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外胆管结石合并肝血管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439.77 KB
- 文档页数:2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临床分析蒋建强;李晓勇;陈艳军;周百中;崔卫东【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16)11【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patolithiasis combined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Methods Data of 57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complicated by cholangio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0 to September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number of cases of hepatolithiasis complicated by cholangiocarcinoma accounted for 7. 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of hepatolithiasis ( 51/121 ), with a correct diagnosis rate of 58% ( 33/ 57 ). Thirty - seven patients had radical surgery with an average survival time of 24 months; 14 had palliative surgery with a mean survival time of 10 months; 6 had biopsy with an average survival time of 4 months.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cholangiocarcinoma is correlated with hepatolithiasis. Early radical surgery is the key of preventing hepatolithiasis complicated by cholangiocarcinoma.%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例数占我院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总数的7.8%(57/727),术前诊断正确率58%(33/57).57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37例,平均生存期为24个月;姑息性手术14例,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行活检术6例,平均生存期为4个月.结论肝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早期根治肝内肝管结石是预防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关键.【总页数】3页(P1289-1291)【作者】蒋建强;李晓勇;陈艳军;周百中;崔卫东【作者单位】450052,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普外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623;R735.8【相关文献】1.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26例诊疗体会 [J], 杨新贤2.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30例诊治分析 [J], 沈先锋;梅小溪;胡军;营志远;兰明银3.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J], 宋双庆;刘蕊;张伟霞4.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J], 刘克文5.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J], 刘克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学分析与处理方法1. 引言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较为罕见但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疾病。
它是指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等物质结晶,并形成在肝内胆管中的结石。
本文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处理方法。
2. 病理学特征2.1 结石的形成过程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胆汁组分异常、胆汁淤积、胆汁湿润及结晶沉积等步骤。
这些步骤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结石的形成。
2.2 结石的组织学特征肝内胆管结石的组织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结石呈黄色或淡黄色,外观坚硬,质地坚实;•结石表面光滑,有时呈不规则形状;•结石内部呈分层结构,由胆固醇、胆盐、钙辅酶等物质组成。
2.3 病理学改变肝内胆管结石引起的病理学改变主要有胆管阻塞、胆管炎症反应和胆管扩张等。
•胆管阻塞:胆管结石的存在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引起胆管阻塞,进而导致胆管积液;•胆管炎症反应:胆汁积液引起的胆管炎症反应可引起黄疸、肝脓肿等严重后果;•胆管扩张:长期胆汁淤积引起的胆管扩张是肝内胆管结石的特征之一。
3. 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方法3.1 保守治疗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保守治疗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溶解结石、增加胆汁流动性、改善胆汁成分为目标。
常见的药物包括胆酸制剂、溶石剂等。
但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且疗效有限。
3.1.2 营养支持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合理的饮食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饮食应少油少脂,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胆汁排泄。
3.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内镜取石、经皮穿胆管取石等。
3.2.1 内镜取石内镜取石是通过内镜技术,将导丝、活检钳等器械引入胆管,直接取出结石。
内镜取石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但适应症有一定限制。
3.2.2 经皮穿胆管取石经皮穿胆管取石是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将引导针引入胆管,然后通过钳取器取出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24例报告陈汝福;李志花;苏红;周泉波;林青;王捷;陈积圣【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年(卷),期】2006(15)3【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发生的关系及提高早期诊断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 0年收治的2 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肿瘤在所有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中占2.8%(2 4/8 6 0),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部分切片中可见癌与不同程度的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同时存在。
术前B超、CT和MR I/MPCP对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占位病变诊断率分别为4 0.9%(9/2 2),5 3.8%(7/1 3)和6 6.7%(4/6);手术切除率70.8%(1 7/2 4),根治性切除率为3 3.3%(8/2 4)例,姑息切除率为3 7.5%(9/2 4)。
