7与MMP-14的表达及意义吴映燕;陶冶【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和MMP-1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OSCC组织、3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牙龈粘膜组织MMP-7和MMP-14的表达.结果 MMP-7和MMP-14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牙龈粘膜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7和MMP-14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MMP-7和MMP-14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934,P<0.01).结论 MMP-7和MMP-14在OSCC中高表达,两者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5【总页数】3页(P492-494)【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吴映燕;陶冶【作者单位】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在口腔癌中最常见,约占口腔癌的90%[1],由于其复发率高、早期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不理想。
探讨OSCC的发病机制,对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防治。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7和MMP-14在口腔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OS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4—2017年间手术切除的42例口腔鳞癌组织存档蜡块及癌旁组织30例,另收集20例正常口腔牙龈粘膜组织标本。
标本均为首次病例,诊断明确且无其他肿瘤治疗病史,癌旁组织为距癌瘤5~10 mm处且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浸润。
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是浸润和转移。
临床上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浸润和转移途径,即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瘤内或瘤旁,最终导致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
最近的研究认为恶性肿瘤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家族有关。
其家族成员包括MMP-1、MMP-2、MMP-7、MMP-9和MMP-12等,其中以MMP-9及MMP-12的高表达最为常见;MMP-12的高表达有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转移。
然而MMP-12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
最近的资料显示,在晚期恶性肿瘤组织中,尤其是受到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组织中检测到了这些因子的表达,且明显高于没有受到侵袭、转移的组织,提示这些因子有增加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可能性。
1MMP家族结构与生物学功能1.1MMP的家族结构MMP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其家族成员在基因结构上非常相似,主要包括5个功能不相同的结构域:(1)疏水信号肽序列;(2)前肽区,主要功能是对酶原的稳定起到一个保持作用,当前肽区被外源性的酶所切断后,MMPs酶原会被激活;(3)催化活性区,含有锌离子结合位点,在酶的催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富含脯氨酸的铰链区;(5)羧基末端区,与酶的底物特异性存在相关性。
Bar-Or等[1]1962年首次发现了第一种MMP,其家族中至少已发现23个成员。
Chen[2]研究证实,MMP是高度保守的依赖于锌离子的内切蛋白酶家族。
根据催化底物的不同MMP分为5类:Ⅰ型胶原酶(MMP-1、MMP-8、MMP-3),可以降解以Ⅰ型胶原为主的血管周围的细胞外基质;明胶酶又名Ⅳ型胶原酶(MMP-2、MMP-9),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主要结构蛋白Ⅳ型胶原;基质降解酶类(MMP-3、MMP-10、MMP-11);广泛底物酶(MMP-7、MMP-20、MMP-12);类膜基质蛋白酶(MMP-4、MMP-17、MMP-24、MT1-6MMP),能通过碳端的跨膜区域或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结合于细胞表面,降解明胶、纤维连接蛋白、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成分。
基质金属蛋白酶7
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是一种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的酶类蛋白。
它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组织修复、免疫反应和肿瘤侵袭等。
MMP-7可降解胶原、纤维蛋白和凝血素等基质成分,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同时,MMP-7还能调控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生理过程。
因此,MMP-7已成为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重要研究对象。
未来,我们需要深入了解MMP-7的生物学机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肿瘤治疗的进步。
- 1 -。
MMP-7和MMP-14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开题报
告
背景与意义
宫颈鳞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目前研究
表明,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MMPs是一类可以降解体内各种基质的酶,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特别是MMP-7和MMP-14在宫颈癌细胞中表达量增高,预示着这两种MMPs在宫颈鳞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
前对于MMP-7和MMP-14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不充分,有待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计划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方法,探讨MMP-7和MMP-14在宫颈鳞癌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及功能。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分析不同程度宫颈鳞癌患者中MMP-7和MMP-14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宫颈鳞癌发展的关系。
2. 在宫颈鳞癌细胞株中过表达或沉默MMP-7和MMP-14基因,研究二者在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的作用。
3.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7和MMP-14在宫颈癌患者的组织中的表达状况,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可以在分子水平探究MMP-7和MMP-14在宫颈鳞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阐明二者在宫颈癌细胞中的作用、为宫颈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
信息。
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MMPs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为更
好地预防和治疗宫颈鳞癌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7、肺弥散功能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篇一一、引言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一组异质性的肺疾病,主要特征是肺实质间质发生炎症,其进展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ILD 涵盖了多个不同亚型,各亚型间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均有不同。
近年来,研究指出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 MMP-7)在间质性肺疾病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肺弥散功能的差异,以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
二、方法本研究所选患者为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结节病、过敏性肺炎等。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血清水平检测和肺功能测试,包括弥散功能测试。
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1. 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差异:我们发现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MMP-7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IPF患者的MMP-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ILD患者,而结节病和过敏性肺炎患者的MMP-7水平则相对较低。
这表明MMP-7的血清水平可能作为特定类型ILD的一个生物学标记。
2. 肺弥散功能差异:研究显示,IPF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显著低于其他类型ILD患者。
这可能是由于IPF患者的肺部纤维化程度更高,影响了肺部气体交换的功能。
3. 临床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血清水平与ILD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同时,肺弥散功能的测试可以提供关于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详细信息,对于评估IL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四、讨论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水平和肺弥散功能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MMP-7的血清水平和肺弥散功能可能是评估不同类型ILD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