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组为6 2.5%,2 5.0%,姑息性组为3 3.3%,1 1.1%,活检组为0%。
结论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结石型肝内胆管癌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
重视结石型肝胆管癌临床延误诊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措施有助于早期诊断。
【总页数】3页(P170-172)【关键词】肝胆管结石;并发症;胆管肿瘤;肝;科学【作者】陈汝福;李志花;苏红;周泉波;林青;王捷;陈积圣【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GPS评分对预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的预后价值 [J], 周功挺;王兆洪;周斌;王继生;童洪飞2.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附16例报告 [J], 卓仁杰;卢长江;张勇鹏;黄求理3.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诊治分析(附24例报告) [J], 王敬文;陈立英;魏怀芬4.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J], 唐文超;叶健文;陈向东;杜智铖;石丰源;廖原;梁佳禄;翟文龙5.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J], 晏建军;周飞国;曹杰;刘才峰;黄亮;严以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年第32卷第4期J Med Imaging Vol.32No.42022状高信号伴周边低信号环,其中低信号环可能为含铁血黄素沉着;该肿瘤血运丰富,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⑷。
发生在侧脑室的胚胎性癌主要与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及室管膜瘤鉴别。
本病例术前误诊为生殖细胞瘤是因为两者年龄、性别、信号特点相似,生殖细胞瘤出血坏死相对少见,但其占生殖细胞肿瘤的55%~65%[5],两者最终鉴别需借病理学检查。
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周围可见“皂泡样”改变,瘤体内可见流空血管影同。
发生于侧脑室的室管膜瘤通常也含有囊性成分,可以沿脑室通路进入临近脑室,且易侵及周围脑实质切。
脑室内原发性胚胎性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异性,MRI 检查对其定位及定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MRI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诊断性放疗或病理学检查可最终确诊。
需要注意的是,在侧脑室占位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到此病,尤其是年轻患者。
参考文献:[1]王中领,郭亮,谢道海,等.性腺外胚胎性癌影像学特征[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117-120.[2]齐文婷,顾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10)=964-966.[3]Jorsal T,Rorth M.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urs.A review withspecial reference to endocrine manifestations[J].Acta Oncologi-ca,2012,51(1):3-9.[4]冷西,邱士军,沈雯,等.颅内原发性胚胎性癌的MRI与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5)=676-680.[5]Villano JL,Virk IY,Ramirez V,et al.Descriptive epidemiology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nonpineal analysis[J],Neuro-Oncology,2010,12(3):257-264.[6]刘锤,陈旺生,李建军,等.儿童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附2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8):1426-1429.[7]吕国士,许乙凯.侧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16(4):51-55.(收稿日期=2021-10-22)长沙410005肝脏原发性骨肉瘤1例Primary hepatic osteosarcoma:one case report郑菲,毛志群,刘建滨,贺亚琼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湖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计划课题项目(编号:B2019072)通信作者:刘建滨E-mail:******************.cn【关键词】肝脏;骨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5.7;R814.42文献标识码:B患者男,78岁。
肝结核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肝结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肝脏疾病,在我国具有普遍性,属于国家重点突出的重大传染病,几乎可以说每个地区都有发病的患者。
本文报告的是一名46岁的中国籍男性,其在检查中发现可疑为肝结核,经过细节观察,确诊为肝结核,进行了相关治疗。
本文将对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总结,并就肝结核病原及防控措施进行文献复习。
患者情况患者为46岁华人男性,体重75kg,身高175cm,经常有乏力、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伴有胸椎退变,右肩关节内旋及少许右上腹疼痛。
患者具有慢性咳嗽史,痰中多毛细菌菌落。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白细胞9.2×109/L;肝功:血清谷丙转氨酶21U/L,血清谷草转氨酶37U/L;腹部彩超:右肝可见结节状低回声,波形无钙化,推断为结核灶;腹腔镜活检:右肝结节状低回声,病理检查证实属肝结核。
治疗情况根据诊断结果,患者应用口服盐酸利多卡因540mg每天,利多卡因160mg每天及青霉素1000mg每天进行治疗,每日3次,持续7天,复查实验室检查及腹部彩超,其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及彩超检查均有所改善,推断治疗有效,病情稳定。
预后情况肝结核往往具有慢性持续性病程,在常见的症状改善情况下,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积极锻炼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中断治疗,并定期接受复查,如发现感染及恶化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治疗,以顺利控制病情。
文献复习肝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接触病人其他病毒感染致病。
实验室检查及彩超检查为其诊断的有效途径。
临床常使用多酚、青霉素及利多卡因等药物组合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为预防肝结核的发生和蔓延,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加强个人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普通民众的免疫功能,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减少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加剧社会环境的卫生改善,以及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疗养服务,实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专项财政投入,持续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提高肝结核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水平,防止传播和控制肝结核疫情。